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單元教學主題 自然界的水 本章主要的化學概念: 水資源現狀及保護; 水的凈化; 過濾; 硬水和軟水; 蒸餾; 氫氣性質和驗純; 水的組成; 化合物和單質; 化學式書寫和意義; 化合價及其應用; 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學科 初中化學 年級 九年級上單元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授課人 Xxx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 課題1 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本課題主要介紹了水資源概況和保護水資源,以及我國的調水工程,強化防治水體污染對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意義。又通過講解水的凈化,讓學生了解沉淀、過濾等凈化水的方法,通過濾和蒸餾實驗增強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本課旨在通過水資源及其利用加強學生的愛水、節水意識,形成愛護水資源的觀念,從宏觀辨識角度了解水資源。通過本節課傳遞化學的學科價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能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題2 本課題從微觀角度對水的組成進行學習探究,通過實驗:氫氣燃燒生成水和水的電解成氫氣和氧氣來了解水的組成和變化。又通過微觀角度引入物質的分類,了解單質和化合物,學生切身體會到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的角度,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在課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于總結,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課題3 本課題主要內容化學式、化合價和物質組成的定量認識,它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本課題內容貫穿整個化學課程之中,是化學學科重要部分。本課題首先講述了化學式的概念和意義,化合價的應用以及相對分子質量的有關計算。內容較多,課時較長,且概念性的知識需要更多地去練習。 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 本單元主要探究自然界中的水,先從宏觀角度切入,了解水資源的現狀,水的凈化,再從微觀的角度去認識水的組成,通過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以微觀角度切入,進一步了解水。學習化學式、化合價以及從定量的角度分析物質的組成,掌握學習化學這門課程的重要基礎工具。這對于整個九年級化學學習都十分重要,本單元以符合學生認知和發展規律的安排,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善于總結,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本單元內容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 本單元選擇立意新穎、富有吸引力的視頻材料,改變學生對化學實驗視頻的刻板印象。創設情境,讓學生更為立體地感受水的珍貴,并運用多媒體來呈現,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探究水的組成和變化實驗,以宏觀辨識結合微觀探析的雙重角度,學習自然界的水,學生通過前一單元講解的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進行實驗,將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教學重點: 水資源現狀,節約用水,防治水體污染的措施及意義;過濾和蒸餾;硬水到軟水的轉化方法;通過電解水的實驗認識水的組成;準確區分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化學式的意義,化學符號中不同位置的數字表示的意義;單質和化合物化學式的讀寫規律。記住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會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會根據化學式判斷某元素的化合價;定量角度認識物質的組成。 本單元教學難點: 理解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樹立愛護水資源的意識;自來水的凈化;過濾、蒸餾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硬水軟化的方法;理解化合物、單質及氧化物概念,并能對常見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化學式含義及意義;化學符號的含義;化合價含義和應用;定量角度認識物質的組成。單元學情 在日常生活的學習中,學生知道水的珍貴和污染,也知道生活用水來自自來水廠,但不了解水體污染的防治,也不了解自來水的凈化過程。本單元就先從宏觀角度,讓學生了解水資源以及水的凈化,又從微觀角度,通過實驗探究水的組成。通過宏觀與微觀的結合,讓學生更加立體地認識水,了解水,并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掌握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單元目標 1.了解水資源現狀,水體污染防治措施; 2.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樹立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意識; 3.了解自來水的凈化過程,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 4.了解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凈化水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學會過濾和蒸餾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5.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了解硬水軟化的方法; 6.了解氫氣的性質,掌握可燃性氣體驗純的方法; 7.通過氫氣的燃燒和水的通電分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8.了解單質和化合物; 9.了解化學式的書寫和意義,了解化學符號中不同位置的數字表示的意義; 10.掌握化合價的應用; 11.掌握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計算。達成評價知識評價 節名 基礎知識點 學習情況自評很好 一般 不好課題1 水資源及其利用 1.人類擁有的水資源; 2.保護水資源;3.水的凈化; 4.過濾、蒸餾;5.硬水和軟水。課題2 水的組成 1.氫氣性質及驗純; 2.氫氣燃燒探究水的組成;3.水的電解探究水的組成;4.單質和化合物;氧化物;課題3 物質組成的表示 1.化學式; 2.化學式的意義; 3.化學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 4.化合價及化合價的應用;5.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單元實施課型 安排 課時 設置 課時 目標 達成 評價 任務 活動 當堂 檢測 課時 作業新授課 2 1.了解水資源現狀,水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樹立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意識; 3.了解自來水的凈化過程; 4.了解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凈化水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學會過濾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5.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了解硬水軟化的方法; 1.了解水資源現狀,水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樹立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意識; 3.了解自來水的凈化過程; 4.了解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凈化水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學會過濾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5.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了解硬水軟化的方法; 1.觀看地球水資源視頻,了解水資源現狀; 2.觀看對比我國各地區淡水資源圖表,了解淡水資源稀缺; 3.分組討論節約用水,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觀看自來水廠凈化水的動畫視頻; 5.教師指導學生操作過濾實驗基本操作; 6.教師演示實驗,并播放蒸餾水的實驗視頻; 7.肥皂水區分硬水、軟水的視頻。 校本P90頁第1、2題 校本課時作業新授課 1 1.了解氫氣的性質,掌握可燃性氣體驗純的方法; 2.通過氫氣的燃燒和水的通電分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3.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1.了解氫氣的性質,掌握可燃性氣體驗純的方法; 2.通過氫氣的燃燒和水的通電分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3.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1.觀看氫氣燃燒實驗視頻及氫氣的驗純; 2.分組實驗,指導學生水的電解實驗; 3.演示水的電解實驗氣體檢驗; 4.分組討論水的組成; 校本P95頁第1、2題 校本課時作業新授課 2 1.了解化學式的書寫和意義,了解化學符號中不同位置的數字表示的意義; 2.掌握化合價的應用; 3.掌握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計算。 1.了解化學式的書寫和意義,了解化學符號中不同位置的數字表示的意義; 2.掌握化合價的應用; 3.掌握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計算。 1.觀看化學式化合價的動畫; 2.分組討論化學式的意義并展示; 3.練習常見物質化學式的書寫; 4.推求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 5.計算某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校本P103頁第1-3題 校本課時作業課時設計(課題2)課題 課題2 水的組成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從微觀角度對水的組成進行學習探究,通過實驗:氫氣燃燒生成水和水的電解成氫氣和氧氣來了解水的組成和變化。又通過微觀角度引入物質的分類,了解單質和化合物,學生切身體會到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的角度,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在課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于總結,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2.學習者分析 通過前面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從宏觀角度掌握了水資源現狀和水的凈化方法等,但是不知道水的具體構成,這節課繼續學習水的組成,是從宏觀到微觀的轉變,符合物質探究的流程,并且學生已經學習了空氣中的氧氣,本節課再講授氫氣相關知識會更加順利,利用已學習的分子相關知識,通過氫氣的燃燒實驗和水的電解實驗去探究水的組成,初步了解利用反應物或生成物來研究純凈物組成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歸納,抽象和具體相結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3.學習目標確定 1.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掌握可燃性氣體驗純的方法; 2.通過氫氣的燃燒和水的通電分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3.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并會區分單質和化合物; 4.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勤于思考,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4.學習評價設計 自我評價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化學知識 1.了解氫氣的性質,掌握可燃性氣體驗純的方法;2.通過氫氣的燃燒和水的通電分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3.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探究能力 1.氫氣的性質2.從氫氣燃燒探究水的組成3.從水的電解實驗探究水的組成科學態度 保持并發展對化學的研究的興趣,愿意分享和交流2.保持對身邊化學的研究和學習,愿意更深層次地觀察和了解。3.保持團結協作,科學嚴謹的精神,愿意實事求是追求化學真理。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氫氣性質的總結 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但討論時不能配合完成。 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討論交流的工作。實施能力 5分:能準確總結氫氣燃燒現象、驗純方法。 3分:能總結氫氣燃燒現象、驗純方法。 但不夠準確和詳細。 1分:不能總結氫氣燃燒現象、驗純方法。結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氫氣燃燒現象、驗純方法準確、完整。 3分:表述氫氣燃燒現象、驗純方法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氫氣燃燒現象、驗純方法。總分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任務一:導入新課 課題2 水的組成【多媒體展示圖片】 【過渡】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水被看作一種“元素”。直到18世紀末,人們通過對水的生成和分解實驗的研究,才最終認識了水的組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水的組成。 【板書】 課題2 水的組成 學生觀看圖片。 通過水的圖片,聯系舊知,導入本節課內容。任務二:新課講授:從氫氣燃燒探究水的組成【過渡】 研究氫氣的燃燒實驗,是人們認識水組成的開始,接下來我們一起跟隨科學家的腳步,用實驗驗證水的組成,首先我們來認識下氫氣。 【板書】 一、氫氣 【閱讀】 閱讀課本P91,并根據前面學習氧氣的性質,總結氫氣性質。 【講解】 物理性質:氫氣是無色、無臭、難溶于水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化學性質:氫氣具有可燃性,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板書】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可燃性 【提問】 根據氫氣的性質,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收集氫氣呢? 【講解】 混有一定量空氣或氧氣的氫氣遇到明火會發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其純度。 【多媒體播放視頻】 氫氣的驗純 【多媒體展示圖片】 【講解】 點燃氫氣時,發出尖銳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聲音很小則表示氣體較純。 【多媒體播放視頻】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課本P91實驗4-4。 【講解】 實驗現象:產生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燒杯內壁有無色液滴出現。 【分組討論】 上述實驗有無新物質生成?發生了什么變化?通過該實驗能否證明水的組成? 【總結】 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該實驗已經證明了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學生閱讀,思考并總結。 學生總結: 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學生思考并回答。 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 學生觀看視頻并總結氫氣驗純方法。 學生觀看視頻并記錄,描述氫氣燃燒現象。 學生分組討論,總結并回答。 有;化學變化;能,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證明水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通過觀看視頻,閱讀總結,掌握氫氣的性質和驗純方法。任務三:新課講授:從水的電解探究水的組成【過渡】 我們從化學史獲得探究靈感,從化合的角度研究了水的組成。還可以從什么角度研究水的組成呢? 【板書】 二、水的電解 【多媒體展示圖片】 水的電解實驗裝置圖 【板書】 1.實驗裝置 【講解】 簡易電解裝置兩端的電極需要連接電池的正負極。裝置內已經提前加滿了水。電解器中用到的水中加了少量硫酸鈉或氫氧化鈉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 【實驗探究】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1.搭建實驗裝置。 2.在電解器玻璃管里加滿水(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鈉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以增強導電性),接通直流電源,觀察并記錄兩個電極附近和玻璃管內的現象。 【總結】 實驗現象:通電后,兩端電極上有氣泡產生; 正極:氣泡產生的速度慢; 負極:氣泡產生的速度快; 玻璃管內: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是正極的2倍。 【板書】 2.實驗現象 【實驗操作】 教師操作,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切斷上述裝置中的電源,用燃著的木條分別在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檢驗電解反應中產生的氣體,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講解】 實驗現象: 與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生成的氣體是氧氣; 與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能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的氣體是氫氣。 【分組討論】 (1)水在通電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實驗,說明其中的哪些現象和事實能夠說明水不是一種元素,而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板書】 2.實驗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問題、過渡】:由氫、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定是水嗎?水的化學符號是如何確定的? 【提供資料】: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氣體分子數之比。 【問題】水中氫原子與氧原子個數比是多少?推測水的化學符號。 【引導分析】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分子個數相同。所以,氫分子個數是氧分子的2倍。又因為一個氫分子含有2個氫原子,一個氧分子也是含有2個氧原子,可推知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氫原子個數比是 2:1。 【閱讀】 閱讀教材P93頁,科學實話,了解水的組成揭秘。 【總結】 根據精確的實驗結果,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為H2O。 以微觀的角度分析這一變化過程:當水分子分解時,生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2個氫原子結合成1個氫分子,很多氫分子聚集成氫氣;2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氣。 【多媒體展示圖片】 水分子分解示意圖 水的組成: 宏觀: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微觀:水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討論并總結實驗現象。 填寫課本P92頁探究的表格。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 水被分解了; 生成了兩種新物質氫氣和氧氣。 思考、回答:過氧化氫也是由氫。 氧元素組成的。 思考、交流:從數學角度分析水分子可能有多種組合,可能是 H2O、H4O2、H6O3等等。 學生閱讀并了解。 小組討論積極,觀察仔細。對水的電解現象和結論進行歸納總結、交流。 展示時:思維清晰,表述準確。任務四:新課講授:物質的簡單分類【過渡】 在化學研究中,我們常依據一定的標準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分類是一種科學方法。根據研究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別,可以幫助我們分門別類地研究和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我們按照元素種類對物質進行簡單分類。 【板書】 三、物質的簡單分類 【講解】 化合物:水中含有氫、氧兩種元素。這種組成中含有不同種元素的純凈物,叫作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鐵(Fe2O3)和高錳酸鉀(KMnO4)都是化合物。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叫作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鐵(Fe2O3)、五氧化二磷(P2O5)和水(H2O)都是氧化物。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作單質,如氫氣(H2)、氧氣(O2)、氮氣(N2)、鐵(Fe)和碳(C)等都是單質。 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學生思考并總結。 能夠理解物質的簡單分類。任務六:課堂小結,隨堂反饋【提問】學完本課題,你收獲…… 【反饋練習】課本P95頁 根據板書,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課堂延伸 鞏固所學3.板書設計 課題2 水的組成 氫氣: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可燃性 二、水的電解:1.實驗裝置 2.實驗現象 3.實驗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三、物質的簡單分類:化合物、單質、氧化物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校本P95頁練習; (2)對身邊的物質進行分類;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本課題主要運用多媒體視頻和圖片展示,引導學生了解微觀世界中水的組成。通過實驗演示和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探究這一課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利用一些引導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共同探究。通過科學分類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化學物質進行簡單的分類,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9.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課題主要是通過氫氣燃燒實驗和水的電解實驗,探究水的組成。氫氣的驗純和燃燒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我們采用觀看實驗視頻的方式。水的電解實驗,我們采用教師指導,學生分組的形式,進行實驗和探究,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的自主自我意識得到滿足,更有利于對化學學科的學習,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索世界的積極性。在課堂中,對于學生進行電解實驗,要更加悉心指導以及強調實驗的規范性,確保學生的安全和實驗的準確。對于學生觀察現象及記錄未能再次強調現象表述的規范性。通過探究將化學的宏觀現象與微觀解釋相結合,融合運用前面第三單元所學知識,將微觀角度的探究學習變得具體化,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