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蘇州中考歷史一輪復習方案(八)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中考導航單元知識內容目標要求識記理解運用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漢字的演變√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孔子像√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的著名作者及其代表作√《史記》《資治通鑒》的作者和體例√古代書法、繪畫、雕塑的主要成就√考點梳理【考點一】百家爭鳴學派代表時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政治:提出“___”的學說,主張“愛人” “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教育:創辦_____,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溫故知新孟子戰國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用“_____”治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道家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莊子戰國順其自然,“_________”墨家墨子戰國_________________,支持正義戰爭法家韓非戰國主張改革、法治,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國家兵家孫武春秋著《_________》,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考點二】文學成就和史學巨著 1.文學成就:(1)楚辭:戰國時期的屈原創造,代表作是《離騷》。(2)唐詩: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李 白杜 甫白居易時代盛唐時期由盛轉衰時期唐朝中期特點豪邁奔放、想象豐富氣魄雄渾、沉郁悲愴直白如話、通俗易懂作品《早發白帝城》等“_____”“_____”《秦中吟》等尊稱“詩仙”“_____”?(3)宋詞:詞是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年代人物特點代表作品北宋蘇軾豪邁奔放《_________________》兩宋之交_______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南宋_______豪放、渴望統一《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4)明清小說。名 著作 者成書時間地 位《三國演義》_______元末明初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_______元末明初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西游記》_______明朝中期一部長篇神話小說《紅樓夢》_______清朝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2.史學巨著:(1)《史記》:西漢史學家_______編寫,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2)《資治通鑒》:北宋史學家_______所著,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通史,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考點三】漢字的演變和藝術成就?1.漢字的演變:(1)甲骨文:_____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2)金文:商周時期,鑄刻在_______上的文字,也稱“銘文”。(3)小篆:秦朝統一后,把_____作為全國規范文字。后又推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2.藝術成就:(1)書法。①東晉“書圣”王羲之的《_______》,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②唐朝_______創“顏體”,是繼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_______創“柳體”。(2)繪畫。①東晉_______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②唐朝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步輦圖》;“畫圣”_______的《送子天王圖》。③北宋張擇端的《___________》,反映了北宋商業的繁榮。(3)雕塑。①_______________是秦漢雕塑藝術的杰作。②北朝的山西大同_________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隋唐的敦煌_______。(4)音樂:湖北隨州出土的戰國編鐘。達標訓練1.文字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文字的出現是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韓非3.提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韓非 D.孫武4.歷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是指A.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 B.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C.鐵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現了儒、道、佛并立局面5.在“百家爭鳴”的時代,社會影響最大的是儒墨兩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說。然而秦朝統治者踐行的卻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A.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B.順其自然無為而治C.提倡法治專制集權 D.仁者愛人為政以德6.為了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我國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如右圖)。郵票中曹雪芹身邊放置的書稿最有可能是A.《三國演義》 B.《水滸傳》C.《紅樓夢》 D.《西游記》7.《資治遙鑒》說曹操統治北方能“化亂為治”,而《三國演義》說曹操是“亂世之奸雄”。以下關于史書與歷史小說的評論,正確的是A.史書通常以歷史小說為依據 B.歷史小說與史書內容基本是一樣的C.歷史小說的人物經過了文學藝術加工 D.史書帶有強烈的個人感彩8.由宋代張擇端創作,描繪了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可作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長卷風俗畫是A.《女史箴圖》 B.《秋郊飲馬圖》 C.《村童鬧學圖》 D.《清明上河圖》9.我國古代文化輝煌燦爛。下列著作屬于相同類別的一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10.《史記》和《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兩部著名的史學著作。下列示意圖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時期的史實在這兩部書中都能查閱到? 11.2012年諾貝爾委員會給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頒獎詞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是A. 《水滸傳》 B.《三國演義》 C.《西游記》 D.《紅樓夢》12.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關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貢獻,說法不正確的是A.他創辦私學,打破官府對教育的壟斷B.他編訂《詩》、《書》和《春秋》等作為教材,豐富了教學內容C.他堅持因材施教、啟發誘導等教學方法D.他晚年編訂的《論語》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寶貴資料13.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首重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戰國時期的孟子也曾提出類似主張,即A.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 B.順其自然,無為而治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14. 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是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A.《本草綱目》 B.《史記》 C.《夢溪筆談》 D.《天工開物》15.記者從云岡石窟研究院獲悉,為了弘揚我國石窟藝術的創新精神,由該院出品的《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特種郵票紀念冊》正式出版發行。云岡石窟坐落在今天的( )A.河南省 B.山西省 C.甘肅省 D.陜西省16.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古文、詩、詞、賦、楹聯、繪畫、音樂、曲藝等……(11分)材料一 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歷史上涌現出了許多名垂青史的詩人、詞人及流傳千古的名句。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等材料二 圖3是中國古代描繪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畫的局部。有人稱,看了這幅畫,“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間,但少塵撲面耳。”圖3材料三 欣賞下列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 圖4:柳公權《玄秘塔碑》 圖5:王羲之《蘭亭序》 圖6:懷素《自敘帖》(1)請問材料一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作者是誰?(1分)他被人們尊稱為什么?(1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作者是誰?(1分)他開創了什么詞風?(1分)(共4分)(2)材料二中圖3這幅作品的名稱是什么?(1分)屬于國畫的什么類型?(1分)突出反映當時社會的什么景象?(2分)(共4分)(3)材料三圖4、圖5、圖6反映的書法的字體分別是什么?(各1分,共3分)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禮”為核心。材料二: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間只許收藏秦史、醫藥、占卜、種樹的書,其他的書籍一律銷毀。秦始皇還把指責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材料三: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重視教育,在中央興辦太學,在地方興辦國學。 ——川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四:……現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德治和法治統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會才能穩定有序。 ——《中國傳統德治思想的現代選擇》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說一說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張分別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實?這一史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態度,但其目的相同,他們的目的是什么?(2分)(4)根據材料四,請現代化治國的方略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4分)參考答案1-10 BCBBB CCDCB11-15 CDDBB16.(1)李白;(1分)“詩仙”(1分) 蘇軾;(1分)豪放派。(1分)(2)《清明上河圖》;(1分)風俗畫;(1分)它描繪了當時北宋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2分)(3)柳公權:柳體;(1分)王羲之:行書;(1分)懷素:草書。(1分)17.(1)政治:以德治國。思想:“仁”和“禮”。(2分)(2)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2分)(3)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君主專制統治。(2分)(4)法制和德治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