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1.基本圖像xt0①位置-時間圖:思考:圖像分別代表汽車的運動?ⅠⅢⅡ斜率表速度、交點表相遇、第2課時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1.基本圖像①位置-時間圖思考:汽車的v如何變化、方向如何?斜率表速度、交點表相遇、[例1]A、B兩質(zhì)點在同一平面內(nèi)同時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位置—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其中A是頂點過原點的拋物線的一部分,B是過點(0,3)的一條直線,兩圖像相交于坐標為(3,9)的P點,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質(zhì)點A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2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B.質(zhì)點B以2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C.在前3 s內(nèi),質(zhì)點A比B向前多前進了9 mD.在3 s前某時刻質(zhì)點A、B速度相等C[針對訓(xùn)練]1.(2023年8省聯(lián)考·遼寧卷)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同向運動,其位置x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甲、乙圖線分別為圓弧、直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乙做勻加速直線運動C.第4 s末,二者速度相等D.前4 s內(nèi),二者位移相等D 2.(2023·遼寧高考) 某駕校學員在教練的指導(dǎo)下沿直線路段練習駕駛技術(shù),汽車的位置x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則汽車行駛速度v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A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1.基本圖像vt0①位置-時間圖思考:圖像分別代表汽車的運動?②速度-時間圖:ⅠⅢⅡ斜率表加速度、交點表等速、面積表位移t上方面積表正位移,t下方表負位移。上下面積相等,則表回到出發(fā)點。1.基本圖像vt0思考:若兩物體在t- t時刻齊頭并進,則在t+ t時刻相對位置如何?②速度-時間圖:t上方面積表正位移,t下方表負位移。上下面積相等,則表回到出發(fā)點。同向兩圖線之間的面積表多走的位移。斜率表加速度、交點表等速、面積表位移t+ tt- t t[例2] 甲、乙兩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t=0時刻兩車處于同一位置,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兩圖線交點處坐標及切線如圖所示,則 ( )A.t=8 s末,甲、乙兩車相遇B.t=2 s末,甲車的加速度大于乙車的加速度C.在0~2 s內(nèi),甲車的位移小于乙車的位移D.在2~8 s內(nèi),甲車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車的平均速度C[針對訓(xùn)練]2. (多選)甲、乙兩汽車在同一條平直公路上同向運動,其速度—時間圖像分別如圖中甲、乙兩條曲線所示。已知兩車在t2時刻并排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車在t1時刻也并排行駛B.在t1時刻甲車在后,乙車在前C.甲車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減小D.乙車的加速度大小先減小后增大BD[針對訓(xùn)練]3(多選)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則( )A.經(jīng)20 s后乙開始返回B.第50 s末,乙在甲的前面C.甲、乙兩次相遇的時刻為10 s末和40 s末D.甲、乙兩次相遇的時刻為20 s末和60 s末BD(高考真題. 2023年I卷21). 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其v-t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兩車在t=3s時并排行駛,則( )A.在t=1s時,甲車在乙車后B.在t=0時,甲車在乙車前7.5mC.兩車另一次并排行駛的時刻是t=2sD.甲、乙車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之間沿公路方向的距離為40mt/sv/ m s-10123102030甲乙BD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1.基本圖像2.另類圖像at0 vxv20x=x=x/tt0x= 例3 (2023·莆田模擬)如圖所示為物體做直線運動的相關(guān)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物體在0~t0時間內(nèi)位移小于v0t0/2B.乙圖中,物體的加速度為2 m/s2C.丙圖中,陰影面積表示t1~t2時間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變化量D.丁圖中,t=3 s時物體的速度為25 m/sD[針對訓(xùn)練]1. [a-t圖像](多選)一質(zhì)點在0~6 s內(nèi)豎直向上運動,其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所示,取豎直向下為加速度的正方向,重力加速度為g=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0~2 s內(nèi)質(zhì)點發(fā)生的位移為20 mB.在2~4 s內(nèi)質(zhì)點做加速運動C.質(zhì)點的初速度不小于66 m/sD.在2~4 s內(nèi)質(zhì)點速度變化量為22 m/sCD2(多選)物理學中有一些經(jīng)典實驗通過巧妙的設(shè)計使用簡陋的器材揭示了深刻的物理本質(zhì)。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揭示了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某同學用現(xiàn)代實驗器材改進伽利略的經(jīng)典斜面實驗。如圖甲所示,他讓一小球從固定斜面頂端O處靜止釋放,小球經(jīng)過A處到達斜面底端B處,通過A、B兩處安裝傳感器測出A、B間的距離x及小球在AB段運動的時間t。改變A點及A處傳感器的位置,重復(fù)多次實驗,計算機作出x/t-t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為6 m/sB.小球運動到斜面底端時速度大小為6 m/sC.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6 m/s2D.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為2 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為6 m/sB.小球運動到斜面底端時速度大小為6 m/sC.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6 m/s2D.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為2 sBC3. [x-v2圖像](多選)為檢測某新能源動力車的剎車性能,現(xiàn)在平直公路上做剎車實驗,如圖所示是動力車整個剎車過程中位移與速度平方之間的關(guān)系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車的初速度為20 m/sB.剎車過程車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C.剎車過程持續(xù)的時間為10 sD.從開始剎車時計時,經(jīng)過6 s車的位移為30 mAB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二、追擊模型1.勻變速追勻速vt0人車X0Xmax①勻加追勻 : 定能追上,等速最遠。②勻減追勻 :V人0m/sV人V人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二、追擊模型1.勻變速追勻速vt0人車X0Xmin①勻加追勻 : 定能追上,等速最遠。②勻減追勻 :若沒追上,等速最近。V人V車V人V人X0例4 : 一人以2m/s的速度勻速向前,其身后有一輛汽車以10m/s的速度靠近,在距離人15m時發(fā)現(xiàn)人后馬上以a=2m/s2做勻減速,判斷汽車能否撞到人?解:錯誤示范汽車減為零的位移x車=相等時間人的位移x人=剎車時間t0=v車/a=5s=25mv人t0=10m15mx人+x0=25mx車=25m剛好沒撞到V人X0例4 : 一人以2m/s的速度勻速向前,其身后有一輛汽車以10m/s的速度靠近,在距離人15m時發(fā)現(xiàn)人后馬上以a=2m/s2做勻減速,判斷汽車能否撞到人?解:正確解法汽車的位移x車=人的位移x人=等速時間t0=(v車-v人)/a=4s=24mv人t0=8m15mx人+x0=23mx車=24m撞了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二、追擊相遇模型1.勻變速追勻速vt0人車X0①勻加追勻 : 定能追上,等速最遠。②勻減追勻 :若沒追上,等速最近。臨界條件,速度相等。2.勻速追勻變速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二、追擊相遇模型1.勻變速追勻速vt0車人等速追上,相遇一次。2.勻速追勻變速X0Xmin①勻追勻加 : 等速沒撞,距離最近。等速超越,相遇兩次。V車V車V車0m/s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一、直線運動的圖像模型二、追擊相遇模型1.勻變速追勻速vt0車人定能追上,等速最遠。2.勻速追勻變速X0Xmax①勻追勻加 :何時追上,注意停止。②勻追勻減 :V車V人V車V車[例5] 汽車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發(fā)現(xiàn)前方相距x0=7 m處、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運動的汽車B正開始勻減速剎車直到靜止后保持不動,其剎車的加速度大小a=2 m/s2。從此刻開始計時。求:(1)A追上B前,A、B間的最遠距離是多少?(2)經(jīng)過多長時間A恰好追上B 解:xB=xmax=xB+x0-xA等速時間t0=(vB-vA)/a==21m=16m3sxA=vAt0=12m[例5] 汽車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發(fā)現(xiàn)前方相距x0=7 m處、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運動的汽車B正開始勻減速剎車直到靜止后保持不動,其剎車的加速度大小a=2 m/s2。從此刻開始計時。求:(1)A追上B前,A、B間的最遠距離是多少?(2)經(jīng)過多長時間A恰好追上B 突破點 與運動圖像相結(jié)合的追及相遇問題[例1] (2021·廣東高考)(多選)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活動。下列v-t和x-t圖像描述了五條相同的龍舟從同一起點線同時出發(fā)、沿長直河道劃向同一終點線的運動全過程,其中能反映龍舟甲與其他龍舟在途中出現(xiàn)船頭并齊的有( )BD[針對訓(xùn)練] 1.甲、乙兩車同時同地出發(fā),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駛,其中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其運動的x-t圖像如圖所示,則乙車追上甲車前兩車間的最大距離為 ( )A.15 mB.20 mC.25 mD.50 mC2.某公司為了測試摩托車的性能,讓兩駕駛員分別駕駛摩托車在一平直路面上行駛,利用速度傳感器測出摩托車A、B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并描繪在計算機中,如圖所示,兩摩托車在t=25 s時同時到達目的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摩托車B的加速度為摩托車A的4倍B.兩輛摩托車從同一地點出發(fā),且摩托車B晚出發(fā)10sC.在0~25 s時間內(nèi),兩輛摩托車間的最遠距離為180mD.在0~25 s時間內(nèi),兩輛摩托車間的最遠距離為400m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