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聲現象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人教版 物理 八年級 上冊導入新知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素養目標1. 知道聲音是怎么產生的;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了解不同介質中的聲速。2.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與傳播的,從而培養學生初步探究問題的方法。探究新知知識點一:聲音的產生探究活動1:邊說話邊把手放在聲帶上。(1)你的手指感覺到了什么?有振動產生(2)當你不說話時,還能感受到振動嗎?沒有探究新知探究活動2:撥動張緊到一定程度的橡皮筋。(1)你聽到聲音了嗎?(2)橡皮筋在做什么運動?(3)這聲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4)當橡皮筋停止振動,你還能聽到聲音嗎 (1)聽到了(2)往返的周期振動運動(3)振動(4)不能探究新知探究活動3:撥動伸出桌面的尺子。(1)你聽到聲音了嗎?(2)尺子在做什么運動?(3)這聲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4)當尺子停止振動,你還能聽到聲音嗎 (1)能(2)上下擺動運動(3)振動(4)不能探究新知大量的實驗事實表明: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源。鳥鳴:鳥的鳴膜振動發聲濤聲:海水拍打振動產生雷聲: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爆鳴液體固體氣體探究新知常見樂器的發聲體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琴類樂器——常見動物的發聲體哺乳類動物——蟬——青蛙——蜜蜂——琴弦空氣柱鼓面或鑼面等金屬片(絲)等聲帶腹部鳴膜鳴囊飛動的翅膀留聲機的原理:把發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機械唱片表面的溝槽探究新知方法點撥視頻中,我們從大量的實驗事實中概括得出:“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種得出物理規律的方法叫做歸納法。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會看到水花四濺;敲擊大鼓,會發現放在鼓面上的豆子蹦起;將乒乓球靠到正在發聲的音叉上,乒乓球被彈開。把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轉換成可以明顯觀察到的現象,這種方法稱為轉換法。鞏固練習例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所有生物都靠聲帶振動發聲C.振動停止,發音停止D.敲擊課桌發聲,是由于課桌振動發聲例2 (多選)下列關于聲音的產生正確的說法是( )A.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物體振動停止后還會發出微弱的聲音C.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D.向暖水瓶中灌水時,發聲體是水面上方的空氣柱BACD探究新知知識點二:聲音的傳播鬧鐘響時,鈴聲是通過什么傳入你們的耳朵的?假如沒有空氣,你們也能聽到鈴聲嗎?——空氣通過下面三個實驗,可得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深入思考如果有大隕石撞上月球,地球上的人能否聽到撞擊聲?不能,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太空中沒有空氣,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交談。探究新知體驗探究:固體和液體能否傳聲?水中的魚會被兩位同學的說話聲嚇跑。趴在鐵軌上,能聽到遠處通過鐵軌傳來的火車運行的聲音。固體、液體可傳聲探究新知小結(1)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2)聲音能靠一切固體、液體、氣體等介質傳播。(3)真空不能傳聲。聲的傳播需要物質,這樣的物質叫作介質。鞏固練習例1. 通常人們說話的聲音是通過______傳播的。著名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失聰后,將硬棒的一端抵在鋼琴蓋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齒中間,仍然可以聽到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_________中傳播。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說話聲嚇跑,說明_________也可以傳播聲音。例2. 2025年我國將實現宇航員登月計劃,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員須借助無線電通信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傳聲B.月球上只能傳遞聲波C.月球上聲音傳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員聲帶無法振動發聲空氣固體液體A探究新知知識點三:聲速為什么大雨來臨前,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聲音傳播需要時間,聲音的速度稱為——聲速。探究新知小資料 溫度越高,聲音傳播速度越大。不同介質,聲音傳播速度不同。結論:(1)聲速與介質種類有關。(2)聲速與溫度有關系。鞏固練習例 百米比賽中,終點記時員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在看見起點發令員發令槍冒煙的瞬間開始計時。若計時員操作失誤,聽到槍聲才開始計時,那么他記錄的時間比運動員實際跑的時間長些還是短些 相差多少 (空氣中聲速為340m/s)解:他記錄的時間比運動員實際跑的時間短些,相差0.294s。拓展延伸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怎么樣?回聲: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被反射回來的聲音。人耳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反射回來的聲波比原聲遲0.1s,人耳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小于0.1s時,人耳是感覺原聲增強了。鞏固練習“蛟龍”號在探測海深,下潛的速度20 m/s,某時刻向海底發射一束超聲波,4 s后收到信息,求此時距海底的距離。(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 m/s)s1s2課堂小測1. 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2. 回聲的原理是聲音的________;人耳能區分回聲和原聲的條件是回聲與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間隔>0.1秒,也就是發聲體與障礙物的距離大于_______時,能區別回聲和原聲。反射17m課堂小測3.分析圖中的聲速表格,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一些介質中的聲速 介質 聲速(m·s-1) 介質 聲速(m·s-1)空氣(0 ℃) 331 海水(25 ℃) 1 531空氣(15 ℃) 340 冰 3 230空氣(25 ℃) 346 銅(棒) 3 750軟木 500 大理石 3 810煤油(25 ℃) 1 324 鋁(棒) 5 000水(常溫) 1 500 鐵(棒) 5 200A.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B.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溫度有關C.此表給出了聲音在一些介質中的傳播速度D.由表格可知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D課堂小測4.我國已順利進行“神舟”7號載人航天飛船的試驗,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遨游太空,宇航員翟志剛在太空艙中可以跟劉海明、景海鵬直接對話,但翟志剛在飛船外作業時,他們之間不能直接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進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訊設備對話是為了方便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C.太空中噪音太大D.聲音只能在地面上傳播B課堂小測5.(1)課堂上,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從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 針對這一問題,小明和小華經過認真地思考,提出如下兩種猜想:猜想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物質做媒介;猜想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物質做媒介。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 小明和小華進行了如下實驗:如圖2-1-4所示,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__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確的。(2)探究問題的過程通常有下列步驟:A.提出猜想假設 B.分析歸納 C.得出結論D.實驗研究 E.發現并提出問題你認為小明和小華的探究活動依次采取的步驟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小①EADBC課堂小結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