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目 錄活動引入2活動設計與實施3展示與交流4活動目標1活動目標進一步鞏固對氧氣性質和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與裝置的認識,了解實現物質定量轉化的方法,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和工程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活動引入氧氣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在特定環境下,人們需要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安全可靠,且成本較低的供氧器。我們能不能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相關試劑,設計和制作一個簡易供氧器呢 活動設計與實施任 務 1了解需求哪些人群在哪些場景或地域會用到供氧器呢?孕婦補氧——家庭制氧機病人吸氧——醫用供氧器高原吸氧——便攜式吸氧瓶相應的供氧器應具有怎樣的特點 醫用供氧器優點:氧氣純度高;有醫生的指導,更專業。不足:受地方限制,不能即時吸氧;費用較高。家庭制氧機優點:便利,在家可以吸氧;制氧成本經濟劃算。不足:需要通電,出門無法使用。便攜式吸氧瓶優點:隨身可攜帶;氧氣純度高。不足:成本較高;一次性使用,丟棄的瓶子造成資源浪費。任 務 2獲取信息目前商業化的供氧器有哪些類型呢?化學藥劑制氧機分子篩制氧機富氧膜制氧機電子制氧機氧立得是一款化學藥劑家用制氧機,如下是其拆解后的結構。(1)性狀:A劑:固體氧釋放劑(白色顆粒),采用先進工藝生產,顆粒均勻,保質期長。B劑:催化劑(黑色粉末或顆粒),采用特殊工藝生產,保證出氧量穩定。(2)規格:A劑:100g/包 B劑:3g/包急救包(3包A劑,3包B劑) A劑:100g/包 B劑:9g/包(3)成分:A劑:過碳酸鈉 B劑:二氧化錳(4)氧含量:99.5%(5)作用與用途:用于各種缺氧癥狀的補充供氧(6)儲藏方法:干燥陰涼處保存氧立得的使用說明氧立得的操作方法請將印有商標的一面朝向您:把提手向前方推倒,解除上蓋的密封鎖定,打開蓋子。向內桶左面的過濾加濕倉和右面的反應倉加清水至水位線。向內桶右面的反應倉加入制氧劑,先放A劑,后放B劑。蓋好上蓋(導管插孔在左面),把提手扳回正上方鎖緊。插好導管和鼻塞,開始吸氧,由觀察窗看到供氧情況。氣泡消失,表示供氧完畢,打開上蓋,取出內桶,倒出殘液,沖洗干凈收存。氧立得制氧機與實驗室制取氧氣在制氧原理、收集方法、儀器裝置有什么不同嗎?原理:結構:2Na2CO3·3H2O2 2Na2CO3 + 3H2O22H2O2 2H2O + O2↑過碳酸鈉二氧化錳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 氧立得制氧機原理裝置/結構2Na2CO3·3H2O2 2Na2CO3 + 3H2O22H2O2 2H2O + O2↑2H2O2 2H2O + O2↑氧立得與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儀器的異同制氧機的部位 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的儀器1—氧氣輸出倉2—密封蓋3—氧氣通道4—反應倉5—加濕過濾倉導管口橡皮塞導管試管水槽總結供氧器的工作原理和組成特點使反應液與催化劑接觸,產生氧氣對產生的氧氣進行洗滌和加濕,更有利于人體呼吸輸送氧氣任 務 3設計制作如何設計一款簡易的制氧機呢?類比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思路,小組討論制作簡易制氧機的思路?發生裝置:試劑狀態、反應條件確定反應原理選擇發生裝置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選擇收集裝置收集裝置:氣體的性質:密度、是否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等基于需求確定制備原理選擇反應裝置確定吸氧設備你會選擇哪一種原理制作制氧機呢?小組討論選擇制氧原理時需考慮哪些因素呢?需考慮哪些因素:適用的場景、原料來源、安全、環保、操作是否方便等等。過碳酸鈉……分離液態空氣電解水過氧化氫溶液分解O2加熱高錳酸鉀實際供氧量氧立得說明書使用建議:除了上述因素外,還需考慮哪些什么呢?通用情況 A劑+B劑 用水量 供氧量/分鐘 時間 備注日常保健 1A + 1B 約600毫升冬季少加100毫升夏季多加100毫升 ≥ 350mL ≥ 15分鐘 水溫高低會影響供氧時間,但總出氧量不會減少一般缺氧 2A + 1B ≥ 500mL ≥ 25分鐘急救 3A + 2B ≥ 1200mL ≥ 15分鐘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為1.43 g/L,如果要供給正常健康人連續吸氧10分鐘,制氧的氣流量約為350mL/min,產生的氧氣純度約為99.5%,大約需要過氧化氫多少克 如何定量確定制氧劑呢?解:產生氧氣的質量=設大約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2H2O2 2H2O + O2↑325 g68xx = 10.6 g答:大約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為10.6 g。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解:產生氧氣的質量=1.43 g/L×10 min×0.35 L/min×99.5% ≈ 5 g動手實踐:1. 根據使用要求和已有條件,選擇合適的制氧原理,設計供氧器的組成和結構,繪制設計圖,通過計算確定相關試劑的用量,制作簡易供氧器。初版草圖示例(僅供參考)2. 對產品進行試驗,了解其供氧效果,并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工程技術角度進一步優化產品,編寫自制供氧器的使用說明書。說明書可從產品特點、結構、制氧步驟、注意事項等方面書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