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目 錄活動引入2展示與交流4活動目標1活動設計與實施31. 基于碳中和理念,結合生物學、地理、物理等課程的學習,從物質的性質和轉化角度認識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理解低碳行動的原理2. 設計并評價低碳行動方案,從個人、國家和國際層面體會低碳行動的意義和價值活動目標怎樣能緩解全球變暖這一環境問題?2020年,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活動引入活動設計與實施任 務 一了解相關概念,聚焦核心物質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呢?碳中和碳達峰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但空氣中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1% 氣悶、頭昏、心悸4%~5% 氣喘、頭痛、眩暈8%以上 神志不清、呼吸逐漸停止,致死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加劇溫室效應當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升高時,會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散發,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加劇冰川融化加速土地沙化加重洪澇災害極端天氣增加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低碳行動有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從碳中和的定義出發,如何實現碳中和呢?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從自身出發,說說能從哪些方面實現低碳呢?低碳行動減少CO2排放增加CO2吸收節約用電綠色出行.......植樹造林 ......任 務 二測定不同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別向適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氣樣品,會有什么區別?復習回顧變渾濁澄清石灰水CO2CO2 + Ca(OH)2 CaCO3 + H2O↓CO2的檢驗:如何定量測定二氧化碳的含量呢?分別向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氣樣品中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會有什么區別?利用該原理可以比較二氧化碳含量的大小溶液的渾濁程度不同1.化學吸收法:原理:2KOH+CO2 === K2CO3+H2O將一定體積的空氣經氫氧化鉀溶液吸收CO2后,體積減少,通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即可以得出CO2的量。(這種方法在CO2濃度低時由于體積測量誤差較大而影響準確度)奧氏氣體分析儀2.利用二氧化碳傳感器:二氧化碳檢測儀能夠進行二氧化碳精確檢測,采用紅外進口二氧化碳傳感器,信號穩定,二氧化碳檢測儀具有靈敏度及精度高等優點。不用的環境需選用不同的測定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方法和儀器人類活動是否會影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出假設?試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驗證?形成假設人類活動會影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設計并實施實驗使用二氧化碳檢測儀分別在不同場所里檢測二氧化碳的含量。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任 務 三梳理自然界中的碳循環碳循環指的是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巖石圈、水圈及大氣圈中交換,并隨地球的運動循環不止的現象。自然界中的碳循環示意圖(部分)結合碳循環示意圖,說說哪些途徑能吸收二氧化碳,哪些途徑能釋放二氧化碳?吸收吸收吸收釋放釋放釋放釋放吸收結合碳循環示意圖并回顧二氧化碳的性質和轉化,寫出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反應。吸收二氧化碳的反應6CO2+12H2O C6H12O6+6O2+6H2OCO2 + Ca(OH)2 CaCO3 + H2O↓CO2+ H2O===H2CO3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2CO+O2 2CO2CH4+2O2 CO2 +2H2OC2H5OH+3O2 2CO2 +3H2OC+O2 CO2C6H12O6+6O2 6CO2 +6H2O酶H2CO3===CO2↑+ H2O2Fe2O3 + 3C 4Fe + 3CO2↑高溫Fe2O3 + 3CO 2Fe + 3CO2高溫產生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反應對應生活中的哪些途徑呢?生成CO2的化學方程式 碳排放的途徑2CO+O2 2CO2C+O2 CO2CH4+2O2 CO2 +2H2OC2H5OH+3O2 2CO2 +3H2O化石燃料的燃燒新型燃料的燃燒產生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反應對應生活中的哪些途徑呢?生成CO2的化學方程式 碳排放的途徑Fe2O3 + 3CO 2Fe + 3CO2高溫消耗CO2的化學方程式 碳吸收的途徑6CO2+12H2O C6H12O6+6O2+6H2OCO2+ H2O===H2CO3工業生產(冶金)植物光合作用海水吸收2Fe2O3 + 3C 4Fe + 3CO2↑高溫任 務 四設計低碳行動方案從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出發,對照任務一中列舉的低碳做法,小組討論,形成初步的低碳行動方案。低碳行動減少CO2排放增加CO2吸收樹立節約意識減少能源浪費改革工業技術,減少工業排放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低碳出行,使用公共交通植樹造林、研究二氧化碳的吸收技術等節約用電綠色出行植樹造林我國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呢?國家政策1. 能源結構調整:政府推動能源結構調整,減少對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 提高能源效率:政府發布《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通過加強能源管理、推廣節能技術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3. 發展綠色交通:政府鼓勵發展綠色交通、公共交通,以減少交通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創新技術1. 生物炭技術:將生物質通過熱解或氣化等過程轉化為生物炭,并將其施用到土壤中,以實現二氧化碳的吸收。2. 人工光合作用:模擬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實現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利用。3.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將二氧化碳從工業或能源生產過程中捕集出來,并將其封存在地下或其他安全的地方,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運用新興技術,對二氧化碳進行捕集、利用與封存結合上述分析對目前的低碳行動方案進行補充。低碳行動減少CO2排放增加CO2吸收樹立節約意識減少能源浪費改革工業技術,減少工業排放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低碳出行,使用公共交通植樹造林、研究二氧化碳的吸收技術等改革工業技術,提高能源效率植樹造林研究二氧化碳吸收的創新技術:1.生物炭技術 2.人工光合作用 3.CCUS 等調整能源結構發展綠色交通課后實踐:參觀當地相關展覽,就低碳行動與工作人員交流,小組討論形成完善的低碳行動方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