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階段檢測卷 習題 訓練課件(共8份打包)-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階段檢測卷 習題 訓練課件(共8份打包)-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43張PPT)
期中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估計值中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5 ℃
B.物理課本的長約為26 cm
C.1 min內人的脈搏跳動約200次
D.乒乓球的直徑約為40 cm
B
2.下列現象發生的過程中,需要吸熱的是(  )
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盛夏,草葉間形成晶瑩露珠
C.金秋,枝頭上掛滿白霜
D.寒冬,窗玻璃上結成剔透冰花
A
3.廣西“三月三”民族活動豐富多彩,其中“三人板鞋”競速項目深受大家喜愛.如圖是甲、乙、丙三位同學正在進行的“三人板鞋”競速活動,如果說甲同學是靜止的,那么所選的參照物是(  )
A.觀眾
B.乙同學
C.地面
D.旁邊的樹木
B
4.有一種專門存放貴重物品的“銀行”,當人們存放了自己的貴重物品后,要用儀器記錄下自己的“手紋”“眼紋”“聲紋”等,以便今后用這些自己獨有的特征親自取走東西,防止被別人盜領走.這里的“聲紋”主要記錄人說話的(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C
5.小明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課本的寬,測得五次的數據分別為17.82 cm、17.80 cm、17.81 cm、17.24 cm、17.81 cm,則課本的寬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
A.17.81 cm B.17.696 cm
C.17.70 cm D.17.50 cm
A
6.夏天,將剛從冰箱的冷凍室拿出的冰棍貼緊舌頭,舌頭會被“凍”在冰棍上,這時舌頭上的水發生了某種物態變化,該物態變化的圖像是(  )
A       B        C      D
B
7.幾位同學在百米直線跑道上測量每個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發令裁判在起點發出起跑口令并揮動手臂,計時裁判在終點用機械秒表計時.下列對實驗有關的操作和分析正確的是(  )
A.使用秒表前,要先觀察秒表是否調零
B.計時裁判應該聽口令來啟動秒表計時
C.所測速度表示跑步過程中每一時刻的快慢
D.取幾位同學速度的平均值來減小測量誤差
A
8.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低聲細語”中的“低”是指聲音的音調低
B.超聲波能夠粉碎體內“結石”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
C.“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人們能分辨出笛子和鋼琴發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
B
9.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發生地震時,被困人員可以敲擊周圍堅硬物體求救.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地震時會產生次聲波
B.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更快
C.被困人員敲擊堅硬物體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D.利用聲學儀器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C
10.汾酒釀造工藝源遠流長,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其中涉及的物態變化是(  )
A.熔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熔化、凝華 D.升華、凝華
B
11.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保持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逐漸增加撥動鋼尺的力度,聽它發出的聲音,觀察它的振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本實驗探究的是聲音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B.本實驗探究的是聲音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C.本實驗運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D.鋼尺伸出桌邊長度越長,發聲的響度越大
B
12.如圖分別是甲樂器和乙樂器發出的其中一個音在相同參數下的波形圖,則(  )
A.甲樂器發出聲音的音
調比乙高
B.乙樂器發出的聲音的
響度比較大
C.兩個樂器發出的聲音的音色相同
D.樂器發出的聲音一定不是噪聲
B
13.雙休日,小明隨父母駕車外出游玩,在行駛的過程中,小明某時刻看到汽車的速度表表盤示數如圖甲所示,汽車勻速行駛了一段路程后,速度表表盤示數變為如圖乙所示,則(  )
A.汽車行駛的速度為80 m/s
B.汽車通過的路程為4.0 km
C.行駛該路程需要的時間為0.5 h
D.若以該速度繼續行駛15 min,
通過的路程為1 200 km
C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4.關于噪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開會時把手機調為靜音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街道上的噪聲監測設備可以減弱噪聲
C.高速公路旁安裝隔音板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關上窗戶可以防止外界噪聲的產生
AC
15.下列做法可以加快蒸發的是(   )
A.用干手器將手烘干
B.植樹時剪掉多余的枝葉
C.把裝有酒精的瓶子的瓶蓋擰緊
D.將濕衣服放在通風處晾干
AD
16.小明從自己家出發先到學校然后再去奶奶家吃飯,整個過程中有步行、騎行,小明的騎行速度大于步行速度,其全程的路程與時間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明在OA段做變速運動
B.步行過程對應的圖像是OA段
C.騎行的平均速度是3 m/s
D.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4 m/s
BC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17.9月24日,杭州亞運會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決賽中,中國選手鄒佳琪、邱秀萍聯手出擊,奪得了本屆亞運會首枚金牌,如圖為她們比賽的情景,她們劃槳動作同步,在賽艇飛速前進過程中,如果以鄒佳琪為參照物,邱秀萍是__________的,以岸邊的樹木為參照物,邱秀萍是__________的.(均選填“運動”或“靜止”)
靜止
運動
18.超級模仿秀中某歌手能模仿著名歌星的聲音,從聲音的特性來看,他主要模仿聲音的________(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現場觀眾聽到的歌聲是通過__________傳播到人耳的.
19.燒開水時,會看到壺口冒出“白氣”,“白氣”實際是壺內的水受熱________變成水蒸氣,再上升從壺口噴出,遇到冷的空氣_________成的小水珠.(均填物態變化名稱)
音色
空氣
汽化
液化
20.北方的冬天,下雪前或下雪時有時會降落一些小冰粒,這種小冰粒叫作“霰”.“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而成的,因此在霰粒形成的過程中,需要___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
21.如圖所示,在擊鼓傳花游戲中,鼓響花傳,鼓
停花止,這主要是利用鼓聲來傳遞__________(選填
“信息”或“能量”).當用較大的力敲鼓時,鼓聲
的__________會增大.
凝華
放熱
信息
響度
22.甲、乙兩物體都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之比是3∶2,所用的時間之比是2∶3,則甲、乙兩物體運動速度之比是______.一輛汽車以30 m/s的速度從A地開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其速度是
20 m/s,則汽車往返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9∶4
24
四、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
23.圖甲為某汽車在平直公路上運動的距離(s)—時間(t)圖像,請在圖乙中畫出相應的速度(v)—時間(t)圖像.
如圖所示
答案圖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
24.(5分)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當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_________進行測量的.
(2)實驗中為了便于操作,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___(選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s1=120 cm,小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m/s.
(4)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中是做______________(選填“勻速直線”或“變速直線”)運動的.
v=

便于測量時間,提高測量的精確度
0.24
變速直線
25.(6分)(1)圖甲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木塊的長度是__________cm.
(2)如圖乙所示,秒表的分度值為_______s,示數為_________s.
(3)如圖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若在月球做圖乙所示實驗,則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的現象,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乙        丙
1 mm
1.60
1
335
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26.(7分)小明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裝置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為了使試管中的冰受熱均勻,且便于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小明應選擇圖________(選填“甲”或“乙”)中的裝置來進行實驗.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______________(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自下而上
(2)小明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圖丙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圖像,根據圖像可知:冰屬于__________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在bc階段物質處于______________(選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狀態.
晶體
固液共存
(3)試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續加熱,得到圖像中的DE段,則此時實驗室的大氣壓__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標準大氣壓,這段時間內試管中的水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沸騰,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于
不能
試管中的水無法繼續吸熱
27.(7分)小明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儀器進行了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
(1)溫度計是根據液體______________的規律制成的.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2所示,讀數為________℃.
熱脹冷縮
96
(2)圖3是同學們根據觀察畫出的水沸騰時氣泡的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甲”或“乙”).
(3)圖4是a、b兩個小組根據收集的數據分別繪制的水沸騰前后溫度—時間圖像,分析圖像及實驗過程,可知:
①水沸騰過程中,繼續加熱,
溫度__________(選填“升高”
“降低”或“不變”);
②a小組所用的水的質量比b
小組的________(選填“多”
或“少”).

不變

(4)水蒸氣引起的燙傷往往比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因為水蒸氣的溫度和開水雖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氣在人的皮膚表面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___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將導致皮膚嚴重燙傷,所以實驗時要注意安全.
液化
放熱
六、綜合應用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得分.)
28.(6分)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其中甲的含義是汽車的速度不能超過80 km/h,乙的含義是此地距離南寧城區60 km.
(1)汽車從該交通標志牌到達南寧城區最快要多長時間?
解:汽車從該交通標志牌到達南寧城區最快需要的時間
t===0.75 h
答:汽車從該交通標志牌到達南寧城區最快要0.75 h;
(2)若汽車以60 km/h的速度從金陵鎮開往甘圩鎮用了0.4 h,請問金陵鎮到甘圩鎮的路程是多少?
解:金陵鎮到甘圩鎮的路程
s1=v1t1=60 km/h×0.4 h=24 km
答:金陵鎮到甘圩鎮的路程是24 km.
29.(8分)海嶺又稱海底山脈,一般在海面以下.如圖所示,某勘探船停在該海嶺底部的A處正上方向海底發出聲吶信號,6 s后收到回波信號.之后勘探船以2 km/h的平均速度沿直線行駛到達海嶺最高點B處正上方,用時2 h,該船再次向海底發出聲吶信號,經3 s后收到回波信號.已知聲信號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 500 m/s.
(1)求A處海水的深度;
解:由v=可知,6 s內聲波傳播的距離
s1=v聲t1=1 500 m/s×6 s=9 000 m
A處海水的深度
sA=s1=×9 000 m=4 500 m
答:A處海水的深度為4 500 m;
(2)求勘探船兩次探測間航行的距離;
解:由v=可得,勘探船兩次探測間航行的距離
s=v船t=2 km/h×2 h=4 km
答:勘探船兩次探測間航行的距離為4 km;
(3)B處比A處高多少米?
解:由v=可得,3 s內聲波傳播的距離
s2=v聲t2=1 500 m/s×3 s=4 500 m
B處海水的深度
sB=s2=×4 500 m=2 250 m
B處比A處高
Δs=sA-sB=4 500 m-2 250 m=2 250 m
答:B處比A處高2 250 m.
30.(10分)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站的G11次高速列車運行時刻表如下表所示.根據列車運行時刻表解答下列問題.(計算結果保留整數)
站次 站名 到達時間 開車時間 里程
1 北京南 始發站 12:00 0
2 天津南 12:31 12:33 122 km
3 濟南西 13:33 13:35 406 km
4 南京南 15:33 15:35 1 023 km
5 上海虹橋 16:38 終點站 1 318 km
(1)列車由北京南站駛往上海虹橋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根據題意可知,列車由北京南站駛往上海虹橋站的時間
t=16:38-12:00=4 h 38 min= h
列車由北京南站駛往上海虹橋站的路程s=1 318 km
列車由北京南站駛往上海虹橋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v==≈284 km/h
答:列車由北京南站駛往上海虹橋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4 km/h;
(2)請通過計算說明列車在“濟南西—南京南”路段和“南京南—上海虹橋”路段,哪個路段運行得更快.
解:列車在“濟南西—南京南”路段所用的時間
t1=15:33-13:35=1 h 58 min= h
列車在“濟南西—南京南”路段行駛的路程
s1=1 023 km-406 km=617 km
列車在“濟南西—南京南”路段的平均速度
v1==≈314 km/h
列車在“南京南—上海虹橋”路段所用的時間
t2=16:38-15:35=1 h 3 min=1.05 h
列車在“南京南—上海虹橋”路段的路程
s2=1 318 km-1 023 km=295 km
列車在“南京南—上海虹橋”路段的平均速度
v2==≈281 km/h
因為v1=314 km/h>v2=281 km/h
所以,列車在“濟南西—南京南”路段運行得更快
答:列車在“濟南西—南京南”路段運行得更快.(共31張PPT)
第三章 物態變化 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3分,共39分.在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6 ℃讀作“零下6攝氏度”
C.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約為25 ℃
D.任何情況下,水的沸點都是100 ℃
B
2.如圖所示,下列過程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
A.冰凍的衣服變干 B.霧凇結枝  C.烘干濕手  D.哈出“白氣”
D
3.超市里售賣一種叫“固體清新劑”的商品,把它放在公共場所,能有效清新空氣、預防感冒.“固體清新劑”清新空氣時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升華 B.凝華
C.熔化 D.汽化
A
4.關于溫度計的使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如圖所示的溫度計,量程是20~100 ℃
B.用寒暑表可測量開水的溫度
C.使用體溫計前,應用力向下甩幾下
D.用酒精燈給體溫計消毒
C
5.下列使氣體液化的實例中,所采用的液化方法與其他都不同的是(  )
A.將氫氣的溫度降低到-253 ℃以下得到液態氫
B.液化石油氣氣罐中的液體
C.一次性打火機中的液體
D.推壓活塞,注射器內重新出現液態乙醚
A
6.自然界的水循環過程包含很多物態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雪山上的冰雪在溫度升高時逐漸消融——液化
B.海洋里的水經太陽曬變成水蒸氣——升華
C.水蒸氣在高空中遇冷形成小水滴——液化
D.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形成雪——凝固
C
7.秋收季節,農民為了盡快減少稻谷中的水分,以便于長時間保存,會把剛收的稻谷攤開晾曬,攤開稻谷可以加快水分蒸發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溫度
B.減少了水的質量
C.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氣流速
D.擴大了水的表面積
D
8.小明對某一固態物質加熱直至沸騰,并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該物質在BC段為固態,在DE段為氣態
B.該物質熔化過程所用的時間為6 min
C.該物質只在AB段和CD段吸熱
D.該物質的熔點是0 ℃,沸點是100 ℃
D
9.松香是松樹樹干流出的油經高溫變軟熔化成水狀后冷卻變成的塊狀固體.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松香由液態變成固態過程的圖像是(  )
A       B       C      D
D
10.冬天,汽車玻璃起“霧”影響行車安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排氣管冒出的“白氣”,是空氣液化形成的
B.汽車玻璃上的“霧”是車內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C.打開除霧功能,汽車玻璃上的“霧”很快消失,是熔化現象
D.為了不遮擋司機視線,打開雨刷器,能快速消除玻璃上的霧氣
B
11.下列四種物態變化,屬于放熱現象的是(  )
A.夏天,為了涼快常在地面上灑水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幾桶水
C.夏天,為了喝到冰涼的飲料,常在飲料中加冰塊
D.運輸食品時,為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常放些干冰
B
12.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珍惜水資源是每個人的責任.如圖是海水淡化的簡易裝置,在海水淡化的過程中主要涉及的物態變化有(  )
A.熔化、凝固
B.汽化、升華
C.汽化、液化
D.升華、凝華
C
13.勞動課上同學們制作小吃“龜苓膏”,大致步驟是取多種中草藥放入水中煮熟,過濾藥渣后,在藥汁中加入龜苓粉等材料,攪拌冷卻后變成固體狀龜苓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煮沸過程中看到的大量“白氣”是熱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中草藥和水一起煮沸時,水的溫度不變
C.藥汁攪拌冷卻后可以凝華成固體
D.攪拌冷卻形成龜苓膏的過程在不斷吸熱
B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4.“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的青睞,對下列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進行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B.“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漸消失是升華現象
D.“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AD
15.在學習升華和凝華這部分內容時,同學們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并塞緊蓋子.小明將試管放入熱水中加熱.小紅將試管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已知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為114 ℃,碘的沸點為184 ℃,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為40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明和小紅的試管中都會出現紫色碘蒸氣
B.小明的實驗能證明碘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
C.小紅的實驗能證明碘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
D.小明和小紅的實驗都能證明碘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
AB
16.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是中國獨創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不同湯料和食物,使得眾口可調、老少皆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冰凍肥牛卷”放置一段時間會變軟,該過程需要吸熱
B.湯汁沸騰后,改用更大的火加熱,湯汁溫度繼續升高
C.手不能太靠近蒸氣,因為蒸氣液化放熱會燙傷皮膚
D.在煮食物的過程中,湯汁會越來越少,該過程需要
不斷放熱
BD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4分.)
17.在標準大氣壓下,把__________的溫度規定為100 ℃.三位同學練習觀察溫度計的方法如圖所示,其中甲同學的讀數與正確值相比__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沸水
偏大
18.用濕抹布擦冰箱內壁的霜時,抹布卻被“粘”在了冰箱內壁上,這是因為發生了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發生這一現象時會__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19.醫學上針對外傷的疼痛常用“冷療法”治療.使人體受傷部位溫度降低,類似局部麻醉,人的傷痛很快消失.它是用一種叫作氯乙烷(熔點-140.8 ℃,沸點12.5 ℃)的氣體,先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它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然后以霧狀噴在患處時迅速_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同時吸熱,達到治療目的.
凝固
放出
液化
汽化
20.游泳者出水后,由于身上的水分蒸發_________,身體會感到冷,此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將身體蜷縮起來,這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來減慢水分蒸發.
21.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曲線如圖所示.從圖中給出的信息,我們可以判
斷______物質是晶體,該晶體在加熱______min
后開始熔化.
吸熱
減小水的表面積

15
22.如圖所示,在東北嚴寒的冬季將一杯熱水高高拋起,便可形成一幅奇妙的潑水成“雪”景象,潑水成“雪”需要用熱水的主要原因是熱水周圍的水蒸氣遇到極寒冷的空氣能迅速__________成冰;冰雕未見熔化卻逐漸變小,這是一種__________現象.(均填物態變化名稱)
凝華
升華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5分.)
23.(5分)(1)家庭和實驗室里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______________的規律制成的;如圖甲所示,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_____℃.
熱脹冷縮
-3
(2)一位粗心的護士給小明測完體溫后忘甩了,又接著給小華、小剛測體溫,三人測量結果相同,均如圖乙所示,示數是__________℃,則小明__________(選填“可能”或“一定”)發燒了.
38.5
一定
24.(8分)在探究海波和石蠟的熔化規律時,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選擇了圖1中甲和乙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
(1)圖1乙采用__________法進行加熱,這
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
水浴
能使固體均勻受熱
(2)下表為實驗過程中所記錄的數據,請在圖2坐標
系中畫出0~9 min內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加熱時 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石蠟的 溫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海波的 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如圖所示
答案圖
(3)由表中數據可知海波熔化過程經歷了 5 min,在此過程中,海波__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_________(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4)海波所代表的這類固體叫作__________,石蠟所代表的這類固體叫作____________.(均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吸收
不變
晶體
非晶體
25.(12分)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形容沸騰的水“勢如奔濤”,物理興趣小組的小明同學進行了關于水沸騰的實驗探究.
(1)由表格可知,本次實驗應選用測溫物質為____________的溫度計.
測量物質 凝固點/℃ 沸點/℃
水銀 -39 357
酒精 -117 78
水銀
(2)在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______________(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
(3)本實驗的目的是觀察水沸騰時的現象和水在沸騰前后的溫度變化,圖乙是小明實驗中不同時間觀察到的水中氣泡變化情況,表示水沸騰時的現象是________(選填“①”或“②”)圖.
自下而上

(4)當水溫升到88 ℃時,小明同學開始每隔1 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數據記錄如下表.圖丙是第4 min時溫度計的示數,此時水的溫度是_______℃.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溫度/℃ 88 90 92 94 98 99 99 99 99 99
96
(5)實驗中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丁中a圖線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a圖線 B.b圖線
C.c圖線 D.d圖線
C
(6)小明同學將沸騰的水倒入燒瓶繼續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戊(C是溫度計).將燒瓶內水沸騰時所產生的水蒸氣通入試管A中,試管A放在裝冷水的容器B內,過一段時間,觀察到試管A中產生少量
的水,這是由于水蒸氣發生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
稱)現象,同時可以看到溫度計示數__________(選填
“升高”“不變”或“降低”)的現象.
液化
升高(共33張PPT)
第一章 機械運動 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1小題,每小題3分,共33分.在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句子描寫的不是機械運動的是(  )
A.一群大雁往南飛 B.一江春水向東流
C.一行白鷺上青天 D.一寸光陰一寸金
D
2.下列數值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一名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8 dm
B.一張報紙的厚度約為100 cm
C.一位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0 m/s
D.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用時46 s
D
3.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畫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C
4.小明同學到景區游玩,乘坐纜車上山時,如果說他是靜止的,則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山上的樹木 B.路上的行人
C.乘坐的纜車 D.下山的纜車
C
5.下列物體的運動可以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緩慢進站最終停下的高鐵
B.站在商場運行的自動扶梯上的乘客
C.空中下落越來越快的雨滴
D.繞赤道上空勻速轉動的“北斗”同步衛星
B
6.小明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35 cm、2.36 cm、2.36 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A
7.下列選項是物體運動的s-t、v-t圖像,其中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B
8.陸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獵豹,其速度可達25 m/s;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魚,其速度可達110 km/h;在空中飛行得最快的是尖尾雨燕,平時飛行速度可達3 km/min.對比可知以上速度最快的動物是(  )
A.獵豹 B.旗魚
C.尖尾雨燕 D.無法比較
C
9.圖中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某段時間內的運動過程.關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前10 s內甲車運動的路程大于
乙車運動的路程
B.乙車到達600 m處所用的時間
大于甲車到達此處所用的時間
C.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甲、乙兩車在40 s內的平均速度相同
C
10.小明經常騎自行車上學,某一次他從家到學校騎行的s-t圖像如圖所示,則小明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 m/s
B.168.75 m/s
C.2.25 m/s
D.2.81 m/s
C
11.如圖是某交通標志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交通標志牌距離南寧40 km
B.此段路車速最低不低于120 km/h
C.以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交通標志
牌是運動的
D.從此處到達南寧,最少需要20 min
B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2.關于錯誤和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認真細致地測量可以避免誤差
B.在測量中應避免錯誤,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正確,就不會產生誤差
D.對一個物體的長度進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BD
13.甲、乙兩車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甲車做加速直線運動,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乙車在4 s內運動了 8 m
C.甲、乙兩車在4 s時速度相同
D.甲車的平均速度為2 m/s
ABC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4分.)
14.長度的國際單位是___________;實驗室常用________測量時間.
15.如圖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其中放置正確的是_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__.
米(或m)
秒表
A
1 mm
16.人工智能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如圖是穿行在餐廳的機器人端著托盤送餐的情景,如果說托盤是靜止的,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_______
____;若以__________為參照物,托盤是運動的.(均選填“餐桌”或“機器人”)
機器

餐桌
17.學校秋季運動會正在火熱進行中.在百米賽跑中,參賽選手小明用余光看到其他跑道運動員在向后運動,說明小明的速度更________(選填“快”或“慢”).若終點計時員聽到發令槍聲音后才開始計時,測得整體運動員比賽的成績將__________(選填“偏好”或“偏差”).

偏好
18.甲、乙兩個同學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時同向行進,他們運動的s-t 圖像如圖所示.分析圖像可知,甲的速度是_________m/s,10 s后兩人相距________m.
7.5
50
19.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圖像分別描述了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的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A、B的運動情況,若在圖乙中畫出物體A運動的s-t圖線,則圖線應位于_______(選填“①”或“②”)區域.若物體A、B通過相同的路程,則它們所用的時間之比tA∶tB=_________.

2∶3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7分.)
20.(5分)(1)某同學將一段細
銅絲在一支鉛筆上單層緊密
纏繞了25圈,形成如圖甲所
示的銅絲圈,再用一把刻度
尺測得該銅絲圈的長度為
________cm,則該細銅絲的
直徑為______cm;如在將細銅絲纏繞在鉛筆上的過程中有重疊現象,則測出的細銅絲的直徑將______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圖乙秒表的示數為___________s.
3.60
0.14
偏小
275.1
(3)一條紙帶薄厚均勻,他把紙帶緊密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恰好能套進一個圓內,如圖丙所示,紙帶環繞了n圈,則紙帶的厚度是_____(填字母).
A.    B.    C.
B
21.(7分)暑假,小明去水上游樂園玩滑道滑水時,他想知道物體從斜面上下滑時速度的變化情況.于是他利用帶有刻度的斜面、小車和電子秒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
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_.
(2)實驗過程中,為減小誤差,實驗時應保持斜面的傾角__________(選填“較小”或“較大”).
v=
較小
(3)AB段的距離sAB=__________cm;測得tAB=1.6 s,則AB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秒表,如果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________.
40.0
0.25

(5)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確
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經過B點的速度不為零,因此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開始釋放,測出小車由B點到C點的時間,并不是小車從A點到C點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
22.(5分)在測量紙錐下落速度的活動中,興趣小組用閃光照相機探究紙錐豎直下落的運動情況,照相機每隔0.2 s曝光一次.
(1)本實驗____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秒表.
(2)興趣小組拍下的照片如圖所示,可以看出紙錐從甲位
置下落到乙位置的過程中做__________(選填“勻速”或
“變速”)直線運動.若甲、乙兩位置間的實際距離為
9.60 cm,則在此過程中,紙錐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m/s.
(3)乙、丙兩位置之間有兩個間隔,每個間隔均為4.50 cm,
則從甲到丙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_m/s.
不需要
變速
0.12
0.155
(4)下圖所示能近似反映紙錐從甲下落到丙的過程中,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是________(填字母).
C
五、綜合應用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8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得分.)
23.(8分)小明一家駕車外出旅游.經過某段路時,小明發現一個標志牌,如圖所示.
(1)若小明爸爸駕車通過這段路程用了0.5 h,則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解:車行駛的平均速度
v===30 km/h
答: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30 km/h;
(2)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從標志牌到昆明最快需要多長時間?
解:從標志牌到昆明最快需要的時間
t'===0.3 h
答:從標志牌到昆明最快需要0.3 h.
24.(10分)小明一家國慶節期間從南寧東站乘動車出發去桂林旅游.已知南寧東站到桂林的鐵路全程為400 km,他們乘坐的動車長為
200 m,時刻表如表所示.求:
車站 到達時間 發車時間
南寧東 始發站 08:15
桂林 10:45 ——
(1)該次動車從南寧東站到桂林運行的平均速度;
解:由列車時間表可知,該次動車從南寧東站到桂林所用的時間t1=10:45-08:15=2 h 30 min=2.5 h
根據v=可得,該次動車從南寧東站到桂林運行的平均速度
v1===160 km/h
答:該次動車從南寧東站到桂林運行的平均速度為160 km/h;
(2)當南寧東到桂林的列車平均速度提高到200 km/h,節約的時間;
解:當南寧東到桂林的列車平均速度提高到200 km/h,根據v=可得,此時列車運行的時間t2===2 h
節約的時間Δt=t1-t2=2.5 h-2 h=0.5 h
答:當南寧東到桂林的列車平均速度提高到200 km/h,節約的時間為0.5 h;
(3)該次動車以50 m/s的速度完全通過長度為1 000 m的山洞,所用的時間.
解:該次動車完全通過山洞所行駛的路程
s2=L車+L洞=200 m+1 000 m=1 200 m
根據v=可得,所用的時間t3===24 s
答:該次動車以50 m/s的速度完全通過長度為1 000 m的山洞,所用的時間為24 s.(共27張PPT)
第二章 聲現象 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在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用手按住正在發聲的鼓面,鼓聲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
A.鼓面停止了振動 B.手不能傳聲
C.手吸收了聲波 D.手把聲音反射回去
A
2.漁民常將特制的電子發聲器放入水中,發聲器發出的聲音能將魚誘入網中.在該事例中傳播聲音的介質是(  )
A.空氣 B.真空
C.大地 D.水
3.“公共場所請輕聲細語”中的“輕聲”是指聲音(  )
A.頻率低 B.音調低
C.音色美 D.響度小
D
D
4.下列情景中的聲音屬于噪聲的是(  )
A.音樂廳中的演奏聲 B.教室里的讀書聲
C.報告廳中的演講聲 D.建筑工地上嘈雜的響聲
5.如圖所示,在歌詠比賽中,八年級某班的同學們合唱了《歌唱祖國》,高音聲部女生和低音聲部男生激情演唱.其中的“高”和“低”,指的是聲音的(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D
A
6.現在買東西可以用聲波支付了.聲波支付的原理是用戶通過手機向售貨機發出一段超聲波,售貨機“聽”到這段聲波后進行自動處理,用戶再在自己手機上輸入密碼,售貨機就會“吐”出商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超聲波是指響度很大的聲音
B.超聲波的頻率一定高于20 000 Hz
C.手機聲波支付功能可在真空環境中使用
D.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 m/s
B
7.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聲紋門鎖”是依據聲音的響度來識別的
B.“低聲細語”是指聲音的頻率很低
C.“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D.“引吭高歌”是指聲音的音調很高
C
8.下列事例中,屬于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  )
A.醫生用聽診器為病人檢查身體
B.用聲吶探測海底深度
C.用超聲波清洗眼鏡
D.隆隆的雷聲預示著可能要下雨
C
9.為了使在教室內上課的學生免受周圍環境噪聲干擾,下列方法中最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師大聲講課
B.學生戴上防噪聲耳罩
C.關上教室門窗
D.安裝噪聲監測裝置
C
10.如圖是智能機器人“小艾”,它可以與人講話交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和“小艾”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夠區別出來
B.“小艾”發出的聲音是由人的聲帶振動產生的
C.很小聲地對著“小艾”說話時,它沒有反
應,是因為聲音的頻率太低
D.人發出的聲音和“小艾”發出的聲音在同
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相同
A
11.關于如圖所示的民族管樂器嗩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響度
B.嗩吶發出的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音色
D.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
B
12.下列有關聲現象的實驗中,能用來“探究影響音調高低因素”的是(  )
A.圖甲中手指蘸水摩擦杯口發聲,同時增加杯中的水量
B.圖乙中響鈴時,不斷抽出瓶內的空氣
C.圖丙中喇叭播音時,喇叭前方的燭焰搖晃
D.圖丁中擊鼓時用大小不同的力
甲      乙      丙     丁
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3.老師在課堂上用小錘分別敲擊兩個不同的音叉甲、乙,同學們聽到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且示波器顯示了兩種聲音的波形,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發聲的響度大
B.甲音叉比乙音叉發聲的音調低
C.兩個音叉發聲的音色相同
D.甲音叉發出的聲音比乙音叉發出的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大
BC
14.“石蹬琴聲”是我國現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如圖所示的石琴位于重慶市潼南區大佛閣右側的一條上山石道中,從下半部的主洞口自下而上的第四級石階,直到第十九級石階,凡步履所觸,會發出悠揚婉轉,頗似古琴的聲音.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頗似古琴的聲音”主要是空氣振動產生的
B.“頗似古琴的聲音”是指音色相近
C.“頗似古琴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D.“頗似古琴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 m/s
BC
15.用筷子和濕碎布做一個活塞,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個“哨子”,吹哨時(   )
A.空氣柱振動發聲
B.上下推拉活塞,音調發生改變
C.改變吹哨的力度,音調發生改變
D.換不同的人吹哨,音色發生改變
AB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4分.)
16.小明同學在文化館一次演出中表演二胡,他用弓拉動琴弦,使琴弦__________而發聲;館外經過的路人聽出來是二胡聲,是根據聲音的__________來識別的.
17.2023年5月28日,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成功商業執飛,中國大飛機飛出安全、更飛出志氣和希望.在飛機降落時,地面上的空管人員會感覺到聲音的__________(選填“響度”或“音調”)越來越大,因此空管人員戴上了耳罩,這是在____________減弱噪聲.
振動
音色
響度
人耳處
18.地震臺網通過地震時產生的__________(選填“超聲”或“次聲”)波來監測地震,說明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__(選填“信息”或“能量”).
19.在小錘的敲擊下,某金屬片3 s內振動了720次,此時,金屬片的振動頻率為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該金屬片振動發出的聲音.
次聲
信息
240

20.如圖是噪聲和樂音的波形圖,圖________是噪聲的波形圖,圖________是樂音的波形圖.(均選填“甲”或“乙”)


21.運用聲吶系統可以探測海洋的深度.在與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聲吶向海底發射超聲波,若經4 s接收到來自海底的回波信號,則該處海水的深度為_________m(海水中聲速是1 500 m/s).但是,該聲吶卻不能用于太空測距(比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3 000
真空不能傳聲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0分.)
22.(6分)探究聲音的產生與特性的過程與結論如圖甲所示,用音叉和乒乓球進行如下實驗.
(1)輕敲256 Hz的音叉,用懸吊著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
叉股,發現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______
產生的;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該方法是__________法.
振動
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
轉換
(2)重敲同一音叉,聽到更大的聲音,同時發現乒乓球被彈開得更遠,說明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的__________有關.
(3)換用512 Hz的音叉重復實驗,聽到聲音的音調更高,說明音調與發聲體的__________有關.
(4)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其左邊完全
相同的音叉會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一個即可).
振幅
頻率
空氣可以
傳播聲音(或聲可以傳遞能量)
23.(6分)小明觀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樂器的琴弦振動時猜想:在弦張緊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發聲音調的高低還可能與弦的粗細、長短及弦的材料有關.于是他想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下表是他在實驗時控制的琴弦條件.
編號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長度/cm 琴弦的橫截面積/mm2
A 銅 40 0.5
B 尼龍絲 40 0.5
C 尼龍絲 30 0.5
D 鋼 20 0.3
E 鋼 20 0.7
(1)如果想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粗細的關系,你認為他應該選用表中編號為____________(填字母)的弦,由生活經驗猜想,弦的音調與其粗細___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
(2)想探究弦的音調與弦的長度的關系應選__________,想探究弦的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應選___________.
(3)本實驗中對選中同一組材料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選填“減小誤差”或“得到普遍規律”).
D、E
有關
B、C
A、B
得到普遍規律
(4)探究過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驟:A.設計并進行實驗;B.分析與論證;C.提出問題;D.猜想與假設;E.得出結論等,你認為小明要完成本實驗探究的過程,所采用的合理順序應該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CDABE
24.(8分)如圖所示,用鋼尺做探究實驗,把鋼尺的一端緊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每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保持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不變,一次輕撥鋼尺,另一次用力撥動鋼尺,聽聲音的不同.實驗發現:
(1)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鋼尺振動得越________,發出聲音的音調越________.說明音調的高低與______________有關.
(2)保持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一定,用越大的力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幅度越_______,發出聲音的響度越______;站在離鋼尺越近的地方,聽到鋼尺振動的聲音的響度越________.說明響度的大小與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關.


振動頻率



振幅
聲源的距離
五、綜合應用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得分.)
25.正以9 m/s的車速駛向一座高山崖壁的汽車,駕駛員鳴笛4 s后聽到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求:
(1)當駕駛員聽到回聲時汽車行駛的距離;
解:汽車在4 s內行駛的路程s車=v車t=9 m/s×4 s=36 m
答:略.
(2)當駕駛員聽到回聲時聲音傳播的距離;
解:聲音在4 s內傳播的距離
s聲=v聲t=340 m/s×4 s=1 360 m
答:略.
(3)駕駛員開始鳴笛處到高山崖壁的距離.
解:駕駛員開始鳴笛處到高山崖壁的距離
s===698 m
答:略(共29張PPT)
第四章 光現象 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如圖為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光現象,其中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樓    C.手影    D.水中倒影
D
2.某些動物(如響尾蛇)靠對光的感知來捕食,人們模仿響尾蛇發明了一種導彈,它可以感知敵機尾部高溫氣流輻射的光,對其跟蹤并進行有效地攻擊.這種光是(  )
A.紅光 B.紅外線
C.紫外線 D.白光
B
3.白天,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磨光大理石、鋁合金板等都能將強烈的太陽光反射到路面上或房間內,嚴重影響了交通安全以及人們的工作和休息.形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鏡面反射 B.光的漫反射
C.玻璃幕墻是光源 D.光的直線傳播
A
4.一束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為α,反射角為β,折射角為γ,則(  )
A.α>β>γ B.α<β<γ
C.α=β<γ D.α=β>γ
D
5.小明用電視機在家里收看《空中課堂》,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豐富色彩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B.電視機遙控器利用紅外線實現對電視機的控制
C.驗鈔機利用紫外線辨別鈔票的真偽
D.紅外線烤箱利用了紅外線的熱效應
A
6.小明到蘭州游玩,下列關于他看到的光現象描述及分析正確的是(  )
A.高大挺拔的黃河樓與水中倒影交相呼應,倒影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現象
B.晚上的奧體中心玫瑰體育場變幻出不同顏色,是光的色散現象
C.白天看到白塔山標志性建筑——白塔,是光的反射現象
D.看到倒垂在清澈黃河水中的柳樹樹枝被“折斷”,是光的反射現象
C
7.如圖是從平面鏡里看到時鐘的情況,則時鐘指示的時刻實際是(  )
A.11時25分
B.11時35分
C.12時35分
D.10時45分
B
8.下列關于聲現象和光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與光一樣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時間的單位
C.只要大聲說話就能聽到回聲
D.百米賽跑時,計時員應該看到發令槍冒煙立即開始計時
D
9.一盞探照燈的燈光射向空水池,如圖所示,在沒有水的池底A處形成一個光斑.在向池中注水的過程中,觀察到光斑會(  )
A.向左移動
B.向右移動
C.在原地不動
D.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A
10.如圖是小明做的有趣的實驗,起初茶碗看起
來是空的,他慢慢向碗中倒水時,就會發現碗中
原來還藏著一枚硬幣,下圖能正確表示眼睛看到
水中硬幣的光路圖的是(  )
A       B       C       D
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1.下面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光偏向法線方向,且比入射光弱
B.人在照鏡子時,總是靠近鏡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時,平面鏡所成的像會變大
C.站在岸邊能看到水里的物體,其實都是物體的虛像
D.在暗室里,為了能從鏡子中看清自己的臉部,應把手電筒正對著鏡子照射
BD
12.如圖所示,一束光經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反射后,照到墻上的E點.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墻上的F點,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平面鏡不動,入射點不變,增大入射角
B.入射光不動,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一定距離
C.入射光不動,平面鏡繞O點逆時針轉動適當角度
D.入射光不動,平面鏡向右平移一段距離
AD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4分.)
13.教室里,可以從不同方向看到桌椅、書本等物體,是由于這些物體會對照射到其上的光線產生_______(選填“鏡面”或“漫”)反射,這種反射__________(選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身高為1.70 m的人站在豎直的大平面鏡前3 m處,人與像之間的距離是_____m;當人逐漸遠離平面鏡時,鏡中像的大小將__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遵循
6
不變
15.如圖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的“天眼”.它由許多個反射面組成,其外形相當于____________ (選填“凸面鏡”或“凹面鏡”),它對光有__________(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
凹面鏡
會聚
16.炎熱的夏天,城市的街道上霧炮車向空中噴水.如圖所示,霧炮車噴水時常會出現“彩虹”,這是光的__________現象.樹蔭下的光斑是太陽通過樹葉間的縫隙所形成的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
色散

17.使用生鮮燈對在售食用農產品進行“美顏”是商家常見的營銷手段,2023年12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明確指出禁止使用生鮮燈,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因為紅色水果能__________(選填“吸收”或“反射”)紅光.如圖所示,將紅、綠、
________三種色光照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區
域會出現白色.
反射

18.一束光與界面成40°入射到界面上,同時發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折射光與反射光的夾角是70°,則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推理可知,折射后該束光的速度__________(選填“不變”“變快”或“變慢”).
60°
變快
四、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
19.(1)(4分)如圖甲所示,小明利用一塊平面鏡使此時的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請你通過作圖標出入射光線的位置,并標出入射光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的度數.
如圖所示
答案圖
(2)(4分)將一面平面鏡斜放在水槽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入水面,如圖乙所示,請畫出這束光在水中行進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
如圖所示
答案圖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1分.)
20.(6分)圖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其中ABCD是用白色硬紙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轉,ON垂直于CD.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
(1)實驗時,將光屏__________放置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緊貼著光屏射向鏡面上的O點,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圖甲所示;將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后折轉任意角度,光屏上則看不到反射光,如圖乙所示,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________________.
垂直
同一平面內
(2)某同學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其中有一組數據測錯了,這組數據是第_______次實驗的,原因可能是將反射光與__________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
(3)圖甲中,若讓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將沿________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__________.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
4
鏡面
OE
可逆
21.(7分)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點的實驗時,如圖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通過實驗得到如下數據:
實驗次數 1 2 3 4 5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
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生光的________和_______現象;
②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大而_________,且折射角始終_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的大小為_________.
(2)拓展應用:小明去游泳,觀察到深水區并不深,原因是他看到的池底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在實際位置的______方.
反射
折射
變大
小于

虛像

22.(8分)如圖甲所示,小明和小紅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1)該實驗最好在較________(選填“亮”或“暗”)的環境中進行,玻璃板要__________放置在桌面上.
(2)實驗中,為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應該________(填字母).
A.直接觀察玻璃板后蠟燭
B.直接觀察光屏
C.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觀察

垂直
C
(3)實驗中小明為了讓右座的小紅看到燭焰清晰的像,小明僅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則蠟燭像的位置將會__________(選填“向左移動”“向右移動”或“不變”).
(4)如圖乙所示,小明在實驗中采用的是
厚玻璃板,他觀察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
成了兩個清晰的像k1和k2,則像k1的像距
為________(選填“v1”或“v2”),且測
得兩個像之間的距離為1.2 cm,則玻璃
板的厚度為_________cm.
不變
v2
0.6
六、綜合應用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9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得分.)
23.太陽發出的光,要經過大約8 min才能到達地球.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是多少?
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是3×108 m/s
答: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是3×108 m/s;
(2)請你估算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設光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與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相同)
解: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s=vt=ct=3×108 m/s×8×60 s=1.44×1011 m
答: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1.44×1011 m.(共28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9小題,每小題3分,共27分.在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在如圖所示的光學元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
A     B     C     D
C
2.我國出土的文物“水晶餅”為中部鼓起的透明圓餅,古籍記載“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關于“水晶餅”利用太陽光生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是光的反射現象
B.這是光的色散現象
C.“水晶餅”對光有會聚作用
D.“水晶餅”對光有發散作用
C
3.小明同學利用老花眼鏡的一個鏡片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肯定不能得到(  )
A.放大的實像 B.倒立的虛像
C.倒立的實像 D.放大的虛像
B
4.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觀察到的現象,下列光學儀器中成像原理與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鏡 B.投影儀
C.照相機 D.近視鏡
C
5.購物支付已進入“刷臉”時代,人只需站在距攝像頭40~60 cm的距離,經系統自動拍照、掃描等確認相關信息后,即完成交易,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鏡頭的焦距小于20 cm
B.攝像頭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支付時,人臉通過鏡頭成虛像
D.“刷臉”時人距攝像頭f到2f之間
A
6.把一副眼鏡放在太陽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圖所示的情形,下列關于該眼鏡鏡片的類型和可以矯正的視力缺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  
B.凸透鏡,可以矯正近視眼
C.凹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  
D.凹透鏡,可以矯正近視眼
A
7.蠟燭距凸透鏡20 cm,能在距凸透鏡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則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8 cm B.12 cm 
C.15 cm D.25 cm
B
8.某攝影師在某次利用相機拍照時,發現被拍攝人在照片中太小,很不美觀.為使被拍攝人的像變大,攝像過程應該(  )
A.攝影師不動,被拍攝人靠近攝影師,鏡頭向后縮
B.攝影師不動,被拍攝人遠離攝影師,鏡頭向前伸
C.被拍攝人不動,攝影師遠離被拍攝人,鏡頭向后縮
D.被拍攝人不動,攝影師靠近被拍攝人,鏡頭向前伸
D
9.2023年3月7日凌晨,在清華大學校園內,小明等同學用照相機拍到“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的照片,如圖所示.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
A.略小于f
B.略大于f
C.略小于2f
D.略大于2f
B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5分,選對但不全得3分,有選錯得0分.)
10.小明取來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分別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個來模仿望遠鏡,他通過兩個透鏡觀察前面的物體,如圖所示.調整兩個透鏡的距離,直到看清楚為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靠近眼睛的透鏡是物鏡,靠近被觀測物的是目鏡
B.用望遠鏡觀察前面的物體,物鏡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D.目鏡能把物鏡成的像放大
CD
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蠟燭、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光屏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恰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規律成像的
B.將蠟燭放置在35 cm刻度處,僅向右移
動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實像
C.若飛來一只小蟲落在凸透鏡上,遮住凸透鏡的部分區域,則光屏上燭焰的像不再完整
D.蠟燭、凸透鏡、光屏位置不動,用焦距為8 cm的凸透鏡替換該透鏡,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BD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4分.)
12.中國青銅時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如圖所示,考古家用焦距為10 cm的放大鏡觀察出土的青銅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選填“虛”或“實”)像,此時該物件與放大鏡的距離應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

小于
13.如圖為中央電視臺自主研發的一款特種攝像設備——“獵豹”,專門用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賽事的轉播工作.“獵豹”跟蹤拍攝運動員比賽,拍攝的是____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
倒立
縮小
14.如圖為兩組凸透鏡組成的望遠鏡,一組為目鏡,一組為物鏡.其目鏡的成像原理與___________相同,其物鏡的成像原理與____________ 相同.(均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放大鏡
照相機
15.小明看近處物體時的光路如圖所示,他的眼睛是____________(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應佩戴________(選填“凸”或“凹”)透鏡做成的眼鏡矯正視力.
遠視眼

16.如圖所示,生物老師在課上用投影儀向大家展示“節肢動物”的圖片,插好底片后,要將屏幕上圖片調大,這時應使投影儀的鏡頭_____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底片,放大后,老師發現屏幕上的圖片偏左,此時應將底片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
靠近

1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當蠟燭和透鏡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可以成清晰的像,則光屏上成一個倒立、__________的實像.若在圖中蠟燭和透鏡之間放一個近視眼鏡片,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將光屏__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縮小
遠離
四、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7分.)
18.(1)(4分)將圖1中的光路圖補充完整.
如圖所示
答案圖
(2)(3分)圖2甲是博物
館內“劉充國印”的
展臺,上方是凸透鏡,
透過它能看到放大的
印章;下方是平面鏡,
通過它能看到印章底
部的字.圖2乙是其示
意圖,F為凸透鏡的
焦點,O為凸透鏡的
光心,光線a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圖中虛線).請在圖乙中畫出:①光線a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②光線b經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
圖2
如圖所示
答案圖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2分.)
19.(18分)在學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小明選擇了一塊焦距未知的凸透鏡,對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做了進一步探究.
(1)圖甲中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畫出),則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10.0
(2)點燃蠟燭后,調節燭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使它們大致在凸透鏡的__________上.
(3)當把點燃的蠟燭和光屏移至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成像.若把點燃的蠟燭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處,則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會得到一個倒立、__________的實像,____________(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此時,風一吹燭焰向左偏,則光屏上成的像將向________偏.
主光軸


放大
投影儀

(4)細心的小明發現實驗時間一長,光屏上的像就會向上移動,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________移動.

(5)小明繼續用此光具座模擬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的情況,當人眼看清眼前30 cm處的物體時,凸透鏡與光屏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如果將物體移至眼前50 cm處,保持透鏡(晶狀體)、光屏(視網膜)之間的距離不變,則應該換上更________(選填“薄”或“厚”)的凸透鏡(凸透鏡的直徑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0.(14分)某實驗小組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操作如下:
(1)實驗前,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與凸透鏡的光心在同一高度.
(2)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f,當物距u<f時,燭焰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當u=f時,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燭焰的像;當u>f時,燭焰成______________(選填“正立實像”“正立虛像”“倒立實像”或“倒立虛像”).同學們分析得出:像的虛實由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關系決定.
不能
倒立實像
物距和焦距
(3)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如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與__________(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原理相同.
投影儀
(4)若僅將圖甲中凸透鏡換成焦距相同、直徑較小的凸透鏡,光屏上所成的像與原來相比__________(選填“變小”“變暗”或“變不完整”)了.
(5)若僅將圖甲中凸透鏡換成直徑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鏡,則需將光屏__________(選填“向左”或“向右”)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
變暗
向左
(6)如圖乙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4 cm/s和2 cm/s的速度,同時沿光具座勻速向左運動,經過2.5 s后,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
等大(共47張PPT)
期末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數據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
A.教室內書桌的高度大約為2.1 m
B.一個蘋果的質量大約為150 g
C.南寧地區夏季最高氣溫可達70 ℃
D.一個普通中學生百米賽跑的速度約為10 m/s
B
2.現在你安靜地坐在考場里答題,如果說你是靜止的,那么選擇的參照物是(  )
A.來回走動的監考員 B.從窗外飛過的小鳥
C.從窗外走過的巡視員 D.黑板前的講臺桌
D
3.中國古典音樂的旋律非常動聽.如名曲《高山流水》:琴聲繞梁遇知音;《夕陽簫鼓》:詩情畫意琵琶曲等.人們是根據下列哪個要素辨別琴聲和琵琶聲的(  )
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振幅
A
4.下列四種物態變化現象中,屬于凝華的是(  )
A.滴水成冰   B.干冰變小   C.窗上冰花   D.壺口白氣
C
5.水中的人看到岸上的樹變高了,在如圖所示的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說明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      B      C      D
C
6.“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下面四個圖是小明同學利用頻閃照相機拍攝的不同物體運動時的頻閃照片(黑點表示物體的像),其中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B
7.夏天,如果我們要喝冰涼的飲料,往往會在飲料中加上冰塊,這是因為(  )
A.水凝固吸熱 B.水凝固放熱
C.冰塊熔化吸熱 D.冰塊熔化放熱
C
8.如圖所示,一個塑料薄膜頂棚下堆放著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陽光穿過薄膜上的積水,照射到干草上,容易引發火災.水和塑料薄膜對光的作用相當于(  )
A.凹透鏡
B.凸透鏡
C.平面鏡
D.凹面鏡
B
9.“雙減”之后,某市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實踐活動.某學校開辦了“廚藝”興趣班,學生煮菜后提起鍋蓋,發現水從鍋蓋上流下,鍋蓋上的水經歷的物態變化是(  )
A.先升華后凝華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D
10.如圖是簡易天文望遠鏡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B.物鏡和目鏡成的像都是實像
C.物鏡所成的像落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
D.目鏡相當于投影儀
C
11.美麗的桂林是全國文明城市之一,下列在創建文明城市的行為中,涉及物理知識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紅燈停綠燈行”亮起的信號燈屬于光源
B.“禮讓行人”提示語音是喇叭振動發出的
C.灑水車在灑水過程中水箱內水的密度變小
D.天氣熱時往空氣中噴水霧是利用水汽化吸熱降溫
C
12.在亞丁灣海域,我國海軍護航編隊使用“金嗓子”(又名“聲波炮”)震懾海盜.如圖所示,它的聲波定向發射器外觀類似喇叭,能發出145 dB 以上的高頻聲波,甚至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聲音能傳遞信息,嚇走海盜
B.“金嗓子”發出的是超聲波
C.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
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145 dB反映的是響度非常大
B
13.某同學參加百米賽跑,成績是12 s,跑前24 m用了3 s,沖過終點的速度為10 m/s,該同學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
A.8 m/s B.7.15 m/s 
C.8.3 m/s D.10 m/s
C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4.據專家介紹,12至18歲是青少年近視的高發期,主要原因如下:①長時間用眼不注意姿勢或者休息;②長時間玩游戲、上網、玩手機、看電視等.下列四幅圖中,屬于近視眼及其矯正的是(   )
AD
15.周末,小明在湖邊游玩,看到了一些光現象,對于這些光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湖中孔橋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現象
B.在噴淋水霧旁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C.茂密的樹葉下的圓形小光斑是太陽的虛像
D.看到的湖水中游動的魚比其實際位置要淺
BD
16.如圖為甲和乙兩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分析圖像可知
(   )
A.甲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B.若甲、乙的體積相等,則甲的質量較大
C.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4∶1
D.若甲、乙的質量相等,則甲的體積較大
BC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17.如圖是早期機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圖,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規則的溝槽,當唱片轉動時,唱針隨著劃過去的溝槽__________,這樣就會把記錄的聲音重現出來.當唱片轉速變快時,發出聲音的音調將________ (選填“升高”或“降低”).
振動
升高
18.在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學都能看清投影儀屏幕上的畫面,這是因為光在投影儀屏幕上發生了______反射.雨后的夜晚,為了不踩水,背著月光走的人應該踩在路面較________(選填“暗”或“亮”)的地方.
19.甲、乙兩輛小車的s-t圖像如圖所示,
由圖像可判斷v甲________v乙(選填“>”
“=”或“<”);乙車在20 s內通過的路
程為_______m.



2
20.生活中二維碼無處不在.如圖所示,我們用手機掃描時,二維碼通過手機鏡頭的凸透鏡形成一個________(選填“虛”或“實”)像;此時二維碼在鏡頭的__________________(選填“一倍焦距以內”“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間”或“二倍焦距以外”).

二倍焦距以外
21.在探究某物質的熔化規律時,圖甲中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__℃.圖乙為海波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該物質在BC段處于______________(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
38
固液共存
22.小明在家里用電子秤、玻璃杯和水粗略地測量花生油的密度.他先后測出空杯、杯子裝滿水、杯子裝滿花生油時的質量,數據如表所示.杯子兩次“裝滿”,是為了使被測量的花生油和水的________相同.根據測量數據可知,花生油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ρ水=1.0 g/cm3)
空杯的質量/g 水和杯子的質量/g 花生油和杯子的質量/g
100 300 280
體積
0.9×103
四、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
23.(1)(2分)請在圖甲中畫出入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的光線.
如圖所示
答案圖
(2)(2分)平靜水面上方的小鳥A和水中的小魚B,某時刻的實際位置A、B如圖乙所示,C點的人恰好看到它們在水中的像A'、B'重合, 請畫出小鳥在水中像的位置和人眼看到小魚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答案圖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
24.(5分)回憶我們平時照鏡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有什么關系呢?小明和同學們進行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時應選擇較________(選填“厚”或“薄”)
的玻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上,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
鏡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

確定像的位置
(2)選取兩枚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是為了比較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__________關系.
(3)將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發現不能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棋子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
(4)本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____.
大小

刻度尺
25.(6分)(1)圖甲中木塊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cm;圖乙中秒表的示數為___________s.
2.25(2.24~2.27)
337.5
甲         乙
(2)圖丙是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將入射光AO靠近法線ON,則可以觀察到OB__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法線ON.以法線ON為軸,把紙板NOF向后折,在紙板NOF上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OB.

靠近
不能
(3)如圖丁所示,將裝有水的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對燒杯進行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沸騰,而試管中的水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沸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不會
試管中的水達到沸點
但不能繼續吸熱
26.(7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明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操作,測得本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_cm.
(2)實驗時,首先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上.
10.0
同一高度
(3)接著小明調節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發現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____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清晰實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了這樣的成像原理.
(4)始終保持圖乙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適當向左移動蠟燭時,應該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縮小
照相機

(5)若用不透明物體擋住透鏡中心部分,像會__________(選填“完整”或“不完整”),且變________(選填“亮”或“暗”).
完整

27.(7分)小明同學利用天平、量筒等器材測量鹽水的密度.
(1)圖甲是小明同學在調節天平平衡時的情景,請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正確的方法調節天平平衡后,先測出空燒杯的質量是50 g,然后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用天平測量燒杯與鹽水的總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燒杯中鹽水的質量是_____g.
調節天平平衡時游碼未歸零
21
(3)如圖丙所示,將燒杯中的鹽水全部倒入量筒內,其示數為___mL,經計算鹽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kg/m3,小明用此方法測出的鹽水密度比真實值偏________(選填“大”或“小”).
20
1.05×103

(4)接下來,小明準備用同樣的器材測量一塊礦石的密度,但他發現礦石太大了,放不進量筒,于是他想出了另一種辦法測礦石的密度,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測量礦石塊的質量m0;
②在燒杯中倒滿水,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
③將礦石塊輕輕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礦石塊沉入杯底.燒杯溢出水后,將燒杯壁外的水擦干凈,放在天平左盤上,稱出此時燒杯、杯內礦石塊和水的總質量m2.
請根據上述步驟測得的數據,寫出下面物理量的表達式:燒杯溢出水的質量
m溢=______________,礦石的密度ρ礦石=(用m0、m1、m2、ρ水來表示).
m0+m1-m2
六、綜合應用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得分.)
28.(6分)如圖是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至今為止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 km,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小明一家開車通過大橋,途中看到如圖所示的限速牌,
小明觀察到車在10 min內通過了15 km.
(1)請你通過計算說明小明家的車超速了嗎?
解:行駛時間t=10 min= h
則小明家的車速v===90 km/h<100 km/h
所以小明家的車沒有超速
答:小明家的車沒有超速;
(2)若這輛車以最大限速值勻速通過全橋,則車通過該橋所用的時間為多少小時?
解:由v=得,車通過該橋所用的時間
t'===0.55 h
答:車通過該橋所用的時間為0.55 h.
29.(8分)在北方寒冷的冬季,由于水嚴重結冰,體積會增大,從而造成許多自來水管破裂,給我們帶來諸多不便.知道這個情況后,喜歡動腦筋的小明同學取來一個玻璃瓶來做實驗,他用量筒量取了720 cm3水倒入玻璃瓶并剛好裝滿了玻璃瓶.(ρ冰=0.9×103 kg/m3,ρ水=1.0×103 kg/m3)求:
(1)這些水的質量;
解:根據ρ=可得,水的質量
m水=ρ水V水=1.0×103 kg/m3×720×10-6 m3=0.72 kg
答:這些水的質量為0.72 kg;
(2)這些水全部結成冰后的體積;
解:水結成冰后,質量不變,因此冰的質量
m冰=m水=0.72 kg
冰的體積
V冰===0.8×10-3 m3=800 cm3
答:這些水全部結成冰后的體積為800 cm3;
(3)為了使水全部結成冰后,不至于把玻璃瓶脹破,事先應該至少倒掉多少克的水?
解:水全部結冰后,當V冰'=V瓶=V水時,剛好不至于把玻璃瓶脹破,此時冰的質量
m冰'=ρ冰'V冰'=0.9×103 kg/m3×720×10-6 m3=0.648 kg
即和這些冰質量相等的水的質量為0.648 kg
則應倒出水的質量
Δm=m水-m水'=0.72 kg-0.648 kg=0.072 kg=72 g
答:為了使水全部結成冰后,不至于把玻璃瓶脹破,事先應該至少倒掉72 g的水.
30.(10分)“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時期.據有關研究,汽車自身質量每降低100 kg,100公里油耗可減少
0.6 L.為了響應節能減排政策,某型號汽車原來使用的是質量高達
1 027 kg的鋼質外殼,現替換成等體積的鎂合金材質,質量可減小
780 kg,已知ρ鋼=7.9×103 kg/m3.求:
(1)鋼質外殼所用材料的體積;
解:鋼質外殼的體積
V===0.13 m3
答:鋼質外殼所用材料的體積是0.13 m3;
(2)鎂合金材料的密度;
解:鋼質外殼換成鎂合金材料的質量
m=1 027 kg-780 kg=247 kg
鎂合金材料的密度
ρ===1.9×103 kg/m3
答:鎂合金材料的密度是1.9×103 kg/m3;
(3)改裝后的汽車以80 km/h的速度正常行駛10 h,可節約汽油的體積.
解:由題知,汽車自身質量每降低100 kg,每百公里油耗可減少0.6 L,現在減少了780 kg,則每百公里油耗可減少
ΔV=×0.6 L=4.68 L
改裝后的汽車以80 km/h的速度正常行駛10 h的路程
s=vt=80 km/h×10 h=800 km
能節約汽油V汽油=4.68 L×=37.44 L
答:改裝后的汽車以80 km/h的速度正常行駛10 h,可節約汽油的體積是37.44 L.(共31張PPT)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1小題,每小題2分,共22分.在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掬手為升”是我國古代的計量方法之一,“掬”即為雙手捧.如圖所示,人雙手捧起的水的質量約為(  )
A.1 g B.5 g
C.100 g D.500 g
C
2.一個被踩扁了的乒乓球放到熱水中又鼓起來了,這一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密度不變 B.密度變大
C.質量不變 D.質量變大
C
3.小明同學使用已調節好的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當他加最小砝碼時指針偏右,此時他取出最小砝碼,發現指針偏左.則下列可使橫梁恢復平衡的正確操作是(  )
A.將標尺上的游碼向右移
B.將標尺上的游碼向左移
C.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D.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A
4.返回艙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重量越輕越好,返回艙穿越大氣層時與氣體劇烈摩擦產生強大壓力和表面幾千攝氏度的高溫,為保證返回艙內部航天員的安全,下列關于返回艙材料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密度小 B.熔點高
C.硬度大 D.最里層材料導熱性能好
D
5.小明家的水龍頭因關不緊而滴水不止,小明想要測量每滴水的質量,下列方法簡單可行的是(  )
A.用托盤接1滴水,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B.用托盤接100滴水,測其質量為m,則每滴水的質量為
C.用天平測出燒杯的質量m0,再用燒杯接1滴水測總質量m1,則每滴水的質量為(m1-m0)
D.用天平測出燒杯的質量m0,再用燒杯接100滴水測總質量m1,則每滴水的質量為
D
6.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瓶子裝有不同的甲、乙兩種液體,放在已調平的天平上,天平再次保持平衡.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甲的密度等于乙的密度
C.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無法比較
C
7.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表明1 m3的水質量是1.0×103 kg/m3
C.氧氣罐中的氧氣用去一半,密度減小一半
D.冬天戶外的水管被凍裂,水結冰后質量變大,密度變大
C
8.實驗室有量程和分度值均不同的四種量筒,要一次較準確地量出質量為100 g、密度為0.8×103 kg/m3的煤油,則應選用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
A.250 mL,2 Ml B.200 mL,1 mL
C.100 mL,2 Ml D.50 mL,1 mL
B
9.小明為了探究溫度和物質狀態對同種物質密度的影響,在一定的環境下將1 kg的冰加熱,分別記錄其溫度和體積的數據,得到的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都遵從熱脹冷縮的規律
B.水結冰時,體積變小
C.當水從0 ℃上升到4 ℃的過程中,
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密度逐漸變小
D.滿裝的罐裝飲料(可看作水),在
4 ℃下存放是最安全的
D
10.某同學在研究物質的密度時,測量了四種固體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把它們在如圖所示的坐標系中表示出來.根據圖像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ρ1>ρ2=ρ3>ρ4
B.ρ1<ρ2=ρ3<ρ4
C.m1<m2<m3=m4
D.V4<V2<V3=V1
A
11.甲、乙、丙三個正方體,棱長之比為1∶2∶3,質量分別為3 g、24 g、36 g,已知它們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個是空心的,則空心的正方體是(  )
A.甲 B.乙
C.丙 D.無法判斷
C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2.中華成語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從物理學角度解讀,也別有生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磨杵成針”,此過程中鐵杵的質量減小
B.“秉燭達旦”,蠟燭燃燒的過程中質量不變
C.“金石可鏤”,雕刻后金石的密度減小
D.“滴水成冰”,水結冰的過程中密度減小
AD
13.如圖甲所示,杯中已經裝有50 cm3的某種液體,打開水龍頭,向杯中繼續注入該種液體,杯子和杯中液體的總質量m與從水龍頭中流出的液體體積V關系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杯子的質量為90 g
B.杯中液體的密度為0.8 g/cm3
C.當V=100 cm3時,杯子和液體
的總質量為130 g
D.杯子的容積為250 mL
BD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4分.)
14.王亞平在太空授課時用到一包飲用水,這包水從地球到太空后質量__________;當她吃掉一顆“水珠”后,剩余水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將_______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5.450 g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質量是_________g;某醫院急診室的氧氣瓶中,氧氣的密度為5 kg/m3,給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氣質量的一半,則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不變
不變
450
2.5
16.和大多數物質一樣,汽油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冬天來臨時,隨著氣溫的下降,汽油的密度會__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受此因素影響,在每噸汽油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每升汽油的價格應__________(選填“上調”或“下調”).
17.有一個質量為540 g、體積為360 cm3的空心鋁球,其空心部分的體積是_____cm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滿水,所需水的質量是______g. (鋁的密度為2.7 g/cm3,水的密度為1.0 g/cm3)
變大
上調
160
160
18.一捆質量為89 kg的銅線,其橫截面積是25 mm2,不用尺量,你就能運用密度知識計算出這捆銅線的長度為_________m;建筑工地需要沙石400 m3,若用載重4 t的卡車運送,需運_________車.(銅的密度是8.9×103 kg/m3,沙石的密度是2.6×103 kg/m3)
400
260
19.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的質量相等,則甲的密度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密度;若將兩個正方體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則甲剩余部分質量__________(選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大于乙剩余部分質量.
小于
一定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6分.)
20.(12分)學習了密度知識之后,小明利
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牛奶的密度.
(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牛奶,如圖甲所示,
則牛奶的體積為________mL.
(2)將天平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游碼歸
零后,小明發現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乙所示,他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直到天平平衡.
50
水平

(3)把量筒中的牛奶全部倒入一個質量為20 g的燒杯中,并用天平測出總質量,如圖丙所示,則牛奶的質量為________g,牛奶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__kg/m3.
(4)小明的測量方法,會導致所測牛奶的密度值偏________(選填“大”或“小”).
57
1.14×103

21.(14分)小明同學買了一個小吊墜(如圖甲所示)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媽媽,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小吊墜的密度進行鑒定.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撥動__________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調______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游碼
平衡螺母
(2)將解去掛繩的小吊墜放在天平左盤,往右盤加減砝碼,當最后放入5 g的砝碼時,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的右側,則他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右移動游碼
B.向左移動平衡螺母
C.取出5 g的砝碼
C
(3)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該小吊墜的質量為________g.
(4)先向量筒中加入30 mL的水,將重新系好掛繩的小吊墜輕放入量筒中,水面如圖丙所示,則小吊墜的體積為_______cm3.
24
8
(5)小明將測得的密度和表格中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小吊墜可能是______________制作而成的,他仔細分析了自己的測量過程發現,小吊墜密度的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____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材質 翡翠 和田玉 玻璃 有機玻璃
密度/(g·cm-3) 約3.3~3.36 約2.95~3.17 2.5 1.18
和田玉
偏小
五、綜合應用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得分.)
22.(8分)某次運動會的獎牌如圖所示,其整體體積約為36 cm3,已知ρ金=19.3 g/cm3,ρ銀=10.5 g/cm3,ρ銅=8.9 g/cm3.則:
(1)如果金牌是純金做的,那么一枚金牌的質量約為多少?
解:由題可知V=36 cm3,ρ金=19.3 g/cm3
一枚金牌的質量m=ρ金V=19.3 g/cm3×36 cm3=694.8 g
答:略.
(2)金牌是由純金電鍍在某種金屬表面制成的,并非純金,且純金含量較少.如果一枚金牌的質量約為390 g,且忽略純金所占的體積,請通過計算判斷金牌的主體是由什么金屬打造的.
解:由題可知m'=390 g,V=36 cm3
金牌的密度ρ'==≈10.8 g/cm3
因為該密度與銀的密度比較接近,所以金牌主體是由銀打造的
答:略.
23.(12分)如圖所示,“凍豆腐”是一種傳統豆制品,具有孔隙多、彈性好、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等特點.其具體做法是將鮮豆腐冰凍后,然后化凍,讓豆腐中的水分流出,形成密布的孔洞,但豆腐的外形不變(即總體積不變).現有800 g鮮豆腐,其體積為600 cm3,將其制成凍豆腐(鮮豆腐中所含水的體積占總體積的60%,ρ冰=0.9 g/cm3,ρ水=
1.0 g/cm3).求:
(1)鮮豆腐中含有水的質量;
解:鮮豆腐中含水的體積
V水=V×60%=600 cm3×60%=360 cm3
根據密度公式得,其質量
m水=ρ水V水=1.0 g/cm3×360 cm3=360 g
答:鮮豆腐中含有水的質量為360 g;
(2)凍豆腐內實心部分的密度;
解:因水結冰后質量不變,所以,鮮豆腐冰凍后冰的體積即凍豆腐內所有孔洞的總體積
V孔洞=V冰===400 cm3
凍豆腐的實心部分質量m2=m1-m水=800 g-360 g=440 g
因鮮豆腐冰凍后,豆腐整體外形不變,所以,凍豆腐的實心部分體積
V2=V-V孔洞=600 cm3-400 cm3=200 cm3
凍豆腐的實心部分密度ρ2===2.2 g/cm3
答:凍豆腐內實心部分的密度為2.2 g/cm3;
(3)若凍豆腐小孔內吸滿某醬汁后的總質量為980 g,求醬汁的密度.
解:醬汁的質量m醬汁=m總-m2=980 g-440 g=540 g
醬汁的體積V醬汁=V孔洞=400 cm3
醬汁的密度ρ醬汁===1.35 g/cm3
答:醬汁的密度為1.35 g/cm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车致| 屏边| 买车| 灵武市| 布尔津县| 江口县| 靖州| 峨山| 洞头县| 革吉县| 普格县| 武鸣县| 会东县| 滕州市| 内丘县| 丹凤县| 邵东县| 大丰市| 孝感市| 通化县| 浠水县| 宁蒗| 牡丹江市| 儋州市| 乌鲁木齐市| 四平市| 宿州市| 岱山县| 靖江市| 临澧县| 兴国县| 光山县| 贺州市| 东源县| 舒城县| 清水县| 漳州市| 都兰县| 惠安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