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 物質的變化素養目標1.化學觀念:知道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能判斷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認識化學變化是產生新物質的過程,認識物質的變化過程伴隨著能量變化,知道化學變化伴隨的一些常見現象。2.科學思維:通過對教材觀察活動的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體會歸納整理的方法。3.科學探究與實踐:通過教材觀察活動的實驗、小組討論和生活經驗等總結歸納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征。4.科學態度與責任:能利用物質的變化等相關知識分析和解釋自然界、生產生活、實驗中的常見現象,認識化學變化在自然界和生產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及重要應用,感受大自然中化學變化的神奇之處。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2.教學難點:判斷物質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產生;能正確描述實驗現象。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在物質世界里,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舉例:水結成冰、蠟燭燃燒、鋼鐵生銹、紙剪成窗花等。提問:這些變化的本質是否相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 物理變化提出問題 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或冰,鋼鐵制品在潮濕的地方會生銹,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氣中燃燒而發光、發熱等。從化學的角度看,物質的這些變化有什么本質區別呢?探究實驗實驗 實驗圖示 實驗現象 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實驗1-6】火柴梗被折斷 一根火柴梗被折成兩半,折斷時聽到清脆的斷裂聲;火柴梗的形狀發生變化 沒有【實驗1-7】石蠟融化成液態蠟油 固體的石蠟逐漸融化成蠟油;石蠟的形狀和狀態發生變化 沒有【實驗1-8】水的三態變化 冰加熱后逐漸融化為水,水繼續加熱蒸發,有水蒸氣產生;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片變為液體的水珠,液態的水冷卻凝固后變成冰;水的狀態發生變化。 沒有【實驗1-9】食鹽和食鹽水互變 食鹽中加水,食鹽逐漸消失;食鹽水加熱蒸發后水逐漸減少,最后只剩下食鹽固體;食鹽和食鹽水的狀態發生變化 沒有上述變化中,有的物質只發生形狀的改變,有的物質的形狀和狀態都發生了變化,但它們的本質都沒有變化,即沒有新物質生成。物質在發生變化時沒有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探究點二 化學變化實驗探究實驗 實驗圖示 實驗現象 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實驗1-10】火柴梗燃燒 火柴梗燃燒時有明亮的火焰和發光發熱的現象;燃燒后火柴梗余下黑色固體 有【實驗1-11】鎂條燃燒 燃燒前:鎂條是白色固體;燃燒時:發出白光,并且放熱;燃燒后:生成白色粉末狀物質 有觀看《鎂條燃燒》實驗視頻火柴梗燃燒后生成黑色的灰燼、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后兩者散發到空氣中),它們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質。鎂條燃燒時,發生耀眼的白光,釋放大量熱,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鎂,它是一種不同于鎂的新物質。物質發生變化時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叫作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思路與方法導引提出問題:通過上述活動,你覺得應該如何觀察化學實驗?反應前觀察反應物:如顏色、狀態、氣味等;反應過程中出現的實驗現象:如有無發光、發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反應后觀察生成物:如顏色、狀態、氣味等;反應前的現象→反應中的現象→反應后的現象實驗探究觀看《氣體生成》、《顏色變化》的實驗視頻,教師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沉淀生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判斷這三個實驗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完成下表。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判斷及理由變化前 變化中 變化后【實驗1-12】氣體生成 固體與無色液體 固體不斷減少,有氣泡放出 得到澄清溶液(若石灰石未反應完則還有固體) 產生氣體,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實驗1-13】顏色變化 黑色粉末與無色液體 黑色粉末逐漸溶解,溶液變為藍色 得到藍色溶液 溶液顏色改變,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實驗1-14】沉淀生成 褐色液體與無色液體 搖動可樂瓶有氣泡放出;澄清石水變渾濁 試管中產生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 生成沉淀,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比較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概念 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生成新物質的變化本質區別 變化時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伴隨現象 物質的外形、狀態改變 發光、吸熱、放熱、顏色改變、生成氣體、產生沉淀等實例 礦石粉碎、水蒸發、碘升華等 木炭燃燒、鐵生銹、食物腐爛等說明 化學變化常伴隨發光、發熱等現象產生,但有發光、發熱等現象產生的變化卻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交流討論只要有發光放熱現象,就一定發生化學變化嗎?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嗎?歸納總結物理變化常見的三種形式:(1)狀態(固、液、氣)的改變,如液態水、固態冰和水蒸氣;(2)形狀的改變,如礦石粉碎等;(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變,如白熾燈通電發光、放熱,電能轉化為光能、熱能等。凡是狀態、形狀、某些能量形式改變而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都屬于物理變化。2.在化學變化中,常常伴隨著發生一些現象,如發光、放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學變化都會產生上述現象,且具有上述現象的變化也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燈泡通電后發光放熱;無色氧氣加壓降溫變成淡藍色液態氧;給水加熱,溶解在水中的氧氣以小氣泡放出這三個變化都是物理變化。故我們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應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質。【板書設計】1.3 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作業布置 請完成對應課時作業。【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本堂課實驗較多,有別于以往課堂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效果顯著,增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不足之處 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說,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