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認識地球的形狀年 級:四年級 學 科:科學(人教/鄂教版)主講人: 學 校:地球是一個球體,它很大。地球是一個球體,它很大。認識地球的形狀線索一:帆船我發(fā)現(xiàn)行駛在遠方的帆船看起來比較小,近處的帆船比較大。我發(fā)現(xiàn)帆船從遠方行駛回來時,我先看到的是帆,慢慢的才看到船身。我發(fā)現(xiàn)行駛在遠方的帆船看起來比較小,近處的帆船比較大。我認為海面可能是一個平面。提出假設我認為海面是一個弧面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我認為海面可能是一個平面。提出假設將桌子看成平面的海面,傘面看成弧面的海面,而帆船由遠及近地分別從這兩個面上行駛,看哪個現(xiàn)象更符合實際的現(xiàn)象。設計模擬實驗傘帆船桌子眼睛要水平直視。溫馨提示眼睛要水平直視。溫馨提示實驗方法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我對海面形狀的判斷1.用模擬的方法研究地球的形狀,把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通過不同的方式獲取關于地球形狀的資料,比如問長輩,看書查資料。現(xiàn)在科技這么發(fā)達,可以利用電子設備查詢,通過網上查找資料,電視的介紹等方式找到證據(jù)。認識地球的形狀線索二:麥哲倫大約500年前,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啟程,向西航行,尋找通往東方古國的航線。他們穿越大西洋,繞過南美洲南端的海峽—今天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到達菲律賓群島;之后繼續(xù)向西,橫越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歷時大約3年;最后回到出發(fā)地—西班牙。資料: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向西行駛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南端的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認識地球的形狀線索三:太空視頻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國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 14 圈后,于次日返回地球。認識地球的大小線索四:數(shù)據(jù)資料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約6378千米地球是在橢圓軌道上,圍繞著太陽運轉的一顆行星,運轉一周大約一年。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約6378千米地球是在橢圓軌道上,圍繞著太陽運轉的一顆行星,運轉一周大約一年。地球的大小用不同的方式,大約多長時間能繞地球赤道一圈?:4千米/時:300千米/時:900千米/時2.計算用各種方式繞地球赤道轉一圈所需的時間方式 速度 算式 繞地球赤道轉一圈所需的時間4千米/時300千米/時900千米/時拓展-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衛(wèi)星探測主觀猜測實踐探究精準測量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