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原子素養目標1. 了解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之間的相似、相異和相互關系。2.用原子和分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3.介紹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史,初步認識原子-分子論在發生化科學中的重要歷史作用。4.了解原子組成的關系。教學重點原子概念的形成。教學難點1.原子與分子的比較。2.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問題導入]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分子本身怎樣構成?分子能不能分割?[引入新課]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古代哲學家提出的。到了近代,科學家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發展出近代原子學說,并逐漸認清了原子與分子之間的關系?,F在,讓我們通過化學變化的實際例子來說明這種關系。[閱 讀]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43氧化汞受熱實驗過程及圖2.2-5,總結氧化汞分解實驗的微觀過程。[總 結]氧化汞受熱分解實驗:實驗內容 將紅色的氧化汞粉末裝在試管里加強熱實驗現象 紅色粉末漸漸消,試管內壁上出現銀光閃閃的液體,同時還收集到能支持燃燒的氣體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氧化汞汞+ 氧氣(HgO) (Hg) (O2)[思 考]在化學變化中,反應物氧化汞分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構成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氧原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展 示]教師多媒體展示氧化汞分解的反應微觀示意圖。[提出問題]反應生成的物質--氧氣和汞分別是由什么微觀粒子構成的?[學生回答]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汞由汞原子構成。[教師講解]氧化汞分子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構成。在化學變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單個的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聚集構成了汞,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氧分子聚集構成了氧氣。[提出問題]第一步變化與第二步變化微觀過程有何不同?[交流回答]第一步變化中分子破裂為原子,第二步原子重新組合為新的分子。[學生討論]組織學生根據以上學習內容,分組討論分子和原子的關系。[教師總結]在化學變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為汞原子和氧原子。換句話說,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由此可見:分子由原子構成。[思 考]在氧化汞分解反應中,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原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什么?[交流回答]在氧化汞分解反應中,氧化汞分子發生了變化,汞原子和氧原子本身在化學變化中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組合方式發生改變,它們重新組合后構成新的物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過 渡]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原子。[總 結]1.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有的物質可由原子直接構成,如金屬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構成的。2.分子由原子構成,如氧化汞分子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構成。3.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變化,而原子本身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只是重新組合成新分子,構成新物質。[學生活動]組織學生根據以上總結繪制原子、分子、物質的關系模型圖。[成果展示]原子 分子 物質[教師講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他們具有一些相同點:①質量、體積都很小;②都在不斷地運動著;③微觀粒子之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觀粒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微觀粒子化學性質不同;⑤都能直接構成物質;⑥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過 渡]學過前面的內容后,你知道空氣中物質構成的奧秘了嗎?[布置任務]分析空氣中各組成氣體的微觀構成,并完成課本P44“檢查站”表格。[匯 總]空氣中的物質 構成該物質的分子 構成該分子的原子氮氣(N2) 氮分子 氮原子氧氣(O2) 氧分子 氧原子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分子 碳原子、氧原子水蒸氣(H2O) 水分子 氫原子和氧原子稀有氣體[氦(He)、氖(Ne)、氬(Ar)等] 它們由相應的原子直接構成物質[過 渡]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非常小,那么它是不是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內部有什么奧秘呢?[教師講解]為了揭示原子內部的秘密,科學家進行了長期的科學探索。[閱 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45“知識視窗”內容,了解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歷程。[提出問題]在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歷程中,用到了構建模型的方法。什么是構建模型呢?[學生回答]化學科學發展歷程中,模型建構是化學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建構模型往往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得模型更接近實物的本質。[教師講解]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我們知道了原子的基本構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運動的電子構成。2.原子核由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中子構成。3.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討 論]觀察課本P46表2-2列出的幾種常見原子內部微觀粒子的數目,討論從中能得到什么結論?[交流回答]同一種原子,原子核中的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相等。[教師講解]原子由嗲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因此原子核帶正電,其所帶正電荷數稱為核電荷數,與質子所帶總電荷數(即質子數)相等,故有: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拓展提問]所有的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嗎?[學生回答]不是,氫原子的原子核內沒有中子。[教師講解]我們知道了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在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歷程中,隨著科學探究方法的不斷改進、新的科學理論的不斷提出,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也不斷在加深,因此原子模型也在不斷的改進當中。現在的原子結構模型被稱為電子元模型。[板 書]第2課時 原子1.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觀粒子。2.原子、分子與物質的關系:原子 分子 物質質子:(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原子 (帶正電) 中子:不帶電(不顯電性) 核外電子:(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帶負電)規律: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核內不一定有中子。3.微觀粒子的相同點:①質量、體積都很??;②都在不斷地運動著;③微觀粒子之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觀粒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微觀粒子化學性質不同;⑤都能直接構成物質;⑥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4.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構成物質。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本課時課后練習。構成構成構成構成構成構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