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時 原子內部的奧秘素養目標1.了解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2.知道原子質量是集中在原子核上。3.認識相對原子質量。教學重點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2.相對原子質量。教學難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復習提問]什么是原子?原子、分子與物質之間有什么關系?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如何進行計算?[引入新課]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非常小,而且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它是不是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內部有什么奧秘呢?[教師講解]為了揭示原子內部的秘密,科學家進行了長期的科學探索。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如果把一個原子“放大”到國家體育場那么大,而原子核相應“放大”后,也只不過是體育場中的一只螞蟻。那些比原子核還要小得多的電子,就在原子核外廣闊的空間內做高速運動。原子核雖小,但仍可分,現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彈的爆炸,就是利用原子核變化時所放出的巨大的能量。[過 渡]現代科學已經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運動的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科學家探究原子的結構發現:電子在四周繞著原子核運動,像行星繞著太陽運動一樣。下面我們來具體認識一下原子內部的奧秘。[閱 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46知識視窗內容,總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總 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①核外電子總是優先排在能量較低、離核較近的電子層上。②每一個電子層上所能容納的電子數不同,原子核外第一層(從離核近的電子層算起)最多排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排8個電子。③最外層最多不超過8個電子,最外層達到8個電子的惰性狀態是稀有氣體的穩定結構(只有一層的2個電子為穩定結構),一般是稀有氣體原子如氦、氖、氬等。[教師講解]科學家們為了形象直觀、簡便地表示原子的內部結構,設計了原子結構示意圖。[學生活動]組織學生按照已學原子結構與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描述課本P46圖2.2-10原子結構示意圖中氧、鈉、氬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的含義,并繪制硫原子結構示意圖。[交流展示]①圓圈及其內數字代表原子核及核電荷數;②弧線表示電子層;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排布的電子數。[拓展練習]請同學繪制出核電荷數1-18的各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學生回答][提出問題]前面我們提到:最外層達到8個電子的惰性狀態是稀有氣體的穩定結構(只有一層的2個電子為穩定結構),那么最外層沒有達到8個電子的原子能保持惰性狀態嗎?[學生回答]不能,會趨向于達到穩定結構。[講師講解]金屬原子最外層的電子一般少于4個,在反應中較易失去電子,趨向于里層的穩定結構;非金屬原子最外層的電子一般多于4個,在反應中較易得到電子,趨向于本層的穩定結構。[總 結]原子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原子的分類 最外層電子數 得失電子趨勢 化學性質 實例稀有氣體原子 8個(氦為2個) 不易得失電子 穩定 氦、氖、氬等金屬原子 一般少于4個 易失去電子 不穩定 鋰、鈉、鎂、鋁等非金屬原子 一般不少于4個 易得到電子 不穩定 氯、氧、硫、磷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原子的化學性質(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原子,其化學性質相似,氦除外)。[教師講解]原子核雖然很小,但整個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核上,這是因為每個質子和中子的質量,都大約等于1個氫原子的質量,而電子的質量很小,僅僅約等于質子質量的1/1836,因此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提出問題]原子雖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質量,而且各種原子的質量是不相同的,例如,氫原子的質量只有1.674×10-27 kg,碳原子的質量只有1.993×10-26 kg。你覺得我們運用這些原子的質量時方便嗎?[學生回答]不方便。[教師講解]如此小的數值,在運算和記憶上都很不方便。于是,科學家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衡量原子的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就是以一種碳原子(碳12)質量的1/12作為標準,把其他原子的質量與這個標準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公式: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它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但能反映出一個原子實際質量的相對大小。原子的實際質量越大,其相對原子質量也越大,即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的實際質量成正比。[提出問題]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Kg嗎?[學生回答]是/不是。[教師總結]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為“1”,一般不讀出也不寫出。[討論交流]請用上述的方法計算課本P48“討論與交流”中三種常見微觀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質量。[學生回答]幾種常見微觀粒子 質量/kg 相對原于質量/相對質量(取整數)鐵原子 9.288×10-26 56質子 1.6726×10-27 1中子 1.6749×10-27 1[提出問題]構成原子的微觀粒子中,與質子、中子相比,電子的質量很小。根據這些數據,結合表課本2-2提供的常見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你認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數值與原子的質子數和中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教師講解]與質子、中子相比,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原子的質量≈原子核的質量=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而1個質子的相對質量≈1個中子的相對質量≈1,所以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交流討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計算相對原子質量的方法有哪幾種?[回答總結]有3種。①公式法:。②微粒法: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③比例法: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原子的實際質量之比。[板 書]第3課時 原子內部的奧秘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①核外電子總是優先排在能量較低、離核較近的電子層上。②每一個電子層上所能容納的電子數不同,原子核外第一層(從離核近的電子層算起)最多排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排8個電子。③最外層最多不超過8個電子,最外層達到8個電子的惰性狀態是稀有氣體的穩定結構(只有一層的2個電子為穩定結構),一般是稀有氣體原子如氦、氖、氬等。2.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含義:3.原子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原子的化學性質(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原子,其化學性質相似,氦除外)。4.相對原子質量定義:以一種碳原子(碳12)質量的1/12作為標準,把其他原子的質量與這個標準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公式:。其他計算方法:①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②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原子的實際質量之比。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本課時課后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