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辨別物質的組成素養目標:1.認識常見元素,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與符號。2.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3.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以及元素符號的意義。4.認識科學分類的的依據和方法。5.領悟自然界基本組成的簡單性,形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教學重點1.初步學會用元素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微粒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2.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的記憶與書寫。教學難點1.元素概念的理解。2.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區分。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引入新課]展示一些食品的商標,讓學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鐵元素、鈣元素等)。[過 渡]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圖片,這是礦泉水的標簽。標簽中列出了若干礦物元素的含量,作為該飲用水的理化指標。那什么是元素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提出問題]在二氧化碳(CO2)、水(H2O)和氧氣(O2)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哪種?它們的核電荷數是多少 [學生回答]氧原子,8。[講師講解]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許多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而分子則由原子構成。例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這些不同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原子核內都含有8個質子,即核電荷數為8。化學上將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為8的所有氧原子統稱為氧元素。同樣,將質子數為6的所有碳原子統稱為碳元素,將質子數為1的所有氫原子統稱為氫元素。[小 結]同一類原子的原子核里都含有相同的質子數,即核電荷數。在化學上,把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教師提問]區分鈣元素和鋅元素,關鍵看什么?判斷某兩個原子是否為同種元素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核電荷數或質子數。[教師講解]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不同。即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相同,元素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不同,元素不同。[學生練習]例題: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KMnO4是由鉀、錳、氧三種元素組成的。(2)KMnO4是由一個鉀元素、-個錳元素、四個氧元素組成的。[答 案](1)正確 (2)錯誤[教師講解]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一個宏觀概念,因此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閱 讀]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53知識視窗內容,討論氕,氘,氚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分析解釋]氕,氘,氚原子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都屬于氫元素。[小 結](1)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2)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電子數不一定相同。 ①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如碳12(6質子6中子)、碳13(質子7中子)。 ②質子數相同,電子數不同:如Fe2+、Fe3+、Fe。 (3)宏觀概念:只論種類,不論個數。[跟蹤練習]下列說法有沒有錯誤?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1)水是由一個氧元素和兩個氫元素組成的。(2)二氧化硫中含有硫和氧兩個元素。(3)質子數相同的微粒屬于同種元素。答案:(1)錯誤,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2)錯誤,二氧化硫中含有硫和氧兩種元素。(3)錯誤,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屬于同種元素。[教師講述]物質的組成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描述,其中元素是從宏觀上對物質組成進行的描述,而分子、原子是從微觀上對物質構成進行的描述。元素是宏觀概念,只有種類之分,沒有數量之別。在討論物質的組成時,一般用“某物質由什么元素組成”來描述,其中只涉及類別而沒有數量多少的含義;而分子、原子、離子等是微觀概念,既有種類之分又有數量之別,當討論物質的微觀結構時,一般用“某某物質由什么分子(或原子、離子)構成”“每個某分子是由多少個某原子構成的”。一般是“元素”與組成”匹配,而“分子或原子”與“構成”匹配。[學生活動]請根據所學內容將下列表格補充完成。元素與原子的比較:元素 原子定義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觀粒子區別 ①宏觀概念,表示物質的宏觀組成。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②只有種類,沒有個數 ①微觀概念,表示物質的微觀構成。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②既有種類,又有個數聯系 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和原子是總體與個體的關系[教師講述]物質由元素組成,由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中,金屬、稀有氣體、部分固態非金屬一般由原子直接構成,氣態非金屬一般由分子構成。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中,若同時含有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多由離子構成;若只含有不同種非金屬元素,多由分子構成。[總 結]物質、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的關系[討論交流]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分子、原子、元素種類是否發生了變化?[學生回答]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而原子和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如氧化汞受熱分解時氧化汞分子發生了變化,而汞原子和氧原子沒有變化,因此汞元素和氧元素也沒有變化。[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53圖2.3-2。[教師講解]地殼中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氧(O)>硅(Si)>鋁(Al)>鐵(Fe)>鈣(Ca)。空氣中元素含量前兩位:氦(N)>氧(O)。多數元素含量雖然很少,但它們的作用卻不可忽視,例如碳、氮、硫、磷等元素,都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如果缺乏這些元素,生物體便無法生存和繁衍了。[過 渡]怎樣方便的表示元素的名稱和符號呢?[教師講解]為了便于研究和交流,國際上用統一的字母來表示各種元素,稱為元素符號。元素符號采用該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大寫)來表示,如果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則再加第二個乃至第三個字母(小寫)來表示。[學生討論]元素符號表示什么意義呢?[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55圖2.3-3。[交流總結]元素符號的意義:(1)從宏觀看,它表示一種元素;(2)從微觀看,它表示一個原子。[補充講解]某些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其元素符號還可以表示該物質,如Cu有三種意義:①表示銅元素;②表示一個銅原子;③表示銅這種物質。當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時,只有微觀意義,沒有宏觀意義,即只表示該元素的若干個原子,如3H只表示3個氫原子。[過 渡]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物質的總數多達幾千萬種,而且還在逐年增加,但組成它們的元素卻只有100余種。為了更好地認識它們的性質和用途,有必要進行有序地分類。究竟怎樣分類才更科學、更能揭示元素之間內在的規律呢?[教師講解]俄國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潛心研究,他發現把元素按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列,元索性質會呈現周期性的變化,從而制定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將元素按原子核電荷數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而成的,共有7個橫行,18個縱列。每一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縱列叫作一個族(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一個族)。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電荷數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元素編的號,叫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與原子核電荷數在數值上相同,即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80附錄Ⅲ。[教師講解]元素周期表主要結構有橫行(周期)、縱列(族)、單元格組成。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種元素都占據一格,每一格都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中文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提出問題]元素周期表中用不同顏色對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包括稀有氣體元素)進行了區分。從漢字表示的元素名稱中,你可以觀察到什么規律?[交流討論]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總結漢字元素名稱的規律。[歸納總結][學生活動]根據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繪制對應原子結構示意圖。[交流討論]觀察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示意圖,討論元素排列方式與元素的種類,原子序數、核外電的的排布的關系。[教師講解]元素周期表的規律:(1)每一周期開頭的是金屬元素(第一周期除外,只有氫、氦兩種元素,屬于特例),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屬元素,結尾的是稀有氣體元素。(2)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依次增加。(3)同一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He除外),化學性質相似,電子層數從上到下依次增加。[提出問題]元素周期表的發明對我們的化學學習有什么意義呢?[回答問題]元素周期表的意義:(1)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知識的重要工具。(2)為尋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3)啟發人們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區域內尋找新物質,如半導體材料農藥、催化劑等。[學生練習]請你比較形成以下兩組純凈物的元素種數,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組:氧氣(O2)、氬氣(Ar)、碳(C)、鐵(Fe)、汞(Hg)。第二組:二氧化碳(CO2)、氨氣(NH3)、氯化銨(NH4CI)、硫酸(H2SO4)。[答案]不同點是:第一組純凈物組成元素都只有一種,第二組純凈物組成元素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教師講解]我們可以從元素視角認識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作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作化合物。如果化合物僅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則此類化合物稱為氧化物。[提出問題]單質和化合物有哪些區別與聯系呢?[交流討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單質和化合物定義,結合實例總結兩者的區別與聯系。[歸納總結]單質和化合物的比較:單質 化合物區別 宏觀組成 由同種元素組成 由不同種元素組成微觀構成 (1)由同種原子直接構成;(2)由同種原子構成的相同分子構成 (1)由不同種離子或原子構成;(2)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相同分子構成聯系 都是純凈物,屬于并列關系;二者可通過發生化學反應相互轉化[教師講解]根據一定的規則或特征將物質進行分組和歸納的方法稱為分類法。化學上,依據物質的組成可以對物質進行分類。如根據組成物質的種數,可以將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再根據組成元素的種類,可以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過 渡]由于元素通常分為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所以,它們各自組成的單質也分為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在由不同的多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除了氧化物之外,還有酸、堿、鹽等類別。[歸納總結]用分類的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特征將物質進行如下分類:[學生活動]根據以上物質分類圖,繪制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的關系模型圖。[成果展示]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的關系模型:[教學板書]2.3 辨別物質的組成1.元素①定義:在化學上,把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②分類:元素的種類由核內質子數決定。③元素符號:國際上用統一的字母來表示各種元素,稱為元素符號。④元素符號的書寫:元素符號采用該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大寫)來表示,如果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則再加第二個乃至第三個字母(小寫)來表示。2.元素周期表(1)結構:元素周期表主要結構有橫行(周期)、縱列(族)、單元格組成。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種元素都占據一格,每一格都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中文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其中用不同顏色對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包括稀有氣體元素)進行了區分,形成不同區域。(2)元素的名稱及分類:(3)元素周期表的規律:①每一周期開頭的是金屬元素(第一周期除外,只有氫、氦兩種元素,屬于特例),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屬元素,結尾的是稀有氣體元素。②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依次增加。③同一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He除外),化學性質相似,電子層數從上到下依次增加。3.物質的分類分類:根據一定的規則或特征將物質進行分組和歸納的方法。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本課時課后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