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3 辨別物質(zhì)的組成(2課時) 教案 初中化學 科粵版(2024) 九年級上冊(20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3 辨別物質(zhì)的組成(2課時) 教案 初中化學 科粵版(2024) 九年級上冊(2024)

資源簡介

元素周期表 物質(zhì)的分類
素養(yǎng)目標
1.化學觀念: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單質(zhì)、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科學思維:能依據(jù)物質(zhì)的元素組成對常見物質(zhì)進行分類,體會分類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
3.科學探究與實踐:能與同學合作、分享,善于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評價、反思、改進學習過程與結果。
4.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通過科學史實體會科學家探索物質(zhì)的組成與結構的智慧。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結構。
2.教學難點:物質(zhì)分類的初步知識。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超市里有成百上千種商品,卻分門別類、有序地擺放。那么組成物質(zhì)的一百多種元素,是按怎樣的規(guī)律排列的呢?
【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元素周期表
提出問題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編排的呢?有沒有規(guī)律?
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討論歸納。
歸納總結
元素周期表的編排結構:
1.周期:每一橫行叫作一個周期,共7個周期。
2.族:每一縱行叫作一個族(其中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4.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5.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單元格信息:
探究點二 單質(zhì)和化合物有何不同
提出問題 物質(zhì)按組成元素如何分類?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
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討論歸納。
歸納總結
1.單質(zhì)與化合物的比較:
單質(zhì) 化合物
區(qū)別 宏觀組成 由同種元素組成 由不同種元素組成
微觀組成 由同種元素組成;(2)不能發(fā)生分解反應 (1)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2)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分解反應
判斷依據(jù) 前提是純凈物,且只含一種元素 前提是純凈物,至少含有兩種元素
實例 鐵(Fe)、硫(S);氧氣(O2)、氮氣(N2) 氯化銨(NH4Cl)、二氧化硅(SiO2 );水(H2O)
聯(lián)系 都是純凈物,屬于并列關系;二者可通過化學反應相互轉化
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作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3.物質(zhì)的簡單分類: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元素周期表 物質(zhì)的分類
一、元素周期表簡介
1.結構:共有7個橫行(7個周期),18個縱列(16個族)。
2.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
二、單質(zhì)、化合物與氧化物
作業(yè)布置 請完成對應課時作業(yè)。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本堂課利用教材上的資料和生活實例做成課件,減輕學生學習知識的壓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使理性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
不足之處 時間有限,元素符號又較多,學生一時難以全部記住2.3 辨別物質(zhì)的組成
第1課時 元素及其符號
素養(yǎng)目標
1.化學觀念:認識物質(zhì)是由元素組成的;知道質(zhì)子數(shù)相同的一類原子屬于同種元素。
2.科學思維:了解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是不變的,建立認識物質(zhì)的宏觀視角。
3.科學探究與實踐:能與同學合作、分享,善于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評價、反思、改進學習過程與結果。
4.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發(fā)展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的元素。
2.教學難點:認識物質(zhì)的宏觀組成與微觀構成。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同學們是否注意到礦泉水瓶包裝上的成分表,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表格。
提出問題
什么是元素?2.如何依據(jù)元素將物質(zhì)進行分類呢?
【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什么是元素
課堂討論 下列幾種分子分別由什么原子構成?有相同的原子嗎?
(氧氣分子含有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碳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含有
氫原子和氧原子)
物質(zhì) 相同原子 核電荷數(shù)(即質(zhì)子數(shù))
O2 O 8
CO2 O 8
H2O O 8
歸納總結
質(zhì)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為8的所有氧原子統(tǒng)稱為氧元素。
同理可知:質(zhì)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為 6 的所有碳原子統(tǒng)稱為碳元素。質(zhì)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為 1 的所有氫原子統(tǒng)稱為氫元素。
提出問題 一種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種原子?元素和原子是什么關系呢?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改變,原子不變,元素是否發(fā)生變化?
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討論歸納。
歸納總結
1.概念:元素是質(zhì)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對元素含義的理解。
(1)原子核內(nèi)的質(zhì)子數(shù)決定元素種類。質(zhì)子數(shù)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H2O與NH3,H2與He質(zhì)子數(shù)相同,卻不是同種元素。
(2)定義中的“一類原子”不能說成“同種原子”。“一類原子”是指質(zhì)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一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包括中性原子和離子,如Cl(原子)和Cl-(離子)都屬于氯元素。
3.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故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肯定不變。
4.元素的種類及分布。
(1)種類:①金屬元素;②非金屬元素;③稀有氣體元素。
(2)地殼中各種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為: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其他元素。
提出問題 前面我們學習了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今天又學習了元素,它們與物質(zhì)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歸納總結 元素與分子、原子、離子間的關系:
知識拓展 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元素 原子
區(qū)別 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 ②是宏觀的概念③只能組成物質(zhì),不能構成物質(zhì) ①既講種類,又講個數(shù) ②是微觀的概念③可構成分子,也可直接構成物質(zhì)
聯(lián)系 原子與元素是個體與總體的關系,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
探究點二 怎樣表示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提出問題 元素符號如何寫?又表示什么含義?
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討論歸納。
歸納總結
1.表示方法:(1)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如H、C、K、S等;(2)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號的含義:
(1)宏觀意義:表示一種元素;微觀意義: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2)對于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zhì),元素符號還表示一種物質(zhì)。
(3)元素符號前面添加上數(shù)字時,只能表示多個原子,不能再表示該元素。
注意:元素符號前面有數(shù)字時,只表示微粒個數(shù),不能表示該元素。
【板書設計】
2.3 辨別物質(zhì)的組成
第1課時 元素及其符號
一、元素的概念及其分類
1.概念: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分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
3.元素與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關系
元素符號
1.書寫: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巧學妙記】“一大二小”)
2.意義:(1)表示一種元素;(2)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
3.元素符號前面數(shù)字的含義:表示原子的個數(shù)。
作業(yè)布置 請完成對應課時作業(yè)。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抽象元素概念的理解,教學中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加強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設置較多的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度比較高
不足之處 由于沒有同位素的知識儲備,學生對于元素的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大部分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來記憶概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特克斯县| 石景山区| 永丰县| 安徽省| 福州市| 漳州市| 兴山县| 梅河口市| 定陶县| 新巴尔虎左旗| 虞城县| 肃南| 淳安县| 纳雍县| 新乡市| 共和县| 杭锦后旗| 德庆县| 贞丰县| 昂仁县| 平遥县| 体育| 凤城市| 浦东新区| 津市市| 庐江县| 葫芦岛市| 河南省| 霸州市| 海淀区| 高州市| 太仓市| 金塔县| 无为县| 华坪县| 沙田区| 乌拉特中旗| 晴隆县| 临澧县|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