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4節 速度的測量課程標準(2022年版) 本節要點2.2.2 會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1.學會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確測量時間、長度;學會求平均速度.(重點)2.體驗實驗探究的全過程,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速度的測量學生實驗: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實驗原理:_________.由原理可知,如果我們測出了物體運動的___________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__,就可以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v=路程s時間t實驗設計:(1)如圖所示,要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行到底端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我們可以用____________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行到底端的路程s1,用________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行到底端的時間t1,根據公式_________計算出平均速度.(2)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使它保持______的坡度,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步驟:(見教材中“實驗——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的內容)刻度尺秒表v=很小延長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便于測量時間實驗數據記錄:(記錄數據時不要忘帶單位)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s1=______ t1=______ v1=______s2=______ t2=______ v2=______ 測量平均速度1.實驗工具:斜面、小車、秒表、刻度尺、木塊、金屬片.2.測量原理:v=.3.注意事項:(1)要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這樣小車加速下滑的速度較慢,方便計時.(2)如果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為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為v3,則v2<v1<v3.(3)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某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 如圖所示,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1)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_.(2)需要的測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______.(3)金屬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刻度尺使小車在某一位置停下,便于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4)小車通過AB段的時間tAB=1.6 s,則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5)小車從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是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25變速【實驗拓展】(6)在測量AB段的平均速度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vAB會偏____(選填“大”或“小”).(7)若將斜面的傾角增大,小車仍由靜止釋放,則通過相同的路程,小車的平均速度將______(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小變大(8)下圖中能夠正確反映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_(填字母).A B C DC(9)為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請評價他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車從A到C的過程中通過B點時的速度不為0;小車通過AC段的時間與AB段的時間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時間,他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因此他的做法錯誤 [科學思維](2023·南寧期中)高速公路上,交通管理部門通常是用“區間測速”的方式來監控和限制過往車輛的速度,也就是用儀器測算出汽車在某一區間行駛的平均速度,如果超過了該路段限制速度即判為超速行駛,將受到相關的交通處罰.兩監測點A、B相距25 km,請解答:(1)從圖中的信息可知,該路段限速是多少?解:由標志牌上“120”可知:該路段限速120 km/h答:該路段限速是120 km/h;(2)一輛貨車以100 km/h的速度勻速通過該路段需要的時間;解:由v=知,貨車通過該路段需要的時間t貨車===0.25 h答:貨車以100 km/h的速度勻速通過該路段需要的時間為0.25 h;(3)若一輛小汽車通過兩個監測點的時間如圖所示,在開啟“區間測速”時,請通過計算說明這輛小汽車在該路段會不會被判為超速.解:由題圖可知,小汽車通過監測點A、B的時間t=10:41-10:31=10 min小汽車的速度v===150 km/h>120 km/h,所以這輛小汽車在該路段會被判為超速答:這輛小汽車在該路段會被判為超速.(共15張PPT)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2節 運動的描述課程標準(2022年版) 本節要點2.1.1 知道機械運動,舉例說明機械運動的相對性. 2.1.3 舉例說明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1.了解機械運動,知道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2.理解參照物的概念,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3.能根據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能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參照物.(重點) 機械運動同學們閱讀教材中“機械運動”的內容,完成下面填空.小明從家里出發走路去上學,隨著時間的變化,他的位置也發生變化.在物理學中,把物體________隨時間的變化叫作__________.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機械運動是最簡單的一種運動形式.位置機械運動 [物理觀念]下列現象中不是機械運動的是( )A.劃破夜空的流星運動 B.奔馳駿馬的運動C.植物開花結果 D.地球繞太陽公轉C 參照物學生實驗:選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將課本平放在桌面上,課本上放一個文具袋,用手拉著課本緩緩地移動,討論回答:(1)選取桌面作為標準,因為文具袋相對于桌面來說位置發生了變化,所以文具袋是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2)選取課本為標準,因為文具袋相對于課本來說位置_______,所以文具袋是__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運動不變靜止結論:可見要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總要選取某一個物體作為標準,如果物體的位置相對于這個標準發生了變化,就說它是_____的;如果沒有變化,就說它是_______的.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作_______.運動靜止參照物 如圖是幾枚硬幣“靜靜”地立于高速行駛的列車的窗臺上的照片.以窗外的農田為參照物,硬幣是______的;以列車內的座椅為參照物,硬幣是________的.(均選填“靜止”或“運動”)運動靜止 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關鍵是判斷相對于參照物它的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 [傳統文化]下列詩句描述加點部分的運動時,所選擇的參照物錯誤的是( )A.輕舟已過萬重山——萬重山B.孤帆一片日邊來——日C.不疑行舫動,唯看遠樹來——船上乘客D.牛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橋柱D變式1 [物理學與社會發展](2023·鎮江)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神舟十六號和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們順利會師,如圖所示,以下列哪個物體為參照物,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是運動的( )A.地球B.核心艙C.實驗艙D.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A 判斷物體運動情況的步驟①確定研究對象;②選定參照物;③看研究對象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是否發生變化.如果位置變化了,就說物體是運動的;否則,就說物體是靜止的.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如圖所示,甲、乙兩圖中的人與受油機選什么樣的參照物時是運動的?選什么樣的參照物時是靜止的?甲 人乘坐自動扶梯乙 加油機對受油機進行空中加油人 受油機加油機 [物理觀念]一對跳傘愛好者,他們選擇了在空中跳傘結婚.如圖是他們舉行高空跳傘的婚禮現場,在他們同時跳傘下落的過程中,以新娘為參照物,大地是_______的;以新郎為參照物,新娘是________的(前兩空選填“上升”“靜止”或“下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_______的.上升靜止相對變式2 (2023·南寧月考)如圖為我國自主研制的“殲15”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飛時的情景.以正在起飛的“殲15”艦載機為參照物,航母是_______的;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即運動和靜止是_______的.運動相對 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所選的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也可能不同,如典例4中的新娘,她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相對于新郎是靜止的,所以沒有絕對運動或絕對靜止的物體.(共19張PPT)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課程標準(2022年版) 本節要點2.2.1 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會根據生活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 1.掌握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換算,學會使用適當的測量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重點)2.了解粗略估計長度和時間的方法.3.知道測量有誤差和減小誤差的方法.(難點) 長度的單位同學們閱讀教材中“長度的單位”的內容,完成下面填空.長度的國際單位是_____,用字母______來表示.其他單位還有km(千米)、mm(毫米)、μm(微米)、nm(納米)等.各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如下:米m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港珠澳大橋全長55 km=___________m;一張紙的厚度約0.1 mm=____________m;成人的手掌寬約1.1 dm=_______m.變式1 (2023·南寧月考)霧霾天氣的“元兇”是直徑小于2.5 μm的顆粒物,合_____________m,地球的直徑為6.4×105 km,合___________m.5.5×1041×10-40.112.5×10-66.4×108 長度的測量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比較精確的長度測量工具: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如圖所示).2.注意刻度尺的量程與分度值:下圖刻度尺的量程為____________,分度值為_______cm.0~10 cm0.13.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1)根據測量對象和要求,選擇適當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刻度尺.(2)測量時,有刻度線的一邊要__________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________,不能歪斜(如圖所示).量程分度值緊靠平行(3)讀數時,視線要__________刻度線.記錄時,要記錄_________(包括________值和________值)和________.正對數值準確估計單位 (2024·河池期末)如圖所示,讀數時正確的視線是______(選填“A”或“B”),物塊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cm.變式2 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mm,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___cm;圖乙中A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__cm.B2.40(2.39~2.41)13.25(3.24~3.26)3.5(3.4~3.6) (2023·廣東)荔枝是一種嶺南佳果,小明拿起一個荔枝,如圖所示,它的尺寸l大小約為( )A.0.1 cm B.3 cmC.0.3 m D.1 mB變式3 [傳統文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語出荀子《勸學篇》.古人規定:單腳邁出一次為“跬”,雙腳相繼邁出為“步”.按此規定,一名普通中學生正常行走時,1“跬”的距離最接近( )A.5 mm B.5 cmC.5 dm D.5 mC 時間的測量同學們閱讀教材中“時間的測量”“實驗——用秒表測量時間”的內容,完成下面填空.1.時間的單位時間的國際單位是______,符號是____.其他單位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們之間的關系是:1 h=_____min,1 min=____s.換算:12 min=______h.注意時間單位的換算:分鐘化小時,是x分鐘=小時;小時化分鐘,是x小時=60x分鐘.秒s小時(h)分(min)60600.22.時間的測量(1)常用測量時間的器材:鐘表、秒表、電子表等.(2)秒表的讀數. 圖甲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s,圖乙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_s.335217.5變式4 甲表讀數為_______________,乙表讀數為_______________,丙表讀數為________________.2 min 6 s(或126 s)9 h 59 min 3.61 s3 min 43.32 s 秒表的讀數1.機械秒表讀數=內圈的分鐘數+外圈的秒數.(1)有一種秒表,外圈的秒針轉一圈為60秒,分度值為1 s,讀數時直接讀出秒數即可,如典例4的圖甲.(2)有一種秒表,外圈的秒針轉一圈為30秒,分度值為0.1 s,先讀內圈的分鐘數,看分針在前半分鐘處還是后半分鐘處,然后再讀外圈的秒數,如果在前半分鐘處,則讀數小于30 s;如果在后半分鐘處,則讀數大于30 s,如典例4的圖乙.2.電子秒表的讀數:一般符合“時/分/秒/0.01秒”格式或“分/秒/0.01秒”格式. 誤差與錯誤同學們閱讀教材中“誤差”的內容,完成下面填空.1.(1)概念:誤差是_________與_________之間的差別.(2)誤差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誤差可以減小,但不能消除.(3)減小誤差的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量值真實值測量工具不精密測量方法不科學估讀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2.錯誤是由于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_________(選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可以 [科學思維]五名同學分別用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測量值分別為1.24 cm、1.25 cm、1.23 cm、1.54 cm、1.25 cm,其中錯誤的數據是___________.為了減小誤差,需要對四次正確測量的結果求平均值,則平均值是________cm.1.54 cm1.24 算長度的平均值時,需要先把錯誤的數據剔除,再求平均值.平均值小數點的位數要與測量值相同.變式5 [物理觀念]下列關于誤差和錯誤的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中的誤差和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B.測量中的誤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規則而引起的C.測量中的誤差和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D.采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D(共34張PPT)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3節 運動的快慢(第1課時)課程標準(2022年版) 本節要點2.2.2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重點) 速度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圖甲是視頻畫面截圖,由圖可知:蘇炳添跑得最快,這是因為所有比賽選手運動的______相同,但蘇炳添運動的路程最____,所以他跑得最快.總結: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第一種方法是:相同______比較______.在相同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長,它運動得越____.甲時間長時間路程快(2)圖乙是蘇炳添的成績,從成績上看,他跑得最快,這是因為所有比賽選手運動的__________相同,但蘇炳添運動的時間最________,所以他跑得最快.總結: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第二種方法是:相同__________比較______.物體運動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越短,它運動得越_____.乙路程短路程時間快(3)小組討論:小聰同學的100 m跑成績為17 s,小明同學的50 m跑成績為8 s,如何比較兩個同學運動的快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路程除以時間,看單位時間內誰跑的路程長,誰就快2.速度同學們閱讀教材中“速度”的內容,完成下面填空.(1)定義:路程與時間之比叫作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_______的物理量.(2)公式:______.兩個變形公式分別為s=______、t=____.快慢v=vt(3)單位:物理量 字母符號 單位1 單位2路程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時間 _______ _______ _______速度 _______ m/s km/hsmkmtshv(4)物理意義:5 m/s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換算:1 m/s=_______km/h.①5 m/s=____km/h;②72 km/h=____m/s;③108 km/h=_____m/s.(6)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人(步行)約_____m/s;騎自行車約___m/s;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小轎車約_____m/s.物體每秒通過的路程為5 m3.61820301.1533 一個物體在4 s內勻速通過10 m的路程,它的速度是多少?解:所用時間t=4 s,通過的路程s=10 m,物體運動的速度v===2.5 m/s答:物體的速度是2.5 m/s.變式 (2023·北海期中)小明騎自行車行駛300 m,用時60 s,小明以相同的速度從自己家勻速騎行到小華家,用時10 min.求:(1)小明騎車的速度;解:由題意可知,小明騎自行車所用時間t1=60 s,路程s1=300 m由v=可得,小明騎車的速度v1===5 m/s答:小明騎車的速度為5 m/s;(2)小明家到小華家的距離.解:由v=得,小明家到小華家的距離s2=v1t2=5 m/s×10×60 s=3 000 m答:小明家到小華家的距離為3 000 m. 計算題答題規范(以典例1為例)答:物體的速度是2.5 m/s.1.寫公式時,可以寫原始公式的變形式、推導式.物理量符號的書寫要準確.2.解答過程要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語言要簡練、準確.3.計算過程中代入的數據要有單位,不能出現除號,而是用分數線代替.4.中間過程的計算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但最后結果一般不用分數,如果除不盡,則按要求保留小數位數;沒有要求的,則保留一到兩位小數.計算結果要帶單位.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2023·南寧月考改編)小明和爸爸駕車從保定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參觀學習,路上他看到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標志牌上的數字“10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車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到西柏坡至少還需要_____min.本路段車的最大速度不能超過100 km/h27 [科學思維]一列全長為500 m的火車,以72 km/h的速度穿越一條長1 200 m的隧道,那么這列火車通過這條隧道所用的時間為多少?解:火車的速度v=72 km/h=20 m/s通過的路程s=s隧道+s車=1 200 m+500 m=1 700 m通過隧道所用的時間t===85 s答:這列火車通過這條隧道所用的時間為85 s. 遇到長隊伍、火車等過橋、過隧道問題時,由于隊伍(或火車)比較長,其長度不能像普通汽車那樣忽略不計,所以路程計算是關鍵,也是易錯點.例如全部通過橋時,路程等于隊伍(或火車)長加上橋長.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3節 運動的快慢(第2課時)課程標準(2022年版) 本節要點—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重點)2.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勻速直線運動1.如圖所示,記錄了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圖甲中的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是______的,圖乙中的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是______的.(均選填“變化”或“不變”)不變變化2.兩種直線運動(1)物體沿著_______且速度_______的運動,叫作勻速直線運動,如上圖中甲車的運動.(2)物體沿著直線但速度_______的運動稱為變速直線運動,如上圖中乙車的運動.直線不變變化3.平均速度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可以用________來計算,這樣算出來的速度叫作__________.在應用這個公式時,s是物體通過的總路程,t是物體通過這一段路程所用的總時間(包括運動過程中停留的時間),v就是物體通過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表示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情況.v=平均速度 [物理觀念](多選題)(2023·南寧月考)如圖是利用拍攝間隔為0.1 s的頻閃照相裝置拍攝到的同一個小球從左向右直線運動的頻閃照片.關于小球在各段路程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全程做勻速直線運動B.小球全程做變速直線運動C.小球在DE段的平均速度最大D.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它在DE段的平均速度BD變式1 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 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 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 km/h,則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 km/h B.4.8 km/hC.5 km/h D.6 km/hB 運動的比例問題 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是3∶4,所用時間之比是4∶3,則它們的速度之比是( )A.4∶3 B.3∶4C.16∶9 D.9∶16D變式2 [科學思維]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之比為2∶3,運動時間之比為3∶2,則甲、乙兩物體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A.9∶4 B.3∶2C.1∶1 D.4∶9C 求物理量之比的步驟第一步:列出所求物理量的公式;第二步:把其他物理量的比值寫在對應字母的位置;第三步:進行計算.以典例2為例:已知s甲∶s乙=3∶4,t甲∶t乙=4∶3,則v甲∶v乙=∶===. 有關列車時刻表的計算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速度.下表是從西安北站開往北京西的G652次高鐵列車運行時刻表.問:站名 西安北 鄭州東 石家莊 北京西G652 到站時間 —— 09:02 11:00 12:13發車時間 07:03 09:08 11:02 ——里程/km —— 519 931 1 216(1)列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約是多少?(結果保留到整數)解:列車全程用時t=12:13-07:03=5 h 10 min= h列車行駛的路程s=1 216 km列車全程的平均速度v==≈235 km/h答:列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約是235 km/h;(2)G652次高鐵列車車身長200 m,在行駛途中以108 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1 000 m的大橋,列車全部通過大橋的時間是多少?解:列車的過橋速度v'=108 km/h=30 m/s列車通過整座大橋行駛的路程s'=s橋+s車=1 000 m+200 m=1 200 m列車全部通過大橋的時間t'===40 s答:列車全部通過大橋的時間是40 s.變式3 (2023·南寧月考)便捷的交通與互聯網給人們出行帶來很大的方便.某天,小紅爸爸帶她到南寧東站,然后乘動車去廣州游玩.8:55開車出發,從家到南寧東站需要20 min,此刻小紅爸爸通過鐵路12306網站查詢的列車時刻表如表所示.求:車次 南寧東開 廣州南到 運行距離D3784 09:11 13:38 630 kmD3619 09:35 13:05 630 kmD3781 09:44 13:38 630 km(1)在交通正常情況下,父女倆到東站后最快能趕上哪一趟車次去廣州南站;解:駕車到南寧東站的最早時間t=8:55+20 min=9:15由動車時刻表知,父女倆最快能趕上D3619這趟動車答:略.(2)該趟動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解:由表格知,南寧東站與廣州南站之間的距離s1=630 kmt1=13:05-09:35=3.5 h由v=得,該趟動車啟動的平均速度v1===180 km/h答:略.(3)已知動車的長度是200 m,若中途動車以40 m/s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個隧道,全部通過隧道的時間是30 s,請計算隧道的長度.解:列車全部過隧道時通過的總路程s2=v2t2=40 m/s×30 s=1 200 m隧道的長度L遂=s2-s車=1 200 m-200 m=1 000 m答:略. 計算列車在某兩站間運動的平均速度的步驟1.從列車時刻表中找出列車運行的時間.(1)若在同一天內,例如:早上7:30從某站出發,下午13:00到達,則運行時間t=13:00-7:30=5:30=5.5 h.(2)若時刻不在一天內,例如:9月6日23:05從某站出發,9月7日9:35到達,則運行時間t=24:00-23:05+9:35=10:30=10.5 h.2.從列車時刻表中找出兩站間列車運行的里程,然后代入公式v=計算.(共23張PPT)第一章 機械運動章末復習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機械運動 長度、時間的測量1.(2024·欽州一模)如圖是人單手拿砂糖橘的圖片,則砂糖橘的直徑大約是( )A.2 cm B.5 cmC.2 mm D.5 dmB2.在物理實驗課上,小陽想測量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在如圖所示的幾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AA B C D3.[物理學與日常生活]“一寸光陰一寸金”,對1 min時間的長短,小華同學描述正確的是( )A.中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書,1 min只能讀50個字B.健康人的脈搏,1 min跳動70次左右C.人們呼、吸氣1次所用的時間通常為1 minD.中學生騎自行車上學,1 min正常能行駛1 000 mB4.如圖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木塊的長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m.圖乙中秒表的讀數為_____s.甲 乙12.50(2.49~2.51)75 誤差5.[物理觀念]關于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的錯誤叫誤差B.認真測量可以避免誤差C.產生誤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規則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D6.小明利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35 cm、2.36 cm、2.36 cm、2.57 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A.2.36 cm B.2.357 cmC.2.35 cm D.2.41 cmA 運動的描述7.(2023·廣西)在行駛的動車上看到路邊的樹木向后退,所選的參照物是( )A.地面 B.遠山C.動車 D.樹木C 速度8.甲、乙兩物體的運動時間之比是2∶5,運動路程之比為3∶4,則甲、乙兩物體運動的速度之比是( )A.15∶8 B.8∶15C.6∶5 D.5∶6A9.(多選題)(2024·防城港期末)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2~4 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B.4 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C.0~4 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2 m/sD.3 s時甲在乙的前方ABD10.(2023·河池鳳山縣月考)一本200頁的書,厚度為8 mm,每張紙厚度是_______mm,某同學將一段細銅絲在一支鉛筆上單層緊密地纏繞了20圈,形成一個如圖所示的銅絲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測量該銅絲圈的長度,測量情況如圖所示,該細銅絲的直徑為_______cm.0.080.1811.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車的速度最大B.只有丙車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C.經過5 s,甲車前進了25 mD.以乙車為參照物,丙車是靜止的C12.[科學思維](2024·玉林期末)如圖甲所示,某司機駕車前行,突然發現前方80 m處有障礙物.司機從發現險情到踩剎車制動需要的反應時間為0.75 s,這段時間內汽車保持原速前行了18 m.汽車制動后繼續向前滑行40 m 才能停下.求:(1)汽車制動前的速度;解:汽車制動前的速度v===24 m/s答:汽車制動前的速度為24 m/s;(2)若司機酒后駕車,反應時間是平時的4倍,請通過計算判斷汽車是否會撞上障礙物;為了宣傳行車安全,請你寫出一條關于安全行車的警示標語;解:酒后駕車的反應時間t酒=4×0.75 s=3 s酒后反應時間行駛的路程s酒=vt酒=24 m/s×3 s=72 m酒后駕駛行駛的總路程s總'=s酒+s制=72 m+40 m=112 m>80 m所以汽車會撞上障礙物答:會撞上障礙物.行車安全的警示標語: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嚴禁酒后駕車;(3)該車以另一速度勻速駛入某超聲測速路段,當汽車超過測速儀并與測速儀距離OA=32 m時(圖乙),測速儀向小車尾部發出超聲波,測速儀從發出超聲波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時0.2 s.已知此路段限速為30 m/s,超聲波的速度為340 m/s.請通過計算判斷該車在此路段是否超速.(忽略車身長度)解:超聲波從發出到碰到汽車所用的時間t測=×0.2 s=0.1 s超聲波從發出到碰到汽車時,測試儀與汽車的距離s測=v聲t測=340 m/s×0.1 s=34 m汽車在這段時間行駛的路程s'=s測-sOA=34 m-32 m=2 m汽車此時的速度v測===20 m/s<30 m/s所以,該車在此路段沒有超速答:該車在此路段沒有超速.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秒表測量時間典例1 如圖甲所示,要正確測出物體的長度,應選刻度尺____(選填“A”或“B”)進行讀數,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cm;圖乙中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s.B2.00(1.99~2.01)307.5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典例2 [科學探究]小明同學用圖甲的裝置探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他將小車從坡頂A處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處滑到坡底C處的時間t1=2.5 s;再將小車從A處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處滑到中點B處的時間t2=1.8 s.(1)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_.(2)實驗中斜面的坡度要_____(選填“大”或“小”)些,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_______.v=小時間(3)通過小明的測量數據可以判斷,小車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4)小明想測量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應該將小車從_____(選填“A”或“B”)處由靜止釋放,并在B處開始計時,在C處停止計時.小于A(5)物體運動的情況還可以通過另一種辦法即時測定、顯現出來.傳感器利用超聲波可以測出不同時刻小車與它的距離,計算機就可以算出小車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圖乙),屏幕上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其中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速度,通過圖像可以看出小車在斜面上滑下時是__________(選填“勻速”或“加速”)運動的,小車到達坡底時的速度為_______m/s.乙丙加速0.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章末復習學案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第2節 運動的描述.pptx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第3節 運動的快慢 學案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第4節 速度的測量學案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