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13.1 分子熱運動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1.知道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2.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主要特點,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1.能簡單說明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2.能通過宏觀現象推測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熱運動。3.能夠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著作用力1.老師進課室后打開一瓶香水(如圖),同學們有什么感覺?我們能聞到香味,能看到它嗎? 為什么我們不能看到有香味的物質 想一想知識點1 物質的構成答:聞到香水的香味,但看不到香味,原因是香水分子很小,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2.把鋁合金和黃金放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它們都是由一些小微粒構成的,這些小微粒就是分子或原子,分子和原子用肉眼和光學顯微鏡是觀察不到的(如圖所示)。3.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夜以繼日地去數,需要3萬多年才能完成這項任務。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徑的數量級是__________m。10-10 結論1 1.常見的物質是由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2.人們通常以納米(__________m)為單位來量度分子。分子原子10-104.關于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B.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它是不可再分的D.煙霧、灰塵是很小的分子練一練B5.下列有關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中細小的灰塵就是分子B.大霧天,我們看到的許多小水珠就是分子C.機床將一根鐵棒磨成鐵粉,就成為了很多的鐵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眼無法直接觀察到D1.如圖所示,在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個空瓶子,使兩個瓶口相對,抽掉它們之間的玻璃板,等穩定后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瓶子里的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氣的大,它能進到上面的瓶子里去,這說明二氧化氮的分子是__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做一做知識點2 分子熱運動兩瓶氣體均勻混合運動密度小的空氣能進到下面的瓶子里去,說明空氣分子是________(選填“運動”或 “靜止”)的。在實驗中,我們看到兩瓶中顏色是________ (選填“規則”或 “無規則”)的變化,這說明氣體的分子是__________ (選填“規則”或 “無規則”)的運動。運動無規則無規則2.如圖,在量筒里裝一半清水,用細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銅溶液。硫酸銅溶液會沉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藍色的硫酸銅溶液之間的界面明顯。靜置一些天后,界面就逐漸變得模糊不清了。看一看3.如圖,把磨得很光滑的鉛塊和金塊緊壓在一起,在室溫下放置5年后再將它們切開,可以看到它們相互滲入約1 mm深。4.不同物質的分子能夠進入彼此,說明分子之間______(選填“有”或“無”)間隙。把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混合后,總體積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mL。有想一想小于5.在一個燒杯中裝半杯熱水,另一個同樣的燒杯中裝等量的涼水,用滴管分別在兩個杯底注入一滴墨水。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兩杯水都變成均勻的紅色,這是________現象;實驗中發現熱水很快都變成紅色,而冷水則需較長時間才能都變成紅色,如圖所示,說明水分子運動快慢跟________有關。做一做擴散溫度 結論2 1.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________。2.擴散現象等大量事實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的運動。3.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物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________。擴散不停地做無規則劇烈6.在梔子花開的時候,校園里到處都聞得到梔子花的清香,這是一種擴散現象。下列對此現象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A.溫度越高時擴散現象越明顯B.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擴散現象只發生在氣體和液體之間D.擴散現象說明分子間存在著間隙練一練C7.靜置的密封容器內有氫氣和二氧化碳兩種氣體(氫氣密度為0.09 kg/m3,二氧化碳密度為1.97 kg/m3)。若以○表示氫氣分子,以●表示二氧化碳氣體分子,圖中最能代表容器內氣體分子分布的是( )B1.實驗1:如圖,把兩個表面光滑、干凈的鉛柱緊緊地壓在一起,在下方掛鉤碼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把它們拉開。做一做知識點3 分子間的作用力不能2.實驗2:如圖,將注射器孔堵住,用力推動活塞向下壓縮注射器內一段被封閉的水,水的體積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被壓縮得很小。3.在實驗1中,使兩個鉛柱緊貼在一起的是分子之間的________(選填“引力”或“斥力”)。實驗2中說明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_(選填“引力”或“斥力”)。不能引力斥力4.拓展探究:有同學認為,兩個鉛塊結合在一起是因為大氣壓的作用。請你思考如何排除大氣壓這個因素?(1)補充器材:真空罩、抽氣機。(2)實驗步驟:將兩個已對接的鉛柱掛在真空罩的頂部,鉛柱下方懸掛著的鉤碼,用抽氣機持續向外抽氣。(3)實驗現象:用抽氣機持續向外抽氣后,發現兩鉛柱始終不會被重物拉開。(4)簡要說明:持續抽氣后,真空罩中沒有空氣,兩鉛柱始終不會被重物拉開,即可排除大氣壓強的影響。5.如圖,讓我們來體會一下當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化時作用力的變化吧!在彈簧的兩端分別系上一個小球,模擬兩個分子,先自然放置。(1)當彈簧被壓縮時,相當于分子間距離變小,此時表現為________(選填“引力”或“斥力”)。(2)當彈簧被拉伸時,相當于分子間距離變大,此時表現為________(選填“引力”或“斥力”)。(3)使彈簧拉伸很長距離后不能縮回,此時分子相距很遠,作用力就變得很______(選填“大”或“小”)。做一做斥力引力小 結論3 1.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2.當分子間的距離變小時,作用力表現為________;當分子間的距離變大時,作用力表現為________;當分子間的距離很大時,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變得十分微弱,分子間的力可以忽略。引力斥力斥力引力6.下列有關分子動理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破鏡難重圓”是因為固體分子間只存在著斥力B.松軟的饅頭用手一捏體積會大大縮小,這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C.燒火時,會看到煙霧在空中彌漫,這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D.用熱水相比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的污漬,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練一練D1.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是因為分子之間有_______;壓縮固體和液體很困難,是因為分子之間有________。氣體分子間距離很______(選填“大”或“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______(選填“大”或“小”),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容易被壓縮。想一想知識點4 物質狀態的微觀結構引力斥力大小2.下表歸納了固、液、氣三態物質的宏觀特性和微觀特性,請完成這個表格。物態 微觀特性 宏觀特性分子間距離 分子間作用力 有無固定形狀 有無固定體積固態 ①________ 很大 ③______ ⑥______很小有有物態 微觀特性 宏觀特性分子間距離 分子間作用力 有無固定形狀 有無固定體積液態 較大 較大 ④______ ⑦______氣態 很大 ②________ ⑤______ ⑧______無有很小無無3.如圖,打碎的玻璃即使拼在一起,也不能“破鏡重圓”,其原因是( )A.玻璃碎片間的縫隙太大,大于分子間發生相互作用的距離,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B.玻璃的分子之間只有斥力,沒有引力C.玻璃表面太光滑D.分子間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A4.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________、原子構成的。如圖所示是同種物質在三種不同狀態下的分子結構,其中圖甲表示物體處于______ (選填“固”“液”或“氣”)態:物質從圖丙狀態變化到圖乙狀態時,需要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練一練分子固放出5.液體和空氣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表面層,如圖所示。由于液體分子做__________運動,表面層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較大能量的分子,它們可以克服分子間相互作用的______力,脫離液體跑到空氣中去,其宏觀表現就是液體的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無規則引汽化重難點1 擴散現象【典例1】如圖,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ρ二氧化氮>ρ空氣)的玻璃瓶口對口對接,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開玻璃板后,保持兩瓶口緊貼。靜置較長時間后,兩瓶中氣體顏色變得相同,此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顏色變得相同后,原來裝空氣的瓶中氣體的密度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對于圖中玻璃瓶的三種放置方法,你認為圖______ (選填“甲”“乙”或“丙”)放置最不合理。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變大乙【典例2】小明同學在研究分子動理論知識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1)“1+1”等于幾?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人都會說等于2。做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你就會懷疑你的認知。等體積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體積小于混合前二者體積之和。該實驗現象說明了分子間有________。間隔(2)如圖乙所示,在一個鐵絲圈中間系著一根較松弛的棉線,浸過肥皂水后用手指輕碰一下棉線的左邊,發現棉線左邊的肥皂膜破了,棉線被拉向右邊,這個實驗說明了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3)如圖丙所示,在量筒的下方裝入______________(選填“清水”或“硫酸銅溶液”),靜放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水和硫酸銅溶液的分界面變________了。引力硫酸銅溶液模糊(4)如圖丁所示,將紅墨水同時滴在冷水和熱水中,發現紅墨水在熱水杯里擴散得______,間接證實了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與________有關。快溫度 重難點撥 把握必備條件,快速解決擴散現象問題。(1)發生擴散現象的必備條件:①不同物質;②彼此接觸。(2)固體、液體和氣體之間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重難點2 理解分子間的作用力【典例3】現代手機使用時,人們喜歡在上面貼上鋼化膜,如圖所示。鋼化膜利用了分子之間存在______,可以使其吸附在手機屏幕上;鋼化膜的硬度大,碎裂后不能再復原是因為分子之間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空選填“有引力”“有斥力”或“幾乎沒有作用力”)引力幾乎沒有作用力【典例4】夏季來臨,瓶裝水迎來銷售旺季,大量廢棄的塑料瓶會污染環境。三名英國大學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將水封裝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圖所示。圖中薄膜沒有破裂是因為( )A.薄膜的分子間有引力B.薄膜的分子間有斥力C.薄膜的分子靜止不動D.薄膜的分子間沒有空隙A 重難點撥 三點理解分子間的作用力(1)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距離時,分子間作用力對外表現為引力。(2)當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距離時,分子間作用力對外表現為斥力。(3)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分子直徑的10倍時,可認為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共21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13.3 比熱容第2課時 熱量的計算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 2.能運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 能根據吸熱公式Q吸=cm(t-t0)和放熱公式Q放=cm(t0-t)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1.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即1 kg的水溫度升高1 ℃,所吸收的熱量為4.2×103 J。那么1 kg的水溫度升高2 ℃,所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_______J;2 kg的水溫度升高1 ℃,所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_____J;2 kg的水溫度升高2 ℃,所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______J。想一想知識點 熱量的計算8.4×1038.4×1031.68×104如果有m kg水,升(降)溫前初始溫度為t0 ℃,升(降)溫后溫度為t ℃,那么它吸收(放出)了多少熱量呢?吸收(放出)熱量=比熱容×質量×改變的溫度 Q吸=cm(t-t0),Q放=cm(t0-t),t0表示初溫,t表示末溫 結論1 熱量計算公式:___________。其中:_____表示物質吸收或放出的熱量,_____表示物質的比熱容,______表示物質溫度的變化量。Q=cmΔtQcΔt2.在標準大氣壓下,將0.5 kg、20 ℃的水燒開,需要吸收多少熱量?練一練解: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水加熱到開始沸騰時水的末溫是100 ℃,水吸收的熱量Q吸=cm(t-t0)=4.2×103 J/(kg·℃)×0.5 kg×(100 ℃-20 ℃)=1.68×105 J答:(略)3.質量為2 kg的某種物質溫度從20 ℃升高到40 ℃時,吸收的熱量是1.88×104 J,該物質的比熱容是多少?解:物質的比熱容答:(略)4.一個標準大氣壓下,質量為2 kg、初溫為20 ℃的水吸收6.72×105 J的熱量后,其溫度是多少?[c水=4.2×103 J/(kg·℃)]水的末溫t=Δt+t0=80 ℃+20 ℃=100 ℃答:(略)5.某太陽能熱水器的水箱內水的內能增加了8.4×106 J,水溫從15 ℃升高到55 ℃。求水箱內水的質量。[c水=4.2×103 J/(kg·℃)]答:(略)6.吸放熱公式:(1)吸熱公式:__________________。(2)放熱公式:__________________。(3)吸放熱公式:___________。7.導出公式:(1)求比熱容:_________。(2)求質量:_________。Q吸=cm(t-t0)想一想Q放=cm(t0-t)Q=cmΔt(3)求溫度差:__________。注意:(1)單位統一;(2)“變化”和“變化”到,“_________”指物體的末溫;“__________”指物體溫度的變化量。8.熱平衡:當發生__________時兩個物體達到__________時,高溫物體________的熱量等于低溫物體________的熱量,熱傳遞后兩個物體的末溫________。熱平衡方程:____________。變化到變化了熱傳遞熱平衡放出吸收相同Q吸=Q放重難點1 “升高了”和“升高到”的理解【典例1】為了給同學解釋“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而沿海地區盡夜溫差小”這一現象,小尉采用計算的方法來解釋。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 ×103 J/(kg·℃),干泥土的比熱容為0.84×103 J/(kg·℃)。(1)求10 kg的水升高了5 ℃需要吸收的熱量;解:(1)水吸收的熱量Q吸水=c水mΔt=4.2×103 J/(kg·℃)×10 kg×5 ℃=2.1×105 J【典例1】為了給同學解釋“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而沿海地區盡夜溫差小”這一現象,小尉采用計算的方法來解釋。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 ×103 J/(kg·℃),干泥土的比熱容為0.84×103 J/(kg·℃)。(2)若這些熱量全部被等質量的干泥土完全吸收,求干泥土升高的溫度。解:(2)由題意可知,Q吸土=Q吸水=2.1×105 J,干泥土升高的溫度答:(略)【典例2】質量為2 kg、溫度為30 ℃的水,吸收3.36×105 J的熱量后,溫度升高了_________,升高到_________。[c水=4.2×103 J/(kg·℃)]40 ℃70 ℃ 重難點撥 “升高到(降低到)”指物體的末溫;“升高了(降低了)”指物體溫度的變化量。重難點2 熱量的計算與圖象結合類型【典例3】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沙子和水誰的吸熱本領大”時,選用了兩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質量都是200 g的沙子和水加熱。他們繪制出沙子和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已知水的比熱容是4.2×103 J/(kg·℃),求:(1)哪個是沙子吸熱升溫的圖象?解:(1)由圖象可知,在加熱過程中甲物質的溫度一直升高(會超過250 ℃),而乙物質的溫度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就不再升高(遠低于250 ℃),因水的沸點約為100 ℃,且水沸騰時溫度不再升高,所以圖乙是水吸熱升溫的圖象,圖甲是沙子吸熱升溫的圖象。重難點2 熱量的計算與圖象結合類型【典例3】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沙子和水誰的吸熱本領大”時,選用了兩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質量都是200 g的沙子和水加熱。他們繪制出沙子和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已知水的比熱容是4.2×103 J/(kg·℃),求:(2)加熱滿2 min時,水吸收的熱量;解:(2)加熱滿2 min時,水吸收的熱量Q水吸=c水m水Δt水=4.2×103 J/(kg·℃)×0.2 kg×(70 ℃-20 ℃)=4.2×104 J答:(略)重難點2 熱量的計算與圖象結合類型【典例3】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沙子和水誰的吸熱本領大”時,選用了兩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質量都是200 g的沙子和水加熱。他們繪制出沙子和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已知水的比熱容是4.2×103 J/(kg·℃),求:(3)沙子的比熱容(保留一位有效數字)。解:(3)相同時間內酒精燈燃燒放出相同的熱量,在2 min的時間內Q沙吸=Q水吸=4.2×104 J,又因為加熱滿2 min,沙子的溫度從20 ℃上升到250 ℃,Δt沙=250 ℃-20 ℃=230 ℃,m沙=200 g=0.2 kg,所以沙子的比熱容答:(略)【典例4】如圖是一定質量的冰升溫熔化的過程,已知單位時間內物體吸收的熱量相同。若0~4 min冰吸收了4.2×103 J的熱量。不計熱量損失。求:[c冰=2.1×103 J/(kg·℃)](1)冰的質量;解:(1)由圖可知,冰在0~4 min內升高的溫度Δt=0-(-10 ℃)=10 ℃冰的質量答:(略)【典例4】如圖是一定質量的冰升溫熔化的過程,已知單位時間內物體吸收的熱量相同。若0~4 min冰吸收了4.2×103 J的熱量。不計熱量損失。求:[c冰=2.1×103 J/(kg·℃)](2)0~12 min對物體加熱的過程中,物體吸收的熱量。解:(2)單位時間內物體吸收的熱量相同,0~12 min對物體加熱的過程中,物體吸收的熱量Q=3Q吸=3×4.2×103 J=1.26×104 J答:(略)(共38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13.2 內能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了解內能和熱量 1.【重點】(1)內能的概念。(2)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與熱傳遞。2.【難點】對分子勢能和內能的理解。3.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4.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5.知道在熱傳遞過程中,所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1.觀察下面幾幅圖。看一看知識點1 內能運動的足球有______能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有______能動動發生形變的彈簧有______能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間有______能總結:物體的動能和勢能之和叫做________能,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之和叫做______能。勢勢機械內2.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都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因此有__________能;而且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因此有__________能。綜上所述,一切物體的內能__________(選填“可能”或“不可能”)為零。當物體溫度升高時,分子運動變________,內能變______。一大杯熱水與一小杯溫度相同的熱水相比,大杯水中分子的數量更______,__________(選填“大杯水”或“小杯水”)的內能大。想一想分子動分子勢不可能劇烈大多大杯水3.結合分子動理論學生交流實驗現象并回答下列問題:(1)內能可以是零嗎?答:物體中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因為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動能不可能為0,所以分子內能不可能為零。(2)一輛汽車把一罐天然氣從A地運送到B地,在路上60 km/h行駛起來后,罐內天然氣的內能是否增加?答:不增加。物體的內能是體現在微觀層面,物體的機械能是體現在宏觀層面,兩者沒有直接關系。物體機械能增加,內能不一定增加。(3)一塊0 ℃的冰吸收熱量剛熔化成水,溫度仍是0 ℃,內能會變化嗎?答:會。水吸收熱量,即使溫度不改變,其內能仍然增加。 結論1 1.內能:物體內所有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總和,內能的單位:焦耳(J)。2.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3.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溫度、質量和狀態等因素有關。分子動能分子勢能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0 ℃的冰既沒有機械能,也沒有內能B.靜止的汽車一定沒有機械能,但有內能C.在空中飄動的白云只有機械能,沒有內能D.靜止的汽車可能沒有機械能,但一定有內能練一練D5.如圖所示,仔細觀察甲、乙、丙三杯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杯中水的內能最大B.乙杯中水的內能最大C.丙杯中水的內能最大D.乙、丙杯中水的內能一樣大C1.利用鐵絲、熱水、酒精燈、砂紙、鐵錘等器材,嘗試用多種方法使鐵絲的溫度升高,增大鐵絲的內能,看看有多少種方法。方法記錄:A.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B.反復彎折 C.用熱水加熱 D.太陽曬 E.用砂紙打磨 F.用鐵錘不斷敲打做一做知識點2 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記錄:A.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B.反復彎折 C.用熱水加熱 D.太陽曬 E.用砂紙打磨 F.用鐵錘不斷敲打利用以上方法的共同點進行分類:方法 結果 分類依據A.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鐵絲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酒精燈、⑤________、⑥________是高溫物體,鐵絲是低溫物體,鐵絲吸收了它們的熱量,溫度升高①_____②_____B.反復彎折 沒有高溫和低溫物體,鐵絲的溫度升高是通過彎折、⑦________、⑧________這些動作實現的③_____④_____CDEF熱水太陽打磨敲打2.如圖所示,在以下熱傳遞的事例中:高溫物體: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內能________(選填“增加”或“減少”)。想一想降低減少低溫物體: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內能________(選填“增加”或“減少”)。(1)發生熱傳遞的條件:兩個物體_______(選填“內能”或“溫度”)不同。(2)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________的多少叫做熱量。用字母Q表示,單位:___________。它是一個過程量,只能說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而不能說含有熱量。升高增加溫度能量焦耳(J)在熱傳遞過程中:低溫物體→______熱量→內能______→溫度______;高溫物體→________熱量→內能________→溫度________。內能從________物體轉移到________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轉移到低溫部分。(3)熱傳遞的實質:________(選填“內能”或“溫度”)的轉移。吸收增加升高放出減少降低高溫低溫內能 結論2 1.熱傳遞的條件:要有溫度差。2.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3.熱傳遞的實質:內能的轉移,沒有能量種類的改變。3.下述各種現象中,屬于熱傳遞改變內能的是( )A.鋸條鋸木頭,鋸條發燙 B.冬天對著手呵氣,手變暖C.擦劃火柴,火柴頭著火 D.冬天通過搓手,手變暖4.兩個物體之間發生熱傳遞,當熱傳遞停止時( )A.兩個物體的內能相等 B.兩個物體的溫度相等C.兩個物體的熱量相等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練一練BB5.下面這兩幅圖中有內能的改變嗎?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嗎?想一想答:內能有改變,不是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的。6.學生演示:如圖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壓下去,觀察發生的現象。(1)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中硝化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中________對________做功。從上面的實驗我們可知: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做一做硝化棉燃燒起來利用轉換法顯示空氣溫度升高活塞空氣增大升高增大升高7.觀察演示實驗:如圖所示,在燒瓶內盛少量水,給瓶內打氣,觀察發生的現象。(1)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瓶內放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中________對________做功。看一看從上面的實驗我們可知: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塞子跳起,同時瓶口出現白霧利用轉換法顯示空氣溫度降低空氣塞子跳起降低液化減小降低 結論3 1.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少。2.做功的實質: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8.下列屬于通過做功途徑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在火爐上燒水,水溫升高B.感冒發燒,用冷毛巾敷額頭C.用氣筒給輪胎打氣,氣筒壁發熱D.炎熱的夏天,柏油路面溫度升高練一練C9.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艙外大氣壓比艙內氣壓低。要使艙內獲得新鮮空氣,必須使用壓縮機把空氣從艙外壓進艙內。在這個過程中,壓縮機對空氣做功,空氣的( )A.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B.溫度降低,內能減少C.溫度升高,內能減少 D.溫度降低,內能增加A科學世界閱讀課本中的“科學世界”,了解什么是溫室效應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太陽通過熱輻射把能量輸送到地面,溫暖了地球,養育了萬物。地表受熱后,也會產生熱輻射,向外傳遞熱量。由于地球表面有一層大氣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會減弱這種向外的熱輻射,因此地表的溫度會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這就是溫室效應。適度的溫室效應是維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環境的必要保證。如果地球表面的溫度過高,將會導致兩極的冰雪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淹沒城市,大片良田鹽堿化。溫度的升高還會影響全球氣候,使得一些地區暴雨成災,而另外一些地區干旱少雨,促使土地荒漠化。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使地球溫度逐漸( )A.升高 B.降低C.不變A1.內能和溫度的關系:(1)物體溫度的變化______(選填“會”或“不會”)引起內能的變化。(2)物體溫度不變,其內能________(選填“可能”或“不可能”)改變。想一想知識點3 溫度、熱量和內能的關系會可能2.內能和熱量的關系:(1)物體內能的變化________(選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隨著吸收或放出熱量。(2)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________(選填“一定”或“不一定”)會引起內能的變化。3.熱量和溫度的關系: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__________(選填“一定”或“不一定”)會引起物體溫度的變化。一定一定不一定4.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0 ℃的冰沒有內能B.冰熔化時雖然溫度保持不變,但它的內能增加C.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D.只要物體的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就一定不變練一練B5.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冰熔化時吸收熱量,內能增加,分子的運動越來越劇烈B.對物體做功,它的內能一定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C.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D.物體的溫度升高,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C 結論4 溫度、熱量和內能的關系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一定不一定重難點1 內能和內能的改變【典例1】如圖所示為用注射器對密閉容器內空氣做功的示意圖,注射器初始狀態如圖甲所示。小芳在第一次實驗中緩慢下壓活塞,注射器末狀態如圖乙所示;小芳在第二次實驗中迅速下壓活塞,注射器末狀態如圖丙所示。已知兩次實驗中,活塞均對注射器筒內空氣做功,則從甲到乙的過程中,筒內空氣分子動能( )CA.增大B.減小C.不變D.無法判斷【典例2】如圖為注射器,小芳迅速下壓活塞,注射器內密封的氣體溫度升高。此過程密封氣體的( )A.內能增加B.分子動能減小C.分子熱運動速度減小D.內能轉化為活塞的動能A 重難點撥 一個確定的物體,分子總數是固定的,其內能的大小由溫度和體積決定;如果物體不確定,那么其內能的大小由質量、溫度、體積、種類來決定。外界對物體做功,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實質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實質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改變內能的方式 實質 表達形式熱傳遞 內能的轉移(由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 凡是帶有“熱得”“曬得”“暖手”“加熱”“遇冷”等詞語來描述物體溫度變化的情景為熱傳遞做功 其他形式的能量 (主要是機械能)與內能之間的轉化 凡是帶有“壓縮”“摩擦”“鍛打”“擰彎”“鉆木”等詞語來描述運動形式的情景為做功重難點2 溫度、熱量和內能的區別和聯系【典例3】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對物體加熱,物體溫度一定升高B.溫度高的物體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大C.物體的內能由溫度的高低來決定D.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間存在溫度差D【典例4】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把-10 ℃的冰塊放在0 ℃的環境中,冰塊的內能會增大,溫度會升高B.我們不敢大口喝熱湯是因為熱湯含有的熱量較多C.物體的內能越大,其內部分子的熱運動越快D.內能和熱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兩者沒有任何關系A 重難點撥 溫度、熱量和內能的關系(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理解如下: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做了功,如:鉆木取火,摩擦生熱等。(2)熱量:是一個過程量。理解如下: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變,如:晶體熔化,水沸騰時,物質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3)內能:是一個狀態量。理解如下:物體內能增加了,但不一定升溫,如:晶體熔化,水沸騰。也不一定吸熱,因為也可能是做功造成的。如:鉆木取火,摩擦生熱。(4)下列各物理名詞中“熱”的含義:熱傳遞中的“熱”是指熱量。熱現象中的“熱”是指溫度。熱膨脹中的“熱”是指溫度。摩擦生熱中的“熱”是指內能。(共22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 章節復習一、分子熱運動1.物質是由______________構成的,通常以__________m為單位來量度分子。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的運動,由于分子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運動叫做分子的______運動;________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2.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________。其證明了一切物質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和原子10-10無規則熱溫度擴散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3.(1)如圖所示,結合物態分析,分子間的作用力:①物質處于固態時,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②物質處于液態時,分子間距________,分子間的作用力________;③物質處于氣態時,分子間距________,分子間的作用力________。較大較小很大很小(2)如圖所示,分子間同時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當固體被壓縮時,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作用力表現為________;當固體被拉伸時,分子間的距離變大,作用力表現為________。引力斥力斥力引力二、內能1.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______能和分子______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________。2.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內能的單位是___________。物體溫度降低時內能_______,溫度升高時內能_______。物體的內能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關。3.改變內能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它們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__________。動勢內能焦耳(J)減少增加溫度體積質量狀態熱傳遞做功等效的4.如圖甲所示,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________;如圖乙所示,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會________。做功的實質是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________。甲 空氣被壓縮時,內能增大乙 空氣推動塞子時,內能減小5.在熱傳遞過程中,______溫物體放熱,內能________;______溫物體吸熱,內能________。________相同時,熱傳遞停止。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________。增加減少轉化高減少低增加溫度轉移三、比熱容1.比熱容用來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的熱量時,升高的溫度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不同2.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________和升高的________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符號是_____,單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______。3.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比熱容大,可以做冷卻劑,原因是跟其他物質對比,吸收或放出同樣的熱量時,水的比熱容較大,溫度變化較______。4.熱量的計算公式:___________。質量溫度c焦每千克攝氏度[J/(kg·℃)]屬性1 kg的水溫度升高(降低)1 ℃所吸收(放出)的熱量為4.2×103 J小Q=cmΔt1.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做功和熱傳遞可同時發生。如圖所示為用注射器對密閉容器內空氣做功(筒內氣體均未有液化現象)的示意圖,注射器初始狀態如圖甲所示。實驗中緩慢下壓活塞,注射器末狀態如圖乙所示;若注射器對空氣做功10 J,由甲、乙兩圖可判斷注射器內空氣與外界環境________(選填“發生”或“不發生)熱傳發生遞,空氣放出______(選填“大于10 J”“10 J”或“小于10 J”)的熱量,空氣的內能_______(選填“增加”“不變”或“減少”)。10 J增加2.甲、乙液體分別置于兩個不同的恒溫封閉環境中,質量保持不變。測得甲、乙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1)______(選填“甲”或“乙”)液體的分子運動隨時間越來越劇烈。(2)甲液體所在環境的溫度_____________(選填“小于 1.7 ℃”“等于 20 ℃”或“大于 35 ℃”)。甲大于35 ℃(3)乙液體在“1~2 min”段和“8~9 min”段放出的熱量分別為Q1、Q2,則Q1______Q2 (選填“>”“=”或“<”),依據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Q放=cmΔt可得,在c和m相同時,“1~2 min”段乙液體的溫度變化量Δt較大,放出的熱量較多3.質量均為100 g的四種物質,當溫度升高1 ℃時所吸收的熱量如圖所示。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以下問題。(1)煤油的比熱容為____________J/(kg· ℃)。2.5×103(2)質量相等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溫度的變化更______(選填“大”或“小”)。(3)計算1 kg的水,從30 ℃下降到10 ℃需要放出的熱量為多少?大解:由圖可知,100 g水溫度升高1 ℃時所吸收的熱量為420 J,水的比熱容則1 kg的水,從30 ℃下降到10 ℃需要放出的熱量Q水放=c水m′(t-t0)=4.2×103 J/(kg·℃)×1 kg×(30 ℃-10 ℃)=8.4×104 J答:(略)4.在如圖甲所示的絕熱的容器(容器內部不與容器外部發生熱傳遞)中裝有20 ℃的水A,其質量為mA;把一瓶90 ℃、質量為mB的水B放入絕熱容器后,利用溫度傳感器測量它們的溫度變化,得到圖乙中的曲線。(1)水B從90 ℃下降到80 ℃需要1 min,放出的熱量為Q1;從80 ℃下降到70 ℃需要3.8 min,放出的熱量為Q2,則Q1______Q2(選填“>”“<” 或“=”)。=4.在如圖甲所示的絕熱的容器(容器內部不與容器外部發生熱傳遞)中裝有20 ℃的水A,其質量為mA;把一瓶90 ℃、質量為mB的水B放入絕熱容器后,利用溫度傳感器測量它們的溫度變化,得到圖乙中的曲線。(2)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從0到3 min的時間內,水A吸收的熱量為QA,水B放出的熱量為QB,則QA______QB(選填“>”“<”或“=”)。=4.在如圖甲所示的絕熱的容器(容器內部不與容器外部發生熱傳遞)中裝有20 ℃的水A,其質量為mA;把一瓶90 ℃、質量為mB的水B放入絕熱容器后,利用溫度傳感器測量它們的溫度變化,得到圖乙中的曲線。(3)依據圖乙中的數據,分析判斷水A的質量mA和水B的質量mB的大小關系:__________。mA<mB5.小明想了解熱水在圖1的哪個杯子中降溫更快,他往兩杯子中倒入等質量熱水,同時開始計時,測得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2。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兩杯熱水降溫快慢的不同?小明猜想可能是兩個杯子開口散熱面積的不同和杯身散熱的不同。請設計實驗探究熱水降溫快慢與玻璃杯開口大小是否有關,寫出實驗步驟(已提供足量熱水,從圖3中自選器材)。答:因熱水降溫快慢可能與兩個杯子開口散熱面積的大小和杯身散熱的情況有關,則在設計實驗時,要運用控制變量法,故實驗步驟如下:①將玻璃杯A和玻璃杯B外表面包上隔熱材料;②將玻璃杯A和玻璃杯B倒入質量相等的熱水;③用溫度計測量玻璃杯A和玻璃杯B中熱水對應的溫度t1;④每隔五分鐘再次測量溫度,重復4次,在下表中記錄對應的溫度:溫度 t1/℃ t2/℃ t3/℃ t4/℃ t5/℃玻璃杯A 玻璃杯B ⑤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牛頓冷卻定律當一個物體表面溫度比周圍環境高時,就會向周圍環境散熱,散熱快慢可以用單位時間內散失熱量的多少來表示。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物體散熱快慢與物體和周圍環境的溫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發現,在溫度差不太大的情況下(小于15 ℃),這個結論符合實際散熱規律,稱為牛頓冷卻定律。如果散熱快慢用q表示,則牛頓冷卻定律可以表示為q=k(t物-t環),其中k是散熱系數,與物體的表面性質、表面積、周圍環境性質等因素有關,和物質種類無關,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質的散熱系數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不同,即使散熱快慢相同,它們降低相同溫度需要的時間也不同,根據降溫時間可以得到兩種物質比熱容的大小關系,從而可以進行比熱容的測量。(1)物體向周圍散熱,內能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這種改變內能的方式叫做__________。(2)把一杯沸水放在房間里,溫度自然降低的規律是_____(填字母)。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勻降低變小熱傳遞A(3)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以下兩種方式,你認為方式______(填序號)的冷卻效果較好。①先將燒開的熱咖啡倒入杯中,冷卻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將燒開的熱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將一匙冷牛奶加進杯中,然后冷卻5 min①(4)散熱快慢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義最接近的是_____(填字母)。A.路程 B.密度C.功率 D.效率(5)一個物體溫度為30 ℃,周圍環境溫度保持20 ℃不變,此時物體的放熱快慢為q,當物體溫度降低到29 ℃時,散熱快慢為________。C0.9q(共26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13.3 比熱容第1課時 認識比熱容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 2.能運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 1.【重點】比熱容的概念。2.根據吸熱和放熱公式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3.【難點】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1.閱讀課本第11頁的內容,思考:燒開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1)在水的質量一定時,水升高的溫度越大,水吸收的熱量越______。(2)在升高的溫度一定時,水的質量越大,水吸收的熱量越______。(3)結論:水吸收熱量的多少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對于同一種物質,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___越多,則它吸收的熱量越______。想一想知識點1 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多多質量升高的溫度質量升高的溫度多(4)問題:對于不同的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升高的溫度也相同,那么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你認為下列猜想正確是( )A.水吸收的熱量多B.食用油吸收的熱量多C.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熱量同樣多A2.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實驗目的】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他們__________________。做一做【實驗器材】兩個____________的電加熱器、兩只相同燒杯、質量相同的______和__________、兩支__________、________。吸收熱量的多少相同規格水食用油溫度計秒表【設計實驗】如圖,稱取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給它們加熱,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它們____________的長短。物質的種類 水 食用油升高的溫度/℃ 加熱的時間/min 【實驗方法】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進行實驗】記錄數據加熱時間控制變量轉換現象:________質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________的溫度,水需要的加熱時間更長,水比食用油吸收熱量______。【實驗結論】質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物質的種類 水 食用油升高的溫度/℃ 加熱的時間/min 相等相同多不同【交流反饋】(1)轉換法:升高相同溫度時用____________反映吸收熱量的多少;加熱相同時間時用______________反映吸收熱量的多少。(2)初溫可以不同,但要升高相同的溫度,以保證__________相同。(3)不同物質吸熱能力________,水比油吸熱能力______。物質的種類 水 食用油升高的溫度/℃ 加熱的時間/min 加熱時間升高的溫度溫度差不同強 結論1 1.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體的__________、物體升高的______、物質種類有關。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________。質量溫度不同知識點2 比熱容1.比熱容表示物質____________的強弱。2.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定義公式:_________。3.符號:_____,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特性:比熱容是反映物質自身性質的物理量,與物質的種類_______ (選填“有關”或“無關”),與質量、溫度等_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吸熱能力c焦每千克攝氏度[J/(kg·℃)]有關無關5.比熱容的數值:一些物質的比熱容水的比熱容c水=__________J/(kg·℃),表示_____kg水溫度升高_____℃吸收的熱量是__________J。1 kg的水降低1 ℃放出的熱量是__________J。物質 比熱容c/[J· (kg·℃)-1] 物質 比熱容c/[J·(kg·℃)-1]水 4.2×103 鋁 0.88×103酒精 2.4×103 干泥土 約0.84×103煤油 2.1×103 鐵、鋼 0.46×103冰 2.1×103 銅 0.39×103色拉油 1.97×103 水銀 0.14×103沙石 約0.92×103 鉛 0.13×1034.2×103114.2×1034.2×1036.關于比熱容,下面幾種認識對不對?(1)1 kg沙石,溫度升高1 ℃,大概要吸收920 J的熱量。( )(2)液體的比熱容都比固體大。( )(3)同一種物質,比熱容是相同的。( )(4)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可以用來鑒別物質。( )判一判√××√7.燒杯中裝有酒精,現用去一半,則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量中,發生改變的是( )A.質量 B.密度C.比熱容 D.沸點8.關于比熱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比熱容跟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有關B.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比熱容越大C.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性質,與質量、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均無關練一練AC1.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得出:質量相同的兩種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比熱容大的物質(如水)吸收的熱量更______(選填“多”或“少”)。2.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們得出:質量相同的兩種不同物質,吸收相同多的熱量,比熱容大的物質(如水)升高的溫度更______(選填“多”或“少”)。想一想知識點3 比熱容的應用多少3.(科學與生活)比熱容與生活。(1)汽車發動機為何用水來冷卻?北方冬天用的暖氣為何用水作介質取暖?這是因為水的__________大,在質量一定的條件下水升高(降低)相同的溫度時,____________________多,用水作冷卻劑(散熱劑)效果好。(2)同樣的日照條件,海水的溫度和沙灘不一樣。白天,海水涼,沙灘燙腳。傍晚,沙灘涼了下來,海水卻還是暖暖的,這是為什么呢?這因為水比沙子的__________大,白天水和沙子吸收相同多的熱量,水升高的溫度更______,所以白天海水涼,沙灘燙腳。晚上,放出相同多的熱量,因為水降低的溫度更______,所以海水還是暖暖的。比熱容吸收(放出)的熱量比熱容少少 結論3 1.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降低)相同的溫度,比熱容大的吸收(放出)的熱量更多。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放出)相同多的熱量,比熱容大的升高(降低)的溫度更少。4.下列實例中與“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性無關的是( )A.讓熱水流過散熱器供暖 B.用循環水冷卻汽車發動機C.沿海地區晝夜溫差較小 D.夏天在房間內灑水降溫練一練D重難點1 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典例1】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比較水和煤油吸熱的情況”。(1)取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入________相等、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如果小明在一個燒杯中倒入160 mL水,需要在另一個相同燒杯中倒入_______ mL的煤油。(已知ρ水=1.0×103 kg/m3,ρ煤油=0.8 ×103 kg/m3)質量200(2)分別用兩個規格________的電加熱器同時加熱水和煤油,每隔1 min記錄一次溫度,整個實驗操作無誤。圖乙中,若圖線②反映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則圖線______(填序號)可以反映煤油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3)同時停止加熱,比較水和煤油的________就可以判斷它們的吸熱本領;分析圖乙圖象可知,如果水和煤油要升高相同的溫度,______需要吸收更多的熱量。相同①溫度水【典例2】(實驗裝置的改進)“水與食用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小紅在學習了比熱容的知識后,猜想水的吸熱本領比食用油的吸熱本領大,為了驗證這一結論,她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1)取兩個相同的試管,分別裝入質量______、初溫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相等(2)將兩支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溫度計分別正確地插入盛有水和食用油的兩個試管內,并將實驗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如圖甲所示。打開加熱開關,對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試管進行加熱,實驗過程中,其中一支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其讀數是______℃。相同67(3)小紅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所示,通過分析可知,在相同時間內_________的溫度變化大,可得出______的吸熱本領大。(4)水的比熱容較大的應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用油水用水做汽車的冷卻液(合理即可)重難點2 比熱容圖象問題分析【典例3】質量和溫度都相同的甲、乙兩種物質,用同樣的加熱器進行加熱,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6 min甲比乙吸收的熱量多B.6~8 min甲物質吸熱,乙物質不吸熱C.8~10 min甲和乙繼續吸熱,但甲和乙溫度保持不變D.甲的比熱容大于乙的比熱容C【典例4】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滿了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分別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兩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C.加熱相同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等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D.加熱相同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C 重難點撥 圖像象在比熱容問題中的應用一般情況下橫軸表示加熱時間,縱軸表示溫度,解答方法有如下兩種:(1)選取相同的加熱時間,比較溫度的變化,加熱時間相同,溫度變化小的比熱容大。(2)選取相同的溫度變化,比較加熱的時間,溫度變化相同,加熱時間長的比熱容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3.1 分子熱運動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pptx §13.2 內能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pptx §13.3 第1課時 認識比熱容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pptx §13.3 第2課時 熱量的計算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pptx 第13章 內能 章節復習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