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大概念下的任務驅動教學】義務教育生物學(人教2024年版)七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教學 內容 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共2課時,含課外活動1課時)教師 備課 課型 新授課 安排 課時 總第1-2課時,實際授課時間:第_周,星期_大概念 實地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重要概念 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觀察法。次位概念 關注周邊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核心 素養(yǎng)目標 ·生命觀念:通過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初步建立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觀念。 ·科學思維:在觀察實踐活動中,尊重事實證據,理性思維,勇于探究。 ·探究實踐:學會觀察的一般方法,實地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能描述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 ·態(tài)度責任:關注周邊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形成愛護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意識。教學重點 學會觀察記錄。教學難點 會描述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特征及其生活環(huán)境。形成環(huán)保意識。教輔手段 PPt 課件板書 設計 第一節(jié) 觀察周圍環(huán)境中的生物 一、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 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觀察 三、思維訓練--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學過程設計教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調節(jié)情境 導入 明確 主題 指名閱讀教材開頭“想一想,議一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段落,回答其中問題。 引述:進入到美麗的初中校園,有哪些景觀吸引了你?想要知道校園內有哪些植物,你會怎么做? 揭示課題: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 指名閱讀 情感體驗 明確主題任務驅動 合作探究 一、科學方法--觀察 布置學生自學:(1)P5科學方法--觀察;(2)P3觀察·思考--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 出示自學問題: 1.舉例說出什么是觀察? 2.說出觀察的一般步驟。 3.觀察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指導巡視,評價激勵,歸納小結: 1.觀察--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和描述客觀事物的一種科學認識方法。它作為一種基本的認識活動,貫穿于整個科學研究過程中。 閱讀自學 分組討論 典型表述 聽取講述 歸納小結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調節(jié)任務驅動 合作探究 2.觀察的一般步驟:確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對象→實地觀察探究→做好觀察記錄→交流觀察結果 3.注意事項: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觀察不同于一般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對于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和耐心;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在觀察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 二、實地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 1.明確觀察目的:觀察校園環(huán)境中的生物 2.明確觀察對象:分組討論、典型表述、教師點評 3.教師示范觀察表格 歸納小結 明確主題 展示方案 聽取講解 實地調查 展示成果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組長 組員校園環(huán)境中植 物的特點記錄名稱 分類 樹形 高度 葉形 葉脈 葉序 狀態(tài)樟樹桂樹4.講解:生物分類、植被的主要特點等知識 5.觀察主要植被:樟樹、桂樹、竹子、鐵樹等6.實施觀察概念梳理 總結 引導總結: 1.通過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受? 2.在調查過程中,你覺得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總結感悟拓展 應用 能力 提升 1.思維訓練: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2.練習與應用:指導作業(yè),作業(yè)反饋,激勵評價。 3.布置預習下節(jié)課內容。 完成作業(yè) 反饋矯正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