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 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二節 生物的特征備課人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時大概念 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舉例說明生物的基本特征。重要概念 生物的基本特征次位概念 把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核心素養 目標 ·生命觀念:初步建立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觀念,能對生物學基本原理作出闡釋。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和比較,對生物的共同特征進行概括,發展科學思維能力。 ·探究實踐: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舉例說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態度責任:勇于質疑他人觀點,能作出理性的解釋和判斷。教學重點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學難點 植物的營養、呼吸、排出廢物的特征。教輔 PPt課件板書 設計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一、觀察·思考:生物和非生物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調節情境導入 明確 主題 想一想·議一議:有的機器人能用樂器演奏出優美的曲子。有的機器人還能做操、跳舞、踢足球,甚至與人交談。為什么說機器人不是生物?請說出你的理由。 引述: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呢? 揭示課題:第二節 生物的特征 激趣質疑 廣泛交流 典型表述 明確主題任務驅動 合作 探究 【任務一】觀察·思考:生物和非生物 1.出示:生石花、鐘乳石、身邊常見的物體,判斷是否為生物或非生物。 2.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據是是么? 3.列舉你所知道的事物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引述過渡:我們知道了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那么生物有那些共同的特征呢? 分組交流 典型表達 明確概念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調節任務驅動 合作探究 【任務二】知識探究:生物的共同特征 1.閱讀教材P8-10,完成以下的問題: (1)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2)舉例說明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是如何獲得營養的。 (3)描述一下鯽魚、鯨魚、人體的呼吸方式,植物、細菌和真菌有呼吸嗎? (4)分別舉例說明植物、動物對外界刺激能做出反應。 (5)你能概述植物、動物、細菌、人體生長、發育和繁殖的一般過程嗎? (6)“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連子十個樣”分別表明了什么規律? (7)你能舉出人體排出廢物的途徑嗎?植物能排出廢物嗎?如果能,舉例說明。 2.與學生一起小結出示生物的共同特征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3)生物能進行呼吸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發育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生物能夠排除體內的廢物 閱讀課文 分組討論 典型表述 解決問題 明確特征 與師一起 小結概念 鞏固概念概念 梳理 總結 轉化 引導總結: 1.通過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受? 2.在調查過程中,你覺得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總結感悟拓展應用 能力 提升 1.練習與應用:指導作業,作業反饋,激勵評價。 2.布置預習下節課內容。 完成作業 反饋矯正教學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