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專題檢測卷(四) 光的世界(二)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 把一瓶礦泉水放在物理課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圖所示。下列光學設備中,成像性質與它相同的是( A )A. 放大鏡 B. 投影儀C. 照相機 D. 近視眼鏡第1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長春中考)某款手機的相機配有先進的液態鏡頭。液態鏡頭由充滿液體的容器和彈性高分子膜組成。液態鏡頭相當于凸透鏡,使物體到相機的距離無論遠近,都可以變焦成像。液態鏡頭( A )A. 對光有會聚作用 B. 能成倒立的虛像C. 能成正立的實像 D. 能成縮小的虛像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鄂州中考改編)如圖所示,這款“自拍神器”可三腳架支撐可伸縮可折疊,還可手持藍牙遙控器拍照,為人們外出旅游拍照帶來極大便利。下列關于利用自拍桿拍照的說法錯誤的是( D )A. 增大物距,減小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B. 拍照的成像原理與小孔成像不一致C. 某同學照了半身像后,想拍全身像,他應該遠離自拍桿D. 某同學照了全身像后,想拍半身像,他應該遠離自拍桿第3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 3D電影具有三維立體視覺效果,拍攝時,將兩個攝像頭按照人兩眼間的距離放置,同時拍攝,制成膠片;放映時,兩個放映機在銀幕上呈現兩個略有差異的畫面,觀看者戴上特殊眼鏡后,就和直接用雙眼看到物體的效果一樣。關于3D電影,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 光在銀幕上發生的是漫反射B. 畫面在人眼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C. 拍攝時,兩鏡頭中心間的距離約為7cmD. 放映時,膠片到放映機鏡頭的距離大于2倍的鏡頭焦距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5. 小莉和外公視力都不正常,小莉看書總把書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報紙時卻把報紙放得很遠,小莉和外公矯正視力戴的眼鏡應分別是( D )A. 凸透鏡和凸透鏡 B. 凹透鏡和凹透鏡C. 凸透鏡和凹透鏡 D. 凹透鏡和凸透鏡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6. (河南中考)如圖所示為投影式電子白板,它利用投影儀將畫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A. 投影儀的鏡頭與近視眼鏡為同一種透鏡B. 光經投影儀的鏡頭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C. 畫面經投影儀鏡頭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D. 屏幕上的豐富色彩由紅、白、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7. 光的色散說明白光是一種復色光,三棱鏡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對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對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下列選項中能正確表示白光通過三棱鏡發生色散的是( B )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8. (齊齊哈爾中考)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燭焰在如圖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點與照相機成像特點相同B. 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向右移動光屏可得到燭焰所成清晰的像C. 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42cm刻度線處,燭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D. 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3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至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第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9.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B )BA. 此時成像情況符合照相機的成像原理B. 此凸透鏡的焦距大于20cmC. 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線處,應向右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將蠟燭移動到40cm刻度線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會在光屏上成像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0. (邯鄲模擬)光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應用,你認為下面的介紹不符合實際的是( B )A. 照相時,被照者應站在鏡頭2倍焦距以外B. 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大于1倍焦距C. 近視眼鏡利用了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D. 陽光通過凸透鏡可以點燃紙屑,是利用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 (仙桃中考)小明同學參加了學校生物標本制作小組和天文觀測興趣小組,使用的簡易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有物鏡和目鏡。顯微鏡的物鏡是 透鏡,望遠鏡的目鏡是 透鏡。(選填“凸”或“凹”)凸 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2. (泰州中考)如圖所示,用鐵絲圍成一個內徑約為4mm的圓環,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滿圓環的水膜猶如透鏡,用這個水膜透鏡貼近課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為 (選填“實像”或“虛像”);透過水膜透鏡看遠處的樓房,此時的成像情況與 (選填“照相機”或“幻燈機”)的成像原理相同;輕輕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過水膜透鏡看遠處的樓房成正立、縮小的像,此時水膜透鏡相當于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虛像 照相機 凹透鏡 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3. 雨后天晴的午后,少海上空出現了美麗的彩虹,這是光的 現象。正在少海游玩的小明發現后用照相機對彩虹拍照,彩虹在照相機上成一個 、縮小的實像。小明由于不注意用眼衛生,患上了近視眼,他的晶狀體成像光路圖應為甲、乙兩圖中的 ,此時他應該戴 透鏡進行矯正。 第13題色散 倒立 乙 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4. (荊門中考)小華同學將一凸透鏡正對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將該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按圖乙所示安裝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觀察到清晰、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把凸透鏡換成薄玻璃板,在蠟燭一側觀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蠟燭的像。10.0 縮小 等大 甲 乙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5. 投影儀能將文字和圖像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鏡頭相當于一個 ,屏上出現的文字相對于投影儀內部發光元件產生的“文字”,是一個 立、放大的像。若需讓屏上的文字變大,應將鏡頭適當 (選填“靠近”或“遠離”)發光元件。凸透鏡 倒 靠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三、 作圖與實驗探究題(共30分)16. (2分)(宜昌中考)小靜在玩耍時透過爺爺的老花眼鏡看到了小玩偶的像,請你在圖中作光路圖確定玩偶S點所成像S'的位置。圖中O為老花鏡的光心,F為其焦點。第16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7. (3分)如圖所示,兩透鏡焦距相同,且其中一個焦點F剛好重合,根據已知光線(平行于主光軸)作出原先的入射光線和后來的折射光線。第17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8. (3分)如圖所示,完成光線從左邊射向凸透鏡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鏡折射后的光路。第18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9. (3分)(阜新中考)圖中S'為燭焰S的像,請通過作圖畫出透鏡、標出一個焦點F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圖。第19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0. (4分)(河北中考)小明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 實驗前,使 在同一水平高度。第20題(2) 當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如圖所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cm。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 1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在(2)實驗基礎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縮小清晰的燭焰像,接下來的操作是 。第20題將蠟燭適當向左移動,并將光屏適當向左移動,使之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 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移到45cm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像。小明觀察到像的方法是 。第20題從凸透鏡的右側透過凸透鏡去觀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1. (7分)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如圖所示。(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1) 為了便于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環境應該 (選填“較亮”或“較暗”)一些,此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后逐漸變短,則光屏上燭焰的像也將逐漸向 移動。第21題較暗 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記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請將所缺的實驗數據和像的性質補充完整。實驗 次序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1 30 15 ①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實像3 15 ② 倒立、放大的實像4 6 — 正立、放大的虛像倒立、縮小的實像 3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請根據實驗次序4的成像規律,寫出在生活中的一個應用:③ 。放大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鏡的下端小半部分,則所成的燭焰的像為 (選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的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4) 小紅在早上9:00利用太陽光進行觀察凸透鏡焦點的活動,她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一個最小的亮點,她認為此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你認為她這個活動過程存在的問題是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凸透鏡沒有正對太陽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2. (8分)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1) 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軸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 cm。8.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如圖乙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制成 (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若僅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則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 在如圖乙所示實驗場景下,該同學把自己的眼鏡給水透鏡“戴上”,如圖丙所示。當從水透鏡中抽出適量的水后,他發現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由此判斷該同學戴的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照相機 能 遠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共28張PPT)專題檢測卷(一) 測量、運動與能量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 下列數據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A )A. 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8cmB. 人指甲寬度約為1dm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0m/sD. 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時間約為10s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如圖,A、B兩把刻度尺同時測量一個木塊的長度,A、B的讀數分別為( B )A. 3.80cm,3.80cmB. 2.80cm,2.8cmC. 2.80cm,2.80cmD. 2.8cm,2.8cm第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用兩個三角板測圓柱體直徑,下列圖中方法正確的是( D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小明測木板長度時,四次測量的結果完全一樣,說明他的測量沒有誤差B. 對分度值的下一位進行估計時,偏差較大,會造成誤差C. 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誤差D. 在測量過程中,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就會造成實驗誤差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在行駛的動車上看到路邊的樹木向后退,所選的參照物是( C )A. 地面 B. 遠山 C. 動車 D. 樹木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襄陽中考)下列s-t圖像中描述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A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戰斗機水平飛行時,飛行員從右側舷窗看到如圖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線”。當飛行員從右側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線”如圖乙所示時,飛機可能在( B )A. 斜向上爬升 B. 斜向下俯沖C. 豎直向上爬升 D. 豎直向下俯沖第7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邯鄲邯山期末)周日做完作業,小明和小芳同學在風景如畫的柳葉湖畔騎自行車,如圖所示為他們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C )A. 0~10s兩人所通過的路程相等B. 以湖畔的垂柳為參照物,小芳總是靜止的C. 第10s末,兩人的速度相等D. 小明做勻速直線運動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成都金牛期中)甲、乙、丙三個人各乘一個熱氣球,甲看到樓房勻速上升,乙看到甲勻速上升,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那么,從地面上看,甲、乙、丙運動情況可能是( A )A. 甲、乙一定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可能停在空中B. 甲、乙一定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可能勻速下降,且v丙>v甲C. 甲、乙一定勻速上升,且v乙>v甲,丙可能勻速下降,且v丙>v甲D. 甲、乙、丙都在勻速上升,且v丙<v甲<v乙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德州陵城期中)甲同學騎自行車去看望乙同學,得知消息后,乙同學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車返回,整個過程他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據圖可知( D )A. 兩同學在t=10s時相遇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的1.5倍D. 整個過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第10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11. (江西中考)如圖所示,小紅同學用自制的刻度尺(刻度準確)來測量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她的刻度尺存在的缺陷是 ,測得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是 cm。第11題未標注單位 17.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常德中考)如圖所示,秒表所示的時間是 s。第12題13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山西中考)小麗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時的照片,其中兩張是坐在平直行駛車內連續拍攝的照片,如圖所示。網友判斷小麗乘坐的車正在向東行駛。請你分析網友的判斷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第13題錯誤 以塔為參照物,小麗與塔的位置在靠近,說明車正在向西運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哈爾濱松北期末)我們常用“頻閃照片”來研究物體的運動。如圖的照片分別記錄了甲、乙兩個運動小球從左向右每隔0.1s的不同位置,該照片顯示甲球做 運動,且甲、乙兩球在此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第14題勻速直線 3∶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東營中考)小明騎自行車2min行駛600m,他的平均速度為m/s。馬拉松運動員跑步的平均速度為10km/h,若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時向西運動,以自行車為參照物,馬拉松運動員向 (選填“東”或“西”)運動。5 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汽車駕駛員從發現情況到采取制動所需要的時間叫反應時間。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過程中,若駕駛員發現前方70m處有障礙物,采取制動后,汽車行駛60m剛好停在障礙物前,已知該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5s,則制動前汽車行駛速度為 m/s,由此,請你對安全駕車提一條合理建議: 。20 不超速行駛(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7. 小華做“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讓小車從斜面A處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處和C處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她在測量小車到達B處的時間時,小車過了B處才停止計時,此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會偏 (選填“大”或“小”)。實驗時應保持斜面的傾角較小,這是為了減小測量 (選填“路程”或“時間”)時造成的誤差。第17題小 時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三、 實驗探究題(共14分)18. (8分)如圖所示,為研究物塊在足夠長斜面上的運動規律,將物塊每次均從斜面上A點由靜止釋放,沿斜面向下運動,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測出其運動時間和通過的路程,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從A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 0 1 2 3 4 5從A點開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相應的平均速度v/ (cm·s-1) 4 8 12 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物塊5s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 cm/s。(2) 物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3) 實驗前,小萌對物塊的運動情況作了以下可能的猜想:① 物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 ② 物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③ 物塊的平均速度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④ 物塊的平均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根據表格中的數據,你認為上述猜想中正確的是 (選填序號),并推測:物塊自A點開始計時的6s內通過的路程為 cm。20 變速 ②③ 144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6分)某小組同學為了研究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快慢情況,用甲、乙、丙三輛玩具車分別做了三次實驗。在實驗時觀察到,甲車運動最慢,丙車運動最快,并依據數據作出了相應的s-t圖像,如圖(a)(b)和(c)所示。(1) 分析比較圖像中A、B、C三點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運動路程相同時,運動時間越短的物體運動得越快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請進一步綜合分析(a)(b)(c)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① 分析比較(a)(b)或(c)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 。② 分析比較(a)(b)和(c)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 。當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時,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當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值越大時,物體運動得越快(合理即可)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四、 計算應用題(共20分)20. (10分)(懷化中考)張吉懷高速鐵路通車后,讓懷化人民去往張家界又多了一種出行方式。張吉懷高速鐵路總長246km,設計最高速度為350km/h。假設通車后,小君和她家人從懷化坐高速列車去張家界旅游,若該次高速列車的平均速度為307.5km/h,則:(1) 小君和她家人經過多少分鐘到達張家界?解:(1) 小君和她家人到達張家界的時間t===0.8h=48mi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如表所示為懷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車運行時刻表(部分),請比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車去張家界比坐K268次列車去張家界節省多少分鐘?站 名 到達時間 開車時間懷 化 始發站 09:08吉 首 10:38 10:44張家界 12:29 12:40…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解:(2) 從K268次列車運行時刻表中可以看出,K268次列車從懷化到張家界的運動時間t'=12:29-9:08=3h 21min=201min,節省的時間Δt=t'-t=201min-48min=153mi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10分)小明一家駕車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學的運動學知識幫助他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1) 某處路標標志牌與限速牌如圖甲所示,請計算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駕車從此標志牌的位置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鐘?解:(1) “泰州18km”的含義是指從該標志牌處到泰州還有18km,“40”的含義為此地至泰州路段汽車行駛的最大速度不能超40km/h;由v=得,從此標志牌所在的位置到達泰州至少要用的時間t===0.45h=27min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當汽車到達高速公路入口處時,正好是上午9:00,同時小明注意到車內顯示速度的表盤示數如圖乙所示。一路上汽車始終是勻速行駛,當汽車到達高速公路的出口處時,時間為上午10:30。請你計算這段高速公路的全長。解:(2) 全程用的時間t'=10:30-9:00=1h30min=1.5h,v'=80km/h,由v=得,s'=v't'=80km/h×1.5h=120km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30張PPT)專題檢測卷(六) 質量與密度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 在長征途中謝寶金背著一臺68kg的發電機走完全程,創造了長征路上的奇跡。以下與這臺發電機質量最接近的是( D )A. 一支鉛筆 B. 一本物理教科書C. 一個籃球 D. 一名中學生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在“用托盤天平稱物體的質量”的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C )A. 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 調節橫梁平衡時,應先將游碼移至橫梁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C. 稱量時右盤應該放置待稱量的物體,左盤放置砝碼D. 觀察到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表明橫梁已平衡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東營中考)關于質量、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同種物質隨著溫度降低,密度會增大B. 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C. 固體的密度一定大于液體、氣體的密度D. 物體的質量隨著它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改變而改變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制造飛機時,通常選用密度較小的鋁合金,為減輕某一型號的飛機質量,將一鋼制零件改為鋁制零件,使其質量減少了52kg,已知ρ鋼=7.9×103kg/m3,ρ鋁=2.7×103kg/m3,則所需鋁的質量為( B )A. 79kg B. 27kg C. 54kg D. 108kg5. 有一捆粗細均勻的銅線,其橫截面積是2.5mm2,質量為8.9kg,已知銅的密度為8.9×103kg/m3,則這捆銅線的長度為( C )A. 4m B. 40m C. 400m D. 4000m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密度知識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下列關于密度的一些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 電影道具的制作選用泡沫材料是因為它的密度小B. 乒乓球不慎被擠癟但無破損,球內氣體密度變大C. 為減輕質量,比賽用自行車采用強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D. 鐵比鋁的密度大,表示鐵的質量一定比鋁大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婁底中考)小明在盆中洗櫻桃時發現櫻桃會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櫻桃的密度,于是進行了如下操作:① 在燒杯中裝入鹽水,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如圖甲所示;② 將一個櫻桃放入鹽水中,測得總質量為87.8g;③ 把鹽水和櫻桃倒入量筒中,測得體積為60mL;④ 把櫻桃從鹽水中拿出,測得剩余鹽水讀數為50m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第7題CA. 使用天平前,如果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小明可以向右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B. 由圖甲可得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為76.0gC. 由以上數據可測出櫻桃的密度約為1.2g/cm3D. 小明認為,櫻桃取出時,雖沾了少量的鹽水,但不會影響測量結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銅仁中考)為了測量花生油的密度,某實驗小組制訂了如下實驗步驟:① 將燒杯中的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記下花生油的體積;② 將待測花生油倒入空燒杯中,測出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量;③ 測出剩余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量;④ 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調平;⑤ 根據實驗數據計算花生油的密度。以上實驗步驟安排最合理的是( B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②①③⑤C. ④②③⑤① D. ④①②③⑤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小紅根據下表所提供的幾種物質的密度(常溫常壓下),得出以下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B )物 質 密度/ (kg·m-3) 物 質 密度/(kg·m-3)水 1.0×103 冰 0.9×103酒 精 0.8×103 鋁 2.7×103水 銀 13.6×103 銅 8.9×10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A. 把200g酒精用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為0.4g/cm3B. 體積相同的實心鋁塊和實心冰塊,鋁塊質量是冰塊的3倍C. 同種物質,物態不同時,密度一定不變D. 一個最多能裝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裝下1kg的酒精答案: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成都武侯期末)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 甲、乙兩物質的密度之比是2∶1B. 當甲、乙質量相同時,V甲=2V乙C. 體積為10cm3的乙物質的質量為5gD. 質量為15g的甲物質的體積為15cm3第10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11. 一切物體都是由 組成的,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 、 、溫度而改變。12. (連云港中考)一桶水用去一半,桶內剩余水的質量 ,剩余水的密度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物質 位置 狀態 減小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在“用天平測一枚回形針的質量”實驗中,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的 處,發現指針如圖所示,他應將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使天平橫梁平衡。測出100枚回形針的質量為m,則一枚回形針質量是 。還用到此方法的有 (寫出一條即可)。第13題零刻度線 左 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實驗中,某同學測得一金屬塊的密度是7.2g/cm3,合 kg/m3,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7.2×103 1m3該金屬塊的質量為7.2×103k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小明找來大小不同的鋁塊進行實驗。(1) 如圖甲所示為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盤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錯誤是 。直接用手拿砝碼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改正錯誤后,小明正確操作,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了鋁塊質量隨體積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分析圖像可知,鋁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為 g/cm3。第15題2.7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張家口橋西期末)現有由同種材料制成的A、B兩個金屬球,其中有一個是實心的,它們的質量分別是280g、64g,體積分別是50cm3、8cm3,則實心球是 球,密度為 g/cm3,空心球的空心部分體積是 cm3。B 8 1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7. (4分)(攀枝花中考)攀枝花紅格臍橙汁多味甜,聲名遠播。小軍設計如下實驗測量橙瓣密度。(1) 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平衡,然后將一個橙瓣放入天平左盤中,在右盤中加入砝碼,發現指針稍微偏向分度盤左側,他可以調節 (選填“游碼”或“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線,如圖甲所示,橙瓣質量為 g。第17題游碼 10.4 三、 實驗探究題(共1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他將該橙瓣放入裝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則該橙瓣的密度為 kg/m3。(3) 他對實驗進行誤差分析,覺得測體積誤差太大。他設計了下列解決方案,合理的是 (選填字母)。A. 換量程更大的量筒測量B. 測多個橙瓣的總質量和總體積C. 換分度值更大的量筒測量1.04×103 B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8. (6分)(宿遷中考)在探究活動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液體的密度。(1) 將托盤天平放于水平臺面上,并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了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線,此時應該將 向 調節。平衡螺母 右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天平平衡后,將適量水倒入玻璃杯,放于天平左盤,使天平再次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標尺上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玻璃杯和水總質量為 g。(3) 小明在液面位置做上標記,將玻璃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如圖丙所示,讀出水的體積V= cm3。72 50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小明認為接下來用另一種方法,也可測量液體密度,他將另一種液體倒入玻璃杯至標記處,并放于天平左盤,右盤中砝碼質量不變,只將游碼向右移動至示數改變了Δm時,天平平衡,則這種液體的密度為 。(用已知量的字母V、Δm、ρ水表示)(4) 按小明的操作方法,測量出的水的體積比真實值 (選填“大”或“小”)。小 ρ水+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6分)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他利用天平(含砝碼),一個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測量石英粉密度的實驗。下面是小明的實驗步驟:(1) 在調節天平時,發現指針針尖對準分度盤的情況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端調。左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用調好的天平測量空玻璃杯的質量m0,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的質量、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空玻璃杯的質量m0= g。27.4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給玻璃杯中裝適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該水平面對應杯壁處做標記,測量出 的總質量m1。(4) 將石英粉全部倒出,給玻璃杯裝水至標記處,測量出 的總質量m2。(5) 寫出石英粉密度的表達式為ρ= 。(用相應的符號表示)(6) 這種測量方式所測得石英粉的密度比實際值 (選填“大”或“小”)。玻璃杯和石英粉 玻璃杯和水 ρ水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四、 計算應用題(共12分)20. (5分)(呼倫貝爾中考)某同學用天平、玻璃瓶和水來測量某液體的密度,測得空瓶的質量為25.4g,瓶中裝滿水后總質量為47.4g,將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裝滿待測液體后總質量為51.8g。求:(水的密度為1.0×103kg/m3)(1) 玻璃瓶的容積。解:(1) 玻璃瓶中裝滿水時,水的質量m水=m2-m1=47.4g-25.4g=22g,由ρ=得,玻璃瓶的容積V瓶=V水====22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待測液體的密度。解:(2) 玻璃瓶中裝滿待測液體時,待測液體的質量m液=m3-m1=51.8g-25.4g=26.4g,待測液體的體積V液= V瓶=22cm3,待測液體的密度ρ液===1.2g/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7分)小明有一個小鋁球,他一直都不知道這個鋁球是否為空心的,當他學完密度的知識后,利用了身邊的天平和杯子,測出了這個鋁球的密度,并判斷出了鋁球是否空心。步驟如下:他用天平測出了杯子的質量為100g,將杯子裝滿水后總質量為180g,再測出小鋁球的質量是54g,將這個小鋁球輕輕放進裝滿水的杯子,測得總質量為204g。(ρ鋁=2.7g/cm3,ρ水=1g/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解:(1) 鋁球排開水的質量m排=180g+54g-204g=30g,由ρ=得,鋁球的體積V球=V排===30cm3 (2) 請你計算出小鋁球的密度。解:(2) 小鋁球的密度ρ球===1.8g/cm3=1.8×103kg/m3(1) 請你計算出小鋁球的體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判斷該鋁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解:(3) 鋁球中鋁的體積V鋁===20cm3,V鋁<V球,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體積V=V球-V鋁=30cm3-20cm3=10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27張PPT)專題檢測卷(五) 物態變化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 下列關于生活環境中的一些常見溫度的說法中,你認為最符合實際的是( A )A. 人感覺到溫暖而又舒適的房間溫度是23℃B. 火柴的火焰溫度是37℃C. 人的正常體溫是47℃D. 我國歷史上的最低氣溫是0℃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用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溫度計的測溫泡浸入液體后立即讀數B. 讀數時為求準確,應把溫度計從液體中拿出來仔細觀察C. 溫度計的測溫泡全部浸在液體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D. 讀數時,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量數據準確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齊齊哈爾中考)“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兒熱氣。”上面的文字節選于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關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現象,用物理知識解釋正確的是( B )A. “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B. “結冰”是凝固現象C. “熱氣”的形成是升華現象D. “冰”是非晶體,沒有熔點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冷鏈儲運中常用一種裝有制冷裝置的冷藏車,用于運輸冷凍食品和疫苗藥品等,制冷裝置通過液態制冷劑汽化將車內的“熱”搬運到外面,實現制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冷藏車廂體應選用導熱性好的材料做成B. 液態制冷劑在車廂內汽化吸熱C. 車廂內物品表面會有一層白霜,是凝固現象D. 放入車廂內的水在凝固過程中溫度降低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南京中考)如圖所示,下列描述“變多”“變少”的過程中,吸熱的是( D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咸寧中考)在一些洗手間裝有熱風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圖所示。關于圖中利用了哪幾種方法加快水的蒸發,下列選項正確、全面的是( D )第6題D① 提高液體的溫度 ② 增大液體的表面積 ③ 加快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A. ①② B. ①③C. ②③ D. ①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 )A. 被水蒸氣燙傷比被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B. 加油站都有“請熄火加油”的提示,這是因為汽油在常溫下易升華成汽油蒸氣,汽油蒸氣遇明火容易爆炸C. 衣柜中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會變小甚至沒有了,這是汽化現象D. 物體的溫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因為自然界中沒有低溫極限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呼和浩特中考)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與狀態隨環境和氣候經常發生變化,且循環往復,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水的物態變化及吸放熱,解釋正確的是( B )BA. 陽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熱升華形成水蒸氣B. 水蒸氣上升到高空,與冷空氣接觸,液化形成小水滴懸浮在高空形成云C.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氣流,凝華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D. 冬天,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成都中考)如圖是某小組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實驗中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秒表B. 該實驗操作簡單,不需要注意安全C. 有“白氣”冒出,說明水已經沸騰D. 水沸騰后即可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宜昌中考)如圖所示,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雞蛋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會出現許多小水珠,下列關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D )A. 冰箱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 雞蛋內部冒出的“寒氣”液化形成的C. 雞蛋內部的水滲出殼外D. 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第10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8分)11. 溫度計的使用:① 實驗室里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 的原理制成的。② 體溫計的測量范圍通常為 。③ 如圖所示的溫度計示數為 ℃。④ 該溫度計內測溫液體是表格中的 。第11題液體的熱脹冷縮35~42℃ -12 酒精或水銀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物 質 標準大氣壓下 沸點/℃ 凝固點/℃酒 精 78.5 -117水 100 0水 銀 357 -38.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周口沈丘一模)蒸發在生活中很常見,有時候需要加快水分蒸發,有時候需要減緩水分蒸發。請你分別舉出一個加快水分蒸發和減緩水分蒸發的實例。加快蒸發: ;減緩蒸發: 。13. 如圖所示,飯店服務員在干冰上加了一點熱水,使菜品上形成了這種煙霧繚繞的感覺。固態干冰在加熱狀態下極易發生 現象,從而變成二氧化碳氣體。這一過程需要 大量的熱,使得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 現象,從而形成美麗的白霧。將潮濕的稻谷攤開晾曬 為移栽的瓜苗蓋上地膜(合理即可) 升華 吸收 液化 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飛機結冰是影響飛行安全的隱患之一,如圖所示,飛機的防冰與除冰是保障飛機安全的重要功能,常用于飛機防凍除冰的化學溶液除冰法,是將防凍液噴灑到飛機結冰表面進行防凍和除冰,防凍液是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 (選填“高”或“低”)的化學液體,它們使已形成的冰層熔化,冰在熔化過程中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低 吸收 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某物質從60℃開始熔化,直到75℃才熔化完,此物質為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在此過程中,該物質需要 (選填“吸”或“放”)熱。16. 某同學對冰加熱,他將冰熔化成水直至沸騰的過程,繪制成如圖所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請結合圖像寫出兩個相關物理知識點: ; 。非晶體 吸 冰是晶體 冰的熔點是0℃(合理即可)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 3D打印技術將固態樹脂打印成的工藝品,如圖所示,3D打印機的噴頭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可使固態樹脂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變成液態,在噴頭按照3D圖紙軌跡運動的過程中,同時將液態材料擠出,液態材料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后迅速變成固態,并與周圍的材料黏結,就這樣層層疊加組成了立體實物的工藝品。打印過程先后經歷了 和 兩種物態變化。吸收 放出 熔化 凝固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實驗探究題(共22分)18. (6分)小林同學準備了滴管、水、兩塊玻璃片、吹風機(有加熱和不加熱兩擋),請你加入進來一起探究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1) 小林用滴管把兩滴水分別滴在兩塊玻璃片上,并將其中一滴水攤開,把它們放在室內,觀察蒸發情況,這是探究蒸發快慢與 的關系。液體表面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如果要探究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的關系,應該取兩滴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水,然后用吹風機(不加熱擋) ,觀察蒸發情況。(3) 為了探究蒸發快慢與溫度的關系,小林用滴管把兩滴水分別滴在兩塊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風機(加熱擋)去吹其中一滴水,觀察蒸發情況,這樣做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原因是 。(4) 發燒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體降溫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見了,而油還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相同 對其中一滴水吹風 錯誤 沒有控制空氣的流動速度相同 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0分)(保定清苑期末)小麗選擇蜂蠟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態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是否相同”,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 應選用顆粒 (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固體做實驗。較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如圖甲所示,組裝器材時,先將酒精燈放置在鐵架臺上,接下來調節 (選填“a”或“b”)的高度。采用水浴法給固體加熱的優點是 。b 使固體受熱均勻且溫度變化緩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實驗中所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4) 圖乙是小麗繪制的海波的熔化圖像,圖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過程,此過程中海波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第10min海波處于 (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熱脹冷縮 吸收 不變 固液共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給海波加熱一段時間后,可看到燒杯中有“白氣”冒出,“白氣”是 。A. 水蒸氣 B. 小水珠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圖丙是小麗繪制的蜂蠟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蜂蠟屬于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判斷依據是 。非晶體 蜂蠟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6分)(阜新中考)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時,兩組同學從甲、乙兩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中各選一套來完成實驗。(1) 實驗時,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器材的目的是 (寫出一條即可)。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或使溫度計測溫泡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如圖丙所示為實驗中某一時刻溫度計示數,其讀數是 ℃。8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如圖丁所示為兩個小組根據各自的實驗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的圖像,其中圖像 (選填“a”或“b”)是根據乙實驗裝置的數據繪制的;生活中利用類似的辦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得更快,其原因是 。(4) 同學們觀察到圖戊中明顯的實驗現象時,溫度計示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這時氣泡內的氣體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a 氣壓越大,沸點越高 不變 水蒸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32張PPT)專題檢測卷(三) 光的世界(一)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 本身發光的物體叫作光源,下列選項中的物體不屬于光源的是( B )A. 點燃的蠟燭 B. 璀璨寶石C. 奧運圣火 D. 西下的夕陽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廣西中考)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光不能在真空中傳播B. 光比聲音傳播速度慢C. 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D.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邯鄲模擬)2023年10月14日出現日食現象。下列與這一光現象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C )A. 水中倒影 B. 海市蜃樓 C. 影子游戲 D. 后視鏡中的景物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 (鎮江中考)如圖所示,平面鏡和長為10cm的細鉛筆均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鉛筆與平面鏡之間的距離為15cm,則( C )A. 向上移動平面鏡,鉛筆的像也向上移動B. 為使鉛筆在平面鏡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鏡應至少高10cmC. 鉛筆和平面鏡均繞底部轉至虛線位置,鉛筆與它的像平行D. 鉛筆和平面鏡均水平向右移動10cm,鉛筆像的位置不變第4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5. 如圖所示,小欣同學站在平面鏡前看自己在鏡中的像,下列四幅圖能正確反映小欣的像的是( D )第5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6. (岳陽中考)如圖所示為用墨水成像觀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裝上黑墨水放在太陽下,通過水面可看到太陽的像。關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點,正確的是( A )A. 平靜的水面可以看作是平面鏡B. 這個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 這個像是實像D. 這個像比太陽小第6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7. 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BO可能是入射光B. ∠AOM是入射角,∠CON是折射角C. 光若沿CO入射,將沿OA和OB射出D. 增大AO與水面間的夾角,折射角會減小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8. (杭州中考)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向玻璃磚并穿過,其光路如圖所示。關于四個角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A. α1>γ1 B. α2>γ2 C. α1=α2 D. γ1=γ2第8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9. (德州樂陵期中)下列有關光的現象中,說法正確的是( B )A. 汽車在夜間行駛時,應打開駕駛室里的燈B. 陽光下,微風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這里蘊含著光的反射現象C. 人在照鏡子時,總是靠近鏡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時,平面鏡所成的像會變大D. 在暗室里,為了能從鏡子中看清自己的臉部,應把手電筒對鏡子照射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0. 關于下面四幅圖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A. 圖甲是一束光在不均勻的糖水中的傳播路徑,說明光在同種不均勻透明介質中不能沿直線傳播B. 圖乙中光發生漫反射時的光線看起來雜亂無章,說明光發生漫反射時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圖丙是平面鏡成虛像的光路圖,說明平面鏡成的虛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形成的D. 圖丁是潛望鏡的光路圖,說明潛望鏡利用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11. (河北中考)小明在湖邊游玩時,看到了一些光現象。(1) 茂密的樹下有一個個圓形的小光斑,是由 而形成的太陽“像”。(2) 看到的湖水中游動的“魚”比其實際位置要 (選填“深”或“淺”)。(3) 湖中孔橋的“倒影”,是由光的 而形成的虛像。光的直線傳播 淺 反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2. 小華去森林探險,小華想利用平面鏡將太陽光束反射進一個水平山洞,如圖所示,陽光與水平面成60°,則入射角為 。此時平面鏡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 。第12題60° 3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3. (自貢期末)如圖所示,雨后的夜晚迎著月光行走時,會發現干燥的路面要比水坑處 (選填“亮”或“暗”),這是由于干燥的路面更容易發生 (選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此時(選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第13題暗 漫反射 遵循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4. 小夢同學身高160cm,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5m處,當她以0.2m/s的速度向平面鏡走近時,她在平面鏡中的像高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0cm;經過3s后,小夢和她的像之間的距離是 ,小夢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掛鐘的指針如圖所示,則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是 。第14題等于 1.8m 7:2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5. (天津中考)下列是與光學知識有關的詩句或成語:① 立竿見影;② 潭清疑水淺;③ 一葉障目。其中 (選填序號)與另外兩個所描述的光現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 解釋。② 折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6. (3分)如圖所示,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第16題答案三、 作圖與實驗探究題(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7. (3分)(攀枝花中考)如圖所示為自行車尾燈結構的示意圖。一條光線射向尾燈,請畫出該光線經尾燈反射的完整光路圖。第17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8. (4分)如圖所示,在平靜的湖邊上方有一盞路燈,潛水員在水下E處看到了路燈的像。圖中A、B兩點其中一點是路燈的發光點,另一點是路燈的像點。請你區分發光點、像點,在圖中畫出水下E處的潛水員看到路燈的光路圖。第18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9. (5分)(青海中考)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小莉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紙板可繞ON轉動。(1) 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于平面鏡上。一束光EO貼著紙板A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可觀察到反射光束OF沿 時針方向轉動。豎直 順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將紙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貼著紙板B沿FO射到O點,反射光束將沿圖中的OE方向射出,說明光在反射時 。第19題(4) 在紙板前從不同方向都可看到入射光EO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生了 反射。光路可逆 漫 (2) 某時刻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為30°,其反射角等于 。6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0. (8分)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沿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MN,取兩枚相同的棋子E和F。(1) 小明將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動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與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圖甲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為了讓坐在右側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線MN向右移動了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棋子E的像 (選填“會”或“不會”)向右平移。請你在圖乙所示的俯視圖中,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圖。(D點為小亮眼睛所在位置)不會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小明拿走棋子F,再將棋子E橫放,這時他看到的應該是圖丙中的 情形。第20題丙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1. (7分)某同學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點實驗,如圖所示為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實驗中發現,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通過實驗還得到如表所示數據。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 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① 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生 和 現象。② 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且折射角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大小等于 °。該同學根據上述實驗中的發現和結論②總結出了光的折射特點。反射 折射 增大 小于 0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若用激光沿CO方向從水中射入空氣,激光在空氣中傳播的光路是 (選填“OA”或“OB”);激光經過水面反射時的反射角大小等于 (選填“α”“β”或“γ”)。OA γ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2.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光的全反射如圖甲所示,一束激光從某種玻璃中射向空氣,保持入射點不動,改變入射角(每次增加0.2°),當入射角增大到41.8°時,折射光線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這種現象叫作光的全反射,發生這種現象時的入射角叫作這種物質的臨界角。當入射角大于臨界角時,只發生反射,不發生折射。四、 閱讀題(4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 上述玻璃的臨界角是 。41.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折射光線消失后反射光線的亮度會增強,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幾乎全部變為 。(3) 當光從空氣射向玻璃, (選填“會”或“不會”)發生光的全反射現象。反射光 不會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 一個三棱鏡由上述玻璃構成,讓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鏡的一個面射入,如圖乙所示,請在圖乙中完成這束入射光的光路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共29張PPT)專題檢測卷(二) 聲的世界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 (自貢中考)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吹奏長笛時,笛聲是由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B. 同一樂器,彈奏的頻率不同,發聲的音色就不同C. 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比在水中傳播快D. 上課時,聽到窗外嘈雜的噪聲后關上窗戶,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揚州中考)上課時,老師調節擴音器的音量旋鈕,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B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傳播速度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一名隨州籍留美學子,在家鄉的一次聚會上動情地說:“我珍藏著一首樂曲《我的祖國》,前半部分是編鐘演奏的,后半部分是交響樂。編鐘曲讓我自豪,交響樂讓我振奮!”從“聲音的特性”看不同樂器演奏同一支曲子的主要區別在于( B )A. 音調 B. 音色 C. 響度 D. 聲速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 (滄州任丘期末)“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中國古樂“宮、商、角、徵、羽”,相當于現代音階中的do、re、mi、sol、la,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 B )A. 音色 B. 音調 C. 響度 D. 振幅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 下列有關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用相同的力度撥動直尺,若直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B.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C. 只要物體有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D. 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是20Hz至20000Hz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6. (哈爾濱香坊三模)如圖所示,小東對下列聲現象進行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D )第6題DA. 圖甲:音響播放樂曲,看到火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B. 圖乙:撥動琴弦,優美的吉他聲來自琴弦的振動C. 圖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杯子,聲音的響度不同D. 圖丁:噪聲強度顯示儀可以消除噪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超聲波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下列實例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的是( B )A. 用超聲波電動牙刷刷牙B. 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C. 用超聲波清洗眼鏡片D. 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 地震前,地下的地層巖石運動或斷裂會產生次聲波。某些動物會接收到并作出反應。如圖所示為幾種動物的發聲和聽覺頻率范圍。其中能提前感覺到地震的動物是( A )幾種動物的發聲和聽覺的頻率范圍/HzA第8題A. 狗 B. 貓 C. 蝙蝠 D. 海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 (廣安中考)中華民族傳統樂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關于樂器使用所涉及的聲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A. 嗩吶表演,模仿鳥兒的叫聲令人愉悅,是樂音B. 笛子演奏,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C. 擊鼓鳴鑼,告知將士沖鋒或收兵,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D. 敲擊編鐘,周圍的人能聽到聲音,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 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 聲在空氣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且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B. 聲音傳播過程中,遇到任何障礙物都會發生反射,但我們不一定能分辨出回聲和原聲C. 我們聽不到次聲波和超聲波是因為這兩種聲波只有音調和音色,沒有響度D. 人們能聽到的聲音具有能量,人們聽不到的超聲波和次聲波沒有能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11. (邢臺一模)“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一詩句中,人的腳步聲引起狗叫,說明 ;狗的叫聲是通過 傳播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據聲音的 這一特性來辨別出狗的叫聲的。聲音能傳遞信息 空氣 音色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 如圖所示,往8個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顏色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時可發出“1、2、3、4、5、6、7、 1”的音,發出聲音的響度 ,最右邊瓶發出的是 (選填“1”“2”“3”“4”“5”“6”“7”或“1 ”)音。第12題相同 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 如圖所示為音叉共鳴實驗: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擊其中一個音叉,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此現象可以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第13題能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 如圖所示,一名同學輕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學聽到敲擊聲),另一名同學把耳朵貼在桌面上,實驗說明固體可以傳聲。小明發現這個實驗不夠完善,因為 也能傳聲。為了使實驗更有說服力,他的改進方法是一次耳朵緊貼桌面,一次耳朵離開桌面10cm左右,控制兩次實驗中手敲擊桌面時產生聲音的 相同,由于兩次聽到的聲音大小不同,證明固體也可以傳聲。第14題空氣 響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 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搜救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所示,它是利用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來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則測位儀發出信號后需經過 s才能接收到信號。第15題液體 9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6. 科學家研究發現,切斷番茄植株的莖,用人耳傾聽沒有聽到任何的聲音,但在靠近切口處放置錄音機錄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聽到“尖叫”聲,這說明,番茄植株遭受傷害后,會發出強度很小的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超低速播放實際上是改變了聲音的 (選填“音調”或“傳播速度”)。超聲波 音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 如圖所示為錄制合成的聲音波形圖,由圖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選填“音調”或“響度”) 第17題響度 音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8. 小超被廣場舞的音樂聲吵醒后很不開心,對他來說,廣場舞的音樂聲屬于 (選填“噪聲”或“樂音”),為避免干擾,他戴上了耳罩,這是在 減弱噪聲。噪聲 人耳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 簡答與實驗探究題(共28分)19. (6分)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手機是信息交流的必備工具,它在使用過程中有許多的物理知識,請提出三個與手機相關的物理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回答。(知識點不能重復)例如:問:手機來電話時,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答: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1) 問: ?答: 。手機來電話時,聲音是通過什么介質傳入耳朵的 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耳朵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問: ?答: 。(3) 問: ?答: 。手機的來電音量調大時,是在改變什么 改變聲音的響度 接聽手機時,很容易聽出熟人的聲音,根據的是什么 根據聲音的音色我們很容易判斷出熟人的聲音(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0. (6分)如圖甲所示,小紅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一次性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1) 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表明 。固體可以傳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若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實驗表明 。(3) 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名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那么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 。細金屬絲比細棉線傳聲效果好 振動停止 ,發聲停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 某研究小組利用以上兩個紙杯和一些長短、粗細不同的琴弦,又進行了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材料在圖乙中已標出[其中琴弦的直徑(即粗細)關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緊程度一致。① 若他們想研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選擇材料和橫截面積都相同,而長度不同的琴弦,即琴弦 。② 若選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研究 。a、d 音調高低與琴弦粗細(或橫截面積)的關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③ 兩名同學還可以選擇琴弦 ,研究“音調高低與琴弦材料的關系”。a、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 (6分)很多同學有過疑問:“聲音具有能量嗎?它具有的能量與聲音的響度和頻率是不是有關呢?”某同學對其中兩個問題進行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為一個圓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圓片的繃緊的紙(紙的中間剪一圓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繃緊,用橡皮筋扎牢。B為一支點燃的蠟燭。完成表中的內容。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探究內容 聲音是否具有能量 聲音的能量與響度是否有關小孔距燭焰 的距離 3cm 3cm做 法 拍塑料薄膜 輕拍、重拍塑料薄膜觀察內容 燭焰是否擺動 燭焰擺動幅度是否改變為保證每次實驗聲音的頻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3cm拍塑料薄膜輕拍、重拍塑料薄膜燭焰是否擺動燭焰擺動幅度是否改變每次拍塑料薄膜的快慢相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 (5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噪聲污染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請你結合相關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為創建宜居城市,提出兩條減弱噪聲的合理措施。解: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植樹造林(合理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 (5分)如圖所示,往暖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瓶中水位的高低。請你簡要說明其中的道理。第23題解:往暖瓶里灌開水,是根據音調不同來判斷水位高低的。往暖瓶內灌開水時,瓶內空氣柱振動發出聲音,隨著瓶內水面上升,瓶內空氣柱變短,其振動頻率加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變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檢測卷(一) 測量、運動與能量.pptx 專題檢測卷(三) 光的世界(一).pptx 專題檢測卷(二) 聲的世界.pptx 專題檢測卷(五) 物態變化.pptx 專題檢測卷(六) 質量與密度.pptx 專題檢測卷(四) 光的世界(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