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四章 運動和力的關系4.5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目錄contents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0102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03典例分析導入新課為了盡量縮短停車時間,旅客按照站臺上標注的車門位置候車。列車進站時總能準確地停靠在對應車門的位置。這是如何做到的呢?第二定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所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質量成反比; 加速度方向跟作用力方向相同。公式: F=ma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運動學規律速度公式 :v = v0+at導出公式:v 2- v02 =2ax力和運動情況聯系在一起運動學五大物理量:v0、v、a、t、x牛頓第二定律F合=ma,確定了運動和力的關系,使我們能夠把物體的運動情況與受力情況聯系起來。F合=ma橋梁v=v0+at=2ax重力彈力摩擦力兩類動力學問題1.兩類動力學問題第一類:已知受力情況求運動情況。第二類:已知運動情況求受力情況。2. 解題關鍵(1)兩類分析——物體的受力分析和物體的運動分析;(2)兩個橋梁——加速度是聯系運動和力的橋梁;速度是各物理過程間相互聯系的橋梁.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01知識要點處理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體受力情況求合力,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用運動學公式求所求量(運動學量)。已知物體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指的是在受力情況已知的條件下,要求判斷出物體的運動狀態或求出物體的速度、位移等。【例題】:運動員把冰壺沿水平冰面投出,讓冰壺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與其他冰壺碰撞的情況下,最終停在遠處的某個位置。按比賽規則,投擲冰壺運動員的隊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壺滑行前方來回摩擦冰面,減小冰面的動摩擦因數以調節冰壺的運動。(1)運動員以3.4 m/s的速度投擲冰壺,若冰壺和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02,冰壺能在冰面上滑行多遠?g 取 10 m/s2。(2)若運動員仍以3.4 m/s的速度將冰壺投出,其隊友在冰壺自由滑行10m后開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壺和冰面的動摩擦因數變為原來的90%,冰壺多滑行了多少距離?(1)運動員以 3.4 m/s 的速度投擲冰壺,若冰壺和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 0.02,冰壺能在冰面上滑行多遠?g 取 10 m/s2。1.明確研究對象2.受力情況分析mgFNFf3.運動過程分析【解析】冰壺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建立一維坐標系Ff = - 1FN =- 1mga1=-0.2m/s2-μmg=ma1由vt 2- v02 =2a1x1x1=28.9m冰壺滑行了 28.9 m(2)若運動員仍以 3.4 m/s 的速度將冰壺投出,其隊友在冰壺自由滑行 10 m 后開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壺和冰面的動摩擦因數變為原來的 90%,冰壺多滑行了多少距離?【解析】設冰壺滑行 10 m 后的速度為 v10,則v102 = v02 + 2a1x10冰壺的加速度a2 =- 2 g =-0.02×0.9×10 m/s2 =-0.18 m/s2滑行 10 m 后為勻減速直線運動,由 v2- v102=2a2x2 , v=0,得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滑行了(10+21-28.9)m=2.1m解題的—般步驟(1)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并畫 出物體的受力、運動示意圖。(2)選擇合適的運動學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3)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體所受的合力。(4)根據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方法,由合力和已知力求出未知力。【針對練習】一個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運動,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4.2N。求物體4s末的速度和4s內的位移。F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 - f= ma4s末的速度4s內的位移解:如圖,物體受力分析mgFNFf【針對練習】一個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運動,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4.2N。求物體4s末的速度和4s內的位移。【拓展一】一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25,求物體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內的位移。(g=10m/s2)【拓展一】一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25,求物體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內的位移。FN = mg物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 FN= ma解:mgFNFf【拓展二】一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Kg,在6.4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已知F與水平地面的夾角為37°,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25,求物體在4s末的速度和4s內的位移。cos37=0.8,g=10m/s2。F370解:物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4s末的速度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cosθ- FN=maFNmgFfθFN+Fsinθ=mg4s內的位移【拓展二】一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Kg,在6.4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已知F與水平地面的夾角為37°,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25,求物體在4s末的速度和4s內的位移。cos37=0.8,g=10m/s2。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02知識要點基本思路:先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據運動學公式求加速度,再在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的基礎上,用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體受力情況.已知物體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指的是在運動情況(知道三個運動學量)已知的條件下,要求得出物體所受的力或者相關物理量(如動摩擦因數等)。【例題】如圖,一位滑雪者,人與裝備的總質量為75 kg,以2 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勻加速直線滑下,山坡傾角為 30°,在5 s的時間內滑下的路程為60 m。求滑雪者對雪面的壓力及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氣阻力),g取10 m/s2。解:以滑雪者為研究對象。建立如圖4.5-5所示的直角坐標系。滑雪者沿山坡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其中 v0= 2 m/s,t=5s,x=60 m,則有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y 方向x方向FN-mgcosθ = 0mgsinθ-Ff =ma得FN = mgcosθFf =m(g sin θ-a)其中,m = 75 kg,θ = 30°,則有Ff=75 N,FN=650 N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滑雪者對雪面的壓力大小等于雪面對滑雪者的支持力大小,為 650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下。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大小為 75 N,方向沿山坡向上。解題的—般步驟(1)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并畫 出物體的受力、運動示意圖。(2)選擇合適的運動學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3)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體所受的合力。(4)根據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方法,由合力和已知力求出未知力。【變式訓練】滑雪者以v0=20m/s的初速度沿直線沖上一傾角為30°的山坡,從剛上坡即開始計時,至3.8s末,滑雪者速度變為0。如果雪橇與人的總質量為m=80kg,求雪橇與山坡之間的摩擦力為多少?g=10m/s2 .fmgFN對滑雪者受力分析,如圖所示聯立①②,代入數據,解得解: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①②【變式訓練】滑雪者以v0=20m/s的初速度沿直線沖上一傾角為30°的山坡,從剛上坡即開始計時,至3.8s末,滑雪者速度變為0。如果雪橇與人的總質量為m=80kg,求雪橇與山坡之間的摩擦力為多少?g=10m/s2 .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的解題思路受力情況加速度a運動情況加速度aF=maF=ma運動學分析運動學分析第一類問題第二類問題解題步驟:(1)確定研究對象;(2)分析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畫示意圖(受力和運動過程);(3)用牛頓第二定律或運動學公式 求加速度;(4)用運動學公式或牛頓第二定律 求所求量。動力學問題的求解42受力情況加速度a運動情況加速度aF=maF=ma運動學分析運動學分析第一類問題第二類問題課堂小結典例分析03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剎車線的長度是很重要的依據,剎車線是汽車剎車后,停止轉動的輪胎在地面上發生滑動時留下的滑動痕跡。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車的剎車線長度是14 m,假設汽車輪胎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恒為0.7,g取 10 m/s2,則汽車剎車前的速度為( )A.7 m/s B.14 m/s C.10 m/s D.20 m/sB一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Kg,在6.4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已知F與水平地面的夾角為370,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25,求物體在4s末的速度和4s內的位移。cos37=0.8,g=10m/s2。典例分析F370【解析】物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4s末的速度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cosθ- FN=maFNmgFfθFN+Fsinθ=mg4s內的位移汽車輪胎與公路路面之間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動摩擦因數,才能保證汽車安全行駛。為檢測某公路路面與汽車輪胎之間的動摩擦因數,需要測試剎車的車痕。測試汽車在該公路水平直道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駛時,突然緊急剎車,車輪被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動,直至停下來。量得車輪在公路上摩擦的痕跡長度是17.2 m,則路面和輪胎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多少?取 g=10 m/s2。典例分析xmgFNFf位移 x=17.2 m初速度 v0=15 m/s加速度 a末速度 v=0質量 m 動摩擦因數 μ ?Ff=-μFN=-μmg-μmg=ma【解析】典例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