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是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探索生命奧秘》第一章《認識生物和生物學》的第二節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了生物學的發展歷程以及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旨在讓學生了解生物學是一門不斷發展和完善的科學,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和熱愛。教材首先通過回顧古代人們對生物的觀察和描述,引出生物學的概念。然后,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生物學發展過程中的幾個重要階段和代表人物及其貢獻,如林奈與生物分類學、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哈維與血液循環的發現等。最后,闡述了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并介紹了現代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觀察、實驗、調查等。教材內容豐富,邏輯清晰,通過對生物學發展歷程的介紹,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二、核心素養目標(一)生命觀念1通過了解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和研究對象,學生能夠認識到生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具有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形成生命觀念。2學生能夠理解生物的多樣性和統一性,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深化對生命觀念的理解。(二)科學思維1在學習生物學發展歷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和評價科學事件和科學人物。2通過介紹生物學研究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三)科學探究1通過了解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如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2組織學生開展簡單的探究活動,如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調查校園內的生物種類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四)社會責任1通過了解生物學對人類社會的重要貢獻,如解決糧食問題、改善環境質量、促進人類健康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2引導學生關注生物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熱點問題,如基因編輯技術、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與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熱情。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包括重要階段、代表人物及其貢獻。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二)教學難點理解生物學發展歷程中各階段的重要意義和相互關系。體會科學探究過程中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的運用。四、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一些與生物相關的知識,對生物學科有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但是,他們對于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和研究方法了解較少,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還缺乏系統的認識。此外,七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正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五、教學建議1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豐富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和重要成果。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3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生物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4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滲透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教育,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圖片、視頻資料、教材、教案等。學生準備:預習本節課內容,收集一些與生物學發展相關的資料。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于生命奧秘的視頻,如《地球生命的奇跡》片段,引發學生對生命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提問:同學們,生命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那么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學嗎?生物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并思考問題。 觀看視頻,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通過播放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生物學的思考,從而導入新課。生物學的發展歷程 古代的生物學研究展示古代人們對生物的觀察和描述的圖片,如我國古代的《詩經》中對動植物的記載、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對生物的分類等。講解: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對生物進行觀察和研究了。我國古代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于生物的記載,這些記載反映了古人對生物的初步認識。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是世界上最早對生物進行系統分類的科學家,他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特征,將生物分為不同的類別。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了解古代人們對生物的研究。提問:古代人們對生物的研究主要是通過什么方法進行的? 觀察圖片,認真聽講,思考并回答問題。 讓學生了解古代生物學研究的起源和方法,感受古人的智慧。林奈與生物分類學展示林奈的畫像和他的著作《自然系統》中的圖片,介紹林奈的生平事跡和他在生物分類學方面的貢獻。講解:瑞典科學家林奈創立了統一的生物命名法 —— 雙名法,他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等特征,將生物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等級,這種分類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林奈的工作使生物分類學成為一門科學,為后來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引導學生了解林奈的貢獻,強調雙名法的重要性。提問:為什么要對生物進行分類? 了解林奈的生平及貢獻,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介紹林奈的貢獻,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播放一段關于達爾文的紀錄片片段,展示達爾文隨 “貝格爾號” 艦環球考察的路線圖和他的著作《物種起源》的圖片,介紹達爾文的生平事跡和他的生物進化論的主要觀點。講解: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經過長期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生物進化論。他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創造的,而是由共同的祖先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演變而來的;生物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地進化和發展。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是生物學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它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為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引導學生觀看紀錄片和圖片,了解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提問: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對我們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觀看紀錄片和圖片,認真聽講,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播放紀錄片和介紹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讓學生了解科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維。哈維與血液循環的發現展示哈維的畫像和他關于血液循環的研究示意圖,介紹哈維的實驗過程和他在血液循環方面的發現。講解:英國醫生哈維通過實驗發現了血液循環。他用繃帶扎緊人的上臂,發現靠近心臟一端的血管膨脹起來,而另一端的血管則癟了下去;他還通過計算發現,血液在人體內是循環流動的。哈維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人體生理過程的認識,為生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引導學生觀察示意圖,了解哈維的實驗過程和發現。提問:哈維的實驗方法有什么特點?從他的研究中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觀察示意圖,認真聽講,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介紹哈維的發現,讓學生了解科學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DNA 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展示 DNA 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圖片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相關資料,介紹 DNA 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過程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意義。講解: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發現了 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這一發現標志著生物學進入了分子生物學階段。此后,科學家們對基因的結構、功能和表達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科學研究項目,旨在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 DNA 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為人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也為生物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領域。 引導學生了解 DNA 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意義。提問:DNA 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對生物學的發展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觀察圖片和資料,了解相關內容,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介紹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成果,讓學生感受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生物學的研究對象 提問:通過剛才對生物學發展歷程的學習,同學們能說一說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嗎?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思考并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總結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觀察展示一些生物的圖片和視頻,如植物的生長過程、動物的行為等。講解:觀察是生物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直接獲取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方面的信息。在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觀察對象、觀察時間和觀察地點,同時要認真、細致地觀察,并做好記錄。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和視頻,體會觀察在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觀察圖片和視頻,認真聽講。 通過展示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觀察的方法和重要性。實驗介紹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步驟,如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等,并以 “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為例,詳細講解實驗過程。講解:實驗是生物學研究中另一種重要的方法。通過實驗,我們可以人為地控制研究對象的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從而更準確地揭示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在進行實驗時,要注意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嚴格控制實驗條件,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結合實例講解實驗方法,讓學生了解實驗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 認真聽講,理解實驗方法。 通過實例講解,讓學生初步掌握生物學實驗的方法和步驟。調查展示一份關于校園生物種類的調查表格,介紹調查的方法和步驟,如確定調查目的、制定調查計劃、選擇調查范圍、進行調查記錄、整理和分析調查結果等。講解:調查也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調查,我們可以了解某一區域內生物的種類、數量、分布等情況。在進行調查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和工具,如實記錄調查結果,并對調查結果進行認真的整理和分析。 引導學生了解調查的方法和步驟,組織學生討論如何進行校園生物種類的調查。 了解調查方法,參與討論。 通過介紹調查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生物學的發展歷程、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回答問題。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鞏固所學內容。課堂練習 展示一些與生物學發展歷程、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解答。 巡視學生答題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 認真思考,完成練習題。 通過練習,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糾正。拓展延伸 布置課后作業:(1)讓學生選擇一位自己感興趣的生物學家,查閱資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跡和主要貢獻,并撰寫一篇短文。(2)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校園生物調查活動,要求學生按照調查的方法和步驟,對校園內的生物種類進行調查,并撰寫一份調查報告。 講解作業要求,鼓勵學生積極完成。 認真記錄作業要求,課后完成作業。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八、板書設計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一)、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古代:對生物的觀察和描述林奈:創立生物分類學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哈維:發現血液循環DNA 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與人類基因組計劃(二)、生物學的研究對象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三)、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觀察實驗調查九、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了解了生物學的發展歷程、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等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生物學的魅力。同時,我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生物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生物學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講解生物學發展歷程時,由于時間有限,對一些重要科學家的貢獻介紹得不夠詳細,可能會影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此外,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課堂練習時,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需要我進一步加強引導和關注。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采取以下改進措施。首先,在備課過程中,我會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對重要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其次,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我會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鼓勵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最后,我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教學是一個不斷反思和改進的過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生物學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