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復習整理
一、給動物分類
1.動物園動物分類
食肉動物區——老虎、獅子、熊、狼
靈長類區——猩猩、猴子
食草動物區——斑馬、長頸鹿、大象
海洋動物區——企鵝、魚、海龜、河豚
珍禽區——丹頂鶴、鸚鵡、孔雀、老鷹
2.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下列動物分類。
丹頂鶴、孔雀、小丑魚、螞蟻、蝸牛、長頸鹿、海豚、貓、大象
(1)分類標準一:按照活動區域分類。
天上飛的——丹頂鶴 水里游的 ——小丑魚、海豚
地上跑的——孔雀、螞蟻、蝸牛、長頸鹿、貓、大象
(2)分類標準二:按照鳥類、昆蟲類、魚類、獸類分為四大類
鳥類——丹頂鶴、孔雀 昆蟲類——螞蟻、蝸牛
魚類——小丑魚 獸類——長頸鹿、海豚、貓、大象
(3)分類標準三:按照有無脊椎分類
脊椎動物——丹頂鶴、孔雀、小丑魚、長頸鹿、海豚、貓、大象
無脊椎動物——螞蟻、蝸牛
3.生物學家根據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4.脊椎的特點:脊椎是一節一節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傾斜。
5.脊椎的作用:在支撐身體、保護內臟的同時,還能讓身體在一定范圍內運動。
6.找到下列脊椎動物的脊椎,用彩色筆將它們分別描出來。
我國自然環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聞名世界的珍稀動物有幾百種,如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揚子鱷、鸚鵡螺、寬尾鳳蝶、朱鹮等等。
實驗名稱: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實驗器材:線軸6個、圓紙片5張、棉線、膠帶、剪刀。
實驗步驟:
(1)制作步驟:①在圓紙片的中心位置打孔②在相鄰線軸之間墊一張圓紙片,用棉線把這些線軸和圓紙片穿起來③拉直棉線,用膠帶將兩端的線頭固定住
(2)試一試:①將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讓上面的線軸向側傾斜。②讓上面的線軸向不同的方向傾斜。
(3)討論:如果脊椎不是一節一節的,而是一整根,那我們的身體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明確:身體不能自由活動。
實驗現象:脊椎模型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傾斜。
實驗結論:脊柱在支撐身體、保護內臟的同時,還能讓身體在一定范圍內傾斜。
二、魚類
魚類外形上的共同特征:
A身體分頭,軀干和尾三部分。
B頭骨與軀椎間缺乏頸部,頭部不能靈活轉動。
C體形多呈流線型.在水中游泳減少水的阻力。
D以鰓進行呼吸,靠口的開關,鰓弧的張縮一促使水的通入與流出。
E魚體表覆蓋鱗片,上有粘液。
F身體顏色是背深腹淺,有保護作用。
G身體兩側有側線,能感知水流方向。
2、海鰻、鰩、河豚也屬于魚類。
3、鰭和鰓是魚類的重要Q官,有鰭和鰓是魚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
4、魚鰭有保持平衡的作用,魚在游動時,鰭各有分工,且相互協作。
5、魚在呼吸時,水從魚嘴中進入,從鰓蓋后流出,說明魚是用鰓呼吸的。
6、實驗名稱: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
實驗器材:水槽、鯽魚、小燒杯、紅色液體、滴管、水等。
實驗步驟:①把魚放在一個狹小的水槽里。②在一個小燒杯里裝上清水,用紅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調成紅色液體。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紅色液體,滴到魚嘴前方。④觀察紅色液體是從魚的什么部位流出來的。
實驗現象:魚的口部和鰓蓋的交替開閉,紅色液體從魚的口中進入,再從魚的鰓下流出來。
實驗結論:水進入魚的口腔后與鰓絲接觸,鰓絲中充滿毛細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氣,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然后由鰓孔排到外面,完成魚的呼吸作用。
三、鳥類
1、鳥類的共同特點:
鳥身上長著羽毛,有翅膀,大多數鳥都會飛。
鳥都是卵生的。
鳥有鳥喙,但是沒有牙齒。
2、鳥類屬于脊椎動物,企鵝、鴨子、母雞也屬于鳥類。
3、鴿子的正羽是覆蓋在鳥身體上的大型羽片,鴿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長有正羽;絨羽緊貼在鳥的身體上,細小而柔軟。
4、研究鴿子的羽毛。
我的發現 對鴿子的作用
觀察正羽 正羽外形優美,比較寬大,摸上去比較光滑,中間有一根堅硬的、粗壯的羽軸。 利于鴿子的飛行和掌握身體的平衡。
剪斷正羽羽根后 發現羽根里面是空的。 減輕重量
在正羽上滴水后 水不會被吸收。 防水,防止羽毛被水沾濕,影響飛行。
用放大鏡觀察絨羽 絨羽看上去比較細小,摸在手上比較柔軟。 保持體溫,減少熱量散失,抵御寒冷。
喙和足是鳥類的重要器官,喙也是鳥類特有的特征。不同鳥類的喙和足形態差異都很大,這與它們的生活環境、覓食特性的不同有著密切的關系。
將這些鳥喙與它們各適合吃的食物連線。
7、這些鳥的足有什么特點?它們各適合在什么環境下生活?
第一幅圖,腳上有蹼,腳掌寬大,適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濕地湖泊一帶。
第二幅圖,鳥的爪子強壯有力,并且在腳趾的頂端有強有力的鉤子,適宜抓取一些小動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區。
第三幅圖,鳥兒的腳比較粗壯有力,而且比較長,適宜奔跑,適合在空曠的草原上生存。
第四幅圖,鳥兒的腳細長,適宜在淺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濕地一帶。
四、哺乳類
1、研究哺乳動物的共同特點。
主要 特點 哺乳動物身體有毛,是胎生的,小時候吃母乳長大,他們有牙齒,用肺呼吸。
體 溫 恒溫的,哺乳動物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穩定。
皮毛的作用 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
脂肪的作用 保溫作用。
2、哺乳動物是一類恒溫脊椎動物,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他們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穩定。
3、作為哺乳動物,北極熊保持體溫的秘密有兩點,一是北極熊體表有厚厚的毛,二是北極熊身體有厚厚的脂肪。
4、恒溫的出現是動物演化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進步性事件。哺乳動物的皮毛和皮下脂肪層在其保持體溫恒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哺乳動物身上的脂肪具有保溫的作用。
6、寫出下面動物的運動方式,以及一兩種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名稱。
動物 運動方式 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
獵豹 奔跑 羚羊、獅子、角馬
袋鼠 蹦跳 跳羚、紅袋鼠、巖羊
蝙蝠 飛行 鼯鼠、鼯猴
鯨魚 游動 海獅、海象、海豹、河馬、水獺、海貍、海貍鼠、鴨嘴獸
7、實驗名稱:體驗脂肪的作用
實驗器材:動物油脂、冰水、膠帶等。
實驗步驟:①把一塊動物油脂綁在一只手的食指上。②將兩只手的食指同時浸入一杯冰水中。③體驗兩根食指的不同感覺
實驗現象:綁有動物油脂的食指不感到冷,沒綁動物油脂的食指感到冷。
實驗結論:哺乳動物的脂肪有御寒的作用。
第二單元 物體的運動
五.運動與位置
1、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
2、辨別教科書15頁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
汽車在運動,因為它在路上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自行車與騎手在第二幅圖上出現了,說明是順著路運動到此的。
河里的鴨子在運動,因為它在河里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河邊小路的烏龜在運動,因為它在小路上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天空中的老鷹在運動,因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汽車相對于公路來說,由公路上的位置從左邊來到了右邊,所以汽車在運動。
河里的鴨子相對于河面來說,由河中央來到了河邊,所以鴨子在運動。
3、商場電梯上的人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以電梯作為參照,電梯上的人沒有運動,因為電梯上的人在電梯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
以電梯以外的人或是物作為參照,電梯上的人運動了,因為電梯上的人對于電梯外的人或物來說位置發生了變化。
4、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相對于路邊的小樹、電線桿等等物體來講,他們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因此乘客是運動的。
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坐在座位上,乘客相對于另外的乘客來說,位置并沒有發生改變,從這個角度說,乘客又不是運動的。
5、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6、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
六.不同的運動
1、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做物體的運動軌跡。
2、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做直線運動,如電梯上的人的運動、蘋果落地的運動。物體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如風車的轉動,鉛球的拋物線運動。
3、直線運動、曲線運動是生活中物體的兩種常見運動方式。
4、物體常見的運動形式有:前進、后退、擺動、振動、繞圈、旋轉、滾動、上升、下降。
前進——物體從后往前運動
后退——物體從前往后運動
擺動——物體以一個基點或樞軸點搖擺
振動——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復運動
滾動——平動與轉動的平面復合運動
繞圈——一個物體圍繞另一個物體做做圓周運動
旋轉——物體圍繞一個點或一個軸做圓周運動
5、用簡單的圖示表示下面各種物體的運動軌跡。
6、制造各種運動形式的方法:
在繩子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鉤碼、長尾夾、打孔的橡皮塞),可以做出重物的擺動。
用線軸、電池可以直接在桌上滾動。
用嘴巴吹葉輪,可以將葉輪旋轉。
還可以用皮筋做出振動,用繩子系著橡膠圈,甩動繩子從而使橡膠塞繞圈。
7、觀察課本19頁的下面四幅圖,說一說這幾幅圖中包含了哪些運動形式?
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動、轉動的運動,上面的旋翼做旋轉運動。
手鋸在做前進、后退的往復運動。
直升機本身是向前前進的,這是一種前進的運動形式;直升機上的螺旋槳,一直在旋轉,這是一種旋轉的運動形式。
旋轉木馬設施整體圍繞中軸做旋轉運動,一個個的木馬圍繞中軸在繞圈同時做上下運動。
七、運動的快慢
1、通常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2、單位時間,一般是指一秒鐘、一分鐘、一小時。
3、通常,民航飛機的運動速度800千米/小時,人步行的速度是比較慢的,一般只有5千米/小時。
4、物體的運動速度有快有慢,有大有小,同一種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產生的沖擊力也越大,運動速度越小,產生的沖擊力也越小。
5、為什么不能從樓梯上快速的跑下來?
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樓梯上快速奔跑具有很大的能量從而止不住腳步,易沖撞他人帶來傷害。
6、為什么不能高空拋物?
高空拋物,越接近地表速度越快,從而能量越大,容易對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傷害,甚者會威脅生命安全。高空拋物不僅是道德上的問題,有的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7、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億米/秒。
第三單元 常見的力
八、力與運動
1、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與方向。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
運動中的自行車停下來,需要摩擦力。
風車運轉起來,需要風力。
磁力小車拐彎,需要磁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讓皮球彈起來需要彈力。
潛艇浮出水面需要浮力。
2、磁力可以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說明力能夠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
3、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的實驗。
問題: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是否有關
假設: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有關系,拉力越大,小車前進越快,拉力越小,小車前進越慢。
保持不變的是:小車的重量、小車運動的距離
需要改變的是:拉力大小
實驗器材:秒表、小車、支架、尺子、鉤碼
實驗設計:
(1)把繩子的一頭系在小車上,另一頭穿過支架扣上鉤子,垂在桌子旁邊。
(2)在鉤子上鉤上鉤碼,一個一個的增加鉤碼,分別測一測小車從桌子的這一頭行駛到桌子的另一頭,需要多長時間。
實驗結論:小車前進快慢與拉力大小有關系,拉力越大,小車前進越快,拉力越小,小車前進越慢。
實驗名稱: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
實驗器材:斜坡、鋼珠、磁鐵、白紙、筆等等。
實驗步驟:第1步:讓鋼珠從斜面頂端滾下,記錄鋼珠運動的軌跡。第2步:在鋼珠運動軌跡的旁邊,放一塊磁鐵.第3步:再次讓鋼珠從斜面同一高度滾下,認真觀察,鋼珠運動的狀態并再次記錄鋼珠的運動軌跡。
實驗現象:我們發現鋼珠從斜面同一位置滾落下來。它們的運動軌跡是不一樣的,第1次鋼珠的運動軌跡是直線,第2次鋼珠
運動的途中,拐了一個彎。
實驗結論:磁力能夠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
九、彈力
1、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撤去外力之后,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做彈性。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做彈力。
2、具有彈性的物體有:彈簧、橡皮筋、握力器、拉力器、皮球、彈簧測力計、氣球等。
3、每增加一個鉤碼,彈簧會拉伸相同的長度。不斷地掛鉤碼,彈簧所受的拉力將會超過彈性限度,彈簧不能恢復原樣。
4、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的拉伸長度與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拉力越大,彈簧拉伸的長度越長,拉力越小,彈簧拉伸的長度越短。
5、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人們根據彈簧拉伸長度隨拉力大小變化的規律而制成的。彈簧測力計主要由提環、指針、刻度、掛鉤4個部分組成。
6、我們利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力的大小,力的單位是牛頓,用字母N表示。
7、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注意點:
A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處。
B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齊平。
C被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值。
實驗名稱: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
實驗器材:彈簧,鉤碼,尺
實驗步驟:(1)分別固定3個彈簧的一端,測量彈簧長度。(2)在第1個彈簧下掛1個鉤碼,測量彈簧長度。(3)在第2個彈簧下掛2個鉤碼,測量彈簧長度。(4)在第3個彈簧下掛5個鉤碼,測量彈簧長度。(計算彈簧拉伸長度時要用彈簧長度減去彈簧靜止不動時的原始長度。)(5)記錄。(6)整理實驗器材
實驗現象:彈簧秤下掛的鉤碼個數越多,彈簧的伸長越長。
實驗結論:彈簧受力與拉伸長度的變化是有規律的,受力越大,被拉伸度越大.
十、摩擦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物體在液體或空氣中運動時,也會產生摩擦力,這種摩擦力是一種阻力。
2、我們可以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有關。接觸面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面積越小,摩擦力越小。
5、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6、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假設: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保持不變的是:物體與桌面、砂紙之間接觸面的大小。
需要改變的是:接觸面的光滑程度。
實驗設計
將小木塊分別放在桌面、砂紙上,用彈簧測力計拖動小木塊,分別測量出小木塊與桌面、砂紙之間的摩擦力。
實驗記錄
改變的條件 摩擦力/N 平均 摩擦力/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桌面 2.3N 2.5N 2.4N 2.4N
砂紙 4.1N 4.3N 4.4N 4.27N
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7、物體在水中運動也有阻力,這個阻力來自于物體本身與水之間的摩擦力。
8、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阻力大小與物體本身的形狀有關系,流線型的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如:鯨魚和海豚的體型就是流線型的。人們根據流線型的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這一原理改良了很多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飛機、潛水艇、輪船、火箭等。
9、流線型是減小空氣或是液體阻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10、減小摩擦力的例子:
(1)給自行車車軸上潤滑油是為了減小車軸與車輪之間的摩擦力(2)冰壺比賽中刷冰,是為了把地面刷得更光滑,減小冰壺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3)旱冰鞋底下裝有圓輪,是在相同條件下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力。(4)機械手表戴久了要給它上油。(5)磁懸浮列車。(6)拉桿箱下面裝上輪子。(7)兒童滑梯的表面非常光滑。
11、增加摩擦力的例子:
(1)加深輪胎花紋是為了增加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2)運動員在手上涂抹鎂粉,是為了增加手與桿子之間的摩擦力(3)給輪胎套防滑鏈,是為了增加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4)繩子上面有花紋。(5)礦泉水瓶蓋子上有豎直的花紋。
12、實驗名稱:研究如何減小液體的阻力
實驗器材:裝有大半瓶洗潔精的塑料瓶、橡皮泥
實驗步驟:(1)在一個塑料瓶里裝大半瓶洗潔精。(2)用相同的橡皮泥捏四個不同形狀的模型球體、錐形、正方體、三菱體。(3)讓四個模型從塑料瓶的同一高度同時下降,觀察那個模型最先下沉。
實驗現象:做的光滑的,且成流線型的錐體最先下沉,正方體最后下落。
實驗結論:物體表面越光滑,越成流線型,所受阻力越小。
十一、浮力
1、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豎直向上托舉的力,這種力叫做浮力。正因為有浮力,物體才能漂浮在水面。
2、在水中的物體,不論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3、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同樣大小的物體,質量越輕的越容易浮。同樣質量的物體,體積越大的越容易浮。
4、《曹沖稱象》利用的就是浮力的原理。
5、同樣重的物體,改變它們的形狀,將它的體積適當變大,排開更多的水,就會浮在水面,就能承載更多的物體。比如:實心的金屬鐵在水里是浮的,但是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是浮的了。
6、采用什么方法,讓A4紙承載更多的硬幣?
方法一:將白紙折成一張紙船的形狀,可以承載更多的硬幣。
方法二:將白紙折疊成長方體的形狀,把接觸水面的面積折得更大一些,這樣白紙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載更多的硬幣。
實驗名稱: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實驗器材:三個大小一樣的和三個大小不一的空心塑料球、橡皮泥、一盆水、天平
實驗步驟:
實驗一:
(1)給三個同樣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
(2)1號球內裝滿橡皮泥,2號球內裝一半橡皮泥,3號球內裝少許橡皮泥。
(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狀態。
實驗二:
(1)給三個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
(2)在空心塑料球中裝入橡皮泥,用天平稱量,確保裝入橡皮泥后三個塑料球的質量相同。
(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狀態。
實驗現象:質量大的物體容易下沉,體積越大,越容易下沉。
實驗結論: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第四單元 簡單電路
十二、點亮小燈泡
1、畫出讓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
2、能夠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電路都是一個閉合電路,否則小燈泡不會亮起來。
開關可以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
3、一個完整的電路應包括電源、用電器、導線和開關四部分。
4、在實驗中只能使用電池,不能從插座接電。因為使用交流電做實驗,不安全。
5、可以把電路中的小燈泡換成小電鈴、發光器或者小風扇等,當電路連接成功后,小電鈴、發光器或者小風扇也能正常工作。
6、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要分別連接在電池的正極和負極上,形成通路,燈泡才會亮起來。
十三、導體和絕緣體
1、容易導電的物體——鐵釘、鉛筆芯、鋁箔、硬幣、水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塑料尺、竹簽、橡皮、木塊、瓷勺、玻璃
2、像鐵釘、鋁箔等物品容易導電,被稱為導體,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簽等物品,不容易導電,被稱為絕緣體。
3、
上面這些物品分別是什么?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導電?哪部分不容易導電?各起什么作用?
圖1:螺絲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絕緣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導電,防止觸電,前部分是用金屬做成的,容易導電。
圖2:開關。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電,保證安全,里面跟電線接觸的部分是金屬制成的,是為了導電。
圖3:電工膠布。由絕緣材料組成,防止觸電,保證安全。
圖4:插座插頭。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觸電。里面由金屬制成,便于導電。
4、在日常生活中,跟開關、插座等一樣,也是一部分絕緣體,一部分導體的物體有:充電器、電線、電腦、電視機、洗衣機等等。
5、通過驗電球做人體導電實驗,我們發現人體也是一個導體。
6、自來水、純凈水、鹽水的導電性能是不一樣的,鹽水的導電性能最強,其次是自來水,導電性能最弱的是純凈水。
實驗名稱:導體和絕緣體的檢驗
實驗器材:電池、導線、開關、小燈泡、不同的導體和絕緣體
(剪刀、鉛筆、回形針、橡皮、塑料圓珠筆等)
實驗步驟:
一、制作檢測電路
1.把電池裝入電池盒。
2.把小電珠裝入燈座,注意裝小電珠時不要太用力。
3.用導線把電池盒、小燈座、開關連接起來,并留出檢測線,注意所用導線兩頭的絕緣層一定要事先剝去。
4.檢測電路的通電情況。
二、檢測物品的導電性能
1.預測:哪些物體能導電?
2.用檢測電路分別檢測物品的導電性能:將檢測物品分別接入檢測電路,通過小電珠的亮與滅來判斷物品的導電性能。
3.學生邊實驗邊記錄。
4.交流實驗結果。
實驗現象:觀察到剪刀,回形針等金屬物體連接線路時,燈泡亮了,鉛筆,橡皮,塑料圓珠筆等物體連接線路時,燈泡沒亮。
實驗結論:像鋼尺、鐵釘這些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像橡皮、塑料這些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十四、電路暗箱
1、解開電路暗箱的秘密,導致小燈泡不同的變化可能的原因是:
小燈泡亮,說明電路是通的,觸點間有電路元件;
小燈泡更亮,說明觸點間可能串聯進了一節電池;
小燈泡更暗,說明觸點間可能串聯進了一個小燈泡;
亮度基本沒有變化,說明很可能只是一段導線或是并聯進了電池或燈泡;
小燈泡滅,則說明觸點之間的電路是斷開的,可能什么也沒有,也可能是一個斷開或損壞的電路元件。
在簡單電路中增加一節電池,小燈泡會變亮,增加一個燈泡,小燈泡變暗。
十五、生活中的電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就是電的發明和廣泛使用,從此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2、不同的用電器采用不同的供電方式,生活中的電可以分為直流電和交流電。
3、寫出生活中分別使用電池和發電廠供電的用電器。
類別 用電器
電池供電 手表、汽車玩具、計算器、遙控器 手機、電動車、剃須刀、鬧鐘
發電廠供電 電腦、取熱器、電飯鍋、電視機 冰箱、洗衣機、空調、電燈
4、電池和發電廠提供的電是不一樣的,電池提供的是直流電,而發電廠提供的是交流電。
5、交流電是從火電廠、太陽能電站、核電站、水電站、風力發電站等發電站輸送出來的。
6、使用交流電的地方有:工業生產用電、農業生產用電、交通用電、居民小區用電、商業用電等。
7、電雖然是一種重要的能源但有時又具有危險性,電的安全使用與人的生命財產密切相關。
8、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電方面的安全隱患?
A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風箏容易纏上高壓線,引發觸電事故。
B雨天在大樹下躲雨,容易引發觸電事故。
C用濕毛巾擦拭通電的電燈泡,容易引發觸電事故。
D一個接線板上接多種電器,接線板容易超出用電負荷,導致觸電事故,引發火災。
E用濕手去觸摸開關、插頭等等。
F電器長時間通電。
G電器使用時間過長,超過使用年限。
9、把許多用電器連接在同一個插座上,或者用電器連續使用時間過長,都有可能因絕緣體過熱而引發火災。
10、做一個水果電池,需要的活動材料有:水果、銅片、鋅片、導線、LED燈等等。
第五單元 巖石與礦物
十六、常見的巖石
1、巖石和礦物是極為重要的自然資源。
2、巖石與礦物一直都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材料和工具。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均來自巖石和礦物資源。
3、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
4、地球上的巖石到處都有,分布很廣。
5、常見的巖石有:花崗巖、大理巖、石灰巖、砂巖等。不同巖石在斷面顏色、顆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
6、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搜集→清理→判斷→裝盒→貼標簽
7、巖石自述
大理巖的自述
同學們好,我叫大理巖,是變質巖的一種,因產于中國云南大理而得名。我的主要礦物為重結晶的方解石、白云石,同學們肉眼可以辨認。我遇到稀鹽酸的時候就會產生氣泡。我們純大理石為白色,含雜質時,呈現各種雜色,具有美麗條紋。有的人對我很熟悉,因為我是主要的裝飾、建筑石料及雕刻石料。
觀察、記錄常見巖石的表面特征。
表面特征 花崗巖 砂巖 大理巖 石灰巖
斷口顏色 肉紅、白、黑 灰、有亮點 土黃、白 灰、白
顆粒大小 粗粒 中粒 粗粒 細粒
劃痕顏色 肉紅色 灰色 黃色 灰白色
敲擊的聲音 稍渾濁 稍清脆 稍渾濁 稍清脆
水性 不吸水 不吸水 吸水 吸水、保水
氣孔、條紋 無氣孔、無條紋 無氣孔、無條紋 有氣孔、有層次 無氣孔、有條紋
動植物痕跡 無 無 可能有 可能有
十七、認識礦物
1、礦物是天然形成的,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2、如花崗巖中每種顏色的顆粒,代表一種礦物?;◢弾r中的粉紅色顆粒是長石,半透明顆粒是石英,黑色顆粒是黑云母。
3、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約4000種礦物,遍布地球的每個角落。
4、礦物有自己的特征,不同的礦物在光澤、硬度、透明度、形狀、顏色等各方面都是不一樣的。
5、描述礦物的范例:
石墨 一種礦物,灰黑色,有金屬光澤,硬度很小,熔點高,導電性能強,化學性質穩定。用來制造坩堝、電極、鉛筆芯、潤滑劑、顏料、防銹涂料等等。
6、石灰巖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常含有白云石、黏土礦物和碎屑礦物。砂巖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白云木等。方解石和白云石是大理巖主要礦物成分。
7、石墨和赤鐵礦很容易在白砂紙(白色無釉瓷板)上留下粉末顏色,不需要用很大力氣。石墨條痕顏色為黑色或灰黑色;赤鐵礦條痕顏色為棕紅色或褐紅色。
8、觀察礦物斷口處光澤,方鉛礦為金屬光澤,水晶為玻璃光澤,石膏為絲絹、玻璃或珍珠光澤。
9、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
10、礦物是現代工業的“糧食”和“血液”。
11、記錄幾種礦物的特征,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
特征 石墨 云母 赤鐵礦 石膏
劃痕顏色 黑色或灰黑色 黑色 櫻紅色 白色
晶體形狀 六方晶體 六方片狀晶體 板狀或塊狀 板狀或塊狀
斷口光澤 金屬光澤 玻璃光澤 土狀或金屬 絲絹或珍珠、玻璃
透明程度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半透明透明
硬度 軟 軟 硬 軟
主要用途 鉛筆芯 鏡片 煉鐵、顏料 建筑、醫用
十八、礦物與我們的生活
1、人類生活、工業生產離不開礦物資源,人類的衣食住行醫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礦物。
2、鉛筆芯用到石墨(軟、黑)的特征,爽身粉用到滑石(軟、容易吸水)的特征,銅芯用到黃銅礦(導電)的特征,赭石顏料用到赤鐵礦(顏色)的特征,水晶杯用到石英(硬、容易透光)。
3、日常生活中使用礦物的例子:
鐵鍋由鐵礦石制成。
窗戶上的玻璃由石英制成。
首飾由黃金礦制成。
4、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有:鐵鍋、菜刀、鏟子、鐵鍬、卡車、剪刀、鐵軌、火車、飛機等等。
5、鐵礦石到鐵制品的生產過程:開采鐵礦→粉碎鐵礦石→高溫煉出鐵水→分離鐵水和礦渣→澆鑄冷卻成型→加工成鐵制品
6、石膏糊易塑形、凝固后強度較大,能更好貼合病人骨折部位,實現固位并減少行色移動、分散外部壓力,給骨骼創造修復的良好條件,因此當有人骨折受傷的時候,醫生總是用石膏固定。
石膏可用于制造水泥、建筑、模型,還用于醫療、食品等行業。
7、人類很早就認識到礦物的用途,采礦活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8、礦物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在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是來自于礦物資源。
9、礦產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懂得節約和保護礦產資源。
10、查資料,了解人們正在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日益枯竭的礦物資源,寫出幾條。
1.制定法律法規
2.采取各種積極的措施進行保護。
3.加強一些物品的回收利用,減少礦物資源的開發。
4.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優化礦產資源。
5.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全過程控制,將環境代價減小到最低限度。
6.保護礦區生態環境,防止礦山壽命終結時淪為荒蕪、不毛之地。
7.合理使用礦物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8.進行科技研發,開發能夠替代礦物資源的新能源,如太陽能、核能、風能、水能等。
11、將礦物和它的用途連線,并寫出用到的礦物特性。
向工程師那樣
1不同職業門類的工程師雖然從事具體工作不同,但具有某些共同素養。
(1)工程師能精確繪圖;(2)工程師會制作產品模型;(3)工程師能運用數學和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4)工程師會使用各種工具和儀器
2探究設計的一般流程:(1)明確問題;(2)前期研究;(3)設計方案、(4)制作模型;(5)測試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