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物理 教科版(2024)八年級上冊1.通過分析生活實例知道質量的含義,知道質量的單位及換算關系.2.能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3.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物態、空間位置變化而變化的物理量.4.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會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1.現象探究:組成物體的物質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都是由鐵做的,鐵 錘含鐵多 都是由木頭做的,木桌含木頭多歸納 同種物質可以組成不同的物體,組成物體的物質 有多有少辨析比較“物體”與“物質”的區別1.物體是指具有一定形狀、占據一定空間、有體積和質量的實物,比如高山、大海,書桌、課本,太陽、月亮,這些都是物體.2.物質是指組成物體的材料,例如鐵、木頭等.3.一個物體可以由一種物質組成,例如鐵釘,也可以由多種物質組成,例如木柄的鐵錘由木頭和鐵組成.2.質量的含義物理學中,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作質量.質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物體所含的物質多,則質量大;物體所含的物質少,則質量小.3.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鋼錠被軋成鋼 板,雖然形狀 改變了,但是 所含鋼的多少 并沒有變,所 以質量不變 一杯冰熔化成 水,雖然物態變 了,但是所含水 的多少并沒有 變,所以質量不 變 奧運五環從地面被帶到空間站,雖然位置變了,但是所含物質的多少沒有變,所以質量不變歸納 大量事實說明,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物態及所處的空間位置無關,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典例1 [ 宜賓期末 ] 下列物體的質量發生變化的是( )AA.一塊橡皮被用掉了一半B.實心球從空中落到地面C.一根直鐵絲被彎成弧形D.試管中的萘由固態熔化成液態[解析] 一塊橡皮被用掉一半,所含物質減少,質量減小. 實心球落到地面、直鐵絲被彎成弧形、固態的萘熔化,所含物質的多少均不變,質量不變.4.質量的單位(1)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是千克,符號是 .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噸、克、毫克 .(2)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 ;, .5.常見物體的質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枚1元硬幣 約 一個雞蛋約 一個蘋果約 一只公雞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名中學生 約 一頭大象可 達 地球約 太陽約特別提醒生活中的“質量”一詞常用來表達對事物好壞、優劣的評價,而用“重量”一詞指代質量.如生活中說“我的體重是 ”,物理學中說“我的質量是 ”.我們在物理學習中要注意科學用語與生活用語的區別.典例2 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入適當的單位.(1)成年人的質量約70____;(2)一杯水的質量約200__;(3)一頭大象的質量約6__.1.質量的測量工具(1)生活中常見的測量質量的工具有臺秤、電子秤、案秤、桿秤,以及測量載重汽車的質量時用的電子磅等.(2)在學校的實驗室和工廠的化驗室里,常用的測量工具是天平.2.托盤天平(1)結構:底座、天平盤、橫梁、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標尺和游碼等,每架天平都有一盒配套的砝碼.(2)使用測 量 前 看 觀察天平的最大秤量和最小秤量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對于需要調節底座水平的天平,應先調節底座下面的螺釘,使底座水平移 用鑷子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測 量 前 調 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或使指針在中線左右兩側擺動的幅度相等),即橫梁水平平衡.具體操作方法:指針向左偏,將平衡螺母向右調;指針向右偏,將平衡螺母向左調,可簡記為“左偏右調,右偏左調”.對于左、右兩端各有一個平衡螺母的托盤天平來說,兩平衡螺母的調節方向一致測 量 時 測 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左物右碼”放置,即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中,然后根據所估計的質量用鑷子按“先大后小”的順序依次向右盤試加砝碼,若添加或取下最小砝碼后,天平仍不平衡,則需要用鑷子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相當于在右盤加減小砝碼),直至天平的橫梁恢復平衡測 量 時 讀 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左端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不估讀),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如圖所示,被測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 用 后 收 測量完畢,先將被測物體取下,然后用鑷子把砝碼放回砝碼盒內,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特別提醒天平使用時的注意事項(1)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最大秤量,否則不但測不出物體的質量,還可能損壞天平;也不能小于最小秤量,否則無法直接測出物體的質量.(2)保持天平和砝碼干燥、清潔,加減砝碼和移動游碼時都要使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觸,以避免砝碼、游碼因銹蝕、磨損而質量發生變化,造成測量不準確.(3)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會污損天平盤,不能直接將其放到天平盤里.(4)已調節好的天平如果移動了位置,有可能導致各部件松動,破壞天平的平衡,需重新調節使橫梁平衡,才能稱量.(5)天平平衡后,兩個天平盤不能互換位置,否則要重新調節天平平衡,因為兩個盤的質量不一定相等.(6)稱量前調平衡:只調平衡螺母,不碰游碼.(7)稱量時調平衡:加減砝碼移游碼,不調平衡螺母.教材深挖天平的非正常使用(1)游碼未歸零:使用游碼未歸零就調平的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相當于在右盤中已放上一個與游碼初始示數相同的小砝碼,因此物體的實際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和最后游碼示數之和減去初始游碼示數.(2)物、碼放反:天平的等量關系為 ,當錯誤地“左碼右物”放置時,天平的等量關系為,則物體質量等于砝碼質量減去游碼的示數,即 .典例3 [ 南昌期末 ] 在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實驗中:如圖甲所示是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的情景,你認為操作中存在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糾正錯誤后,向天平盤中放砝碼時,應根據所估計的被測物體的質量,按質量__________(選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順序加減砝碼.天平水平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是_____ .游碼沒有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由大到小67.6[解析] 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對應的刻度值,由圖乙可知,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是.3.用天平測量固體(如橡皮)的質量(1)按天平使用中“放平、移零、調平衡”的要求將天平調節平衡.(2)稱量前,估計橡皮的質量,將橡皮放入天平的左盤中,用鑷子按“先大后小”的順序往右盤中加減砝碼,最后移動游碼,直至橫梁恢復平衡,此時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示數即為橡皮的質量.(3)整理好器材.4.用天平測量液體的質量(1)測出空燒杯的質量;(2)把容器中的液體倒入燒杯中,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3)用總質量減去空燒杯的質量,即為所測液體的質量.這種測量液體質量的方法稱為“去皮法”.教材深挖測量“給定質量(定量稱取,多了少了都不允許)”的液體(以稱取 水為例)(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調節天平平衡;(2)將空燒杯放在左盤,在右盤加減砝碼,并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3)向右盤中再放入 的砝碼,然后緩緩向燒杯內注水,在天平衡時停止;(4)用膠頭滴管慢慢向燒杯內滴入水,直至天平平衡,這時燒杯中的水的質量為 .5.物體質量的特殊測量方法(1)累積法(測多算少法)(需保證物體規格相同)測微小物體的質量:當被測物體的質量很小,如一枚大頭針、一粒米、一個圖釘等,我們無法利用天平直接測量單個物體的質量,此時可以利用測多算少的方法測出一定數量的物體的質量,再除以物體的數量 (盡可能大些,以減小測量誤差),則一個物體的質量(2)取樣法(測少算多法)(需保證物體是均勻的)測較大物體的質量:如測量已知總長度為的銅線的質量時,若銅線的質量太大而無法直接用天平測量,可以先測量出其中一小段銅線的質量 ,再測出這一小段銅線的長度 ,根據這一段銅線的長度和銅線的總長度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銅線的總質量,即 .典例4 [ 巴中期中 ] 2024年1月5日龍年生肖郵票“辰龍獻瑞”正式發行,如圖所示.若想測出這張郵票的質量,下列方法最可取的是( )A.把這張郵票放在天平上直接測量,得出結果B.把這張郵票放在天平上多次測量,再求平均值C.先稱出100張同種郵票的總質量,再通過計算求得結果D.先稱出一塊鐵的質量,再稱出鐵塊和這張郵票的總質量,然后用總質量減去鐵塊的質量√[解析] 一張郵票的質量約為幾十毫克,不易直接測量,故可采用累積法測算其質量:先稱出100張同種郵票的質量,再通過計算求得一張郵票的質量.若先稱出一塊鐵的質量,再稱出鐵塊和這張郵票的總質量,因一張郵票的質量很小,兩次測量結果幾乎相同,故此法不可取.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