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2.1 空氣的成分第2課時 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空氣污染與保護大氣環境目標素養 導航課標要求 學業內容1.認識物質的多樣性,知道物質可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 2.認識空氣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和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與社會責任。 3.完成跨學科實踐活動——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 1.能依據物質的組成對物質進行分類,并能識別純凈物和混合物。2.能說出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和具體的防治措施,學會評價空氣質量,了解空氣質量指數的含義。3.了解空氣污染的來源,如工業生產、汽車尾氣等。能說出防治空氣污染的具體措施,如改進生產工藝、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樹造林等。興趣導學(3min)悟學&議學(18 min)1.什么是純凈物和混合物,歸納混合物和的區別是什么?2.在我們的身邊發生過哪些污染空氣的情況?3.大氣污染會造成哪些危害?4.為了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我們能做些什么?問題探討展學&評學(15 min)物質按組成成分的多少如何劃分?1.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不能用化學符號來表示,如空氣,礦泉水等。2. 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純凈物可以用化學符號來表示,如氮氣可以用N2來表示;氧氣、二氧化碳可分別表示為O2、CO2等。紅磷(P)和五氧化二磷(P2O5)也是純凈物。混合物和純凈物四純凈物 混合物特性表示方法舉例聯系 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和聯系有固定的組成和性質,如熔點、沸點等沒有固定的組成和性質,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可用化學符號表示不能用化學符號表示氧氣(O2)、硫(S)、一氧化碳(CO)、水(H2O)等純凈的空氣、稀有氣體、海水、糖水等混合物 純凈物分離、提純混合(1)污染物:①煙塵:可吸入顆粒物(PM10)、可入肺顆粒物(PM2.5)②有害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易錯警示: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導致溫室效應,但二氧化碳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空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2)污染源:①工廠廢氣:含多種有害氣體②汽車尾氣: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③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產生煙塵、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等(引起“酸雨”)①嚴重損害人體的健康;②影響作物的生長;③破壞生態平衡;④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2.危害①加強大氣質量監測;②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潔能源;③工廠廢氣經處理后排放,汽車安裝尾氣凈化處理裝置;④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1.防治措施保護大氣環境二2.空氣質量日報空氣質量日報的主要內容:①首要污染物;②空氣質量指數;③空氣質量指數級別。目前列入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的基本項目有: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μm,稱PM10)、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μm,稱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空氣質量指數 0~50 51~ 100 101~ 150 151~ 200 201~ 300 >300空氣質量指數級別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空氣質量指數類別及表示顏色 優 良 輕度 污染 中度 污染 重度 污染 嚴重污染綠色 黃色 橙色 紅色 紫色 褐紅色表2-1 空氣質量指數及相關信息法律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捋學(2min)1.物質的簡單分類:混合物和純凈物2.空氣污染有哪些危害3.保護大氣環境自主練習(7min)1.空氣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們要保護好空氣。下列氣體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DA.氧氣 B.氮氣C.水蒸氣 D.二氧化硫2.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CA.稀有氣體 B.清澈的泉水 C.冰水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3.是空氣中粒徑 的固體顆粒物和液滴的總稱,這些顆粒細小,可在空氣中漂浮數日,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很大。下列生活習慣中,產生的 相對較少的是( ) 。A.吸煙 B.使用太陽能熱水器C.駕車上下班 D.就地焚燒農作物秸稈B4.廣西將以八桂山水之美助力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下列做法與助推生態文明建設不相符的是( ) 。BA.分類回收垃圾 B.發展高耗能產業C.積極植樹造林 D.增加光伏發電5.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方法。給物質分類時,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不同類物質間常存在如圖2-8所示的三種關系:圖2-8(1)純凈物和混合物之間的關系屬于上述的______關系。并列圖2-8(2)現有以下物質:①潔凈的空氣、②人體呼出的氣體、③啤酒、④液氧、⑤二氧化碳、⑥加碘食鹽、⑦冰水混合物、⑧氯化鉀。請用序號填空: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屬于純凈物的有__________。①②③⑥④⑤⑦⑧圖2-96.圖2-9表示空氣中各成分占空氣總體積的百分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縱坐標表示質量分數B. 表示的物質為氧氣C.稀有氣體屬于純凈物D. 可用于醫療急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