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1章第3節運動的快慢學習目標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重難點)方法一:路程相同,比較時間。所用時間少的運動得快。方法二:時間相同,比較路程。經過路程長的運動得快。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結論1.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這個數值越大,表示物體運動越快。速度二3.單位:基本單位 m/s 或 m ·s-1讀作 米每秒常用單位 km/h 或 km ·h-1讀作 千米每小時速度概念: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m/s、 km/h換算:1m/s=3.6km/h公式:運動的快慢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時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相同路程,比較時間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物理方法——控制變量法當某一物理量受到幾個不同物理量的影響時,為了確定各個不同物理量對該物理量的影響,人為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變.改變某一個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與該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例如“1”中的兩種方法,分別控制變量“時間”和“路程”來比較運動的快慢就是運用了控制變量法.2.速度.路程時間(1)定義:在物理學中,把________與________之比叫作速度,用字母______表示.計算公式是__________.vv=st(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3) 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 ,符號是________或________.運動快慢米每秒m/sm·s-1就越大),但我們可以利用路程和時間求得速度,即 v= .物理方法——比值定義法就是用兩個基本物理量的“比”來定義一個新物理量的方法.其特點是被定義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質最本質的屬性,它不隨定義所用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變.比如說本節所學的“速度”,它是反映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但它不隨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例如我們不能說:①我走的路程越大,我的速度就越大;②我運動的時間越短,我的速度st直線不變直線改變3.(1)物體沿著__________且速度__________的運動,叫作勻速直線運動.(2)物體沿著__________且速度__________的運動,叫作變速直線運動.v=st平均速度(3)如果只作粗略研究,通常用________來描述運動的快慢,這樣算出來的速度叫作__________.知識點 1 速度的理解典例 1:水中游動的旗魚,速度可達108 km/h.空中飛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鐘可飛行 5 km.陸地上跑得最快的獵豹,1 s 可跑33 m,三者速度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A.旗魚、褐海燕、獵豹C.獵豹、旗魚、褐海燕B.褐海燕、獵豹、旗魚D.旗魚、獵豹、褐海燕答案:D知識點 2 速度的計算典例 2: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駕車從廣州到肇慶旅游,汽車以90 km/h 的平均速度行駛 0.5 h 到達佛山三水,休息 0.5 h 后,再以80 km/h 的平均速度行駛 1 h 到達肇慶.(1)從廣州到佛山三水,汽車行駛的路程是多少?(2)從廣州到肇慶,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s2=v2t2=80 km/h×1 h=80 km,即從廣州到肇慶,汽車行駛的總路程為s=s1+s2=45 km+80 km=125 km,所用的總時間為t=t1+t2+t休=0.5 h+1 h+0.5 h=2 h,所以從廣州到肇慶,汽車的平均速度為答:(1)從廣州到佛山三水,汽車行駛的路程是 45 km.(2)從廣州到肇慶,汽車的平均速度是 62.5 km/h.易錯原因 如火車過隧道,容易忽略火車本身的長度正確理解 畫好運動示意圖,分清楚火車頭(或尾)出(或入)隧道口時才是某一段的完整路程易錯點 應用公式計算時,沒找對路程易錯訓練:2023 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為拍攝紀錄片,一列長為 L=360 m 的中歐班列火車勻速行駛,上方有一無人機跟蹤拍攝其運行情況,現在火車要通過長為 s=1800 m的隧道,無人機無法進入隧道拍攝,測得火車完全在隧道內的時間是 48 s.求:(1)火車運行的速度.(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解:(1)無人機完全拍攝不到火車的時間內,火車運動的路程為火車完全在隧道中運動的路程,即s=1800 m-360 m=1440 m,火車運行的速度為(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動的路程為s′=1800 m+360 m=2160 m,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動的時間為答:(1)火車運行的速度為 30 m/s.(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為 72 s.知識點 3 運動的圖像典例 3:(2024 年日照市)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某一天吃過早餐后,姐弟倆約定從小區門口出發去學校大門口會合,作出他們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分別如圖中的兩條實線所示,弟弟的圖線為直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弟弟比姐姐早 5 min 離開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時的速度相等,均為 100 m/minD.姐姐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解析:由圖像橫坐標可知,姐姐比弟弟早5 min出發,故A錯誤;由圖像可由計算結果知,姐姐和弟弟的平均速度不同,故 B 錯誤;姐姐在 0~5 min和 15~20 min 行走,5~15 min 內沒有行走,姐姐在0~5 min 和15~20 minmin,而弟弟的速度為 100 m/min,故 C 正確,D 錯誤.答案:C物理方法——圖像法在物理學中常采用數學圖像把物理現象或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這種方法叫作圖像法.運動學圖像主要有 s-t、v-t 圖像,運用運動學圖像解題可總結為四看:一看“軸”,二看“點”,三看“線”,四看“面積”.1.[物理與生活]下列對物理量的估測中,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A.一只普通鉛筆的長度約為 0.5 mB.一個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 5 m/sC.一名中學生的高度約為 170 cmD.高速公路允許小車通過的速度約為 120 m/s答案:C2.[物理觀念]圖中可以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甲A.甲與丙乙B.甲與丁丙C.乙與丙丁D.乙與丁答案:C3.北京時間 2023 年 2 月 3 日凌晨,瑞典哥德堡田徑室內賽展開多個項目角逐,在男子 60 米比賽中,中國“飛人”蘇炳添以 6秒 59 的成績奪冠,取得新賽季開門紅.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奔跑過程中,以看臺上的觀眾為參照物,蘇炳添是靜止的B.裁判最終評定蘇炳添跑得快,是通過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C.蘇炳添全程的平均速度約為 9.1 m/sD.在奔跑過程中,蘇炳添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C4. 甲、乙兩個物體均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的速度之比是3∶1,如果乙通過的路程是甲通過路程的 2 倍,則甲、乙兩個物體所用的時間之比是()A.6∶1B.1∶6C.1∶3D.1∶1答案:B5.在某場比賽中,甲、乙兩車從 t=0 時由同一起點向東運動,兩車運動的路程—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A.第 4 s 時兩車相距 2 mB.在 0~8 s 內,乙車的平均速度是 2 m/sC.第 8 s 時兩車的速度相等D.4 s 后,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西運動答案:D6.[生活應用]ETC 收費系統是對過往車輛無需停車即能實現收費的電子系統.如圖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處的 ETC 通道示意圖.現有一輛汽車在某高速公路上以如圖甲速度計所指的速度勻速行駛 25 min 后到達收費站,在進入 ETC 收費島區域前 s1=50 m 處開始減速,經 t1=4 s 后運動至 ETC 收費島(圖中陰影區域)邊界,然后再以 6 m/s 的速度勻速通過 ETC 收費島,其長為 s2=36 m.不計車長.求:(1)汽車到達收費站前勻速行駛的路程.(2)汽車通過 ETC 收費島所用的時間 t2.(3)汽車從開始減速到離開 ETC 收費島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甲乙(3)汽車從減速開始到離開 ETC 收費島的總路程為s總=s1+s2=50 m+36 m=86 m,汽車從減速開始到離開 ETC 收費島的總時間為t總=t1+t2=4 s+6 s=10 s,所以汽車從減速到離開 ETC 收費島全過程的平均速度為答:(1)汽車到達收費站前勻速行駛的路程為 37.5 km.(2)汽車通過 ETC 收費島所用的時間為 6 s.(3)汽車從減速開始到離開 ETC 收費島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8.6 m/s.7.[科學思維]如圖為某小區的正方形圍墻,小明和小華緊貼圍墻勻速行走一圈,需要的時間分別為 20 min 和 28 min,則小明和小華的速度之比________.若小明和小華從圍墻的兩個對角處同時出發,沿逆時針方向緊貼圍墻勻速行走,經過________min 兩人第一次相遇.若小明和小華從圍墻的兩個對角處同時出發,從小明第一次看見小華開始計時,到小明又看不到小華時,所經歷的時間為________min.答案:7∶5 35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