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粵教滬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課件1.2 測量長度和時間(共3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粵教滬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課件1.2 測量長度和時間(共35張PPT)

資源簡介

(共35張PPT)
物理
年級:八年級上冊
版本:粵教滬科版
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
1.2 測量長度和時間
1.知道長度、時間的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
2.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
3.知道測量精確程度的決定因素和減小誤差的常用方法。
學習目標
1.單位:為了科學地進行測量,必須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量作為比較的依據,這個標準量叫做單位。
2.國際單位制:國際上規定了一套統一的單位,稱為國際單位制,簡稱SI。
測量長度
3.長度的單位:
講授新課
(1)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
(2)其他常見的長度單位及符號。
千米
分米
厘米
微米
毫米
dm
km
cm
mm
μm
nm
納米
(3)換算關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講授新課
(4)測量單位換算方法步驟:
先“換” 后“算”
物理量的原數字不變,原單位與換用單位之間進行等量代換
將各物理量單位前的數字進行化簡運算
講授新課
(1)600m=_______μm
600m= 600×106 μm= 6×108 μm
長度單位換算:
講授新課
(2) 180m= km
180m= 180×10-3km = 0.18km
4.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講授新課
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
比較精確的長度測量工具
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
(一)定義: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的差異就叫誤差。
(二)誤差的來源 (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
2.儀器本身不準確 。
3.環境溫度、濕度變化。
1.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
誤差

講授新課
(三)注意:
1.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
2.減小誤差的辦法: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
C、改進測量方法。
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錯誤是不應該發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3.誤差不是錯誤:
(1)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符號:s.
(2)其它常見的時間單位及符號。
時、 分、 毫秒、 微秒 、納秒
h min ms μs ns
1h=60min 1min=60s
1s=103ms=106 μs =109ns
2.換算關系
講授新課
測量時間

1.時間的單位
3. 測量時間的工具:
  鐘、表;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停表。
手表 石英鐘 電子停表 機械停表
講授新課
活動:時間的測量
1.采用數脈搏跳動的次數的方法來估測一段時間:
某同學從教室一段走到另一端大約需多少秒
跑100米所用時間大約是多少秒
2.用停表或手表測量一段時間。(從教室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講授新課
課堂小結
測量長度和時間
測量長度
誤差
國際單位制
長度單位
時間單位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s、min 、 h等
用停表測量時間
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減小誤差的方法
m、mm、nm等
單位換算
測量時間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常用的測量工具是 。
2.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是 。長度的常用單位間換算關系:
km 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

m
10
10
10
1 000
1 000
3.刻度尺使用規則。
(1)一是了解: 和 ;
(2)二是會放:刻度線要緊靠被測量的物體并與被測量的一邊平行,零刻度線要對準 ;
(3)三是會看:視線要 刻度線;
(4)四是會記:對測量結果,既要記錄 ,又要記錄 ,還要注明 。
量程
分度值
被測量物體的一端
正對
準確值
估計值
單位
4.測量時間的工具是 ,實驗室中測量時間的基本工具是 ,生活中測量時間常用的工具還有 等。
5.時間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是 。時間的常用單位間換算關系: 1 h= s;1 min= s。
6.測量中,錯誤 避免,誤差 避免,誤差只能盡量
,減小誤差的方法有 、 、
。
鐘表
秒表
機械表

s
3 600
60
可以
不可以
減小
選用更精密的儀器
改進測量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知識點一 長度單位
例1 請在下面橫線上填上恰當的單位:
(1)黑板的長度約為3.5 ;
(2)學生課桌的高度約為80 ;
(3)物理課本的厚度約為8 ;
(4)中學生的平均身高為16.8 。
解答:需要了解長度的單位,知道1 mm、1 cm、1 dm、1 m大概有多長,了解身邊一些物體的大概長度。黑板的長度約為3.5 m;課桌的高度約0.8 m,即80 cm;課本的厚度較薄,約8 mm;中學生的平均身高約1.7 m,所以第(4)小問中單位為 dm。
答案:m;cm;mm;dm。
點評:了解身邊一些物體的大致長度。
【練1】請完成下列式子的單位換算:
(1)1 m= mm (2)8 cm= m
(3)80 km = m (4)3 m= cm
1 000
0. 08
80 000
300
【練2】某同學在記錄測量結果時忘記寫單位,試判斷下列數據中單位是厘米的是(  )
A.一支鉛筆的直徑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書的長度是2.6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B
知識點二 長度測量
例2 如下圖所示,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物體A的長度為 ,其中準確值為 ,估計值為 。
解答: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測量結果要記錄準確值、估計值,還要注明單位,對A物體的測量結果,其中準確值是3.3 cm,估計值是0.05 cm(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結果是3.35 cm。
答案:0.1 cm;3.35 cm;3.3 cm; 0.05 cm。
點評:認清刻度尺的分度值,會記錄測量結果,要記錄準確值、估計值,還要注明單位。
【練3】我國古代曾用張開的大拇指與中指間的距離作為長度單位,稱為“拃”。如圖所示是利用刻度尺測量某同學“一拃”的長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B.讀數時,視線應從甲方向觀察
C.圖中“一拃”的長度應讀作19 cm
D.若該刻度尺零刻度線磨損,也能進行“一拃”的長度的測量
D
【練4】如圖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情景,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該次測量的讀數為 cm。
0. 1 cm
3. 50
知識點三 測量誤差
例3 關于誤差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誤差就是實驗中產生的錯誤
B.認真測量可以避免誤差
C.實驗中誤差不可避免,但是可以盡量減小
D.采用精密的測量儀器,改進測量方法,可以避免誤差
解答:誤差是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存在的差異,是實際測量時必然存在的,它不是實驗中產生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和改進測量方法減小測量誤差,選項A、B和D錯誤。
答案:C。
點評:對誤差概念的正確理解,關鍵是理解“誤差可以盡量減小,但不能避免”。
【練5】小光用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測量硬幣的直徑,先后進行了四次測量,前三次測得結果分別為2.49 cm、2.51 cm、2.50 cm,第四次測量如圖所示為 cm,則硬幣的直徑的測量值應取 cm,測量過程中小光采用了 的方法減少測量誤差。
2.50
2.50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知識點四 時間單位與時間測量
例4 如圖機械秒表的讀數為 s。
解答:先觀察小表盤指針,因小表盤顯示5 min且過半,故大表盤應按30~60 s刻度數,大表盤讀數為38.5 s,所以該機械秒表讀數=小表盤分針讀數+大表盤秒針讀數,為5 min 38.5 s,合為338.5 s。
答案:338.5。
點評:機械秒表的讀數:小表盤讀數單位是分鐘,大表盤讀數單位是秒。讀數時,先讀小表盤,再讀大表盤;看小表盤指針時,注意觀察是否過半(未過半:大表盤按1~30 s讀數;過半:大表盤按30~60 s讀數)。
【練6】如圖所示是體育老師用電子秒表測量小明同學400 m跑步所用的時間,則小明同學的400 m成績是 s。
62. 22
【練7】如圖所示機械秒表的讀數為 s。
127.5
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彭水| 镇赉县| 泗洪县| 石狮市| 广德县| 邵武市| 潞西市| 玉山县| 黄梅县| 龙门县| 浦北县| 湖州市| 肥东县| 日照市| 镇原县| 中西区| 江安县| 安溪县| 林甸县| 大竹县| 松潘县| 武宁县| 贺兰县| 平遥县| 旺苍县| 安龙县| 台州市| 剑河县| 大丰市| 吉林市| 会东县| 娄底市| 壶关县| 民丰县| 普格县| 自治县| 乡城县| 桂阳县| 集安市|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