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三章拔尖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D )A. 人站在太陽下,地面上會形成影子B. 射擊時,用“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C.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D. 人能看見本身并不發(fā)光的物體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一名攝影愛好者早上在大觀河邊照相,觀察到岸邊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攝了下來,如圖所示。過了十多分鐘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觀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C )A. 都變 B. 都不變C. 甲變,乙不變 D. 甲不變,乙變(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提詞器是由一個高亮度顯示器和一塊與其成45°角的專用鍍膜玻璃組成的,鍍膜玻璃將顯示器上的文稿內容反射到演講者前方。如圖所示,當演講者前方呈現(xiàn)“愛我中華”四個字時,他直接看顯示器會看到( D ) (第3題)D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一塊儀容鏡如圖甲所示,放在某學校走廊的AB處,儀容鏡靠墻而立,鏡面與墻壁平行,在另一面墻壁上的O處懸掛一電鈴,如圖乙所示。為了總能看到電鈴通過儀容鏡所成的像O',小強同學沿著走廊的ae直線走動,若將人和電鈴各自看作一個點,則小強同學所在的區(qū)間是( B ) (第4題)A. ab B. bc C. cd D. de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關于“看不見”和“又看見了”兩種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① “看不見”是由于硬幣沒有反射光。② “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沒有到達眼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5題)③ “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反射到達眼睛。④ “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在“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將空氣注入水球,形成的氣泡球與水球中心都在O點。一束光從空氣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圖所示,其中中心O與入射點O1的連線為法線。進入氣泡球的折射光線可能為( A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第6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光仍按原來方向傳播B. 光將向斜上方偏轉C. 在光屏上呈現(xiàn)各種色光D. 光屏上只呈現(xiàn)紅、綠、藍三種色光(第7題)8. “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的楓葉呈現(xiàn)紅色是因為它( A )A. 反射了紅光 B. 吸收了紅光C. 反射了紅、綠、藍光 D. 吸收了紅、綠、藍光C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夜晚的紅梅公園,懸掛在高處的燈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紅花綠葉的美麗圖案。燈筒結構如圖所示,不透明外殼內有一白熾燈,燈筒底部為帶有彩色圖案的玻璃。若將燈筒內的白熾燈更換為紅色光源,則燈筒將在地面上投射出( A )A. 紅花黑葉 B. 黑花紅葉C. 紅花紅葉 D. 黑花黑葉(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因為有了光,自然界才絢麗多彩。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B )A. 小孔成像 B. 晴天看見“白云在水中飄動”C. 海市蜃樓 D. 風雨過后出現(xiàn)彩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11. 太陽和月亮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請你根據(jù)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判斷,在圖中,當?shù)厍蛏系娜颂幱诳臻g區(qū)域 區(qū)時,可以看到日偏食;處于空間區(qū)域 區(qū)時,可以看到日全食;處于空間區(qū)域 區(qū)時,可以看到日環(huán)食。(填數(shù)字)(第11題)2 1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為了把太陽光反射到一個洞口朝向正東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某同學設計安裝了一塊能自動調節(jié)方向的平面鏡M,如圖所示。正午時刻,太陽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則圖中∠α= ;午后,隨著太陽西斜,∠α應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第12題)45° 增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新皮鞋剛穿上時非常亮,這是因為光射到皮鞋表面發(fā)生了 反射;而穿了一段時間之后,鞋面上落有灰塵,變暗了,這是因為光射到皮鞋上發(fā)生了 反射。(選填“鏡面”或“漫”)鏡面 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14題)14. 如圖所示,豎直放置在地面的平面鏡能繞水平軸MN轉動。小明站在平面鏡正前方,他在鏡中成的是 (選填“實”或“虛”)像;小明垂直于鏡面移動8cm,他與像的距離改變了 cm;為了讓他站著就能看到鏡中腳的像,可以讓平面鏡繞軸沿 時針方向轉動。虛 16 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將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計)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筆沿圖示方向發(fā)出一細光束,小彬通過緩慢改變水槽中的水量來探究光的傳播現(xiàn)象。水槽中未注水時可在側壁上A處得到一個光點,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點移至B處,這是由于光在水面處發(fā)生了光的 現(xiàn)象;為使B處的光點移至C處,若BC間距離為2cm,則水面高度的變化量Δh (選填“>”“<”或“=”)2cm。折射 >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如圖所示,在較深的方盤內盛一些水,盤邊斜放一塊平面鏡,使太陽光通過水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鏡上,并反射到白色墻壁上,會在墻壁上觀察到 ,此時的平面鏡和水相當于 (填一種光學儀器)。(第16題)彩色光帶 三棱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解答題(共42分)17. (2分)日晷是古代的一種“時鐘”,利用太陽光下指針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時刻,如圖所示。請根據(jù)指針的影子AB,畫出此時太陽光的傳播方向(太陽光視為平行光)。(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3分)如圖,A為暗室中的點光源,B為不透光薄板,B與上方水平放置的平面鏡左邊緣對齊,請畫出B薄板右側水平地面被光照亮的區(qū)域左右邊界的光路圖(只考慮直接經(jīng)平面鏡到達地面的光線)。(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3分)如圖所示為一塊玻璃磚的截面,該截面由四分之一圓面OAC和一直角三角形OAB組成。一束紫光經(jīng)P點射向玻璃磚圓面的圓心O點,在AC面上發(fā)生折射后,在BC面上發(fā)生反射,然后從AB面折射出去。請在圖中畫出該光線從玻璃磚中射出的大致方向。(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6分)如圖甲是小飛同學“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A、B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白色硬紙板,垂直于鏡面且可繞ON轉動。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選用的白色硬紙板表面要盡可能粗糙一些,其目的是使光在紙板上發(fā)生 ,這樣我們就能從各個方向看清光的傳播路徑。(2) 為了進一步確定反射光線的位置,小飛同學把硬紙板B沿PQ剪開,將硬紙板B的上半部分繞ON向后翻折一定的角度,如圖乙,發(fā)現(xiàn)在硬紙板B的 半部分看不到反射光線。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漫反射 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20題)(3) 完成實驗后,小飛同學發(fā)現(xiàn)每次用鉛筆把光的傳播路徑描下來非常不方便,經(jīng)認真思考,他認為較方便的操作是只要在光的傳播路徑上標記兩個合適的點就能確定了。他這一操作主要用到的光學知識是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10分)小明和小聰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研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時:(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小明選擇玻璃板進行實驗。為了便于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小明應取來兩支 的蠟燭,在玻璃板一側點燃蠟燭A,在另一側將未點燃的蠟燭B放到A的像的位置,發(fā)現(xiàn)它們完全重合,說明 。相同 像與物大小相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小聰選擇平面鏡進行實驗。他想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把刻度尺貼在平面鏡上測出像的高度,你同意他的方法嗎?為什么? 。(3) 利用玻璃板和平面鏡都能看到蠟燭A的像,是因為光在它們的表面發(fā)生 后進入人眼。經(jīng)觀察對比后發(fā)現(xiàn)在玻璃板中成的像稍暗些,其原因是 。不同意,刻度尺的刻度線應緊貼被測物體,而像與刻度尺有一段距離 反射 平面鏡只反射光,而玻璃板除反射外還有部分光發(fā)生折射,玻璃板反射的光比平面鏡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8分)如圖是某同學利用光具盤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的光路。經(jīng)過多次實驗并記錄了如表數(shù)據(jù)。(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入射角α 10° 30° 45° 60°折射角β 7.1° 20.7° 30° 37.8°(1) 實驗中,光具盤除了能讀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外,還具有 的作用。(2) 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的結論: (寫出一條即可)。顯示光路 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還可以判斷:當光以35°的入射角從空氣射入玻璃中時,其折射角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4) 當光以30°的入射角從玻璃射入空氣中時,其折射角是 。小于 4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4分)為了探究水和油誰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強,小明提出如下實驗方案:先讓光從空氣直接斜射到透明的空容器中,記下光斑的位置(如圖甲);接著先后倒入水和油,重做上述實驗,記錄對應的光斑位置;然后根據(jù)光斑位置變化得到結論。經(jīng)討論,同學們認為這一方案可行,并進行了實驗。 (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要實現(xiàn)探究目的,他們應做圖乙所示的 (填字母)兩次實驗。(2) 完成實驗后,所記錄的三次光斑的位置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 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強。(第23題丙)B、D 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紅燈停,綠燈行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將紅綠燈的作用互換一下呢?我們平時見到的太陽光是白光,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組成的,白光叫復色光,各種顏色的光叫單色光。單色光的顏色是由頻率決定的,紅光頻率最低,波長最長;紫光頻率最高,波長最短。光在空氣中傳播時,會遇到大氣分子、水蒸氣微粒以及塵埃微粒等障礙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當光照射到這些微小的障礙物上,障礙物會將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將穿過障礙物繼續(xù)向前傳播,光散射的強度與光波波長有關,波長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過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條件下,紅、橙光穿過的能量多,藍、綠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多,早晚我們看見太陽時,見到的主要是太陽光中穿透厚厚大氣層的紅光、橙光,所以朝陽、落日是紅色的。晴朗的天空,見到的主要是陽光中被大氣散射的藍、綠光,所以天空呈藍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正因為紅光在空氣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強,可以傳到較遠的地方,使車輛和行人在遠處就能發(fā)現(xiàn),及早做好準備,所以用紅燈表示停止和危險信號。霧天行車,車上要開黃色警示燈,也是這個道理。可見紅綠燈的作用是不能互換的。(1) 請你概括指出光散射遵循的規(guī)律。解:(1) 光散射的強度與光波波長有關,波長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波長越長,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試著運用上文提到的知識解釋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解:(2) 射向海水的太陽光中波長較長的色光被海水吸收了,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綠光遇到水分子時發(fā)生散射,一部分射回人們的眼睛,所以人們看到的大海是藍色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30張PPT)第五章拔尖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關于質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1kg銅比1kg棉花的質量大B. 水結成冰后,體積增大,質量也增大C. 將鐵塊從20℃加熱到70℃后,鐵塊的質量不變D. 將一個銅塊放在空氣中或放在水中,質量是不同的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小明想用天平稱出20g水,先用正確的方法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如圖甲所示。然后在右盤中增加20g砝碼,接著向燒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 C ) (第2題)A. 向左調節(jié)平衡螺母 B. 向左移動游碼C. 用滴管向燒杯中加水 D. 用滴管從燒杯中取水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現(xiàn)有甲、乙兩個量筒,用它們來測量等質量煤油的體積,如圖所示。某同學的讀數(shù)分別是13.8mL和13.9mL,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第3題)DA. 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mLB. 兩次讀數(shù)不同是因為煤油體積不同C. 兩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響誤差大小D. 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確度更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為了粗測湖水密度,某興趣小組取體積為200cm3的湖水,測得其質量為206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密度與體積有關B. 密度與質量有關C. 湖水密度為1.03×103kg/m3D. 湖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如圖所示,甲、乙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液體,兩試管液面相平。已知甲、乙試管中的液體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C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C. ρ甲>ρ乙 D. 無法判斷密度(第5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已知冰的密度為0.9×103kg/m3,一定體積的水凝固成冰后,其體積將( C )A. 增加 B. 減少 C. 增加 D. 減少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層厚度均勻的積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個下凹的腳印。腳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擠壓可近似看成冰層,利用冰的密度,想要估測出積雪的密度,則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B )A. 積雪的厚度和腳印的面積 B. 積雪的厚度和腳印的深度C. 冰層的厚度和腳印的面積 D. 腳印的深度和腳印的面積(第7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一個總質量為60kg的氧氣瓶,瓶內氧氣密度為ρ0,使用1h后,總質量變?yōu)?0kg,瓶內氧氣的密度變?yōu)棣?;再使用一段時間后,總質量變?yōu)?br/>30kg,則此時瓶內的氧氣密度應為( B )A. ρ0 B. ρ0 C. ρ0 D. ρ0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某同學為了測量碎玻璃和砂石的密度,用一只質量為1kg的空桶裝滿水,測得桶和水的質量為11kg,再將1kg的碎玻璃放入盛滿水的水桶中,水溢出后測得桶、碎玻璃和剩余水的質量為11.6kg。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平平地裝滿砂石,測得桶和砂石的質量為29kg。已知ρ水=1.0×103kg/m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 砂石的密度比水的大B. 桶的容積是0.01m3C. 碎玻璃的密度為2.5×103kg/m3D. 砂石的密度小于2.8×103kg/m3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小玲在婁江河邊撿到一塊會吸水的小石塊(吸水后體積不變),回到家她想測一下整塊石頭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量是60g,再把它放到一個容積是370mL的容器里,然后緩慢地往容器里加水,直到水面剛好到達瓶口,一共加入了0.34kg的水,最后將小石塊從水中取出,將表面的水擦拭干,再測出它此時的質量是70g,則未吸水時小石塊的密度是( C )A. 2.0×103kg/m3 B. 1.3×103kg/m3C. 1.5×103kg/m3 D. 4.0×103kg/m3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11. 如圖所示為小華測量木塞體積的實驗,由圖可知木塞的體積是 cm3,其中四個步驟中不需要的是 (填序號)。(第11題)6 ①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丹頂鶴立立跟同伴打架,失去了上喙。華南理工大學技術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做出塑料上喙的大致模樣,接著手工打磨得到形狀完美的塑料上喙,打磨過程中塑料上喙的質量 、密度 。又根據(jù)塑料上喙鑄造得到同形狀的金屬鈦上喙,幫助立立重獲長久捕食能力。從塑料上喙到金屬鈦上喙,質量增加68g,已知ρ塑料=1.1×103kg/m3,ρ鈦= 4.5× 103kg/m3,立立上喙的體積為 cm3。減小 不變 2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現(xiàn)有a、b兩個小球,分別由ρa=3g/cm3、ρb=4g/cm3的兩種材料組成,兩小球的質量之比ma∶mb=5∶6,體積之比Va∶Vb=3∶2,若這兩個球一個為實心球,一個為空心球,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體積與實心球的體積之比為 。7∶18 13. 一杯牛奶有250mL,其質量為300g,則牛奶的密度是 kg/m3;小李喜歡喝加糖的牛奶,加糖溶解后,牛奶的密度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2×103 變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點燃兩支長度不同的蠟燭,將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圖所示,如果用玻璃杯將兩支蠟燭罩在里面,發(fā)現(xiàn)較長的一支蠟燭先熄滅,這是由于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氣密度,二氧化碳氣體 (選填“上升”或“下降”)。根據(jù)這個實驗結果,在房間發(fā)生火災時,人應該盡量 (選填“直立行走”或“貼地爬行”)離開房間。(第15題)小于 上升 貼地爬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三、 解答題(共48分)16. (8分)“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的數(shù)據(jù)如表:實驗次序 物 體 質量m/g 體積V/cm31 鋁塊1 26.8 102 鋁塊2 54.0 203 鋁塊3 81.2 304 鐵塊1 79.2 105 鐵塊2 157.6 206 鐵塊3 236.8 3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在實驗誤差范圍內可以初步得出: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選填“相同”或“不同”);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 (選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學中將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用 表示。(2) 實驗過程中選用多種物質、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填字母)。A. 減小誤差 B. 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結論相同 不同 密度 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7. (12分)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測量物體的密度。Ⅰ. 小明選取適量某種相同的實心小球進行如下實驗。(1) 將托盤天平放置在水平臺面上,游碼放到稱量標尺左端的 ,靜止時指針偏右,應向 調節(jié)平衡螺母,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處。零刻度線處 左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把80個這種小球放在左盤中,向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在稱量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此時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這些小球的總質量為 g。 (第17題)21.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向量筒中加入體積為15mL的水,然后向水中逐個緩慢投入小球,水不濺出,小球沉入水底。投入50個小球時量筒中液面達到的位置如圖乙所示,這些小球的總體積為 cm3。(4) 根據(jù)測量結果可知這種小球的密度為 g/cm3。5 2.7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Ⅱ. 小紅采用了如下方法測量另一種相同的實心小球的密度。(1) 調節(jié)托盤天平至平衡后,左盤放適量小球,右盤放燒杯并往其中加水,直至天平平衡。(2) 左盤中減少n1個小球,從燒杯逐漸取水倒入空量筒中,天平恢復平衡時,量筒中液面達到的位置對應的刻度值為V1。(3) 向量筒中逐個緩慢投入小球,水不濺出,小球全部浸沒在量筒的水中。投入n2個小球時量筒中液面達到的位置對應的刻度值為V2。(4) 若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寫出用ρ水、V1、V2、n1、n2表示小球密度的表達式:ρ=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8. (4分)小張利用電子秤測量鹽水的密度。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 (第18題)① 取密度為8g/cm3的合金塊,用電子秤測得其質量為80.0g(如圖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② 將合金塊放入溢水杯中后向溢水杯中注滿鹽水,測得杯、鹽水和合金塊的總質量為100.0g(如圖乙)。③ 取出合金塊后向溢水杯中補滿鹽水,測得杯和鹽水的總質量為31.0g(如圖丙)。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出鹽水的密度ρ= g/cm3。若測量后發(fā)現(xiàn)此電子秤的每次測量值均比真實值大1g,則以上測得的鹽水密度與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1 偏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第18題)19. (9分)小明的爺爺特制了三個大小不同,外觀鍍有相同顏色的實心金屬小球,并在球上刻有對晚輩祝福的話,要分別送給小明和他的兩個妹妹。爺爺對小明說,三個小球中兩個材質相同的送給妹妹,另一個材質不同的送給小明,要小明自己想辦法找出。請你設計實驗,幫助小明找出這個小球。(1) 實驗器材: 。電子秤、自制溢出杯、水、小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實驗步驟: 。(3) 實驗結論: 。① 用電子秤分別測出其中一個小球、空小杯的質量,記作m1、m2;② 在溢水杯中裝滿水,讓小球浸沒,將溢出的水收集到小杯中,用電子秤測出小杯和溢出水的總質量,記作m3;③ 小球的體積即溢出水的體積V=,小球的密度ρ1==;④ 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測出另外兩個小球的密度ρ2、ρ3 比較ρ1、ρ2、ρ3,其中密度不同的小球是給小明的(用天平、量筒或生活中的物品設計實驗測密度鑒別小球均可,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 (6分)鹽水選種是一種實用而又簡易的科學方法,要想選出顆粒飽滿的種子,需要標準鹽水的密度為1.1×103kg/m3。現(xiàn)在為了檢驗所配制的鹽水是否符合要求,取500mL樣品,稱得其質量為505g。請通過計算說明所配制的鹽水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是應加鹽還是加水?每500mL所配制的鹽水應加鹽或加水多少克?(忽略鹽溶于水后體積的變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解:V樣品=500mL=500cm3,鹽水樣品的密度ρ樣品===1.01g/cm3<ρ標準,顯然所配制的鹽水樣品不符合要求,應加鹽。設應加鹽的質量為m加,則ρ標準==,代入數(shù)據(jù)得=1.1g/cm3,解得m加=45g,所以應加鹽45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9分)冬季里,小麗的媽媽喜歡做凍豆腐涮火鍋,她買來1kg鮮豆腐,體積為800cm3,豆腐中水的質量占總質量的45%,將鮮豆腐冰凍后,然后化凍,讓水全部流出,形成數(shù)量繁多的孔洞,豆腐整體外形不變(即總體積不變),變成了不含水分的海綿豆腐(俗稱凍豆腐),在涮火鍋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達到增加口感的目的。則:(ρ冰=0.9×103kg/m3)(1) 鮮豆腐的平均密度為多大?解:(1) 鮮豆腐的平均密度ρ1===1.25g/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海綿豆腐內所有孔洞的總體積為多大?解:(2) 豆腐中水的質量m水=m1×45%=1000g×45%=450g,因水結冰后質量不變,所以鮮豆腐冰凍后冰的體積等于海綿豆腐內所有孔洞的總體積,故V孔洞=V冰====500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海綿豆腐實心部分的密度為多大?(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解:(3) 海綿豆腐實心部分的質量m2=m1-m水=1000g-450g=550g,因鮮豆腐冰凍后,豆腐整體外形不變,所以海綿豆腐實心部分的體積V2=V1-V孔洞=800cm3-500cm3=300cm3,海綿豆腐實心部分的密度ρ2==≈1.83g/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33張PPT)期末拔尖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對中學生體育運動相關數(shù)據(jù)的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A )A. 立定跳遠的距離約為2mB. 一個實心球的質量約為30kgC. 跑步的速度約為60m/sD. 跑50m的滿分成績約為6min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小明同學用飲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做了一個簡易量雨器。他測得某暴雨日一小時的降雨量為18.9m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該結果不存在誤差B. 結果中的“9”是準確值C. 該結果是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的D. 使用刻度尺進行測量時,必須從零刻度線開始測量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如圖所示,用鶴骨制作的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管樂器。用骨笛吹奏發(fā)聲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發(fā)出的聲音一定不是噪聲B. 發(fā)出的聲音是由鶴骨的振動產(chǎn)生的C. 發(fā)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響度無關D. 按壓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變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第3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 如圖所示,甲從平直的橋面沿直線從A處走向B處的過程中,在岸邊C處的乙可清晰看到平靜水面上甲的倒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 若甲在橋面上豎直向上跳起來,則甲的倒影大小不變B. 甲在水中的倒影相對于甲是運動的C. 當甲剛過B點后,乙就無法再看到他的倒影D. 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第4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 如圖所示,智能快遞車正在運送包裹,用戶通過人臉識別取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A. 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fā)生了折射B. 地面出現(xiàn)快遞車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C. 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D. 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等大的虛像(第5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6. 如圖所示為一束光由空氣進入某種透明物質時,在界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圖,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A. AO可能是入射光線 B. OB可能是折射光線C. OC必定是反射光線 D. BO必定是入射光線(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 小明在實驗中將蠟燭從略大于1倍焦距處逐漸遠離凸透鏡,物距u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則像距v與時間t的大致變化關系為下列選項中的( C )(第7題)C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 剛被砍伐的某種濕樹木與該樹木完全脫水后的密度之比為3∶2,完全脫水后,樹木的體積縮小了10%。該樹木的含水率(剛被砍伐的濕樹木中水的質量占濕樹木質量的百分比)是( C )A. 60% B. 50% C. 40% D. 30%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 如圖為運動員撐竿跳高的場景。他通過助跑將撐竿壓彎后起跳,越過橫桿,松手后撐竿恢復原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助跑時運動員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B. 壓彎撐竿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C. 運動員鞋底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D. 松手后運動員仍然受撐竿的作用力(第9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 如圖所示,將兩本書的書頁交叉疊放在一起,兩名同學費盡力氣也沒有將兩本書拉開,則下列相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拉不開是因為書頁之間存在較大的壓力B. 書頁的表面越粗糙,越不容易拉開C. 疊放的書頁越多,越容易拉開D. 每頁之間的摩擦力大小是相等的(第10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11. 甲、乙、丙三人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北勻速騎自行車,甲感覺順風,乙感覺無風,丙感覺逆風,則甲、乙、丙三人騎行的速度v甲、v乙、v丙的大小關系是 ;這時的風向是 (選填“南風”或“北風”)。v甲<v乙<v丙 南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第12題)12. 如圖所示為一名網(wǎng)友拍攝的圖片,一只蟾蜍鳴叫時,引起周圍水的波動。聲音是由物體 產(chǎn)生的,聲音在水中以 的形式傳播。我們看到蟾蜍身體在水下的部分發(fā)生了形變,這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了 (選填“反射”或“折射”)。振動 聲波(或波) 折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 在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小明在水中放置一密閉的薄壁透明長方體容器(容器中有空氣),當一束光從容器上方的水中斜射入容器中時,光的傳播速度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光從容器中射出后再次進入水中的光線可能是圖中的 (選填“a”“b”“c”或“d”)。(第13題)變大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 學習小組對于眼睛視物原理進行了探究實踐。請你觀察圖中照相機和眼睛的構造,把照相機與眼睛功能類似的部分填入表中。 (第14 題)照相機 ① 膠 卷 光 圈眼 睛 晶狀體和角膜 ② ③ 鏡頭 視網(wǎng)膜 瞳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 如圖是元代王禎《農(nóng)書》中描繪的農(nóng)民使用扇車清選谷物的情景。農(nóng)民快速搖動搖柄,扇輪轉動產(chǎn)生氣流,當把谷物倒入扇車時,谷物在 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車,氣流使枯癟谷物從出風口飛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第15題)重 運動狀態(tài)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6. 小舟和小嘉在綠道上快走,若小舟和小嘉的速度分別為1.5m/s和2m/s,以小舟為參照物,小嘉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小舟的前腳跟剛著地時(如圖),前腳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選填“向前”或“向后”)的。(第16題)運動 向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 解答題(共42分)17. (3分)如圖所示,A、B是發(fā)光點S發(fā)出的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你畫出:(1) 發(fā)光點S的位置。(2) A、B兩條光線通過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8. (3分)攀巖是年輕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如圖甲所示為一名攀巖運動員拉著繩子停在峭壁上的情景。如圖乙所示為這一時刻的簡化圖,請你以重心O為作用點,在圖乙中畫出:(1) 運動員所受的重力。(2) 峭壁對運動員的支持力。(3) 繩子對運動員的拉力。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9. (8分)小明在某購物中心前,可以看到玻璃幕墻中自己的像,進入購物中心后,又可以透過玻璃幕墻看到外面的街景。心存疑惑的小明通過查閱資料得知,該商店的玻璃幕墻使用了一種具有單面透視作用的鍍膜玻璃。他用一塊5mm厚的鍍膜玻璃和兩支相同的中性筆等器材探究鍍膜玻璃成像的特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 如圖甲所示,讓玻璃板的鍍膜面向前并把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讓中性筆A的筆尖緊貼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無論怎么移動中性筆B,都不能讓B與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 (第19題)玻璃板厚度的影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如圖乙所示,讓中性筆A離開玻璃板一小段距離,在玻璃板后移動中性筆B,直至B與A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做既可以 ,又可以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將光屏放在中性筆B的位置,直接觀察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中性筆A的像。(3) 讓中性筆A遠離玻璃板時,中性筆B應 (選填“遠離”或“靠近”)玻璃板,才能與中性筆A的像完全重合。確定中性筆A的像的位置 不能 遠離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0. (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選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第20題)(1) 實驗前應在光具座上將蠟燭焰心、透鏡光心、光屏中心調到 。同一高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蠟燭、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保持透鏡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線位置時,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 移動。(3) 將蠟燭從光具座上40cm刻度線位置遠離透鏡移動時,所成的像逐漸變小;若將蠟燭從光具座上40cm刻度線位置靠近透鏡移動,則像的大小將 。右 變小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 (8分)小華測量手鏈上花生形狀小飾品的密度。(1) 拆下穿過“花生”的細繩,用天平測“花生”質量,操作正確,如圖甲所示,“花生”的質量為 g。2.6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因“花生”體積較小,選擇分度值更小的注射器來測“花生”體積。其步驟如圖乙,步驟②中搖動注射器的目的是 。(3) 測得“花生”的密度為 g/cm3。若在步驟③中,不慎擠出少許水,則密度測量值偏 。除去注射器內水中的氣泡 2.6 大 乙(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 (8分)如圖所示為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情景。 (第22題)(1) 將木塊平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做 運動。勻速直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由圖甲可知: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N。1.2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由圖乙和圖丙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 。(4) 本實驗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是 (寫出一條即可)。大 很難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 (6分)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璀璨奪目,熠熠生輝,值得我們每個人秉承和弘揚。如圖為我國漢代科學家、發(fā)明家張衡研制出的一種會自動記載行程的車輛——記里鼓車。因為車行一里路(古制“一里”等于現(xiàn)代的長度600m)就自動打一次鼓,故名“記里鼓車”。某次張衡乘鼓車從A城去B城,途經(jīng)C地(A、B、C在同一直線上)時他恰好聽到了第48次鼓聲(即48里路),歷時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等于現(xiàn)代的兩個小時)。(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1) 從A城到C地的路程sAC=48×600m=28800m,鼓車從A城到C地所用的時間tAC=2h=2×3600s=7200s,鼓車從A城到C地的平均速度v1===4m/s(第23題)(1) 鼓車從A城到C地的平均速度v1為多少米每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到達C地后,鼓車以v2=6m/s的速度又勻速行駛了一個時辰后恰好到達了B城,則A、B兩城的距離為多少米?解:(2) C地到B城的距離sCB=v2tCB=6m/s×2×3600s=43200m,A、B兩城的距離s=sAC+sCB=28800m+43200m=72000m(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若張衡選擇以速度v1勻速行駛前一半路程,以v2的速度勻速行駛剩余的路程,則他從A城到B城的全程平均速度為多少米每秒?解:(3) 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相等,即s1=s2=36000m,張衡以速度v1勻速走前一半路程所需的時間t1===9000s,張衡以v2的速度勻速行駛剩余的路程所需的時間t2===6000s,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t=t1+t2=9000s+6000s=15000s,他從A城到B城的全程平均速度v===4.8m/s(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共28張PPT)第二章拔尖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如圖所示為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fā)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曾嚇退數(shù)十里外的敵軍。這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科學制器技術。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AA. “水花四濺”說明發(fā)聲的“魚洗”正在振動B. “魚洗”發(fā)出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C. “魚洗”發(fā)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的水傳入人耳D. 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第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周末小夢在池塘邊釣魚,當看見魚要上鉤時小夢非常興奮,大聲地叫喊,結果魚被叫聲嚇跑了,這可說明( B )A. 空氣和水不能傳播聲音 B. 空氣和水都能傳播聲音C. 只有空氣能傳播聲音 D. 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如圖所示為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紀,《考工記·磬氏》中就有“已上則磨其旁,已下則磨其端”的制磬技術的記述,這里的“上”“下”指的是聲音的高低。利用這種技術改變的是磬發(fā)出聲音的( B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速度(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如圖所示,在8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jié)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擊它們,發(fā)出聲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A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音色和響度(第4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如圖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發(fā)出悅耳的哨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用更大的力吹管子,哨聲音調變高B. 哨聲是由于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產(chǎn)生的C. 吹管子時下拉“活塞”,哨聲響度變大D. 悅耳的哨聲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不可能成為噪聲(第5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小明和小亮在發(fā)“啊”時,利用軟件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分析可知( D )姓 名 單位/Hz 單位/dB小 明 120.5 84小 亮 261.2 68A. 小明音調高、響度大 B. 小明音調低、響度小C. 小明音調高、響度小 D. 小明音調低、響度大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超聲手術刀通過超聲發(fā)射器,從不同方向向身體內的病變組織發(fā)射多束超聲波,利用其能量準確“燒死”病變細胞。下列超聲波的特點與該手術刀的治療功能無關的是( D )A. 方向性好 B. 穿透力強C. 能量集中 D. 遇物反射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如圖所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fā)射超聲波信號,經(jīng)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fā)射到接收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5×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B )A. 1.70m B. 1.65m C. 0.85m D. 0.80m(第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正常灰鯨的發(fā)聲頻率范圍是15~25Hz。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變異灰鯨Alice,其發(fā)聲頻率為52Hz,導致正常灰鯨“聽不見”Alice的聲音。如圖所示為海豚的發(fā)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灰鯨與海豚同屬海洋哺乳動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鯨聽覺頻率范圍(黑色橫條)很可能是( C )C(第9題)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生產(chǎn)和生活中產(chǎn)生的噪聲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但有些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利用噪聲,下列現(xiàn)象屬于利用噪聲的是( D )A. 摩托車安裝消聲器B. 有的道路旁設置隔聲板C. 工廠工人戴著防噪聲耳罩D. 飛行員根據(jù)發(fā)動機轟鳴聲判斷其運轉情況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11. 酈道元的《三峽》中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描寫。猿猴的叫聲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猿猴的叫聲是以 的形式傳播的。12.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編鐘。演奏者敲擊編鐘使其發(fā)出悠長的聲音,編鐘振動幅度越大, 越大;編鐘振動頻率越高, 越高。空氣 波 響度 音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古詩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很多詩句里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例如“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鐘聲”是根據(jù)聲音的 辨別出來的;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詩句“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小弦切切如私語”,彈琴之前“轉軸”是為了調節(jié)弦的松緊程度,從而改變弦發(fā)聲的 ,“小弦切切如私語”是指聲音的 小。(填聲音的特性)音色 音調 響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聲吶裝置是利用 方向性好、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的,用來探測潛艇、魚群等水下目標和測繪海底地形;利用 能繞過障礙物傳得很遠、幾乎無孔不入的特點,可作為預報地震、海嘯等的依據(jù)和監(jiān)測核爆炸的手段。15. 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演奏聲,是因為它們所發(fā)聲音的 不同。小明學習時,聽到鄰居家傳來的鋼琴聲,這屬于 (選填“樂音”或“噪聲”)。超聲波 次聲波 音色 噪聲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2023年5月28日,如圖所示的國產(chǎn)大飛機C919首次執(zhí)飛,此次航班從上海起飛,在首都機場平穩(wěn)降落。中國大飛機飛出安全、更飛出志氣和希望。乘客聽到的轟鳴聲是發(fā)動機 產(chǎn)生的,為了安靜地休息,乘客戴上了耳罩,這是在 減弱噪聲。周圍觀看的人們聽到飛機的聲音是由 傳過來的。(第16題)振動 人耳處 空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三、 解答題(共42分)17. (8分)為了探究聲音產(chǎn)生與傳播的條件,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列實驗:(第17題)(1) 小明把手放在發(fā)聲的音箱上,感覺音箱在振動;小華把發(fā)聲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激起水花。由這些實驗現(xiàn)象,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小華用手使勁敲桌子,聽到很大的響聲,但是幾乎沒有看到桌子振動,為了看到振動現(xiàn)象,你的改進建議是 。(3) 如圖所示,將正在發(fā)聲的手機放在與抽氣泵連通的密閉玻璃罩內。① 在用抽氣泵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的過程中,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 。② 分析實驗現(xiàn)象,運用 的科學方法可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紙屑 變小 推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8. (8分)★如圖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細相同,c、d粗細相同。各量筒內裝有水,某同學猜想向筒口吹氣時空氣柱發(fā)聲的音調可能:① 與空氣柱的長短有關;② 與空氣柱的橫截面積有關。(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若探究“空氣柱越長,發(fā)聲的音調越低”,應選量筒 (填字母),其中所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法。(2) 若選擇的是量筒b、c,則探究的猜想是 (選填“①”或“②”)。(3) 小明用同樣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氣,使它們發(fā)聲,則所發(fā)出的聲音音調 (選填“c高”“d高”或“一樣高”)。a、b 控制變量 ② 一樣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第18題)19. (6分)小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他先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把鬧鐘放到一個鞋盒里,將衣服蓋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見滴答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鞋盒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如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材 料 衣 服 報 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 子聽不見滴答聲的距離/m 2.1 2.8 3.7 5.2 1.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的響度越 (選填“大”或“小”)的原理。(2) 根據(jù)小明所得數(shù)據(jù)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 (選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聲音的能力要比平滑材料強。(3) 為了降低電影院中的噪聲,請你設計一個合理的方案: 。小 好 用較厚、較粗糙的隔音材料進行裝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 (8分)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閱讀表中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回答問題。一些介質中的聲速/(m·s-1) 空氣(0℃) 331 冰 3230空氣(15℃) 340 銅(15℃) 3750煤油(25℃) 1324 鉛(15℃) 5000水(常溫) 1500 鐵(15℃) 52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有什么規(guī)律?(寫出兩條即可)解:(1) 比較0℃和15℃空氣中的聲速可知: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比較氣體、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可知: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液體、氣體中快(2) 在一根長為884m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次聲音,兩聲相隔2.43s,則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當時氣溫為1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解:(2) 方法一:綜合法。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t1===2.6s。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時間t2=t1-Δt=2.6s-2.43s=0.17s。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v2===5200m/s。查表可知,金屬管可能是由鐵制成的。方法二:方程法。設金屬管中的聲速為v,則-=Δt。代入已知數(shù)據(jù)可解得v=5200m/s。查表可知,金屬管可能是由鐵制成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12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超聲波測速超聲波是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強、能量集中等特點,可用于測距、測速等。測距是測速的基礎,如圖甲所示,超聲波測速儀向靜止的汽車發(fā)射超聲波信號(后面簡稱信號),同時開始計時,信號傳播過程中遇到汽車會被反射,測速儀接收到返回的信號就停止計時,根據(jù)記錄的時間及其與路程、速度的關系,可計算出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圖乙是信號傳播過程的s-t圖像,s表示信號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t表示信號傳播的時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測速儀測量汽車速度的原理是測速儀向運動的汽車先后發(fā)射兩次信號,根據(jù)汽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所通過的路程及所用的時間,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車的平均速度;測速儀在公路上對某汽車進行測速時,向勻速駛來的汽車發(fā)射兩次信號,兩次發(fā)射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0s,第一次發(fā)射信號到接收用時0.6s,第二次發(fā)射信號到接收用時0.3s。經(jīng)測速儀測定,該汽車超速,駕駛員將受到交警部門處罰。(超聲波速度取340m/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第21題)(1) 人耳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超聲波。超聲波測速是利用了超聲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點。(2) 如圖乙所示,若t0=0.4s,則靜止的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為 m。不能 反射能力強 6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通過計算,在圖丙中大致畫出測速儀對該汽車發(fā)射的兩次信號傳播過程的s-t圖像(t從第一次發(fā)射信號開始計時)。汽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通過的路程為 m,汽車的速度大小為 m/s。(第21題丙)51 6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28張PPT)期中拔尖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在體育測試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跳遠測試時,必須選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進行測量B. 小明在50m跑測試中看到旁邊的看臺向后運動,選取的參照物是跑道C. 小明50m跑測試的成績是7s,則他的平均速度為6.25m/sD. 在1000m跑測試中,小明的平均速度為5m/s,小亮的成績是240s,小明更快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小紅和媽媽騎自行車同時從家出發(fā),一起去買東西,途中媽媽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紅繼續(xù)前行,5min后小紅發(fā)現(xiàn)媽媽的鑰匙在自己身上,便馬上也原路返回,兩人恰好同時到家。小紅和媽媽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離家的路程s與運動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C )A. 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B. 第30min時,兩人相距900mC. 小紅開始返回時與媽媽相距2000mD. 兩人同行時的速度為200m/min(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如圖所示為小明在實驗室中測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裝置,小球從斜面滾下,用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一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小球相對于桌面是靜止的B. 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用時0.3sC. 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通過的路程為15cmD. 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為1m/s(第3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圖所示為探究聲現(xiàn)象的四種實驗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第4題)AA. 圖甲中,通過觀察紙屑是否跳動可以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B. 圖乙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C. 圖丙中,真空鈴實驗說明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D. 圖丁中,小剛輕聲說話,小麗通過“土電話”能聽到小剛的聲音,說明空氣可以傳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如圖,音叉M、N完全相同,M發(fā)出440Hz的聲音,原來靜止的N隨之振動,N也發(fā)出440Hz的聲音,則( B )A. M發(fā)聲時每分鐘振動440次B. M和N發(fā)出的聲音的頻率相同C. M和N發(fā)聲時的振幅一定相同D. M發(fā)出的聲音無需介質就能傳播(第5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為了督促司機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4s。若測速儀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DA. 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70mB. 汽車兩次接收到信號時位置相距34mC. 在該測速區(qū)內,汽車的速度是18.9m/sD. 在該測速區(qū)內,汽車的速度是20m/s(第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小王同學在家里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沿ON折疊的硬白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以此來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通過測量他發(fā)現(xiàn)此時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50°夾角,如圖所示,則( B )A. 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40°B. 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20°C. 將紙板NOF向后折疊,則反射光線會消失D. 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第7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寵物狗正前方豎立著一面鏡子,它正在欣賞鏡中的自己,如圖所示,假設狗不動,把平面鏡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各平移一段距離(兩塊鏡面仍然在原鏡面平面內),則狗的頭部通過左、右兩面鏡子( D )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 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第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海洋公園內,北極熊站立在方形透明水族箱內,頭在水面上、身體在水面下。水族箱外的游客居然看到了北極熊“身首異處”的奇異場景,如圖所示。游客看到熊身體的光路圖是( A )(第9題)A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光的世界精彩紛呈,絢麗多彩,下列有關光學知識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C )A. 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 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C. 古籍中記載“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狀”是光的色散D. 蓮花湖濕地公園岸邊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實像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11. 為測量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長200m的平直道路起點開始計時,跑到終點停止計時,秒表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則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時 s,平均速度為 m/s。(第11題)40 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如圖所示為跑步者用手機中的軟件記錄的“配速”(配速定義:通過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時間)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則在t1、t2和t3三個時刻中,運動得最快的時刻是 ,理由是 。(第12題)t2 運動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最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如圖所示的“蒼峽雷鳴”是萊蕪八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傾盆,瀑流直瀉。那飛瀉的瀑布聲,若龍聲虎嘯,似驚雷遠震,可聞數(shù)里。這里的“若龍聲虎嘯”形容瀑布飛瀉發(fā)出聲音的 ;“似驚雷遠震,可聞數(shù)里”形容瀑布飛瀉發(fā)出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第13題)音色 響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某款無人機的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都安裝了智能感知系統(tǒng),可通過發(fā)射和接收 自動避開障礙物,這是利用聲波的 現(xiàn)象。15. 《墨經(jīng)》中最早記載了小孔成像現(xiàn)象,該現(xiàn)象由光的 形成。如圖所示為小孔成像的示意圖,要讓室內墻壁上的像更清楚,房間的亮度應較 ;當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時,他在墻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將變 。超聲波 反射 直線傳播 暗(或小;或弱) 大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如圖所示,MN為平面鏡,CD為光屏。它們均豎直放置,在平面鏡N端正前方,位于MN、CD中點處有一激光源S。現(xiàn)S點發(fā)出一束光線向鏡面投射,當光線的入射點從N點單向移動到M點時,測得反射光在光屏CD上的移動速度是3m/s,則入射光的入射點沿鏡面移動的速度是 m/s。(第16題)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如圖所示,已知一光線從空氣斜射入液體中,入射角為45°,折射角為30°,光線在液體中射到平面鏡上后又被反射回來,其反射角是 ;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又返回空氣,其折射角是 。(第17題)30° 4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解答題(共42分)18. (2分)★如圖所示,一束由A發(fā)出的光射到平面鏡表面O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并畫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5分)小明用手機給水中的小魚拍照,發(fā)現(xiàn)手機在水中的像剛好與魚缸中的一條小魚的像重合,圖中A點表示小明眼睛的位置,B'點是小明看到的小魚和手機的像重合的位置。請畫出:(1) 手機的位置B。(2) 小明看到手機的像的光路圖。(3) 水中小魚的大致位置C及看到魚的光路圖。(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6分)在“練習使用刻度尺”的活動中,小明用最小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操作正確,刻度尺的“0”刻度線與課本的一端對齊,另一端如圖所示,則物理課本的寬度為 cm。小明所在小組的其他三名同學分別測量各自物理課本的寬度,記錄的結果為18.50cm、18.51cm、18.51cm,接下來,小明將4組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作為物理課本的寬度,按照這種做法計算出的課本的寬度記為 cm。請對小明的做法進行評估: 。18.50 18.51 實驗中的刻度尺在被測課本的中部測量寬度,較難使刻度尺放正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12分)如圖,小凱在水平鼓面上固定了一塊平面鏡,用固定位置的激光筆照射平面鏡,此時小凱觀察到墻壁上出現(xiàn)了一個小光斑。(1) 畫出經(jīng)過平面鏡的反射光線,確定墻壁上光斑位置,并標出反射角A。(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小凱在多個角度都能觀察到墻上的光斑,說明光在墻壁上發(fā)生了 (選填“鏡面”或“漫”)反射。(3) 輕壓圖中平面鏡左側的鼓面,墻壁上光斑位置 (選填“上移”“下移”或“不變”)。 (4) 當用力敲擊鼓面使鼓發(fā)聲時,可以看到墻上的光斑在跳動,通過光斑的跳動證明了 。(5) 實驗時在敲擊鼓面力度相同的情況下,要讓光斑跳動的幅度更大些,你的做法是 。漫 上移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增大鼓面與墻壁的距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8分)小明想研究“看到的水中物體的位置是否和觀察者的位置有關”,他選擇了一塊涂有白漆的鐵板、水槽、兩塊紅色和藍色的圓形小磁鐵等器材進行實驗。小明把紅色磁鐵a吸在鐵板上,然后將鐵板豎直放入水中后,站在水槽旁進行觀察。(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如圖甲,他看到紅色磁鐵a的像a',a'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虛像。 (2) 為了確定紅色磁鐵的像a'的位置,小明進行了以下操作:折射 ① 將藍色磁鐵b吸在水面上方的鐵板上(如圖乙),可觀察到磁鐵b在水中的像,該像的位置與觀察者的位置 (選填“有關”或“無關”)。② 保持觀察者位置不變,移動b,直至觀察到b的像與 (選填“a”或“a'”)重合。無關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鑒于本實驗的目的,下一步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改變觀察者的位置,看二者是否依然重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6分)如圖甲所示,燈距地面的高度為H=9.6m,身高為h=1.6m的人自路燈的正下方經(jīng)過,看到自己頭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腳下。如圖乙所示,如果人以不變的速度1m/s勻速直線向前走,經(jīng)過8s由A到B,此時人的影子長等于人的身高。(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人頭部影子的速度是人的速度的多少倍?解:(2) 頭部影子移動的速度v影===1.2m/s,n===1.2,即人頭部影子的速度是人的速度的1.2倍(1) 求人頭部影子向前運動的距離。解:(1) 人向前移動的距離s人=v人t=1m/s×8s=8m,頭部影子向前移動的距離s影=s人+h=8m+1.6m=9.6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3分)如圖所示,往水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瓶中水位的高低。請簡要說明其中的道理。(第24題)解:灌水時,聲音是由瓶內水面上方的空氣柱振動發(fā)出的。隨著瓶內水位的上升,水面上方的空氣柱逐漸變短,空氣柱振動的頻率逐漸增大,聲音的音調逐漸變高。因此,向瓶內灌水時,聽聲音的音調可以判斷水位高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32張PPT)第四章拔尖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我國出土的文物“水晶餅”為中部鼓起的透明圓餅,古籍記載“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關于“水晶餅”利用太陽光生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這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B. 這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C. “水晶餅”對光有會聚作用D. “水晶餅”對光有發(fā)散作用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如圖所示,虛線框內有一透鏡,MN為透鏡的主光軸,O是透鏡光心,a(雙箭頭)和b(單箭頭)是射向透鏡的兩條光線。已知光線a通過透鏡之后與MN交于P點,光線b通過透鏡之后與MN交于Q點。由圖可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該透鏡是凸透鏡,距離OP小于焦距B. 該透鏡是凸透鏡,距離OP大于焦距C. 該透鏡是凹透鏡,距離OQ小于焦距D. 該透鏡是凹透鏡,距離OQ大于焦距(第2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小明上學前取自己的眼鏡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近視眼鏡和爺爺?shù)睦匣ㄑ坨R放在一起,且外形完全一樣,如圖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鏡,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C )A. 手摸鏡片時,中間厚、邊緣薄的是近視眼鏡B. 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能呈現(xiàn)一個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視眼鏡C. 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只能呈現(xiàn)一個大光斑的是近視眼鏡D. 拿著鏡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視眼鏡(第3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 物理課上,同學們用凸透鏡觀察周圍的物體,如圖所示,透過凸透鏡不能看到的像是( B )A. 正立、放大的像 B. 正立、縮小的像C. 倒立、放大的像 D. 倒立、縮小的像(第4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A. 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B. 把蠟燭移至10cm刻度線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C. 把蠟燭移至32cm刻度線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這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D. 把蠟燭移至45cm刻度線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會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第5題)5.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這時燭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6. 當蠟燭、透鏡甲和光屏放置在圖示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現(xiàn)保持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將透鏡甲更換為透鏡乙后,需將光屏向左移動一定距離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 B )A. 透鏡甲的焦距為20cm B. 透鏡甲的焦距比乙的大C.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光屏移動的距離s<10cm(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7. 如圖所示,小明通過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觀察到郵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的像是實像B.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15cmC.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5cmD.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30cm(第7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8. 如圖是愛動腦筋的小明用手機和透鏡自制的簡易投影儀,它能將手機上的畫面放大投射到白墻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手機到透鏡的距離應大于透鏡的2倍焦距B. 墻上呈現(xiàn)的是手機畫面的正立、放大的虛像C. 制作簡易投影儀的透鏡可以制作放大鏡鏡片D. 要使墻上的像變大,應增大手機與透鏡間的距離(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9.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激光治療近視眼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通過手術可以讓人們摘掉眼鏡。對于治療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加強了晶狀體及角膜構成的透鏡的透明度B. 減弱了晶狀體及角膜構成的透鏡的透明度C. 加強了晶狀體及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D. 減弱了晶狀體及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0. ★關于顯微鏡和開普勒望遠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望遠鏡是利用物鏡把遠處的物體拉近后放大B. 顯微鏡是把近處的微小物體放大C. 顯微鏡只有物鏡將物體放大D. 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能將物體放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11. 小明想知道某塊透鏡的焦距,進行如圖甲所示的操作(鏡面正對著太陽光,在透鏡下面放上白紙,且透鏡與白紙保持平行),測出透鏡與白紙間距s與對應的白紙被烤焦的時間t,繪出圖像乙,可判斷該透鏡的焦距為 cm;若某時刻白紙上所成的圓形光斑直徑為透鏡直徑的一半,且使凸透鏡稍遠離白紙光斑變大,則此時透鏡到白紙的距離為 cm。 (第11題)12 1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2. 如圖所示,夜晚把桌子放在電燈下面,在桌面上放一張白紙,然后再把凹透鏡放在白紙上。當逐漸向上移動凹透鏡時,可以觀察到:通過凹透鏡的光束在白紙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積會隨著凹透鏡的移動而逐漸變 ,光斑的亮度則逐漸變 。(選填“大”或“小”)(第12題)大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3. 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圖像(v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u表示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用該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被觀察的物體到透鏡的距離應在 cm以內;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5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30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0 變小 (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4. 如圖為一段物理創(chuàng)新實驗視頻的截圖,圖甲為原圖,圖乙為隔著空茶杯看此圖片,圖丙為隔著裝滿水的茶杯看此圖片,茶杯到截圖的距離相同。產(chǎn)生圖丙情形是因為光發(fā)生 (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左右方向 (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若要使像縮小一些,應將茶杯適當 (選填“靠近”或“遠離”)此截圖。折射 倒立 遠離 (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5. ★如圖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 鏡,來自物體的光在視網(wǎng)膜上成縮小、 的實像。(第15題)凸透 倒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6. 如圖所示為一種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圖,圖中L1是物鏡,L2是目鏡。這種儀器是 (選填“望遠鏡”或“顯微鏡”),目鏡的作用相當于 (選填“放大鏡”或“投影儀”)。(第16題)望遠鏡 放大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三、 解答題(共44分)17. (3分)如圖所示,請畫出從光源S發(fā)出的三條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的傳播方向。(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8. (2分)如圖所示,兩個虛線框內各有一個透鏡,它們的主光軸在同一直線上。請根據(jù)光路圖在虛線框內畫出合適的透鏡。(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9. (8分)某同學想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厚度的關系”,他猜想凸透鏡的焦距還與凸透鏡的材料和口徑有關。他自制了一個口徑不變的“水凸透鏡”,通過注射器向“水凸透鏡”中注水或向外抽水,改變“水凸透鏡”的厚度。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 將平行光源、“水凸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調整平行光源、“水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高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次 序 1 2 3凸透鏡的口徑 相 同 凸透鏡的材料 水 注射器內水的體積/mL凸透鏡的厚度凸透鏡焦距/cm解:如表所示(2) 實驗中,“水凸透鏡”的厚度變化不宜過大,且厚度無法測量,可以通過注射器內水的體積間接反映“水凸透鏡”的厚度。畫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表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實驗中,調整好“水凸透鏡”的厚度,使平行光源發(fā)出平行光,移動光屏找到焦點,測量出“水凸透鏡”的焦距。請具體說明移動光屏找到焦點的實驗操作: 。將光屏從離凸透鏡較近的地方,沿光具座緩慢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觀察光屏上的光斑,直到這個光斑最小、最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0. (14分)某實驗小組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操作如下:(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 實驗前,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與凸透鏡的光心在同一高度。(2) 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f,當物距u<f時,燭焰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當u=f時, (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燭焰的像;當u>f時,燭焰成 (選填“正立實像”“正立虛像”“倒立實像”或“倒立虛像”)。同學們分析得出:像的虛實由 的大小關系決定。不能 倒立實像 物距與焦距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與 (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原理相同。(4) 若僅將圖甲中凸透鏡換成焦距相同直徑較小的凸透鏡,光屏上所成的像與原來相比 (選填“變小”“變暗”或“變不完整”)了。投影儀 變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第20題)(5) 若僅將圖甲中凸透鏡換成直徑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鏡,則需將光屏 (選填“向左”或“向右”)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6) 如圖乙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4cm/s和2cm/s的速度,同時沿光具座勻速向左運動,經(jīng)過2.5s,光屏上成清晰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向左 等大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1. (12分)眼睛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小冰想弄清楚晶狀體的厚度對眼睛成像遠近的影響。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他用凸透鏡和球形半透明的塑料盒自制了一個簡易眼睛模型,模型上的凸透鏡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后面的塑料盒相當于視網(wǎng)膜,將蠟燭和模型放在光具座上。(1) 我們觀察物體時,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能成 的實像。倒立、縮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如圖甲所示,調節(jié)蠟燭到合適的高度后,移動蠟燭的位置,模型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位置在 之間。(第21題)1倍焦距與2倍焦距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如圖乙所示,給模型換上一塊焦距小的凸透鏡,像變模糊了,移動蠟燭,直到成清晰的像,發(fā)現(xiàn)蠟燭的位置離凸透鏡近了。這表明焦距小的凸透鏡厚度大,對光的 作用強。此時,若蠟燭遠離凸透鏡,像的位置會 凸透鏡,模型上的像就不清晰了。(第21題)會聚(或折射) 靠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 小冰分析,當晶狀體變厚時,遠處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前方,所以就只能看清 的物體。(5) 為了保護視力,你應該 (寫出一條即可)。近處 注意保持看書寫字的距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2. (5分)為什么使用自拍桿(如圖)自拍比直接拿手機自拍取景范圍要廣呢?(第22題)解: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用自拍桿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減小人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共32張PPT)第一章拔尖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如圖所示,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距離天和核心艙19m,正以相對核心艙0.2m/s的速度向核心艙勻速直線運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第1題)DA. 9.5s后天舟六號到達天和核心艙B. 以天和核心艙為參照物,天舟六號是靜止的C. 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靜止的D. 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運動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學校運動會上4×100m接力賽中,為保證傳接棒順利進行,取得好成績,在傳接棒時兩運動員應該( B )A. 都站在原地不動B. 都奔跑,保持相對靜止C. 都奔跑,接棒運動員速度要大于傳棒運動員D. 傳棒運動員奔跑,接棒運動員站在原地不動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如圖所示,冰壺運動是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冰壺被運動員擲出后,在冰面上減速滑行直至停下的過程中,冰壺的平均速度與冰壺被擲出時的速度成正比,冰壺的滑行時間也與冰壺被擲出時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壺以1.6m/s的速度被擲出時,在冰面上滑行了8m,則冰壺以3.2m/s的速度被擲出時,在冰面上滑行的距離為( D )A. 8m B. 16m C. 24m D. 32m(第3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 一輛汽車以速度v1行駛了的路程,接著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路程,若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v=40km/h,則v1的值為( D )A. 32km/h B. 50km/hC. 60km/h D. 80km/h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站的某次高速列車運行時刻表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DA. 列車從濟南西站到南京南站運行速度最快B. 列車在南京南站停靠了2minC. 列車從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站的平均速度約為268km/hD. 列車從濟南西站到南京南站的運行時間為2h14min站 次 站 名 到達時刻 開車時刻 運行時間 里 程1 北京南 始發(fā)站 08:00 0 02 濟南西 09:32 09:34 1h32min 406km3 南京南 11:46 11:48 3h46min 1023km4 上海虹橋 12:55 終點站 4h55min 1318km(第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6. 在龍舟大賽的開始階段,紅隊領先,黃隊落后,后來黃隊奮起直追,從黃隊船頭追上紅隊船尾開始,經(jīng)過40s的拼搏,黃隊的船尾恰好超過紅隊船頭。已知兩隊的船長均為10m,若紅隊劃船速度保持6m/s不變,黃隊超越紅隊時船速也不變,則黃隊超越紅隊時的劃船速度為( C )A. 7m/s B. 8m/s C. 6.5m/s D. 8.5m/s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 隨著5G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5G無人物品派送車已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圖甲所示為無人物品派送車沿直線路徑前往派送點的情景。該車從出發(fā)點到達派送點,完成任務后返回出發(fā)位置,其行駛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 (第7題)CA. 從派送點返回出發(fā)點用時19minB. 派送點到出發(fā)點的距離為1.6kmC. 0~10min內派送車的平均速度為0.08km/minD. 10~13min內派送車做勻速直線運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 如圖所示為某襯衫吊牌的部分信息,號型“170/92A”表示適穿人群的特征參數(shù)及體型。“A”表示適用于一般體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 A )A. 胸圍92cm B. 肩膀寬92cmC. 上臂周長92cm D. 脖子周長92cm(第8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 下列有關測量的說法,錯誤的是( B )A. 刻度尺讀數(shù)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B. 誤差是由于測量時不遵守操作規(guī)則而引起的C. 用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確方法多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D. 用皮卷尺測量跳遠比賽成績時,若皮卷尺拉得太緊,則測量值會偏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 無風的天氣,小虹和同學一起用機械秒表和刻度尺測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們讓乒乓球從三樓由靜止豎直落到地面。下列對于和實驗有關的操作和分析,正確的是( C )A. 該實驗很簡單,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 選擇量程為0~1m的刻度尺來測量路程C. 使用秒表前,要先觀察秒表是否調零D. 所測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時刻的快慢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 (第11題)11. 如圖所示,一列火車迎面駛來,以 為參照物,火車是運動的。如果以火車司機為參照物,那么火車是 的。鐵軌(合理即可) 靜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 如圖所示為小明同學所拍攝的一幅海邊風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斷出甲船的運動狀態(tài)是 ,乙船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 。(第12題)向左行駛且速度大于風速 靜止、向右行駛、向左行駛且速度小于風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 在某次青少年機器人展示活動中,甲、乙、丙三個智能機器人在周長為20m的圓形軌道上進行速度測試,它們同時從同一位置出發(fā),甲率先跑完5圈,此時乙正好落后甲半圈;當乙也跑完5圈時,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設甲、乙、丙沿圓形軌道運動時速度大小均保持不變,按照大賽的要求,三個機器人都要跑完50圈,則當甲完成任務時,丙還要跑 圈。9.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 甲、乙兩輛汽車沿同一路線趕赴距出發(fā)地300km的目的地,如圖所示,折線OABC、線段DG分別表示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甲車中途修車,修車前后速度相同。根據(jù)圖中信息,求出圖中a的數(shù)值為 。(第14題)9.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 小華同學在研究玩具小車A的運動情況時,描繪出了如圖所示的速度—時間圖像。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速度—時間圖像與時間軸所包圍部分(即圖中涂色部分)的面積就是小車運動的距離。根據(jù)圖像可以計算出小車A在0~1s內的平均速度為 m/s。若在小車A開始運動的同時,在小車A后方0.9m處釋放一同向勻速運動的小車B,當小車B的速度為1m/s時,經(jīng)過足夠長時間,兩車可相遇 次。當小車B的速度大小滿足 時,兩車不可能相遇。0.1 2 小于0.6m/s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6. 如圖所示,為了讓讀數(shù)更精確,應選擇 刻度尺,所測物塊的長度為 cm。(第16題)乙 2.8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 如圖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車車廂的寬度l=3.500m。為判斷新式列車車廂能否通過一處老式隧道,技術人員分別測量了隧道內部三處的寬度,如圖乙所示,測量結果為l1=3.600m、l2=3.480m、l3=3.540m。技術人員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為 ,新式列車車廂 (選填“能”或“不能”)通過該隧道。(第17題)1cm 不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 解答題(共44分)18. (8分)某同學要測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 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總長度L1。B. 用刻度尺測出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繞圈的總長度L2。C. 用細銅絲的總長度除以細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為。D. 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圓鉛筆桿上。E. 數(shù)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shù)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 以上實驗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 (填字母);有錯誤的步驟應改正為 。(2) 改正錯誤后,實驗步驟合理的順序應是 。(3) 該同學在繞細銅絲時,匝與匝之間有間隙,則測量值會偏 。A 用細銅絲繞圈的總長度除以細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為 DBEC(或DEBC) 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9. (6分)小明閱讀資料時看到書中提到伽利略發(fā)現(xiàn)吊燈每一次往返擺動的時間是相等的。于是用一根細繩子和一把小鐵鎖,做出了如圖甲所示的一個單擺。(第19題)(1) 小明想知道此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進行了下列測量步驟,請將步驟補充完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① 將小鐵鎖從A點釋放, 。② 小鐵鎖到達C點后會開始反向擺回,經(jīng)過B點再返回到最高點時迅速按秒表停止計時(此時秒表指針情況如圖乙所示)。③ 單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為 s。同時按秒表計時 2.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第19題)(2) 由于單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較短,小明這種測量方法會存在較大的誤差,請你寫出一種可以減小誤差的新的測量方法: 。讓單擺擺動,從擺到某一位置開始計時,當單擺再次以相同的情況擺到此位置時為一個周期,測出擺動20次所用的時間,然后除以20即為一個周期所用的時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0. (10分)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處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處和C處的時間,即可測出小車在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第20題)(1) 實驗中要使斜面的傾斜角度較小一些,這樣操作的目的是便于測量 (選填“時間”或“路程”)。時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實驗中測得AB段的路程為sAB= cm,若測得時間為tAB=2s,則AB段小車的平均速度vAB= m/s。(3) 在測量小車到達B處的時間時,若小車過了B處才停止計時,則測得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選填“大”或“小”)。(4) 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處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處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40.0 0.2 小 不正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 (8分)為研究物塊在足夠長的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物塊每次均從斜面上A點由靜止釋放(如圖所示),沿斜面向下運動,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測出其運動時間和通過的路程,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從A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 0 1 2 3 4 5從A點開始通過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相應的平均速度 v/(cm·s-1) 4 8 12 16(1) 物塊在5s內的平均速度為 cm/s。(2) 物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20 變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實驗前,小萌對物塊的運動情況提出以下猜想:猜想①:物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猜想②:物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平方成正比。猜想③:物塊的平均速度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猜想④:物塊的平均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上述猜想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并推測:物塊自A點開始計時的6s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為 cm。②③ 14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 (6分)汽車遇到意外情況時緊急停車要經(jīng)歷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汽車在反應過程中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制動過程中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若駕駛員發(fā)現(xiàn)前方65m處有障礙物,采取剎車制動后,汽車的制動過程行駛了50m,剛好停在障礙物前5m處,已知該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5s。(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 制動前汽車行駛速度是多少?解:(1) 反應過程中汽車行駛的路程s反應=65m-50m-5m=10m,制動前汽車行駛速度v===20m/s=72km/h(2) 若駕駛員酒后駕駛,反應時間變?yōu)?s。計算說明上述情況下,汽車能否安全停下來。解:(2) 酒后駕駛的反應距離s反應'=vt反應'=20m/s×2s=40m,汽車完全停下來的路程s=s反應'+s制動=40m+50m=90m>65m,所以汽車不能安全停下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 (6分)2021年12月22日,常州發(fā)生4.2級地震,震源處同時產(chǎn)生并向各個方向發(fā)出P波和S波,已知P波的傳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傳播速度是3.5×103m/s。如圖所示,常州市地震局于當日21h 46min 07s探測到P波、于當日21h 46min 09s探測到S波,則:(1) 地震局距離震源有多遠?解:(1) 由題意可得,兩列波到達地震局的時間差t=21h 46min 09s-21h 46min 07s=2s,設地震局距震源的距離為s,由v=可得,-=2s,即-=2s,解得s=14000m(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震源發(fā)生地震是什么時刻?解:(2) 由v=知,t'===2s,21h46min 07s-2s=21h 46min 05s,震源發(fā)生地震的時刻為當日21h 46min 05s(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共32張PPT)第六章拔尖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 成語“孤掌難鳴”說明一個物體不會產(chǎn)生力B. “卵與石斗,麋碎無疑”是因為雞蛋受到的力大于石頭受到的力C. “飛流直下三千尺”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D. “風吹草低見牛羊”說明風對草的力改變了草的形狀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所示為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的示意圖。那么,這兩個力的大小關系為( B )A. F1=F2B. F1>F2C. F1<F2D. 由于二者不在同一方向上,所以無法比較(第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如圖所示,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在彈性限度內,用手向右拉長彈簧且保持不動,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 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的施力物體是彈簧B. 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的受力物體是手和墻面C. 手受到彈力是因為彈簧發(fā)生了彈性形變D. 手受到彈力是因為手發(fā)生了彈性形變(第3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未掛重物時指針在零刻度線下方。在使用它測量鉤碼重力之前,應該先( B )A. 把掛鉤向下拉 B. 把掛鉤向上托C. 把面板向上移 D. 把面板向下移(第4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彈簧測力計分別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2作用,F1、F2均為3N,彈簧測力計靜止時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0B.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6NC. F1、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N(第5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用橡皮筋、回形針、棉線、小瓶蓋、牙膏盒、鐵絲、鉤碼和刻度尺等,做一個如圖所示的橡皮筋測力計。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A. 刻度可以標在牙膏盒上B. 可以把回形針上端當作指針C. 可以利用鉤碼拉伸橡皮筋標注刻度D. 不同橡皮筋做的測力計量程都相同(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會自動立起來,其奧妙是( B )A. 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 重心較低,不易傾倒C.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D. 里面有自動升降的裝置8. 若地球上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① 物體將沒有質量;② 摩擦力將不存在;③ 火焰的形狀是球形的;④ 瀑布將消失。其中正確的是( C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下列有關摩擦力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 走路時鞋底與路面間的摩擦是有益摩擦B. 自行車剎車時,是通過增大剎車膠皮與鋼圈之間的壓力來增大摩擦力的C.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D. 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冰壺運動員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膠的,滑行時,橡膠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圖所示,運動員用b腳蹬冰面后,只用a腳向前滑行,可以確定的是( D )A. 滑行時冰對a鞋的摩擦力向前B. 蹬冰時冰對b鞋的摩擦力向后C. a鞋底是橡膠會滑得更遠D. a鞋底是塑料會滑得更遠(第10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11. 太陽風是太陽發(fā)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部分帶電粒子通過地球附近磁場時,其運動軌跡如圖所示,此過程中地球磁場對太陽風的力改變了帶電粒子的 ;同時地球的磁場也被壓縮了,說明太陽風和地球磁場之間力的作用是 。(第11題)運動狀態(tài) 相互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騎自行車時,為了方便控制車的方向,一般將手放在車頭兩邊的把手上,而不放在中間,這主要是力的 不同,會使力的作用效果不同。13. 如圖所示,手壓氣球,手會感到氣球對手有力的作用,氣球形變程度越大,氣球對手的彈力越 ,氣球發(fā)生的是彈性形變,判斷的依據(jù)是 。(第13題)形狀 作用點 大 撤去外力后,氣球能恢復原狀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小金同學為了制作彈簧測力計,對一根彈簧進行了探究: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記錄彈簧的長度與它受到的拉力之間的關系,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彈簧長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若用此彈簧制作彈簧測力計,請回答以下問題:(1) 從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稱量值是 N。1.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若該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刻度為0.1N,則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為 cm。(3) 當該彈簧測力計所測拉力為0.75N時,彈簧將伸長 cm。0.2 1.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下暴雨前,小婷用一底面積為700cm2的圓柱形空桶放在露天的院子里收集雨水。雨停后,測得桶內雨水的質量為3.5kg,這些雨水受到的重力為 N,這場暴雨的降水量為 mm。(ρ水=1.0×103kg/m3,g取10N/kg)16. 熱愛運動的小羅同學在平直跑道上跑步。如圖所示,當他后腳用力蹬地時,后腳鞋底受到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向 的。鞋底有花紋,是為了 摩擦。35 50 前 增大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解答題(共44分)17. (2分)如圖,手按壓水平桌面并向左滑動,可感受到桌面對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請以A點為作用點,畫出桌面對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3分)小強同學是愛運動愛勞動的好少年。他打完球賽回家,自己將汗?jié)竦谋承南春脪煸谝录苌希鐖D所示。請畫出背心的受力示意圖(不考慮摩擦力)。(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8分)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如圖所示為小明設計實驗的幾個主要步驟。用一個彈性較好的鋼片固定在桌邊,在鋼片上掛鉤碼(小明使用的鉤碼規(guī)格相同)。 (第19題)(1) 小明是通過 (選填“鉤碼的數(shù)量”或“鋼片的彎曲程度”)來反映力的作用效果的。鋼片的彎曲程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通過比較甲、丙兩圖,可以發(fā)現(xiàn):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3) 通過比較乙、丙兩圖,某同學得到了結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該結論可靠嗎? ,原因是 。大小 不可靠 力的作用點和大小都不同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8分)科學學習小組開展了“自制測力計”的項目化學習。(第20題)【項目任務】 自制測力計并用于測量力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項目準備】 提供材料如圖甲,彈簧和橡皮筋的伸長量與受到拉力的關系如圖乙。【評分量規(guī)】 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制定了評價規(guī)則,表中為部分評價指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yōu) 秀 良 好 待改進調零方式 多種方式調零 只能移動指針調零 不能調零精確度 達到0.1N 達到0.2N 大于0.2N【項目制作】(1) 選擇材料時,彈簧比橡皮筋更合適。理由是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 關系,便于標注均勻刻度。正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選用圖乙中b彈簧制作測力計,確定“0”和“2N”刻度后,兩者之間分為10等份,則該測力計的最小刻度為 N,小組同學用制好的彈簧測力計稱量身邊小物件的重力。【項目評價】(3) 自制測力計“調零方式”指標為良好。用該測力計測量水平拉力,應先將測力計水平放置,彈簧處于自由狀態(tài),指針調整到 刻度線位置,方可進行測量。(4) 實測時,掛上0.1N的鉛粒,發(fā)現(xiàn)測力計示數(shù)幾乎沒有變化,為使“精確度”指標表現(xiàn)更優(yōu)秀,需選取圖乙中 (a/c)彈簧取代b彈簧制作測力計。0.2 零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8分)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實驗小組的同學們測量了相關數(shù)據(jù)并記錄在表中。實驗次序 1 2 3 4 5 6 …質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 …重力G/N 0.4 1.4 ▲ 2.0 2.3 3.0 …(1) 測量前,要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 上。零刻度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第3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指針指示位置如圖甲所示,表中空缺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 N。 (第21題)1.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對應點,請畫出物體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質量關系的圖像。(4) 由圖像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 。成正比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6分)某興趣小組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用同一木塊分別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實驗。 (第22題)(1) 甲、乙、丙三次實驗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每次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大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通過對比甲、乙兩次實驗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 通過對比 兩次實驗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甲、丙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22題)(4) 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圖甲實驗裝置繼續(xù)探究滑動摩擦力與速度的關系,改變木塊的速度,進行實驗,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次序 1 2 3 4運動速度/(m·s-1) 0.2 0.3 0.4 0.5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 1.2 1.2 1.2 1.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無關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5分)小夏準備利用彈簧測力計制成一個簡單實用的液體密度秤,如圖,已知秤鉤下的容器的重力G=0.5N,容積V=100mL,在容器中加滿待測液體就可以直接“稱”出該液體的密度。(g取10N/kg)(1) 密度為“0”的刻度應標在多少牛的刻度上?解:(1) 容器中還沒有倒入液體時,容器重力為0.5N,所以0.5N的刻度,即為密度秤的零刻度(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求此“密度秤”的測量范圍。解:(2) 在容器中加滿待測液體,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最大值5N時,液體的重力G液=G總-G=5N-0.5N=4.5N,液體的質量m===0.45kg,液體的體積V=100mL=100cm3=1×10-4m3,液體的密度ρ===4.5×103kg/m3=4.5g/cm3。所以,此“密度秤”的測量范圍是0~4.5g/cm3(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4分)體操比賽涉及許多物理知識。如在高低杠項目中,運動員在完成結束動作時,雙手離杠向上翻騰后,為什么總是落向地面?在正式比賽前,運動員都會很認真地在雙手和器械上涂抹一層專用的白色“鎂粉”,這又是為什么?請用物理知識解釋這兩個現(xiàn)象。解:因為運動員在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所以運動員會落向地面;“鎂粉”具有很強的吸濕作用,可以吸去運動員手掌心的汗水,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加手掌心與器械之間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運動員完成動作的質量和安全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中拔尖測評.pptx 期末拔尖測評.pptx 第一章拔尖測評.pptx 第三章拔尖測評.pptx 第二章拔尖測評.pptx 第五章拔尖測評.pptx 第六章拔尖測評.pptx 第四章拔尖測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