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綜合訓練 (習題課件) 滬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全一冊(共6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綜合訓練 (習題課件) 滬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全一冊(共6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37張PPT)
章末測試(六) 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選擇題(本題共8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第1~6題為單項選擇題;第7、8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至少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1.(2023上海中考)下列物品中重力最接近0.5 N的是( )
A.一張課桌 B.一瓶礦泉水
C.一名中學生 D.一個雞蛋
D
2.在航空領域,常常發(fā)生小鳥撞毀飛機事件。下列關于小鳥和飛機相撞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小鳥受到的力大
B.飛機受到的力大
C.小鳥和飛機的受力一樣大
D.主動撞擊的一方產生的力大
C
3.下列關于彈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只有彈簧、橡皮筋才能產生彈力
B.彈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C.彈簧的彈力總是跟彈簧的長度成正比
D.只有相互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間才存在彈力
作用
D
4.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計,物重G=5 N,則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分別為( )
A.5 N、0 N B.0 N、5 N
C.5 N、5 N D.5 N、10 N
C
5.(2023益陽中考)冬至打年糕是中國傳統(tǒng)習俗之一。打年糕時,需要用木制榔頭反復捶打石槽中蒸熟的糯米。用木制榔頭捶打年糕的過程中,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終未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向下砸榔頭時,榔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榔頭打擊年糕時,人對年糕有力的作用
C.年糕凹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D.年糕凹陷,說明榔頭對年糕有打擊力,而年糕對榔
頭沒有作用力
C
6.(2023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月考)中國“探月工程”計劃在2030年前后實現載人登月,中國航天員到了月球表面后,可能會發(fā)現以下現象,其中合理的是( )
A.人在月球上的質量和重力都比地球上小
B.在月球上熱氣球可以飛得比地球上更高
C.在月球上行走,不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D.在月球上,人可以舉起質量更大的物體
D
7.(多選)小明和小優(yōu)學習了彈力的知識后,他們將一個足球放在一塊長木板上,如圖所示,木板和足球均發(fā)生了彈性形變。關于它們彈力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板形變是由足球對木板的壓力造成的
B.足球產生的彈力就是木板對足球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產生的彈力
D.足球產生的彈力作用在木板上
ACD
8.(多選)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它先后兩次沿水平木板滑動相同的距離(設木板各處粗糙程度相同);圖乙是他兩次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
A.木塊兩次受到的拉力一樣大
B.木塊第一次比第二次運動的速度大
C.木塊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大
D.木塊第二次受到的摩擦力大
二、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共10分)
9.(2024鹽城中考)2024年5月,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fā)出微尺寸昆蟲仿生機器人,機器人身體最長尺寸僅有2個食指指甲的寬度,前腿長、后腿短,它前進的動力是靠兩個前腿振動擊打地面獲得的,這說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相互
10.撐竿跳是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運動員起跳過程中,因為受到竿形變產生的____力而上升。

11.中國女排某次比賽中,主攻手發(fā)球時將球豎直上拋,球上升時速度越來越慢(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這是因為球受到方向豎直向下的_______,同時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__。
重力
運動狀態(tài)
12.(2024安徽中考)如圖所示,一根有一定質量的木桿豎直懸掛在細繩下端,一只質量為10 kg的猴子抱住木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某一瞬間細繩突然斷了,猴子本能地立即沿木桿使勁往上爬。在爬的過程中,若木桿始終豎直,猴子與地面的高度一直保持不變,g取10 N/kg,則該過程中猴子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______N。
100
三、作圖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
13.如圖,用一根細繩拴著一個沙袋,甩動起來,請畫出此時沙袋的受力示意圖。(不考慮空氣對沙袋的作用)
14.如圖所示是運動員在冬奧會上沿賽道向上滑行的某一時刻的情景。請你在此示意圖中以O點為力的作用點,畫出她受到的重力G和此時賽道對她的摩擦力f的示意圖。
15.小車B和物體A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某一時刻,小車B撞到物體C停止運動,如圖所示,請畫出此時A所受的摩擦力f和支持力F的示意圖。
四、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6.如圖是滑雪運動員滑雪的情景,請你觀察圖片,用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問題1:為什么運動員用力向后
下方撐桿就會向前滑行?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問題2:用力撐桿時,滑雪桿為什么會變形?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17.小龍同學在家用搓衣板洗衣物,請你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請說出搓衣板的搓面設計成波浪形凹槽的道理。
(2)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這個知識?請舉一個例子。
答:(1)搓衣板的搓面設計成波浪形凹槽,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從而使衣服洗得更干凈。
(2)自行車輪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也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合理即可)。
五、實驗與科學探究題(本題共3個小題,第18題12分,第19題6分,第20題10分,共28分)
18.(2024花溪區(qū)二模)物理課上老師讓同學們自制簡易測力計,每組實驗器材有:完全相同的橡皮筋若干、質量為50 g的鉤碼若干、回形針、木板、白紙、釘子、刻度尺。制作的測力計如圖甲所示。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中,當橡皮筋(掛上回形針時)自然下垂時指針所在位置應標記為測力計的____N,在回形針下掛上鉤碼,橡皮筋被拉長,是因為橡皮筋受到鉤碼____力的作用。
0

(2)小敏在回形針上同時掛6個鉤碼,鉤碼靜止時在指針位置處標記3.0,用刻度尺等分刻度后標記相應數字,如圖乙所示。小華在回形針上逐次增加一個鉤碼,分別記下指針靜止時的位置,標記相應的刻度線和數字,如圖丙所示。
(3)對比發(fā)現兩人標記的刻度線位置并不完全重合,圖______(選填“乙”或“丙”)的刻度方式較準確,你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圖丙刻度不均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刻度是實際測量的拉力大小對應的刻度
超過了橡皮筋的彈性限度
(4)制作好的測力計分度值過大,影響測量的精確度。如果要制作分度值為0.1 N的測力計,利用現有的器材,你準備怎么完成?請簡單說明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5個相同的橡皮筋串聯(lián)
19.(2024云巖區(qū)一模)小明發(fā)現電風扇、落地燈等都有個大而重的底座,使它們更穩(wěn)定,不易翻倒。經查閱:支撐面上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叫作穩(wěn)度。他思考:物體的穩(wěn)度跟什么因素有關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他提出猜想:
猜想1:物體的穩(wěn)度可能與物體重心的高低有關;
猜想2:物體的穩(wěn)度可能與物體支撐面大小有關;
為了驗證猜想1,他將三塊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分別固定在三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的底部、中部和頂部(其重心位置如圖甲所示),分別將它們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讓木板在力F的作用下繞A點轉動,觀察長方體剛好翻倒時(物體始終不發(fā)生滑動),通過木板轉過的角度θ的大小來比較物體穩(wěn)度的大小(如圖乙所示),實驗記錄如下表所示。
(1)為了更直觀地得出實驗結論,表格應該增加記錄的一個欄目“?”是_______。
實驗次序 1 2 3
重心高低 低 中 高
角度θ 大 較大 小
? 大 較大 小
穩(wěn)度
(2)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角度θ越小,穩(wěn)度越___(選填“大”或“小”);小明得出結論:物體的重心越低,穩(wěn)度越大。他的結論還缺少的一個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驗證猜想2時,小明將三個完全相同長方體上粘黏的橡皮泥去除干凈,再分別將三個長方體平放、側放和豎放進行實驗(如圖丙),但是這一方案并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物體支持面的大小不變
未控制三塊長方體的重心高度相等
(4)發(fā)現上述問題之后,小明又找來了三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均勻圓柱體,將它們分別豎放到木板上進行實驗,順利驗證了猜想2。
(5)根據小明的探究,你認為在向卡車上裝載貨物時,應把較重的貨物放在卡車的______(選填“上層”或“下層”)。
高度相同、底面積不同
下層
20.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裝置如圖所示,鋁塊和木塊的外形相同,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固定不動,鋁塊通過細線與彈簧測力計相連。(忽略滑輪的摩擦)
(1)圖甲中,將鋁塊放在水平木板上,豎直向上拉測力計,當鋁塊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運動時,鋁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測力計的示數F1,則F1=_______N。
(2)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_______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勻速直線
1.6
壓力
(3)圖乙實驗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還可進一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請你簡要說明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判斷:圖丙中鋁塊水平運動所受滑動摩擦力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甲中鋁塊所受滑動摩擦力。
更換鋁塊與木塊的位置,鋁塊在上木塊在下,再進行實驗
等于
六、綜合應用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解答時須寫出必要的計算公式及過程或文字說明,若只寫出計算結果將不得分)
21.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騎自行車出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小軍騎山地自行車出行,1 h行駛了36 km。他的山地自行車的相關數據見表。求:(g取10 N/kg)
(1)小軍騎山地自行車的平均速度。
(2)車架的密度。
(3)這輛山地自行車所受的重力。
2 500 車架體積/cm3
4 車架質量/kg
10 整車質量/kg
解:(1)小軍騎山地自行車的平均速度
v===36 km/h;
(2)由題表數據可知,車架質量m=4 kg,車架體積
V=2500 cm3=2.5×10-3 m3,
則車架的密度ρ===1.6×103 kg/m3;
(3)由題表數據可知,整車質量m整車=10 kg,
則這輛山地自行車所受重力
G=m整車g=10 kg×10 N/kg=100 N。
22.質量為50 kg的物體在一個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2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他自重的,問:(g取10 N/kg)
(1)木塊受到的拉力大小是多少?
(2)若水平拉力增大為120 N,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解:(1)物體的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f=0.2G=0.2×500 N=100 N;
(2)因為當水平拉力增大為120 N時,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均不變,所以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仍為100 N。(共34張PPT)
章末測試(四) 神奇的透鏡
一、選擇題(本題共8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第1~6題為單項選擇題;第7、8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至少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1.雨過天晴,貴陽觀山湖南湖公園的荷葉上落著許多水珠,透過水珠看葉片,葉片上的紋理變粗了,此時水珠相當于一塊( )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平面鏡 D.玻璃板
A
2.(2023菏澤中考)如圖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觀察到的一種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與該成像方式相同的是( )
A.照相機 B.投影儀 C.潛望鏡 D.放大鏡
A
3.(2023廣元中考)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實驗前調整好實驗器材。如圖所示,將蠟燭移至2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呈現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點是(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
C.倒立、放大的實像
D.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
A
4.(2024福建中考)我國某新型戰(zhàn)斗機配有光電搜索跟蹤系統(tǒng),系統(tǒng)中的光學元件相當于晶狀體,內置光電傳感器相當于視網膜,成像原理與人眼相似。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體在光電傳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等大的實像
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A
5.自拍神器給旅行者自拍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小明手持自拍桿正在進行自拍。下列關于“自拍神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使成像更大
B.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使所成的像變?yōu)樘撓?br/>C.為了使身后的人能全部被攝入鏡頭,應將自拍桿拉長
D.利用自拍神器可以使成的像變成倒立、放大的
C
6.如圖所示,把焦距為12 cm的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焦點6 cm處,則蠟燭通過該凸透鏡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倒立的
B.一定是正立的
C.一定是放大的
D.一定是縮小的
C
7.(多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處于如圖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利用這個成像規(guī)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機 B.幻燈機
C.望遠鏡的物鏡 D.顯微鏡的目鏡
AC
8.(多選)如圖,在暗室中,用發(fā)光的燈泡正對凸透鏡,調整燈泡、凸透鏡和墻壁之間的位置,在距離透鏡20 cm的墻上得到燈絲清晰、等大的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墻壁上燈絲的像是虛像
B.該透鏡的焦距為10 cm
C.將凸透鏡向右移,墻壁
上可能出現倒立、縮小的實像
D.用紙片擋住透鏡的一半,墻上呈的像只有燈絲的一半
BC
二、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共10分)
9.真絲畫名揚四方,在制作微型真絲畫時,工人師傅常使用放大鏡,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這種透鏡對光具有______(選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
會聚
10.2023年哈爾濱文旅火爆全網,冰雪大世界吸引力持續(xù)拉滿。南方的游客親身體驗了什么是潑水成冰。對冰塊進行打磨使其中央較厚、邊緣較薄,再裝上鏡架,你就打造了一副可以矯正________(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眼鏡。
遠視眼
11.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某實驗小組所描繪的像距隨物距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圖線中A點所對應的成像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
投影儀(或幻燈機)
12.如圖所示,小明透過水滴狀的魚肝油膠囊觀察積木,發(fā)現上面的數字“9”變成了“6”,與該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學儀器有_______;若想讓“6”變大一些,可將積木與膠囊的距離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 。
照相機
減小
三、作圖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13.在課后實踐活動中,小明自制了一個如圖甲所示的手電筒,他將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請在圖乙中畫出光通過凸透鏡后的光線。
14.(2023貴陽一模)家庭的防盜門上通常會裝有“貓眼”,在門外一側的是凹透鏡,門內一側的是凸透鏡,其作用就是讓屋內的人能觀察屋外情況,同時保證屋外的人無法看清屋內。如圖所示是室外物體經過凹透鏡進行第一次成像,請畫出此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的大致位置。
15.“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并向全球直播,其中的“水球透鏡”實驗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帶氣泡的水球看到的竟然是一正一反兩個像!經過仔細比對加氣泡前后的成像現象,同學們推測:如果把凸透鏡的中間部分遮住,也應該可以成像。請在圖中畫出M點的成像光路圖。
16.點光源S經凸透鏡后成像于S′點,作圖確定凸透鏡右側焦點F,畫出光線SA經凸透鏡后的光路。
四、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7.給你一個透鏡,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知道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寫出兩種方法即可。
答:(1)透鏡正對著太陽光移動,另一側能得到最小、最亮的點說明是凸透鏡,出現一個暗圈的是凹透鏡;
(2)把透鏡放在字的附近去看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鏡,縮小的是凹透鏡。
18.學了《透鏡及其應用》后,小明興高采烈地跟媽媽說:“媽媽,原來眼睛看物體的原理和照相機成像原理相似,和一般照相機相比,眼睛這架照相機更為精密呢!”媽媽上學時學習的關于“透鏡”的知識差不多都忘了。媽媽思考了一段時間后,很認真地請教了小明幾個問題,請你和小明一起作答吧。
(1)照相機成倒立的像,為什么眼睛這架“照相機”看到的物體卻是正立的?
(2)和一般照相機相比,眼睛更精密體現在哪?
答:(1)眼睛能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倒立的像,這個像在視網膜通過視神經傳輸到大腦,而后經視覺中樞處理,最后產生我們所看到的物體(正立)。
(2)人的眼睛是通過調節(jié)晶狀體的薄厚程度,改變晶狀體的焦距,而且視網膜到晶狀體的距離即像距是不變的,照相機的焦距雖然也可調節(jié),但仍需伸縮鏡頭改變像距。
五、實驗與科學探究題(本題共4個小題,第19題6分,第20題10分,第21題12分,第22題14分,共42分)
19.小潘同學選用焦距為15 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實驗在______(選填“較暗”或“較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現象更明顯。
(2)小潘調整好器材后,將蠟燭放在1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現一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
較暗
縮小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25 cm刻度線處,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____(選填“左”或“右”) 移動,像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變大
(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40 cm刻度線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當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鏡的右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到燭焰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正立
放大鏡
20.小軍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實驗前,小軍在室外用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離凸透鏡光心12 cm的白紙上有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cm。
12
(2)實驗前將該凸透鏡位置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線處,再依次固定好光屏和蠟燭,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調整好器材后,將蠟燭移到20 cm刻度線的位置,如圖所示,反復移動光屏,當光屏在70 cm刻度線處時,燭焰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像未畫出),則該像是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生活中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光學儀器是________。
點燃蠟燭,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處
縮小
照相機
(4)用蠟燭完成實驗會有很多問題,除了安全隱患還有當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會變短,請你針對該問題對實驗進行改進: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方法即可)。
將蠟燭更換為LED燈
21.小林同學了解到折射能力強的物質對光的會聚和發(fā)散能力強,他想要比較樹脂透鏡和玻璃透鏡對光的折射能力。于是他找到形狀完全相同的樹脂凸透鏡和玻璃凸透鏡進行實驗,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凸透鏡焦距越____(選填“大”或“小”),說明凸透鏡對光的會聚能力越強。

(2)先選用玻璃凸透鏡進行實驗,當裝置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可以在光屏上觀察到倒立、_______的實像(圖中未畫出);此時的像距為_______cm。
(3)僅將玻璃透鏡替換為樹脂透鏡后光屏上呈現一個模糊的“像”,保持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動,將光屏向右移動適當距離后觀察到光屏上再次呈現一個清晰的像。據此現象可以初步判斷樹脂凸透鏡的會聚能力比玻璃凸透鏡要____(選填“強”或“弱”)。
縮小
20.0

(4)結合上述實驗的結論,若使用樹脂和玻璃兩種材料制作度數相同的近視眼鏡(鏡片面積和邊緣厚度相同),則______(選填“樹脂”或“玻璃”)鏡片的中間厚度更薄,你的判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樹脂
樹脂透鏡對光的會聚和發(fā)散能力弱,要保證和玻璃鏡片同等的矯正效果,則要保證焦距相等,樹脂鏡片表面的曲率要更大一些
22.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狀可改變的液體透鏡,并利用液體透鏡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鏡成像”,如圖所示。
(1)在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時,首先在兩個透明玻璃長方體容器中充入蚊香煙霧,然后將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體透鏡,再將液體透鏡放置在兩個玻璃容器之間,如圖甲所示,讓光線沿圖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經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將______(選填“偏離”或“偏向”)主光軸。若此時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變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則折射光線偏折的程度________(選填“會改變”或“不改變”)。
偏向
會改變
(2)為了探究“影響液體透鏡折光能力強弱的因素”,物理興趣小組人員做了如下實驗:在圖甲所示的裝置中,保持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即形狀不變,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觀察光線經不同液體透鏡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時,他們是在探究液體透鏡折光能力與___________是否有關,在此探究過程中保持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即形狀不變的具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體種類
凸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與凸透鏡的凸起程度有關,要控制變量
(3)如乙圖所示,現在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像未畫出),如果向“水透鏡”中加注水,使透鏡凸起程度更大,此時像變模糊,這是模仿____視眼的成因,如果想讓像變清晰,可以怎么做?(兩種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光屏適當向左移動
在水透鏡的前方加一個合適的凹透鏡(共31張PPT)
章末測試(一) 運動的世界
1.(2024煙臺中考)五一前夕,某學校舉行了春季運動會,下列數據中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
A.男子立定跳遠的成績?yōu)?.8 m
B.女子跳繩的成績?yōu)槊糠昼?60個
C.男子100 m的成績?yōu)?5.5 s
D.女子鉛球的成績?yōu)?5 m
C

一、選擇題(本題共8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第1~6題為單項選擇題;第7、8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至少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2.某同學利用同一刻度尺測量八年級物理課本長度時,得到下列五個數據:25.99 cm,25.98 cm,25.53 cm,26.00 cm,26.01 cm。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課本長度為25.995 cm
B.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 cm
C.第三個數據是錯誤的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減少誤差
A
3. 2024年廣西“民族體育炫”板鞋競速比賽中,運動員看到廣告牌向后退,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
A.跑道 B.板鞋 C.觀眾席 D.廣告牌
B
4.中國優(yōu)美的古詩文中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識,釋祖欽的《偈頌七十二首其一》中有這樣的描述:“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詩中對人和橋運動狀態(tài)的描述,所選擇的共同參照物是( )
A.人 B.橋 C.水 D.地面
C
5.運動會上,100 m決賽,中間過程張明落后于王亮,沖刺階段張明加速追趕,結果他們同時到達終點。關于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無法比較

C
6.(2024新疆中考)如圖所示為釣魚時魚漂靜浮于水面的示意圖。某次魚咬鉤后,魚漂從露出水面的長度為6 cm豎直向下運動到露出水面的長度為2 cm的過程,所用時間為0.4 s,則該運動過程魚漂的平均速度為( )
A.5 cm/s B.10 cm/s C.15 cm/s D.20 cm/s
B
7.(多選)如圖所示是一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頻閃照相機每隔0.2 s閃拍一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D
A.小球從A點運動到F點的時間為1.0 s
B.從C點到E點小球運動的平均速度為0.2 m/s
C.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D.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從A點運動到F點的平均速度
8.(多選)在某次測試中,甲、乙兩車都向東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 t圖像如圖所示,則( )
AB
A.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兩車出發(fā)前相距20 m,甲比乙晚出發(fā)5 s
C.在第10 s時兩車速度相等
D.5~10 s內乙車相對于甲車向東運動
二、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共10分)
9.5月20日晚上,“三亞城市旅游節(jié)”在鹿回頭風景區(qū)啟動,300架無人機在空中幻化成各種浪漫的告白姿態(tài)。在無人機升空的過程中,以地面為參照物,無人機是_______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運動
10.汽車后剎車燈的光源,若采用發(fā)光二極管(LED),通電后亮起的時間會比采用白熾燈大約快0.5 s,這有助于后方車輛駕駛員及時作出反應。假設后方車輛以36 km/h的速度勻速前進,在0.5 s的時間內,后方車輛前行的距離為____m。
5
11.甲、乙兩個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向西做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以甲為參照物,乙向____做勻速直線運動,經過6 s甲、乙兩物體相距____m。

30
12.(2023烏當區(qū)期末)甲、乙兩車沿平直的公路通過相同的路程。甲車在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分別以40 km/h和50 km/h的速度行駛;乙車在前半段時間和后半段時間分別以40 km/h和50 km/h的速度行駛,則甲、乙兩車在整個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____(選填“>”“=”或“<”)v乙。

三、作圖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
13.甲、乙兩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假如把他們的運動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處理,他們同時從起跑線起跑,經過一段時間后他們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在圖乙中分別作出在這段時間內兩人運動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系的大致圖像。
14.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通過的路程與時間記錄如下表所示,在如圖直角坐標系中畫出s t圖及v -t圖。
時間t/s 0 1 2 3
路程s/m 0 2 4 6
15.小明在調試無人機時,收集了無人機某一段的路程與時間(s- t)圖像如圖甲所示,請在圖乙中畫出該無人機對應的速度與時間(v- t)圖像。
四、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6.奇奇同學在閱讀科普文章時,看到了如圖的圖片和這樣一段話:“我國的‘東方紅三號’地球同步衛(wèi)星,它在太空中遨游時,好像靜止在地球赤道的上空。”這種說法矛盾嗎?為什么?
答:不矛盾;地球同步衛(wèi)星和地球的轉動方向和轉動的速度是相同的,地球和衛(wèi)星之間沒有發(fā)生相對位置的改變,以地球為參照物,衛(wèi)星是靜止的;而以太空為參照物,衛(wèi)星和太空之間發(fā)生了位置變化,衛(wèi)星是運動的。

17.影視劇中常有“騰云駕霧”的鏡頭,拍攝時,如果演員真正飛起來,既費時又費力,而且有危險,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請說出你的辦法和理由。
答:辦法是:快速地移動演員身后的背景;
理由是:把背景作為參照物,快速地移動演員身后的背景,則演員與背景之間的相對位置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演員相對于背景是運動的,所以可以看到演員“飛”起來了。

五、實驗與科學探究題(本題共3個小題,第18題10分,第19題12分,第20題6分,共28分)
18.“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如圖所示,甲、乙兩圖是同一輛玩具小車兩次不同運動的頻閃照片,頻閃燈的閃光時間間隔為1 s,圖中數字的單位為cm。根據照片記錄的小車位置,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小車做______直線運動,乙圖中小車做______直線運動。(均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
(2)甲圖中小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乙圖中小車前2 s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物體的運動情況常常可以用圖像來描述,丙圖中能反映甲圖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選填“A”或“B”)。
勻速
加速
1
0.75
A
19.(2023南明區(qū)期末)為了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小明組裝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____。為了完成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
秒表
(2)小明將金屬擋板放在B點,使小車從A點由靜止釋放并開始計時,當小車撞擊擋板時停止計時,測得tAB=2 s,則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____cm/s。
(3)接著,將擋板放在C點,再次使小車從A點由靜止釋放,測得tAC=3 s,根據實驗測量出的數據可判斷vAB____(選填“>”“<”或“=”) vBC。
(4)為了減小時間的測量誤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金屬擋板在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0

盡可能斜面坡度小些
便于計時
20.物理實驗小組的小明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A處沿斜面由靜止開始下滑,并用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車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該頻閃照相機每隔0.5 s拍攝一次,如圖所示。
(1)要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還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
(2)由圖可知小車的運動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你將表格補充完整。
刻度尺
不是
小車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
路段 路程s/m 平均速度v/(m·s-1)
AB 0.3 0.6
BC 0.9 ①____
CD ②____ 3
1.5
1.8
(4)若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經過路程sAC中點時的速度為v1,經過時間tAC中點時的速度為v2,則v1_______(選填“>”“<”或“=”)v2。

六、綜合應用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解答時須寫出必要的計算公式及過程或文字說明,若只寫出計算結果將不得分)
21.一列長為360 m的火車勻速行駛,上方有一無人機跟蹤拍攝其運行情況,現在火車要通過長1 800 m的隧道,無人機無法進入隧道拍攝,測得無人機完全拍攝不到火車的時間是48 s。求:
(1)火車運行的速度;
(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動的路程;
(3)火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
解:(1)無人機完全拍攝不到火車的時間內,火車運動的路程s=1 800 m-360 m=1 440 m,
火車運行的速度v===30 m/s;
(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動的路程s′=1 800 m+360 m= 2 160 m;
(3)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動的時間t′===72 s。
22.高速公路已廣泛應用ETC收費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是對過往車輛無須停車即能實現收費的電子系統(tǒng)。如圖甲是某高速公路入口處的ETC通道示意圖。現有一輛汽車在某高速公路上以圖乙所示的速度計所指的速度勻速行駛25 min后到達收費站,在進入ETC收費島區(qū)域前s1=50 m處開始減速,經t=4 s后運動至ETC收費島左邊界處,然后再以6 m/s的速度勻速通過ETC收費島,其長s2=36 m。不計車長,求:
(1)汽車到達收費站前勻速行駛的路程;
(2)汽車通過ETC收費島所用的時間t2;
(3)汽車從開始減速到離開ETC收費島全過程的平均速度。
解:(1)由圖乙可知,汽車的速度v=90 km/h,由v=可得,汽車到達收費站前勻速行駛的路程
s=vt=90 km/h×25× h=37.5 km;
(2)由題意可知,汽車以6 m/s的速度勻速通過ETC收費島,由v=可得,汽車通過ETC收費島所用的時間t2===6 s;
(3)汽車從開始減速到離開ETC收費島全過程的平均速度v′===8.6 m/s。(共33張PPT)
章末測試(三) 光的世界
一、選擇題(本題共8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第1~6題為單項選擇題;第7、8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至少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1.沙畫是將沙子撒在平板燈臺上做出各種造型,燈臺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擋后,呈現出各種畫面。與沙畫的光學原理相同的光現象是( )
A.樹蔭下的“光斑” B.鏡子中的人像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樓
A
2.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為20°
C.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遠離法線
D.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
D
3.《康熙幾暇格物編》中記載:“置錢碗底,遠視若無,及盛滿水時,則錢隨水光而顯見矣。”其中“錢隨水光而顯見”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鏡成像 D.光的折射
D
4.當代中國,技術日新月異,無人機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當一架無人機掠過水面時,岸邊的人可以在水中看到無人機的倒影,其成像光路圖正確的是 ( )
B
5.小紅在平靜的湖邊看到“鳥在水中飛,魚在鳥上游”,如圖所示,對畫面中的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水中的“鳥”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鳥”是實像
C.看到的“魚”比實際位置深
D.看到的“魚”是虛像
D
6.如圖所示,射水魚發(fā)現水面上的小昆蟲后,從口中快速噴出一束水柱,將昆蟲擊落。下列圖中能表示射水魚觀察到小昆蟲的光路是( )
D
7. (多選)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現一道亮麗的彩虹,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彩虹這一光學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B.彩虹是一條彩色光帶,說明太陽光是復色光
C.懸浮在空中的細小水珠為彩虹形成提供了條件
D.太陽光被分解形成彩虹時,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
BCD
8.(多選)動物園的白鷺在淺水中漫步時,本體、倒影和燈光下的影子和諧共處的唯美畫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鷺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虛像
B.若調整照明燈的位置,倒影和影子
的位置都會發(fā)生變化
C.白鷺的倒影比本體看起來暗一些,
是因為光在水面發(fā)生了折射
D.水中的魚能看到白鷺在水中的倒影
AC
二、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共10分)
9.如圖所示是短視頻中風靡的“燈影畫蝦法”,“蝦影”的形成是因為光的__________。
直線傳播
10.唐代詩人高駢的詩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中蘊含著一些物理知識,其中“影”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像。
反射
11.小芳的衣服上有污漬,由于房間光線較暗,為了幫小芳同學在鏡子里看清衣服上的污漬,應將手電筒射向______(選填“衣服”或“平面鏡”)。
衣服
水射入空氣
12.如圖甲所示的碗中,起初看起來是空的,當慢慢往碗中倒水后,就會發(fā)現碗中還藏著一枚硬幣(如圖乙所示)。倒水后能看到硬幣,是因為光從__________(選填“空氣射入水”或“水射入空氣”)中發(fā)生______。
折射
三、作圖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13.小明的座位挨著教室前門,上課時黑板面反射的光有時會“晃”著他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如圖所示,用C點表示小明的眼睛,OC是發(fā)生這種現象時的一條反射光線。請畫出:
(1)OC對應的入射光線;
(2)標出入射角的度數。
14.在圖中,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點光源S發(fā)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過A點的光路圖。
15.(2024廣安中考)如圖所示,請作出這束光從三棱鏡斜面射出的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16.游客在水族館游覽時,若用點S表示水中魚的位置,用點S′表示人在A處看到魚的像的位置,請在下圖中畫出人眼在A處看到水中魚的光路圖。
四、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17.小汽車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小汽車的擋風玻璃多為傾斜安裝。同時還要在側面玻璃上貼膜,以保護隱私。請用所學的光學知識來解釋下列問題:
(1)側面玻璃貼膜,車外行人看不清車內情況的原因;
(2)從行車安全來講,傾斜安裝擋風玻璃的好處。
答:(1)貼膜增強了對來自車外的光線的反射,貼膜后,車外的人看向車內時,因為車內較暗,而車玻璃反射的光較強,人眼不易辨別強光下比較暗的物體,所以看不清車內的情況;(2)擋風玻璃傾斜安裝,可以使車內物體通過擋風玻璃所成的像位于司機斜上方,不會干擾司機視線,以保證行車安全。
18.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我國西周時期的取火工具——陽燧,“陽燧面洼(凹),向陽照之,光皆聚為一點,大如麻菽,著物則火發(fā)”。
(1)陽燧是什么光學元件?它對光有什么作用?
(2)請列舉一例該光學元件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答:(1)“陽燧面洼(凹)”,與凹面鏡的結構一樣,因此對太陽光有會聚作用。(2)手電筒內的反光裝置、車燈內的反光裝置都利用了凹面鏡。
五、實驗與科學探究題(本題共4個小題,第19題8分,第20題10分,第21題12分,第22題10分,共40分)
19.“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標有角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
(1)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45°,測得反射角也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fā)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3)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束____(填字母序號)。
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
(4)實驗結束后,同組的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結果他倆誰都沒有能做到。你認為沒有能做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20.毓秀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在豎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離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毓秀發(fā)現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現蠟燭的像,她再取一段與蠟燭A等長但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發(fā)現該蠟燭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甲所示。
(1)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保證實驗效果,實驗室提供了以下四塊玻璃板,我們應選擇____(填字母序號)玻璃板。
A.較薄、茶色 B.較厚、茶色
C.較薄、無色 D.較厚、無色
(2)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____(選填“A”或“B”)側觀察。
A
A
(3)毓秀把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另一個小組做實驗時,找不到玻璃板,只有一面平面鏡,為了找到像的位置他們將平面鏡垂直紙面靠右放置,裝置俯視圖如圖乙所示,只要讓眼睛從____(選填“P”“Q”或“M”)區(qū)域進行觀察,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說明蠟燭B所在的位置就是蠟燭A像的位置。
不變
Q
人眼通過平面鏡看到蠟燭A的像和蠟燭B完全重合
21.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選用的實驗器材有玻璃板、光屏、兩個夾子和三角板。
(1)如圖甲所示,將玻璃板兩側用夾子固定,既可以使玻璃板與桌面相互______,還可以增大支撐面使其穩(wěn)定不易傾倒,易移動玻璃板。
垂直
(2)將一支點燃的蠟燭A豎立在玻璃板一側,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另一側,如圖乙所示。在蠟燭A一側正對玻璃板觀察時,發(fā)現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移開蠟燭B,將光屏放在蠟燭B的位置,在蠟燭A一側觀察發(fā)現蠟燭A的像呈現在光屏上,小明由此得出平面鏡成的是實像,你認為對嗎?____(選填“對”或“不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對
在蠟燭A一側觀察時有反射光進入人眼,不能區(qū)分成實像還是虛像
(3)實驗中用蠟油將點燃的蠟燭粘在白紙上固定,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在不移動點燃蠟燭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器材也完成了多次實驗,請你說出具體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連帶夾子一起前后移動玻璃板,改變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分別記錄玻璃板的位置及物距和像距
(4)如圖丙所示,若實驗時不點燃蠟燭,為了使成像清晰,可用手機的手電筒照射______(選填“蠟燭”或“玻璃板”),請說出你選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蠟燭
照射蠟燭可以反射更多的光,使玻璃板再次反射更多的光進入人眼,成像更清晰
22.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使用如下器材:兩支能發(fā)綠光的激光筆(帶有固定吸盤)、有機玻璃球殼制成的透明容器(上部正中央開有一孔)、牛奶、適量的水和圓形底座轉盤,組裝為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并將該裝置置于水平桌面上。
(1)將水注入容器中,再滴入牛奶并攪拌均勻,目的是激光照射到水中時能夠呈現出________。接著打開位于圓球正中央的激光筆并使綠光垂直照射到O點,該束綠光充當法線。但此時無法看見液面上方的光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你將采取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路
通過容器圓孔注入煙霧
(2)接著再打開右側的激光筆,此時可以觀察到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過程中,光在兩種介質的_______上發(fā)生折射。隨后再沿圓球的外表面向下移動右側激光筆,可以觀察到折射光逐漸遠離法線,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慢慢轉動底座轉盤,直至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時,即可說明光在發(fā)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界面
折射角隨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三束光變?yōu)橐皇?共33張PPT)
章末測試(二) 聲的世界
一、選擇題(本題共8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第1~6題為單項選擇題;第7、8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至少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1.(2024貴州一模)如圖所示,湯姆用力敲擊鍋蓋,鍋蓋上面的小老鼠杰瑞隨著“翩翩起舞”。這一現象說明了( )
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B.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C.響度與頻率有關
D.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D
2.(2024湖南中考)考古人員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編鐘演奏《茉莉花》時,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編鐘的相同位置,主要改變了聲音的( )
A.傳播速度 B.響度 C.音調 D.音色
B
3.(2024涼山中考)中國古代雅樂橫吹竹制管樂器——篪。其形似于笛,與笛不同的是兩端都是封閉的,而且吹孔與孔指不在同一直線上,無孔膜而“有底”。演奏過程中手指按壓不同孔時改變的是(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音調、響度和音色
A
4.下列有關聲現象的實驗中,能用來探究決定音調高低因素的是( )
A
5.海軍護航編隊使用“聲波炮”震懾海盜,它的聲波定向發(fā)射器外觀類似喇叭,能發(fā)出150 dB以上的高頻聲波,人聽到它的聲音十分刺耳。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這種聲波屬于超聲波
B.聲音的音調可達150 dB以上
C.聲波定向發(fā)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發(fā)聲頻率
D.使用“聲波炮”時,護航官兵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
6.我國是文明古國,具有光輝燦爛的文化。在距今4 0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笛和大鼓。關于笛聲和鼓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笛聲和鼓聲的音色相同
B.笛聲的響度一定比鼓聲的小
C.尖細的笛聲比低沉的鼓聲音調高
D.響亮的鼓聲比輕細的笛聲傳得遠,是因為鼓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
C
7.(多選)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太空中,兩名宇航員不能直接對話,因為真空不能傳聲
B.拉二胡時手指不斷在弦上移動,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
C.市區(qū)“禁鳴喇叭”,這是在噪聲的產生環(huán)節(jié)減弱噪聲的
D.受蝙蝠利用超聲波定位導航的啟示,科學家制成了聲吶
ACD
8.(多選)小麗在筷子上纏一些棉花,用水蘸濕后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個帶有活塞的哨子,如圖所示。用嘴對著塑料管的上端吹氣時,可以發(fā)出悅耳的哨聲。關于哨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哨聲是由于空氣柱振動發(fā)聲
B.哨子發(fā)出的聲音屬于超聲波
C.音色隨活塞的上下拉動而改變
D.用更大的力吹氣哨聲的響度變大
AD
二、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共10分)
9.(2024陜西中考)華陰“老腔”是陜西特色的民間藝術,表演者演唱時聲音響亮,使遠處的觀眾也能聽清。“響亮”描述的是聲音的______大。現場觀眾聽到的聲音是以______為介質傳入人耳的。
響度
空氣
10.(2024修文縣一模)《紅樓夢》中有一段描述王熙鳳出場的片段,“只聽后院中有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真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場人是通過聲音的______來判斷后院中的人是王熙鳳的。
音色
11.(2024烏當區(qū)二模)如圖是一種“鳴音水壺”,當壺中的水燒開時會產生大量水蒸氣,這些高壓水蒸氣通過壺蓋內的簧片,使簧片振動發(fā)出尖細而清脆的報警聲音。“尖細而清脆”是指聲音的______(填聲音的特性)。
音調
12.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機器人送餐成為時尚。機器人可以靈活地避開障礙物是通過體內的雷達發(fā)射________(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然后接收障礙物的反射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
超聲波
三、作圖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
13.小宇對著裝了部分水的瓶口吹氣,使其發(fā)出聲音,為了使發(fā)出的聲音音調變高,水中的水位應如何變化?請在圖乙中畫出水位變化后的液面所處的大致位置。
14.根據圖甲給出的某一聲音波形圖,請在圖乙中作出響度是原來的一半、音調和音色都不變的聲音波形圖。
15.如圖甲所示,公路上的超聲波測速儀是利用超聲波測定汽車位置和速度的儀器。如圖乙所示是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運動的距離(s)-時間(t)圖像,請在圖丙中作出該汽車運動的速度(v)-時間(t)圖像。
四、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6.在生物課上,小李知道了蝙蝠是利用回聲定位的方法捕捉食物。小李想根據蝙蝠捕捉食物的方法利用超聲波探測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小李的想法是否可行?為什么?
答:小李的想法不可行;超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不能測量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
17.銅仁印江縣近幾年為改善人居環(huán)境,圍繞“中國長壽之鄉(xiāng)、中國名茶之鄉(xiāng)、中國書法之鄉(xiāng)”發(fā)展理念,打造旅游文明城市。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設的規(guī)劃者,你將采取怎樣的具體措施減弱噪聲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至少提出兩條措施,并說明兩條措施分別屬于減弱噪聲的三種途徑中的哪種)
答:(1)植樹、種草、設置隔音板或墻等,途徑: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2)娛樂場所遠離居民區(qū)、司機在城區(qū)內禁止鳴笛等,途徑:屬于在聲源處減弱。
五、實驗與科學探究題(本題共3個小題,第18題10分,第19題6分,第20題12分,共28分)
18.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有人建議利用以下幾個實驗現象。
甲:在吊起的大鐘上固定一支細小的筆,把鐘敲響后,用紙在筆尖上迅速拖過,可以在紙上畫出一條來回彎曲的細線。
乙:使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
丙:吹笛子時,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丁: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出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小。
(1)能說明聲音產生條件的兩個實驗現象是____、____。
(2)____說明了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3)____說明了發(fā)聲體振動頻率不同,________不同。




音調
19.超過50分貝(晝間)或40分貝(夜間)的聲都屬于噪聲。噪聲尤以損害神經系統(tǒng)最為明顯,嚴重影響人的健康,人們把噪聲稱為無形殺手。朵朵同學想知道什么樣的材料隔音性能會更好,于是她設計了如下探究:
①先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錫箔紙;
②把鬧鐘放到一個鞋盒里,將衣服蓋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見滴答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
③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鞋盒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
回答問題:
(1)設計依據: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____(選填“大”或“小”)。
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錫箔紙
聽不見滴答聲的實際距離s/m 2.1 2.8 3.7 5.2

(2)根據所得數據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____(選填“好”或“差”)。
(3)你認為海綿的隔聲性能與報紙相比,______隔聲性能好一點。

海綿
20.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fā)現琴弦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對此進行了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找到了下表所列A~I 9種規(guī)格的琴弦,因為音調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1)小華選用了H、I兩根琴弦,是為了研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______的關系;同組的小惠選用A、D、F三根琴弦來進行實驗,你認為能研究音調與該因素的關系嗎?____(選填“能”或“不能”)。
(2)小華想選用三根琴弦來驗證音調的高低與琴弦橫截面積的關系,應選__________(填寫編號)三根琴弦。
長度

A、B、C
(3)小華認為:若想選用三根琴弦來驗證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材料的關系,還要添加一根琴弦J,則它的長度應為____cm,橫截面積應為_______mm2。
(4)本實驗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
80
1.02
控制變量
六、綜合應用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解答時須寫出必要的計算公式及過程或文字說明,若只寫出計算結果將不得分)
21.向前傳播的聲音遇到障礙物能反射回來。小明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1.6 s后聽到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求:
(1)喊聲從小明處出發(fā)到山崖反射回來經過的總路程;
(2)小明與山崖的距離。
解:(1)喊聲從小明處出發(fā)到山崖反射回來經過的總路程:
s聲=v聲t=340 m/s×1.6 s=544 m,
(2)聲音通過路程的一半為小明與山崖的距離,
所以小明與山崖的距離:
s===272 m。
22.小鑫和小強準備測量一根金屬管道的長度:小鑫用錘子敲擊管道一端一下,在管道另一端的小強看見小鑫敲下錘子的同時開始計時。小強在管道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第一次聽到聲音的時間是0.17 s,第二次聽到聲音的時間是2.6 s。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 m/s。請你回答:
(1)金屬管道的長度是多少?
(2)小強為什么會聽到兩次敲擊聲?
(3)兩位同學的測量結果存在誤差,請你說出一條產生誤差的原因。
解:(1)金屬管道的長度是:s=vt=340 m/s×2.6 s=884 m;
(2)因為聲音在空氣和金屬中傳播的速度不同,根據t=可知,在傳播距離一定時,傳播速度不同,所以小強先后聽到兩次聲音;
(3)小強看見小鑫敲下錘子的同時開始計時,此時聲音已經開始傳播并通過了一定距離,會使測量時間值偏小,從而導致誤差產生。(共35張PPT)
章末測試(五) 質量與密度
一、選擇題(本題共8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第1~6題為單項選擇題;第7、8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至少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1.(2023烏當區(qū)期末)為了培養(yǎng)學生安全出行的意識,某校攜手交警大隊組織開展了“安全才會快樂”的戶外交警體驗活動。體驗者——中學生探探對有關物理量進行了估測,其中符合實際的是( )
C
A.交通指示燈距離地面的距離約為3 dm
B.綠燈熄滅后黃燈每次亮起的時間約為10 s
C.探探的質量約為50 kg
D.汽車鳴笛聲音的強弱等級約為20 dB
2.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表明1 m3的水質量是
1.0×103 kg/m3
C.一塊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質量變小
D.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因為不同物質的密度一
般不同
D
3.下表給出了常溫常壓下一些物質的密度,閱讀后請判斷下面一些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D
A. 1 kg水凝固成冰后體積不變
B.酒精用掉一半后密度將變?yōu)?.4×103 kg/m3
C.一個最多能裝1 kg酒精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裝1 kg水
D.一個體積為2 cm3純銅球的質量是16 g,此銅球一定
不是實心的
4.如圖所示,甲、乙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液體,甲試管豎直放置,乙試管傾斜放置,兩試管液面相平。已知甲試管中的液體密度為ρ甲,乙試管中的液體密度為ρ乙,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
A. 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無法判斷密度大小關系
C
5.地球表面是大氣層,地面附近的空氣密度約為1.29 kg/m3,估計教室內的空氣質量最接近于( )
A.30 kg B.300 mg C.300 kg D.300 g
C
6.甲物質的密度為5 g/cm3,乙物質的密度為2 g/cm3,各取一定質量混合后密度為3 g/cm3。假設混合前后總體積保持不變,則所取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是( )
A.5∶2 B.2∶5 C.5∶4 D.4∶5
C
7.(多選)如圖所示的“太空圓珠筆”,筆尖里有個筆珠,寫字時,筆珠在紙上滾動,把沾在筆珠上的墨水留在紙上,封閉在筆芯中的壓縮氮氣推動墨水向筆尖流動,就能連續(xù)不斷寫出字來。用“太空圓珠筆”寫字的過程中,筆中不變的是( )
A.墨水的密度 B.墨水的質量
C.氮氣的密度 D.氮氣的質量
AD
8.(多選)在探究物質質量和體積關系時,小益同學測出實驗桌上甲、乙、丙三個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根據數值在圖上描出甲、乙、丙三個點,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密度為4 g/cm3
B.乙的密度等于甲的密度
C.丙比甲的密度大
D.甲、乙一定是由同種物質組成的
BC
二、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共10分)
9.(2023云巖區(qū)模擬)據觀察報道“距離地球8.6光年的天狼星B,其質量與太陽相當,但體積卻只與地球相當。”以上信息說明組成天狼星B的物質具有較大的_______。
密度
10.1999年,貴陽市政府加大對公園建設的投入,完成了黔靈湖清淤工程,水質更加清澈,湖光山色,靜雅宜人,黔靈湖蓄水量達106 m3,蓄水質量約為_______kg。(ρ水=1.0×103 kg/m3)
1×109
11.有一種橡膠材料可用作在高壓環(huán)境下工作的機械表面的覆蓋層,該橡膠材料在常壓下密度為0.8×103 kg/m3。在某高壓環(huán)境下,體積收縮至原體積的50%,此時其密度為__________kg/m3。
1.6×103
12.(2023海南中考)今年海南荔枝大豐收。小海想知道荔枝的密度,他把一個質量為22 g的荔枝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質量為20 g,如圖所示。該荔枝的體積為____cm3,密度為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
20
1.1×103
三、作圖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
13.如圖所示,三只相同的玻璃杯(a)、(b)、(c)中分別盛有等質量的酒精、純水和鹽水,(b)中水面已畫出,請你在(a)和(c)玻璃杯中分別畫出酒精和鹽水的大致液面。(ρ鹽水>ρ純水>ρ酒精)
14.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2∶1,圖中已經畫出了甲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請在圖中畫出乙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
15.向一個空瓶中加水,在此過程中,瓶和瓶內水的總質量隨加入水的體積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向同一個空瓶中加入酒精時,瓶和瓶內酒精的總質量隨加入酒精的體積變化的圖像。(ρ酒精=0.8 g/cm3)
四、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6.冬天,小胡發(fā)現比起厚重的棉服,羽絨服穿著很輕。請用物理知識解釋羽絨服輕的原因。
答:羽絨的密度較小,根據密度公式m=ρV可知,相同體積的羽絨服與其他密度較大的物質相比,質量較小,故羽絨服輕。
17.在我國北方的冬季,室內安裝暖氣取暖。暖氣片應安裝在房間的上方還是下方?為什么?
答:暖氣片應安裝在房間的下方;暖氣片對室內的空氣進行加熱時,空氣受熱體積膨脹,密度減小,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所以想要較快地對整個房間加熱,暖氣片應安裝在房間的下方。
五、實驗與科學探究題(本題共3個小題,第18題10分,第19題10分,第20題8分,共28分)
18.小明同學用實心陶瓷材質的模型來估測香醋的密度。
(1)用天平測量模型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甲,其質量為____g,體積為____cm3。(陶瓷材料的密度為2.7×103 kg/m3)
(2)在A、B兩只燒杯中分別倒入適量香醋后如圖乙所示,測出燒杯B和香醋的總質量m1=135.2 g。
81
30
(3)如圖丙所示,將模型用細線系住后放入燒杯A中,在燒杯壁上標記液面的位置。接著將模型取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出燒杯B及剩余香醋的總質量m2=102.8 g。
(4)根據以上實驗數據,求得香醋的密度ρ=________g/cm3。與真實值相比,用本方案所測出的香醋密度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將B燒杯中的香醋倒入A燒杯直至標記處
1.08
偏大
19.(2023包頭中考)小聰利用注射器、天平(帶砝碼)測量酒精的密度。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調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移動,使天平橫梁平衡。

(2)用注射器抽取適量酒精,體積如圖乙所示,為____mL,將裝有酒精的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測得注射器和酒精的總質量為28 g。
(3)用注射器繼續(xù)抽取酒精至20 mL處,再將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測得注射器和酒精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則測得酒精的密度為______g/cm3。
10
0.78
(4)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的酒精中混有氣泡,則測得的酒精密度值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本實驗使用注射器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偏小
取樣準確(或便于操作,便于測量,減小誤差等)
20.小雨和同學一起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菜籽油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歸零后,她發(fā)現天平右端托盤比左端位置高,這時她應向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燒杯中裝入適量菜籽油放在天平的左盤中正確測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然后將一部分菜籽油倒入量筒,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圖乙,量筒中菜籽油體積為____cm3,再用天平測量出燒杯和剩余菜籽油的總質量為35.4 g,則菜籽油的密度為______g/cm3。
20
0.9
(3)實驗結束后,小雨和同學討論實驗中可能產生誤差的幾種情況,其中會使測得的密度值一定偏大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序號)。
A.測量菜籽油的質量時托盤天平未調平
B.在用量筒測量菜籽油體積時,俯視讀數
C.先測菜籽油的體積,再將菜籽油倒入燒杯中測菜籽
油的質量
D.在用量筒測量菜籽油的體積時,有部分菜籽油濺出
D
六、綜合應用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解答時須寫出必要的計算公式及過程或文字說明,若只寫出計算結果將不得分)
2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了月壤樣品安全返回地球,這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yè)迎來了又一里程碑。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若取質量為60 g、體積為40 cm3月壤樣品進行測算,則帶回的月壤密度是多少?
(2)科學家原本根據國外月壤樣品的密度數據設計了剛好裝滿2 kg土壤的容器,但是裝滿了容器的月壤被帶回后發(fā)現其質量小于2 kg,請判斷此次帶回的月壤密度ρ1與國外所測月壤密度ρ2的大小關系,并說明判斷理由。(假設月壤間無間隙)
解:(1)月壤的密度為:
ρ===1.5 g/cm3。
(2)ρ1<ρ2。理由:此次帶回的月壤的體積和國外所測月壤體積是相等的,但帶回的月壤的質量比國外所測月壤質量小,根據ρ=可知,此次帶回的月壤的密度ρ1小于國外所測月壤的密度ρ2。
22.小明國慶節(jié)到三門峽旅游,給酷愛書法藝術的爺爺買了一個澄硯臺,他聽說澄硯臺是用黃河泥陶制成的,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他很想知道這種材料的密度,用天平測出硯蓋的質量為88.8 g,再把硯蓋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并測得溢出水的質量是29.6 g。問:(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1g/m3)
(1)這個硯蓋的體積是多少?
(2)請你幫小明算出這種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4)在購買澄硯臺時,他們在另一攤位上發(fā)現一個完全相同的澄硯臺,但要輕許多。外形相同的硯臺,質量小很多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寫出一種即可)
解:(1)由ρ=可得,硯蓋的體積:
V1=V水===29.6 cm3;
(2)這種材料的密度:
ρ===3 g/cm3;
(3)已知整個澄硯臺的質量m2=318 g,則該澄硯臺所用材料的體積:V2===106 cm3;
(4)所用材料的密度小。(答案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穆棱市| 马关县| 桑植县| 游戏| 兴和县| 开江县| 正定县| 肇源县| 石柱| 汽车| 上思县| 建湖县| 元阳县| 滁州市| 麻栗坡县| 肇源县| 金阳县| 达拉特旗| 东乡| 砚山县| 寿阳县| 翁牛特旗| 温州市| 宣恩县| 丽江市| 温泉县| 石泉县| 沐川县| 武夷山市| 黄浦区| 黑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 清新县| 元江| 舞钢市| 靖西县| 丹东市| 临朐县| 百色市|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