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版本:滬粵版年級:九年級上冊物理第十一章 機械功與機械能11.3 如何提高機械效率(第一課時)內(nèi)容要求 知道機械效率。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意義和途徑。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活動建議:查閱資料,了解人類利用機械的大致歷程,并與同學(xué)進行交流。 說明:課標(biāo)內(nèi)容為節(jié)選,加“ ”的是變動內(nèi)容,加“ ”的是新增內(nèi)容。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2.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會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學(xué)習(xí)目標(biāo)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一觀察與思考日常生活中,人們搬移物體,不是將物體平移到另一個地方,就是將物體從低處搬到高處(或從高處搬到低處)。實驗與探究思考:利用機械時,所做的功為何多一些?觀察與思考如圖所示的兩種機械做功的情況中,哪些功是我們需要的有用功?哪些功是不得不做的功?歸納與小結(jié)1.有用功(W有用):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功。2.額外功(W額外):對人們既無利用價值又不得不做的功。3.總功(W總):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4.總功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即W總=W有用+W額外。5. W總>W(wǎng)有用什么是機械效率二觀察與思考(1)當(dāng)你用水桶提水時,有兩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選擇,一只是輕質(zhì)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鐵皮桶,你選擇哪一只水桶?為什么?(2)當(dāng)你用滑輪提升一個重物時,你選擇哪一種滑輪?歸納與小結(jié)在物理學(xué)中,把有用功W有用與總功W總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用η表示機械效率機械效率是表征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biāo)。觀察與思考(1)機械效率的單位是什么?(2)為什么機械效率總小于1?能不能等于1?機械效率是一個比值,沒有單位不能。因為使用機械總有額外功功率與機械效率的區(qū)別觀察與思考1.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即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叫機械效率。3.功率和機械效率是描述機械的兩種不同性能,兩者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一、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1.有用功: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功,叫作有用功。2.額外功:把無利用價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額外功。3.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是總功。二、什么是機械效率1.概念: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2.公式:η=(W有用/W總)×100﹪小結(jié)1.把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功叫做 ,符號是 ;把無利用價值但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符號是 ;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叫做 ,符號是 。 2.使用機械做功時, 跟 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用字母 表示,公式為 。 3.任何機械的機械效率總 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用功W有用 額外功W額外總功W總有用功總功ηη=×100%小于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得不做額外功4.豎直方向提升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100%= ×100%。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的畫“ ”。(1)額外功與總功的比值越大,機械效率越小。( )(2)機械效率大的機械一定既省力又省功。( )(3)機械效率越高,則機械做的有用功越多。( )(4)機械做的總功越少,機械效率也越低。( )(5)在總功相同時,機械效率高的機械,做的有用功就多。( )(6)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 )√ √ 2.小玲同學(xué)用水桶從水井中提水做清潔,在她做完清潔后,不小心把水桶碰倒掉進了井底。她把水桶從井底提上來的過程中,下列關(guān)于做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對水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對水桶所做的功是額外功C.對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對水所做的功是總功A3.(2022·廣東模擬)下列關(guān)于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機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B.額外功與總功之比越小,機械效率越大C.功率大的機械,機械效率高D.機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B4.通過“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可知,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機械效率的是( )A.減小提升高度B.增大提升速度C.改用質(zhì)量小的定滑輪D.增大被提升物體的質(zhì)量D5.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力G/N 鉤碼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cm 機械效率η1 2.0 5 1.0 15 66.7%2 4.0 5 1.8 15 74.1%3 4.0 10 1.8 30 74.1%4 6.0 5 2.5 15 (1)實驗過程中,緩慢地豎直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向上做 運動。第1次實驗時,鉤碼上升的時間為3 s,此過程中,繩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為 m/s。 (2)第4次實驗時所做的有用功為 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____%。 (3)分析1、2、4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物重力越 (選填“大”或“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分析2、3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 (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勻速直線0.05 0.380大無關(guān)(4)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下列選項中也可提高機械效率的是( )A.換用更輕的動滑輪B.加快提升物體的速度A1.下列關(guān)于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越省力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B.做功越快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C.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D.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越大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D2.(2024·河南)如圖,甲、乙兩人用不同的裝置,在相同時間內(nèi)把質(zhì)量相等的貨物勻速提升到同一平臺,不計繩重及滑輪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做的有用功多B.乙做的總功多C.甲做總功的功率大D.乙所用裝置的機械效率小C3.如圖所示是古代人利用滑輪打水的場景。井架上安裝一個滑輪,繞過滑輪的繩索一端懸吊水桶,當(dāng)人用力向下拉動繩索的另一端,即可讓水桶上升。以下方法能提高滑輪提水的機械效率的是( )A.減小滑輪的質(zhì)量B.增大拉繩的速度C.增大桶內(nèi)的水量D.增大水桶的重力C4.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利用圖2中甲、乙、丙三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鉤碼規(guī)格相同,動滑輪物重不可忽略)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力G/N 提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4 0.1 0.3 2 8 0.1 3.2 0.3 83.3%3 8 0.1 2.0 0.5 80.0%(1)在實驗中,應(yīng)沿豎直方向 拉動彈簧測力計。 (2)第1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1所示,其讀數(shù)是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 (3)由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物越重,機械效率越 。 (4)由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5)在第3次實驗操作的基礎(chǔ)上,如圖2中的丁所示改變繩端拉力方向,測得的拉力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勻速1.874.1% 大 2和3變大5.一個滑輪組經(jīng)改進后提高了機械效率,用它將同一物體勻速提升同樣的高度,改進后與改進前相比( )A.有用功減少,總功減少B.有用功增加,總功增加C.有用功不變,總功不變D.有用功不變,總功減少D6.(2023·廣州模擬)小昕在測量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分別用甲、乙、丙三種機械將重為1 N的物體勻速提升0.2 m,記錄它們所做的總功如圖所示,則( )A.甲的機械效率高于乙B.乙的額外功大于甲C.丙的數(shù)據(jù)是錯誤的D.甲的有用功小于乙C7.如圖,小明分別用甲、乙滑輪把同一桶沙提升相同高度。用甲滑輪所做的有用功為W1,機械效率η1;用乙滑輪所做的有用功為W2,機械效率為η2,若不計繩重與摩擦,則( )A.W1=W2;η1=η2B.W1=W2;η1>η2C.W1D.W1>W2;η1<η2B8.小明用質(zhì)量相同的滑輪組成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完成“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m 測力計拉力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4 0.1 2.7 0.2 74%2 4 0.1 1.8 0.3 74%3 8 0.1 3.2 0.3 83%4 8 0.1 2.7 0.4 (1)只要滑輪組結(jié)構(gòu)一定,則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時,實驗器材可以不需要 。 (2)第4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為 (保留一位小數(shù)),并在圖丁中畫出相應(yīng)的滑輪組繞線方法。如圖所示 刻度尺74.1%(3)通過比較 (填實驗次數(shù)的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重,滑輪組機械效率越高。 (4)已知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 N”,則利用此彈簧測力計提升物體時,忽略繩重和摩擦,甲、乙兩個滑輪組中,甲的最大機械效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最大機械效率。 2和3 小于9.小敏在利用斜面搬運物體A的過程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沒有關(guān)系 ”針對這個問題,他通過在斜面上勻速直線拉動物體進行了實驗探究(如圖所示),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序號 斜面的傾斜程度 物體重力G/N 物體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物體移動距離s/m 有用功W有/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η/%① 較緩 5.0 0.10 1.6 0.50 0.50 0.80 62.5② 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0 68.2③ 最陡 5.0 0.25 3.1 0.50 1.25 1.55 (1)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求出第③次實驗中斜面的機械效率是 %。 (2)通過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是:斜面越陡,越 。 (3)通過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問題可獲得的初步結(jié)論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斜面越陡,機械效率 。 80.6 費力越高10.某小組同學(xué)在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對猜想進行驗證。(1)如果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有多個,要研究機械效率與某個因素的關(guān)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不變,這種方法在科學(xué)探究中被稱作 。 (2)以下是同學(xué)提出的兩個猜想:猜想A: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細線的繞法有關(guān)。猜想B: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提升的物重有關(guān)。控制變量法(3)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同學(xué)們準(zhǔn)備分別按圖a、b、c、d的滑輪組進行實驗。①按圖 滑輪組準(zhǔn)備做的兩個實驗是用來驗證猜想A的,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則可初步判斷猜想A是錯誤的; ②按圖 滑輪組準(zhǔn)備做的兩個實驗是用來驗證猜想B的,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則可初步判斷猜想B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4)接著,小組進行了實驗驗證。a、c相等a、b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