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一單元 小結與提升一、化學研究的內容化學是研究物質的 、 、 、 及 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 創造物質。 化學變化 應用 轉化 性質 結構 組成 二、物質的變化和性質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 。 2.化學性質:物質在 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可燃性、穩定性等。 3.物理性質:物質 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 有無新物質生成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1.化學試劑的取用:(1)固體試劑的取用:①塊狀試劑:取用時用鑷子(一橫二放三慢豎)。②粉末狀試劑:取用時用藥匙或紙槽(一橫二送三豎立)。①較多量(傾倒法):瓶塞 在桌面上,標簽 ,試管稍傾斜、口口緊挨。 ②定量:量筒量取,讀數時視線 。 ③少量:滴加時膠頭滴管 于容器上方。 垂直、懸空 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朝向手心 (2)液體試劑的取用:倒放 2.物質的加熱:(1)酒精燈的使用注意事項:①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②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③用完酒精燈后,不可用嘴吹滅,必須用 蓋滅。 ④如不慎碰倒酒精燈,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 。濕抹布撲蓋 燈帽 (2)加熱液體:①試管外壁應該干燥,試管中液體的體積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 。 ②加熱時使試管口略向上傾斜。③加熱時,應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然后用酒精燈的 固定加熱。 ④為了避免傷人,加熱時不可將試管口 。 ⑤加熱后的試管不能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沖洗。(3)加熱固體:試管口應 ,加熱時應先 ,然后再集中對試劑部位加熱。 預熱 略向下傾斜 朝向任何人 外焰 3.檢查裝置氣密性:先將導管的一端 ,用手緊握 ,稍停片刻,若導管口 ,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有氣泡冒出 試管 浸入水中 單元易錯強化練易錯點1 不能正確辨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解題關鍵 判斷變化的依據: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的屬于化學變化,反之則屬于物理變化。D.磨制石斧C.糧食釀醋A.火法煉銅 B.稻草造紙1.下列是我國古代生產、生活中的技術應用,其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D2.[2023·棗莊中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以下詩句中畫線部分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D.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B易錯點2 不能正確區分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解題關鍵 描述“變化”和“性質”的關鍵詞變化——“變成”“生成”等。性質——“能”“會”“可以”“易”“具有”等。3.下列敘述中,前者描述的是化學變化,后者描述的是化學性質的是( )A.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鐵制品放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B.植物油可以燃燒;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逐漸變小,最后消失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汽油易燃燒D.食鹽在水中溶解;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C4.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入橫線上。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C.物理性質 D.化學性質(1)水加熱變成水蒸氣: 。 (2)干冰在-78 ℃以下時是一種白色雪花狀的固體: 。 (3)濃硫酸具有腐蝕性: 。 (4)切開的蘋果放置一段時間后切面變色: 。 (5)金屬鈉的密度比水小: 。 (6)帶有火星的木條能在氧氣中燃燒: 。 D C B D C A (1)椎形瓶 ( )改正: (2)長徑漏斗 ( )改正: (3)封液漏斗 ( )改正: 長頸漏斗 ×分液漏斗 ×錐形瓶 易錯點3 不能正確書寫實驗儀器的名稱5.請據圖判斷下列對應儀器名稱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改正)。×(4)膠頭滴管 ( )改正: (5)量桶 ( )改正: (6)灑精燈 ( )改正: (7)燒杯 ( )改正: √酒精燈 ×量筒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① ② ③ ④ ⑤ ⑥6.實驗室加熱約100 mL液體時,使用的儀器組合是( )易錯點4 不能根據實驗需求選擇合適的儀器A1.[2023·南充中考]閬中保寧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下列生產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攪拌混勻C.入壇發酵 D.成品裝瓶C2.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滅火B.氧氣用于動植物呼吸C.水銀用作溫度計的測溫物質D.木炭用作燃料CD.熄滅酒精燈C.聞氣體氣味B.量取液體的體積A.加熱液體 3.正確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礎。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A.能用小刀切取蠟燭,說明蠟燭的硬度較小B.該實驗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玻璃導管口處的白煙能被點燃,說明白煙有可燃性D.該實驗現象明顯,便于觀察4.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小刀切取一段蠟燭,用如圖裝置探究蠟燭燃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1)A中的錯誤: ,改正: 。 (2)B中的錯誤: ,改正: 。 試劑瓶口緊挨量筒口 瓶口未緊挨 將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5.下列實驗操作均有錯誤,請指出圖中的錯誤并予以改正。瓶塞正放 (3)C中的錯誤: ,改正:____________ 。 (4)D中的錯誤: ,改正:_________ 。 管垂直、懸空于試管口正上方滴加 膠頭滴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 試劑放在試管口,緩慢豎立試管,使試劑滑入試管底部 試管橫放,將將塊狀試劑豎直放入化學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過程和熄滅原因進行探究。實驗一:探究蠟燭燃燒實驗【查閱資料】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為藍色。外焰的溫度最高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進行實驗】(1)實驗記錄如下:序號 操作 現象 結論① 外焰處的鐵網出現紅熱的環,內焰及焰心處的鐵網無明顯變化 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蠟燭燃燒時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實驗二:探究蠟燭熄滅的原因【作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氣含量;猜想②:可能是氧氣被完全消耗。【進行實驗】(2)甲同學收集一瓶20%氧氣和80%二氧化碳的氣體混合物,將點燃的蠟燭慢慢伸入集氣瓶中并密封,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才慢慢熄滅。根據實驗現象可知:猜想① (填“合理”或者“不合理”)。 不合理 A.實驗開始時,密閉裝置內是純凈的氧氣B.蠟燭熄滅的原因是瓶內氧氣已經耗盡C.蠟燭熄滅后瓶內氣體是純凈的二氧化碳D.氧氣的含量低于一定值時,蠟燭熄滅(3)乙同學使用氧氣傳感器測量密閉裝置內蠟燭(足量)從燃燒到熄滅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判斷或結論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