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3.3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第1課時浙教版七年級上冊新知導入2023年9月21日,“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航天員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并通過視頻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人類為什么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探索宇宙有哪些發現?新知講解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地球曾被人們認為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天體,是宇宙的中心。科學研究表明,地球位于太陽系內,太陽系位于銀河系比較邊緣的一個普通位置,并沒有明顯的獨特地位。關于宇宙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從古到今,人們的認識經歷了根本性的變革。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是如何改變的呢?我國戰國時期的蓋天說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蓋天說這種宇宙觀,雖然已經擺脫神話的影響,但遠沒有揭示宇宙的本質。到秦漢時期,人們初步認識了太陽、月球和5顆行星的基本運動規律,并能推算天象的發生。早期的希臘人相信,宇宙是完美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公元2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在亞里士多德等前人對宇宙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地球中心學說,創立了“地心說模型。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且靜止不動,太陽、月球、行星和其他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在各自的圓形軌道上運轉。16世紀,哥白尼用自制的簡陋儀器,經過20年的天文觀測與研究發現,與其他5顆行星一樣,地球也是一顆行星。在得出地球是一顆行星后,哥白尼為太陽系建立了一個“日心說”模型。該模型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科學家在對宇宙各方面建模時遵循簡單、對稱和美觀的原則。哥白尼在臨終前,出版了著作《天球運行論》,闡述了“日心說”的理論基礎。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觀點相比,“日心說”的提出是一個重大突破。但哥白尼保留了希臘人的行星做圓周運動的觀點,也未能正確解釋行星的運動方式與成因。“日心說”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簡單,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它。“日心說”挑戰了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地心說”。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測天空,為“日心說”提供了新的觀測證據。伽利略發現:太陽上有黑子,說明太陽并不完美;圍繞著木星的有4顆衛星,說明并非所有天體都在繞地球運行。木星有衛星運轉的事實為哥白尼學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金星的位相變化也說明金星并不是圍繞地球公轉的。伽利略的觀測發現與當時人們對宇宙的普遍認識并不一致,挑戰了居于統治地位的“地心說”。1633年,羅馬宗教裁判所判處伽利略終身監禁,隨后改為軟禁,直到他在1642年病逝。哥白尼“日心說”的建立,使人們的認識從“地球中心”走向“太陽中心”。今天我們知道,除了太陽,太陽系中還包括行星及其衛星,以及各種更小的天體,這些大大小小的天體都圍繞太陽公轉。用現代科學方法探索自然的思想,須用實際觀測進行檢驗,檢驗不合格的思想會被拋棄。采用這種方式,科學家慢慢形成了理解宇宙的更好知識體系。哥白尼基于多年觀測,開啟了科學革命,推翻了“地心說”。思考與討論:“日心說”中有關宇宙以太陽為中心的提法也有不正確之處,請用相關知識解釋。太陽不是出于宇宙的中心。太陽位于太陽系中,太陽屬于銀河系,太陽系也不是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也是眾多星系中的一個,并非宇宙中心。現代宇宙學說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種不同的天體,這些天體又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我們看到的宇宙就是由各種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科學家借助現代望遠鏡,揭示了宇宙中的許多奧秘。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天文學家用大型望遠鏡觀察了銀河系以外的星系,測出不同星系間的距離,判斷它們的運動速度以及運動方向。宇宙學:研究宇宙的性質、結構和演化(起源、演化和死亡)的科學。探索活動:1. 閱讀圖,牧夫座星系離地球有多遠?它的退行速度有多大?2.哪個星系的退行速度最大?哪個星系離地球最近?3.得出結論,星系距離地球的遠近與其退行速度有什么關系?4.預測距離地球50億光年的星系的退行速度。2.53. 科學家們發現,除了距離最近的星系之外,其他的星系都在遠離地球而去。距離越遠的星系,其退行的速度越快。1929年,天文學家哈勃根據自己對銀河系意外星系距離的測定,結合其他天文學家的工作,分析了20多個星系的退行速度和距離,發現銀河系以外的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距離越遠,離開我們的速度越大,這表明,我們所處的宇宙正在膨脹。哈勃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們到地球的距離成正比。哈勃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為:v = H dv為星系退行速度,d為星系到觀察者的距離,H為哈勃常數。哈勃定律反映了宇宙的整體性,展示了一幅宇宙整體退行圖景,即宇宙正在不斷地膨脹。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在退行,是否意味著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思考與討論:探索活動 :1.準備一只氣球,在其表面貼上一些圓形小紙片。小紙片代表星系。2.在圓形小紙片上用筆做記號,表示星系上的居民,記錄相鄰“星系”的位置和距離。3.用打氣筒持續地向氣球充氣,使氣球不斷地脹大(即宇宙膨脹)。4.觀察氣球在脹大過程中,各張圓形小紙片間距離的變化。這些“星系”之間的距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實驗表明,不管是哪個“星系”,其他“星系”都在不斷地離它而去。各張圓形小紙片(星系)彼此后退,膨脹沒有中心。現代宇宙學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理論基礎,以天文觀測為事實依據。1915年,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他將廣義相對論用于宇宙的研究,建構了一個靜態的宇宙模型。1922年,蘇聯科學家弗里德曼從廣義相對論出發,得到了一個均勻地膨脹或收縮的宇宙模型,遺憾的是這個動態的模型并不為當時的人們所重視。思考與討論:我們是否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宇宙在不斷膨脹,這意味著過去的宇宙比現在小。那么,時間越往前,宇宙中的星系之間的距離是否必然越小?再往前倒退至某一時間,宇宙是否密集在一個點上?1948年,伽莫夫等人建立的元素生成理論,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奠定了基礎。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于極高溫、極高密度的“奇點”的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不斷下降,生成各種物質,形成各種星系,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今天的宇宙仍將繼續膨脹下去。宇宙膨脹得到了觀測事實的有力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很多觀測事實。多方面觀測研究表明,我們的宇宙始于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為后來的星系、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所有的能量。宇宙演化年表,突出了重要的物質與能量演化事件。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目前最準確地描述宇宙從誕生到當前狀態的模型。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有局限性,是“未完成的樂章”。科學閱讀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后,意識到要將整個宇宙作為對象來研究,并將廣義相對論作為研究宇宙的理論。宇宙論在落寞了幾百年后,又開始恢復了生機。愛因斯坦堅信整個宇宙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于是,愛因斯坦提出了有限無邊、靜態的宇宙模型。他認為,宇宙整體上應該是靜態。為此,他在方程中加了一個宇宙常數,以維持宇宙的靜態。當宇宙膨脹的預言被證實后,愛因斯坦為這一發現而歡呼,并承認自己在宇宙模型中人為地引入宇宙常數,是他人生中犯下的一個大錯誤。課堂總結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一)一、地心說托勒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太陽、月球、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在各自的圓形軌道上運轉二、日心說哥白尼日心說模型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科學家在對宇宙各方面建模時遵循簡單、對稱和美觀的原則。用現代科學方法探索自然的思想,須用實際觀測進行檢驗,檢驗不合格的思想會被拋棄。采用這種方式,科學家慢慢形成了理解宇宙的更好知識體系。三、現代宇宙學說哈勃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們到地球的距離成正比。哈勃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為:v = H d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于極高溫、極高密度的“奇點”的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不斷下降,生成各種物質,形成各種星系,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今天的宇宙仍將繼續膨脹下去宇宙正在不斷地膨脹課堂練習1.下列關于“地心說”宇宙體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打破了“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建立了宇宙空間的概念C.可以解釋5顆行星的觀察路徑D.發展了“日心說”宇宙體系D2.下列關于“日心說”宇宙體系學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日心說”闡明了天體運行規律,為后人認識太陽系,進而認識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礎B.“日心說”挑戰了長期居于統治地位的“地心說”C.“日心說”從現代天文學的角度看是正確的D.伽利略為“日心說”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C3.下列關于大爆炸宇宙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種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科學理論B.一個比較合理的科學假說C.一個著名的神話故事D.一段現代科普作品里有趣的描寫4.宇宙起源的證據是 ( ) A.哈勃定律 B.舊約“創世紀” C.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 D.女媧補天的傳說AB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3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第1課時).pptx 哈勃.mp4 地心說與日心說.mp4 天宮課堂.mp4 宇宙大爆炸.mp4 宇宙的演變.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