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三章 光和眼睛第5節 奇妙的透鏡2024秋季新教材版八年級上冊滬粵版教學目標新課導入課堂小結透鏡對光的作用課堂練習透鏡的焦點和焦距目錄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以及對光的作用。知道什么是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心,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教學目標新課導入生活再體驗相機,把美麗的瞬間定格成永恒;葉脈,在晶瑩的露珠下更加清晰;放大鏡下,我們驚異于昆蟲的世界竟然是如此的有趣!你想過沒有,是什么創造了這美麗的神奇?透鏡的分類閱讀與感悟凸透鏡凹透鏡外形特征:外形特征: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透鏡的分類閱讀與感悟主光軸和光心1.光心:光心是透鏡的中心, 通過這個點的光傳播方向不變。2.主光軸:通過球面球心和光心的直線。(點劃線)透鏡對光的作用活動1觀察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 (會聚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發散透鏡) :對光有發散作用透鏡的焦點和焦距閱讀與感悟透鏡的焦點和焦距閱讀與感悟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透鏡的焦點和焦距閱讀與感悟透鏡的焦點和焦距三條特殊光線FFFF1、 通過光心的光線 傳播方向不改變。2、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 經凸透鏡折射后通過焦點,經凹透鏡折射后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通過虛焦點。3、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對著凹透鏡異側虛焦點入射的光線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 。透鏡的焦點和焦距活動2測量凸透鏡焦距取兩塊不同的凸透鏡。先將一塊凸透鏡置于光具座上,用手電筒的光水平照射凸透鏡,再移動光屏找到光的會聚點。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度,可進行多次測量,將測得的焦距記錄在表格中。換另一塊凸透鏡,重復上述步驟。序號 1 2 3 4 5 平均值凸透鏡1的焦距f/mm凸透鏡2的焦距f/mm透鏡的焦點和焦距信息瀏覽用冰凸透鏡向日取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議,但這絕非以訛傳訛。據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意思就是把冰塊制成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就可以利用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將艾草點燃。從這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可以看出,我國早在古代就對凸透鏡的聚焦作用有了認識。課堂小結課堂練習考點一:凸透鏡和凹透鏡【典型例題1】小明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鮮膜封住碗口,用手輕輕把碗口上的保鮮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鮮膜成倒錐形。將水倒在保鮮膜上,通過保鮮膜上的水珠看碗中的物體(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鮮膜上的水珠形似凹透鏡B.通過水珠看到碗里珠子的像一定變小C.保鮮膜上的水珠對光有會聚作用D.通過水珠看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實像【答案】C課堂練習【遷移訓練1】我國出土的文物“水晶餅”為中部鼓起的透明圓餅,古籍記載“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關于“水晶餅”利用太陽光生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是光的反射現象B.這是光的色散現象C.“水晶餅”對光有會聚作用D.“水晶餅”對光有發散作用【答案】C課堂練習考點二: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典型例題2】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越長,對光的會聚能力越弱B.當你照鏡子時,若在鏡子背后放一本書,則看不到自己在鏡子中的像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產生的D.看到水中的物體比實際位置高,是因為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發生了折射【答案】A課堂練習【遷移訓練2】2021年12月9日王亞平在天宮課堂上展示了一個中間充有氣泡的水球,該水球的示意圖如圖所示。透過這個水球我們可以看到“一正一倒”兩個縮小的像,關于這兩個像的成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正立的像是通過水球上、下兩部分形成的B.倒立的像是通過水球中間部分形成的C.無論正立的像還是倒立的像,都是通過中間部分形成的D.無論正立的像還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答案】DENDING!2024Thank you for watching!謝謝觀看@物理怪怪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