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1 空間角度與距離歸類【題型一】線面角基礎【典例分析】如圖,在四棱錐中,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分別是線段,的中點.(1)求證:平面;(2)求證:平面平面;(3)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證明見解析(3)【分析】(1)取中點,連,,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平面,再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平面及性質定理可得答案;(2)過作交于,利用得,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答案;(3)以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由線面角的向量求法可得答案.(1)如圖,取中點,連,,∵為中位線,∴,又平面,平面,∴平面,同理,在梯形中,,又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2)如上圖,在四邊形中,過作交于,在中,得,,,則,得,∵,∴, 又由已知條件,,平面,故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3)∵為等腰三角形,∴,又因為平面,以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可得,,,,,,,設平面的法向量為,,,根據(jù),得,解得,,設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故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提分秘籍】 基本規(guī)律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射影角,也是夾角,)【變式訓練】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菱形,,分別為,的中點,(1)證明:平面.(2)若平面,,且,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取的中點,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寫出各點的坐標,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再求線面角.(1)證明:取的中點,連接,.因為,分別為,的中點,所以,,又底面為菱形,所以,所以,,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為平面,,所以以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因為,所以,,,,則,,,設平面的法向量,則,令,得,設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則【題型二】二面角基礎【典例分析】如圖,在四棱錐中,是直角三角形,,四邊形是等腰梯形,,,.(1)證明:;(2)若平面平面,求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解析】【分析】(1)取AB中點E,取AE中點F,由題可得,,進而可得平面DFP,即得;(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面面角的向量求法即得.(1)如圖,取AB中點E,連接DE,EP,取AE中點F,連接DF,F(xiàn)P,由題意可知,和為全等的等邊三角形.因為,,且,所以平面DFP,又因為平面DFP,所以.(2)因為平面平面,且,所以平面.以為坐標原點,,,的方向分別為 x 軸,y 軸,z 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即,可取,所以,所以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正弦值為.【提分秘籍】 基本規(guī)律 二面角(法向量的方向角,) 判斷正負方法: 觀察法; 同進同出互補,一進一出相等;【變式訓練】如圖所示,四棱錐中,平面平面,底面是邊長為2正方形,,與交于點,點在線段上.(1)求證:平面;(2)若平面,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jù)面面垂直性質定理得平面,進而證明,再根據(jù)集合關系證明即可證明結論;(2)根據(jù)題意,為的中點,進而以分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坐標法求解即可;(1)證明:因為平面平面且交線為,又平面且,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因為是邊長為2正方形,所以,又,所以,即,又因為,平面,所以平面.(2)解: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因為為的中點,所以為的中點,以分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有,易得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取,則,設平面與平面所成夾角為,則,所以平面與平面所成夾角的余弦值為.【題型三】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典例分析】如圖所示,是棱長為1的正方體.(1)設的重心為O,求證:直線平面;(2)設E F分別是棱 上的點,且,M為棱的中點,若異面直線與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求a的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由正方體性質證明平面,與平面的交點即為重心,從而證得結論成立;(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用空間向量法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從而求得值.(1)設,連接,首先平面,平面,則,又,,平面,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同理,,平面,所以平面,連接交于,因為,所以是等邊的中心也是重心,所以平面,(2)如圖,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由題意,解得:(負值舍去).【提分秘籍】 基本規(guī)律 (1)、異面直線夾角(平移角,也是銳角和直角)【變式訓練】如圖,在直三棱柱中,,.,為的中點.(1)求證:平面;(2)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設與的交點為,連接,由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可證得,從而可得平面;(2)由可得為與所成的角(或其補角),在中,解三角形可求得,即為所求.(1)證明:設與的交點為,連接,∵四邊形為正方形,∴ 是的中點,又是的中點,∴.又平面,平面,∴平面.(2)解:∵,∴為與所成的角(或其補角).在中,,∴.∴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題型四】給角求角(值)1:線面角【典例分析】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棱的中點,是線段上一動點.(1)求證:平面平面;(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時,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證明出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證得結論成立;(2)以點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其中,利用已知條件求出的值,然后利用空間向量法可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1)證明:因為,,則,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因此,平面平面.(2)解:因為底面,,以點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設,,其中,易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由已知可得,解得,所以,為的中點,即,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取,可得,易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所以,,由圖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為鈍角,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變式訓練】如圖,垂直于梯形所在平面,,為中點,,,四邊形為矩形.(1)求證:平面;(2)求二面角的大小;(3)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得與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為?若存在,求出的長;若不存在,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3)存在,【分析】(1)首先以點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即可證明線面垂直;(2)分別求平面和的法向量和,利用公式,即可求解;(3)首先利用向量共線,設點,利用線面角的向量公式,即可求得的值.(1)證明:以為原點,以,,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由題意得,,,,,,,,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由,取,得,,,平面;(2)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由,取,解得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為;(3)設存在點滿足條件,由,,設,整理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為,,則,由,得,即點和點重合,故在線段上存在一點,且.【題型五】給角求角(值)2:二面角【典例分析】如圖, 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平面, 點在線段上.(1)若為的中點, 證明:平面;(2)若,,若二面角的大小為,試求的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連接交于,連接,利用中位線的性質可得出,再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證得結論成立;(2)以點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其中,利用空間向量法可得出關于的等式,結合的取值范圍可求得的值,即可得解.(1)證明:連接交于,連接,因為四邊形為矩形,為的中點,又因為為的中點,則,因為平面,平面,因此,平面.(2)解:由題設平面,四邊形為矩形,以點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平面,平面,,所以,,則、、、,設,其中,則,,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取,可得,易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由題可得,因為,解得,此時.【變式訓練】如圖,在四棱錐中,,,,,,,都在平面的上方.(1)證明:平面平面;(2)若,且平面CDE與平面ABE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四棱錐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2【分析】(1)先證平面,再證明平面平面.(2)設AD長為t,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計算兩個待求平面的法向量,代入公式求出t的值,然后計算四棱錐的體積.(1),又所以 ,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因為 ,結合(1)問易得 兩兩互相垂直,所以建立如圖所示的坐標系設AD=t ,則: , ,所以 , ,設平面的法向量為由 得 令 則 又平面ABE所以取平面ABE的法向量為解得 或 (舍).即 ,所以四邊形ABCD的面積 ,由題知 , ,平面ABCD所以BE為四棱錐 的高,所以四棱錐的體積為.故四棱錐的體積為2.【題型六】探索性動點型1:線面角【典例分析】如圖,在長方體中,,,E是線段上的動點.(1)求證:;(2)是否存在點E,使得直線AC與平面所成角為45°,若存在,求出DE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解析】【分析】(1)利用線面垂直的性質定理進行證明.(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求解.(1)如圖,連接,DB,在長方體中,∵底面ABCD,底面ABCD,∴.又,,∴平面,又平面,(2)假設存在這樣的點E,使得直線AC與平面所成角為45°.設,如圖,以D為原點,直線DA,DC,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解得.∴存在這樣的點E,當時,直線AC與平面所成角為45°.【變式訓練】在四棱錐中,已知,,,,,,是上的點.(1)求證:底面;(2)是否存在點使得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若存在,求出該點的位置;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點為上靠近點的三等分點【分析】(1)首先證明面,再結合線面垂直的判斷定理,證明面;(2)以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即可求得的值.(1)在中:,,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有:,所以,所以①又因為②,由①②,,所以面,所以③.在中:,,,所以④,由③④,,所以面.(2)以為原點,以,,豎直向上分別為、、軸建立直角坐標系.則有,,,,,設,則,,,設為面的法向量,則有:,解得,設所求線面角為,則有,解得,所以.所以點為上靠近點的三等分點,滿足條件.【題型七】探索性動點型2:二面角【典例分析】如圖,在四棱錐中,四邊形是矩形,是等邊三角形,平面平面,,為棱上一點,為的中點,四棱錐的體積為.(1)若為棱的中點,是的中點,求證:平面平面;(2)是否存在點,使得平面與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若存在,確定點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點位于的靠近點的三等分點.【分析】(1)根據(jù)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結論成立;(2)假設存在點滿足題意,根據(jù)題中條件,先求出的長,再以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為軸,過點與平行的直線為軸,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得到,,,,設,分別表示出平面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根據(jù)向量夾角余弦值,求出,即可得出結果.【詳解】(1)證明:因為、分別是、的中點,所以,在矩形中,,所以,又因為、分別是、的中點,所以,又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解:假設棱上存在點滿足題意.在等邊三角形中,為的中點,于是,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是四棱錐的高,設,則,,所以,所以,以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為軸,過點與平行的直線為軸,所在直線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設,,,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有,令,則,易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所以,因為,所以,所以存在點,位于的靠近點的三等分點.【變式訓練】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且正方形ABCD邊長為2,PA⊥平面ABCD,PA=AB,E為線段PB的中點,F(xiàn)為線段BC上的動點.(1)求證:AE⊥平面PBC;(2)試確定點F的位置,使平面AEF與平面PCD所成的銳二面角為30°.【答案】(1)證明見解析;(2)點F為BC中點.【分析】(1)先根據(jù)線面垂直性質與判定定理得AE⊥BC,再根據(jù)等腰三角形性質得AE⊥PB,最后根據(jù)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結果;(2)先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F坐標,結合空間向量數(shù)量積求二面角,再根據(jù)條件列方程解得結果.【詳解】(1)∵PA⊥平面ABCD,BC平面ABCD,∴PA⊥BC,∵ABCD為正方形,∴AB⊥BC,又PA∩AB=A,PA,AB平面PAB,∴BC⊥平面PAB,∴AE平面PAB,∴AE⊥BC,∵PA=AB,E為線段PB的中點,∴AE⊥PB,又PB∩BC=B,PB,BC平面PBC,∴AE⊥平面PBC;(2)以A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A-xyz,設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則A(0,0,0),B(2,0,0),C(2,2,0),D(0,2,0),P(0,0,2),E(1,0,1),∴,,,設F(2,λ,0)(0≤λ≤2),∴,設平面AEF的一個法向量為,則,∴,令y1=2,則,∴,設平面PCD的一個法向量為,則,∴,令y2=1,則,∴∵平面AEF與平面PCD所成的銳二面角為30°,∴,解得λ=1,∴當點F為BC中點時,平面AEF與平面PCD所成的銳二面角為30°.【題型八】翻折中的角度【典例分析】如圖(一)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過D點作,垂足為E點,將沿DE折到位置如圖(二),且.(1)證明:平面平面EBCD;(2)已知點P在棱上,且,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jù)勾股定理證明,再根據(jù)線面垂直的判定證明面EBCD,進而得到平面平面EBCD;(2)以E為坐標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分別求得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根據(jù)面面角的向量求法求解即可(1)證明:在等腰梯形ABCD中,,∴,∴,,,∴,,在中,知,∵,∵,∴,EC,面EBCD,,∴面EBCD∵面,∴面面EBCD(2)由(1)知面EBCD,∴以E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設∵,∴,∴,∴設是面CEP的法向量,∴,∴,令,∴,,設是面DEP的法向量,∴,∴,∴令,∴,,由圖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銳二面角,余弦值【變式訓練】如圖1,在等邊中,點D,E分別為邊AB,AC上的動點且滿足,記.將△ADE沿DE翻折到△MDE的位置并使得平面MDE⊥平面DECB,連接MB,MC得到圖2,點N為MC的中點.(1)當EN∥平面MBD時,求λ的值;(2)試探究:隨著λ值的變化,二面角B MD E的大小是否改變?如果改變,請說明理由;如果不改變,請求出二面角的正弦值大小.【答案】(1)(2)不改變,【分析】(1)首先取的中點為,連接,,再結合線面平行的性質即可得到(2)利用空間向量法求解即可.(1)取的中點為,連接,,因為,,所以NP∥BC,又DE∥BC,所以NP∥DE,即N,E,D,P四點共面,又EN∥平面BMD,EN 平面NEDP,平面NEDP∩平面MBD=DP,所以EN∥PD,即NEDP為平行四邊形,所以NP=DE,則DE=BC,即λ=.(2)取的中點,連接MO,則MO⊥DE,因為平面MDE⊥平面DECB,平面MDE∩平面DECB=DE,且MO⊥DE,所以MO⊥平面DECB,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不妨設,則,,,所以,,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令,即.又平面的法向量,所以,即隨著值的變化,二面角的大小不變.且.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為.【題型九】角度范圍與最值【典例分析】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平面平面.(1)求證:平面平面;(2)若,,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jù)給定條件,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判定推理作答.(2)在平面VAB內(nèi)過V作于O,以O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借助空間向量求解作答.(1)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有,因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則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在平面內(nèi)過V作于,而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則平面,在平面內(nèi)過O作,有兩兩垂直,以點O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令,則,又,設,于是有,,因此有,,,而,直線的方向向量,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得,顯然,平面的一個法向量,設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大小為,則有,由于,,,則,當且僅當,即時取“=”,,所以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圍是.【變式訓練】1.已知四棱錐的底面為正方形,側面PA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平面ABCD,平面平面.(1)求證:平面PAD;(2)設M為l上一點,求PC與平面MAD所成角正弦值的最小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先由證得CD//平面PAB,再由線面平行的性質得,最后由面面垂直的性質得CD⊥平面PAD,即可得證;(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表示出平面MAD的法向量,求出,由線面角的向量求法結合二次函數(shù)求出最小值即可.(1)由題意知,因為平面P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因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平面,CD平面ABCD,所以CD⊥平面PAD.又,所以平面PAD;(2)取AD中點O,連接PO,由△PA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知.又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平面,平面PAD.所以PO⊥平面ABCD.以O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有,設,則,則有,,設平面MAD的一個法向量,則有.即,令有,,設PC與平面MAD所成角為,則,令,,則,當即時,有最小值,即PC與平面MAD所成角正弦值的最小值為.2.已知直三棱柱中,側面為正方形,,E,F(xiàn)分別為和的中點,D為棱上的點,.(1)證明:;(2)求當面與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時,三棱錐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jù)直三棱柱的性質,結合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質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數(shù)量積坐標表示公式進行運算證明即可;(2)利用空間向量夾角公式,結合三棱錐的體積公式進行求解即可.(1)因為三棱柱是直三棱柱,所以底面,底面,所以,因為,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兩兩垂直.以B為坐標原點,分別以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以.由題設.(1)因為,所以,所以;(2)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因為,所以,即.令,則.因為平面的法向量為,設平面與平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為,則.當時,取最小值為,此時取最大值為,所以,此時,三棱錐的體積.【題型十】距離與長度(體積)【典例分析】在矩形ABCD中,,點E是線段AD的中點,將△ABE沿BE折起到△PBE位置(如圖),點F是線段CP的中點.(1)求證:DF∥平面PBE:(2)若二面角的大小為,求點A到平面PCD的距離.【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得;(2)由題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點到平面的距離的向量求法即得.(1)設PB的中點為G點,連接GF和GE,因為點G、點F分別為PB和PC的中點,所以且,又且,所以且,所以四邊形GFDE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又GE平面PBE,DF平面PBE,所以DF∥平面PBE;(2)由二面角的大小為可知,平面平面,取BE得中點O,連接,則,平面,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所以,設平面PCD的法向量為,則,令則,又,所以點A到平面PCD的距離為.【提分秘籍】 向量計算點到距離公式(棱錐等的高) 方法一:直接法(直接做出高) 方法二:等體積轉化法 方法三:建系向量計算法 規(guī)律【變式訓練】1.如圖,在直三棱柱中,,,D,分別是BC,的中點,,過點G作,分別交AB,AC于點E,F(xiàn).(1)證明;(2)若二面角的大小是,求三棱柱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先由及證得平面,即可證明;(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分別求出平面和的法向量,由二面角的大小是解出,再計算體積即可.(1)由已知得平面ABC,平面ABC,所以,又AB=AC,D是BC的中點,得,又,故.因為,AD是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2)依題意,又,所以.由直棱柱性質和題設,兩兩互相垂直,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設,則,設是平面的法向量,,,取,則.設是平面法向量,,,取,則,因為二面角的大小是,所以,解得,所以三核柱的體積.2.如圖,在五面體ABCDE中,已知,,且,.(1)求證:平面平面ABC;(2)線段BC上是否存在點F,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若存在,求CF的長度;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分析】(1)證面面垂直,先證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直線AC垂直另一個平面BCD;(2)由第一問結論,建立合適的坐標系,用空間向量求解即可.(1)取AC中點G,連接EG,因為,,所以,所以四邊形EDCG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又因為,,所以,所以,又因為,所以.因為,BC,CD是平面BCD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所以平面BCD,因為平面ABC,所以平面平面BCD.(2)解法一:在平面BCD內(nèi)過點C作BC的垂線l,因為平面BCD,所以l CA,CB兩兩相互垂直,故以C為坐標原點.如圖所示,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設在線段BC上存在點,使二面角的余弦值為,則,,設平面AEF的法向量.則,即,不妨令,則,,所以.設平面ABE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即不妨令,,,所以所以.化簡得:,解得或(舍去),故,所以.所以存在點F,當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解法二:取BC AB的中點O H,連接OD,OH,因為,O是BC中點,所以,又因為平面BCD,平面平面BCD且交于BC,所以平面ABC,因為H是AB中點,即,所以,故DO,OH,BC兩兩互相垂直,則以O為坐標原點,,,為x,y,z軸,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設在線段BC上存在點,使二面角的余弦值為,則,,.設平面AEF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即,不妨令,則,,所以.又因為,,所以,所以四邊形DEHO為平行四邊形,即,因為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因為平面ABC,所以,又因為,H是AB中點,所以,因為EH,AB為平面ABE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所以平面ABE,故CH是平面ABE的一個法向量,因為,所以.化簡得:,解得或(舍去),故,所以,所以存在點F,當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解法三:取BC AB的中點O H,連接OD,OH,因為,所以,又因為平面BCD,平面平面BCD且交于BC,所以平面ABC.因為,,所以,所以四邊形DEHO為平行四邊形,即,因為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因為平面ABC,所以,又因為,H是AB中點,所以,因為EH,AB為平面ABE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所以平面ABE,假設在線段BC上存在點F,使二面角的余弦值為,過F作于點M,則平面ABE,過M作于點N,連接NF,則為二面角的平面角.設,則,,所以,在中,,所以.化簡得,解得或(舍去),即,所以,所以存在點F,當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分階培優(yōu)練)培優(yōu)第一階——基礎過關練1.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菱形,E,F(xiàn)分別為PA,BC的中點.(1)證明:EF∥平面PCD(2)若PD⊥平面ABCD,,且,求直線AF與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取PD的中點G,連接CG,EG,則由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可得,再結合底面四邊形為菱形,可得四邊形EGCF為平行四邊形,從而得然后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證得結論,(2)由已知可得兩兩垂直,所以以D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然后利用空間向量求解即可(1)證明:取PD的中點G,連接CG,EG,因為E,F(xiàn)分別為PA,BC的中點,所以,又底面ABCD為菱形,所以,所以,所以四邊形EGCF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又平面PCD.平面PCD,所以EF//平面PCD.(2)解:連接,因為PD⊥平面ABCD,平面ABCD,所以,因為四邊形ABCD為菱形,,所以為等邊三角形,因為F為BC的中點,所以,因為∥,所以,所以兩兩垂直,所以以D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因為,所以D(0,0,0),F(xiàn)(,0,0),A(0,2,0),E(0,1,2),則.設平面DEF的法向量,則,令,得.設直線AF與平面DEF所成的角為θ,則,所以直線AF與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為2.在直三棱柱中,E,F(xiàn)分別是,的中點.(1)求證:平面;(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的長.【答案】(1)證明見解析(2)或【分析】(1)取的中點,連接,,依題意可證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即可得到,從而得證.(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法計算可得.(1)證明:在直三棱柱中,E,F(xiàn)分別是,的中點,取的中點,連接,,如圖,則且,又且,所以且,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所以.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解:因為在直三棱柱中,,所以,,兩兩垂直,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軸,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因為E,F(xiàn)分別是,的中點,,設,則,,,,所以,,.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由得令,則,即.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由得,令,則,即.所以,因為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所以,解得或.所以的長為或.3.1.如圖,三棱柱中,,,平面.(1)求證:;(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分析】(1)由線面垂直得到線線垂直,再由菱形得到對角線垂直,進而證明線面垂直,線線垂直;(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求解二面角.(1)∵平面,平面∴,∵,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四邊形是菱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與平面所成角為,平面,∴,若,則是正三角形.令,則,,,以為原點,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令,解得,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即,令,解得,設二面角的大小為,由圖知非鈍角,∴.∴二面角的余弦值為.4.已知平面四邊形,,(如圖1所示),現(xiàn)將沿邊折起,使得平面平面,點為線段的中點,為線段上一點,(如圖2所示).(1)求證:平面;(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三棱錐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易證,再由平面平面,得到平面,進而得到(2)以為坐標原點,分別以為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根據(jù)二面角的的余弦值為,求得為線段的中點,然后由求解.(1)證明:因為,所以為等邊三角形,因為為的中點,所以.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又因為平面,所以平面.(2)如圖所示以為坐標原點,分別以為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所以,,設,則,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即 ,取,有,即.平面的一個法向量.設二面角的平面角為,則,解得,即為中點.此時,又因為,所以.培優(yōu)第二階——能力提升練1.如圖,四棱錐的底面為矩形,底面ABCD.過AD的平面分別與線段相交于點E,F(xiàn).(1)證明:;(2)若,試問是否存在平面,使得直線PB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若存在,求出此時BE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理由見解析,【分析】(1)利用線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可得答案;(2)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 、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利用線面角的向量求法可得答案.(1)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2)存在,理由如下,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設,所以,,設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令則,所以,設直線PB與平面所成角,所以,解得,所以時, 為的中點時,此時存在平面,使得直線PB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此時,.2.如圖,在直三棱柱中,,∠ABC=90°,D是BC的中點.(1)求點到面的距離;(2)試問線段上是否存在點E,使AE與所成角的余弦為?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答案】(1)(2)存在,【分析】(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由空間向量求解(2)設出點坐標,由空間向量列方程求解(1)以為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設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故得,又,故點到面的距離為(2)設,則,,設為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由題意得,解得(舍去)故點E存在,3.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邊形ABB1A1為正方形,四邊形AA1C1C為菱形,且∠AA1C=60°,平面AA1C1C⊥平面ABB1A1,點D為棱BB1的中點.(1)求證:AA1⊥CD;(2)棱B1C1(除兩端點外)上是否存在點M,使得二面角B-A1M-B1的余弦值為?若存在,請指出點M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點M為棱的中點或者為靠近端的八等分點.【分析】(1)取棱的中點O,由題可得,進而可得平面,即得;(2)利用坐標法,設,利用二面角的向量求法列出方程,即得.(1)取棱的中點O,連接.因為四邊形是菱形,所以,又因為,所以為等邊三角形,所以.因為四邊形為正方形且O、D分別是的中點,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2)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以O為坐標原點,以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不妨設,則點.設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由及,得,不妨取得.假設棱上(除端點外)存在點M滿足題意,令得,設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由及,得,不妨取,得.由,解得或,所以存在點M為棱的中點或者為靠近端的八等分點.4.如圖所示,在三棱柱中,,點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為線段AC的中點D,側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1)若△ABC是正三角形,求異面直線與BC所成角的余弦值;(2)當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時,求線段BD的長.【答案】(1)(2)或【分析】(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法求得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2)結合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利用向量法列方程,化簡求得的長.(1)依題意點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為線段AC的中點D,所以平面,,由于,所以,以為空間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當是等邊三角形時,,.設直線與所成角為,則.(2)設,則,,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則,故可設,設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化簡的,解得或,也即或.培優(yōu)第三階——培優(yōu)拔尖練如圖(1)所示的四邊形中,,,,,沿將進行翻折,使得,得到如圖(2)所示的四棱錐.四棱錐的體積為,點為線段上的動點(與端點,不重合).(1)求證:平面;(2)探求是否存在大小為的二面角.如果存在,求出此時線段的長度;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分析】(1)通過和即可證明;(2)以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關系即可求出.(1)在圖(1)中,,所以,即,則在圖(2)中,因為,即,因為,所以平面;(2)因為平面,所以是四棱錐的高,所以,則,因為,則可以為原點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系,假設存在大小為的二面角,設,又,所以,則,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令,則,則,又,即,令,則,則,則,解得或(舍去),因此存在大小為的二面角,此時線段的長度.2.在直角梯形中,,A為線段的中點,四邊形為正方形.將四邊形沿折疊,使得,得到如圖(2)所示的幾何體.(1)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當F為線段的中點時,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2)【分析】(1)(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即可向量法計算可得;(1)解:依題意可得、,,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所以,,,設平面的法向量為,所以,令,則,,所以,設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2)解:依題意可得,則,設平面的法向量為,所以,令,則,則,顯然二面角的銳二面角,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3.如圖,在六面體中,是等邊三角形,二面角的平面角為30°,.(1)證明:;(2)若點E為線段BD上一動點,求直線CE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的最大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2【分析】(1)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質定理即可證得;(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求得線面,滿足,利用換元法結合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即可求解.(1)證明:取中點,連接,因為,所以,且,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2)連接,則,由,可得,于是,所以,又,所以平面,以為原點,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由,可得,平面的法向量為,設,則,設與平面所成角為,則,令,則,令,由對稱軸知,當,即時,,,于是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的最大值為.專題01 空間角度與距離歸類【題型一】線面角基礎【典例分析】如圖,在四棱錐中,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分別是線段,的中點.(1)求證:平面;(2)求證:平面平面;(3)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提分秘籍】 基本規(guī)律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射影角,也是夾角,)【變式訓練】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菱形,,分別為,的中點,(1)證明:平面.(2)若平面,,且,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題型二】二面角基礎【典例分析】如圖,在四棱錐中,是直角三角形,,四邊形是等腰梯形,,,.(1)證明:;(2)若平面平面,求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正弦值.【提分秘籍】 基本規(guī)律 二面角(法向量的方向角,) 判斷正負方法: 觀察法; 同進同出互補,一進一出相等;【變式訓練】如圖所示,四棱錐中,平面平面,底面是邊長為2正方形,,與交于點,點在線段上.(1)求證:平面;(2)若平面,求二面角的余弦值.【題型三】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典例分析】如圖所示,是棱長為1的正方體.(1)設的重心為O,求證:直線平面;(2)設E F分別是棱 上的點,且,M為棱的中點,若異面直線與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求a的值.【提分秘籍】 基本規(guī)律 (1)、異面直線夾角(平移角,也是銳角和直角)【變式訓練】如圖,在直三棱柱中,,.,為的中點.(1)求證:平面;(2)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題型四】給角求角(值)1:線面角【典例分析】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棱的中點,是線段上一動點.(1)求證:平面平面;(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時,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變式訓練】如圖,垂直于梯形所在平面,,為中點,,,四邊形為矩形.(1)求證:平面;(2)求二面角的大小;(3)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得與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為?若存在,求出的長;若不存在,說明理由.【題型五】給角求角(值)2:二面角【典例分析】如圖, 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平面, 點在線段上.(1)若為的中點, 證明:平面;(2)若,,若二面角的大小為,試求的值.【變式訓練】如圖,在四棱錐中,,,,,,,都在平面的上方.(1)證明:平面平面;(2)若,且平面CDE與平面ABE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四棱錐的體積.【題型六】探索性動點型1:線面角【典例分析】如圖,在長方體中,,,E是線段上的動點.(1)求證:;(2)是否存在點E,使得直線AC與平面所成角為45°,若存在,求出DE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設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解得.∴存在這【變式訓練】在四棱錐中,已知,,,,,,是上的點.(1)求證:底面;(2)是否存在點使得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若存在,求出該點的位置;不存在,請說明理由.【題型七】探索性動點型2:二面角【典例分析】如圖,在四棱錐中,四邊形是矩形,是等邊三角形,平面平面,,為棱上一點,為的中點,四棱錐的體積為.(1)若為棱的中點,是的中點,求證:平面平面;(2)是否存在點,使得平面與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若存在,確定點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變式訓練】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且正方形ABCD邊長為2,PA⊥平面ABCD,PA=AB,E為線段PB的中點,F(xiàn)為線段BC上的動點.(1)求證:AE⊥平面PBC;(2)試確定點F的位置,使平面AEF與平面PCD所成的銳二面角為30°.【題型八】翻折中的角度【典例分析】如圖(一)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過D點作,垂足為E點,將沿DE折到位置如圖(二),且.(1)證明:平面平面EBCD;(2)已知點P在棱上,且,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變式訓練】如圖1,在等邊中,點D,E分別為邊AB,AC上的動點且滿足,記.將△ADE沿DE翻折到△MDE的位置并使得平面MDE⊥平面DECB,連接MB,MC得到圖2,點N為MC的中點.(1)當EN∥平面MBD時,求λ的值;(2)試探究:隨著λ值的變化,二面角B MD E的大小是否改變?如果改變,請說明理由;如果不改變,請求出二面角的正弦值大小.【題型九】角度范圍與最值【典例分析】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平面平面.(1)求證:平面平面;(2)若,,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圍.【變式訓練】1.已知四棱錐的底面為正方形,側面PA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平面ABCD,平面平面.(1)求證:平面PAD;(2)設M為l上一點,求PC與平面MAD所成角正弦值的最小值.2.已知直三棱柱中,側面為正方形,,E,F(xiàn)分別為和的中點,D為棱上的點,.(1)證明:;(2)求當面與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時,三棱錐的體積.【題型十】距離與長度(體積)【典例分析】在矩形ABCD中,,點E是線段AD的中點,將△ABE沿BE折起到△PBE位置(如圖),點F是線段CP的中點.(1)求證:DF∥平面PBE:(2)若二面角的大小為,求點A到平面PCD的距離.【提分秘籍】 向量計算點到距離公式(棱錐等的高) 方法一:直接法(直接做出高) 方法二:等體積轉化法 方法三:建系向量計算法 規(guī)律【變式訓練】1.如圖,在直三棱柱中,,,D,分別是BC,的中點,,過點G作,分別交AB,AC于點E,F(xiàn).(1)證明;(2)若二面角的大小是,求三棱柱的體積.2.如圖,在五面體ABCDE中,已知,,且,.(1)求證:平面平面ABC;(2)線段BC上是否存在點F,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若存在,求CF的長度;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分階培優(yōu)練)培優(yōu)第一階——基礎過關練1.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菱形,E,F(xiàn)分別為PA,BC的中點.(1)證明:EF∥平面PCD(2)若PD⊥平面ABCD,,且,求直線AF與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2.在直三棱柱中,E,F(xiàn)分別是,的中點.(1)求證:平面;(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的長.3.1.如圖,三棱柱中,,,平面.(1)求證:;(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4.已知平面四邊形,,(如圖1所示),現(xiàn)將沿邊折起,使得平面平面,點為線段的中點,為線段上一點,(如圖2所示).(1)求證:平面;(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三棱錐的體積.培優(yōu)第二階——能力提升練1.如圖,四棱錐的底面為矩形,底面ABCD.過AD的平面分別與線段相交于點E,F(xiàn).(1)證明:;(2)若,試問是否存在平面,使得直線PB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若存在,求出此時BE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2.如圖,在直三棱柱中,,∠ABC=90°,D是BC的中點.(1)求點到面的距離;(2)試問線段上是否存在點E,使AE與所成角的余弦為?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3.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邊形ABB1A1為正方形,四邊形AA1C1C為菱形,且∠AA1C=60°,平面AA1C1C⊥平面ABB1A1,點D為棱BB1的中點.(1)求證:AA1⊥CD;(2)棱B1C1(除兩端點外)上是否存在點M,使得二面角B-A1M-B1的余弦值為?若存在,請指出點M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4.如圖所示,在三棱柱中,,點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為線段AC的中點D,側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1)若△ABC是正三角形,求異面直線與BC所成角的余弦值;(2)當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時,求線段BD的長.培優(yōu)第三階——培優(yōu)拔尖練如圖(1)所示的四邊形中,,,,,沿將進行翻折,使得,得到如圖(2)所示的四棱錐.四棱錐的體積為,點為線段上的動點(與端點,不重合).(1)求證:平面;(2)探求是否存在大小為的二面角.如果存在,求出此時線段的長度;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2.在直角梯形中,,A為線段的中點,四邊形為正方形.將四邊形沿折疊,使得,得到如圖(2)所示的幾何體.(1)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當F為線段的中點時,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中數(shù)學題型專題01空間角度與距離歸類學生版 人教A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docx 高中數(shù)學題型專題01空間角度與距離歸類教師版 人教A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