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2.2雨與雪 單元整體設計+課時課件+課時教案+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2.2雨與雪 單元整體設計+課時課件+課時教案+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單元基本信息
單元主題 循環的水
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 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地球系統 學習內容: 1.2空氣和水是重要的物質。 (3)列舉日常生活中水的蒸發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實例,如曬衣服、霧、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10.1天氣和氣候 (1)知道雨、雪、霧等天氣現象的成因。 10.2水循環 (2)知道水在改變地表形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學業要求: 1.能解釋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三態變化現象及引起變化的主要因素。 2.能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天氣現象,知道水在改變地表形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3.能在好奇心驅使下,表現出對未知現象的探究興趣;具有用證據支持觀點的意識。
單元課時設計 5課時
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
主題名稱 循環的水
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自己熟知的、幾乎每天都感受到的“蒸發”“沸騰”和“凝結”現象開始探究,將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探究活動的切入點,引導學生親歷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過程的活動,獲得對水循環的科學認識,體驗成功的樂趣。 2.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本單元通過觀察、探究、歸納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段的課程目標。 3.熟悉整套教材內容,明確該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和作用。 4.該單元分為五課,分別為《霧和云》《雨和雪》《霜和露》《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水與地表形態》。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是什么,為后面研究水的循環做準備;第4課《自然界中的水循環》讓學生明白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的不間斷的循環過程;最后一課是認識水在地表流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主題學情分析 學生對生活中的天氣變化有著直接的體驗,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知道了常見天氣的種類,了解了一些觀測天氣變化的方法,能較為準確地辨析天氣狀態,知道冰、水,水蒸氣是狀態不同的同種物質,且知道0℃、100℃分別是水和冰、水和水蒸氣轉換的臨界溫度,這些都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學生對天氣的成因還缺乏理性的認知,較難將其與水循環建立聯系,或簡單理解為“天氣都與水相關”。另外,學生對地表形態的類型缺乏了解,易與水體類型混淆。 在處理信息方面,多數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從閱讀、媒體或網絡等不同途徑中獲取信息,但甄別信息、判斷信息價值的能力存在差異,特別是在對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并創造性地表達方面的能力較為缺乏。第一單元側重訓練學生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結果。本單元作為高年級段第二個“處理信息”探究要素的訓練單元,將在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繼續重點提升學生用概念圖、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結果的能力。
開放性學習環境 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
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
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 1.列舉日常生活中水的蒸發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實例;知道溫度是影響水結冰和水沸騰過程的主要因素。 2.描述霧、云、雨、雪、霜、露等天氣現象形成的原因。 3.舉例說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環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及大氣之間處于不間斷的循環之中。 4.舉例說明水在地表流動的過程中,塑造著地表形態。 科學思維:通過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方法,展示對事物的系統、結構、關系、過程及循環的理解,能使用或建構模型,解釋有關的科學現象和過程。 探究實踐:學生基于所學的知識,用概念圖、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態度責任:了解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活動會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表現出對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
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猜想假設 學生觀看霧的圖片或視頻,結合自身經驗,猜一猜霧是怎樣形成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想對霧的形成的經驗和認識,比如時間、地點、感受等,并猜測霧的形成原因,為后續的實驗做準備。
任務2 名稱:霧是如何形成的 依據我們的假設,小組討論設計一個實驗,模擬霧的形成。 設計意圖:通過實現模擬霧的形成,如“玻璃杯里裝入冷水行不行呢”,提醒學生需要做兩組實驗形成對比。
任務3 名稱:處理獲得的信息 整理獲得的信息,與大家交流霧是怎樣形成的。 設計意圖:通過兩種整理信息的方法:一種是根據研究目標分類整理,將形成霧的條件和沒有形成霧的條件分開整理并進行對比;另一種是借助流程圖來呈現霧的形成過程,最后得出與霧的形成過程相關的結論。
任務4 名稱:云的形成 根據霧的形成,和同學們交流、推測云是如何形成的。 設計意圖:結合霧的形成原因,推測云的形成原因,從而比較兩者的聯系。
第2課時 任務5 名稱:猜想假設 回憶下雨前的天氣特征和以往學過的知識,想一想雨是怎樣形成的。 設計意圖: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霧和云的形成過程,能夠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合理的猜想,假設雨的形成過程。
任務6 名稱:模擬雨的形成 根據假設,選擇合適的材料,小組合作設計實驗來模擬雨的形成,觀察并記錄雨的形成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探究實驗,模擬雨的形成,繼而推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過程。
任務7 名稱:處理實驗信息 問題:實驗中,我們在哪里看到了“雨”?“小水滴”是如何變成“大水珠”的? 設計意圖:依照“雨”形成的時間順序,結合大家的假設,用流程圖展示觀察到的現象,從而解釋雨是怎樣形成。
任務8 名稱:雪的形成和生活中的水蒸發 依據雨的成因,與同學交流、推測雪是如何形成的。 設計意圖:進一步推測出雪的形成原因。最后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水的蒸發和凝結現象,進一步理解水在自然界中三種不同的存在狀態。
第3課時 任務9 名稱:猜想假設 通過圖片,觀察霜和雪的樣子,分析比較霜和雪的特點,猜一猜霜的形成需要什么條件。 設計意圖:從“霜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引入,引導學生將霜和與其特點相似的天氣現象——雪進行類比,有針對性地對霜的形成所需條件作出假設。
任務10 名稱:我們的假設正確嗎? 問題:針對猜想假設展開的搜集事實證據與處理信息的實驗探究活動 設計意圖:學生設計實驗模擬霜的形成,通過對實驗中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將溫度數據與觀察到的結霜現象對應,概括總結霜是怎樣形成。
任務11 名稱:對結論的遷移應用 問題:霜和露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們能根據霜的成因及出現霜和露時的天氣來解釋露是怎樣形成的嗎?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霜和露進行類比,推測出露也是有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再聯想到霜和露出現時的天氣現象,從而理解霜和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形成的。
第4課時 任務12 名稱:水蒸氣從哪里來 觀看圖片,欣賞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水,回顧本單元的學習經歷和以往的經驗,說一說形成云的水蒸氣是從哪里來的。 設計意圖:借助一些關鍵詞語和箭頭在示意圖中標注水在陸地、海洋和大氣之間的循環過程。
任務13 名稱:處理信息 問題:通過一步一步地“追根溯源”,我們有什么發現? 設計意圖: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并結合前三課對霧與云、雨與雪、霜與露等天氣現象的認識基礎上,形成對自然界中水循環的初步認識。
任務14 名稱:自然界中的水循環 用概念圖的方式表示地球上水的循環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繪制概念圖的方式記錄梳理信息、得出結論,建立水循環的概念,同時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等能力得到發展,并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很好的鋪墊。
第5課時 任務15 名稱:猜想和假設 呈現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看到的地形圖片,提出問題:它們是怎樣形成的?根據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四種地形的成因做出猜想假設。 設計意圖:借助探究小組的觀點給學生提供參考:可能與水有關,因為流動的水是有力量的;溝壑的形成可能與雨水沖刷有關,因為雨后土壤上形成的水溝和溝壑的形成特別像。同樣峽谷的形成也可能是河流沖刷出來的。
任務16 名稱:實驗——流水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小組討論,利用合適的材料,模擬水在地表的流動過程,觀察并記錄地表形態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設計模擬實驗,將模擬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熟悉的地形相結合,借助溝壑、峽谷的示意圖,理解不同地形的形成過程,總結得出結論。
任務17 名稱:處理實驗信息 問題:模擬實驗中觀察到了哪些現象?它們和哪些地表形態相似? 設計意圖: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描述流水對地表形態的塑造。明白地殼運動構造著山脈、海溝、平原、盆地等地形。
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
評價內容 第1課時《霧和云》: 1.能依據自己的猜想,設計實驗模擬霧的形成過程。 2.能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用科學語言、流程圖等方式記錄并整理實驗信息,描述霧和云的形成原因 第2課時《雨和雪》: 1.知道雨是水蒸氣在空氣中手冷凝結、聚集、降落形成的。 2.能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雨的形成過程,并利用雨的形成過程對雪的形成進行合理推測。 第3課時《霜和露》 1.知道水在不同的環境溫度條件下會形成不同的天氣現象,從而解釋露的形成。 2.能通過比較霜和雪的特點,初步猜想霜的形成條件,并能設計實驗模擬霜的形成。 第4課時《自然界中的水循環》 1.會用概念圖的方式記錄整理信息,并通過分析、歸納、概括,建立自然界的水循環模型。 2.會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及大氣之間不間斷的循環過程。 第5課時《水與地表形態》 1.知道流水在改變地表形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能通過設計模擬實驗探究流水對地表的影響,并運用分析、比較、推力、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結論。 3.能運用統計圖、示意圖等方式記錄流水對不同坡度土壤的作用,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
評價指標 第1課時《霧和云》:了解描述霧和云的形成原因。(科學觀念)能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方法,用科學語言、流程圖等方式記錄并整理實驗信息。(科學思維)能依據自己的猜想,設計實驗模擬霧的形成過程。(探究實踐)樂于分享自己的觀點,樂于和小組成員合作探究霧和云的形成原因。(態度責任) 第2課時《雨和雪》:知道雨是水蒸氣在空氣中受冷凝結、聚集、降落形成的。(科學觀念)學會用流程圖處理信息,解釋雨的形成原因,并利用雨的形成過程對雪的形成進行合理推測。(科學思維)能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雨的形成過程。(探究實踐)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科學態度,學會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態度責任) 第3課時《霜和露》:知道水在不同的環境溫度條件下會形成不同的天氣現象;解釋露的形成。(科學觀念)能用表格的方式記錄并整理信息,分析、概括出霜的形成過程。(科學思維)能通過比較霜和雪的特點,初步猜想霜的形成條件,并能設計實驗模擬霜的形成。(探究實踐)感受生活中的各種天氣現象,并樂于分享給同學們。(態度責任) 第4課時《自然界中的水循環》:了解水循環的意義,如產生了云、霧、雨、雪等天氣現象。(科學觀念)會用概念圖的方式記錄整理信息,并通過分析、歸納、概括,建立自然界的水循環模型。(科學思維)會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及大氣之間不斷的循環過程。(探究實踐)培養觀察、描述的能力及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態度責任) 第5課時《水與地表形態》:知道水對地表形態有侵蝕、沉積作用。(科學觀念)通過實驗,運用分析、比較、推力、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結論。(科學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模擬實驗探究流水對地表的影響。能運用統計圖、示意圖等方式記錄流水對不同坡度土壤的作用,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實踐)愿意與同學分享交流,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態度責任)
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
五、單元作業設計
選一選。 1.關于雨和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形成雪的溫度比形成雨的溫度更低 B.雨和雪都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變化而來的,本質都是水 C.雨是降水,雪不是降水。 2、下列關于水循環,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 B.地面上的水不斷蒸發,變成水蒸氣上升到空中。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會進入水循環。 3.自然界中水循環的根本動力來自( )。 A.地球自轉 B.太陽 C.人類活動 4.下列屬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地表形態是( ) A.沖積平原 B.峽谷 C.南水北調 5.“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浙江省金華市地貌的基本特征,其中盆地底部是寬度不一的平原,這些平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流失 B.風化作用 C.流水侵蝕與沉積 6.在環境溫度低于0℃時,如果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過高,就會附著在物體表面上,并形成小冰晶,這就是( )。 A.霧 B.雨 C.霜 二、填一填。 7.云和霧的成因是一樣的,主要由( )和( )組成。 8.空氣中的水蒸氣在( )受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 )里相互碰撞、合并,變成越來越大的水滴【溫度( )0℃時】。當水滴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 )。 9.地球上的水在陸地、( )及( )之間處于不間斷的循環之中,水的這種循環產生了云、( )、( )、( )等多變的天氣現象。 10.大氣中的水分隨著氣流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的現象稱為“( )”。 11.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在( )中,對地表產生了( )和( )作用,塑造著溝壑、( )、( )等不同的地表形態。 三、判一判。 地球上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水循環。( ) 露出現的時候,天氣都比較冷,空氣也比較潮濕。( ) 霧和云都是氣體狀態的水。( ) 形成霜的溫度比形成露的溫度低。( ) 海洋中的水一直在蒸發,不久的將來就會干枯。( ) 四、簡答題 17.下雨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 18.請分別寫出生活中水的蒸發和凝結現象。(兩種現象各寫兩個) 19.請說一說地球上的水是怎樣循環的? 答案: 一、1.C 2.C 3.B 4.C 5.C 6.C 二、7.小水滴 小冰晶 8.高空 云 高于 雨 9.海洋 大氣 霧 雨 雪 10.水汽輸送 11.流動 侵蝕 沉積 峽谷 沖積平原 三、12.√ 13.√ 14.× 15.√ 16.× 四、 17.答:兩個方面:(1)給人類生產生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主要是對農作物的灌溉、降低氣溫、補充地下水;(2)泛濫的時候,給人類帶來災難,毀壞人類的家園,毀壞公共建設與設施。只有積極加以防范,才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 18.答:凝結:冬天進到溫暖的室內,眼鏡片上會有一層水珠(霧);冷天的室內窗戶上會出現水珠或霜等;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冷飲瓶,過一會兒外壁會出現水珠。 蒸發:生菜放久了會變萎縮(面包放久了會變干);出汗后等一會感覺皮膚涼;濕毛巾、濕衣服晾干了等。 19.地球上的水在不斷地循環,降水到達地面之后,通過徑流至江、河、、湖、海、水庫等,或徑流滲至地層,或是銅鼓蒸發至大氣中,以這樣的方式循環不止。
六、單元教學結構圖
循 環 的 水
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
模擬實驗作為一種重要的實驗類型,尤其是在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是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常用方法,但是學生設計模擬實驗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在制定計劃時必須引導學生明白實驗的目的及實驗中各種器材的作用,以及每一個實驗步驟的意義。關于處理信息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實驗需求進行選擇,在中年級學段學生已經接觸過不同的處理信息的方法,如從資料中找證據、圖表法、涂色法、模型法等多種方法,本單元則主要選擇了分類整理法和繪制流程圖法。 優點:讓學生做課堂的小主人,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 不足:不能每個人真實地體驗實驗的過程。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雨和雪》
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
教學內容分析 “雨和雪” 是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中與天氣相關的科學知識。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霧和云的形成過程,能夠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合理的猜想,并設計探究實驗。在此基礎上,本課從烏云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回憶下雨前的天氣特征和以往學過的知識,猜想假設雨的形成過程,并結合猜想設計實驗方案,模擬雨的形成,繼而推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過程,并進一步推測出雪的形成原因。最后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水的蒸發和凝結現象,進一步理解水在自然界中三種不同的存在狀態。
學習者分析 通過對上節課《霧和云》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水蒸氣的概念,知道了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再冷卻凝結就成了小水滴,也就是霧,但是對不同天氣之間存在的轉換關系缺少相關的知識。
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知道雨是水蒸氣在空氣中手冷凝結、聚集,降落形成的。 科學思維:學會用流程圖處理信息,解釋雨的形成原因,并利用雨的形成過程對雪的形成進行合理推測。 探究實踐:能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雨的形成過程。 態度責任: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科學態度,學會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解釋雨和雪的形成原因,解釋生活中水的蒸發和凝結現象。 難點:能夠設計實驗模擬雨的形成。
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要求: 1.初步了解并描述雨和雪形成的原因。 2.會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
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引入活動教師活動1 師:講課之前,先讓我們來猜猜謎語吧,看看同學們都知道哪些自然現象。 課件出示謎語 (1)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打一自然物) (2)說像糖,它不甜,說像鹽,又不咸,冬天有時一片, 夏天誰都不見。(打一自然物) 學生舉手回答 師小結:雨和雪都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自然物,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云是怎么形成的,請大家觀察這里的云 課件出示烏云的圖片 師問:圖片中的云有什么特征? 生舉手回答問題 課件出示:烏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因為云層太厚,光線很難透過而呈現黑色。它有一個特點是高度較淺。烏云密布預示著將要下雨。 師:漫天烏云是下雨前的征兆,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雨和雪。 板書主題:雨和雪學生活動1 猜謎語,舉手回答 雨和雪 生1:云是黑色的。 生2:感覺云離地面很低。 …… 認識烏云 了解本課的主題活動意圖說明:通過謎語導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同時產生研究雨的興趣。環節二:猜想假設教師活動2 1.師:雨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請大家回憶一下下雨前的天氣特征,并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猜一猜雨是怎樣形成的 生舉手回答問題 師小結:總結大家的猜測,雨的形成可能需要什么條件? 課件出示 學生活動2 生1:下雨前,天空往往有很多烏云,我猜測雨的形成需要比較多的云,就是需要水蒸氣大量凝結。 生2:如果云中凝結的水滴聚在一起掉下來,是不是就是雨了。 生3:天氣悶熱的時候很容易下雨,我猜雨的形成還需要比較高的環境溫度。 生4:我總結一下,大家提出雨的形成可能需要水蒸氣和較高的溫度。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大家的猜想和假設,以討論的形式展示出示,既可以呈現大家的猜想又可以讓大家初步感受雨的形成原因。環節三:事實證據教師活動3 師過渡:同學們真棒,提出的猜想有理有據的,那是不是這樣呢,雨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看看我們的猜想對了嗎? 1.實驗材料 師:要試驗,就需要有實驗材料,那就讓我們去材料超市看看吧。 課件出示實驗材料 2.實驗方案 師:選擇好實驗材料后,我們先要設計一下實驗如何進行,再動手實驗。 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實驗目的,雨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的猜想假設是大量水蒸氣凝結聚集在一起降落形成雨。實驗材料我們已經選好了,下面就讓我們開始實驗吧。 我們先通過一個小視頻了解一下實驗過程。 播放視頻《模擬雨的形成》 出示實驗步驟: 1.將水放入燒杯,燒杯上放一個小盤子。 2.將裝有水的燒杯放在三腳架上的陶土網上,然后點燃酒精燈加熱。 3.三分鐘后將冰塊放在小盤子上,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師:為什么要加熱水呢? 介紹實驗裝置: 這里的陶土網是用于加熱液體時架在酒精燈上的三腳架上的鐵絲網,比石棉網更安全,效果更好。 師:為什么要在小盤子上放上冰呢? 學生舉手回答 師:是的。可是為什么我們一開始沒有把冰塊放在小盤子上呢?而是第三步才放的。 生舉手回答 師:非常好,水沸騰之后,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這時再遇到冰冷的盤子,就會很快形成水滴,這樣更容易模擬雨的過程。 師:下面就請大家開始自己的實驗吧。 學生做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老師巡視指導并提示注意事項: (1)使用酒精燈加熱時一定要規范操作、注意安全。酒精燈用完,要用酒精燈燈帽蓋滅火焰,然后把燈帽拔下再蓋一次,為下次使用做準備。 (2)燒杯里的水不宜過多,水過多加熱時間太長,水太少容易燒干燒杯。 (3)操作時要小心,在加熱前把陶土網放在三腳架上,實驗完成后,其他儀器不要動,把酒精燈從三腳架下移出并熄滅。 師提示:要注意將模擬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與我們的假設和雨的形成過程聯系起來。學生活動3 根據圖片,了解實驗所需要的材料 了解實驗都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觀看實驗視頻 生:加熱水的目的是可以把水變成水蒸氣。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 生1:可以模擬高空中較冷的環境。 生2:一開始燒杯里的水是涼的,我覺得應該把水加熱一會兒再放。 記錄實驗現象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模擬實驗的操作讓大家理解雨的形成過程,體會小組合作,同桌合作的樂趣。環節四:處理信息教師活動4 1.師過渡:剛才大家在做實驗時,都非常認真,非常投入,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發現,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發現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交流匯報 組1回答 師問:在小盤子底部你發現了什么 生舉手回答 師小結:說得非常好,看看你的發現和老師的發現一樣嗎? 課件出示:杯子里起霧了,冒出了“白氣”,杯壁出現了小水珠,杯子里出現了云的影子,盤子底上有許多小水珠。水里的氣泡越來越多,盤子底的水珠越來越大,好像馬上就要掉下來了。水沸騰了,氣泡越來越多,盤底的水珠掉落下來,降起了“雨”。 師問:你知道“小水滴”是如何變成“大水珠”的? 師解釋:因為水滴的大小差異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100萬倍。 師:請大家依照“雨”形成的時間順序,結合我們的假設,用流程圖來展示一下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吧。 學生畫流程圖,老師巡視指導 課件出示流程圖 師:誰來根據流程圖向大家解釋一下雨是如何形成的嗎? 老師點評學生的回答 師:燒杯中的水加熱后變成了水蒸氣,水蒸氣,水蒸氣碰到盤子底部,遇冷凝結成小水滴,也就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云;小水滴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形成大水珠,當大水珠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了雨。 我們可以總結成: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中受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變成原來越大的水滴(溫度高于0℃時)。當水滴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雨。學生活動4 組1:加熱后水里會有氣泡,水變成了水蒸氣。 生答:小盤子底部有小水滴凝結,水和小盤子之間有小水滴落下,而且隨著水越來越熱,下落的小水滴也越來越多。 學生在練習本上利用流程圖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 學生根據流程圖復述雨的形成過程 師生共同總結雨的形成過程。活動意圖說明:通過讓學生討論、交流、匯報自己的觀察結果,再通過流程圖的方式展示出來,可以比較好地解釋形成雨形成的成因。環節五:遷移應用教師活動5 師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雨形成的原因,今天我們要研究的雨和雪,那雪是如何形成的呢,和雨的成因一樣嗎? 課件出示 師根據學生匯報分析推測的結果,總結: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中受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變成原來越大的冰晶(溫度低于0℃時)。當冰晶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雪。 師:有的同學還想知道冰雹的形成,其實和雨、雪的形成原因很相似。 課件出示: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氣,水蒸氣凝結成冰或雪,就下雪了;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師解釋:冰雹多出現在夏季。 拓展延伸 師問:雨和雪的形成過程都和水的什么變化有關? 生舉手回答 師:是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與水的蒸發和凝結有關的現象呢?請同學們找一找,說一說。 課件出示圖片 師補充并解釋:我們在戶外把辣椒、紅薯等曬成干,就是利用了水蒸發的原理,水蒸發變成水蒸氣。還有媽媽蒸饅頭的時候,鍋蓋上會有小水珠,這是因為水的凝結。冬天天冷的時候,我們的眼鏡上經常會出現哈氣,這也是因為水的凝結。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凝結成水的現象,它們都是水在自然中的狀態變化。學生活動5 生1:雨的形成是高于0℃,雪的形成應該是低于0℃。 生2:我覺得雪的形成和雨的形成是一樣的,就是溫度環境不一樣。 生舉手回答:和水的蒸發與凝結有關。 學生舉手回答生活中的水蒸發和凝結的現象 通過拓展延伸,了解生活中的水蒸發和水蒸氣凝結的現象。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理解雨的形成過程,去推測和感知雪的形成過程。通過拓展延伸了解生活中的水蒸發和凝結現象。
7.板書設計 雨和雪 雨的形成模擬實驗方案:實驗目的 猜想假設 實驗材料 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雨和雪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或蒸發而成的。
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作業布置 1、課下拍一些雨和雪的精彩圖片,與大家分享。 2、和家長分享雨和雪的形成過程。 練習設計 選一選 1、高空中的水蒸氣,在( )時可能會變成雨落下來。 A.遇冷 B.遇風 C.遇熱 2、下雪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雪主要由( )組成。 A小冰晶 B.小水珠 C.水蒸氣 3、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凝結現象的是( ) A.陽光下晾曬稻谷 B.洗過的頭發用吹風機吹過后變干 C.冬天進到溫暖的室內后,眼鏡片上出現的一層水霧 填一填 1、空氣中的( )在高空受冷( )成( )或( ),( )或( )在云里相互( )、( ),變成越來越大的( )(溫度高于0℃時)。當水滴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 )。 2、我們可以借助( ),來呈現雨的形成過程,這樣更直觀。 斷一斷 1、雨和雪形態不一樣,但都是水。( ) 2、雨和雪都是來自天空中的云。( ) 3、雨和雪都只會在冬天出現。( ) 4、冬天呼氣的時候會出現白霧,這是水的凝結現象。( ) 5、冰雹和凍雨都屬于災害性天氣,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危害。( ) 6、即使同一季節,我國不同地區的天氣也會不同。( ) 答案: 選一選:C A B 填一填:1、水蒸氣 凝結 小水滴 小冰晶 小水滴 小冰晶 碰撞 合并 水滴 雨 流程圖 斷一斷:1、√ 2、√ 3、× 4、√ 5、√ 6、√
9.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課是教師在學生知道了霧和云的形成原因之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模擬雨的形成。真正雨的形成過程是比較復雜的,通過模擬實驗來想象一下真實的情況,就需要學生能夠把一種實驗事實遷移到實際生活和自然現象中去,這是科學學科的重要學習方法。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通過摩米實驗來聯想真實情況難度不大,但在實驗時,小水滴附著在盤子底部的現象比較明顯,而大水珠一滴一滴往下掉的現象不易發現。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水沸騰之后再在盤子上放上冰塊,這樣模擬雨的形成現象更加明顯,既鍛煉了學生的獨立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合作能力。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
第2課時
雨和雪
(大象版)六年級

01
學習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課堂練習
05
課堂總結
06
作業布置
教學目標
知道雨是水蒸氣在空氣中手冷凝結、聚集,降落形成的。
01
02
學會用流程圖處理信息,解釋雨的形成原因,并利用雨的形成過程對雪的形成進行合理推測。
03
能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雨的形成過程。
科學觀念
04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科學態度,學會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
科學思維
探究實踐
態度責任
千條線,
萬條線,
落在水里看不見。
(打一自然物)
說像糖,它不甜,
說像鹽,又不咸,
冬天有時一片,
夏天誰都不見。
(打一自然物)
新知導入
漫天的烏云,看來要下雨了!
新知導入
烏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因為云層太厚,光線很難透過而呈現黑色。它有一個特點是高度較淺。烏云密布預示著將要下雨。
新知導入
雨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想一想,雨是怎么形成的?
探究新知
猜想假設:雨是怎樣形成
如果云中凝結的水滴聚在一起掉下來,是不是就是雨了。
下雨前,天空往往有很多烏云,我猜測與的形成需要比較多的云,就是需要水蒸氣大量凝結。
我總結一下,大家提出雨的形成可能需要水蒸氣和較高的溫度。
天氣悶熱的時候很容易下雨,我猜雨的形成還需要比較高的環境溫度。
探究新知
猜想假設:雨是怎樣形成
總結大家的猜測,雨的形成可能需要什么條件?
大量的水蒸氣
較高的溫度
探究新知
猜想假設:雨是怎樣形成
事實證據
酒精燈
火柴
燒杯
三腳架
陶土網
小盤子
冰塊

探究新知
材料超市
雨的形成模擬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猜想假設:大量水蒸氣凝結聚集在一起降落形成雨。
實驗材料:酒精燈……
探究新知
雨是怎樣形成
探究新知
雨是怎樣形成
1.將水放入燒杯,燒杯上放一個小盤子。
2.將裝有水的燒杯放在三腳架上的陶土網上,然后點燃酒精燈加熱。
3.三分鐘后將冰塊放在小盤子上,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冰塊
小盤子
陶土網
探究新知
雨是怎樣形成
實驗步驟
探究新知
雨是怎樣形成
使用酒精燈加熱時一定要規范操作、注意安全。
燒杯里的水不宜過多。
加熱前把陶土網放在三腳架上,實驗完成后,把酒精燈從三腳架下移出并熄滅。
安全提示
探究新知
雨是怎樣形成
要注意將模擬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與我們的假設和雨的形成過程聯系起來。
處理信息
杯子里起霧了,冒出了“白氣”,杯壁出現了小水珠,杯子里出現了云的影子,盤子底上有許多小水珠。水里的氣泡越來越多,盤子底的水珠越來越大,好像馬上就要掉下來了。水沸騰了,氣泡越來越多,盤底的水珠掉落下來,降起了“雨”。
探究新知
實驗現象
“小水滴”是如何變成“大水珠”的?
處理信息
水滴的大小差異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100萬倍。
探究新知

處理信息
水蒸氣
小水滴(云)
蒸發
冷卻凝結

大水珠
合并
落下
探究新知
處理信息
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中受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變成原來越大的水滴(溫度高于0℃時)。當水滴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雨。
探究新知
遷移應用
雪應該也是小水滴和小冰晶變大時,空氣托不住了從天上落下來的,可為什么有時落下來的是雨,有時是雪呢?
應該和溫度有關,溫度低于0℃時就會形成雪。我還想知道,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探究新知
依據雨的成因,與同學們交流、推測雪是如何形成的。
遷移應用
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中受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變成原來越大的冰晶(溫度低于0℃時)。當冰晶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
形成雪。
探究新知
遷移應用
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氣,水蒸氣凝結成冰或雪,就下雪了;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探究新知
拓展延伸
生活中還有哪些與水的蒸發和凝結有關的現象呢?
冬天窗戶上的冰花
早晨草地上的露珠
冬天向外呼氣會有水霧
曬糧食
鍋蓋上的小水珠
冬天眼鏡上會有水霧
1、高空中的水蒸氣,在( )時可能會變成雨落下來。
A.遇冷 B.遇風 C.遇熱
2、下雪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雪主要由( )組成。
A小冰晶 B.小水珠 C.水蒸氣
3、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凝結現象的是( )
A.陽光下晾曬稻谷
B.洗過的頭發用吹風機吹過后變干
C.冬天進到溫暖的室內后,眼鏡片上出現的一層水霧
選一選
A
B
C
課堂練習
填一填
1、空氣中的( )在高空受冷( )成( )或( ),( )或( )在云里相互( )、( ),變成越來越大的( )(溫度高于0℃時)。當水滴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 )。
3、我們可以借助( ),來呈現雨的形成過程,這樣更直觀。
水蒸氣
凝結
小水滴
小冰晶
小冰晶
碰撞
小水滴
合并
水滴
流程圖

課堂練習
斷一斷
1、雨和雪形態不一樣,但都是水。( )
2、雨和雪都是來自天空中的云。( )
3、雨和雪都只會在冬天出現。( )
4、冬天呼氣的時候會出現白霧,這是水的凝結現象。( )
5、冰雹和凍雨都屬于災害性天氣,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危害。( )
6、即使同一季節,我國不同地區的天氣也會不同。( )

×




課堂練習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雨和雪的形成過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受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變成越來越大的水滴(冰晶),在溫度高于0℃時(低于0℃時)。當水滴(冰晶)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雨(雪)。
1、課下拍一些雨和雪的精彩圖片,與大家分享。
2、和家長分享雨和雪的形成過程。
作業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衡山县| 巫溪县| 九龙城区| 错那县| 博爱县| 长白| 四子王旗| 嘉善县| 襄汾县| 互助| 安远县| 墨玉县| 黎川县| 龙泉市| 苗栗市| 德兴市| 中山市| 泾川县| 通化县| 唐河县| 云浮市| 紫阳县| 抚顺市| 临海市| 万安县| 宁武县| 时尚| 盐津县| 兴文县| 益阳市| 上杭县| 二连浩特市| 偃师市| 锡林郭勒盟| 星座| 衡阳市| 天等县| 柳州市| 四会市|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