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元 素 周 期 表學習目標1. 能說出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及其結構;2.認識原子結構與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間的關系;3. 體會元素周期表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與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物質世界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目前,已經發現的元素有118種,這些元素有著各自不同的性質。研究發現,某些元素之間又存在必然的聯系。為了更好的認識這些元素,科學家編制了元素周期表。任務一:識表元素周期表的發展歷程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編制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的順序依次排列。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元素周期表中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滿。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周期表。誕生依據意義發展成熟完善2015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確認之前多國科學家陸續合成的新元素分別是第113、115、117和118號。門捷列夫門捷列夫編制的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小組活動二:觀察元素周期表,尋找編排原則問題1:什么是原子序數?原子序數和原子結構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原子序數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號,其數值等于該元素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小組活動二:觀察元素周期表,尋找編排原則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1.每一橫行原子電子層數相同2.每一縱列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問題2: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原則是什么?(橫行和縱列)小組活動二:觀察元素周期表,尋找編排原則問題3:元素周期表中有幾個橫行?構成幾個周期?周期分幾類?分類依據是什么?每個周期各有幾種元素?周期序數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種數 核外電子層數1 _______ __ __2 _______ __ __3 _______ __ __4 K~Kr __ __5 Rb~Xe __ __6 Cs~Rn __ __7 Fr~Og(118號) __ __P95思考與討論。H~He 2 1Li~Ne 8 2Na~Ar 8 318 418 532 632 7周期序數 = 電子層數問題4:周期序數與原子核外電子層數有什么關系?小組活動二:觀察元素周期表,尋找編排原則問題5:元素周期表中有幾個縱列?構成幾個族?族分成幾類?分類依據是什么?元素周期表有18個縱列被劃分為16個族(P95)主族:副族:零族:AB07個8個1個主族:由長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組成的族,大寫羅馬數字加A副族:完全由長周期元素組成的族,大寫羅馬數字加B (第Ⅷ族除外)0族:稀有氣體元素化學性質不活潑,其化合價定為0,統稱0族問題6:從原子結構的角度,主族序數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小組活動二:觀察元素周期表,尋找編排原則任務二:尋律問題7: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元素周期表編排的原則是什么?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1)原子序數: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2)原子序數= 核電荷數 = 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3)橫行原則:把 電子層數目 相同的元素,按 原子序數 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4)縱列原則:把不同橫行中 最外層電子數 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由上而下排列。核電荷數 質子數 電子層數目 原子序數 最外層電子數 任務二:尋律【結構決定位置,位置反映結構】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小組活動將1-18號元素填入。任務三:用表問題8:每個周期各有多少種元素?各周期元素種類數有什么規律?問題9:如果將來第八和第九周期元素全部被發現,預測有多少種元素?第八周期和第九周期的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序數分別是多少?元素基本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任務三:用表這三種微粒是同一種原子嗎 是同一種元素嗎 任務三:用表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橫行(7周期)縱列(16族)元素核素、同位素思維模型2——認識元素周期表的角度:由二維視角發展到三維視角周期序數 = 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認識元素周期表的角度:由原子結構出發思維模型1——現有的周期表完美嗎?還可作哪些改進或創新?小組活動&討論形式多樣的周期表螺旋型周期表圓形周期表棱臺型周期表跑道型周期表扇形周期表立式周期表空間扭曲型周期表多層方格型周期表通過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與發展過程,你得到什么啟示?P105研究與實踐嘗試設計和制作元素周期表,說明設計依據和特點。指出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ⅣA族三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三周期第ⅣA族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判斷如下主族元素位于第幾周期,第幾族?+192881第四周期第ⅠA族+5628181882第六周期第ⅡA族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周期序數電子層數==課堂小結【結構決定位置,位置反映結構】謝謝大家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