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04 講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個知識點+12 大題型+18 道強化訓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學會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等腰三角形;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靈活運用;知識點 0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簡稱“等角對等邊”)總結:【即學即練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5cm,另一邊長為11cm,則它的周長為( )A.16cm B. 27cm C.21cm D.21cm 或 27cm【即學即練 2】如圖,在DABC中, AB = AC , AD = BD ,DE ^ AB于點 E,若BC = 4,DBDC 的周長為10,則 AE 的長為( )A. 2.5 B.3 C.3.5 D.4知識點 02:等邊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①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做等邊三角形②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③有一個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圖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從邊看: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形判定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從角看: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形等邊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一個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即學即練 3】下列四個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②有兩個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③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④有兩個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A.1 個 B.2 個 C.3 個 D.4 個【即學即練 4】若一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且有一內角為 60°,那么這個三角形一定為( )A.鈍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題型 01 格點中畫等腰三角形1.如圖,在3 3的網格中,以 AB 為一邊,點 P 在格點處,使VABP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有( )個A.2 個 B.5 個 C.3 個 D.1 個2.在正方形網格中,網格線的交點成為格點,如圖,A、B 分別在格點處,若 C 也是圖中的格點,且使得VABC是以 AB 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 C 有( )A.7 個 B.6 個 C.5 個 D.4 個3.如圖,在正方形網格中,網格線的交點稱為格點.已知 A、B 是網格中的兩個格點,如果 C 也是網格中的格點,且使VABC 為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條件的點 C 有 個.4.如圖,在 4×5 的點陣圖中,每兩個橫向和縱向相鄰陣點的距離均為 1,該點陣圖中已有兩個陣點分別標為 A,B,請在此點陣中找一個陣點 C,使得以點 A,B,C 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C 有 個.5.如圖,在方格紙中,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 1,按要求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頂點都在小方格的頂點上.(1)在圖 1 中畫一個以 AB 為直角邊且面積為 3 的直角三角形.(2)在圖 2 中畫一個以 AC 為腰的等腰三角形.題型 02 找出圖中的等腰三角形1.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B = 72°,CD平分 ACB 交 AB 于點D,DE∥ AC 交BC 于點E ,則圖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3個 B. 4個 C.5個 D.6 個2.如圖,已知線段 AB 的端點 B 在直線 l上( AB 與 l不垂直)請在直線 l上另找一點C ,使VABC 是等腰三角形,這樣的點能找( )A. 2個 B.3個 C. 4個 D.5個3.如圖,在VABC 中,已知邊 AB 的垂直平分線與邊BC 的垂直平分線交于點 P ,連接PA、PB、PC ,則圖中有 個等腰三角形.4.如圖,已知VABC 中, AB = 3,BC = 7 ,在VABC 所在平面內一條直線,使其中有一個邊長為 3 的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直線最多可畫 條.5.如圖,在四邊形 ABCD 中,AB∥CD,∠1=∠2,DB=DC.(1)求證:AB+BE=CD.(2)若 AD=BC,在不添加任何補助線的條件下,直接寫出圖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題型 03 根據等角對等邊證明等腰三角形1.一個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分別如下,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 40°,70° B.30°,90°C.60°,50° D. 40°, 20°2.在VABC 中, A = 36°, B = 72°,則VABC 是( )A.鈍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邊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VABC 中,若 B = 50°,∠C = 65°,則VABC 等腰三角形.(填“是”或“不是”)4.在VABC 中, A = 90°,當 B = 度時,VABC 是等腰三角形.5.如圖,在VABC 中, BAC = 60°, C = 40°, ABC 的平分線 交 AC 于點D.判斷△BCD是否為等腰三角形 請說明理由.題型 04 根據等角對等邊證明邊相等1.如圖,在VABC 中,BC = 6,邊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BC 于M ,點 N 在MC 上,連接 AM , AN , C = NAC ,則△MAN 的周長為( )A.6 B.4 C.3 D.122.在VABC 中, AD 平分 BAC, B = 2 ADB,AB = 3,CD = 5,則 AC 的長為( )A.6 B.7 C.8 D.93.如圖,在VABC 中, ABC 和 ACB 的平分線交于點E ,過點E 作MN ∥BC 交 AB 于M ,交 AC 于N ,若BM + CN = 8,則線段MN 的長為 .4.如圖,在VABC 中, AB = 4, AC = 6 , ABC 和 ACB 的平分線交于 O 點,過點 O 作BC 的平行線交AB 于 M 點,交 AC 于 N 點,則VAMN 的周長為 .5.如圖,VABC 中,CA = CB ,點 D 在BC 的延長線上,連接 AD,AE 平分 CAD交 于點 E,過點 E 作EF ^ AB,垂足為點 F,與 AC 相交于點 G..(1)求證:CG = CE ;(2)若 B = 30°, CAD = 40°,求 AEF 和 D的度數;(3)求證: D = 2 AEF .題型 05 根據等角對等邊求邊長1.如圖,在VABC 中, B = C , AB = 4,則 AC 的長為( )A.2 B.3 C.4 D.52.如圖,在VABC 中, ABC 的平分線交 AC 于點 D,AD = 6,過點 D 作DE∥BC 交 AB 于點 E,若△AED的周長為 16,則邊 AB 的長為( )A.10 B.8 C.6 D.163.如圖,在VABC 中, AB =12, AC = 9,沿過點 A 的直線折疊這個三角形,使點 C 落在 AB 邊上的點 E1處,折痕為 AD ,若 ADE = C ,則BD的長是 .24.如圖,在Rt△ABC 中, C = 90°, AC =10, BC =12,點 D 是 AC 邊的中點,點 E 是 BC 邊上一動點,將VCDE沿DE 折疊得到VC DE,連接BC ,當△BEC 是直角三角形時, BE 的長為 .5.如圖, BAC = 100°, B = 40°, D = 20°,AB = 3,求CD的長.題型 06 直線上與已知兩點組成等腰三角形的點1.點 A,B 在直線 l 同側,若點 C 是直線 l 上的點,且VABC 是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點 C 最多有( )A.5 個 B.4 個 C.3 個 D.2 個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點A 的坐標為 (3, 4) ,點 P 是坐標軸上的一點,使VOAP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的個數有( )A.5 個 B.6 個 C.7 個 D.8 個3.如圖,點O在直線 l上,點A 在直線 l外.若直線 l上有一點 P 使得△APO為等腰三角形,則滿足條件的點P 位置有 個.4.如圖,已知Rt△ABC 中, C = 90°, A = 30° .在直線BC 或 AC 上取一點 P,使得VPAB 是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 P 點有 個.5.如圖,在直線EF 上有一點A ,直線外有一點 B ,點C 在直線EF 上, 是以 AB 、 AC 為腰的等腰三角形.(1)在圖中畫出 (2)已知 BAF = 40°,求 BCA題型 07 求與圖形中任意兩點構成等腰三角形的點1.已知VABC 中, AB = AC . A =108°,在平面內找一點 P ,使得VPAB ,VPAC ,VPBC 都是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 P 點有( )個A.4 B.6 C.8 D.102.已知:如圖VABC 中, B=60°, C = 80°,在直線 BA 上找一點 D,使VACD或△BCD為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 D 的個數有( )A.7 個 B.6 個 C.5 個 D.4 個3.如圖,在VABC 中, B = 25°, A = 100°,點 P 在VABC 的三邊上運動,當VPAC 成為等腰三角形時,其頂角的度數是 .4.如圖, AOB = 60°,C 是OB 延長線上一點,若OC = 18cm,動點 P 從點C 出發沿CB 以 2cm/ s的速度移動,動點Q從點O沿OA以1cm/ s 的速度移動,如果點 P 、Q同時出發,用 t(s)表示移動的時間,當 t = s時,△POQ 是等腰三角形?5.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BC ,VABC 所在的平面上有一點 P (如圖中所畫的點P1),使VPAB ,△PBC , VPAC 都是等腰三角形,問:具有這樣性質的點 P 有幾個(包括點P1)?在圖中畫出來.題型 08 作等腰三角形(尺規作圖)1.如圖,已知直線m P n,線段 AC 分別與直線 m,n 相交于點 B 、點C ,以點A 為圓心, 的長為半徑畫弧交直線m 于點 B 、點D.若 A = 70°,則a 的度數為( )A. 45° B.50° C.55° D.60°2.如圖,已知直線 l 及直線 l 外一點 P,過點 P 作直線 l 的平行線,下面四種作法中錯誤的是( )A. B.C. D.3.如圖,在 Rt△ABC 中,∠ACB=90°,∠A=50°,以點 B 為圓心,BC 長為半徑畫弧,交 AB 于點 D,連接 CD,則∠ACD 的度數是 .4.如圖,直線 a,b 相交于點O, 1=50°,點A 是直線上的一個定點,點 B 在直線b 上運動,若以點O,A , B 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則 OAB的度數是 .5.已知:線段 a,h,求作等腰VABC ,使底邊 BC = a,高 AD = h,(要求:用尺規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必寫作法和證明).題型 09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1.如圖,VABC 中, AB = AE ,且 AD ^ BC,EF 垂直平分 AC ,交 AC 于點F ,交BC 于點E ,若VABC周長為16,AC = 6,則DC 為( )A.5 B.8 C.9 D.102.如圖,在VABC中, AB = AC =16,點E 是BC 邊上任意一點,過點E 分別作 AB,AC 的平行線,交 AC于點F ,交 于點D,則四邊形 ADEF 的周長是( )A.32 B.24 C.16 D.83.如圖,在VABC 中,BD和CD分別是 ABC 和 ACB 的平分線,EF 過點 D,且EF∥BC ,若BE = 3,CF = 4,則EF 的長為 .4.如圖,在Rt△ABC 中, A = 90°, C = 30°,作邊BC 的垂直平分線,交 AC 于點D,交BC 于點E .若AD = 3,則 的長為 .5.如圖,在VABC 中,點 E 在 AB 上,點 D 在BC 上,BD = BE , BAD = BCE , AD 與CE相交于點 F.(1)證明:BA = BC ;(2)求證:VAFC 為等腰三角形.題型 10 三角形邊角的不等關系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等于 2,另一邊長等于 3,則它的周長等于( ).A.7 B.8 C.9 D.7 或 82.如圖,VABC 中, AB = 5, AC = 9, BC = 10, EF 垂直平分BC ,點 P 為直線EF 上的任一點,則VABP周長的最小值是( )A.10 B.14 C.15 D.193.等腰三角形周長為 20,一邊長為 4,則另兩邊長為 .4.等腰三角形的一邊是 7,另一邊是 4,其周長等于 .5.已知 a、b 、 c為VABC 的三邊長, a、b 滿足 (a - 2)2 + | b - 3 |= 0 ,且 c為方程 | x - 6 |= 3的解,求VABC的周長并判斷VABC 的形狀.題型 11 等邊三角形的判定1.在下列命題中:①有一個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②有兩個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③有一邊上的高也是這邊上的中線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④三個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正確的命題有( )A.4 個 B.3 個 C.2 個 D.1 個2.在VABC 中, A = 60°,添加下列一個條件后,仍不能判定VABC 為等邊三角形的是( )A. AB = AC B. AD ^ BC C. B = C D. A = C3.在VABC 中, B = C ,若添加一個條件使VABC 是等邊三角形,則添加的條件可以是 .(寫出一個即可)4.已知 a,b , c為VABC 三邊的長,當 a2 + 2b2 + c2 = 2ab + 2bc 時,則VABC 的形狀是 .5.如圖,在四邊形 ABCD中, AD∥BC , B = D,點 E 在BA的延長線上,連接CE.(1)求證: E = ECD;(2)若 E = 60°,CE平分 BCD,請判斷VBCE 的形狀并說明理由.題型 12 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1.如圖, AOB = 30°,點 P 在 AOB的內部,點 C,D 分別是點 P 關于OA、OB的對稱點,連接CD交OA、OB分別于點 E,F;若!PEF 的周長的為 9,則線段OP =( )A.8 B.9 C.10 D.112.若一個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的一半,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為( )A.75° B.15° C.30°或150° D.15°或75°3.如圖,已知 AOB = 30°, P 是 AOB內部的一個定點,且OP =1,點 E 、 F 分別是OA、OB 上的動點,則!PEF 周長的最小值等于 .4.如圖,等邊VABC 的邊長為 4cm ,點 Q 是 AC 的中點,若動點 P 以 2cm /秒的速度從點 A 出發沿 A B A方向運動設運動時間為 t 秒,連接 PQ,當△APQ 是等腰三角形時,則 t 的值為 秒.5.如圖,D是等邊VABC 外的一點,BC = 3,DB = DC , BDC =120°,點E 、F 分別在 AB 和 AC 上.(1)求證: 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線(2)若ED平分 BEF ,①證明:FD 平分 EFC ;②求△AEF 的周長.1.如圖,VABC 中, AB = AE ,且 AD ^ BC ,EF 垂直平分 AC ,交 AC 于點 F,交BC 于點 E,若VABC周長為 16, AC = 6 ,則DC 為( )A.5 B.8 C.9 D.102.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BAC = 45°, AD ^ BC 于點D,BE ^ AC 于點E ,交 AD 于點F ,若AF =10 ,則BD的長為( )A.4 B.5 C.8 D.103.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A =120°, BC = 6cm ,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 BC 于點M ,交 AB 于點 E ,AC 的垂直平分線交BC 于點 N ,交 AC 于點F ,則MN 的長為( )A. 4cm B.3cm C. 2cm D.1cm4.如圖,D為VABC 內一點,CD平分 ACB ,BD ^ CD, A = ABD,若 AC = 5,BC = 3,則BD的長為( )A.1 B.1.5 C. 2 D. 2.55.如圖,在VAOB 和△COD 中,OA = OB,OC = OD,OA < OC , AOB = COD = 36°.連接 AC、BD交于點 M,連接OM .下列結論:① BOM = COM ;② AC = BD;③OM 平分∠AMD;④ AOD =144°,⑤VMOC≌VMOD其中正確的結論個數有( )個.A.5 B.4 C.3 D.26.如圖,在四邊形OAPB中, AOB =120°,OP 平分 AOB,且OP = 2 ,若點 M、N 分別在直線OA、OB上,且VPMN 為等邊三角形,則滿足上述條件的VPMN 有( )A.1 個 B.2 個 C.3 個 D.3 個以上7.如圖,VABC 中,BO、CO分別平分 ABC 和 ACB ,過點O平行于BC 的直線分別交 AB 、 AC 于點D、E ,已知 AB = 9cm, AC = 8cm ,VADE 的周長為 .8.如圖, AOB = 60°,C 是BO延長線上一點,OC = 12cm ,動點 M 從點 C 出發沿射線CB 以2cm / s的速度移動,動點 N 從點 O 出發沿射線OA以1cm / s 的速度移動,如果點 M、N 同時出發,設運動的時間為 ts ,那么當 t = s 時,△MON 是等腰三角形.9.已知,在VABC 中, AB = AC ,BD ^ AC 于點 D, AE ^ BC 于點 E,若 BAC = 50°,則 DCO =°.10.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AD 是VABC 的中線,點 E 在 AC 上,且 AE = AD,連接DE ,若 CDE = 20°,則 B 的度數為 °.11.定義:如果一個三角形能被過頂點的一條線段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則稱這個三角形為特異三角形,如圖,VABC中, A = 36°, B為鈍角,則使得VABC是特異三角形所有可能的 B的度數為 .12.已知在VABC 中, A = 40° ,D 為邊 AC 上一點,△ABD 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則 C 的度數可能是 .13.如圖,在VABC 中, AB = AC,D是BC 邊上一點,以 AD 為邊在 AD 右側作VADE ,使 AE = AD,連接CE, BAC = DAE =108°(1)求證:VBAD≌VCAE ;(2)若DE = DC ,求 CDE的度數.14.如圖,點 D、E 在VABC 的邊BC 上, AD = AE ,BD = CE .(1)求證: AB = AC .(2)若 BAC =108°, 2 DAE + BAC =180° ,直接寫出圖中除VABC 與VADE 外所有等腰三角形.15.如圖,在等邊VABC 中,點 D 在邊BC 上,過點 D 作DE∥ AB 交 AC 于點 E,過點 E 作EF ^ DE,交BC的延長線于點 F.(1)求 F 的度數;(2)求證:DC = CF .16.如圖,已知VABC 中,D 為BC 上一點, AB = AD ,E 為VABC 外部一點,滿足 AC = AE ,連結 ,與 AC 交于點 O,且 CAE = BAD .(1)求證:△ABC ≌△ADE;(2)若 BAD = 25°,求 EDC 的度數.17.如圖,已知在VABC 中, AB = AC =10厘米, BC = 8厘米,點 D 為 AB 的中點,點 P 在線段BC 上以 3厘米/秒如果點 P 在線段BC 上以 3 厘米每秒的速度由 B 點向 C 點運動,同時,點 Q 在線段CA上由 C 點向 A點運動.(1)若點 Q 的運動速度與點 p 的運動速度相等,經一秒后,三角形BPD 與三角形CQP 是否全等,請說明理由;(2)若點 Q 的運動速度與點 P 的運動速度不相等,當點 Q 的運動速度是多少時,能夠使三角形BPD 與三角形CQP 全等?18.(1)【問題提出】如圖 1,在 Rt△ABC 和 Rt△CDE ,已知 ACE = B = D = 90°, AC = CE ,B、C、D 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AB = 5, DE = 6.5,則BD的長度為______.(2)【問題提出】如圖 2,在Rt△ABC 中, ABC = 90°,BC = 4,過點 C 作CD ^ AC ,且CD = AC ,求△BCD的面積.(3)【問題解決】某市打造國家級宜居城市,優化美化人居生態環境.如圖 3 所示,在河流BD的周邊規劃一個四邊形 ABCD巨無霸森林公園,按設計要求,在四邊形 ABCD中, ABC = CAB = ADC = 45°,AC = BC ,VACD面積為12km2 ,且CD的長為6km,則河流另一邊森林公園△BCD的面積為______ km2.第 04 講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個知識點+12 大題型+18 道強化訓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學會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等腰三角形;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靈活運用;知識點 0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簡稱“等角對等邊”)總結:【即學即練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5cm,另一邊長為11cm,則它的周長為( )A.16cm B. 27cm C.21cm D.21cm 或 27cm【答案】B【分析】分別討論腰,結合三角形三邊關系即可得到答案;【詳解】解:①當5cm為腰時,三邊分別是:5cm,5cm,11cm,∵5+5 <11,∴不存在此類情況,②當11cm為腰時,三邊分別是:5cm,11cm,11cm,∵11-11 < 5 <11+11,此時周長為:5+11+11=27,故選 B;【點睛】本題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三邊關系,解題的關鍵是分類討論.【即學即練 2】如圖,在DABC中, AB = AC , AD = BD ,DE ^ AB于點 E,若BC = 4,DBDC 的周長為10,則 AE 的長為( )A. 2.5 B.3 C.3.5 D.4【答案】B【分析】根據已知可得BD + CD = 6 ,從而可得 AB = AC = 6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計算解答.【詳解】解:QBC = 4,且DBDC 的周長為 10,\BD + CD =10 - 4 = 6,Q AB = BD,\ AD + DC = 6,\ AC = 6,QAB = AC,\ AB = 6,Q AD = DB,DE ^ AB,AE 1\ = AB = 32 .故選 B.【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熟練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是解題的關鍵知識點 02:等邊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①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做等邊三角形②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③有一個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圖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從邊看: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形判定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從角看: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形等邊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一個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即學即練 3】下列四個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②有兩個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③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④有兩個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A.1 個 B.2 個 C.3 個 D.4 個【答案】C【分析】根據等邊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即可判斷.【詳解】解:①三個角都相等,則三個角都是60°,三邊都相等,即該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此說法正確.②有兩個角等于60°,則剩余的一個角為60°,三個角都是60°,三邊都相等,即該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此說法正確.③若頂角為60°,則兩個底角相等,均為 180 - 60° 2 = 60°,三個角都是60°,三邊都相等,即該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若底角為60°,則頂角為180° - 60° 2 = 60°,三個角都是60°,三邊都相等,即該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此說法正確.④若相等的兩個角是底角,則這個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邊三角形,此說法錯誤.說法正確的是:①②③,共有 3 個,故選: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等邊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即學即練 4】若一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且有一內角為 60°,那么這個三角形一定為( )A.鈍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答案】D【分析】根據有一個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求解.【詳解】解:根據有一個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可得到該三角形一定為正三角形.故選:D.【點睛】此題考查學生對有一個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的運用.題型 01 格點中畫等腰三角形1.如圖,在3 3的網格中,以 AB 為一邊,點 P 在格點處,使VABP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有( )個A.2 個 B.5 個 C.3 個 D.1 個【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分兩種情況:當 AB 為底邊時,當 AB 為腰時,分別畫出圖形,即可得出答案.【詳解】解:如圖,當 AB 為底邊時,以 AB 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有 3 個,;如圖,當 AB 為腰時,以 AB 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 2 個,;綜上所述,使VABP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有3 + 2 = 5個,故選:B.2.在正方形網格中,網格線的交點成為格點,如圖,A、B 分別在格點處,若 C 也是圖中的格點,且使得VABC是以 AB 為腰的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 C 有( )A.7 個 B.6 個 C.5 個 D.4 個【答案】D【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分別以A ,B 為頂點, AB 為腰,分別作出圖形可得出答案.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畫出符合實際條件的圖形,再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求解.【詳解】解:當 AB 為等腰VABC 其中的一條腰時,符合條件的點C 有 4 個,與點A 、點 B 構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即符合條件的點C 的個數為 4,故選:D.3.如圖,在正方形網格中,網格線的交點稱為格點.已知 A、B 是網格中的兩個格點,如果 C 也是網格中的格點,且使VABC 為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條件的點 C 有 個.【答案】8【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情況討論是解題的關鍵.結合圖形,利用格點,分別討論 AB 為等腰三角形 ABC 的底邊時和 AB 為等腰三角形 ABC 其中的一條腰時的情況,即可解決.【詳解】解:如圖,(1) AB 為等腰三角形 ABC 的底邊時,符合條件的 C 點有 4 個;(2) AB 為等腰三角形 ABC 其中的一條腰時,符合條件的 C 點有 4 個;故答案為 8.4.如圖,在 4×5 的點陣圖中,每兩個橫向和縱向相鄰陣點的距離均為 1,該點陣圖中已有兩個陣點分別標為 A,B,請在此點陣中找一個陣點 C,使得以點 A,B,C 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C 有 個.【答案】5【分析】此題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由已知條件,分別 AB 為腰找等腰三角形和 AB 為底找等腰三角形,即可.【詳解】解:如圖,分別 AB 為腰畫出等腰三角形和 AB 為底畫出等腰三角形,符合條件的點 C 有 5 個,故答案為:5.5.如圖,在方格紙中,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 1,按要求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頂點都在小方格的頂點上.(1)在圖 1 中畫一個以 AB 為直角邊且面積為 3 的直角三角形.(2)在圖 2 中畫一個以 AC 為腰的等腰三角形.【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作圖-應用與設計作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三角形的面積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學會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屬于中考常考題型;(1)根據要求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即可;(2)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定義作出圖形(答案不唯一).【詳解】(1)解:如圖即為所求;(2)解:如圖即為所求.題型 02 找出圖中的等腰三角形1.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B = 72°,CD平分 ACB 交 AB 于點D,DE∥ AC 交BC 于點E ,則圖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3個 B. 4個 C.5個 D.6 個【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質、角平分線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由已知條件利用相關的性質求得各個角相等是本題的關鍵.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定理以及平行線的性質即可得到結論.【詳解】解:∵ AB = AC , B = 72°,∴VABC 為等腰三角形, B = ACB = 72°, A = 36°∵DE∥ AC∴ DEB = ACB = B = 72°,∴BD = DE,VBDE 為等腰三角形,∵ 平分 ACB ,∴ ACD = DCB = 36° = A,∴ AD = CD ,VACD為等腰三角形, BDC = A + DCA = 72o = B ,∴BC = CD ,△BCD為等腰三角形,∵ ACD = DCB = 36° = A,DE∥ AC ,∴ EDC = ACD = DCB = 36°∴DE = EC ,VDEC 為等腰三角形.綜上所述:共有 5 個等腰三角形.故選 C.2.如圖,已知線段 AB 的端點 B 在直線 l上( AB 與 l不垂直)請在直線 l上另找一點C ,使VABC 是等腰三角形,這樣的點能找( )A. 2個 B.3個 C. 4個 D.5個【答案】C【分析】直線 AB 可為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也可為腰長,所以應分開來討論.【詳解】解:當為腰長時,存在3個角等腰三角形;如圖同理當為底邊時,有1個.如圖所以題中共有 4個點使其為等腰三角形.故選:C.【點睛】此題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關鍵是直線 AB 可為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也可為腰長解答.3.如圖,在VABC 中,已知邊 AB 的垂直平分線與邊BC 的垂直平分線交于點 P ,連接PA、PB、PC ,則圖中有 個等腰三角形.【答案】3【分析】本題考查了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練掌握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根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解答.【詳解】解:∵邊 AB 的垂直平分線與邊BC 的垂直平分線交于點 P ,\ AP = PB, PB = PC ,\ AP = PC ,∴VABP,VBPC,VAPC 都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為:3.4.如圖,已知VABC 中, AB = 3,BC = 7 ,在VABC 所在平面內一條直線,使其中有一個邊長為 3 的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直線最多可畫 條.【答案】4【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識,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分別利用 AB 為底以及 AB 為腰得出符合題意的圖形即可.【詳解】如圖所示,當 AB = AF = 3,BA = BD = 3,AB = AE = 3,BG = AG 時,都能得到符合題意的等腰三角形.∴這樣的直線最多可畫 4 條.故答案為:4.5.如圖,在四邊形 ABCD 中,AB∥CD,∠1=∠2,DB=DC.(1)求證:AB+BE=CD.(2)若 AD=BC,在不添加任何補助線的條件下,直接寫出圖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答案】(1)見解析;(2)△BCD,△BCE【分析】(1)由“ASA”可證△ABD≌△EDC,可得 AB=DE,BD=CD,可得結論;(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可得 BD=CD,AD=EC=BC,可求解.【詳解】(1)證明:∵AB∥CD,∴∠ABD=∠EDC.在△ABD 和△EDC 中,ì ABD = EDC í DB = DC , 1 = 2∴△ABD≌△EDC(ASA),∴AB=DE,∴DE+BE=BD,∵BD=CD,∴AB+BE=CD;(2)∵△ABD≌△EDC,∴AD=EC,∵AD=BC,BD=CD,∴AD=BC=EC,∴△BCD 是等腰三角形,△BCE 是等腰三角形.【點睛】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本題的關鍵.題型 03 根據等角對等邊證明等腰三角形1.一個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分別如下,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 40°,70° B.30°,90°C.60°,50° D. 40°, 20°【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出另外一個內角的度數,再根據有兩個內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進行判斷即可.【詳解】解:A、另外一個內角的度數為180° - 40° - 70° = 70°,則該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符合題意;B、另外一個內角的度數為180° - 30° - 90° = 60°,則該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C、另外一個內角的度數為180° - 60° - 50° = 70°,則該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D、另外一個內角的度數為180° - 40° - 20° = 120°,則該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故選:A.2.在VABC 中, A = 36°, B = 72°,則VABC 是( )A.鈍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邊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三角形的內角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求出 C = B = 72° 即可判斷.【詳解】在VABC 中, A = 36°, B = 72°,∴ C = 180° - A - B = 72° = B,∴V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選:B.3.在VABC 中,若 B = 50°,∠C = 65°,則VABC 等腰三角形.(填“是”或“不是”)【答案】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可得 A的度數,從而得到 A = C ,進而得到BC = AB,即可求解.【詳解】解:∵ B = 50°,∠C = 65°,∴ A =180° - B - C = 65°,∴ A = C ,∴BC = AB,∴V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為:是4.在VABC 中, A = 90°,當 B = 度時,VABC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45【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角對等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熟知等角對等邊是解題的關鍵.【詳解】解:∵在VABC 中, A = 90°,180° -∠A∴當∠C =∠B = = 45°,VABC 是等腰三角形2∴當∠B = 45度時,V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為: 45.5.如圖,在VABC 中, BAC = 60°, C = 40°, ABC 的平分線 交 AC 于點D.判斷△BCD是否為等腰三角形 請說明理由.【答案】△BCD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見解析1【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據題意求得 CBD = ABC = 40°即可求證.2【詳解】解:△BCD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BAC = 60°, C = 40°,∴ ABC =180° - BAC - C = 80°∵BD平分 ABC1∴ CBD = ABC = 40°2∴ CBD = C∴DB = DC∴△BCD是等腰三角形題型 04 根據等角對等邊證明邊相等1.如圖,在VABC 中,BC = 6,邊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BC 于M ,點 N 在MC 上,連接 AM , AN , C = NAC ,則△MAN 的周長為( )A.6 B.4 C.3 D.12【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了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角對等邊,正確掌握相關性質內容是解題的關鍵.先根據 C = NAC ,得出 AN = NC ,結合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得出 AM = BM ,即可作答.【詳解】解:∵ C = NAC∴ AN = NC∵邊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BC 于M∴ AM = BM∵△MAN 的周長= AM + MN + AN∴△MAN 的周長= BM + MN + NC = BC = 6故選:A2.在VABC 中, AD 平分 BAC, B = 2 ADB,AB = 3,CD = 5,則 AC 的長為( )A.6 B.7 C.8 D.9【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角平分線的性質,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在 AC 上截取 AE = AB ,連接DE ,證明VABD≌VAED,得到 B = AED,再證明CD = EC ,進而代入數值解答即可.【詳解】解:在 AC 上截取 AE = AB ,連接DE ,Q AD 平分 BAC ,\ BAD = EAD ,在△ABD 和△AED 中,ìAB = AE í BAD = EAD, AD = AD\VABD≌VAED SAS ,\ B = AED , ADB = ADE ,BD = DE,又 B = 2 ADB,\ AED = 2 ADB ,而 BDE = ADB + ADE = 2 ADB ,\ BDE = AED ,\ CED = EDC ,\CD = CE ,\ AC = AE +CE = AB +CD = 3+5 = 8 .故選:C .3.如圖,在VABC 中, ABC 和 ACB 的平分線交于點E ,過點E 作MN ∥BC 交 AB 于M ,交 AC 于N ,若BM + CN = 8,則線段MN 的長為 .【答案】8【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線性質.由角平分線的定義得∠MBE =∠EBC , ECN = ECB ,利用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利用等量代換可得∠MBE =∠MEB , NEC = ECN ,然后即可求得結論.解題的關鍵是證明 BM = M E ,EN = CN .【詳解】解:∵ ABC 和 ACB 的平分線交于點E ,BM + CN = 8,∴∠MBE =∠EBC , ECN = ECB ,∵MN ∥BC ,∴ EBC = MEB, NEC = ECB ,∴∠MBE =∠MEB , NEC = ECN ,∴ BM = M E ,EN = CN ,∴MN = ME + EN = BM + CN = 8,∴線段MN 的長為8.故答案為:8.4.如圖,在VABC 中, AB = 4, AC = 6 , ABC 和 ACB 的平分線交于 O 點,過點 O 作BC 的平行線交AB 于 M 點,交 AC 于 N 點,則VAMN 的周長為 .【答案】10【分析】本題考查了角平分線的定義,平行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熟練掌握它們的性質將周長轉換為 AB + AC 是解本題的關鍵.利用角平分線及平行線性質,結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到MB = MO ,NC = NO ,將三角形周長轉化為 AB + AC ,求出即可.【詳解】解:QBO 為 ABC 的平分線,CO為 ACB 的平分線,\ ABO = CBO, ACO = BCO,Q MN ∥BC ,\ MOB = OBC , NOC = BCO ,\ ABO = MOB , NOC = ACO ,\ MB = MO , NC = NO ,\ MN = MO + NO = MB + NC ,Q AB = 4, AC = 6 ,\ VAMN 周長為 AM + MN + AN = AM + MB + AN + NC = AB + AC =10,故答案為:105.如圖,VABC 中,CA = CB ,點 D 在BC 的延長線上,連接 AD,AE 平分 CAD交 于點 E,過點 E 作EF ^ AB,垂足為點 F,與 AC 相交于點 G..(1)求證:CG = CE ;(2)若 B = 30°, CAD = 40°,求 AEF 和 D的度數;(3)求證: D = 2 AEF .【答案】(1)見解析(2) AEF = 40°, D = 80°(3)見解析【分析】題目主要考查角平分線的計算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角對等邊,理解題意,找準各角之間的關系是解題關鍵.(1)根據等邊對等角得出 B = CAB,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 BEF = AGF ,利用等角對等邊即可證明;(2)根據角平分析及等邊對等角得出 CAB = B = 30°,再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即可求解;(3)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得出 AEF = 90° - CAB + EAC , D =180° - 2 CAB + EAC ,即可證明.【詳解】(1)證明:∵CA = CB ,∴ B = CAB .∵EF ^ AB,∴ AFE = EFB = 90°.∴ B + BEF = 90°, CAB + AGF = 90°,∴ BEF = AGF .∵ AGF = EGC ,∴ CEG = EGC .∴CG = CE .(2)解:∵ AE 平分 CAD,∴ EAD EAC1 CAD 1= = = 40° = 20°.2 2∵CA = CB ,∴ CAB = B = 30°.在△AEF 中, AEF =180° - AFE - CAB - EAC = 40°.在△ABD 中, D =180° - B - CAB - CAD = 80°.(3)證明:在△AEF 中, AEF =180° - AFE - CAB - EAC = 90° - CAB + EAC .在△ABD 中, D =180° - B - CAB - CAD =180° - 2 CAB + EAC .∴ D = 2 AEF .題型 05 根據等角對等邊求邊長1.如圖,在VABC 中, B = C , AB = 4,則 AC 的長為( )A.2 B.3 C.4 D.5【答案】C【分析】此題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根據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對等邊解答即可.【詳解】解:Q B = C ,\V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 = AC = 4,故選:C.2.如圖,在VABC 中, ABC 的平分線交 AC 于點 D,AD = 6,過點 D 作DE∥BC 交 AB 于點 E,若△AED的周長為 16,則邊 AB 的長為( )A.10 B.8 C.6 D.16【答案】A【分析】由題意可知 ABD = DBC , EDB = DBC ,有 ABD = EDB ,可知BE = DE ,由三角形的周長可求 AE + ED的值,由 AB = AE + BE = AE + DE可求 AB 的值.【詳解】解:Q BD是 ABC 的平分線\ ABD = DBC∵DE∥BC∴ EDB = DBC∴ ABD = EDB∴BE = DE∵△AED 的周長為 16,∴ AE + ED + AD =16∵ AD = 6,∴ AE + ED =10∴ AB = AE + BE = AE + DE =10故選 A.【點睛】本題考查了角平分線的定義,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題的關鍵在于推導出BE = DE .3.如圖,在VABC 中, AB =12, AC = 9,沿過點 A 的直線折疊這個三角形,使點 C 落在 AB 邊上的點 E1處,折痕為 AD ,若 ADE = C ,則BD的長是 .2【答案】3【分析】本題考查了折疊的性質,等邊對等角.由折疊的性質可得: BAD = CAD , AE = AC = 9, C = AED,進而證得 BDE = BED,得到BD = BE = 3.【詳解】解:由折疊的性質可得: BAD = CAD , AE = AC = 9, C = AED, ADE = ADC ,QAB =12,\BE = AB - AE = 3,Q ADE 1= C ,即 C = 2 ADE2 ,\ EDC = AED ,\ BDE = BED ,\BD = BE = 3,故答案為:3.4.如圖,在Rt△ABC 中, C = 90°, AC =10, BC =12,點 D 是 AC 邊的中點,點 E 是 BC 邊上一動點,將VCDE沿DE 折疊得到VC DE,連接BC ,當△BEC 是直角三角形時, BE 的長為 .26【答案】 或 73【分析】本題考查翻折變換,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學會用分類討論的思想思考問題,屬于中考常考題型.分兩種情形:如圖 1 中,當 EC B = 90°時,如圖 2 中,當 BEC = 90°時,分別求解即可.【詳解】解:如圖 1 中,當∠EC B = 90°時,Q C = DC E = 90°,\ DC E + EC A = 180°,\ D ,C , B 共線,QCD = DB = 5,BC =12,\AD = CD2 + BC2 = 52 +122 =13,設CE = EC = x ,則BE =12 - x ,在Rt△BEC 中,則有 (12 - x)2 = x2 + (13- 5)2x 10解得 = ,3BE 12 10 26\ = - =3 3 ;如圖 2 中,當 BEC = 90°時, CED = DEC = 45° ,Q C = 90° ,\ CDE = CED = 45°,\CD = CE = 5 ,\ BE = 15 - 2 = 7 ,26綜上所述,滿足條件的CE的值為 或 7.326故答案為: 或 7.35.如圖, BAC = 100°, B = 40°, D = 20°,AB = 3,求CD的長.【答案】3【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角對等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先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出 B = ACB = 40°,得到 AC = AB = 3,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得到∠CAD = 20° = D ,則CD = AC = 3.【詳解】解:∵ BAC = 100°, B = 40°,∴ ACB =180° - BAC - B = 40°,∴ B = ACB,∴ AC = AB = 3,∵ ACB = D + CAD = 40° , D = 20°,∴∠CAD = 20° = D ,∴CD = AC = 3.題型 06 直線上與已知兩點組成等腰三角形的點1.點 A,B 在直線 l 同側,若點 C 是直線 l 上的點,且VABC 是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點 C 最多有( )A.5 個 B.4 個 C.3 個 D.2 個【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先以 A 點為圓心,AB 為半徑作弧交直線 l 于點C1、C2 ,再先以 B 點為圓心,BA為半徑作弧交直線 l 于點C3,C4,最后作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直線 l 于點C5 .【詳解】解:如圖,點C1、C2、C3、C4、C5 為所作,故答案為:A.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點A 的坐標為 (3, 4) ,點 P 是坐標軸上的一點,使VOAP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P 的個數有( )A.5 個 B.6 個 C.7 個 D.8 個【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了坐標與圖形的性質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別以O、A 為圓心,以OA長為半徑作圓,與坐標軸交點即為所求點 P ,再作線段OA的垂直平分線,與坐標軸的交點也是所求的點 P ,作出圖形,利用數形結合求解即可.【詳解】解:如圖,滿足條件的點 P 的個數為 8 個.故選:D.3.如圖,點O在直線 l上,點A 在直線 l外.若直線 l上有一點 P 使得△APO為等腰三角形,則滿足條件的點P 位置有 個.【答案】4【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垂直平分線的性質,根據題意,分三種情況求解,即可得到答案,利用分類討論的思想解決問題是關鍵.【詳解】解:如圖,①以O為圓心,OA長為半徑畫弧,與直線 l交于點P1、P2,此時OA = OP1 = OP2 ,△AP1O 和VAP2O為等腰三角形,②以A 為圓心,OA長為半徑畫弧,與直線 l交于點P3 ,此時OA = OP2,VAP3O為等腰三角形,③作OA的垂直平分線,與與直線 l交于點P4,此時OP4 = AP4 ,VAP4O為等腰三角形,即滿足條件的點 P 位置有 4 個,故答案為:4.4.如圖,已知Rt△ABC 中, C = 90°, A = 30° .在直線BC 或 AC 上取一點 P,使得VPAB 是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 P 點有 個.【答案】6【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來解決實際問題。根據題意,畫出圖形結合求解.【詳解】如圖,第 1 個點在 AC 上,作線段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 AC 于點 P,則有PA = PB ;第 2 個點是以 A 為圓心,以 AB 長為半徑截取 AP = AB ,交 AC 延長線上于點 P;第 3 個點是以 A 為圓心,以 AB 長為半徑截取 AP = AB ,在上邊于CA延長線上交于點 P;第 4 個點是以 B 為圓心,以BA長為半徑截取BP = BA,與 AC 的延長線交于點 P;第 5 個點是以 B 為圓心,以BA長為半徑截取BP = BA,與BC 在左邊交于點 P;第 6 個點是以 A 為圓心,以 AB 長為半徑截取 AP = AB ,與BC 在右邊交于點 P;故符合條件的點 P 有 6 個點.故答案為:6.5.如圖,在直線EF 上有一點A ,直線外有一點 B ,點C 在直線EF 上, 是以 AB 、 AC 為腰的等腰三角形.(1)在圖中畫出 (2)已知 BAF = 40°,求 BCA【答案】(1)見解析;(2)70°或 20°【分析】(1)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定義畫出圖形(注意有兩種情形).(2)分兩種情形,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詳解】解:(1)如圖,△ABC,△ABC′即可所求.(2)在△ABC 中,∵∠CAB=40°,AB=AC,1∴∠ACB=∠ABC= (180°-40°)=70°.2在△ABC′中,∠BAC′=180°-40°=140°,AB=AC′,1∴∠AC′B=∠ABC′= (180°-140°)=20°.2綜上所述,∠ACB=70°或 20°.【點睛】本題考查作圖-復雜作圖,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學會用分類討論的思想思考問題,屬于中考常考題型.題型 07 求與圖形中任意兩點構成等腰三角形的點1.已知VABC 中, AB = AC . A =108°,在平面內找一點 P ,使得VPAB ,VPAC ,VPBC 都是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 P 點有( )個A.4 B.6 C.8 D.10【答案】C【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定義,畫出圖形即可解決問題.【詳解】解:如圖,以點 A 為圓心, AB 為半徑畫圓,以點 B 為圓心, AB 為半徑畫圓,以點 B 為圓心,BC 為半徑畫圓,以點 C 為圓心, AC 為半徑畫圓,以點 C 為圓心,BC 為半徑畫圓,再作 AB , AC ,BC 的垂直平分線,分別得到 8 個點 P,則滿足條件的所有點 P 的個數為 8,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熟練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定理是解題的關鍵.2.已知:如圖VABC 中, B=60°, C = 80°,在直線 BA 上找一點 D,使VACD或△BCD為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 D 的個數有( )A.7 個 B.6 個 C.5 個 D.4 個【答案】B【分析】分VACD或△BCD為等腰三角形兩種情況畫出圖形即可判斷.【詳解】解:如圖:當BC = BD 時,△BCD是等腰三角形;∵ CBA=60°,∴△BCD是等邊三角形,∴BC = BD = CD ;當BC = BD1 時,△BCD是等腰三角形;當 AC = AD2 = AD3 ,CA = CD4 ,當CD5 = D5 A時,VACD都是等腰三角形;綜上,符合條件的點 D 的個數有 6 個.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等腰三角形存在問題,如果題中沒有說明等腰三角形的腰或者底分別是哪條線段,都要進行分類討論,讓三條線段分別兩兩相等,得出三種情況,再根據題意看有沒有需要排除的情況,然后再一一分析符合條件的圖形.3.如圖,在VABC 中, B = 25°, A = 100°,點 P 在VABC 的三邊上運動,當VPAC 成為等腰三角形時,其頂角的度數是 .【答案】100°或 55°或 70°【分析】作出圖形,然后分點 P 在 AB 上與 BC 上兩種情況討論求解.【詳解】解:①如圖 1,點 P 在 AB 上時,AP=AC,頂角為∠A=100°,②∵∠ABC=25°,∠BAC=100°,∴∠ACB=180°-25°-100°=55°,如圖 2,點 P 在 BC 上時,若 AC=PC,頂角為∠ACB=55°,如圖 3,若 AC=AP,則頂角為∠CAP=180°-2∠ACB=180°-2×55°=70°,綜上所述,頂角為 105°或 55°或 70°.故答案為:100°或 55°或 70°.【點睛】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難點在于要分情況討論求解,作出圖形更形象直觀.4.如圖, AOB = 60°,C 是OB 延長線上一點,若OC = 18cm,動點 P 從點C 出發沿CB 以 2cm/ s的速度移動,動點Q從點O沿OA以1cm/ s 的速度移動,如果點 P 、Q同時出發,用 t(s)表示移動的時間,當 t = s時,△POQ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6 或 18【分析】分點 P 在線段 OC 上和點 P 在線段 OB 上兩種情況,分別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列出等式,求解即可得.【詳解】解:由題意,分以下兩種情況:(1)點 P 在線段 OC 上時,若 ΔPOQ 是等腰三角形,則只有 OP=OQ 才滿足因此有 18 2t=t解得 t=6(s)(2)點 P 在線段 OB 上時,若 ΔPOQ 是等腰三角形,∵ AOB = 60°∴ΔPOQ 也是等邊三角形因此有 2t 18=t解得 t=18(s)綜上,當 t 等于 6s 或 18s 時,ΔPOQ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為:6 或 18.【點睛】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義,依據題意,正確分兩種情況討論是解題關鍵.5.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BC ,VABC 所在的平面上有一點 P (如圖中所畫的點P1),使VPAB ,△PBC , VPAC 都是等腰三角形,問:具有這樣性質的點 P 有幾個(包括點P1)?在圖中畫出來.【答案】圖見解析,10【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兩邊相等,可通過作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得出滿足條件的點;【詳解】解:如圖,在VABC 的邊BC 的中垂線上有P1,P3 ,P6 和P8 四個點滿足條件,而這樣的對稱軸有三條,且三條對稱軸都經過點P1,,所以滿足條件的點 P 共有 4 3- 2 =10 個.【點睛】本題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和一性質是解答關鍵.題型 08 作等腰三角形(尺規作圖)1.如圖,已知直線m P n,線段 AC 分別與直線 m,n 相交于點 B 、點C ,以點A 為圓心, 的長為半徑畫弧交直線m 于點 B 、點D.若 A = 70°,則a 的度數為( )A. 45° B.50° C.55° D.60°【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尺規作圖,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等知識點,先由尺規作圖得出 AB = AD ,由等邊對等角得出 ABD = ADB = 55°,進而即可得解,熟練掌握等邊對等角及平行線的性質是解決此題的關鍵.【詳解】∵以點 A 為圓心, AB 的長為半徑畫弧交直線 m 于點 B、點 D,∴ AB = AD ,∴ ABD = ADB ,∵ A = 70° ,∴ ABD = ADB180° - 70°= = 55° ,2∵m∥n,∴ ABD = a = 55°,故選:C.2.如圖,已知直線 l 及直線 l 外一點 P,過點 P 作直線 l 的平行線,下面四種作法中錯誤的是( )A. B.C. D.【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尺規作圖規范和平行線的判定,解題的關鍵在于明白尺規作圖的原理.根據題意逐一對選項進行分析即可得到本題答案.【詳解】解:A 選項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質等邊對等角,角平分線的定義及內錯角相等證明兩直線平行,B 選項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定兩直線平行,C 選項無法判斷兩直線平行,D 選項利用內錯角相等即可證明兩直線平行,故選:C.3.如圖,在 Rt△ABC 中,∠ACB=90°,∠A=50°,以點 B 為圓心,BC 長為半徑畫弧,交 AB 于點 D,連接 CD,則∠ACD 的度數是 .【答案】20°【分析】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即可求解.【詳解】解:Q在RtDABC中, ACB = 90°, A = 50°,\ B = 40°,QBC = BD,\ BCD = BDC 1= (180° - 40°) = 70°2 ,\ ACD = 90° - 70° = 20°.故答案為:20°【點睛】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正確的理解題意是解題的關鍵.4.如圖,直線 a,b 相交于點O, 1=50°,點A 是直線上的一個定點,點 B 在直線b 上運動,若以點O,A , B 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則 OAB的度數是 .【答案】 25o , 65o ,80o或50o【分析】根據△OAB 為等腰三角形,所以需要分三種情況討論:①OB=AB,作線段 OA 的垂直平分線,與直線 b 的交點為 B,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 OAB;②當 OA=AB 時,③當 OA=OB 時,以點 A 為圓心,OA 為半徑作圓,即可得到符合的點 B,即可得解.【詳解】要使△OAB 為等腰三角形分三種情況討論:①當 OB=AB 時,作線段 OA 的垂直平分線,與直線 b 的交點為 B,此時有 1 個; OAB = 1 = 50o.②當 OA=AB 時,以點 A 為圓心,OA 為半徑作圓,與直線 b 的交點為 B,此時有 1 個; OBA = 1 = 50o.\ OAB =180o - 50o - 50o = 80o.③當 OA=OB 時,以點 O 為圓心,OA 為半徑作圓,與直線 b 的交點為 B,此時有 2 個, OAB 1= 1 = 25o.2OAB 1 = 180o - 50o = 65o.2 故答案為 25o , 65o ,80o或50o【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分類討論思想是解決本題的關鍵.5.已知:線段 a,h,求作等腰VABC ,使底邊 BC = a,高 AD = h,(要求:用尺規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必寫作法和證明).【答案】見解析【分析】根據線段的基本作圖,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基本作圖,解答即可.本題考查了線段的基本作圖,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基本作圖,熟練掌握作圖的基本技能是解題的關鍵.【詳解】解:根據基本作圖的步驟,作圖如下:(1)作射線BG ;(2)在射線BG 上截取 BC = a;(3)作BC 的中垂線 AD ,交BC 于點 D;(4)截取DA = h,則等腰VABC 就是所求的三角形.題型 09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1.如圖,VABC 中, AB = AE ,且 AD ^ BC,EF 垂直平分 AC ,交 AC 于點F ,交BC 于點E ,若VABC周長為16,AC = 6,則DC 為( )A.5 B.8 C.9 D.10【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運用,根據VABC 周長為16, AC = 6 ,可得 AB + BC =10 ,根據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可得EA = EC ,根據AB = AE 1,AD ^ BC ,可得BD = DE,所以 AB + BD = AE + DE = AB + BC = 5,由此即可求解.2【詳解】解:∵VABC 周長為16,∴ AB + BC + AC =16,∵ AC = 6 ,∴ AB + BC =10 ,∵EF 垂直平分 AC ,∴EA = EC ,∵ AB = AE,AD ^ BC ,∴BD = DE,∴ AB + BD = AE + DE1= AB + BC = 5,2∴DC = DE + EC = AE + DE = 5,故選:A.2.如圖,在VABC中, AB = AC =16,點E 是BC 邊上任意一點,過點E 分別作 AB,AC 的平行線,交 AC于點F ,交 于點D,則四邊形 ADEF 的周長是( )A.32 B.24 C.16 D.8【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平行線的性質,根據題意可得VABC,VBDE,VEFC 都是等腰三角形,由此可得 AD + DE = AD + BD,AF + EF = AF + FC ,由此即可求解.【詳解】解:∵ AB = AC ,∴VABC是等腰三角形,則 B = C ,∵DE P AC,EF P AB ,∴ DEB = C, FEC = B ,∴ B = DEB = FEC = C ,∴DB = DE,FE = FC ,∵四邊形 ADEF 的周長= AD + DE + EF + AF ,= AD + DB + FC + AF= AB + AC= 32,故選:A .3.如圖,在VABC 中,BD和CD分別是 ABC 和 ACB 的平分線,EF 過點 D,且EF∥BC ,若BE = 3,CF = 4,則EF 的長為 .【答案】7【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平行線的性質.根據角平分線與平行兩個條件,可證出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詳解】解:∵BD和CD分別是 ABC 和 ACB 的平分線,∴ ABD = DBC, ACD = DCB,∵EF∥BC ,∴ EDB = DBC, FDC = DCB ,∴ ABD = EDB, ACD = FDC ,∴EB = ED = 3,FD = FC = 4,∴EF = ED + DF = 3+ 4 = 7,故答案為:7.4.如圖,在Rt△ABC 中, A = 90°, C = 30°,作邊BC 的垂直平分線,交 AC 于點D,交BC 于點E .若AD = 3,則 的長為 .【答案】3【分析】本題考查了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角平分線的性質;根據題意得出 ABD = DBE ,進而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即可求解.【詳解】解:Q A = 90°, C = 30°,\ ABC = 90° - C = 60°,Q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線,\DB = DC ,\ DBC = C = 30°,\ ABD = ABC - DBC = 30°,\ ABD = DBC = 30°,\BD平分 ABC ,QDA ^ AB ,DE ^ BC ,\DA = DE = 3,故答案為:3.5.如圖,在VABC 中,點 E 在 AB 上,點 D 在BC 上,BD = BE , BAD = BCE , AD 與CE相交于點 F.(1)證明:BA = BC ;(2)求證:VAFC 為等腰三角形.【答案】(1)證明過程見解答(2)證明過程見解答【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1)利用 AAS 證明VABD≌VCBE 可證得答案;(2)由(1)易得 BAC = BCA,進而可求得 FAC = FCA,即可證明結論.【詳解】(1)證明:在△ABD 和△CBE 中,ì BAD = BCE í B = B , BD = BE∴VABD≌VCBE AAS ,∴BA = BC ;(2)證明:∵BA = BC ,∴ BAC = BCA,∵ BAD = BCE ,∴ FAC = FCA,∴FA = FC ,∴VAFC 為等腰三角形.題型 10 三角形邊角的不等關系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等于 2,另一邊長等于 3,則它的周長等于( ).A.7 B.8 C.9 D.7 或 8【答案】D【分析】分邊長 2 為腰和邊長 3 為腰兩種情況解答,并運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驗證解答即可.【詳解】解:①當邊長 2 為腰時,三邊為 2、2、3,由 2+2>3,則可組成三角形,即周長為 2+2+3=7;②當邊長 3 為腰時,三邊為 3、3、2,由 2+3>3,則可組成三角形,即周長為 2+3+3=8;所以該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 7 或 8.故答案為 D.【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義以及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正確應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也是解答本題的易錯點.2.如圖,VABC 中, AB = 5, AC = 9, BC = 10, EF 垂直平分BC ,點 P 為直線EF 上的任一點,則VABP周長的最小值是( )A.10 B.14 C.15 D.19【答案】B【分析】連接 PC,由題意易得BP = PC ,進而可得要使VABP周長為最小,則需滿足BP + AP 為最小,即PC + AP 為最小,然后根據三角形邊角不等關系可得當點 A、P、C 三點共線時滿足題意,最后問題可求解.【詳解】解:連接 PC,如圖所示:∵EF 垂直平分BC ,∴BP = PC ,∵ AB = 5, AC = 9, BC =10 ,∴VABP的周長為 AB + BP + AP = 5 + BP + AP,若使VABP周長為最小,則需滿足BP + AP 為最小,即PC + AP 為最小,∵PC + AP AC ,∴當點 A、P、C 三點共線時,PC + AP 為最小,即為 AC 的長,∴VABP的周長最小值為5 + BP + AP = 5 + 9 =14;故選 B.【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三角形邊角不等關系,熟練掌握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三角形邊角不等關系是解題的關鍵.3.等腰三角形周長為 20,一邊長為 4,則另兩邊長為 .【答案】8,8【分析】從等腰三角形的腰為長為 4 與等腰三角形的底邊為 4 兩種情況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詳解】解:若等腰三角形的腰為長為 4,設底邊長為 x,則有 x+4×2=20,解得:x=12,此時,三角形的三邊長為 4,4,12,∵4+4<12,∴不可以組成三角形;若等腰三角形的底邊為 4,設腰長為 x,則有 2x+4=20,解得:x=8,∵4+8>8,∴可以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另兩邊的長分別為 8,8.故答案為:8,8.【點睛】本題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和性質,利用分類討論思想解題是關鍵.4.等腰三角形的一邊是 7,另一邊是 4,其周長等于 .【答案】15 或 18【詳解】當 7 為底時,其它兩邊都為 4,7、4、4 可以構成三角形,周長為 15;當 7 為腰時,其它兩邊為 4 和 7,4、7、7 可以構成三角形,周長為 18,故答案是:18 或 15.5.已知 a、b 、 c為VABC 的三邊長, a、b 滿足 (a - 2)2 + | b - 3 |= 0 ,且 c為方程 | x - 6 |= 3的解,求VABC的周長并判斷VABC 的形狀.【答案】VABC 的周長為 8,VABC 為等腰三角形【分析】利用絕對值的性質以及偶次方的性質得出 a,b 的值,再解方程 | x - 6 |= 3得到 c 可能的取值,進而利用三角形三邊關系確定 c 的值,求出△ABC 的周長和判斷出其形狀.【詳解】解:∵ (a - 2)2 + | b - 3 |= 0 ,∴a - 2 = 0,b - 3 = 0,∴ a = 2,b = 3,解方程 | x - 6 |= 3,解得 x = 3或 x = 9 ,∴c 可能為 3 或 9,但是 c = 9時,不滿足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故舍去.∴ a = 2,b = 3, c = 3,∵ a + b + c = 2 + 3 + 3 = 8,b = c,∴VABC 的周長為 8,VABC 為等腰三角形.【點睛】此題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邊關系以及絕對值的性質和偶次方的性質,得出 a 的值是解題關鍵.題型 11 等邊三角形的判定1.在下列命題中:①有一個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②有兩個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③有一邊上的高也是這邊上的中線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④三個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正確的命題有( )A.4 個 B.3 個 C.2 個 D.1 個【答案】C【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命題與定理,關鍵是掌握等邊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根據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三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進行分析即可.【詳解】解:①有一個外角是120°等腰三角形,即有一個內角是60°,故此三角形是一個內角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故正確;②有兩個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邊三角形,命題錯誤;③有一邊上的高也是這邊上的中線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等邊三角形,命題錯誤;④三個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命題正確,正確的命題有 2 個,故選:C.2.在VABC 中, A = 60°,添加下列一個條件后,仍不能判定VABC 為等邊三角形的是( )A. AB = AC B. AD ^ BC C. B = C D. A = C【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邊對等角,掌握等邊三角形的定義是解題關鍵.根據選項所給條件逐一判斷即可.【詳解】解:A、 AB = AC1,則 B = C = 180° - A = 60° ,VABC2 為等邊三角形,不符合題意;B、 AD ^ BC ,若D不是BC 的中點時,則VABC 不是等邊三角形,符合題意;C、 B = C1= 180° - A = 60° ,VABC2 為等邊三角形,不符合題意;D、 A = C = 60°,則 B=60°,VABC 為等邊三角形,不符合題意;故選:B.3.在VABC 中, B = C ,若添加一個條件使VABC 是等邊三角形,則添加的條件可以是 .(寫出一個即可)【答案】 B = A(答案不唯一)【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角對等邊,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解題的關鍵是掌“等角對等邊”,以及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三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有一個角等于 60 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根據 B = C 得出 AC = AB ,結合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解答.【詳解】解:①當 AC = BC 時,∵ B = C ,∴ AC = AB ,∴ AC = AB = BC ,即VABC 是等邊三角形;②當 B = A時,∵ B = C ,∴ A = B = C ,即VABC 是等邊三角形;③當 A = 60°時,∵ B = C ,∴ AC = AB ,∵ A = 60°,∴VABC 是等邊三角形;故答案為: B = A(答案不唯一)4.已知 a,b , c為VABC 三邊的長,當 a2 + 2b2 + c2 = 2ab + 2bc 時,則VABC 的形狀是 .【答案】等邊三角形【分析】本題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應用、非負數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斷.解題的關鍵是將已知等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變形,利用非負數的性質得出 a,b,c 之間的關系.【詳解】解:VABC 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 a2 + 2b2 + c2 = 2ab + 2bc ,∴ a2 - 2ab + b2 + b2 - 2bc + c2 = 0,∴ a - b 2 + b - c 2 = 0, a - b 2 0, b - c 2∵ 0,∴ a - b = 0,b - c = 0,∴ a = b,b = c,∴ a = b = c,∴VABC 為等邊三角形.5.如圖,在四邊形 ABCD中, AD∥BC , B = D,點 E 在BA的延長線上,連接CE.(1)求證: E = ECD;(2)若 E = 60°,CE平分 BCD,請判斷VBCE 的形狀并說明理由.【答案】(1)見解析(2)VBCE 是等邊三角形【分析】(1)由平行線的性質得到 EAD = B,已知 B = D,則 EAD = D,可判定BE P CD ,即可得到 E = ECD;(2)由 E = ECD, E = 60°,得到 ECD = E = 60°,由CE平分 BCD,得到 BCE = ECD ,進一步可得 B = BCE = E ,即可證明VBCE 是等邊三角形.【詳解】(1)證明:Q AD P BC\ EAD = BQ B = D\ EAD = D∴BE P CD∴ E = ECD(2)VBCE 是等邊三角形∵CE平分 BCD,\ BCE = ECD∵BE P CD\ ECD = E = 60°\ B =180° - E - BCE = 60°\ B = BCE = E∴VBCE 是等邊三角形【點睛】此題考查了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角平分線的定義等知識,熟練掌握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是解題的關鍵.題型 12 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1.如圖, AOB = 30°,點 P 在 AOB的內部,點 C,D 分別是點 P 關于OA、OB的對稱點,連接CD交OA、OB分別于點 E,F;若!PEF 的周長的為 9,則線段OP =( )A.8 B.9 C.10 D.11【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軸對稱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連接OD ,OC .證明△COD 是等邊三角形,進而可得結論.【詳解】解:連接OD ,OC .Q點C ,D分別是點 P 關于OA,OB 的對稱點,\OP = OC = OD, BOP = BOD, POA = AOC , FD = FP,EP = EC ,\ COD = 2 AOB = 60°,\VCOD 是等邊三角形,\CD = OD,QPF + EF + EP = DF + EF + EC = CD = 9,\OP = 9.故選:B.2.若一個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的一半,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為( )A.75° B.15° C.30°或150° D.15°或75°【答案】D【分析】此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注意數形結合思想與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當VABC 是銳角三角形時,然后證明出VADE≌VADC SAS ,得到 AE = AC ,證明出△AEC 是等邊三角形,得到 ACD = 60°,然后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和等邊對等角求解即可,當VABC 鈍角三角形時,同理求解即可.【詳解】解:如圖①:V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 = AC ,CD ^ AB ,延長CD使DE = CD,∵CD ^ AB ,∴ ADE = ADC = 90° ,又∵DE = CD, AD = AD∴VADE≌VADC SAS ∴ AE = AC∵ AC = 2CD ,CE = 2CD∴ AE = AC = EC∴△AEC 是等邊三角形∴ ACD = 60°∵CD ^ AB∴ CAD =180° - ADC - ACD = 30°∵ AB = AC1∴ B = C = 180° - BAC = 75°;2如圖②:V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 = AC ,CD ^ AB ,延長 AD 使DE = AD,同理可得,△ACE是等邊三角形∴ CAD = 30°∴ BAC =180° - CAD =150°∵ AB = AC∴ B = ACB1= 180° - BAC =15°2綜上所述,這個三角形的底角為15°或75°.故選:D.3.如圖,已知 AOB = 30°, P 是 AOB內部的一個定點,且OP =1,點 E 、 F 分別是OA、OB 上的動點,則!PEF 周長的最小值等于 .【答案】1【分析】本題考查軸對稱求最短距離.作 P 點關于OA的對稱點P ,作 P 點關于OB 的對稱點P ,連接P P 交OA于點E 、交BO于點F ,連接OP 、OP ,此時!PEF 周長最小為P P ,由對稱性可求VOP P 是等邊三角形,則可求P P 的長為 1.【詳解】解:作 P 點關于OA的對稱點P ,作 P 點關于OB 的對稱點P ,連接P P 交OA于點E 、交BO于點F ,連接OP 、OP ,由對稱性可知,PE = P E ,PF = P F ,\VPEF 周長 = PE + PF + EF = P E + P F + EF = P P ,此時!PEF 周長最小,QPO = OP ,OP = OP ,\OP = OP ,Q AOB = 30°,\ P OP = 60°,\ VOP P 是等邊三角形,QOP =1,\ P P = 1,故答案為:1.4.如圖,等邊VABC 的邊長為 4cm ,點 Q 是 AC 的中點,若動點 P 以 2cm /秒的速度從點 A 出發沿 A B A方向運動設運動時間為 t 秒,連接 PQ,當△APQ 是等腰三角形時,則 t 的值為 秒.【答案】1 或 3/3 或 1【分析】此題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此題屬于動點問題,難度適中,注意掌握分類討論思想與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由等邊VABC 的邊長為 4cm ,點Q是 AC 的中點,可求得 AQ 的長,然后 A = 60°,可得△APQ 為等邊三角形,分析△APQ 為等邊三角形即可求得答案.【詳解】解:∵等邊VABC 的邊長為 4cm ,點Q是 AC 的中點,1∴ AQ = AC = 2cm, A = 60°,2∴當△APQ 是等腰三角形時,可得三角形 APQ為等邊三角形,∴ AP = AQ = PQ ,∵ AQ = 2 ,∴ AP = 2 ,∵動點 P 的速度為 2cm /秒,∴當 P 從 A B 時, t = 2 2 =1,當 P 從B A時, t = 4 + 2 2 = 3.故答案為:1 或 3.5.如圖,D是等邊VABC 外的一點,BC = 3,DB = DC , BDC =120°,點E 、F 分別在 AB 和 AC 上.(1)求證: 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線(2)若ED平分 BEF ,①證明:FD 平分 EFC ;②求△AEF 的周長.【答案】(1)見解析(2)①見解析;②△AEF 的周長為 6【分析】此題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角平分線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正確作出輔助線是解決此題的關鍵.(1)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可得 AB = AC ,再結合DB = DC ,根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判定定理可完成證明;(2)①過點D作DM ^ EF 于點M ,結合(1)的結論,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可得 AD 平分 BAC ,再結合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可證得DB ^ AB ,DC ^ AC ;然后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可得BD = DM ,進而可得DM = DC ,再結合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可完成證明;②證明VEBD≌VEMD,則BE = ME ,同理可得FC = FM ,進而可得△AEF 的周長= 2BC ,據此可完成解答.【詳解】(1)解:∵VABC 是等邊三角形,∴ AB = AC ,∴點A 在BC 的垂直平分線上,∵DB = DC ,∴點D在BC 的垂直平分線上,∴ 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線.(2)解:①:過點D作DM ^ EF ,∵DB = DC , BDC =120°,∴ DBC = DCB = 30°,又∵VABC 是等邊三角形,∴ ABC = ACB = 60°,∴ ABD = ACD = 90°,∴DB ^ AB ,DC ^ AC ,∵ED平分 BEF ,∴DB = DM ,又∵DB = DC ,∴DM = DC ,∴FD 平分 EFC .②解:由①知,VBDE 、VMDE 、△MDF 、VCDF 都為直角三角形,且DB = DM = DC ,在Rt△BDE 和Rt△MDE中,∵DB = DM ,DE = DE ,∴△BDE≌△MDE ,∴BE = ME ,同理:CF = MF ,∴ AE + AF + EF = AE + BE + AF + CF = AB + AC = 2BC = 6,即△AEF 的周長為 6.1.如圖,VABC 中, AB = AE ,且 AD ^ BC ,EF 垂直平分 AC ,交 AC 于點 F,交BC 于點 E,若VABC周長為 16, AC = 6 ,則DC 為( )A.5 B.8 C.9 D.10【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熟練掌握垂直平分線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根據三角形的周長公式求出 AB + BC ,再根據題意得到EA = EC ,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到BD = DE,即可得到答案.【詳解】解:QVABC 周長為 16,\ AB + BC + AC = 16,Q AC = 6,\ AB + BC =10,QEF 垂直平分 AC ,\ EA = EC ,Q AB = AE, AD ^ BC ,\BD = DE,\ AB + BD = AE + DE 1= (AB + BC) = 5,2\DC = DE + EC = AE + DE = 5,故選:A.2.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BAC = 45°, AD ^ BC 于點D,BE ^ AC 于點E ,交 AD 于點F ,若AF =10 ,則BD的長為( )A.4 B.5 C.8 D.10【答案】B1【分析】由題意得 DAC = BAC = 22.51°, ABC = 180° - 45° = 67.5°,根據角度關系可得2 21 EBC = 67.5 - 45° = 22.5°,進一步判定VAEF≌VBEC ,得出BC = AF =10,進一步得出BD = BC = 5即可.2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掌握以上知識點是解題的關鍵.【詳解】:∵ AB = AC , BAC = 45°, AD ^ BC ,1 1∴ DAC = BAC = 22.5°, ABC = 180° - 45° = 67.5°,2 2∵ BAC = 45°,∴ EBA = 45°,∴ AE = BE , EBC = 67.5 - 45° = 22.5°,∴ EBC = DAE ,又∵ BEC = AEB = 90°,∴VAEF≌VBEC ASA ,∴BC = AF =10,∴BD1= BC = 5,2故選:B.3.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A =120°, BC = 6cm ,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 BC 于點M ,交 AB 于點 E ,AC 的垂直平分線交BC 于點 N ,交 AC 于點F ,則MN 的長為( )A. 4cm B.3cm C. 2cm D.1cm【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性質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正確作出輔助線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此類題要通過作輔助線來溝通各角之間的關系,首先求出△BMA與VCNA是等腰三角形,再證明VAMN 為等邊三角形即可.【詳解】解:連接 AM,AN .∵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BC 于 M,交 AB 于 E, AC 的垂直平分線交BC 于 N,交 AC 于 F,∴BM = AM,CN = AN ,∴ MAB = B, CAN = C .∵ AB = AC , A =120°,∴ B = C = 30° ,∴ BAM + CAN = 60°, AMN = ANM = 60°,∴VAMN 是等邊三角形,∴ AM = AN = MN ,∴BM = MN = NC .∵ BC = 6cm ,∴MN = 2cm.故選:C.4.如圖,D為VABC 內一點,CD平分 ACB ,BD ^ CD, A = ABD,若 AC = 5,BC = 3,則BD的長為( )A.1 B.1.5 C. 2 D. 2.5【答案】A【分析】延長BD與 AC 交于點E ,由題意可推出 BE = AE ,依據垂線的定義,角平分線的定義和三角形的1內角和定理,可證得VBCE 為等腰三角形,于是可得BC = CE ,BD = BE ,根據 AC = 5,BC = 3即可推2出BD的長度.【詳解】解:如圖,延長BD與 AC 交于點E ,Q A = ABD,\BE = AE ,QBD ^ CD ,\BE ^ CD,\ CDB = CDE = 90°,QCD 平分 ACB ,\ BCD = ECD,又Q CDB + BCD + CBD = CDE + ECD + CED =180°,\ CBD = CED,\△BCE 為等腰三角形,\BC = CE ,QBE ^ CD,\BD 1= DE = BE ,2Q AC = 5,BC = 3,\CE = BC = 3,\ AE = AC -CE = 5- 3 = 2,\BE = AE = 2,\BD 1 BE 1= = 2 =1,2 2故選:A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垂線的定義,角平分線的定義,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等知識點,正確作出輔助線,構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5.如圖,在VAOB 和△COD 中,OA = OB,OC = OD,OA < OC , AOB = COD = 36°.連接 AC、BD交于點 M,連接OM .下列結論:① BOM = COM ;② AC = BD;③OM 平分∠AMD;④ AOD =144°,⑤VMOC≌VMOD其中正確的結論個數有( )個.A.5 B.4 C.3 D.2【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結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證明線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證明VOAC 與VOBD 全等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先證明△OAC≌△OBD ,所以 OAC = OBD,AC = BD ,則可對②進行判斷;由 AOC = BOD的大小不定,可對④進行判斷;過 O 點作OE ^ AC 于 E,OF ^ BD 于 F,如圖,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到OE = OF ,則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的逆定理得到MO 平分∠AMD,可對③進行判斷;然后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可對①進行判斷;由SSA不能判斷VMOC≌VMOD,所以⑤錯誤.【詳解】解:∵ AOB = COD = 36°,∴ AOB + BOC = BOC + COD ,即 AOC = BOD,在VOAC 和VOBD 中,ì OA = OB í AOC = BOD , OC = OD∴VOAC≌VOBD SAS ,∴ OAC = OBD, AC = BD,所以②正確;∵ AOC = BOD的大小不定,∴ AOD 不一定是144°,所以④錯誤;過 O 點作OE ^ AC 于 E,OF ^ BD 于 F,∵△OAC≌△OBD ,∴OE = OF , OCA = ODB,∴MO 平分∠AMD,所以③正確;則 OMA = OMD ,∵OA < OC ,則 OAM OCA∴ OAM ODM ,而 OAM + AOB + BOM + OMA = ODM + COD + COM + OMD =180°,∴ BOM COM ,所以①錯誤;∵OC = OD, OCM = ODM ,OM = OM ,由SSA不能判斷VMOC≌VMOD,所以⑤錯誤.綜上,②③正確;故選:D.6.如圖,在四邊形OAPB中, AOB =120°,OP 平分 AOB,且OP = 2 ,若點 M、N 分別在直線OA、OB上,且VPMN 為等邊三角形,則滿足上述條件的VPMN 有( )A.1 個 B.2 個 C.3 個 D.3 個以上【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角平分線的定義,證明VPEM ≌VPON 是解題的關鍵.在OA、OB上截取OE = OF = OP ,作 MPN = 60°,證明VPEM ≌VPON ,得出△PNM 是等邊三角形,則只要 MPN = 60°,VPMN 就是等邊三角形,則這樣的三角形有無數個.【詳解】解:如圖,在OA、OB上截取OE = OF = OP ,作 MPN = 60°.∵OP 平分∠ AOB,∴ EOP = POF = 60°,∵OP = OE = OF ,∴VOPE,VOPF 是等邊三角形,∴EP = OP, EPO = OEP = PON = MPN = 60°,∴ EPM = OPN ,在△PEM 和△PON 中,ì PEM = PON í PE = PO , EPM = OPN∴VPEM ≌VPON ASA .∴PM = PN ,∵ MPN = 60°,∴△PNM 是等邊三角形,∴則只要 MPN = 60°,VPMN 就是等邊三角形,故這樣的三角形有無數個.故選:D.7.如圖,VABC 中,BO、CO分別平分 ABC 和 ACB ,過點O平行于BC 的直線分別交 AB 、 AC 于點D、E ,已知 AB = 9cm, AC = 8cm ,VADE 的周長為 .【答案】17cm【分析】本題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據已知利用平行線的性質及等角對等邊、角平分線的定義求解即可.證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詳解】解:∵BO平分 ABC ,CO平分 ACB ,∴ DBO = OBC , ECO = OCB ,∵DE∥BC ,∴ DOB = OBC , EOC = OCB ,∴ DBO = DOB , ECO = EOC ,∴DB = DO,EC = EO ,∴CVADE = AD + AE + DE= AD + AE + DO + EO= AD + AE + DB + EC= AB + AC= 9 + 8=17 cm ,∴三角形 ADE 的周長為17cm.故答案為:17cm.8.如圖, AOB = 60°,C 是BO延長線上一點,OC = 12cm ,動點 M 從點 C 出發沿射線CB 以2cm / s的速度移動,動點 N 從點 O 出發沿射線OA以1cm / s 的速度移動,如果點 M、N 同時出發,設運動的時間為 ts ,那么當 t = s 時,△MON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4 或12【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熟練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是解題的關鍵.由題意知,當0 < t 6時,OM =12 - 2t ;當6 < t 時,OM = 2t -12,ON = t ,由△MON 是等腰三角形,可知當0 < t 6時,OM = ON ,即12 - 2t = t ,計算求解即可;當6 < t 時,證明△MON 是等邊三角形,則OM = ON ,即 2t -12 = t ,計算求解即可.【詳解】解:由題意知,當0 < t 6時,OM =12 - 2t ;當6 < t 時,OM = 2t -12,ON = t ,∵△MON 是等腰三角形,∴當0 < t 6時,OM = ON ,即12 - 2t = t ,解得, t = 4,當6 < t 時,△MON 是等腰三角形,∴△MON 是等邊三角形,∴OM = ON ,即 2t -12 = t ,解得, t =12,綜上所述, t的值為 4 或12,故答案為:4 或12.9.已知,在VABC 中, AB = AC ,BD ^ AC 于點 D, AE ^ BC 于點 E,若 BAC = 50°,則 DCO =°.【答案】40【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與判180° - 50°定,先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出 ABC = ACB = = 65°,再由BD ^ AC 于2點D可得出 ABD 的度數,進而得出 OBE 的度數,由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可得出 OBE = OCE,據此可得出結論.【詳解】解:在VABC 中,Q AB = AC , BAC = 50°,ABC 180° - 50°\ = ACB = = 65°2 .QBD ^ AC ,\ ADB = 90°,\ ABD = 90° - BAD = 90° - 50° = 40°,\ OBE = ABC - ABD = 65° - 40° = 25°.Q AB = AC , AE ^ BC ,\ AE 是線段BC 的垂直平分線,\OB = OC ,\ OBE = OCE = 25°,\ DCO = ACB - OCD = 65° - 25° = 40°.故答案為:40.10.如圖,在VABC 中, AB = AC , AD 是VABC 的中線,點 E 在 AC 上,且 AE = AD,連接DE ,若 CDE = 20°,則 B 的度數為 °.【答案】50【分析】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等知識.熟練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由 AB = AC , AD 是VABC 的中線,可得 B = C , AD ^ BC ,即 ADC = 90°,則 ADE = 90° - CDE = 70°,由 AE = AD,可得 AED = ADE = 70°,根據 B = C = AED - CDE ,求解作答即可.【詳解】解:∵ AB = AC , AD 是VABC 的中線,∴ B = C , AD ^ BC ,即 ADC = 90°,∵ CDE = 20° ,∴ ADE = 90° - CDE = 70°,∵ AE = AD,∴ AED = ADE = 70°,∴ B = C = AED - CDE = 50°,故答案為:50.11.定義:如果一個三角形能被過頂點的一條線段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則稱這個三角形為特異三角形,如圖,VABC中, A = 36°, B為鈍角,則使得VABC是特異三角形所有可能的 B的度數為 .【答案】108°或126°或132°【詳解】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相互重合.注意分類討論數學思想的應用.根據題意三角形得到VABD 和VCBD都是等腰三角形,討論:①當 AB = AD 時,DB = DC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三角形外角性質可計算;②當DA = DB ,DB = DC 時,CD = CB 時;③當BA = BD時,DB = DC ,分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三角形外角性質可計算;④當BA = BD,DA = DC ,設設 BAD = x ,則 ADB = x ,根據題意列方程即可.【解答】解:∵VABC是特異三角形,∴VABD 和VCBD都是等腰三角形,①當 AB = AD 時,則 ABD1 1= ADB = 180° - A = 180° - 36° = 72°,2 2若DB = DC ,則 C = CBD1= ADB = 36°,2此時 ABC = 72° + 36° =108°;由于 CDB =108°,則CD = CB 與BD = BC 不成立;②當DA = DB ,則 ABD = A = 36°,所以 CDB = 36° + 36° = 72°,1若DB = DC ,則 C = CBD = 180° - 72° = 54°,2此時 ABC = 54° + 36° = 90°,不合題意舍去;若CD = CB ,則 CBD = CDB = 72°,此時 ABC = 72° + 36° =108°;③當BA = BD時,則 ADB = A = 36°, ABD =180°﹣36°﹣36° =108°,若DB = DC ,則 C = CBD1= ADB =18°,此時 ABC =108° +18° =126°;2由于 CDB =144°,則CD = CB 與BD = BC 不成立;④當BA = BD,DA = DC ,設 BAD = x ,則 ADB = x ,∵DC = DA,∴ C = DAC1= x,2x 1∴ + x = 36°,解得 x = 24°,2∴ B =180° - 24° - 24° =132° ;綜上所述, B的度數為108°或126°或132°.故答案為108°或126°或132°.12.已知在VABC 中, A = 40° ,D 為邊 AC 上一點,△ABD 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則 C 的度數可能是 .【答案】80°或50°或 20°或35°【分析】此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分情況畫出圖形進行解答即可.【詳解】解:如圖 1 所示:當DA = DB 時,∵ A = 40° ,∴ ABD = 40°,∴ ADB =180° - 40° 2 =100°,∴ BDC =180° -100° = 80°,當 BD = BC1 時, BC1D = BDC1 = 80°;當DB = DC2 時, DBC2 = DC2B =(180° -80°) 2 = 50°;當BC3 = DC3時, BC3D =180° -80° 2 = 20°;如圖 2 所示:當 AB = AD 時,∵ A = 40° ,∴ ABD = ADB = 180° - 40° 2 = 70°,∴∠BDC =180° - 70° =110°,當DB = DC4 時, DBC4 = DC4B = 180° -110° 2 = 35°;如圖 3 所示:當 AB = DB時,∵ A = 40° ,∴ ADB = 40°,∴ BDC =180° - 40° =140°,當DB = DC5 時, DBC5 = DC5B = 180° -140° 2 = 20°.綜上所述, C 的度數可能是80°或50°或 20°或35°故答案為:80°或50°或 20°或35°.13.如圖,在VABC 中, AB = AC,D是BC 邊上一點,以 AD 為邊在 AD 右側作VADE ,使 AE = AD,連接CE, BAC = DAE =108°(1)求證:VBAD≌VCAE ;(2)若DE = DC ,求 CDE的度數.【答案】(1)見解析(2)36°【分析】本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知識.(1)根據SAS證明三角形全等即可.(2)證明 B= ACB= ACE=36°,推出 DCE=7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解決問題即可.【詳解】(1)∵ BAC = DAE =108° , BAC = BAD + DAC , DAE = DAC + CAE ,∴ BAD = CAE ,在VBAD和VCAE 中ì AB = AC í BAD = CAE , AD = AE∴VBAD≌VCAE SAS ;(2)解:∵ AB = AC , BAC =108° ,∴ B = ACB = 36°,∵VBAD≌VCAE ,∴ B = ACE = 36°,∴ DCE = BCA + ACE = 36° + 36° = 72°∵DE = DC ,∴ DEC = DCE = 72°,∴ EDC =180° - 72° - 72° = 36°,答: CDE的度數為36°.14.如圖,點 D、E 在VABC 的邊BC 上, AD = AE ,BD = CE .(1)求證: AB = AC .(2)若 BAC =108°, 2 DAE + BAC =180° ,直接寫出圖中除VABC 與VADE 外所有等腰三角形.【答案】(1)詳見解析(2)除VABC 與VADE 外所有的等腰三角形為:VABD、VAEC、VABE、VADC【分析】此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注意掌握輔助線的作法,注意掌握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是解題的關鍵.(1)過點 A 作 AF ^ BC 于點 F,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到BF = CF ,再根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證明結論即可;(2)由題意求出 DAE = 36°,再求出其他角的度數,即可得到答案.【詳解】(1)證明:過點 A 作 AF ^ BC 于點 F,Q AD = AE ,\ DE = EF ,QBD = CE ,\BF = CF ,\ AB = AC ;(2)證明:解:Q BAC =108°, 2 DAE + BAC =180°,\2 DAE = 72°,\ DAE = 36°,Q AD = AE ,ADE 180° - 36°\ = AED = = 72°,2Q AB = AC ,B C 180° -108°\ = = = 36°,2\ B = BAD, C = EAC, BAE = BEA, ADC = DAC ,\除VABC 與VADE 外所有的等腰三角形為:VABD、VAEC、VABE、VADC .15.如圖,在等邊VABC 中,點 D 在邊BC 上,過點 D 作DE∥ AB 交 AC 于點 E,過點 E 作EF ^ DE,交BC的延長線于點 F.(1)求 F 的度數;(2)求證:DC = CF .【答案】(1)30°;(2)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平行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本知識:(1)由平行線的性質求出 EDC ,再由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解決問題即可.(2)證VDEC 是等邊三角形,得CE = CD,再證 CEF = F = 30° ,得EC = CF ,即可得出結論.【詳解】(1)解:∵VABC 是等邊三角形,∴ B=60°,∵DE∥ AB ,∴ B = EDC = 60°,∵DE ^ EF ,∴ DEF = 90°,∴ F = 90° - EDF = 90° - 60° = 30°;(2)證明:∵VABC 是等邊三角形,∴ B = ACB = 60°,∵DE∥ AB ,∴ B = EDC = 60°,∴ EDC = ECD = DEC = 60°,∴VDEC 是等邊三角形,∴CE = CD,∵ ECD = F + CEF, F = 30° ,∴ CEF = F = 30° ,∴EC = CF ,∴CD = CF .16.如圖,已知VABC 中,D 為BC 上一點, AB = AD ,E 為VABC 外部一點,滿足 AC = AE ,連結 ,與 AC 交于點 O,且 CAE = BAD .(1)求證:△ABC ≌△ADE;(2)若 BAD = 25°,求 EDC 的度數.【答案】(1)證明見解答;(2) EDC 的度數是 25°.【分析】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全等是關鍵.(1)根據“邊角邊”證明VABC≌VADE(SAS)即可;(2)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三角形外角即可求解【詳解】(1)證明:∵∠CAE=∠BAD,∴ CAE + CAD = BAD + CAD ,∴ DAE = BAC ,∵ AB = AD , AC = AE∴VABC≌VADE(SAS).(2)解:∵△ABC≌△ADE,∴ C = E ,∴ EDC = COE - C = COE - E = CAE ,∵ CAE = BAD = 25°,∴ EDC = 25°,∴ EDC 的度數是 25°.17.如圖,已知在VABC 中, AB = AC =10厘米, BC = 8厘米,點 D 為 AB 的中點,點 P 在線段BC 上以 3厘米/秒如果點 P 在線段BC 上以 3 厘米每秒的速度由 B 點向 C 點運動,同時,點 Q 在線段CA上由 C 點向 A點運動.(1)若點 Q 的運動速度與點 p 的運動速度相等,經一秒后,三角形BPD 與三角形CQP 是否全等,請說明理由;(2)若點 Q 的運動速度與點 P 的運動速度不相等,當點 Q 的運動速度是多少時,能夠使三角形BPD 與三角形CQP 全等?【答案】(1)全等,理由見解析15(2)Q 的運動速度是 厘米/秒時,△BPD 與VCQP全等4【分析】此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熟練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是關鍵.(1)根據時間和速度分別求得兩個三角形中的邊的長,根據SAS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2)根據全等三角形應滿足的條件探求邊之間的關系,再根據路程=速度 時間公式,先求得點 P 運動的時間,再求得點 Q 的運動速度.【詳解】(1)解:△BPD 與VCQP全等,理由如下:依題意得:BP = CQ = 3,PC = 8 - 3 = 5,Q AB = AC ,\ B = C ,Q AB =10,D 為 AB 的中點,\ BD = PC = 5,在△BPD 與VCQP中,ì BP = CQ í B = C, BD = PC\VBPD≌VCQP(SAS);(2)QvP vQ ,\BP CQ ,又QVBPD≌VCPQ, B = C ,\BP = PC = 4cm,CQ = BD = 5cm ,BP 4∴點 P,點 Q 運動的時間 t = = (秒),3 3\v CQ 5 15Q = =t 4=4 (厘米/秒).318.(1)【問題提出】如圖 1,在 Rt△ABC 和 Rt△CDE ,已知 ACE = B = D = 90°, AC = CE ,B、C、D 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AB = 5, DE = 6.5,則BD的長度為______.(2)【問題提出】如圖 2,在Rt△ABC 中, ABC = 90°,BC = 4,過點 C 作CD ^ AC ,且CD = AC ,求△BCD的面積.(3)【問題解決】某市打造國家級宜居城市,優化美化人居生態環境.如圖 3 所示,在河流BD的周邊規劃一個四邊形 ABCD巨無霸森林公園,按設計要求,在四邊形 ABCD中, ABC = CAB = ADC = 45°,AC = BC ,VACD面積為12km2 ,且CD的長為6km,則河流另一邊森林公園△BCD的面積為______ km2.【答案】(1)11.5(2)8(3)6【分析】(1)易證得VABC≌VCDE AAS ,即可得到CD = AB = 5, ED = BC = 6.5,從而求得BD = BC + CD = 6.5 + 5 =11.5.(2)如圖 1,過D作DE ^ BC 的延長線于 E,證明△ABC≌△CED(AAS),則BC = ED = 4,根據S 1VBCD = BC × DE ,計算求解即可;2(3)如圖 2,過A 作 AE ^ CD 于 E ,過 B 作 BF ^ DC 的延長線于 F , 由VACD面積為12且CD的長為 6,1可得 6 × AE =12 ,可求 AE = 4,證明V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則DE = AE = 4,CE = CD - DE = 2,由2 ABC = CAB = 45°,可得 ACB = 90°, AC = BC ,證明VACE≌VCBF AAS ,則BF = CE = 2,根據S 1△BCD = CD × BF ,計算求解即可.2【詳解】(1)解:在Rt△ABC 和Rt△CDE , ACE = B = D = 90°,∴ ACB + ECD = 90° = BAC + ACB,∴ ECD = BAC ,又∵ AC = CE ,∴VABC≌VCDE AAS ,∴CD = AB = 5, ED = BC = 6.5,∴BD = BC + CD = 6.5 + 5 =11.5.(2)解:如圖 1,過D作DE ^ BC 的延長線于 E,∵DE ^ BC ,CD ^ AC ,∴ E = ACD = 90° ,∴ ACB = 90° - DCE = CDE ,∵ ABC = E = 90°, ACB = CDE,AC = CD,∴△ABC≌△CED(AAS),∴BC = ED = 4,1∴ S△BCD = BC × DE = 8,2∴△BCD的面積為 8;(3)解:如圖 2,過A 作 AE ^ CD 于E ,過 B 作BF ^ DC 的延長線于F ,QVACD面積為12且CD的長為 6,1∴ 6 × AE =12 ,2解得, AE = 4,Q ADC = 45°, AE ^ CD ,∴V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 AE = 4,CE = CD - DE = 2,Q ABC = CAB = 45° ,\ ACB = 90°, AC = BC ,\ ACE = 90° - BCF = CBF ,∵ AEC = F = 90°, ACE = CBF,AC = BC ,∴VACE≌VCBF AAS ,\BF = CE = 2,1∴ S△BCD = CD × BF = 6,2∴△BCD的面積為6km2.故答案為:6.【點睛】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知識.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是解題的關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4講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個知識點+12大題型+18道強化訓練)(學生版) 2024-2025學年八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學與練(浙教版).pdf 第04講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個知識點+12大題型+18道強化訓練)(教師版) 2024-2025學年八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學與練(浙教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