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第4節 速度的測量目 錄課前 自主預習課堂 互動理解課前 自主預習一、測量物體的速度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由速度的定義式可知,測量平均速度時,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 2.路程和時間的測量工具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路程時間刻度尺秒表二、研究小車從斜面上下滑的速度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在做測量小車速度的實驗中,斜面的坡度應_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 2.當你騎自行車下坡時,若停止用力蹬自行車,自行車將運動得越來越快還是越來越慢 較小越來越快。課堂 互動理解測量小車在斜面上下滑的平均速度1.原理: 。2.原理圖:3.實驗步驟:(1)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1。(2)用秒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底端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3)根據測得的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金屬片的距離s2。(5)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v2。(6)測下半段路程的小車的平均速度時,應先用刻度尺測出下半段的路程s3,時間t3=t1-t2,根據公式 求得,而不能使小車從斜面中間滑下后用秒表測出時間t3,因為小車從頂端滑下和從中間滑下到達底端時速度是不同的。路程/cm 運動時間/s 平均速度/(cm·s-1)s1= t1= v1=s2= t2= v2=s3= t3= v3=4.注意事項:(1)調整斜面,使其高度適中,使小車從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便于測量時間。(2)計時開始與小車釋放應該是同時的,小車碰撞金屬片時馬上停止計時。必須專人操作。正式實驗前應該練習幾次,熟練之后測量的數據更準確。跟蹤練習1如圖所示,在探究小車從斜面上下滑時的速度變化的實驗中,下列做法能有效減小時間測量誤差的是( )A.將斜面等分成更多段 B.適當減小斜面的坡度C.換用質量更大的小車 D.聽到撞擊金屬片聲停止計時B解析:實驗時若小車下滑的速度過大,則不便于測量時間,因此可減小斜面的坡度。將斜面等分成更多段、換用質量更大的小車、聽到撞擊金屬片聲停止計時均不影響測量。故A、C、D錯誤,B正確。【點撥】本題考查了在探究小車從斜面下滑時速度的變化的實驗中,能有效減小時間測量誤差的方法,需學生認真思考。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車在斜面上滑下得越快,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越短,越不方便測量時間,可從此角度進行考慮。跟蹤練習2“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攝影在暗室中進行,快門是常開的,但是由于沒有光照亮物體,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閃光燈,它每隔一定時間閃亮一次,物體就被照亮,底片就記錄下這時物體的位置。光源不斷閃亮,底片就記錄下物體經過相同的時間間隔后到達的不同位置。質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先后從位置a豎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試根據照片分析:(1)甲球做_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2)若光源每隔0.02 s閃亮一次,則從位置a豎直下落到位置b,乙球所用時間為________s。 (3)已知a、b間的距離是1.8 cm,那么乙球從a到b運動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勻速0.060.3解析:(1)甲球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同,并且甲球做直線運動,所以甲球做勻速直線運動。(2)從位置a豎直下落到位置b,乙球所用時間t=0.02 s×3=0.06 s。(3)乙球從a到b通過的路程s=1.8 cm=0.018 m,乙球的速度【點撥】讀取頻閃照片上反映的物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若照片上任意兩個相鄰位置之間的距離相等,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不相等,則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本課結束(共20張PPT)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目 錄課前 自主預習課堂 互動理解課前 自主預習一、長度的測量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僅憑感覺去判定物體的長短、時間的長短是否可靠 怎樣才能正確地判定 2.測量任何物理量首先要規定________,小學時我們的學習長度的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4個即可)。 3.課桌的高度約為________,你的身高約是________。 不可靠用測量工具測量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80 cm開放題目,合理即可【知識總結】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如下:1 km=103 m,1 m=10 dm=102 cm=103 mm=106 μm=109 nm。 二、時間的測量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生活中我們都知道鐘表,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時間的單位還有_______。3.學校運動會上,裁判員用來測量時間的工具是________。 【知識總結】時間單位之間的關系是1 h=60 min=3 600 s。測量時間秒小時、分秒表三、認識誤差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我們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教材的長和寬,測出的數值與物理教材實際長和寬的值完全相同嗎 2.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________,減小誤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不完全相同誤差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課堂 互動理解一、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1)測量工具的分類。①常用工具:刻度尺(如各種直尺、皮尺、卷尺、學生用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產的測量中使用。②精密測量工具: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激光測距儀等,通常在機械制造或遠距離精密測量中使用。(2)刻度尺的使用。會選:選擇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合適的刻度尺(在實際的測量中, 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精確程度, 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會認:認清刻度尺的單位,零刻度線的位置、測量范圍、分度值。會放: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會看: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會讀: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圖所示,甲的示數為3.2 cm,乙的示數為3.18 cm。會記:測量結果應由數值和單位組成。跟蹤練習1(2023·廣東中考)如圖所示,橡皮擦的長度為________cm。 3.45解析:刻度尺上1 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1個小格代表1 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即0.1 cm;橡皮擦左側與零刻度線對齊,右側與3.45 cm對齊, 所以橡皮擦的長度為l=3.45 cm。【點撥】 本題考查刻度尺的讀數。 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零刻度線量起,若不從零刻度線量起,要以對齊物體起始端的刻度線為“零”刻度線,讀出末端數值,減去起始端刻度線的數值,得到物體長度, 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二、用秒表測量時間秒表的使用方法:①按;②停;③讀(觀察秒表的分度值和指針的位置并讀數);④歸零。秒表的讀數方法:先觀察表盤,小盤內數值的單位為分,指針轉一圈的時間是15 min,分度值為0.5 min,大盤內數值的單位為秒,指針轉一圈的時間為30 s,分度值為1 s;然后確定小盤的示數,小盤內指針剛好經過的刻度線所表示的時間即為小盤的示數;接著確定大盤的示數,若小盤內指針處于前半格內,則大盤內示數在0~29 s讀數,若小盤內指針處于后半格內,則大盤內示數在30~59 s讀數;最后秒表示數=小盤示數+大盤示數。跟蹤練習2圖中秒表的示數為________s。 110解析:秒表中間的小表盤分度值為0.5 min,分針在“1”和“2”之間,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1 min,且過了半格,大表盤分度值為1 s,秒針在50 s刻度線處, 所以秒表的示數為1 min 50 s=110 s。【點撥】 本題考查秒表的讀數方法。秒表中間的小表盤代表分,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表示數是兩個表盤的示數之和。三、誤差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1)影響因素:測量方法、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等。(2)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3)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盡量減小;誤差不是錯誤,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跟蹤練習3小明對一支鉛筆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記錄數據如下:17.58 cm、17.57 cm、17.96 cm、17.57 cm,應該舍掉的數據是________ cm,該鉛筆的長度是________ cm。 17.9617.57解析:從題中數據可知,17.96 cm與其他數據相差較大,所以17.96 cm是錯誤的,應舍掉。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所以該鉛筆的長度是【點撥】 本題考查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一道基礎題。在測量長度時,通常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測量值的平均值即可;計算時偏差較大的讀數是錯誤的,去掉錯誤讀數,取其余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即為測量結果;最后確定結果時,還要注意小數位數與測量值相同。本課結束(共14張PPT)第3節 運動的快慢目 錄課前 自主預習課堂 互動理解課前 自主預習一、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學校運動會上,100 m短跑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著。(1)在比賽過程中,你通過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________,認為跑在前面的人運動得快。 (2)運動員跑完全程后,裁判員通過在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比________,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人運動得快。 (3)小聰同學的100 m短跑成績為17 s,小明同學的50 m短跑成績為8 s,要知道他倆誰運動得快,應該怎么辦 路程時間時間、路程都不相同時,比較1 s內通過的路程,1 s內通過路程長的運動得快。二、速度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物理學中用相同時間內比較________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2.把路程與________之比叫作速度。 3.課間你步行去衛生間,步行的速度大約是多少呢 路程時間1.1 m/s。三、勻速直線運動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平直鐵軌上的列車與環山公路上的汽車的運動________(選填“一樣”或“不一樣”)。 2.從北京到上海的高鐵速度________(選填“不變”或“改變”)。 不一樣改變課堂 互動理解一、理解速度概念及公式物理意義 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物體運動越快,速度越大;運動越慢,速度越小定義 路程與時間之比公式 若用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速度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路程的單位是m,時間的單位是s,速度的單位是m/s,常用單位還有km/h,1 m/s=3.6 km/h注意事項 (1)v、s、t必須是對應同一物體的三個量;(2)運算過程中要注意統一單位跟蹤練習1下圖為測試飛機滑跑階段動力性能的監控屏幕截圖,在這段時間內飛機的速度是不變的,圖中計時器(格式“時:分:秒”)表示飛機到達感光裝置的時刻,飛機長度約為教室長度的2倍,結合圖片信息,估算飛機的滑跑速度最接近( )A.10 m/s B.30 m/sC.60 m/s D.90 m/sB解析:教室長度約10 m,飛機長度約為教室長度的2倍,飛機長度約20 m,這段距離大約是飛機長度的6倍,為s=6×20 m=120 m,由圖可知飛機的運動時間為4 s,飛機的滑跑速度【點撥】本題考查速度公式的靈活運用,從圖中讀取信息是解題的關鍵。教室長度約10 m,飛機長度約為教室長度的2倍,這段距離大約是飛機長度的6倍;由圖可知飛機的運動時間為4 s,根據速度公式得出飛機的滑跑速度。二、平均速度變速運動比勻速運動復雜,如果只作粗略研究,可以用 來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這樣算出來的速度叫作平均速度。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某段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易錯警示】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應等于這段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不等于通過各個分段的速度的平均值,即跟蹤練習2在百米賽跑中,測得運動員在前7 s內的平均速度為7 m/s,10 s到達終點,則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A.15 m/s B.11 m/s C.10 m/s D.9.7 m/sC解析:全程的路程s=100 m,全程所用的時間t=10 s,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選C。【點撥】本題考查平均速度的計算,知道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跟蹤練習3為了測量某輛轎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速度,小宇同學拍攝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圖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勻的,如果每隔1 s拍攝1次,轎車本身總長為4.5 m,那么這輛轎車的速度約為( ) A.15 m/s B.10 m/s C.6.75 m/s D.2.5 m/sA解析:由圖可知,在照片中轎車的長度為3個小格,在照片中轎車2 s內通過的路程為20個小格。因為轎車的實際長度為4.5 m,所以可知1個小格代表的實際長度為1.5 m,則轎車在t=2 s內實際通過的路程為s=20×1.5 m=30 m,該轎車的速度【點撥】根據轎車的實際長度,結合圖片求出轎車在t=2 s內實際通過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 計算轎車的速度。本課結束(共16張PPT)第1章 機械運動 梳理延伸目 錄專題歸納復習探究學習活動專題歸納復習專題歸納一 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1.輔助法(適用于測球體、圓柱體的直徑等)。2.棉線法(適用于測較短的曲線長度,例如地圖冊上的鐵路線長,把曲線變為直線)。3.滾輪法(適用于測較長的曲線長度,例如運動場的跑道長度)。4.累積法(適用于測量紙的厚度、細銅絲直徑等)。典型分析1小華同學在測某根銅導線的直徑時,把銅導線緊密地繞在鉛筆上,如圖所示。(1)圖示銅導線在鉛筆上繞的匝數是40匝,刻度尺測得其長度為_______cm,由此可知銅導線的直徑約為________mm。 (2)該同學在繞銅導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會偏________。 (3)用這種方法測量,要使測得的數值更接近真實值,你的建議是________。5.001.3大多次測量取平均值解析:(1)由題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銅導線左邊所對齊刻度線為10.00 cm,右邊所對齊刻度線為15.00 cm,所以其長度為15.00 cm-10.00 cm= 5.00 cm;已知匝數是40匝,則銅導線的直徑約為d= ≈0.13 cm=1.3 mm。(2)若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相同匝數的線圈,總長度會偏大,測量值會偏大。(3)為使測得的數值更接近真實值,減小誤差,可以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專題歸納二 速度、路程和時間關系的計算在物理學中,計算速度、路程和時間的公式是 。通過這些公式,我們可以根據已知的條件計算出未知的量。典型分析2甲、乙兩輛列車在雙軌鐵道上相向而行,兩車的速度均為v1=10 m/s,當它們相距20 m時,一只飛鳥以v2=20 m/s的恒定速度離開甲車車頭飛向乙車車頭。當它到達乙車車頭時,立即返回,這樣連續地在兩車之間來回飛。問:(1)當兩車車頭相遇時,這只鳥飛行的路程是多少 (2)鳥在甲、乙兩車頭之間往返的第一個來回時間是多少 答案: (1)20 m (2)0.89 s專題歸納三 運動圖像問題用圖像來描述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方法。圖像是一種直觀且形象的語言和工具,它運用數和形的巧妙結合, 恰當地表達各種現象的物理過程和物理規律。初中物理中我們學習的運動圖像主要有直線運動的s-t圖像及v-t圖像。如圖甲所示,物體A的s-t圖像為一條傾斜直線說明物體A在這段時間內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B在7.5~20 s內的s-t圖像為水平直線說明這段時間內物體B靜止。如圖乙所示,物體的v-t圖像為水平直線說明此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典型分析3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2~4 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②第4 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③0~4 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2 m/s;④第3 s時,甲在乙的后方。A.只有③④ 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 D.只有②④A解析:乙的s-t圖像前2 s為一條傾斜直線說明乙在這段時間內做勻速直線運動,2 s以后乙的s-t圖像為水平直線說明乙靜止,則第3 s時乙的路程為8 m,第4 s時乙的速度為0,由題圖可知0~4 s乙的平均速度為故①錯誤,③正確;甲的s-t圖像是一條傾斜直線說明甲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由題圖可知0~4 s甲的平均速度為第3 s時甲的路程為s1=v't1=2 m/s×3 s=6 m故②錯誤,④正確,故B、C、D錯誤,A正確。探究學習活動典型分析4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祝融飛天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2021年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從著陸平臺安全駛離,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如圖乙所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有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你知道嗎,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上巡航速度非常小,僅為厘米每秒級別。(1)祝融號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過程中,祝融號火星車相對著陸平臺是__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2)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上的巡航速度與________最相近(填字母)。 A.烏龜的爬行速度 B.人行走的速度 C.汽車高速行駛的速度運動A解析:(1)祝融號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過程中,祝融號火星車相對著陸平臺位置是變化的,它是運動的。(2)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上的巡航速度與烏龜的爬行速度最相近,故A正確,B、C錯誤。本課結束(共14張PPT)第2節 運動的描述目 錄課前 自主預習課堂 互動理解課前 自主預習一、機械運動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________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2.(1)你從座位走到黑板前,這一過程中,什么發生了變化 (2)汽車停在路邊和在路上行駛有什么不同 3.我們把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作________。 運動位置停在路邊時位置不變,在路上行駛時位置變化機械運動二、參照物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在研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________的物體叫參照物。 2.把教材放在課桌上,教材上放一把尺子,推動教材使教材沿桌面運動。(1)選取課桌作為參照物,尺子和教材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2)選擇教材作為參照物,尺子和課桌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3)選擇尺子作為參照物,課桌和教材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標準尺子和教材都運動尺子靜止,課桌運動課桌運動,教材靜止課堂 互動理解一、參照物的選擇對于參照物的選取,有以下四個特點。特點 說明假定性 參照物一旦被選定,我們就假定該物體是靜止不動的任意性 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既可以選擇運動的物體,也可以選擇靜止的物體排己性 參照物不能選研究對象自身不唯 一性 參照物的選擇不唯一,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可以選擇不同的參照物,若選用了不同的參照物,則其運動狀態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為了研究機械運動方便,物理學中一般選取地面或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為參照物,此時可不指明參照物;若選取其他物體作為參照物,則一定要指明所選定的參照物。跟蹤練習1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神舟十六號和神舟十五號的航天員們順利會師。如圖所示,若認為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是運動的,則選擇的參照物是( )A.地球 B.核心艙C.實驗艙 D.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A解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后,核心艙、實驗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之間的相對位置都沒有發生變化,它們與地球之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因此以地球為參照物,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是運動的,故A正確。【點撥】解答有關參照物問題的基本思路如下: 跟蹤練習2(2023·四川甘孜州中考)如圖所示,熱愛運動的小剛同學正在晨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是靜止的B.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是運動的C.以小剛為參照物,路旁的樹是靜止的D.以小剛為參照物,迎面跑來的同學是靜止的B解析: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的位置發生改變,所以他是運動的,故A錯誤,B正確。以小剛為參照物,路旁的樹的位置發生改變,所以路旁的樹是運動的,故C錯誤。以小剛為參照物,迎面跑來的同學的位置發生改變,所以迎面跑來的同學是運動的,故D錯誤。【點撥】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如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確的結論。判斷物體的運動與靜止時,要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發生改變,如果改變,就是運動的;如果不變,就是靜止的。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1)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以其中一個為參照物,另一個是靜止的(實際上,它們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2)物體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3)運動的相對性: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物,運動描述一般不同。跟蹤練習3在晚稻收割時節,農機成了農戶們的“得力干將”。如圖所示,駕駛員駕駛著運水稻的車輛與聯合收割機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前進。下列關于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A.以地面為參照物,運水稻的車輛是靜止的B.以運水稻的車輛為參照物,聯合收割機是運動的C.以駕駛員為參照物,聯合收割機是運動的D.以聯合收割機為參照物,運水稻的車輛是靜止的D解析:運水稻的車輛與聯合收割機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前進,選地面為參照物,運水稻的車輛和聯合收割機是運動的,故A錯誤。運水稻的車輛與聯合收割機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前進,它們之間沒有位置的變化,以運水稻的車輛為參照物,聯合收割機是靜止的,故B錯誤。駕駛員駕駛著運水稻的車輛與聯合收割機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前進,駕駛員與聯合收割機之間沒有位置的變化,以駕駛員為參照物,聯合收割機是靜止的,故C錯誤。以聯合收割機為參照物,由于運水稻的車輛和聯合收割機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前進,運水稻的車輛相對于聯合收割機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因此運水稻的車輛是靜止的,故D正確。【點撥】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主要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在研究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是否發生改變,若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若不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1.2運動的描述 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1.3運動的快慢 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1.4速度的測量 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1章 機械運動 梳理延伸 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