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四節 光的折射目 錄快樂預習感知互動課堂理解輕松嘗試應用快樂預習感知一、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 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通常會發生 ,這種現象叫作 。 射入改變光的折射二、了解有關光的折射的幾個名詞圖4-4-11.NO: 。 2.入射角(i): 與法線的夾角。 3.折射角(r): 與法線的夾角。 法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互動課堂理解一、了解光的折射特點圖4-4-21.光在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減小)時,折射角增大(或減小)。4.當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光垂直于介質表面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6.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典例分析1】 (2023·陜西榆林期末)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處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圖4-4-3所示,則其中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是 (選填“MM'”或“NN'”), 是入射光線,折射角的大小是 。當入射角減小時,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圖4-4-3MM' BO35° 增大解析:∠BOM'等于∠AOM,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也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由此可知BO是入射光線,OA是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是MM',NN'是法線,折射角∠CON'=90°-55°=35°。當入射角∠BON減小時,反射角∠AON也減小,折射角∠CON'也減小,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AOC將增大。二、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現象圖4-4-41.水中物變淺:從空氣中看水中的物體時,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位置(像) 比物體本身的位置淺。2.岸上物變高:從水中看岸上的物體時,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位置(像)比物體本身的位置高。3.折射成像時,因為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看到的是折射形成的虛像。【典例分析2】 (2024·陜西西安期末)從岸邊看水中的魚,看到魚的位置與實際位置不同。圖4-4-5中的模型能解釋此現象的是( )。圖4-4-5答案:B解析:從岸邊看水中的魚,是魚反射的光進入人眼,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看到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要淺,B正確。輕松嘗試應用1.(2023·陜西商洛期末)下列光現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皮影形象在幕布上的影子B.鳥在水中形成倒影C.海市蜃樓D.日偏食C解析:皮影形象在幕布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A不符合題意;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B不符合題意;海市蜃樓是大氣疏密不均勻而造成的光的折射現象,C符合題意;日偏食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D不符合題意。2.(2024·陜西西安期末)下列光現象與“海市蜃樓”成因相同的是( )。A.樹下陰影 B.水中倒影C.筷子在水面處“彎折” D.手影游戲C解析:海市蜃樓是由于大氣疏密不均勻產生的光的折射現象。樹下陰影是樹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A不符合題意;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B不符合題意;筷子在水面處“彎折”,是光在空氣與水的界面處發生了折射,C符合題意;手影游戲利用的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D不符合題意。3.(2024·陜西西安期末)“水深危險”,為了我們的人身安全,嚴禁私自下河游泳。如圖4-4-6所示,能正確描述岸上人看到水底A點的光路圖是( )。圖4-4-6A解析:岸上人看到水底A點,是從A點射出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A符合題意。4.中國的詩詞歌賦蘊含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月球屬于自然光源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C.“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巧障日”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D.“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水淺”是光的反射導致的C解析:月球本身不發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的光,A錯誤;影子是光在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物體,在其后面形成的一個黑暗區域,B錯誤;“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中的“峰多巧障日”是山峰太多,巧妙地遮住了太陽,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C正確;“潭清疑水淺”是因為水中物體的光斜射到水面上時會發生折射現象,從空氣中看物體好像變淺了,D錯誤。5.(2022·陜西西安期中)眼睛看水里的魚,看到的是魚的 (選填“虛”或“實”)像,這個像是光從 進入 發生了 (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這個像比真實的魚的位置 (選填“高”或“低”)。 解析:魚反射的光從水中進入空氣中,在兩者的交界面上發生了折射,魚的像是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是虛像,且在真實的魚上方。虛水中空氣中折射高本課結束(共14張PPT)第二節 光的反射目 錄快樂預習感知互動課堂理解輕松嘗試應用快樂預習感知一、了解光的反射1.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表面后又返回原來介質中的現象,叫作 。 2.我們能夠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 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光的反射反射二、了解有關光的反射的幾個名詞圖4-2-11.法線:過 并 于反射面的直線叫作法線,如圖4-2-1中的ON。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 的夾角叫作入射角,如圖4-2-1中的i。 3.反射角:反射光線與 的夾角叫作反射角,如圖4-2-1中的r。 入射點垂直法線法線互動課堂理解一、探究并知道光的反射定律1.實驗裝置。水平放置一面小鏡子,上面豎立一塊用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的半圓形的屏。屏由兩個大小相同的扇形面連接而成,與鏡面垂直,一個扇形面與鏡子固定,一個可繞接縫轉動。2.光的反射規律。三線共面 光在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分居兩側 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兩角相等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典例分析1】 (2023·陜西咸陽期末)圖4-2-2是小天同學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圖4-2-2A.實驗中使用硬紙板是為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B.甲中∠EOM是入射角C.甲、乙中的現象驗證了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D.甲、丙中的現象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答案:B解析:讓光貼著硬紙板傳播,可以顯示光的傳播路徑,便于觀察和測量,A正確;甲中∠EOM是入射光線和鏡面的夾角,不是入射角,B錯誤;與甲相比,乙中把反射光線所在的紙板向后轉動(兩紙板不在同一平面內),就看不到反射光線了,驗證了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C正確;比較甲、丙,光可以逆著原傳播路徑傳播,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正確。二、了解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圖4-2-3比較項 鏡面反射 漫反射反射面 光滑 粗糙反射光線 平行 雜亂無章應用(或危害) 光污染,如玻璃幕墻 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如看電影相同點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典例分析2】 (2023·天津期末)圖4-2-4是平行光照射到甲、乙兩物體表面上時發生反射的情況。下列關于這兩種情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圖4-2-4A.均為鏡面反射B.均為漫反射C.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均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光在甲物體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在乙物體表面發生了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正確。輕松嘗試應用1.(2024·山東淄博期末)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B.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光只有在光滑的表面上才能發生反射現象D.垂直射向平面鏡表面的光不會發生反射B解析: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A錯誤;鏡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正確;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也會發生反射現象,C錯誤;當入射光線垂直射向平面鏡時,反射光線將按原路反射回來,D錯誤。2.(2024·內蒙古赤峰期末)如圖4-2-5所示,如果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30°,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入射角是30°B.反射角是60°C.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60°D.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30°圖4-2-5B解析: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30°,則入射角為90°-30°=60°,反射角為6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20°,B正確,A、C、D錯誤。3.(2024·廣西河池期末)關于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鏡面反射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漫反射中有些光線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入射光線彼此平行時,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線一般彼此不平行D.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一條入射光線,只對應一條反射光線B解析: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確,B錯誤;入射光線彼此平行時,由于反射面粗糙不平,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線一般彼此不平行,C正確;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一條入射光線,只對應一條反射光線,D正確。本題選錯誤的,B符合題意。本課結束(共12張PPT)第4章 光現象 專題 光現象作圖問題一、利用光的直線傳播作圖【典例分析1】 某室內地面上放有兩根柱子A和B,天花板上有一點光源S使柱子A和B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如圖Z-3-1所示。請根據提供的信息確定點光源S的位置。圖Z-3-1答案:如圖Z-3-2所示。圖Z-3-2【典例分析2】 如圖Z-3-3所示,在路燈(用A點表示)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現了小樹BC的影子BD(D未畫出),請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知識作圖確定點D的位置。圖Z-3-3答案:如圖Z-3-4所示。圖Z-3-4二、利用光的反射作圖【典例分析3】 (2023·陜西榆林期末)在圖Z-3-5中畫出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i的大小。圖Z-3-5答案:如圖Z-3-6所示。圖Z-3-6【典例分析4】 利用一塊平面鏡使圖Z-3-7中的一束光豎直射入井中,畫出光路圖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圖Z-3-7答案:如圖Z-3-8所示。圖Z-3-8【典例分析5】 (2023·山東菏澤期末)圖Z-3-9是某同學作的光路圖,他只畫了一條入射光線和另一條反射光線,請你幫他畫出發光點S和像點S'。圖Z-3-9答案:如圖Z-3-10所示。圖Z-3-10三、利用平面鏡成像作圖【典例分析6】 畫出發光點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過圖Z-3-11中P點的光路圖。圖Z-3-11答案:如圖Z-3-12所示。圖Z-3-12四、利用光的折射作圖【典例分析7】 (2023·陜西渭南期末)如圖Z-3-13所示,一束光從空氣中入射到半球形玻璃磚中的O點,請畫出該束光在O點的反射光線及經過O點后折射到空氣中的大致方向。圖Z-3-13答案:如圖Z-3-14所示。圖Z-3-14【典例分析8】 (2023·陜西西安模擬)在防溺水教育活動中,老師告訴學生,池塘里水的實際深度比看起來的深度要深,不能貿然下水游泳。圖Z-3-15為解釋這一現象的情景,其中A為水底的物體,A'是岸邊的人看到的A的像。請你作出該情景下過O點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圖Z-3-15答案:如圖Z-3-16所示。圖Z-3-16五、光現象綜合作圖【典例分析9】 (2023·陜西渭南一模)如圖Z-3-17所示,圖Z-3-17甲為一只在空中飛翔的水鳥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岸邊的人看到水中有一條魚與水鳥倒影的喙尖重合,即圖Z-3-17乙中的A點。在圖Z-3-17乙中用小圓點標出水鳥喙尖的位置B、水中魚的大致位置C,畫出人眼看到水鳥倒影的喙尖的成像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圖Z-3-17答案:如圖Z-3-18所示。圖Z-3-18本課結束(共13張PPT)第一節 光的傳播目 錄快樂預習感知互動課堂理解輕松嘗試應用快樂預習感知一、認識光源1.光源:自身正在 的物體。 天然光源:太陽、發光的螢火蟲、水母等。人造光源:通電的電燈、點燃的蠟燭等。2.自身能夠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才是光源;看起來發亮的物體不一定是光源,比如月球發亮是月球反射了太陽光,月球本身不是光源。發光二、了解光速1.一般我們說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m/s。 2.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 c,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 c。 3×108互動課堂理解1.光的直線傳播。條件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線 用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現象 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日晷計時等應用 激光準直、射擊瞄準、隊列排直等2.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原理圖4-1-1(1)原理:光沿直線傳播。(2)像的特點:倒立的實像。(3)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4)樹下的光斑屬于小孔成像,光斑是太陽的像,所以是圓形。【典例分析】 (2023·陜西西安期中)《墨經》有小孔成像的記錄,小孔成像是光沿 形成的。圖4-1-2是做小孔成像實驗的情景,點燃的蠟燭 (選填“是”或“不是”)光源;由圖4-1-2可知,小孔成像成的是 (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若只將右側蠟燭靠近小孔,光屏上成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圖4-1-2直線傳播是倒立變大解析:小孔成像遵循的是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點燃的蠟燭自身正在發光,所以是光源。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像。若將右側蠟燭靠近小孔,光屏上所成的像會變大,具體如圖4-1-3所示。圖4-1-3輕松嘗試應用1.(2023·陜西咸陽期中)下列物體屬于光源的是( )。A.正在發光的日光燈 B.夜空中明亮的月球C.放電影時看到的幕布 D.閃閃發光的鉆石A解析:正在發光的日光燈能夠自行發光且正在發光,是光源,A符合題意;月球僅僅是反射了太陽的光,月球不是光源,B不符合題意;放電影時看到幕布是幕布反射了光,幕布不是光源,C不符合題意;閃閃發光的鉆石是鉆石反射了光,鉆石不是光源,D不符合題意。2.(2023·陜西西安期中)太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個個“光斑”和“樹蔭”,其中( )。A.“光斑”是樹的影子B.“樹蔭”是太陽的“像”C.“光斑”是太陽的“像”D.“光斑”是太陽的影子C解析:“光斑”和樹蔭都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光斑”是太陽的“像”,樹蔭是太陽光照射不透明物體形成的影子,C正確。3.(2023·陜西西安期中)下列關于光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光線實際上是不存在的B.從紙上畫的表示光線的圖線可知我們是可以看到甚至摸到光線的C.畫的表示光線的圖線越長表示光線越長D.光線就是指很長很細的激光線A解析:光線在實際中是不存在的,我們為了描述光的傳播情況,才引入了光線。所以我們觸摸不到光線,更無法去測量它的長短, A正確。4.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現象是( )。A.日食和月食B.影子C.小孔成像D.發生雷電時,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能聽到雷鳴聲D解析: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發生雷電時,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能聽到雷鳴聲,是光速比聲速大造成的。本課結束(共18張PPT)第4章 光現象 單元整合梳理目 錄知識建構導圖本章歸納復習知識建構導圖本章歸納復習一、光現象辨析1.下列四種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A.汽車后視鏡中的“畫面”B.地上的“樹影”C.沙漠中的“海市蜃樓”D.樹在水中的“倒影”C解析:汽車后視鏡中的“畫面”,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題意;地上的“樹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不符合題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時發生偏折造成的,屬于光的折射現象,C符合題意;樹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不符合題意。2.(2023·陜西西安階段練習)下列現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筷子在水面處“折斷” B.小孔成像C.亭子在水中的倒影 D.綠樹成蔭C解析:筷子在水面處“折斷”是光的折射形成的,A不符合題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不符合題意;亭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符合題意;綠樹成蔭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不符合題意。二、光學作圖問題1.在圖4-1中畫出光線SA經水池壁反射后的反射光線和該反射光線射出水面后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圖4-1答案:如圖D-4-9所示。圖D-4-92.如圖4-2所示,A是人眼,點B表示水中的小魚,點C表示樹上的野果。請畫出野果C在水中像的位置C'以及人眼看到小魚B的像B'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圖4-2答案:如圖D-4-10所示。圖D-4-10三、光學實驗問題1.(2024·陜西西安期末)圖4-3甲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所用的實驗裝置。圖4-3(1)實驗時,不采用平面鏡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確定 ;小芳同學應在 (選填“M”或“N”)側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像的位置M(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蠟燭A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 。 (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 相等虛(4)如圖4-3乙所示,經過三次實驗,記錄蠟燭A所在位置A1、A2、A3和對應像所在位置B1、B2、B3,量取三次對應的物距與像距并進行比較,由此得出像到玻璃板的距離與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 ;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點燃蠟燭A,觀察發現玻璃板中蠟燭A的像偏低且傾斜。則在圖4-3丙所示的①②③中, 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 相等不變③解析:(1)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因為薄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觀察到像的同時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在M側有蠟燭的反射光線進入眼睛,才能觀察到像。(2)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不能在光屏上呈現,是虛像。(4)像到玻璃板的距離與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其大小不變,則像的大小不變。(5)玻璃板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玻璃板對稱,由題知玻璃板向右傾斜了,如題圖丙中的③所示。2.(2024·陜西漢中期末)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中,如圖4-4甲所示,紙板E和紙板F在同一平面內且與平面鏡垂直,讓一束光貼著紙板E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F上會看到反射光線。圖4-4(1)將紙板F剪開,把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4-4乙所示,在紙板F的 (選填“上”或“下”)半部分上不會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 上在(2)多次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并測出反射角和對應入射角的大小,才能得出反射角 入射角的規律,這是為了使結論 。 (3)如果讓光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到平面鏡上,光就會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 等于具有普遍性可逆解析:(1)把紙板F的上半部分向后折,此時紙板F的上半部分和紙板E不在同一個平面內,則在紙板F的上半部分上不會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實驗中為了得到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規律,需要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實驗,使結論具有普遍性。(3)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2023·陜西寶雞期末)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讓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看到如圖4-5所示的現象。圖4-5(1)實驗中為了便于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可以在水面上方噴一些煙霧,在水中加一些牛奶,來增加實驗的可見度。(2)為了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以下方案正確的是 (選填選項字母)。 A.只測量圖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結論B.保持入射角不變,進行多次實驗,測量入射角和每次實驗的折射角,分析得出結論C.改變入射角大小,進行多次實驗,測量每次實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結論C(3)通過實驗得到數據如下表:比較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折射角γ 0° 11° 22° 32° 41°分析表中數據得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 ;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折射角的大小為 ;當光以22°的入射角從水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的大小為 。 小于增大0°30°解析:(2)只進行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偶然性太大,客觀性不夠,A錯誤;保持入射角不變,雖然進行多次實驗,但得到的折射角是同一個入射角產生的,得不出客觀的結論,B錯誤;多次改變入射角大小,測量每次實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發現折射角隨入射角變化的規律,得到的結論是普遍的,C正確。(3)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入射角為0°,折射角為0°。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當入射角為30°時,折射角為22°,根據光路可逆性,當光以22°的入射角從水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等于30°。本課結束(共15張PPT)第三節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目 錄快樂預習感知互動課堂理解輕松嘗試應用快樂預習感知一、了解實像與虛像1.能夠呈現在光屏上的像叫作 。實像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 2.只能用眼睛觀察,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叫作 。 二、了解凸面鏡與凹面鏡1.反射面是凸面的鏡子叫作 , 它對光有 作用。 2.反射面是凹面的鏡子叫作 ,它對光有 作用。 實像虛像凸面鏡發散凹面鏡會聚互動課堂理解一、探究并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實驗裝置。圖4-3-1裝置 目的薄的透明玻璃板 薄是為了避免出現重影,透明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 便于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刻度尺 測量蠟燭、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光屏 驗證像的虛實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等大 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等距 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垂直 像與物體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對稱 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虛像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從物體發出的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像)3.實驗方法:等效替代法。【典例分析1】 (2023·陜西西安模擬)如圖4-3-2所示,小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并在桌面上墊一張白紙,再將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放在玻璃板前后兩側的白紙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應將蠟燭B也點燃B.玻璃板可以與紙面不垂直C.選擇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D.用一塊不透明的木板擋在玻璃板和像之間,像會被遮擋答案:C圖4-3-2解析:若將玻璃板后的蠟燭B點燃,會使得玻璃板后面太亮,蠟燭A的像不容易觀察,且兩支蠟燭火焰晃動難以完全重合,A錯誤;為了使水平桌面上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與紙面垂直,B錯誤;選擇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C正確;玻璃板成的是虛像,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玻璃板后面放什么物體都不會影響成像,D錯誤。二、了解平面鏡成像原理及應用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圖4-3-32.實質:如圖4-3-3所示,從點光源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S'即像的位置,S'為虛像。3.應用(1)成像:穿衣鏡、口腔鏡等。(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潛望鏡等。【典例分析2】 (2024·陜西西安期末)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4-3-4中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請保留作圖痕跡)。圖4-3-4答案:如圖4-3-5所示。圖4-3-5輕松嘗試應用1.(2023·陜西渭南期末)舞蹈演員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訓練時,下列關于訓練情景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演員舉左手,平面鏡中的像也舉左手B.演員在平面鏡中成虛像C.演員面鏡,像遠離平面鏡D.演員遠離平面鏡,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變小B解析:當平面鏡豎直放置時,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因此演員舉左手,平面鏡中的像舉右手,A錯誤;演員在平面鏡中成虛像,B正確;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演員面鏡時,像也面鏡,C錯誤;平面鏡成的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演員遠離平面鏡時,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大小不變,D錯誤。2.(2024·陜西西安期末)小李從豎直放置的平面鏡里看到對面豎直墻壁上電子鐘的示數如圖4-3-6所示,這時的實際時間是( )。A.15:20 B.21:05C.21:02D.02:12圖4-3-6B3.西安昆明池的夜景中,石橋在光影的點綴下十分美麗,凸顯出古城不同尋常的魅力。下列關于該場景的說法錯誤的是( )。A.石橋上的裝飾燈帶是光源B.石橋在池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實像C.池中石橋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在有遮擋的地方看不到發光的石橋,是因為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解析:石橋上的裝飾燈帶自身正在發光,是光源,A正確;石橋在池中所成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虛像,B錯誤;池中石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C正確;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有遮擋的地方看不到發光的石橋,D正確。本題選錯誤的,B符合題意。4.(2023·陜西西安期末)為了方便師生整理儀容儀表,學校在教學樓一層大廳安裝了一面鏡子。一只蜜蜂從鏡子前飛過,飛行路線如圖4-3-7中虛線所示,此過程中蜜蜂在鏡子中的像( )。A.越來越大B.大小保持不變C.越來越小D.先變大后變小圖4-3-7B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與物大小相等”可知,蜜蜂在鏡子中的像大小不變,B正確。本課結束(共16張PPT)第五節 設計舞臺燈光秀一、認識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的實質是光的折射。2.定義:一束太陽光照射到三棱鏡一個側面上,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形成一條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組成的光帶。這種現象叫作光的色散。3.結論:太陽光是白光,白光是由 組成的。 二、了解光的三原色原理1.光的三原色: 、 、 。 2.把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產生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顏色的光。多種色光紅綠藍三、了解物體的顏色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 它的色光決定的。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 的色光決定的。 四、設計舞臺燈光秀1.色彩具有豐富的含義,比如 代表溫暖、喜慶, 代表希望、生機, 代表寧靜、寒冷, 代表凝重、深沉。2.在設計舞臺燈光秀的過程中,可以交替運用 、___________ 來表達情感。 透過反射紅色綠色藍色黑色色彩的變化燈光的明暗五、提升訓練1.(2023·陜西咸陽期末)日落時分的咸陽湖,晚霞彌漫整個天空,絢麗多彩,美不勝收。用手機拍攝美景時,手機上的彩色畫面是由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這三種色光是( )。A.紅、黃、藍 B.紅、綠、紫C.紅、黃、綠 D.紅、綠、藍D2.下列不是光的三原色的是( )。A.黃色 B.紅色C.藍色 D.綠色A3.(2023·陜西西安階段練習)某演員在舞臺上演出時,身穿紅色上衣、綠色褲子和白色鞋子,當只有紅光照向該演員時,觀眾透過綠色的眼鏡看到的服裝顏色是( )。A.上衣是紅色的,褲子是綠色的,鞋子是白色的B.上衣是黑色的,褲子是黑色的,鞋子是黑色的C.上衣是紅色的,褲子是黑色的,鞋子是紅色的D.上衣是黑色的,褲子是黃色的,鞋子是黑色的B解析:當只有紅光照來時,紅色上衣會反射紅光,而紅光被綠色的眼鏡吸收,所以看到上衣是黑色的;綠色褲子吸收紅光,不反射紅光,所以透過綠色的眼鏡看到褲子是黑色的;白色鞋子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故白色鞋子反射紅光,而紅光被綠色的眼鏡吸收,所以透過綠色的眼鏡看到鞋子是黑色的。B正確。4.(2023·陜西西安期中)物理小制作活動中,小明和小亮共同制作了一個可以在地面上投射美麗圖案的筒燈,如圖4-5-1所示。不透明外殼內有一燈泡,燈泡發出白光后,在地面上投射出紅花綠葉的美麗圖案。若將燈筒內的燈泡更換為發出綠光的LED燈,將在地面上投射出( )。A.紅花黑葉B.黑花綠葉C.紅花綠葉D.黑花黑葉圖4-5-1B解析:由題意知燈筒的玻璃上印有紅花綠葉圖案,白光照射到玻璃圖案綠色的葉上只透過綠光,照射到玻璃圖案紅色的花上只透過紅光。當將發出白光的燈泡更換為發出綠光的LED燈時,玻璃圖案的紅花吸收綠光,綠葉透過綠光,所以將在地面上投射出黑花綠葉,B正確。5.(2023·陜西榆林期末)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月球是光源B.屏幕上多彩的畫面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C.“白紙黑字”說明白紙反射所有種類的色光,而黑字吸收所有種類的色光D.樹葉是綠色的,是因為樹葉反射綠光A解析:月球反射太陽光,自身不發光,月球不是光源,A錯誤;屏幕上多彩的畫面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B正確;白色不透明物體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透明物體吸收所有種類的色光,所以白紙反射所有色光,黑字吸收所有種類的色光,C正確;樹葉是綠色的,是因為樹葉反射綠光,D正確。6.(2023·陜西西安三模)“千年古都,常來長安”,夜晚,炫麗的燈光使古樸的大雁塔煥發出歷史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們看到的夜空中的光束是光源B.大雁塔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人們看到的五顏六色的光是光的色散現象D.在金黃色燈光照射下,人們看到金碧輝煌的大雁塔,是因為大雁塔反射金黃色的光D解析:夜空中的光束是光經傳播介質反射形成的,不是光源,A錯誤;大雁塔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錯誤;人們看到的五顏六色的光,是由光源發出的,不是白光色散形成的,C錯誤;大雁塔是不透明的,在金黃色燈光照射下,大雁塔反射金黃色的光,看起來金碧輝煌,D正確。7.(2023·陜西寶雞期末)無色透明體能透過各種色光,紅色玻璃只能讓 光通過,太陽光照射到黑色的屏幕上,屏幕呈 色。 解析:有色透明物體只能透過與本身相同顏色的光,紅色玻璃只能讓紅光通過。太陽光含有各種顏色的光,黑色物體會吸收所有顏色的光,太陽光照射到黑色的屏幕上,屏幕呈黑色。紅黑8.(2023·陜西渭南期中)國慶夜晚,路燈下的紅旗紅得耀眼,紅燈籠內置發出白光的LED燈。紅旗看起來“紅”,是因為紅旗表面 (選填“吸收”或“反射”)紅光;紅燈籠看起來“紅”,是因為燈籠能透過 光,其他色光被 (選填“吸收”或“反射”)。 解析:紅旗是不透明物體,只能反射紅光,因此紅旗看起來是紅色的;紅燈籠只能讓紅光透過,其他色光被吸收。反射紅吸收9.(2023·山西朔州期末)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從光的色彩之謎說起笛卡兒認為:白光是純凈物,白光通過棱鏡之后被轉化為各種顏色的光。但是牛頓卻提出了另一種解釋:白光是混合物,是棱鏡把它分解成了不同顏色的光。1666年,牛頓設想了如圖4-5-2所示的驗證方案,并進行了研究:把通過第一個三棱鏡產生的光譜投射到開小孔的白屏上,使不同顏色的光通過不同的小孔,通過控制小孔的開與合,一次只允許一種顏色的光通過小孔,再讓通過小孔的單色光投射到第二個三棱鏡上。單色光通過第二個棱鏡后,仍然會保持原來的顏色。實驗結果證實了牛頓的解釋。圖4-5-2(1)1666年,物理學家 用玻璃三棱鏡對白光進行“分解”,并進行了相關實驗,根據 的實驗現象,否定了“白光通過棱鏡之后被轉化為各種顏色的光”的理論。 (2)文中的實驗,某一單色光傳播至第二個白屏上的過程中共經歷了 (填數字)次折射。 解析:(1)物理學家牛頓用玻璃三棱鏡分解了太陽光,并進行了相關實驗,根據“單色光通過第二個三棱鏡后,仍然會保持原來的顏色”的實驗現象,否定了“白光通過棱鏡之后被轉化為各種顏色的光”的理論。(2)單色光經過一個三棱鏡時,會在其前后兩個表面都發生折射,傳播至第二個白屏上的過程中共經過了兩個三棱鏡,所以共經歷了4次折射。牛頓單色光通過第二個三棱鏡后,仍然會保持原來的顏色4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光的傳播 課件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4.2 光的反射 課件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4.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課件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4.4光的折射 課件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4.5設計舞臺燈光秀 課件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4章 光現象 專題3 光現象作圖問題 課件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4章 光現象 單元整合梳理 課件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