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1章 走進實驗室章末整理與復習一、單項選擇題1. (2024·成都七中期末)科學探究要經歷幾個必要的步驟,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也是如此。在探究“晚間照鏡子時,燈應放在什么位置才能看清自己的臉”的活動前,小明認為“燈應放在靠近自己臉的位置,才能在鏡子里看清自己的臉”。就“小明認為……”這一環節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B )BA. 提出問題 B. 猜想與假設C.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D. 交流、評估和反思2. 儀器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工具,下列物理量與測量儀器對應錯誤的是( D )A. 溫度——溫度計 B. 時間——秒表C. 長度——刻度尺 D. 質量——量筒D3. 如圖所示的工具中最適合用于測量立定跳遠成績的是( B )B4. 如圖所示是某襯衫吊牌的部分信息,號型“170/92A”表示適穿人群的特征參數及體型。“A”表示適用于一般體型,“170”表示身高170 cm,“92”表示( A )A. 胸圍92 cmB. 肩膀寬92 cmC. 上臂周長92 cmD. 脖子周長92 cm (第4題)A5. (2024·成都七中期中)下列是關于時間、長度的估測,其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D )A. 初中女生800 m跑的成績約為1.5 minB. 普通家庭房間門的高度一般高于3 mC. 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燈管的長度約為3 mD. 完整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要的時間約為50 sD6. 立定跳遠是成都市中考體考的必考項目,男生2.50 m為滿分,女生2.02 m為滿分。同學們在練習立定跳遠時,需要選擇一種使用方便安全、測量準確的工具來記錄成績,下列幾種工具中最合適的是( A )A. 量程為0~50 m、分度值為1 cm的皮卷尺B. 量程為0~50 cm、分度值為0.5 cm的三角板C. 量程為0~1 m、分度值為0.1 cm的木尺D. 量程為0~2 m、分度值為0.1 cm的鋼卷尺A7. 在“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實驗中,因為誤差而引起長度測量結果不準確的是( B )A. 測量時物體的邊緣未對準刻度尺的“0”刻度線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勻C. 觀察時視線未與刻度尺垂直D. 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邊未與被測長度保持平行B8. (2024·成都七中期末)小紅同學用一把刻度尺測量橡皮的長度,測了幾次的測量結果分別是2.64 cm、2.68 cm、2.60 cm、2.16 cm和2.66 cm,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測量結果是2.645 cmB.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C. 2.60中的“0”毫無意義,可以不寫D.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D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要求)9. 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D )A. 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B. 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減小誤差C. 實驗中認真仔細地進行測量可以消除誤差D. 改進測量方法,可以減小誤差BD10. (2024·成都七中)甲、乙都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甲測量的結果是18.5 cm,乙測量的結果是18.48 cm,那么( D )A. 甲用塑料卷尺測量長度時,如果用力拉卷尺進行測量,那么測量的結果將會偏大B. 甲、乙測量的結果不同,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C. 甲、乙測量的結果都是正確的,都沒有誤差D. 若甲、乙的操作均無誤,則甲、乙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是1 cm和1 mmD1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 )A. 如果用刻度間隔比標準尺刻度間隔小的刻度尺去測量物體長度,測量值比真實值大B. 用塑料卷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測量時用力將卷尺拉得緊,測量值比真實值小C. 某本書有200頁,測出該書厚度是0.8 cm,那么此書每頁厚是4 μmD. 某同學每走一步的距離約60 cm,他走2 500步約為15kmAB三、填空題12. 科學探究有六個環節,其中第一個環節是 ,愛因斯坦說這個環節比解決問題還重要。如圖,物理實驗小組在探究降落傘在空中的滯留時間與傘面面積的關系時,需要讓傘的材料、傘繩的長度、傘的質量等因素相同,這種實驗方法是 。提出問題 控制變量法 (第12題)13. 一名粗心的學生測量時忘記了寫單位,請你給他補上:(1)單人課桌長為0.580 ;(2)某同學的身高是165.6 ;(3)一位初二學生脈搏跳動10次的時間約為0.2 。m cm min 14. 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測得物體的長度是 cm。(第14題)0.1 3.45 15. 如圖所示,被測紐扣的直徑是 cm,秒表的讀數為 s。 (第15題)1.13 110.0 16. (2024·成都石室期末)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或“B”),測出該物體的長度是 cm。(第16題)B 1.38 17. 如圖所示,測量物塊的長度,物塊用甲刻度尺測量的長度為 cm;測量結果更精確的是 (選填“甲”或“乙”)刻度尺。(第17題)3.2 乙 18. (2024·成都七中期末)小李四次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記錄的數據分別是:7.38 cm、7.36 cm、7.14cm、7.38 cm。則該同學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mm,該物體的長度應該記為 cm。1 7.37 19. 如圖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車車廂的寬度l=3.500 m。為判斷新式列車車廂能否通過一處老式隧道,技術人員分別測量了隧道內部三處的寬度,如圖乙所示,測量結果為:l1=3.600 m、l2=3.480 m、l3=3.540 m。技術人員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為 ,新式列車車廂 (選填“能”或“不能”)通過該隧道。1 cm 不能 (第19題)四、實驗與探究題20. (2024·內江二中期末)某同學欲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 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第20題)B. 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總長度l2;C. 用銅絲的長度l1除以銅絲的圈數,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D. 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E. 數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n。(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 ,錯誤的步驟是 。(2)如圖所示,將粗細均勻的金屬絲在筆桿上緊密纏繞45圈,總長度為 cm,金屬絲直徑為 mm。A C 5.00 1.1 (第20題)21. 幾個同學在玩蕩秋千時,感到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于是對“哪些因素影響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提出下列猜想:(第21題)(1)可能與秋千的擺長l有關;(2)可能與人和秋千坐墊的總質量有關;(3)可能與秋千擺幅(擺動時人離開中心點B的最大距離)有關。于是進行了如圖實驗,將細繩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拴一小球制成一個擺,讓小球自由往返擺動,記錄數據如表。(第21題)實驗 序號 擺長 l/m 擺球質 量/g 擺幅/m 擺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s1 0.7 20 0.05 1.72 1.0 20 0.08 2.03 1.0 30 0.05 2.04 1.0 30 0.08 2.05 1.3 20 0.05 2.3(1)實驗序號3、4探究的是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跟 (選填“擺長”“擺球質量”或“擺幅”)的關系。(2)從本次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由 決定。(3)本實驗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擺幅 擺長 控制變量法 請回答下列問題:(4)擺鐘是利用本實驗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擺鐘變慢了,要調準它,應將擺鐘的擺長調 (選填“長”或“短”)。短 1. 【科學探究】組成物體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見的,但我們可以通過身邊的器材用油膜法來估測分子的直徑。實驗步驟和原理如下:(1)實驗的研究對象是油酸分子,我們在實驗前可以通過注射器測量出每一滴油酸的體積為7.5×10-6cm3。(2)把一滴油酸滴入盛水的淺盤里,待水面穩定后,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輪廓。隨后把玻璃板放在方格紙上,其形狀如圖甲所示,方格紙中正方形方格的邊長為1.5 cm。我們可以數出輪廓內的方格數(未滿半格的不計入個數,等于或超過半格的算一格),從而估測出油膜的面積是 cm2(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128 (第1題)(3)如圖乙所示,假設這層油膜是由每個油酸分子緊密排列組成的,則我們就可以估測出油酸分子的直徑大約為 m(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第1題)5.9×10-10 (共23張PPT)第1章 走進實驗室2 測量:實驗探究的基礎第1課時 長度的測量一、從木工尺到米原器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是 。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 km= m;1 m= dm= cm= mm= μm= nm。米 m 103 10 102 103 106 109 二、測量長度1. 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是 。刻度尺 零刻度線:是測量的起點。有的刻度尺可能零刻度線已經被磨損,這時可選用其他整刻度作為測量的起點。分度值:測量工具的 。量程:測量工具所能測量的 。最小刻度值 范圍 2. 認識刻度尺的基本結構如圖所示是常用的刻度尺。3. 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1)測量前,要先觀察刻度尺,找到它的 的位置,看它是否磨損;觀察它的量程是多少;認清刻度尺的分度值。(2)測量時,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物體的一端與 對齊。零刻度線零刻度線 (3)讀數時,視線應 ,估讀到 。(4)正確記錄測量結果,測量值包括精確值、估讀值和單位。正對刻度線 分度值的下一位 A組 基礎過關精練(選擇題為單選)長度的單位1. (2024·內江二中)下列長度的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C )A. 0.96 mm=0.96×10-3 μm=9.6×10-4μmB. 9.6 cm=9.6÷100 m=0.096 mC. 9.6 cm=9.6×10 mm=96 mmD. 9.6 cm=9.6 cm×10=96 mmC2. (2024·成都高新區期末)下列關于長度的估計,正確的是( A )A. 食指指甲寬約為1 cmB. 八年級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26 dmC. 一名中學生身高約為170 mmD. 繞操場一周約為0.04 kmA3. 單位的換算:2.5×103 km= dm= μm;0.4 nm= mm= m。4. 小明測量了一些數據,但是忘了寫單位,請你為他補上合適的單位。(1)小紅的身高為164.0 。(2)硬幣的厚度為2.5 。(3)教室門的高度大約為2 。2.5×107 2.5×1012 4×10-7 4×10-10 cm mm m 測量長度5. 如圖所示,關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讀數正確的是( B )B6. 如圖是甲、乙兩位同學用較厚的毫米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木塊的長度為3.89 cmB.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C. 兩位同學的測量方法都是正確的D. 只有甲同學的測量方法是正確的B(第6題)7. 某同學正確測量出木塊的長為18.52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B. 測量數據的準確值是18.5C. 測量數據的準確值是18.52 cmD. 測量數據的估讀值是0.02 cmD易錯點:對長度測量的結果理解有誤8. (1)用刻度尺測量一木板的長度如圖所示,這把刻度尺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mm,木板的長度應記為 cm。 [第8(1)題]0~12 cm 1 10.00 (2)小明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如圖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體的長度是 。 [第8(2)題]1 cm 35.0 cm(3)用如圖所示方法測出的硬幣直徑是 cm。[第8(3)題]2.50 9. 如圖所示,小紅學習了長度測量后,她用尺子對一本書的厚度進行測量,圖中的 (選填“A”“B”或“C”)的讀數方法是正確的;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所測書的厚度是 cm。若用其他兩種讀數方法, (選填“A”“B”或“C”,后同)方法的測量結果將偏大, 方法的測量結果將偏小。B 0.1 2.44 A C (第9題)10. 如圖所示,甲刻度尺所測物塊的長度為 ,乙刻度尺所測物塊的長度為 cm。為了讓讀數更精確,應選擇 (選填“甲”或“乙”)刻度尺。(第10題)2.8cm 2.79 乙 B組 能力拓展訓練(選擇題為單選或雙選)11. 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作為國際友好使者,在對外友好關系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熊貓寶寶剛出生時體重僅有100 g左右。請你根據圖片信息,估測剛出生的熊貓的頭部直徑約為( B )A. 2.5 mm B. 2.5 cmC. 5 cm D. 10 cm(第11題)B12. (2024·成都七中)小樂學習了物理后,在家思考采用多種方式來測量圓柱體水杯杯底的周長,關于他測量的過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DA. 把一紙條緊包在水杯上,在紙條重疊處用大頭針扎個孔,然后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量出兩孔之間的距離,即為水杯杯底的周長B. 在水杯上某點涂上顏色,使水杯在紙上沿直線滾動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紙上兩顏色點之間的距離,即為水杯杯底的周長C. 用一根棉線繞水杯纏繞一圈,用在冰箱急凍足夠長時間的鐵尺子來測量棉線纏繞長度,測量結果比水杯杯底周長的真實值偏大D. 將一根橡皮筋拉緊,在水杯上纏繞一圈,用刻度尺測出繞過水杯橡皮筋的長度即為水杯杯底的周長13. 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測得小方桌的邊長為0.970 m,后來把該尺與標準尺校對發現它的實際長度是1.005 m,則小方桌的每邊的實際長度是( B )A. 1.003 m B. 0.975 mC. 0.967 m D. 1.030 mB14. 在日常生活中,測量長度還有一些特殊的方法:(1)累積法:小高同學為了測某一品牌導線(粗細均勻)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把這段導線在一支鉛筆上單層而緊密地纏繞40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導線圈的長度,測量情況如圖所示。則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這個導線圈的長度是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約是 mm。1 2.78 0.7 [第14(1)題](2)“化曲為直”:學習了長度測量的知識后,小明和同學一起設法測量操場的周長。他們先用軟尺測出一個輪子的周長c,然后讓輪子沿著操場滾動一周,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為n,則操場的周長l= 。[第14(1)題]cn (3)“比例尺”:A城到B城的鐵路線如圖甲所示,此圖按實際尺寸縮小了30 000 000倍。用細線沿圖上鐵路線截取相同的一段,拉直后的長度如圖乙AB所示,請用文具盒中刻度尺(或三角板)量出圖上A城到B城的曲線距離為 mm,則A城到B城鐵路線的實際長度為 km。31.0 930 [第14(3)題](共21張PPT)第1章 走進實驗室3 跨學科實踐:降落傘一、降落傘常見的降落傘主要由傘衣、傘繩和安全保障裝置組成。二、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飛行時間的因素1. 選擇合適的儀器不同的儀器有不同的 和 ,這是選擇儀器的重要依據。如果所選儀器量程太小,就不一定能測出要測的量;如果所選量程太大,其相應的分度值一般也會較大,測量的誤差也就大了。量程 分度值 2. 正確使用儀器儀器使用前,一般應先把指針調整到 處,這個過程叫作調零。如不能調零,要 ,進行修正。零刻度線 記錄初始讀數3. 研究測量技巧不規則傘衣面積的測量,可以把傘衣放在方格紙上,在方格紙上描下它的輪廓,數一下圖形中包含的方格數,對不滿一格而大于或等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舍去不計。總的格數乘一個格的面積,就是傘衣的面積。4. 實驗的基本方法:控制變量物理學中在設計實驗時,當所研究的問題可能受到多個因素影響時,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個因素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而保持 不變,這種探究問題的方法稱為控制變量法。其他因素 A組 基礎過關精練(選擇題為單選)儀器的選擇和使用1. 李明是體育委員,他協助體育老師測量60 m 跑道的長度時,老師給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讓他選擇,他應選擇的是( D )A. 長度30 cm、分度值為0.5 mm的鋼尺B. 長度2 m、分度值為1 mm的鋼卷尺C. 長度200 m、分度值為1 m的皮尺D. 長度100 m、分度值為1 cm的皮尺D2. 下列測量中,選擇的測量工具較合適的是( C )A. 測量窗戶上玻璃的尺寸用分度值是1 cm 的刻度尺B. 測量課本厚度用分度值是1 cm 的刻度尺C. 測量跳遠成績用分度值是1 cm 的皮卷尺D. 測量教室的長度用分度值是1 mm 的刻度尺C研究測量技巧3. 不規則形狀面積的測量方法——方格法。不規則面積的測量要用到方格紙,具體方法如下:在測量降落傘傘衣面積時,將傘衣放在方格紙上,并描下它的輪廓,數一下圖形中包含的格數,不滿一格時,大于或等于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都不算,如圖每格面積為1 cm2,則圖中傘衣的面積為 cm2。18 (第3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格紙,應選擇 (選填“方格面積較大的”或“方格面積較小的”),這樣做的好處是 。方格面積較小的 減小誤差(第3題)控制變量法易錯點:不會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實驗數據4. 在降落傘比賽的活動中,小麗將活動中的具體數據進行了記錄,來用于研究降落傘的滯留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請你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并回答問題。(1)活動中利用的測量工具有:卷尺、 、天平。(2)分析數據1、2可知: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降落傘的 有關。秒表 傘衣面積 (3)分析數據2、3可知: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降落傘的 有關。(4)如果要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傘衣形狀的關系,應該分析數據________(填序號)。總質量 2、4 (5)分析數據5、6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時,降落傘的降落高度越高,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越 (選填“長”或“短”)。(6)實驗中利用到的科學方法是 。長 控制變量法 (7)根據表格可知: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還與降落傘的 有關。傘繩長 5. 小明想探究小球從斜面頂端滾落的時間跟哪些因素有關,于是找來器材,進行探究。請幫小明完成下列問題:(第5題)(1)提出問題: ?小球從斜面頂端滾落的時間跟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小球從斜面頂端滾落的時間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a.小球質量;b.小球材料;c.斜面高度;d.斜面材料;e.斜面坡度。(3)探究:小明在探究小球從斜面頂端滾落的時間與斜面的高度有什么關系時,他在實驗中應保證小球的質量、材料和斜面的 、 不變,只改變斜面的高度,這種探究方法叫做 法。材料 坡度 控制變量 B組 能力拓展訓練6. 學校的櫥窗里貼出了一個通知,如圖所示。小聰和小明積極地談論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小聰和小明猜想:A. 可能與降落傘懸掛的物重有關;B. 可能與降落傘傘衣的面積有關;C. 可能與降落傘傘衣的形狀有關;D. 可能與傘繩的粗細有關;E. 可能與傘繩的長短有關;F. 可能與降落傘離地面的高度有關。競賽通知定于本周六舉辦降落傘飛行比賽,請自備降落傘。比賽時,降落傘從指定高度落下,在空中滯留時間最長者取勝。物理活動小組(第6題)(1)當他們探究猜想A時,要控制降落傘的 (選填序號)等因素不變,而改變 (選填序號)來研究降落傘滯空時間與懸掛的物重的關系。這里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a.滯空時間 b.懸掛的物重c.傘衣的形狀、面積 d.傘繩的粗細、長短e.傘自身重量 f.傘離地面的高度c、d、e、f b 控制變量法 (2)要想在比賽中取勝,可以對降落傘進行改造,請你幫他們出謀劃策: 。(寫出一點)增大傘衣面積或減小傘重(合理即可) (共13張PPT)第1章 走進實驗室1 走進實驗室一、觀察奇妙的物理現象一切奇妙的現象,其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學探究就是要發現其中的奧秘,并總結出規律。觀察是科學發現的重要環節。二、從卡文迪什實驗室到中國空間站為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我國加強了實驗室建設,組建了一批國家實驗室,成為科學與工程研究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三、認識科學探究的工具1. 儀器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工具,測量是物理實驗的基礎,物理實驗的結果要通過測量才能得到。2. 常用的測量儀器:長度測量儀器 、千分尺、游標卡尺、盒尺和位移傳感器質量測量儀器 和砝碼 測量儀器 機械秒表、電子秒表刻度尺 托盤天平 時間溫度測量儀器 、溫度傳感器電的測量儀器 、 力的測量儀器 、力傳感器 測量儀器 量筒、量杯溫度計 電流表 電壓表彈簧測力計 體積四、像科學家一樣探究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1) ;(2) ;(3)設計實驗、制訂方案;(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5)得出結論、作出解釋;(6) 。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交流、評估和反思 A組 基礎過關精練(選擇題為單選)觀察奇妙的物理現象1. 下列各種現象中,不屬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的是( D )A. 電閃雷鳴 B. 海上日出C. 火山噴發 D. 燃放煙花D2. 下圖中與聲現象有關的是( B )A. 甲:一束陽光透過三棱鏡后,會出現七色光帶B. 乙:敲響的音叉靠近水面,會濺起水花C. 丙:只要這個玩具鳥面前有水,它就會不斷點頭“飲水”D. 丁:站在絕緣凳上的人觸摸“靜電球”,頭發會豎起(第2題)B認識科學探究的工具3. (2024·內江)刻度尺是實驗室中常用的一種測量工具,它用來測量( C )A. 時間 B. 溫度C. 長度 D. 質量C4. 如圖所示,在以下的測量儀器中,屬于時間測量儀器的是( B )5. 是物理實驗的基礎,物理實驗的結果要通過 才能得到。實驗室里的游標卡尺是 的測量儀器;彈簧測力計是 的測量儀器;測量體積的儀器有 和 ;測量溫度的儀器有 。B測量 測量 長度 力 量筒 量杯 溫度計 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易錯點:對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理解不清6. 關于實驗探究的環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屬于提出問題環節B. “實驗記錄平面鏡成像距離數據”屬于交流、評估和反思環節C. “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屬于進行實驗、收集證據環節D. “組間分享實驗結論,探討優化方案”屬于得出結論、做出解釋環節A7. (2024·成都金牛區期末)不同物體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認為它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于是,他將幾個完全相同的物體涂上不同顏色放在太陽光下,測出相同時間內物體升高的溫度,就“小明認為它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這一環節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B )A. 提出問題B. 猜想與假設C.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D. 交流、評估和反思BB組 能力拓展訓練(選擇題為單選或雙選)8. 小李在電視中看見了一種體育娛樂活動:一個人把自己懸吊在一根很長的橡皮繩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蕩。小李發現,不管這人運動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時間似乎總是相等的。小李想證實這個觀察結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名同學分別向他提出了建議。甲:多問幾個人,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乙:問問老師。丙:用一根橡皮繩吊一個沙袋做實驗,測量沙袋在運動幅度不同的情況下,來回一次所用的時間。丁:直接打電話問問電視節目主持人。如果以上四種途徑得出的結論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名同學的結論( C )A. 甲 B. 乙 C. 丙 D. 丁C(共19張PPT)第1章 走進實驗室2 測量:實驗探究的基礎第2課時 誤差及時間的測量一、誤差1. 定義:測量中, 和 之間存在的差異叫作誤差。2. 減小方法: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多次測量求 可以減小誤差。注意:誤差不是錯誤,錯誤可以消除,但誤差不能消除。測得的數值 真實值 平均值 二、測量時間1. 時間的單位(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是 。時間的常用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2)換算關系:1 h= min,1 min= s。秒 s 60 60 2. 認識秒表一般的機械秒表是雙盤的,有秒針和分針,大表盤是秒針,小表盤是分針,它的讀數是分針讀數與秒針讀數之和。如圖甲所示的秒表,大表盤一周是60 s,分度值是0.2 s;小表盤一周是30 min,分度值是1 min,讀數為27 min 17 s。如圖乙所示的秒表,大表盤一周是30 s,分度值是0.1s;小表盤一周是15 min,分度值是0.5 min,讀數為638.5 s。A組 基礎過關精練(選擇題為單選)誤差1. (2024·成都金牛區期末)關于誤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 誤差就是測量中的錯誤B.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C.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D. 改進測量方法可以減小誤差A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對一個物體的長度進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使測量誤差減小為零B. 測量時,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讀數時視線與刻度尺歪斜所致C. 一位同學測量黑板長度,四次測量結果完全一樣,這說明他的結果完全沒有誤差D. 記錄的測量結果只寫了數字而未標明單位是無用的、錯誤的D3. 小明5次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結果分別為18.52cm、18.52 cm、18.10 cm、18.50 cm、18.51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5次的測量數據都是正確的B. 最后結果應記作18.43 cmC. 18.50 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D.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D4. (1)某同學在學習長度測量時,物理老師叫同學們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進行測量,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6.11 cm、6.12 cm、6.13 cm、6.14 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cm。6.13 (2)某同學在學習長度測量時,物理老師叫同學們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進行測量,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5次測量,結果如下:12.34cm、12.34 cm、12.75 cm、12.35 cm、12.36 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cm,該同學這樣做是為了減小 。12.35 誤差 測量時間5. 關于各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人正常走路2步所用的時間約為1 sB. 橡皮從課桌掉到地上的時間約為5 sC. 唱一遍國歌用時約為3 minD. 快速眨眼1次的時間約為5 sA6. 體育課上,老師測百米賽跑成績所用的計時工具是 ;小剛是一位八年級的學生,他跑100 m所需時間約為16 (填物理量單位)。秒表 s 7. 列車提速后,南京到北京的T66次特快列車于每晚22:30發車,次日9:18到達北京站。該特快列車運行了 h min,合 h。8.清晨,王爺爺繞小區花園步行鍛煉身體,借助秒表測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時間,如圖所示。秒表外圈示數的單位為 ,分度值為 s,秒表讀數為 。10 48 10.8 s 0.22 min 24 s(第8題)易錯點:不會正確判斷秒表秒針的示數9. 如圖所示的秒表,大表盤轉一周表示的是 s,分度值是 ;小表盤轉一周表示的是 min;此時秒表的示數是 s。30 0.1 s 15 32.5 (第9題)B組 能力拓展訓練(選擇題為單選或雙選)1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測量時出現誤差,則說明一定是出了差錯B. 采用科學的測量方法就可以消除誤差C. 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測某物體長度,則測量結果偏大D.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主要是為了減小由于測量儀器的精度不高、估讀時帶來的誤差D11. 如圖所示:(第11題)(1)在測物體的長度時,兩種讀數方式中正確的是 圖,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鉛筆的長度應為 cm。甲 1 mm 3.40 (2)有五名同學,使用同一刻度尺測量同一作業本的長度,五次測量記錄是: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則:(第11題)①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②其中一位同學測量結果錯誤的是 。1 mm L3=17.28 cm ③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④這本作業本的長度是 。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18.82 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屬材料做成的,且這種金屬材料隨溫度變化很明顯(溫度越低,體積越小),那么在嚴冬季節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將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第11題)偏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走進實驗室 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上冊.pptx 1.2 第1課時 長度的測量 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上冊.pptx 1.2 第2課時 誤差及時間的測量 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上冊.pptx 1.3 跨學科實踐降落傘 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上冊.pptx 第1章 走進實驗室 章末整理與復習 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