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聲的世界 習題課件(共6份打包) 初中物理滬科版(2024)八年級(20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聲的世界 習題課件(共6份打包) 初中物理滬科版(2024)八年級(2024)

資源簡介

(共44張PPT)
第二章 聲的世界
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知識點一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1.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
源;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當聲源停止振動,物體
也就停止發聲,但聲音不一定消失。
注:(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沒有振動的物體
一定不會發聲;(2)振動一定發聲,但發出的聲音不
一定能被人們聽見。
知識拓展:
轉換法:將不易直接觀察到的細微現象,通過某種方式
把它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如發聲的揚聲器的振動通
過紙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動來體現,發聲的音叉的
振動通過濺起的水花來體現。
2. 常見聲音的來源
發聲體 發聲方式
人 聲帶振動發聲
鑼(鼓) 受擊打的鑼(鼓)面振動發聲
二胡、小提琴 弓和弦振動發聲
笛子、口琴 空氣柱振動發聲
蚊子 翅膀振動發聲
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
做了下面的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
喉頭振動了;小華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
起了水花。通過對這兩個實驗現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
結論是: 。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
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
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
是: 。
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或放一些輕小物體 
1. 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濺出水花,說明聲音是由于物
體振動產生的,物理學中把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選填“等效替代法”“轉換法”或“控制變量
法”)。
2. 物理課堂上,老師給同學們表演“獅吼功”:他竭
盡全力發出“獅吼聲”震碎了酒杯。他發出的聲音是由
聲帶的 產生的。
轉換
法 
振動 
知識點二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1.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 中傳
播。
2.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將這樣的物質稱
為 。
3. 聲音的傳播需要 ,聲音既能在氣體中傳
播,也能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真空 
介質 
介質 
知識拓展:
實驗推理法──也叫理想實驗法,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
過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規律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就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推理得
出來的。
如圖,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內,
鬧鐘和罩的底座之間墊上柔軟的泡沫塑料,逐漸抽出罩
內的空氣,鬧鐘的聲音會逐漸變小,直至聽不到聲音;
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鬧鐘的聲音會逐漸變大。這
個實驗表明:聲音的傳播需要 。本實驗所用到
的一種探究物理規律的方法是 (選填
“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實驗推理法”)。
介質 
實驗推理法 
3. 周末,冬夢跟著爸爸在池塘邊釣魚,當看見魚要上
鉤時,冬夢非常興奮,大聲地叫喊,結果魚被叫聲嚇跑
了,這說明( B )
A. 空氣和水不能傳播聲音
B. 空氣和水都能傳播聲音
C. 只有空氣才能傳播聲音
D. 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B
4. 如圖所示,小華和小敏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 m間的通話,這表
明 可以傳聲。如果小敏用“土電話”說話時,緊緊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小華 (選填“聽到的聲音很響”或“幾乎聽不到聲音”)。相距同樣遠,小敏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小華聽到的聲音更響些。說明金屬絲和棉線相比, 的傳聲效果更好。
固體 
幾乎聽不到聲音 
金屬
絲 
(第4題)
知識點三  聲音傳播的速度 
1. 聲音是以 的方式傳播的,物理學中將這樣
的波稱為 。
2. 聲波傳播的 與傳播 之比叫聲音的
傳播速度,即聲速。
3.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一般
情況下,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氣體中的傳播
速度,小于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
4. 在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m/s。
波動 
聲波 
距離 
時間 
340 
5.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這種現
象是聲音的反射,通常稱為 (或 )。
6. 回聲測距的原理: 。
7. 人們聽到聲音的條件:物體 發聲→聲音
以 的形式通過介質傳播→聲音被人耳聽到。
知識拓展: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除了跟介質的種
類有關外,還與介質的溫度有關。
回聲 
回音 
s=v聲t回 
振動 
波 
火車在進入隧道前必須鳴笛,一列火車的運行速
度是72 km/h,司機在鳴笛后2 s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
的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空=340 m/s,求:
(1)2 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
解:(1)2 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
s1=v空t=340 m/s×2 s=680 m
答:(1)2 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是680 m;
(2)從司機鳴笛到聽到回聲,火車前行的距離;
解:(2)火車的速度:v車=72 km/h=20 m/s
從司機鳴笛到聽到回聲,火車前行的距離:
s2=v車t=20 m/s×2 s=40 m
答:(2)從司機鳴笛到聽到回聲,火車前行的距離為
40 m;
(3)火車鳴笛時離隧道口的距離。
解:(3)設鳴笛時火車距隧道口的距離為s,則有:
2s=s1+s2
故火車鳴笛時離隧道口的距離:
s=(s1+s2)=(680 m+40 m)=360 m
答:(3)火車鳴笛時離隧道口的距離為360 m。
5. 為估算距山崖的距離,小明站在山崖前正對著山崖
大喊一聲,經過4 s后聽到回聲,小明聽到的回聲是通
過 傳播的;若此過程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
m/s,小明距山崖的距離為 m。
空氣 
680 
6. 已知人耳區分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0.1 s以上,現
有一根長為6.8 m的直鐵管,如果你將耳朵貼在鐵管的
一端,讓另一個人去敲擊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則敲擊聲
由空氣傳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能聽到
次敲打的聲音(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在鐵中的傳播速度為5 200 m/s)。
0.02 
一 
7. 長度為150 m的火車在筆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在從
山崖駛向大橋的過程中,如圖所示,火車頭在距離橋頭
200 m處鳴笛,鳴笛5 s后,車頭到達橋頭,此時車頭的
司機聽到來自山崖的回聲,聽到回聲30 s后,車尾駛過
橋尾。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
(第7題)
(第7題)
(1)火車的速度;
解:(1)火車的速度:
v1===40 m/s
答:(1)火車的速度為40 m/s;
(2)大橋的長度;
解:(2)聽到回聲30 s內,火車行駛的路程:
s2=v1t2=40 m/s×30 s=1 200 m
則大橋的長度:
s橋=s2-s車=1 200 m-150 m=1 050 m
答:(2)大橋的長度為1 050 m;
(第7題)
(3)鳴笛時,火車頭到山崖的距離。
解:(3)司機聽到回聲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路
程:s聲=v聲t1=340 m/s×5 s=1 700 m
則鳴笛時,火車頭到山崖的距離:
s===750 m
答:(3)鳴笛時,火車頭到山崖的距離為750 m。
第一階 基礎過關精練
易錯點 對聲音的產生理解不清
1. 對于聲音的產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一切振動的物體都能發聲
B. 只有固體的振動才能發聲
C. 物體不振動也能發聲
D. 振動停止后,發聲體仍能發聲
A
2. (2024·外語校)我們每天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
音,下列各物體中不是聲源的是( A )
A. 放在課桌上的笛子
B. 發出悠揚聲音的笛子
C. 空中飛行的蜜蜂
D. 在池塘邊“呱呱”叫的青蛙
A
3. 如圖所示的民族樂器中,利用空氣柱振動發聲的是
( C )
C
4. (2024·外語校)下列關于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
( D )
A. 振動停止,聲音就立即消失
B.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在任何情況下都為340 m/s
C. 100 m賽跑的終點計時員,若聽到槍聲才開始計時會
降低運動員的成績
D. 不能夠利用回聲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
D
5. 2025年我國將實現航天員登月計劃,在月球上漫步
的航天員需借助無線電通信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
是( B )
A. 用通信設備更方便
B. 月球上真空不能傳聲
C. 月球上聲音傳播速度快
D. 月球上航天員聲帶無法振動發聲
B
6. 聲音從空氣傳到水中,它的傳播速度將( A )
A. 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 不能確定
A
7. (重慶A卷)如圖甲所示,陣陣鼓聲是鼓面的
產生的;圖乙抽取玻璃罩內空氣的過程中鈴聲變小
直至微弱,說明真空 (選填“能”或“不
能”)傳聲。
(第7題)

動 
不能 
8. (2024·外語校)我國古書《夢溪筆談》中記載:行
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聽到
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其原因是 能夠傳聲。音
樂會上正演奏著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優
美的音樂是由于琴弦的 產生的。
9. 聲音在15 ℃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m/s,拍手
后0.2 s聽到墻壁反射回來的回聲,則人與墻壁間的距離
約為 m。
固體 
振動 
340 
34 
10. 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
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
乓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如圖甲中,發聲的音叉可將與之接觸
的乒乓球彈開;圖乙中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
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
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
大,便于觀察 
(第10題)
(1)圖甲說明 ;圖乙說
明 。
(第10題)
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空氣可以傳聲 
(2)如果圖乙的實驗放在月球上做,將看到乒乓
球 (選填“能”或“不能”)彈開,理由
是 。
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第10題)
第二階 能力拓展訓練
11. 小明乘坐著一艘速度為v1=10 m/s的汽艇勻速駛向一
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聲,歷時t=5 s聽到回聲,已
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v2=340 m/s。
(1)5 s內,汽艇行駛的路程s1是多少?
解:(1)5 s內,汽艇行駛的路程:
s1=v1t=10 m/s×5 s=50 m
答:(1)5 s內,汽艇行駛的路程s1=50 m;
(2)5 s內,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路程s2是多少?
解:(2)5 s內,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路程:
s2=v2t=340 m/s×5 s=1 700 m
答:(2)5 s內,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路程s2=1 700 m;
(3)小明向山崖大喊時,離山崖的距離s是多少?
解:(3)大喊時,汽艇離山崖的距離:
s=(s1+s2)=(50 m+1 700 m)=875 m
答:(3)小明向山崖大喊時,離山崖的距離s=875 m;
(4)小明聽到回聲時,離山崖的距離s0是多少?
解:(4)聽到回聲時,離山崖的距離:
s0=s-s1=875 m-50 m=825 m
答:(4)小明聽到回聲時,離山崖的距離s0=825 m。
12. (2024·外語校)重慶是山城、江城,車輛能上天入
地、穿樓穿隧道。如圖所示,一輛灑水車沿直線以某一
速度勻速行駛進行灑水工作,在進入隧道前,距隧道口
519 m處鳴笛,司機在鳴笛3 s后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
的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 m/s。問:
(第12題)
(1)3 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是多少?
解:(1)聲音傳播的距
離:
s聲=v聲t1=340 m/s×3 s=
1 020 m
(第12題)
(2)灑水車行駛的速度是多少?
解:(2)聲音傳播的路程
與灑水車行駛的路程之和等
于鳴笛處與隧道口距離的2
倍,則鳴笛處與隧道口的距
離:s=(s聲+s車)
(第12題)
灑水車行駛的路程:
s車=2 s-s聲=2×519 m-1 020 m=18 m
故灑水車的速度:v車===6 m/s
(3)在進入隧道前,灑水車距隧道口360 m時,步行
于隧道內某處的小明剛好聽到灑水車的音樂聲,他立
刻向隧道前或后兩個方向跑,都能恰好跑出隧道進入
開闊地帶,避免水濺到身上。如果小明跑動的速度恒
為3 m/s,灑水車以第(2)問的速度行駛,試求該隧
道的長度。
(第12題)
解:(3)灑水車到達前隧
道口的時間:
t2===60 s
小明向著灑水車運動,此
時小明剛好到達前隧道口
與灑水車相遇,則小明運
動的距離:
s人=v人t2=3 m/s×60 s=180 m
(第12題)
小明與灑水車運動方向相同時,當灑水車剛好到達后
隧道口時,小明也剛好運動到后隧道口,假設隧道長
度為L
灑水車運動的路程:s3=360 m+L
小明運動的路程:s4=L-180 m
由速度公式可得:=
解得:L=720 m
即該隧道的長度為720 m
答:略。(共13張PPT)
第二章 聲的世界
第四節 噪聲控制與健康生活
知識點一 噪聲及其危害
1. 樂音與噪聲的概念:噪聲一般是指發聲物體做無規
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噪聲的波形雜亂無章,而樂音的
波形圖則有規則。通常,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
聲音,以及對人們所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皆可
稱為噪聲。
2. 噪聲的來源:交通、工業、建筑、生活等方面。
3. 噪聲的危害:噪聲對人們的心理和生理都會有傷
害。輕則分散注意力,影響情緒;重則傷害身體,甚至
危及生命。
下列情景中的聲音屬于噪聲的是( D )
A. 音樂廳中的演奏聲
B. 教室里的讀書聲
C. 報告廳中的演講聲
D. 建筑工地上嘈雜的響聲
D
1. 科學研究發現,噪聲可刺激神經系統,使之產生抑制,長期在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還會引起神經衰弱癥候群(如頭痛、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視力降低等),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統。下列關于樂音和噪聲說法錯誤的是( B )
B
A. 樂音悅耳動聽,給人以享受,但有時也會變為噪聲
B. 樂音是樂器發出的聲音;噪聲是機器發出的聲音
C. 樂音振動遵循一定的規律,噪聲振動雜亂無章,無
規律可循
D. 噪聲是干擾他人休息、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聲音
知識點二 噪聲的防治
減小噪聲影響的三個環節:
(1)在噪聲的 (聲源)處減弱;
(2)在噪聲的 過程中減弱;
(3)在噪聲的 處減弱。
在實踐中,針對不同噪聲的特點,人們選擇不同的方法
防治噪聲。
產生 
傳播 
接收 
下列減弱噪聲的措施中,通過阻斷噪聲傳播的是
( B )
A. 如圖甲,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B. 如圖乙,道路旁安裝隔聲板
C. 如圖丙,中考期間考場周邊建筑工地停工
D. 如圖丁,小區內禁止鳴笛
B
2. 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間,社會各界都努力為考生創設
良好的環境,防止噪聲的危害是一項重要工作。下列關
于考試期間控制噪聲的說法和做法正確的是( B )
A. 考場周圍可以大聲播放音樂,因為音樂不屬于噪聲
B. 考場附近禁止車輛行駛和鳴笛,是從聲源處防止噪
聲的產生
C. 關閉門窗可以完全消除噪聲,因為固體不能傳聲
D. 干擾的聲音不可能完全杜絕,若在考場內聽到80 dB
的噪聲應屬于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
B
1. 下列所給出的聲音中,屬于噪聲的是( B )
A. 公園里悠揚的音樂,人們在音樂中起舞
B. 睡覺時聽到蚊子的嗡嗡聲
C. 教室里教師講課的聲音
D. 會議室里人們發表講話的聲音
B
易錯點 不能全面理解噪聲的概念
2. 如圖甲、乙所示的兩幅聲音波形圖,可能是鋼琴聲
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塊刮玻璃時產生的噪聲波形。下列判
斷正確的是( B )
A. 甲是噪聲波形,乙是鋼琴聲音波形
B. 甲是鋼琴聲音波形,乙是噪聲波形
C. 甲、乙都是鋼琴聲音波形
D. 甲、乙都是噪聲波形
(第2題)
B
3.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下列措施是在聲源處減
弱噪聲的是( C )
A. 教室周圍植樹
B. 機場工作人員佩戴耳塞
C. 公共場所禁止大聲喧嘩
D. 高速公路兩旁安裝隔音板
C
4. 如圖是新型噪聲分析儀,關于噪聲及噪聲分析儀,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優美的樂音不會成為噪聲
B. 安裝噪聲分析儀不能減弱噪聲
C. 樂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噪聲不是由物
體振動產生的
D. 劇院的內墻用吸音材料裝飾是為了防止噪
聲產生
(第4題)
B
5. “入室即靜,入座即學”就是指進入教室就要安靜
下來,不要講話,坐在位置上就要開始學習,“靜”是
指在 減弱噪聲;我們上課時為了防止對面班
級對我們的干擾,關上門窗,這是在 減
弱噪聲。
聲源處 
傳播過程中 (共20張PPT)
第二章 聲的世界
第三節 超聲波與次聲波
知識點一 超聲波及其應用
多數人能聽到的聲波頻率范圍約為 Hz到
Hz。
2. 超聲波:把頻率高于 Hz的聲波稱為超聲
波,簡稱超聲。
3. 超聲波的特點:頻率高,穿透能力強。
20 
20
000 
20 000 
4. 超聲波的應用
(1)超聲導航:聲吶。
(2)超聲波有很強的穿透能力:①超聲診斷儀(B超)
可用來檢查、治療人體疾病;②超聲金屬探傷儀能探測
金屬內部存在的缺陷。
(3)破碎能力強:①將一般情況下不能混合的液體混
合在一起;②殺菌消毒。
根據如圖所示的三幅圖,說明超聲在生產和生活
方面的應用: 說明超聲波可以傳遞信
息; 說明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均選填字母序
號)
A、C 
B 
(2024·西附)今年冬季體檢時,西南大學校醫院
購買了新的身高測量儀,如圖,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
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頭頂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
收。胡老師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
所經歷的時間為4×10-3 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
為2.4 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 m/s,則胡老師的身高為
( B )
B
A. 1.68 m B. 1.72 m
C. 1.66 m D. 1.75 m
1. (2024·育才) 遛狗傷人事故時有發生,超聲驅狗器
(如圖所示)應運而生。對著狗一按驅狗器開關,狗會
迅速躲開,而旁邊的人什么也沒聽見。這是因為驅狗器
( D )
A. 發出的聲音的響度小
B. 發出的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
C. 發出的聲波不是振動產生的
D. 發出的聲波頻率不在人耳能夠感受的頻率范圍內
(第1題)
D
知識點二  次聲波及其作用
1. 頻率低于 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簡稱次聲。
2. 自然界中,火山爆發、地震、海嘯、風暴等都能產
生次聲;核爆炸、導彈發射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3. 能量很大的次聲波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它能使機器
設備破裂、飛機解體、建筑物垮塌等。
4. 次聲波對人體危害極大,在生產生活中要盡量防止
次聲波的產生,盡量遠離次聲源。
20 
5. 次聲波的應用
(1)通過研究自然現象所產生的次聲波特性和產生機
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認識自然現象的特征與規律。
(2)利用接收到的被測聲源產生的次聲波,可以探測
聲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特性。
(3)預測自然災害事件。許多災害性的自然現象在發
生之前可能會輻射出次聲波,利用這些前兆就可以預測
和預報這些災害性自然事件的發生。
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大多數人能
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20 000 Hz。大象交流的
“聲音”是一種次聲,人類聽不到大象的“聲音”,是
因為( D )
A. 大象發出的聲音太小
B. 次聲無法傳入人耳
C. 次聲的頻率大于20 000 Hz
D. 次聲的頻率小于20 Hz
D
2. 地震時會產生頻率低于20 Hz的 (選填“次
聲”或“超聲”),這種聲波人耳 (選填
“能”或“不能”)聽到。地震很可能會引起海嘯,這
是因為聲能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
量”)。
次聲 
不能 
能量 
1. 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等特點,下列各
例中利用超聲波能量大的是( C )
A. 醫院利用“B超”檢查體內情況
B. 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食物及障礙物的位置
C. 超聲波加濕器使藥液霧化后讓病人吸入治療咽喉炎癥
D. 用超聲波探測水庫大壩是否有空隙裂縫
C
2. 如圖所示,現在買東西可以用聲波支付了。聲波支
付的原理是用戶通過手機向售貨機發出一段超聲波,售
貨機“聽”到這段聲波后進行自動處理,用戶再在自己
手機上輸入密碼,售貨機就會“吐”出商品,下列相關
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B. 手機聲波支付功能不能在真空環境中使用
C. 手機發出的超聲波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D. 只要環境安靜,人耳就能聽到超聲波
(第2題)
B
3. 海上發生風暴時會產生次聲,次聲在空氣和海水中
傳播的速度比風暴移動的速度大。次聲接收處理設備就
是利用這一特點提前感知、預報海上風暴,從而為漁
業、航海等服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次聲不能傳遞信息
B. 次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 次聲在海水中比空氣中傳播速度慢
D. 次聲的頻率太高,人耳聽不見
B
易錯點 對不同動物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分辨不清
4. 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人和一些動物的發聲
和聽覺的頻率范圍
B
(第4題)
A. 大象之間的“交談”有時用超聲波,聲音很小,人類聽不見但大象們能聽見
B. 靜謐的夜晚我們身邊的狗狗有時突然耳朵一豎并轉動幾下,這可能是狗狗聽到了人類聽不見的聲音
C. 家人之間悄悄說話,身邊的狗狗無動于衷,因為“悄悄話”的頻率狗狗是無法感知的
D. 因為大象和狗的“發聲頻率”沒有重疊區,所以狗的叫聲大象永遠也聽不見
5. 如圖所示為一款國產品牌汽車,它的發動機工作時
噪聲超低是人們青睞它的重要原因,噪聲是機器
而產生的;車內裝有先進的倒車雷達系統,這個系
統是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
工作的。
(第5題)

動 
超聲波 
6. 如圖是一種新概念武器——次聲武器,次聲武器能
發射頻率 (選填“低于”或“高于”)20 Hz
的次聲,使其與人體發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造成損
傷甚至導致人死亡。你認為次聲武器 (選填
“能”或“不能”)用在科幻小說的太空大戰中。
(第6題)
低于 
不能 
7. 某打撈公司利用聲吶探測某艘沉船的位置,在海面
上通過聲吶向海里發出超聲波,經0.4 s后,接收到反射
的超聲波。問:(已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
530 m/s)
(1)這艘沉船離打撈船的距離為多少米?
解:(1)超聲從海面傳到沉船的時間:
t=×0.4 s=0.2 s
這艘沉船離打撈船的距離:
s=vt=1 530 m/s×0.2 s=306 m
答:(1)這艘沉船離打撈船的距離為306 m。
(2)能否利用此方法測地球到月球之間的距離?為
什么?
解:(2)不能。月球周圍沒有空氣,聲不能在真空中
傳播,故超聲不能到達月球,更不能利用聲的反射測出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8. 為了防范因地震而引起的海嘯對人類造成危害,科
學家通過接收地震發生時產生的次聲建設海嘯預警系
統。已知次聲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 500 m/s,如果某次
海嘯發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陸地距離是300 km,海浪
推進的速度是200 m/s,問:從岸上儀器接收到地震發
出的次聲立即發出預警信號,到海嘯巨浪登岸的時間是
多少分鐘(小數點后保留一位有效數字)?
解:由v=得次聲到達岸邊的時間:
t聲===200 s
海浪推進到岸邊的時間:t浪===1 500 s
從岸上儀器接收到地震發出的次聲立即發出預警信號,
到海嘯巨浪登岸的時間:
t=t浪-t聲=1 500 s-200 s=1 300 s≈21.7 min
答:從岸上儀器接收到地震發出的次聲立即發出預警信
號,到海嘯巨浪登岸的時間是21.7 min。(共26張PPT)
第二章 聲的世界
第二節 聲音的特性
知識點一  響度
1. 把聲音的 稱為響度。
2. 決定響度大小的因素
(1)響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
越 ,響度越大。
(2)人們聽到的聲音強弱還與聲音的
和 有關。
強弱 
大 
傳播距離 
分散程度 
3. 聲音強弱的單位常用分貝(dB)表示。
AI智能音箱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它讓用戶
以語音對話的交互方式實現多項功能的操作。當對AI智
能音箱發出調大聲音的指令時,音箱就自動改變聲音
的 ,音箱內部揚聲器振動的幅度 。
響度 
變大 
1. 如圖所示,在“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小
麗做了如下實驗,請你幫她將實驗記錄填寫完整:
(第1題)
(2)使音叉發出相同響度的聲音時,距音叉遠近不同
的同學聽到音叉發聲的響度不同,說明響度與
有關。
距離發
聲體的遠近 
(1)將懸掛的輕質小球緊靠音叉,用小錘輕敲和重敲
音叉時,發現小球彈開的角度不同,聽到聲音的響度不
同,說明響度與 有關。
振幅 
(第1題)
知識點二  音調
1. 把聲音的 稱為音調。
2. 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音調與發聲物體振動的快慢
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 。
3. 頻率:物理學中,物體振動的快慢用
與所用 之比來表示,稱為頻率。單位
是 ,簡稱 ,符號是 。
高低 
高 
振動的次
數 
時間 
赫茲 
赫 
Hz 
知識拓展:
日常用語中區分響度和音調:日常用語中的
“高”“低”有時指音調,有時指響度,這要看具體情
況來定。如“低聲細語”“高聲談笑”中的
“高”“低”指的是響度;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
家”中的“高”“低”指的就是音調;常說聲音很
“尖”、很“脆”,指的也是音調。
小夢在“探究聲音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的關系”
時,將鋼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撥動使其上下振動發
出聲音,如圖所示,改變 ,用
同樣的力再撥鋼尺,并仔細觀察 ,
傾聽并辨別鋼尺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無變化。
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 
鋼尺振動的快慢 
2. 二胡是中國的民族樂器,有粗(內弦)、細(外
弦)兩根弦,拉弓時馬尾和弦摩擦發出聲音,如圖所
示,下列做法不能改變二胡音調的是( C )
A. 用手指按壓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 用手指按壓在弦的相同位置,從摩擦內弦換到摩擦外弦
C. 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 旋轉弦軸,增加弦的松緊度
(第2題)
C
知識點三  音色
音色(音品)反映了聲音的 和 。不同
物體發出的聲音,其音色一般不同。根據音色,可區分
不同的發聲體。
品質 
特色 
如圖所示,小紅同學正在演奏古箏,聽眾分辨出
古箏的聲音,是依據聲音的( C )
(第3題)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速度
C
3. (2024·安徽)“聲紋鎖”能識別主人說出的“口
令”并自動解鎖,而當別人說出同樣的“口令”卻無法
讓鎖打開。聲紋鎖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選填
“響度”“音調”或“音色”)來識別主人身份的。
音色 
1. (2024·宜賓)“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教室里傳
來《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的歌聲,小明一聽便知道是
小英在唱歌。他能確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據聲音的
( C )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頻率
C
2. 如圖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能發出
“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代7個音階中
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聲音的( B )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速度
(第2題)
B
易錯點 不能正確區分音調和響度
3. 用物理學的準確用語來“翻譯”生活用語,這有利
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
中的“高”與“低”指的是( C )
A. 音調高低 B. 音色好壞
C. 響度大小 D. 樂音三要素
C
4. 醫生為心臟病患者診斷時,常用聽診器聽患者的心
跳,使用聽診器是為了( C )
A. 增大心臟跳動時的振幅
B. 加快心臟跳動時的頻率
C. 增強人聽到聲音的響度
D. 改善心臟跳動時的音色
C
5. 我國是文明古國,具有光輝燦爛的文化。在距今4
0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笛和大鼓。關于笛
聲和鼓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笛聲和鼓聲的音色相同
B. 笛聲的響度一定比鼓聲的小
C. 尖細的笛聲比低沉的鼓聲音調高
D. 響亮的鼓聲比輕細的笛聲傳得遠,是因為鼓聲在空
氣中傳播的速度大
C
6. 下列做法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 D )
A B
C D
D
(第6題)
A. 用同一張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劃過梳齒
B. 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
C. 改變杯內水量,用濕手摩擦杯口發聲
D. 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
7. 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出哨聲,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子本身的振動產生的
B. 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
C. 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
D. 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
(第7題)
C
8. 女同學說話的聲音“尖細”,是指女同學聲音
的 高,這是因為女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
較 的緣故。
音調 
快 
9. 如圖是用一個紙盒、兩根木條和四根寬窄不同的橡
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撥動a、b、c、d四根橡皮
筋(寬窄大小關系為a<b<c<d), 的音調最
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發聲
的 不同。
a 
響度 
(第9題)
10. 通過觀察下列的聲音波形圖, 的音調
相同, 的響度相同。
(第10題)
A、B、D 
A、B、C 
11. 朱梓陽同學在觀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樂器的弦
振動時,猜想:即使在弦張緊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發聲
的音調高低還可能與弦的粗細、長短及弦的材料有關。
于是他想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下
表是他在實驗時控制的琴弦條件。
琴弦 編號 琴弦的 材料 琴弦的 長度/cm 琴弦的橫截
面積/mm2
A 鋼 20 0.3
B 鋼 20 0.7
琴弦 編號 琴弦的 材料 琴弦的 長度/cm 琴弦的橫截
面積/mm2
C 鋼 40 0.5
D 尼龍絲 30 0.5
E 尼龍絲 40 0.5
(1)如果朱梓陽想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
系,你認為他應選用表中編號為 (填編號字
母)的琴弦。
C、E 
(2)如果朱梓陽選擇編號為A、B的琴弦,那么他可以
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 的關系。
(3)如果朱梓陽選擇編號為C、D的琴弦來探究弦發聲
的音調與弦的長度的關系,他這樣的選擇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弦的橫截面積 
不合理 
沒有控制兩
根弦的材料相同 
(4)探究過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驟:①實驗探究;
②分析歸納;③提出問題(或猜想);④得出結論等。
你認為朱梓陽要完成本探究的全過程,所采取步驟的合
理順序應該是 (填寫數字序號)。
③①②④ (共39張PPT)
第二章 聲的世界
章末整理與復習
振動
真空
340m/s
振動幅度
振動頻率
20000
20
考點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如圖甲所示,左手用力擊鼓,右手放在鼓面
上,會感到鼓面振動,鼓面振動停止后,不再聽到鼓
聲,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振動 
(2)如圖乙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
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罩內鬧鐘的鈴聲逐漸減弱,
最后聽不到鈴聲,這表明聲音的傳播需要 。
介質 
考點二 聲音的響度、音調和音色
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敘述及其解釋正確的是( A )
A. “聞其聲知其人”的依據是不同人的聲音,其音色
不同
B. “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在公共場所
說話,音調要放低些
C.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聲音的
頻率高
D.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是描述聲音的響度大
A
考點三 超聲波和次聲波
關于超聲波和次聲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
A. 超聲波對人類有害無利
B. 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都聽不見
C. 監測超聲波,可以監測火山爆發
D. 用次聲波可以探測月球和地球間的距離
B
考點四 噪聲的防治
下列屬于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的是( A )
A. 摩托車的消聲器 B. 隔音蛟龍
A
C. 防噪聲耳罩 D. 隔音板墻
一、選擇題
1. 如圖所示,為保障藏羚羊順利遷徙,在三江源國家
自然保護區某路段設有“禁止鳴笛”的警示牌。“禁止
鳴笛”是通過什么途徑控制噪聲的( C )
A.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B. 阻斷噪聲傳播
C. 防止噪聲產生
D. 以上都不符合
(第1題)
C
2. 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淮劇在央視《非遺里的中國》
節目里播出。小明收看節目時將音量調大,是改變聲音
的( B )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聲速
B
3. 如圖是生活中的兩個情境,圖1是居民小區噪聲監測器,顯示環境噪聲為55.5分貝。圖2是鋼琴調音師正在用手機上的一個調音軟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標準音來校準琴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A. 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B. 分貝是音調的單位
C. 2 048 Hz的音屬于次聲波
D. 256 Hz的音和2 048 Hz的音比較,256 Hz的聲音音調更高
(第3題)
4. (2024·廣安)中華民族傳統樂器歷史悠久、種類繁
多。關于樂器使用所涉及的聲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
A. 嗩吶表演,模仿鳥兒的叫聲令人愉悅,是樂音
B. 笛子演奏,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
響度
C. 擊鼓鳴鑼,告知將士沖鋒或收兵,說明聲音可以傳
遞能量
D. 敲擊編鐘,周圍的人能聽到聲音,說明聲音的傳播
不需要介質
A
5. (2024·達州)自然界中萬物生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
交流方式,其中聲音是最常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
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物體振動產生的聲
音人都能聽到
B. 我國“天宮”空間站的航天員出艙后,在太空中仍
能通過聲音直接交流
C. 常見醫用設備B超是利用超聲波來獲取人體內部臟器
信息的
D. 廣場上的噪聲監測儀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
6. 繃緊在紙盒上的兩條橡皮筋,粗細不同(如圖),
用手撥動橡皮筋可發出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A. 撥動橡皮筋發出的聲音,不是振動產生的
B. 手撥動越快,橡皮筋發出的聲音傳播越快
C. 撥動兩條橡皮筋,發出聲音的響度一定不同
D. 撥動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調與振動頻率
的關系
(第6題)
D
7. 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 Hz~25 Hz。生物學家
發現變異灰鯨Alice,其發聲頻率為52 Hz,導致正常灰
鯨“聽不見”Alice的聲音,如圖所示為海豚的發聲頻率
和聽覺頻率范圍,灰鯨與海豚同屬海洋哺乳動物。由此
推理:正常灰鯨聽覺頻率范圍(黑色橫條)很可能是
( C )
C
A. B.
C. D.
(第7題)
8.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
播。小東用圖甲的實驗裝置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
計算機,觀察到計算機上的波形如圖乙所示。下列有關
音叉發出聲音的說法,與實際不符的是( D )
A. 是通過空氣傳播到接收器的
B. 傳播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
C. 傳播過程中音色保持不變
D. 傳播過程中響度保持不變
(第8題)
D
9. *(拓展)為了監督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道路中間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信號。超聲經汽車反射并返回測速儀,測速儀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接收信號用時0.5 s,測速儀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接收信號用時0.4 s,若測速儀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05 s,超聲的速度是340 m/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C
(第9題)
A. 汽車第一次碰到信號的位置距測速儀170 m
B. 汽車第二次碰到信號的位置距測速儀136 m
C. 汽車兩次碰到信號的時間間隔為1 s
D. 汽車行駛的速度為34 m/s
解析:測速儀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汽車碰到信號的時間為
t1==0.25 s,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
速儀s1=v聲t1=340 m/s×0.25 s=85 m,故A錯誤;第二
次發出信號到汽車碰到信號的時間為t2==0.2 s,
則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2=v聲t2=
340 m/s×0.2 s=68 m,故B錯誤;
汽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了
s'=s1-s2=85 m-68 m=17 m,這17 m共用了
t'=Δt-t1+t2=1.05 s-0.25 s+0.2 s=1 s,故C正確;
汽車的車速v'===17 m/s,故D錯誤;故選C。
二、填空題
10. 用古琴彈奏名曲《高山流水》時,琴聲是由琴弦
的 產生,經 傳播到聆聽者耳中。演奏
者不斷撥動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來越大,琴弦發出
聲音的響度變 。
振動 
空氣 
大 
11. 2023年5月28日,如圖所示的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
執飛,此次航班從上海起飛,在首都機場平穩降落。中
國大飛機飛出安全,更飛出志氣和希望。乘客聽到的轟
鳴聲是發動機 產生的,為了安靜地休息,乘客
帶上了耳罩,這是在 減弱噪聲。周圍觀看的
人們聽到飛機的聲音是由 傳過來的。
(第11題)
振動 
人耳處 
空氣 
12. 人站在北京天壇回音壁圓形圍墻內說話,聲音經過
多次 ,可在圍墻的任何位置聽到。編鐘是我國
春秋時代的樂器,敲擊大小不同的鐘能發出不同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反射 

調 
13. 如圖所示,用紙片分別接觸轉速相同、齒數不同的
旋轉齒輪時,我們聽到紙片發出的聲音是因為紙片在不
停地 。齒輪的齒數越多,紙片發出的聲音音調
越 。
振動 
高 
(第13題)
14. 如圖所示,甲、乙兩個相同的玻璃瓶裝了一些水,
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貼著瓶口吹氣,發出聲音的音調高
的是 ;用木棍敲打瓶口,發出聲音的音調高的
是 。
(第14題)
甲 
乙 
15. 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搜救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
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所示),它是利用聲音
可以在 中傳播來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 500 m/s,則測位儀
發出信號后需經過 s才能接收到信號。
(第15題)
液體 
9 
三、實驗探究題
16. (2024·巴蜀)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林林和
麗麗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林林敲擊鼓面可觀察到紙屑彈跳起
來,這個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紙
屑的作用是 。
C 
(第16題)
A. 使鼓面振動時間減少
B. 多次反射形成回聲
C. 把鼓面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2)如圖乙所示,麗麗將兩個相同的音叉放在兩張
分開的桌面上,敲響右邊的音叉后,左邊的音叉也發
出了聲音,并將泡沫塑料球彈起,這說明 可
以傳聲。
空氣 
(3)如圖丙所示,林林將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玻璃鐘
罩內,用抽氣筒將內部空氣抽出來,麗麗在旁邊聽到鬧
鐘的聲音越來越小,但是沒有完全消失,她覺得是抽空
氣無法被抽完導致,經過科學的推理,將鐘罩抽成真
空,鬧鈴聲將消失,說明 不能傳聲。
真空 
(4)成功實驗后,林林高興得高歌一曲,麗麗卻覺得
是噪音,用軟質海綿耳塞堵住了耳朵,麗麗是在聲音
的 (選填“產生”“傳播”和“接收”)階段
阻止了噪聲。
(5)隔著三個教室的秋秋老師都被林林的歌聲打攪
了,說明林林歌聲的 (選填“響度大”“音
調高”或“音色好”)。
接收 
響度大 
17. 小麗在觀察小提琴、二胡、貝斯等弦樂器的弦振動
時,猜想:即使在弦張緊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發聲,音調
高低也可能與弦的粗細、長短及弦的材料有關。于是,
她通過實驗來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下表是她在實
驗時控制的琴弦條件:
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1 銅 60 0.76
2 銅 80 0.76
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3 銅 100 0.76
4 銅 80 1.02
5 尼龍 80 1.02
6 尼龍 100 1.02
(1)如果小麗想探究發聲的音調與弦的粗細的關系,
你認為應選用表中的編號為 (填數字序號)的
琴弦。
2、4 
(2)如果小麗想探究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
你認為應選用表中的編號為 (填數字序號)的
琴弦。
(3)小麗選用編號為5、6的兩根琴弦是想探究發聲的
音調與弦的 的關系。
(4)在上述探究過程中,總要控制某些因素不變,來
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關系,這種科學探究的方法叫
做 。
4、5 
長度 
控制變量法 
四、計算論述題
18. 高鐵動車橫貫東西、縱橫南北,給我國人們出行帶
來了極大的便利。當動車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軌道上勻速
行駛時,在進入某一隧道前鳴笛,司機在鳴笛5 s后首次
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的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速
度為340 m/s(假設聲沿直線傳到山崖),動車的速度
是60 m/s。
(第18題)
解:(1)聲音傳播的路程:
s聲=v聲t1=340 m/s×5 s=1 700 m
(第18題)
答:(1)聲音在5 s內傳播的距離是1 700 m;
(1)求聲音在5 s內傳播的距離;
(2)求司機聽到回聲時與山崖之間的距離;
解:(2)動車行駛的路程:
s車=v車t1=60 m/s×5 s=300 m
聽到回聲,司機離山崖的距離:
s1===700 m
(第18題)
答:(2)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山崖700 m;
(3)動車車長為300 m,通過該隧道耗時1 min,求該
隧道的長度。
解:(3)動車完全通過隧道時總共行駛
的路程:
s2=v車t2=60 m/s×60 s=3 600 m
隧道長:L隧道=s2-L車=3 600 m-300 m
=3 300 m
(第18題)
答:(3)該隧道長為3 300 m。
1. 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B. 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快
C. 戴耳罩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 利用音色能區分鋼琴和笛子發出的聲音
D
2. 小明同學用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水
瓶琴,如圖所示,并用小木棒敲擊瓶口,為同學們演奏
美妙樂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敲擊水瓶琴發出的樂曲聲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B. 敲擊時最左側瓶子發出聲音的音調最高
C. 用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瓶子口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
D. 同學們聽到的樂曲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第2題)
D
3. (2024·南開) 如圖是某校《初中物理跨學科實踐》
選修課上,學生利用自制吉他演奏歌曲的情境。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B )
A. 演奏前通過調節弦的松緊來改變音色
B. 用不同力度撥弦時改變的是響度
C. 聲音的頻率高,是因為弦振動的幅度大
D. 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
(第3題)
B
4. 制作一組長度不同的PVC管,用膠板拍擊管口就能
演奏簡單的音樂。PVC管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
產生的。用相同的力拍擊不同長度的PVC管,發出聲音
的 不同。由于和其他樂器的材料、結構不同,
PVC管發出聲音的 不同。
振動 
音調 
音色 (共13張PPT)
第二章 聲的世界
實踐  舉辦“創意與炫酷”音樂會
知識點  舉辦“創意與炫酷”音樂會
1. 在“創意與炫酷”音樂會活動中,我們首先需要查
閱資料來了解樂器的種類,其中常見的樂器類型有打擊
樂器、彈撥樂器、吹奏樂器和拉弦樂器等。
2. 自制樂器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運用到聲學、材料、
工程實踐和音樂等相關知識,確保樂器的制作與調試的
準確性。
3. 在舉辦“創意與炫酷”音樂會時,除了樂器的演奏
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場地設計、舞臺布景和音響效果等
環境因素,以營造更好的音樂會氛圍。
4. 在交流評價環節,我們與同學們分享了樂器設計方
案與制作過程,并交流了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及制作樂器
的心得。
1. 如圖所示,某中學開展了科技活動節,一小組同學
利用自制的樂器為大家奉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小型演奏
會。節目中,我們能辨別出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
為它們發出聲音的 不同;在打鼓演奏中,演奏者用不同的力度敲擊鼓面,目的是改變發出聲音的 。
(第1題)
音色 

度 
2. 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
片樂器。將口琴拆開后,其內部的琴芯結構如圖甲所
示,在琴芯的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
片,A區的較薄、較短,振動快,C區的較厚、較長,
振動慢。
(第2題)
(1)在口琴的同一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發生變化的
是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
色”)。
響度 
(第2題)
(2)口琴的高音區為圖甲中的 (填字母)區,
口琴的低音區為圖甲中的 (填字母)區。
(3)演奏時,人能聽出是口琴演奏的,這是依靠聲音
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辨
別的。
A 
C 
音色 
(第2題)
(4)小明自己制作了一個哨子,在筷子上纏一些棉
花,做成一個活塞,如圖乙所示。吹哨子時,哨聲是由
管內的 振動而產生的。吹哨子時,上下推
拉活塞,音調最高的是圖乙中的 (填字母)。
空氣柱 
A 
3. 吉他是一種通過弦的振動發聲的樂器。小陳同學學
習物理知識后知道琴弦振動發聲的音調高低可能與弦的
長短、粗細和松緊有關。
(第3題)
(1)如圖甲所示,利用幾根弦做研究,其中a、b、c、
d四根弦線的松緊相同。
①若選擇b、d兩根弦線做實驗,則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
線 的關系;
②若要探究音調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
兩弦線做實驗。
長度 
a、
b 
(第3題)
(2)如圖乙所示,在一個空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
一端固定在木盒O處,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鈕相接,就
制成了一把簡單的吉他。現用這把自制的吉他來探究琴
弦振動發出不同唱名“do(1)、re(2)、mi(3)、
fa(4)、sol(5)……”的決定因素,
唱名 do re mi fa sol ……
頻率f (Hz) 256 288 320 341.3 384 ……
弦長l (cm) 60 48 45 40 ……
通過實驗得到如表所示的數據:
①此處木盒的作用是為了調節聲音的 ;
②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到:弦發聲的音調越高,弦長
越 。
響度 
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沿河| 正定县| 濉溪县| 池州市| 娄底市| 津市市| 沈阳市| 滦南县| 长汀县| 富蕴县| 桦南县| 皮山县| 东至县| 湘潭县| 霸州市| 大石桥市| 长葛市| 巴彦县| 金山区| 醴陵市| 五华县| 博爱县| 临安市| 达拉特旗| 武川县| 任丘市| 杂多县| 绿春县| 辽源市| 石楼县| 五指山市| 湘阴县| 松江区| 合作市| 临安市| 墨竹工卡县| 达州市| 昌都县| 宕昌县| 将乐县|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