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習題課件(共9份打包)初中物理滬科版(2024)八年級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習題課件(共9份打包)初中物理滬科版(2024)八年級

資源簡介

(共12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專題三 透鏡作圖
類型一 作入射(或折射)光線
完成光路圖(如圖甲、乙所示)。
答案如圖所示
[提示:此類型的針對訓練題見“專題集訓”第1、2題]
類型二 (*選講)利用作圖法得出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1)如圖所示,O為凸透鏡的光心,F(xiàn)為焦點,
AC、AO為兩條特殊光線,請你利用這兩條特殊光線作
出物體AB所成的像A'B'。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2)請用作圖法找出蠟燭火焰A點的像A'(保留作圖痕
跡)。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3)用透鏡成像的作圖法,作出圖中發(fā)光點A的像A'。
(箭頭處為凸透鏡)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提示:此類型的針對訓練題見“專題集訓”第3題]
1. (1)如圖,請完成圖中光通過透鏡后的光路。
[第1(1)題]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2)請你將如圖所示的光路圖補充完整。
[第1(2)題]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第2題)
2. 如圖甲所示是博物館內“劉充國印”的展臺,上方
是凸透鏡,透過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鏡,
通過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圖乙是其示意圖,F(xiàn)為凸
透鏡的焦點,O為凸透鏡的光心,光線a平行于凸透鏡的
主光軸(圖中虛線)。請在圖乙中畫出:
(1)光線a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2)光線b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3. 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可以通過畫光路圖去理解。如圖
所示,O點為光心,A'B'是物體AB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
請在圖中畫出凸透鏡的一個焦點F、兩條入射光線的出
射光線。
(第3題)
(答案圖)
如答案圖所示(共29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章末整理與復習
會聚
發(fā)散
倒立
縮小
倒立
等大
倒立


正立
放大

凸透鏡

凹透鏡
考點一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用
小宇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
(1)他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
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透鏡的焦距
為 cm。
9.0 
(2)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圖乙
所示,要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
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實驗過程中,
隨著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將向 (選填
“上”或“下”)移動。
同一高度 
上 
(3)當燭焰距離凸透鏡30 cm時,移動光屏會出現(xiàn)一個
清晰的燭焰的像,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此成
像規(guī)律常應用在 (選填“照相機”或“投影
儀”)上。
縮小 
照相機 
(4)實驗過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凸透鏡
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所成的像 (選填字母)。
A. 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B. 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下半部分
C. 出現(xiàn)燭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仍然是完整的,只是變暗了
D 
(5)將蠟燭向凸透鏡方向移動,若在光屏上還能得到
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
離”)凸透鏡。
遠離 
考點二 透鏡作圖
如圖乙所示,請畫出發(fā)光點S經(jīng)凸透鏡后的出射光
線,并確定發(fā)光點S的像點S'。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考點三 眼睛與視力矯正
如圖為小紅看遠處物體時,眼球成像情況的示意
圖。由圖可知,小紅是 (選填“近視眼”或
“遠視眼”),為了能正常學習和生活,需要戴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來矯正視力。
近視眼 
凹透
鏡 
一、選擇題
1. (2024·重慶B卷)如圖所示,智能快遞車正在運送包裹,用戶通過人臉識別取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br/>A. 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fā)生
了折射
B. 地面出現(xiàn)快遞車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
形成的
C. 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
理工作
D. 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等大
的虛像
(第1題)
B
2. 如圖所示,發(fā)光二極管組成的小旗圖案放在凸透鏡
之前,與凸透鏡的距離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
之間,則小旗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下圖中的
( B?。?br/>(第2題)
B
3.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D
(第3題)
A. 燭焰在如圖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點與照相機成像特點相同
B. 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向右移動光屏可得到燭焰所成清晰的像
C. 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42 cm刻度線處,燭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 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3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至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
4.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記錄并繪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間的關系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凸透鏡焦距為20 cm
B. 物距為5 cm時,可以通過移動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 物距為15 cm時,成放大的像,根據(jù)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儀
D. 物距由15 cm增大到30 cm的過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變大的
(第4題)
C
5.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當燭焰離透鏡14
cm時成放大的實像,當燭焰離透鏡8 cm時成放大的虛
像,則這個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C )
A. 4 cm B. 7 cm
C. 10 cm D. 16 cm
C
6. (2024·外語校)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此時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關于下列現(xiàn)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C?。?br/>C
A. 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 若保持水透鏡的位置和注水量不變,將蠟燭移到光具座35 cm刻度線處,光屏向右移動適當距離才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
C. 若保持蠟燭和水透鏡位置不變,用針筒在水透鏡內抽出少量水后,光屏向右移動適當距離才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
D. 水透鏡上飛來一只小飛蛾附著在其表面,在光屏上不會看到蠟燭完整的像
(第6題)
二、填空作圖題
7. 如圖是張老師利用手機直播網(wǎng)課的情景。手機的鏡
頭相當于 ,當手機取景框內只看到電子白板
時,為了讓同學們同時看到兩邊黑板上板書的文字,手
機應該 (選填“遠離”或“靠近”)黑板,黑
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 (選填“放大”或“縮
小”)的像。
凸透鏡 
遠離 
縮小 
(第7題)
8. 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需要矯正;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
物體,亦需要矯正。下面四幅圖中,正確表示遠視眼成
像情況的是 圖;正確表示近視眼矯正情況的
是 圖。對近視眼矯正,是利用了 (選填
“A”或“B”)。
A.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B. 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甲 
丁 
B 
(第8題)
9. (2024·江蘇)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距離凸
透鏡10 cm的白紙上呈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
透鏡的焦距為 cm。如圖所示是他用該凸透鏡觀
看書本上“中國夢”三個字時的情況,如果他想看到更
大的正立的“國”字,小明需要將凸透鏡 (選
填“遠離”或“靠近”)書本,凸透鏡和書本的距離應
滿足的條件是 。
10 
遠離 
小于凸透鏡的焦距 
(第9題)
10. 一幅如圖甲所示的漫畫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個裝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畫前,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透過水杯看到漫畫中的老鼠變“胖”了,還掉頭奔向貓,如圖乙。小霞觀察分析:裝水的圓柱形玻璃杯橫切面中間厚,邊緣薄,起到 (選填“平面鏡”“凸透鏡”或“凹透鏡”)的作用,使圖片橫向放大、顛倒,透過水
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選填“實”或“虛”)像,此時老鼠到玻璃杯的距離滿足 (選填“u<f”“f<u<2f”或“u>2f”)。
凸透鏡 
實 
f<u<2f 
(第10題)
11. (2024·重慶A卷)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
驗中,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位
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的燭焰的像,要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蠟燭的支架向 調節(jié),在
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實像,這與生活
中 (選填“眼睛”或“放大鏡”)的成像原理
相同。
上 
縮小 
眼睛 
(第11題)
12. (1)(2024·重慶B卷)在圖中作出平行于主光軸
的光線AB經(jīng)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第12(1)題]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2)在圖中畫出通過凹透鏡的兩條特殊光線的出射
光線。
[第12(2)題]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三、實驗探究題
13. (2024·南開)如圖所示,小融和實驗小組同學利用
透鏡、光屏、蠟燭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第13題)
物距 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縮放 正倒 虛實
25.0 17.0 縮小 倒立 實像
20.0 20.0 等大 倒立 實像
17.0 25.0 放大 倒立 實像
5.0 放大 正立 虛像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過程中,要使透鏡光心、燭焰中心和光屏
中心大致在 。
同一高度 
(2)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判斷,該透鏡的焦距約
為 cm。
10.0 
(第13題)
(3)當他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如圖1所示的位置時,光屏
上恰好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利用該成像規(guī)律制成的光
學儀器是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
“照相機”)。
照相機 
(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凸透鏡成實像時,隨著物距
的減小,像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
“不變”),像距逐漸 (選填“變大”“變
小”或“不變”);如圖2,網(wǎng)課期間某同學用手機拍
照上傳作業(yè),圖中的作業(yè)一頭大一頭小,這是由于手機
鏡頭靠近像更 (選填“大”或“小”)的那端。
變大 
變大 
大 
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f=12 cm,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圖中畫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br/>C
A. 圖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成像特點相同
B. 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向左移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 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移到30 cm刻度線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移至45 cm刻度線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第1題)
2. 如圖是超市安裝的一種刷臉自助儲物柜。某顧客站
在屏幕前50 cm處,按下“存”按鈕,屏幕上方的攝像
頭啟動,出現(xiàn)人臉縮小的像,柜門打開。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C?。?br/>A. 該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B. 該攝像頭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
C. 該攝像頭的焦距可能是0.20 m
D. 該攝像頭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第2題)
C(共28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一節(jié) 凸透鏡與凹透鏡
知識點一  凸透鏡
1. 凸透鏡:
凸透鏡是中央 、邊緣 的透鏡。
2. 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凸透鏡又叫做會聚透鏡。
較厚 
較薄 
會聚 
3. 凸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焦距:
(1)光心:凸透鏡的 稱為光心(O)。
(2)主光軸:通過光心且垂直于透鏡表面的直線稱為
主光軸,簡稱光軸。
中心 
(3)焦點:平行于 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
聚的點稱為凸透鏡的焦點(F),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一
個焦點。
(4)焦距: 到 的距離稱為焦距(f)。
主光軸 
焦點 
光心 
4. 測焦距的方法:讓平行光透過凸透鏡會聚于一點,
用刻度尺測出此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為焦距。
5. 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對凸透鏡來說,平行于主
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折射光線過 ;經(jīng)
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折射光線 主
光軸;經(jīng)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 。(如下圖)
焦點 
平行于 
不變 
注:同種光學材料制成的凸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
小,會聚作用越強。
如圖所示的各類用玻璃、樹脂或水晶等透明材料
做成的透鏡中,屬于凸透鏡的有 。(填字
母序號)
a、b、f 
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下列操作最
合理的是( C?。?br/>C
請在圖中完成光路圖。
答案如圖所示
1. 如圖所示,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來回移動另一側
的紙片,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時,紙片距離凸透
鏡中心10.0 cm,則此凸透鏡的焦距是 cm;接
著將紙片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紙片上的光斑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0.0 

大 
(第1題)
2. 請將光路圖補充完整。
(第2題)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知識點二  凹透鏡
1. 凹透鏡是中央 ,邊緣 的透鏡。
2. 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凹透鏡又叫做發(fā)散透鏡。
較薄 
較厚 
發(fā)散 
3. 凹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焦距:
4. 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對凹透鏡來說,平行于主
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折射,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
過 ;指向異側焦點的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折射,折
射光線平行于 ;經(jīng)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
向 。(如下圖)
焦點 
主光軸 
不變 
請在圖中完成光路圖。
答案如圖所示
*(拓展)如圖所示,方框外單箭頭、雙箭頭光線
分別相互對應,表示了射入方框和射出方框的光線,請
判斷方框內所用的是什么光學元件,將符號填在方框內
部。
答案如圖所示
3. 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a、b、c、d、e五塊,其截
面如圖所示,其中屬于凹透鏡的有 (填字母序
號)。
(第3題)
b 
4. 在如圖所示的光路圖中,分別填入合適的透鏡。左
凸透鏡,右凹透鏡,作圖略
 
(第4題)
左凸透鏡,右凹透鏡,作圖略
第一階 基礎過關精練
1. (2024·南開)如圖所示,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透鏡有
( B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第1題)
B
易錯點 對凸透鏡的作用理解不清
2. 下列凸透鏡對光線具有的作用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光通過凸透鏡成平行光
B. 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才有會聚作用
C. 對任何一個光束都有會聚作用
D. 對發(fā)散的光束才有會聚作用
C
3. 我國出土的文物“水晶餅”為中部鼓起的透明圓
餅,古籍記載“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關于
“水晶餅”利用太陽光生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這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
B. 這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C. “水晶餅”對光有會聚作用
D. “水晶餅”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C
4. 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有“削冰令
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其中“削冰令
圓”是把冰削成 透鏡;“以艾承其影”是把
“艾”(易燃物)放在透鏡的 上。
凸 
焦點 
5. 將圖中的光路補充完整,畫出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第5題)
6. 根據(jù)光的傳播路徑,在圖中的虛線框內,填入符合
要求的透鏡。左圖為凹透鏡,右圖為凸透鏡,作圖略
(第6題)
左圖為凹透鏡,右圖為凸透鏡,作圖略
第二階 能力拓展訓練
7. 如圖所示是口徑相同、同種材料制成的兩個凸透
鏡,關于它們的焦距和折光能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C?。?br/>A. 甲的焦距大,甲的折光能力強
B. 乙的焦距大,乙的折光能力強
C. 甲的焦距大,乙的折光能力強
D. 乙的焦距大,甲的折光能力強
(第7題)
C
8. (多選)截面為正方形、中空部分為橢圓形的玻璃
體如圖所示,則這個玻璃體( AC )
A. 可以看作兩塊凹透鏡
B. 可以看作一塊凸透鏡
C. 對圖示光束具有發(fā)散作用
D. 對圖示光束具有會聚作用
(第8題)
AC
9. 如圖所示,兩條光線會聚于b點,若在虛線框內放甲
透鏡后,光會聚于c點;若在虛線框內放乙透鏡后,光
會聚于a點,則甲透鏡是 透鏡,乙透鏡是
透鏡。
(第9題)
凹 
凸 
10. (2024·達州)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
折射后在水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請完成光路圖。
(第10題)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共36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專題四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兩個”應用
類型一 凸透鏡前再加一個透鏡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蠟燭、
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正確調節(jié)好實驗裝置后,移動蠟燭至如圖所示的
位置,觀察到光屏上有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此
像一定是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
“等大”)的實像。若再將一個凸透鏡放在蠟燭和凸透
鏡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了,應該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
出現(xiàn)清晰的像。
縮小 
左 
(2)實驗時,旁邊有同學走過,帶動的風使蠟燭的火
焰向左擺動,則光屏上燭焰的像將向 (選填
“左”或“右”)擺動。
[提示:本類型的針對訓練題見“專題集訓”第5、7、
8、9、10題]
右 
類型二 (*拓展)根據(jù)成像規(guī)律判斷凸透鏡的焦距
一個物體沿凸透鏡的主光軸移動,當物體距凸透鏡25 cm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15 cm處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該凸透鏡焦距( B )
A. 在15~25 cm之間
B. 在7.5~12.5 cm之間
C. 小于7.5 cm或大于12.5 cm
D. 無法確定
[提示:本類型的針對訓練題見“專題集訓”第1、2、3、4、6、9題]
B
1. 把物體放到凸透鏡前16 cm處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實
像,現(xiàn)將物體向凸透鏡移近8 cm時,得到的是
( D?。?br/>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等大的實像
C. 倒立、縮小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
D
2. 課外活動實踐時,李華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鏡
成像”的實驗中,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置如圖
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
他所用凸透鏡的焦距( C )
A. 一定大于20 cm
B. 一定小于8 cm
C. 一定在8~10 cm 之間
D. 一定在10~16 cm 之間
(第2題)
C
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燭焰在光屏上
成一個清晰、縮小的像,光屏離凸透鏡的距離為20
cm;當燭焰距凸透鏡的距離為30 cm時,燭焰所成的像
( D?。?br/>A. 只可能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 倒立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都有可能
D
4.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
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則( A?。?br/>A. 透鏡焦距一定在10 cm到15 cm之間
B. 透鏡焦距一定在15 cm到20 cm之間
C. 把蠟燭向左移動少許,光屏適當向左
移動可得到大些的實像
D. 把蠟燭向右移動少許,光屏適當向右
移動可得到小些的實像
(第4題)
A
5. 小麗同學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
規(guī)律。
(1)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6 cm處,會在光屏上得到一
個清晰、倒立、 的實像。
放大 
(第5題)
(2)實驗完成后,小麗把一個凹透鏡放在蠟燭與凸透
鏡之間,如圖所示,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
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變蠟燭和凸透
鏡位置的情況下,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
“遠離”)凸透鏡。
(第5題)
遠離 
(第6題)
6.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首先調節(jié)燭
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以保證
凸透鏡所成的實像呈現(xiàn)在光屏的 。然后將蠟燭
放置在光具座的A點位置不變,分別選擇焦距為5 cm、
10 cm、20 cm的凸透鏡,在如圖所示BC間移動光屏時
得到清晰的像,可判斷這個像是 (選填“放
大”或“縮小”) 的,實驗中所選用的透鏡焦距可能
是 cm。
同一高度 
中心 
縮小 
5或10 
7. 小明在實驗室中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如
圖所示,具體操作如下:
(1)小明在實驗室中找到一個凸透鏡,但不知道焦
距,于是就用圖甲的方法來尋找焦距,由圖甲可知,該
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10.0 
(2)小明把蠟燭擺放至光具座上,在調整器材高度
時,應 (選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
(3)如果凸透鏡和光屏擺放到如圖乙所示位置時,應
把蠟燭移動到光具座 (選填“0~
30”“30~40”或“40~50”)cm刻度線范圍的某一
位置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 的實像。
點燃 
30~40 
放大 
(4)小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到了清晰的像,并記錄了實驗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突發(fā)奇想的他找旁邊同學借了一個焦距為5 cm的凸透鏡,保持蠟燭和光屏原位置不變,把焦距為5 cm的凸透鏡換上去,并保持原位置不變,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已經(jīng)變得模糊,則光屏需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果不移動光屏,可以在凸透鏡
前放一個焦距合適的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靠近 
凹透鏡 
8. 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玲玲將蠟燭、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光屏依次放
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并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
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
。
使像成在光屏的
中央 
(第8題)
(2)玲玲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 cm的刻度線處,將
蠟燭和光屏移至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出現(xiàn)了燭焰
清晰的像,該成像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是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第8題)
照相機 
(3)實驗過程中蠟燭由于燃燒而變短,為了使燭焰的
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應向下移動 (選填
“光屏”或“凸透鏡”)。
凸透鏡 
(第8題)
(4)玲玲將蠟燭移到35 cm刻度線處,保持透鏡的位置
不變,應將光屏移至 cm刻度線處,才能再次在
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
80 
(第8題)
(5)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合適的位置放一個凹透
鏡,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現(xiàn)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如果不移動光屏,并保
持凹透鏡的位置不變,玲玲更換另一個凸透鏡,光屏上
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鏡的焦距應
(選填“大于”或“小于”)10 cm。
右 
小于 
9. 某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
水夾等器材制成形狀可改變的水透鏡進行以下探究實
驗,裝置如圖所示。
(第9題)
(1)在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時,先在兩個透明長方體玻璃容器中噴入蚊香煙霧,然后將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水透鏡,再將其放在兩個玻璃容器之間,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沿箭頭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經(jīng)水透鏡折射后光將 (選填“偏離”或“偏向”)主光軸。如果此時再向水透鏡中注水,改變水透鏡的凸起程度,折射光偏折的程度將 (選填“改變”或“不改變”)。上述實驗在玻璃容器中噴入蚊香煙霧的目的是 。
偏向 
改變 
便于顯示光路 
(2)圖乙中燭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為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應將水透鏡 (選填“向上”或“向
下”)移動。
向下 
(3)保持水透鏡的形狀不變,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
并移動光屏呈現(xiàn)清晰的像,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次數(shù) 1 2 3 4 5
物距/cm 30.0 15.0 10.0 7.5 6.0
像距/cm 6.0 7.5 10.0 15.0 30.0
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推斷出此水透鏡的焦距為 cm。
5 
(4)在實驗時,將蠟燭從圖乙所示位置勻速地移動到
光具座18 cm刻度線處,則蠟燭的像移動的速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蠟燭移動
的速度。

于 
(5)當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像時,如果再向水透鏡中注
水,若保持光屏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為使光屏上的像變
清晰,蠟燭應該 (選填“遠離”或“靠近”)
凸透鏡;若保持蠟燭、透鏡、光屏位置不動,為使光屏
上的像變清晰,此時在蠟燭和水透鏡之間可以放一塊焦
距合適的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
鏡”)。
靠近 
凹透鏡 
10.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第10題)
(1)為了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小王同學讓一束平行光
正對凸透鏡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側,改變凸透
鏡與光屏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
的光斑,如圖1所示,由此可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為 cm。
最小、最亮 
10.0 
(2)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位
于 上,其目的是
;實驗中固定好透鏡和蠟燭后,若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移
動光屏,光屏上都沒有像,其原因可能是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位
置 
蠟燭位于透
鏡的一倍焦距以內 
(3)在實驗時,小王用該凸透鏡觀察小楊的眼睛,看
到小楊的眼睛如圖2所示,要看到如圖甲的情形,物距u
應該滿足的條件是 ;要看到如圖
乙的情形,物距u應該滿足的條件是 。
10 cm<u<20 cm 
u<10 cm 
(4)小王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如
圖3所示,要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
向 (選填“上”或“下”)調整。
下 
(5)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如圖3的位置時,光屏
上呈現(xiàn)的像是模糊的。
①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上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
上出現(xiàn)清晰的像,此時的像是倒立、 的實像;
如果此時將光屏與蠟燭位置交換,此時光屏上的像
是 (選填“清晰”或“模糊”)的,所成的像
是倒立、 的實像。
縮小 
清晰 
放大 
②如果保持圖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要想
在光屏上仍能獲得清晰的像,在凸透鏡前可以放置一個
焦距合適的 (選填“凹透鏡”或“凸透
鏡”)。
凹透鏡 
(6)實驗中小楊不小心用紙把透鏡下半部分遮住了,
則他看到的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將 (選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亮度將 (選
填“變亮”“變暗”或“不變”)。
不變 
變暗 
(7)小華用11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E”字樣鑲嵌
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
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同學們
對小華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優(yōu)點是可以比
較物與像的大小和 (選填“左右”或“上
下”)朝向關系,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小紅認為選
擇字母“F”更好。
左右 (共17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三節(jié) 神奇的“眼睛”
第1課時 眼睛與視力矯正
知識點一  我們是如何看見物體的
1. 眼睛構造:由瞳孔、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wǎng)
膜、視神經(jīng)構成。
2. 視物原理:
(1)原理:凸透鏡成像(u>2f)。晶狀體相當于
;視網(wǎng)膜相當于 。
(2)成像:倒立、 的 像。

透鏡 
光屏 
縮小 
實 
3. 正常人眼的調節(jié):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強的自我調
節(jié)本領,可以使遠處的物體和近處的物體都成像在
上,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遠處的物
體,又能夠看清近處的物體。

網(wǎng)膜 
4. 近視眼的特點: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不能
看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將近處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
將遠處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 。
5. 遠視眼的特點: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不能
看清近處的物體;遠視眼將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
上,將近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 。
前 
后 
下列關于眼睛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光屏
B. 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正立的像
C. 看清遠處物體時,晶狀體較薄
D. 人的眼睛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具有固定的焦距
C
1. 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機”。如圖所示是描
述人眼看物體的成像圖,其中看遠處景物的是
圖,景物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是 (選填“實”或
“虛”)像。
(第1題)
甲 
實 
知識點二  視力的矯正
1. 近視眼的矯正: 在近視眼前面加一個焦距合適
的 透鏡,能使像后移并呈現(xiàn)在視網(wǎng)膜上。
2. 遠視眼的矯正:在遠視眼前面加一個焦距合適
的 透鏡,能使像前移并呈現(xiàn)在視網(wǎng)膜上。
凹 
凸 
如圖所示,模擬近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方法正確
的是( A?。?br/>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A
2. 有一次,小明上學前取自己的眼鏡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近視鏡和爺爺?shù)睦匣ㄧR混在了一起,外形完全一樣,如圖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鏡,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C?。?br/>C
A. 用手摸鏡片時,中間薄邊緣厚的是老花鏡
B. 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能呈現(xiàn)一個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視鏡
C. 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只能呈現(xiàn)一個大光斑的是近視鏡
D. 拿著鏡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視鏡
(第2題)
1. 如圖為正常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時眼睛的自動調節(jié),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B )
A. 這不可能是同一個人的眼睛
B. 這說明眼睛是一個自動變焦(距)系統(tǒng)
C. 看近處的物體晶狀體應扁平一些
D. 看遠處的物體常常需要瞇起眼睛看
(第1題)
B
第一階 基礎過關精練
2. 如圖所示,關于近視眼和遠視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乙為遠視眼,應戴凸透鏡矯正
B. 乙為近視眼,應戴凹透鏡矯正
C. 甲為遠視眼,應戴凹透鏡矯正
D. 甲為近視眼,應戴凸透鏡矯正
(第2題)
A
易錯點 不會根據(jù)真實情境判斷與眼睛相關的問題
3. 高老師戴著眼鏡正在批改作業(yè),聽到遠處有學生叫
她,為了看清該學生的容貌,高老師立即摘下眼鏡跟這
位學生打招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A. 高老師所戴眼鏡的鏡片是凸透鏡
B. 高老師是近視眼
C. 高老師不戴眼鏡看近物時,物像會成在視網(wǎng)膜前方
D. 高老師的眼球晶狀體對光的會聚作用過大
A
4. 某同學為了探究“視力矯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裝置做了以下實驗。如圖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的實像,他將一個眼鏡片放在凸透鏡和燭焰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清晰了,他移走眼鏡片,稍微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則該眼鏡片是( A?。?br/>A
A. 遠視眼鏡片,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B. 遠視眼鏡片,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C. 近視眼鏡片,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D. 近視眼鏡片,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第4題)
5. 個別青少年患有遠視眼,遠視眼看近處的物體時,
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 (選填“前方”或“后
方”),需要戴對光線有 作用的 透鏡進
行矯正,使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倒立、 的實像。
后方 
會聚 
凸 
縮小 
(第6題)
6. 在圖中的實線框內填上一個合適的透鏡。
(答案圖)
如答案圖所示
第二階 能力拓展訓練
7. 小華用彈性膜充水制作了一個水凸透鏡,通過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變透鏡的厚度,如圖是他用其模擬眼睛看物體的實驗裝置。模擬正常眼睛時,固定透鏡,將一個F形光源放在合適的位置后,調節(jié)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C
A. 此時光源放在透鏡2倍焦距以內
B. 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光源遠離透鏡時,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模擬近視眼的成因時需要從透鏡向外抽水
(第7題)
8. 小凡同學在進行模擬“視力矯正”的實驗時,將一
副近視眼鏡放在了蠟燭與凸透鏡之間,通過調節(jié)后,在
光屏上得到一個燭焰倒立、縮小、清晰的實像。若小凡
同學將近視眼鏡拿走,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
將蠟燭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實像。
靠近 
(第8題)(共22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二節(jié)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第2課時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知識點一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靜態(tài)問題
凸透鏡成像的靜態(tài)規(guī)律:
一倍焦距分虛實,一倍焦距分正倒;
二倍焦距分大小,大于二倍像較小;
虛像正立總放大;實像倒立有大小;
實像總大一倍焦,倒立與物總異側;
虛像總小一倍焦,正立與物總同側。
小楊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將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位于凸透鏡兩側,實驗前調整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圖所示。則下列四個選項中,判斷正確的是( C )
C
A. 若蠟燭放置在1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B. 若蠟燭放置在2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放大的實像
C. 若蠟燭放置在3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放大的實像
D. 若蠟燭放置在4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縮小的實像
1. 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5 cm處得到
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一物體放在此凸透鏡前
20 cm處,可得到一個( A )
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縮小的實像
C. 正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
A
2. 小明用一個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
律,若將光源“F”(圖甲)放在離凸透鏡35 cm的地
方,我們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圖乙中的( A?。?br/>(第2題)
A
知識點二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動態(tài)問題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tài)規(guī)律:
(1)成實像時,物近像 像變 ;物遠
像 像變 。
(2)成虛像時,物近像 像變 ;物遠
像 像變 。
遠 
大 
近 
小 
近 
小 
遠 
大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此時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B
A. 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向左移動1 cm,仍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
B. 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仍能看到燭焰完整的像
C. 實驗過程中,由于蠟燭燃燒變短,使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調節(jié)凸透鏡,應將凸透鏡向上調
D. 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交換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則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燭焰清晰的像
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聰選用了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他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35 cm刻度線處,當光屏移動到如圖所示刻度線處時,在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出燭焰清晰的像。如果將蠟燭從圖中位置移動,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C
A. 蠟燭向左移動2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B. 蠟燭向右移動10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C. 蠟燭向右移動2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D. 蠟燭移到20 cm刻度線處,光屏應移到70 cm刻度線處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第3題)
4.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D
A. 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15 cm
B. 實驗過程中,由于蠟燭燃燒變短,使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下方
C. 保持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移動蠟燭,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 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光屏上可能呈現(xiàn)放大的清晰的燭焰的像
(第4題)
第一階 基礎過關精練
1. 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br/>A. 當物體距凸透鏡10 cm時,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B. 當物體距凸透鏡20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當物體距凸透鏡35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D. 當物體從距凸透鏡20 cm處遠離凸透鏡時,在凸透鏡
另一側所成的像逐漸變大
B
2. 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將點燃的蠟燭從離凸透鏡
40 cm處沿主光軸移到離凸透鏡20 cm處的過程中,像的
大小和像距的變化情況是( A?。?br/>A. 像變大,像距變大
B. 像變小,像距變小
C. 像變大,像距變小
D. 像變小,像距變大
A
易錯點 不會應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進行判斷
3. 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 cm,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假設光具座足夠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br/>(第3題)
B
A. 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qū)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D區(qū)域才可能呈現(xiàn)清晰的像
B. 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
C. 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qū)域
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C區(qū)域
4. 如圖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鏡在50 cm刻度線處不動,將點燃的蠟燭放在20 cm的刻度線處,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A
A. 將光屏移動到65 cm的刻度線上時,會再次成清晰的縮小的像
B. 將光屏移動到65 cm的刻度線上時,會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C. 將光屏移動到70 cm的刻度線上時,會再次成清晰的縮小的像
D. 將光屏移動到70 cm的刻度線上時,會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第4題)
(第5題)
第二階 能力拓展訓練
5.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節(jié)的方法是( A?。?br/>A. 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B. 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C. 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D. 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A
6. *(拓展)某同學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圖,他繼續(xù)向凸透鏡內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如果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 A?。?br/>A. 光屏應向左移動,成縮小的像
B. 光屏應向右移動,成放大的像
C. 光屏應向左移動,成放大的像
D. 光屏應向右移動,成縮小的像
(第6題)
A
7. 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繪制
了如圖所示的圖像。
(第7題)
(1)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5 
(2)當物距為8cm時,該凸透鏡成一個 (選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
(3)把距凸透鏡6 cm處的物體移到距凸透鏡20 cm處的
過程中,像的大小將會 (選填“變大”“變
小”“先變小再變大”或“先變大再變小”)。
放大 
變小 
(4)由圖像可知,物體與實像之間的最小距離
為 cm。
20 
(第7題)
8. 小超和媛媛利用光具座、兩個焦距相同而直徑大小
不同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等來探究“凸透鏡成
像規(guī)律”。
(1)實驗時,應該選擇直徑 (選填“大”或
“小”)的凸透鏡做實驗,成像會更亮。實驗時的環(huán)境
應該較 (選填“亮”或“暗”)比較好。
大 
暗 
(2)小超和媛媛測出凸透鏡的焦距是10 cm,他們接著
將蠟燭、透鏡、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
節(jié) 的中心、光屏的中心、透鏡的中心在同
一 。
燭焰 
高度 
(3)當他們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如圖1所示的位置時,光
屏上恰好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此時保持蠟燭和光屏不
動,將凸透鏡移動到 cm刻度線處時,仍能在
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第8(3)題]
65.0 
(4)接著,小超和媛媛用剛才的器材做了進一步探
究,如圖2所示,他們將蠟燭、透鏡、光屏分別放在
25 cm、40 cm、55 cm刻度線處,現(xiàn)保持光屏位置不
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4 cm/s和2 cm/s的速度從
圖示位置同時勻速向左運動,經(jīng)過 s,光屏上
成清晰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
小”)的像。
2.5 
等大 
[第8(4)題](共42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二節(jié)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知識點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1. 三個基本概念
(1)物距:物體到凸透鏡 的距離簡稱為物距
(u)。
(2)像距:像到凸透鏡 的距離簡稱為像距
(v)。
(3)焦距:焦點到凸透鏡 的距離簡稱為焦距
(f)。
光心 
光心 
光心 
2. 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要點提示:
(1)實驗器材的組裝:在光具座上按順序依次放置蠟
燭、凸透鏡、光屏;
(2)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目的是 ;
同一水平高
度上 
讓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對調蠟燭與光屏的位置, (選填“能”或
“不能”)成像,原因是: ;
(4)用紙遮住凸透鏡的一半,光屏上的像會
變 ,但像是 (選填“完整”或“不完
整”)的;
能 
光路可逆 
暗 
完整 
(6)蠟燭在一倍焦距以內,無論怎樣調節(jié)光屏,光屏
上都不會有像。
(5)蠟燭向下調節(jié)時,光屏上的像會向 移動;
凸透鏡向上移動時,光屏上的像向 移動;成實像
時,蠟燭向左(遠離凸透鏡)調節(jié)時,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得到清晰的像;
上 
上 
靠近 
實驗結論: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物距u和
焦距f的關
系 像的性質 像的位置 像距v
和焦距
f的關系
正立 倒立 縮小 放大 實像 虛像 與物同側 或異側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異側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異側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異側 v>2f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同側 ——
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口訣法記憶:一倍焦距分虛實,
二倍焦距分大??;實像與物異側倒,物近像遠像變大;
虛像與物同側正,物近像近像變小。
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有一個步驟是調整
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點燃蠟燭應在這個步驟
之 (選填“前”或“后”)。若凸透鏡位置不
變,先后把燭焰放在a、b、c、d各點,分別調節(jié)光屏的
位置。
前 
(1)燭焰放在a點時,移動光屏,光屏上將出現(xiàn)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
“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實
像”或“虛像”)。
(2)燭焰放在b點時,移動光屏,光屏上將出現(xiàn)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
“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實
像”或“虛像”)。

立 
縮小 
實像 

立 
縮小 
實像 
(3)燭焰放在c點時,移動光屏,光屏上將出現(xiàn)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
“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實
像”或“虛像”)。
(4)燭焰放在d點時,移動光屏,光屏上 (選
填“能”或“不能”)出現(xiàn)燭焰的像,成 (選
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放
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實像”
或“虛像”)。

立 
放大 
實像 
不能 
正立 
放大 
虛像 
(5)燭焰放在 點時,可以觀察到放大的像。
(6)燭焰放在 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像最大。
(7)燭焰放在 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像最小。
(8)燭焰放在 點時,光屏上出現(xiàn)最清晰像時,光
屏距凸透鏡最遠。
(9)燭焰從a移到b的過程中,像的大小變 ,像
與凸透鏡的距離變 。
c、d 
c 
a 
c 
大 
大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中:
(1)他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使之在光屏上形成一個
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透鏡的焦距
為 cm。
11.6 
(2)為了能使像清晰地呈現(xiàn)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調
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
的中心大致在 。
(3)當燭焰距離凸透鏡30 cm時,移動光屏會出現(xiàn)一個
清晰的燭焰的像。該像是 立、 的實像。
同一水平高度 
倒 
縮小 
(4)當裝置如圖乙所示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那么光屏離凸透鏡
的距離可能是 (填序號)。
A. 26 cm B. 16 cm C. 6 cm
縮小 
B 
(5)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的燃燒,光屏上的像已不
在光屏中心,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既可以
向 移動光屏,也可以向 移動凸透鏡。(均
選填“上”或“下”)
(6)將蠟燭向凸透鏡方向移動,若在光屏上還能得到
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
離”)凸透鏡。
上 
下 
遠離 
(7)實驗過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凸透鏡
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的像 (填序號)。
A. 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B. 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下半部分
C. 出現(xiàn)燭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變,只是變暗了
D 
(8)若在實驗過程中,一只蚊子飛到了凸透鏡上,則
此時光屏上 呈現(xiàn)蚊子的像。若在實驗過程中,
一只正在發(fā)光的螢火蟲飛到了凸透鏡上,則此時光屏
上 呈現(xiàn)螢火蟲的像。(均選填“能”或“不
能”)
不能 
不能 
1. 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
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
光屏和點燃的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實驗前調整好
實驗器材。如圖所示,將蠟燭移至25 cm刻度線處,移
動光屏,呈現(xiàn)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點是( A?。?br/>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正立、放大的虛像
C. 倒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縮小的虛像
(第1題)
A
2. 小潘同學選用焦距為15 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
鏡的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實驗在 (選填“較暗”或“較亮”)的
環(huán)境中進行,現(xiàn)象更明顯。
(2)在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高度時,蠟燭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調整它們高
度的目的是 。
較暗 

要 
使物體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第2題)
(3)小潘將蠟燭放在1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如圖
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一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
的實像。
(第2題)
縮小 
(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25 cm刻
度線處,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
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右 
變大 
(第2題)
(5)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40 cm
刻度線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
晰的像,當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鏡的右側,透過凸透鏡
觀察到燭焰 (選填“正立”或“倒
立”)、放大的像。
正立 
(第2題)
(6)在如圖所示的實驗中,蠟燭放在10 cm刻度線處,
僅將凸透鏡換為焦距更小的凸透鏡。為在光屏上得到清
晰的像,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
離”)凸透鏡移動。
靠近 
(第2題)
第一階 基礎過關精練
1. 一凸透鏡的焦距為6 cm。若將物體放在此透鏡前15
cm處,可得到( B?。?br/>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縮小的實像
C. 正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
B
2. 如圖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鏡右邊的光屏上(圖中
光屏未畫出)得到一個燭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點燃
的蠟燭應置于圖中的( C?。?br/>A. a點處 B. b點處
C. c點處 D. d點處
(第2題)
C
易錯點 對凸透鏡所成像的形狀判斷不清
3. 把一只點燃的蠟燭(如圖)放在焦距為10 cm的凸透
鏡前16 cm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調節(jié)光屏的位置可找
到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這個像是圖中的( B?。?br/>(第3題)
B
A   B   C   D
4. 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示意
圖,凸透鏡的焦距是20 cm,如圖的情景,眼睛可能觀
察到燭焰經(jīng)凸透鏡折射所成的虛像的是( B )
B
5.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
當物距u大于像距v時,在光屏上總能得到倒立、
的實像;當物距u小于像距v并成實像時,在光屏上
總能得到倒立、 的實像。

小 
放大 
6. 洋洋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應用”的實驗
中,選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
(1)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
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
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第6題)
10.0 
(2)洋洋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圖乙所
示,要使燭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調節(jié)凸透鏡,應將
凸透鏡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
下 
(3)如圖丙所示,若保持凸透鏡、蠟燭位置不變,
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 立、
的實像。
(4)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標尺35 cm
刻度線處,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
立、 的實像。
倒 
縮小 
倒 
放大 
第二階 能力拓展訓練
7. 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
外,而b端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如圖所示,那么
在另一側所成的像是( A )
A. a端變細,b端變粗
B. a端變粗,b端變細
C. a、b端都變粗
D. a、b端都變細
(第7題)
A
8. 小偉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
律”,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
(第8題)
(1)小偉在組裝器材時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
在光具座上,并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水平直線上,這樣做的目的是 。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
央 
(2)實驗過程中,凸透鏡始終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
線處,當蠟燭固定在光具座10 cm刻度線處時,如圖所
示,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
縮小 
(第8題)
(3)接下來小偉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
離,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燭焰清晰的像,他應將光
屏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
向移動。
靠近 
(第8題)
(4)當小偉把蠟燭向右移動到光具座45 cm刻度線處
時,光屏上 (選填“有”或“沒有”)燭焰經(jīng)過
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此時,像成在 (選填“光
屏”或“燭焰”)一側。若要觀察到燭焰的像,眼睛要
在 (選填“燭焰”或“光屏”)這一側。
有 
燭焰 
光屏 
(第8題)
(5)蠟燭隨著燃燒而變短,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
央,這時最合理的調整是 。
A. 只需將凸透鏡向下移動一些
B. 只需將光屏向上移動一些
C. 將凸透鏡和光屏都向下移動一些
D. 以上方法都可以
C 
(第8題)
9. 物理課后超超和同學們利用器材箱的光具座展開了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活動,如圖所示。
(第9題)
(1)實驗前,為便于觀察應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
三者的中心在 ,若發(fā)現(xiàn)燭焰在光屏上的像
的位置偏高,應將光屏向 (選填“上”或
“下”)調節(jié)。
同一高度 
上 
(2)實驗裝置正確安裝并調節(jié)后,在圖中所示的光屏
上能看到燭焰清晰的等大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f
= cm。保持透鏡位置不動,若將蠟燭移至1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55 cm刻度線處,光屏上能看
到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
大”)的實像。
10.0 
縮小 
(3)光屏成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
置不變,把光屏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要想在光屏上再
次看到清晰的像,可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放一個焦距合
適的 (選填“凹透鏡”或“凸透鏡”)。
凸透鏡 
(4)在第(2)問基礎上,若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
透鏡移動到 cm刻度線處,光屏上將再次出
現(xiàn)清晰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
大”)的像。
25.0 
放大 (共26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三節(jié) 神奇的“眼睛”
第2課時 透鏡的應用
知識點一  放大鏡
1. 放大鏡的原理: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 以內
時,凸透鏡成 、 的虛像。
2. 放大鏡的應用:放大鏡是凸透鏡,它可以將較小
的、肉眼不易看清的物體“放大”。
焦點 
放大 
正立 
小京通過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看到了提示牌上
“關燈”兩字放大的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C
A. “關燈”兩字放大的像是實像
B. 提示牌上“關燈”兩字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C. 提示牌上“關燈”兩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0 cm
D. 提示牌上“關燈”兩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0 cm
1. 小樂用放大鏡看指紋時,覺得指紋的像太小,為使
指紋的像大一些,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B?。?br/>A. 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近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遠些
C. 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稍近些
D. 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稍遠些
(第1題)
B
知識點二  照相機
1. 照相機是根據(jù)物體在凸透鏡的 焦距之外時,
凸透鏡成 、 的實像這一原理制成的。
2. 若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應當減小
距、 像距,即照相機應離物體近一些,同時將
鏡頭往外拉,使鏡頭與底片的距離遠一些。
2倍 
縮小 
倒立 
物 
增大 
如圖是照相機的成像示意圖,以下說法中正確的
是( D?。?br/>A. 照相機的鏡頭是凹透鏡
B. 所成的像是正立、縮小的虛像
C. 要使底片上的像變大,只把鏡頭前伸就可以了
D. 要在底片上成縮小的像,物距必須大于2倍焦距
D
2. 如圖所示,某同學欲拍攝一棵高大樹木的全景,但
從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樹的一部分,他要拍攝到這棵樹的
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C )
A. 把相機向上舉高 B. 向前再走幾步
C. 向后退幾步 D. 在原地蹲下
(第2題)
C
3. 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其中手機強大
的拍照功能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便利,景物通過手機鏡頭
成倒立、縮小的 (選填“實像”或“虛
像”)。如圖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桿進行自拍,與手拿
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 物距,從
而 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后兩空
均選填“增大”或“減小”)
實像 
增大 
增大 
(第3題)
知識點三  幻燈機、投影儀
1. 幻燈機、投影儀是根據(jù)物體在凸透鏡的
和 之間時,凸透鏡成 、
的實像這一原理制成的。
2. 若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應當 物
距、 像距,即:幻燈機、投影儀的鏡頭離物體
近一些,同時使鏡頭與屏幕的距離遠一些。
一倍焦
距 
二倍焦距 
倒立 

大 
減小 
增大 
如圖所示,投影儀是教學中常用的設備,下面關
于投影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br/>A
A. 投影片通過鏡頭所成的像是一個放大的虛像
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發(fā)生漫反射
C. 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D. 若使屏幕上的像變大,應使鏡頭靠近投影片的同時投影機適當遠離屏幕
4. 某學?!鞍喟嗤ā惫こ滔嚓P設備均已經(jīng)正式投入使用?!鞍喟嗤ā惫こ坛哂袀鹘y(tǒng)多媒體教室的功能外,還可以通過對交互式電子白板、實物投影儀、電腦三個設備的整合使用,構建出交互式的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如圖是該校某班的實物投影儀,實物投影儀上面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在白板上能呈現(xiàn)出
(選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 (選填“實”或“虛”)像。
凸 
倒立 
實 
(第4題)
知識點四  顯微鏡和望遠鏡(選學)
1. 顯微鏡主要由 鏡和 鏡組成, 鏡
和 鏡都是凸透鏡。
2. 望遠鏡能使很遠的物體成像在眼前,就像物體被
“拉近”了。
3. 觀察微生物、細胞等肉眼無法看見的物體時,一般
用 鏡;觀察遠處的物體時,一般用
鏡。兩者的目鏡都相當于放大鏡。
目 
物 
目 
物 
顯微 
望遠 
關于顯微鏡和望遠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B?。?br/>A. 顯微鏡和望遠鏡都由物鏡和目鏡組成
B. 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目鏡都成放大的實像
C. 顯微鏡的物鏡成像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成像,目鏡
則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D. 望遠鏡的物鏡成像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成像,目鏡
則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B
5. 如圖是某天文愛好者所使用的望遠鏡,下列關于該望遠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D?。?br/>A. 它的物鏡和顯微鏡的物鏡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鏡相當于放大鏡,用來把像
放大
C. 它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
焦點附近成虛像
D. 它由兩組透鏡組成,靠近眼睛的為
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為物鏡
(第5題)
D
第一階 基礎過關精練
1. 小亮在重陽節(jié)送給奶奶一個臺式放大鏡(如圖所
示)。放大鏡的焦距為25 cm。奶奶正確使用這個放大
鏡看書時( B?。?br/>A. 書與放大鏡之間的距離應等于25 cm
B. 書與放大鏡之間的距離應小于25 cm
C.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虛像
D. 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實像
(第1題)
B
2. 小強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時,在光屏
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清晰的像。下列器材工作時運
用上述成像規(guī)律的是( C )
A. 放大鏡 B. 投影儀
C. 照相機 D. 平面鏡
C
3.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進入了“刷臉”時代。“刷
臉”時,人臉面對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經(jīng)系
統(tǒng)自動拍照、掃描,確認相關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
份認證。在系統(tǒng)拍照過程中( D )
A. 人臉是光源
B. 人臉應保持在透鏡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
C. 人臉經(jīng)攝像頭成像的原理與平面鏡相同
D. 人臉經(jīng)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D
易錯點 不會根據(jù)真實情境利用相關知識進行解釋
4. 如圖是愛動手的小雅利用手機和透鏡自制的簡易投
影儀,它能將手機上的畫面放大投影到墻壁上。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C )
A. 制作簡易投影儀的鏡頭是凹透鏡
B. 投影儀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C. 透鏡到墻壁的距離應大于透鏡的二倍
焦距
D. 手機應放置在透鏡的一倍焦距內
(第4題)
C
5. 望遠鏡能對遠處的物體進行視角放大,它利用兩個
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則物鏡和目鏡
對被觀察物體所成的像是( D )
A. 物鏡和目鏡都成虛像
B. 物鏡和目鏡都成實像
C. 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D. 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D
6. 關于顯微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A. 目鏡的作用相當于放大鏡
B. 目鏡的作用相當于照相機
C. 物體經(jīng)物鏡成放大的虛像
D. 物體經(jīng)目鏡成放大的實像
A
7. 投影儀能將文字和圖像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鏡頭
相當于一個 ,屏上出現(xiàn)的文字相對于投影儀
內部發(fā)光元件產(chǎn)生的“文字”是一個 立、放大的
像。若需讓屏上的文字變大,應將鏡頭適當
(選填“靠近”或“遠離”)發(fā)光元件。
凸透鏡 
倒 
靠近 
8. 如圖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無人駕駛小巴車,它可
以通過車上的攝像機和激光雷達識別道路狀況。小巴車
上的攝像機識別道路上的行人時,其鏡頭相當于一
個 透鏡,行人在攝像機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縮小
的 像。當小巴車靠近公交站牌時,站牌在攝像機
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
或“不變”)。
凸 
實 
變大 
(第8題)
第二階 能力拓展訓練
9. 婁底高鐵站的進站通道采用了人臉識別系統(tǒng)(如圖
所示),識別系統(tǒng)的攝像機可以自動將鏡頭前1 m處的
人臉拍攝成數(shù)碼照片傳遞給設備識別。此系統(tǒng)的攝像機
的鏡頭相當于 透鏡,它的焦距應小
于 cm。
(第9題)
凸 
50 
10. 如圖所示,小剛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機。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外殼的長度為20 cm,若將凸透鏡對準窗外景物,在外殼內前后移動內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若將凸透鏡正對燃燒的蠟燭,當蠟燭距離凸透鏡至少 cm時,可以在外殼內移動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
倒立 
縮小 
20 
(第10題)
11. 某手機拍照鏡頭可看作凸透鏡,其拍照的原理是:
當被拍攝的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 (選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2f時,成倒立、 的
實像。當手機離被拍攝的物體很近時,物體所成實像的
像距將變 ,從手機中看到的像變模糊,為了仍能
拍攝出清晰的像,我們可以自制手機微距鏡頭,即在手
機鏡頭前加一 (選填“凸”或“凹”)透鏡,使
近距離被拍攝的物體清晰成像。
大于 
縮小 
大 
凸 
12. 如圖甲所示是某一物體的形狀,圖乙是供選擇的物體的像的形狀(不考慮像的大小)。
(第12題)
(1)該物體在照相機的膠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狀為 。
(2)把投影儀的平面鏡卸掉,讓物體的像成在天花板
上,這時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
(3)用放大鏡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
D 
D 
C (共10張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實踐  探究森林火情緣由
知識點 探究森林火情緣由
1. 物體燃燒的三個基本條件通常指的是可燃物、助燃
物(或氧氣)和足夠的高溫(或著火點)。
2. 森林中的易燃物主要包括落葉、枯枝和干燥的草
木等。
3. 森林火情往往容易在干燥的天氣、風力較大和人為
疏忽等條件下發(fā)生。
4. 礦泉水瓶引發(fā)森林火情,其主要原理與凸透鏡的作
用類似,即通過 太陽光引發(fā)易燃物的燃燒。
會聚 
5. 在進行太陽光通過礦泉水瓶的實驗時,為保護眼
睛,最好佩戴護目鏡。
6. 請寫一句森林防火的警示語:
。
7. 《淮南萬畢術》中記載冰透鏡取火的方法是:“削
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
森林防火,人人有
責 
1. 嚴禁在森林里隨地丟棄透明的瓶子,因為雨水進入
后,被陽光照射可能會引發(fā)森林火災。下列與此現(xiàn)象的
光學原理相同的是( D )
A B C D
D
2. 早在我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有關
于冰透鏡的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
影,則火生。”圖中關于該記載解釋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br/>A
A B C D
3. 剩有水的礦泉水瓶丟棄在地上,迎著太陽走向它
時,有時會感到它明亮耀眼,這是由于 現(xiàn)
象造成的。禁止在森林里丟棄剩有水的礦泉水瓶,是因
為陽光照向它時,它相當于一個 ,有可能引
發(fā)森林火災。
鏡面反射 
凸透鏡 
4.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我國歷史上的冰透鏡
  早在我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有關
于冰透鏡的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
影,則火生。”其后,晉朝張華的《博物志》中也有類
似記載。
  冰遇陽光會熔化,冰透鏡對著太陽卻能聚光使艾絨
著火,令人懷疑。清代科學家鄭復光根據(jù)《淮南萬畢
術》的記載,親自動手做過一些實驗,證實冰透鏡的確
可以取火?!剁R鏡冷癡》中寫道:“將一只底部微凹的
錫壺,內裝沸水,用壺在冰面上旋轉,可制成光滑的冰
透鏡,利用它聚集日光,可使紙點燃?!?br/>(1)“削冰令圓”就是把冰塊制成 鏡,其對
光有 作用。
凸透 
會聚 
(2)“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
生?!敝械摹坝啊笔? (填序號)形成的。
A. 光沿直線傳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C 
(3)如圖所示透鏡中,與文中的冰透鏡對光線作用不
相同的是 。
(第4題)
(4)“利用冰透鏡聚集日光,可使紙點燃”,將紙放
到什么位置點燃得最快?答: 。
C 
冰透鏡的焦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巴彦淖尔市| 桦川县| 莫力| 安新县| 隆子县| 泗阳县| 邛崃市| 铜山县| 崇仁县| 上栗县| 吉林省| 科技| 天峻县| 德昌县| 威信县| 鄂温| 凤凰县| 沈丘县| 保德县| 甘孜县| 宁津县| 乐都县| 灌南县| 叙永县| 奈曼旗| 兴安县| 嘉黎县| 英吉沙县| 新泰市| 正阳县| 互助| 香港 | 保康县| 绵竹市| 石嘴山市| 德惠市| 常熟市| 克什克腾旗| 达拉特旗|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