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機械運動 八年級上冊 ?滬教版 圖示為“復興號”動車組在高鐵線路上迅速駛過橋梁的場景。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大到星系、小到原子,宇宙萬物都在運動。本章我們將學習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并用物理學的語言和方法來描述機械運動。 通過本章內容的學習,你將了解機械運動、速度和勻速直線運動等基本概念,知道運動有相對性;體驗建立物理模型的過程;學會測量速度。在描述運動、研究運動的過程中初步建立運動觀念。 導入新課 第3節 速度的測量 如圖所示,上海洋山深水港的超大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現場空無一人。一個個集裝箱被平穩地吊起,由無人駕駛的導引車井然有序地自動“派送”。 集裝箱上升的速度有多大? 速度的測量 01 s-t 圖像 02 課堂總結 03 提升練習 04 第3節 速度的測量 速度的測量 01 第3節 速度的測量 一 速度的測量 1. 學生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實驗原理與方案】 要測量鉤碼上升的速度,需要測量鉤碼通過的路程s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再利用公式 v= s/t 即可計算出鉤碼速度v的大小。 【實驗裝置與方法】 本實驗要用到刻度尺、電子秒表、電動機、細線、鉤碼和鐵架臺等。搭建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電動機穩定運行時,能夠通過細線帶動鉤碼緩慢平穩地豎直上升。 一 速度的測量 【實驗操作和數據收集】 (1)刻度尺緊靠立柱,平行于細線放置。在刻度尺上每隔10cm貼一條標記線。 (2)打開電動機,當鉤碼經過標記線O處開始計時,此后鉤碼每經過一個標記線記錄一次時間。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過程 路程s/cm 時間t/s 速度v/(m·s-1) O→A 10 A→B 10 B→C 10 C→D 10 D→E 10 數據記錄表 一 速度的測量 【數據處理】將相關測量數據填入表中,并求出鉤碼上升的速度。 【交流討論】 (1)根據所得數據,描述鉤碼的運動情況。 (2) 在實驗中,如果一接通電動機電源就開始計時,會對實驗造成什么影響? (1)根據所得數據可知,鉤碼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 (2) 在實驗中,如果一接通電動機電源就開始計時,會使測量的速度值偏小。因為剛接通電動機電源時,電動機的速度從小變大,若進行計時,會使測量時間變大,使測量的速度偏小。 一 速度的測量 2. 雷達測速 (1)區間測速 “區間測速”,就是在兩監測點安裝監控和測速探頭,測出一輛車通過兩個監測點的時間,再根據兩點間的距離算出該車在這一區間路段的平均車速,如果這個平均車速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 一 速度的測量 (2)測速儀(定點測速) 如圖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見的測速裝置,其主要部分是一個測速儀。其原理如圖所示,汽車向測速儀的方向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超聲波信號遇見汽車前面板,反射回測速儀。 測速儀根據汽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所通過的路程及所用的時間,由速度公式v=s/t可得出汽車的平均速度。 測速儀 一 速度的測量 【例題1】某位同學做了測量鉤碼運動速度的實驗,表記錄了鉤碼到達部分標記線所用的時間。求鉤碼在BC段的速度是多大?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過程 時間t/s O→A 3.25 O→B 6.46 O→C 9.60 BC段的路程為s=10cm,所用的時間為 t=9.60s-6.46s=3.14s 鉤碼在BC段的速度為 v=????????=10cm3.14s=3.18m/s ? 一 速度的測量 【例題2】高速公路實現“區間測速”全覆蓋。就是測算出汽車在某一區間行駛的平均速度,如果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若監測點A、B相距15km,全程限速,一輛轎車通過兩個監測點的時間如圖所示。求: (1)通過計算說明,采用“區間測速”,這輛轎車在該路段會不會被判超速? (2)若要確保通過AB路段區間測速不會被判超速,則通過AB路段時間最短用時多少s? 一 速度的測量 (1)通過計算說明,采用“區間測速”,這輛轎車在該路段會不會被判超速? (2)若要確保通過AB路段區間測速不會被判超速,則通過AB路段時間最短用時多少s? ????=????????=15kmh/6?= 90km/h<120km/h ? (2)確保通過AB路段區間測速不會被判超速,此時最大速度v′=120km/h,則通過AB路段時間最短時間 ????′=????????′=15km120km/h?= 0.125h=450s ? (1)轎車通過兩個監測點所用的時間為 t=10h41min-10h31min=10min=h/6 速度為 所以這輛轎車在該路段不會被判超速。 【例題3】用如圖甲玻璃管及刻度尺來“探究氣泡的運動”,記錄氣泡不同時刻在刻度尺上的位置s,用測量的數據繪出s-t圖像如圖乙,由實驗裝置及圖像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氣泡做__________運動;氣泡的速度為______ m/s。 由圖像可知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所以小氣泡做勻速直線運動。 氣泡的速度為 0.075 勻速直線 ????=????????=85cm?10cm10s=7.5cm/s=0.075m/s ? 一 速度的測量 s-t 圖像 02 第3節 速度的測量 二 s-t 圖像 在物理學中除了文字、表達式以外,還可以用圖像來描述運動。 以時間t為橫軸、路程s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將實驗數據以點的形式標記到坐標系中,再用光滑的線將這些點連起來,就得到了s-t圖像。s-t圖像能反映物體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二 s-t 圖像 1. 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 某位同學做了測量鉤碼運動速度的實驗,表記錄了鉤碼到達各標記線所用的時間。 (1)根據表中的數據,在s-t圖中標出遺漏的數據點 。 (2)觀察數據點的分布特征,將它們用光滑的線連起來。 二 s-t 圖像 觀察數據點的分布特征,將它們用光滑的線連起來。發現圖線為一條傾斜的直線,說明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如圖甲所示,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是一條過原點O的傾斜直線。實驗中記錄的數據點個數是有限的,而通過數據點得到的圖線由無數個點組成。我們可從圖像上的任意一點知道物體通過的路程和對應的運動時間,從而得到物體運動的速度。 乙圖線為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說明物體靜止。 二 s-t 圖像 2. 勻速直線運動的 v-t 圖像 如圖所示,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速度,甲圖線為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隨著時間的增加速度不變,說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乙圖線為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隨時間的增加,速度增大,表明物體做加速運動。在v-t圖像中,0~ t0時間內物體通過的距離對應著圖線與t軸構成的陰影面積。 二 s-t 圖像 在速度—時間(v-t)圖象中,同一坐標系,截距越大,速度越大。如圖所示,隨時間的增加速度不變,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且v甲>????乙。 ? 二 s-t 圖像 3. s-t 或 v-t 圖像的應用 ①讀出任一時間內物體通過的路程或通過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根據如圖所示的圖像,物體甲在5s內通過的路程為____m. 20 ②求出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比較運動的快慢情況 v乙=????乙????乙=8m2s?=4m/s ? v丙=????丙????丙=4m4s?=1m/s ? v乙>????丙 ? 二 s-t 圖像 ③在同一坐標系中比較運動的快慢 時間相同 t=t2時,比較路程: 因為s2>s1,所以A物體運動的快。 路程相同s=s1時,比較時間: 因為t1<t2,所以A物體運動的快。 ④在不同坐標系中比較運動的快慢 v甲=????甲????甲=2.4m6s?=0.4m/s ? v乙=????乙????乙=1.2m12s?=0.1m/s ? 因為v甲>????乙,所以甲運動的快. ? 乙 ? 二 s-t 圖像 【例題4】甲、乙兩輛小車運動的s-t圖像如圖所示。由此可判斷: ①甲做____________運動,乙做____________運動. ②甲的速度為v甲= _____m/s,乙的速度 v乙=_____m/s. ③在10min內甲、乙運動的路程分別為________、 _____ 。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5 2 3000m 1200m 在坐標系中,時間的單位是min,計算時要變為s. v甲=????甲????甲=40m8s?=5m/s ? v乙=????乙????乙=20m10s?=2m/s ? 二 s-t 圖像 【例題5】甲、乙兩小車在筆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如圖所示,圖甲是小車甲位置s與時間t的關系的s-t圖像,圖乙是小車乙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的v-t圖像,由圖像可知( ) A.甲由靜止開始運動,乙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乙兩車相對靜止 C.甲、乙兩車運動5s所通過的路程不同 D.甲車的速度越來越快,乙車的速度不變 如圖甲所示,甲的通過的路程與時間的圖像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為正比例關系,即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 如圖乙所示,時間改變時,乙車的速度為2m/s保持不變,為勻速直線運動。故兩車速度相同,相同時間通過路程相同,如果甲、乙兩小車在筆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則兩車相對位置保持不變,為靜止狀態。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B 故選B. 課 堂 總 結 03 第3節 速度的測量 課堂總結 速度的測量 【實驗原理與方案】v= s/t 【實驗裝置與方法】刻度尺、電子秒表、電動機、 細線、鉤碼和鐵架臺等. 【實驗操作和數據收集】 【數據處理】 【交流討論】 ①s-t圖像:是一條過原點O的傾斜直線, 說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②v-t 圖像:為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 說明物體的速度是變化的. s-t圖像 測量運動 的速度 提 升 訓 練 04 第3節 速度的測量 提升訓練 1. 小明用手機導航查詢從A地去B地的步行路線,查詢結果顯示:435m,7min。試通過估算判斷手機導航給出的步行時間是否合理。 時間t=7min=420s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v=1m/s 在這段時間內行走的路程約為 s=vt=1m/s×420s=420m 所以手機導航給出的步行時間是否合理。 提升訓練 2. 如圖所示是小球下落的頻閃照片,如果閃光燈每秒鐘閃亮100次,球從位置A到位置B經過的時間是( ) A.0.06秒 B.0.07秒 C.6秒 D.7秒 閃光燈每秒鐘閃亮100次,即閃光燈每閃一次時間間隔是0.01s,球從位置A到位置B經過的閃光次數為6次,故經過的時間是0.06s,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A 提升訓練 3. 如圖所示,是甲、乙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由圖可知,甲車運動的速度為____米/秒,其物理意義是_______ ;乙車運動8秒鐘通過的路程為_____米;若甲、乙兩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沿同一直線運動4秒鐘,則它們的距離為_______米。 由圖像可知,甲車運動8s時,通過的路程為20m,所以甲車的速度為 v=s/t=20m/8s=2.5m/s 甲車速度為2.5m/s,其物理意義是甲車1s內運動的路程為2.5m。 由圖像可知,乙車運動8s通過的路程為10m。 由圖像可知,甲車運動4s時,通過的路程為10m;乙車運動4s時,通過的路程為5m。若甲、乙兩車向同一方向運動,則4s后它們的距離為10m-5m=5m;若甲、乙兩車向相反方向運動,則4s后它們的距離為10m+5m=15m。 2.5 見解析 10 5或15 提升訓練 4. 物體的運動可以用s-t、v-t圖像來反映。以下四個圖像,能正確反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1)和(2) B.(3)和(4) C.(1)和(3) D.(2)和(4) C (1)表示隨著時間的增大,路程也在變大,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2)表示隨著時間的增加,路程不變,說明物體保持靜止; (3)表示隨著時間的增大,速度保持不變,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4)表示隨著時間的增大,速度越來越大,物體做加速運動。 所以能正確反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1)和(3),C符合題意,ABD不符題意。 故選C。 提升訓練 5. 如圖是一位攝影愛好者用頻閃攝影技術拍的一張照片,清晰地記錄了網球被擊出后某一段的運動軌跡,已知此次攝影的相鄰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為0.01s,網球的實際直徑約為6cm,網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所用的時間是____ s,網球在AB段運動的實際平均速度約為______m/s。 根據題意可得,相鄰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為0.01s,網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一共5個間隔,所用的時間t=0.05s。 0.05 20 ????=????????=1m0.05s=20m/s ? 由圖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即照片中網球的直徑為0.30cm,照片中網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通過的路程為5.00cm,已知網球的實際直徑約為6cm,設網球實際通過的路程為s,由比例關系可得 ????5.00cm=6cm0.30cm s=100.00cm=1m 則網球在AB段運動的平均速度 ? 提升訓練 6. 取長70cm的細玻璃管注滿水,管上標有均勻刻度,管中留5mm 高的小氣泡,將玻璃管反轉,觀察氣泡運動,如圖甲所示。 (1)該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有________ ;為了便于測量時間,應設法使管內氣泡運動得______(選填“慢”或“快”)一些; (2)根據實驗數據和圖像可知氣泡在0~50cm的過程中運動的平均速度為_____cm/s(小數點后保留兩位有效數字),由圖像可知,氣泡做_________運動。 慢 秒表 5.56 勻速直線 距離 s/cm 0 10 20 30 40 50 時間t/s 0 1.8 3.6 5.4 7.2 9 提升訓練 (1)實驗中需要測量距離及時間,通過v=s/t來求速度,玻璃管上標有刻度,可直接測量距離,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工具秒表。 為了便于測量時間,應讓水泡在在玻璃管中運動時間較長,則運動較慢些。 (2)由圖像及表格知,氣泡在9s內,通過50cm的距離,平均速度 v=s/t=50cm/9s≈5.56cm/s 由圖像知,s-t圖線是一過原點的傾斜直線,s與t成正比,所以氣泡做勻速直線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