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7.跨學科實踐:探究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第三單元 物態變化主講:XXX知識目標1.能準確識別廚房中各種物態變化的現象,如冰的融化(固態變為液態)、水的沸騰(液態變為氣態)、水蒸氣在窗戶上的凝結(氣態變為液態)等。2.理解物態變化的條件和特點,例如知道熔化需要吸熱、凝固需要放熱等。3.掌握物態變化過程中的能量轉移情況,如汽化吸熱、液化放熱等。技能目標1.能夠設計簡單的實驗來觀察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如通過加熱冰塊觀察熔化過程、在鍋蓋上觀察水珠的形成(液化現象)等。2.學會正確使用廚房中的測量工具(如溫度計等)來記錄物態變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3.提高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如正確處理加熱設備、避免燙傷等。跨學科思維目標1.運用物理學知識解釋廚房中的物態變化現象,同時理解這些現象對烹飪和食品保存的影響。2.結合化學知識,了解在物態變化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例如水的硬度對物態變化的影響等。3.從生物學角度思考物態變化對食物中微生物生長的影響,如冷凍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等。知識回顧自然界的物質有固、液、氣三種狀態,這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引 入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廚房是一個充滿奇妙現象的地方。當我們烹飪美食、儲存食物時,常常會看到各種有趣的變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廚房,開啟一場跨學科的實踐之旅,探究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常見的場景。當我們把水燒開時,會看到壺口冒出 “白氣”。這 “白氣” 是怎么產生的呢?其實,這就是水從液態變為氣態的汽化過程,以及氣態的水蒸氣遇冷又變為液態的液化現象。引 入再看看冰箱,我們把食物放進冰箱冷藏或冷凍,食物的狀態會發生改變。這涉及到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凝固,以及從固態變為液態的熔化過程。廚房中的鹽、糖等調料,在潮濕的環境中有時會結塊,這與物態變化中的什么現象有關呢?這就涉及到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的過程。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物態變化與溫度、熱量密切相關。而在化學中,物質的性質也會影響物態變化的發生。同時,從生物學的角度,物態變化還會影響食物的保鮮和微生物的生長。接下來,讓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和觀察,深入探究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看看這些神奇的現象背后隱藏著哪些科學奧秘。一、項目的提出廚房不僅是加工食材的場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滿物態變化的“實驗室”。烹飪過程涉及各種物態變化,例如,水的沸騰、食用油從液態到氣態的蒸發、冰凍水餃中的冰在熱水中的熔化等。這些變化不僅是烹飪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也是我們掌握烹飪技巧、提高烹飪效率、提升食物品質的關鍵。我們可以從物理學的視角觀察、分析這些現象,了解食材烹飪中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二、項目分析廚房中都有哪些現象涉及的物態變化,并分析這些現象中物理問題,具體實施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觀察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分析這些物態變化對烹飪的影響。2.從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視角,對烹飪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或總結認識體會。3.實施改進建議,描述實施后的情況,并評估其效果。三、項目實施實驗1.煮速凍餃子從物理學角度來看,當我們把速凍餃子放入鍋中的冷水時,餃子的溫度很低。隨著水溫逐漸升高,熱量從水傳遞給餃子,餃子中的冰開始吸熱熔化,從固態變為液態。這個過程中,餃子的溫度逐漸升高,與水的溫度趨于一致。當水沸騰后,大量的熱量被水吸收用于汽化,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在餃子表面遇冷又會發生液化,形成小水珠。三、項目實施實驗1.煮速凍餃子從化學角度來說,餃子的面皮主要由淀粉等物質組成。在煮的過程中,淀粉可能會發生一些微小的化學變化,使得面皮的口感和質地發生改變。同時,餃子中的餡料可能含有各種調料和食材,在高溫下也可能發生一些化學反應,影響餃子的味道。三、項目實施實驗1.煮速凍餃子從生物學角度考慮,煮餃子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加熱來殺死可能存在于餃子表面和內部的微生物,保證食品安全。高溫可以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從而失去活性。三、項目實施實驗1.煮速凍餃子(1)為什么要在水微微冒泡、即將沸騰的時候放入餃子?因為速凍餃子表面有冰粒,當水沸騰后加入餃子時,餃子表面的冰粒因受熱而熔化,同時,餃子表面面皮因受驟熱而迅速膨脹,而餃子內部溫度還很低,餃子將會因內外受熱膨脹不均而破裂;若溫水放入餃子,將會使餃子受熱緩慢均勻,防止破皮。三、項目實施實驗1.煮速凍餃子(2)為什么水沸騰后,要關小火,同時加少量冷水,反復兩到三次?因為水沸騰后,持續加熱,溫度不變,關小火可以節約能源;同時,水剛沸騰時,餃子內部的溫度還沒有達到沸點,需持續一段時間才能將餃子內、外溫度升到相同,煮熟。若不加冷水降溫,會使餃子破皮,甚至煮不熟。加入冷水,一方面可以降低水溫,避免餃子皮因過度受熱而破裂;另一方面可以讓餃子內部的餡料熟透得更加均勻。三、項目實施實驗1.煮速凍餃子(3)如何判斷餃子是否煮熟?判斷餃子是否煮熟的方法有三:①觀察餃子形態:當餃子變得飽滿,浮在水面上時,說明餃子基本煮熟。但這并不完全準確,因為有些餃子可能因為餡料的原因,即使沒熟透也會浮起來。②檢查餃子皮顏色:煮熟的餃子皮會變得透明,隱約可以看到里面的餡料。如果餃子皮還有發白的部分,說明還需要繼續煮一會兒。③嘗試口感:最可靠的方法是撈出一個餃子,用筷子輕輕夾開,觀察餡料是否熟透。如果餡料顏色均勻,沒有夾生的感覺,且口感軟糯,說明餃子已經煮熟。三、項目實施實驗1.煮速凍餃子(4)煮餃子的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安全事項?①防止燙傷:在煮餃子的過程中,要小心熱水和蒸汽。揭開鍋蓋時,應遠離蒸汽噴出的方向,因為蒸氣的溫度高于100℃,遇到溫度較低的皮膚,液化放熱,燙傷更嚴重。②注意爐灶安全:使用爐灶時,要確保周圍沒有易燃物品。煮完餃子后,及時關閉爐灶閥門,防止燃氣泄漏。三、項目實施實驗1.煮速凍餃子煮速凍餃子的步驟如下:1.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打開爐灶加熱。2.當水還未完全沸騰,呈現微微冒泡的狀態時,將速凍餃子輕輕放入鍋中。這樣可以避免餃子因水溫過高而破裂。3.隨著水溫繼續升高,用勺子輕輕攪拌餃子,防止它們粘連在一起。4.當水沸騰后,加入少量涼水,重復這個過程兩到三次。這樣可以使餃子受熱更加均勻,煮出的餃子口感更好。5.觀察餃子的狀態,當餃子變得飽滿,浮在水面上時,說明餃子已經煮熟。可以用漏勺將餃子撈出,瀝干水分,即可享用。三、項目實施實驗2.食物的潮解在廚房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食物出現結塊、變軟的現象,這其實就是食物的潮解。那么,食物為什么會潮解呢?潮解過程中又涉及哪些物態變化呢?讓我們通過跨學科的視角來探究這個問題。從物理學角度看,潮解是一種物態變化現象,當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壓大于某物質飽和蒸氣壓時,該物質就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從固態逐漸變為液態或半液態,這個過程伴隨著熱量的變化。可以通過濕度與飽和蒸氣壓的關系來解釋潮解的發生條件。濕度越高,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壓越大,越容易滿足潮解的條件。三、項目實施實驗2.食物的潮解從化學角度看,不同的食物成分對潮解有不同的影響。例如,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糖(主要成分是蔗糖等)等易潮解的食物中含有一些極性分子,這些分子容易與水分子相互作用,從而吸收水分發生潮解。某些食物中的雜質也可能會促進潮解的發生,因為雜質可能改變物質的結晶結構,使其更容易吸收水分。三、項目實施實驗2.食物的潮解從生物學角度看,食物的潮解可能會影響食物中的微生物生長。潮濕的環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可能導致食物變質更快。一些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干燥、密封等,就是通過控制物態變化來防止食物潮解和微生物生長。三、項目實施實驗2.食物的潮解不同食物的潮解現象觀察到鹽、糖、奶粉等食物在潮濕環境中逐漸吸收水分,出現結塊、變軟的現象。通過比較不同食物的潮解速度,可以發現糖的潮解速度相對較快,鹽次之,奶粉較慢。從化學角度分析,這可能是因為糖的分子結構中含有較多的羥基,容易與水分子形成氫鍵,從而更容易吸收水分;鹽的潮解主要是由于氯化鈉與空氣中的水分結合形成水合離子;奶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其潮解過程相對復雜,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三、項目實施實驗2.食物的潮解影響食物潮解的因素環境濕度:在潮濕環境中的食物潮解速度明顯快于干燥環境中的食物。這說明環境濕度是影響食物潮解的重要因素。溫度:在較高溫度下,食物的潮解速度也會加快。這是因為溫度升高會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壓增大,同時也會使食物分子的運動加快,更容易吸收水分。食物成分:不同成分的食物潮解速度不同,這與食物的化學性質和分子結構有關。三、項目實施實驗2.食物的潮解干燥劑的作用放入干燥劑的容器中,食物的潮解速度明顯減慢。這表明干燥劑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降低環境濕度,從而減緩食物的潮解。不同的干燥劑效果也有所不同。例如,硅膠干燥劑的吸濕能力較強,而生石灰干燥劑在吸濕過程中會放出熱量。典例精析典例1、(2024·新疆·中考真題)用水壺將水燒開時,在壺蓋內表面發生的主要的物態變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升華 D.凝華典例2、(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雞蛋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會出現許多小水珠,下列關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雞蛋內部冒出的“寒氣”液化形成的C.雞蛋內部的水滲出殼外 D.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解析】燒開水的壺蓋內會有水滴,是液化現象,水遇熱變為水蒸氣,但壺蓋溫度較低又由水蒸氣液化變為小液滴。故選A。AD典例精析典例3、(2023·湖北荊州·中考真題)在研學旅行活動中,某同學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將一瓶結了冰的礦泉水與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給食物保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礦泉水結冰是凝華現象B.食物保鮮利用了冰熔化放熱C.食物外包裝上出現小水珠是液化現象D.一段時間后食物外包裝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華現象【解析】A.礦泉水結冰,液態變為固態,是凝固現象,故A錯誤;B.食物保鮮利用了冰熔化吸熱,降低溫度,故B錯誤;C.食物外包裝上出現小水珠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確D.一段時間后食物外包裝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水珠吸熱汽化成水蒸氣,故D錯誤。故選C。C典例精析典例4、(2024·陜西渭南·模擬預測)小昕看到媽媽為她燉湯時,先用大火加熱,湯沸騰后調為小火,了解其中原因。(1)小昕觀察到如圖1中 (選填“乙”或“丙”)圖所示的現象時,說明此時水尚未沸騰;【解析】(1)[1]沸騰時,水溫達到沸點,有大量氣泡 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汽化的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越來越大,所以圖乙是沸騰時的現象, 圖丙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變小,因此是沸騰前即水尚未沸騰的現象。丙典例精析典例4、(2024·陜西渭南·模擬預測)小昕看到媽媽為她燉湯時,先用大火加熱,湯沸騰后調為小火,了解其中原因。(2)小昕同學點燃酒精燈,待水溫升至90℃時,每隔1min在表格內記錄溫度計示數。請根據表格中數據,在圖2的坐標系中描點并用光滑曲線將點連起來 ;t/min 0 1 2 3 4 5 6 7t溫/℃ 90 92 94 96 98 99 99 99【解析】(2)[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描點連線,如圖典例精析典例4、(2024·陜西渭南·模擬預測)小昕看到媽媽為她燉湯時,先用大火加熱,湯沸騰后調為小火,了解其中原因。(3)從數據可知,水的沸點為 ℃,水沸騰時繼續加熱,水的溫度(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小洋發現他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比小昕長,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個合理原因即可)【解析】(3)[3]水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水從第5min開始沸騰,所以水的沸點為99℃。[4]根據沸騰特點可知,水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5]小洋發現他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比小昕長,可能是水的質量較多。99t/min 0 1 2 3 4 5 6 7t溫/℃ 90 92 94 96 98 99 99 99不變水的質量較多典例精析(4)媽媽在湯沸騰后調為小火,湯 (選填“會”或“不會”)繼續沸騰;(5)小昕在家為媽媽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鉸子時,媽媽提醒她鍋里的水量少了,于是小昕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碗冷水(質量比鍋里少),圖3中能正確反映小昕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是 ;【解析】(4)[6]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與酒精燈的火焰的大小無關,溫度保持不變,也不能提高水溫和使食物煮熟得快,浪費了燃料,等湯燒開后調為小火慢慢燉。會典例精析(4)媽媽在湯沸騰后調為小火,湯 (選填“會”或“不會”)繼續沸騰;(5)小昕在家為媽媽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鉸子時,媽媽提醒她鍋里的水量少了,于是小昕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碗冷水(質量比鍋里少),圖3中能正確反映小昕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是 ;【解析】(5)[7]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加了一碗冷水,鍋內水的溫度立即降低,之后水吸熱溫度逐漸上升,達到沸點后又重新沸騰,溫度不變,在此過程中,氣壓沒有變化,所以水的沸點與原來相同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會A典例精析(6)如圖4,細心的小昕發現家里燒開水的水壺是鋁材料做的,查閱資料發現鋁的導熱性能好,但鋁的熔點只有660℃,而燃氣火焰的溫度可高達1000℃,那水壺為什么還能用鋁做呢?小昕分析后發現:水沸騰時需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使鋁的溫度 (選填“低于”或“高于”)鋁的熔點。【解析】(6)[8][9]當鍋內的水沸騰時,需要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根據熱傳遞的條件是水和鋁鍋存在溫度差,但水沸騰以后鋁鍋 的溫度低于錫的熔點。吸收低于課堂反饋1.(2024·江蘇揚州·一模)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倍受大家的喜愛。關于吃火鍋涉及的物理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紅鍋先開說明油的沸點比水低B.火鍋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升高C.火鍋內湯汁越來越少是發生了液化現象D.火鍋上方“白霧繚繞”,其中“白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2.(2024·遼寧撫順·三模)如圖在盛水盆里放兩塊高出水面的磚,磚上有一籃子,里面裝有食物,用紗布袋罩在上面,且袋口邊緣浸入水里,把它放在通風的地方,一天里面的食物也不會壞。試著分析簡易冰箱的工作原理( )A.汽化吸熱 B.液化吸熱 C.熔化吸熱 D.升華吸熱DA課堂反饋3.(24-25八年級上·全國·課前預習)“燉湯”因味道好而深受人們喜愛。如圖所示“燉湯”就是把湯料和水置于燉盅內,而燉盅則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與煲底隔離,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打開煲蓋時,不小心被熱氣燙傷,比開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溫度更高B.若湯的沸點與水的沸點相同,當煲中的水沸騰后盅內的湯不會沸騰C.喝湯時用嘴吹氣可以使湯迅速降溫,是因為蒸發吸熱D.沸騰后加大火焰,但是湯的溫度不變4.(2024·山東淄博·一模)暑假里,小明從電冰箱的冷凍室內拿出一根棒冰,發現包裝紙上有一層“霜”;撕開包裝紙后,棒冰冒出“白氣”。關于這些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②“霜”的形成需要吸熱③“白氣”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④“白氣”的形成需要放熱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AC課堂反饋5.(23-24九年級下·河南周口·階段練習)有關廚房里的物理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凍肉解凍是一個熔化放熱的過程B.高壓鍋氣閥冒出的“白氣”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氣C.電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質迅速凝華吸熱,使電冰箱內溫度降低D.食物油炸比水煮熟得更快,是由于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6.(23-24八年級上·湖南邵陽·期中)國慶節假期里,小明主動幫媽媽做家務。在廚房里,他看到水燒開時壺嘴上方冒“白氣”:他打開冰箱門也冒“白氣”。對于這兩種“白氣”的認識,正確的是( )A.都是水蒸氣B.都是小水珠C.前者是水蒸氣,后者是小水珠D.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DB課堂反饋7.(23-24九年級下·云南曲靖·階段練習)小華血糖低去學校衛生室看醫生,醫生給他拿了葡萄糖粉末,他發現把粉末放在水中,慢慢就不見了,他想知道葡萄糖粉末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他把剩余的葡萄糖粉末帶到實驗室,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1)圖甲中沒有用酒精燈的外焰直接對試管中的葡萄糖粉末加熱,而是采用水浴法加熱試管中的葡萄糖粉末,好處是 ;(2)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其示數為 ℃;(3)根據實驗測得的部分數據作出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葡萄糖粉末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其熔點和凝固點為 ℃,第5min時處于 態;(4)善于觀察的小華發現加熱過程中燒杯的內壁上 出現水珠,這是由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而形成的,繼續加熱,發現燒杯中的水沸騰后(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撤去酒精燈,試管中未熔化完的少量葡萄糖粉末 (選填“會”或“不會”)熔化;(5)實驗后,小華聯想到冬天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撒鹽,原因是 。使物體受熱均勻,且溫度變化較慢58晶體84固液共存液化會撒鹽可以降低冰雪的熔點課堂小結作業1.完成分層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