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章 機械運動 單元檢測卷測試范圍:第一章 時間:40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0分)1.生活中常用人體的某個部位來估測長度,如成年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為1庹 。按此規定,“1庹”的長度最接近( )2.小科同學使用同一刻度尺測量同一本書的寬度,四次測量記錄的結果分別為:、、 、 。下列對測量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A. 若采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消除誤差B. 用正確的求平均值的方法算得該書寬度是C. 數據“ ”中的“3”和“6”都是估讀的D. 四次測量結果中 是錯誤的3.如圖1-Z-1所示是攝影愛好者捕捉到的“烏鴉騎乘老鷹”的精彩畫面,下列能描述圖中兩者相對靜止的成語是( )A. 分道揚鑣 B. 背道而馳C. 并駕齊驅 D. 各奔東西4.如圖1-Z-2所示,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距離天和核心艙 ,正以相對核心艙 的速度向核心艙勻速直線運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后“天舟六號”到達天和核心艙B. 以天和核心艙為參照物,“天舟六號”是靜止的C. 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靜止的D. 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運動的5.下列四個選項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 航模飛行器以 的速度飛行B. 汽車以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C. 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用 跑完全程D. 一物體從高處豎直下落到地面用時6.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某短跑運動員第 時的速度為,第到達終點時的速度為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在前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B. 在后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C. 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D. 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7.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的配速是指步行 所需的時間,根據信息可推斷整個過程小芳( )時間大卡 配速 步數264 11.6 6923A. 平均每走一步通過的路程約為B. 每小時步行C. 平均速度約為D. 步行用時8.如圖1-Z-3所示,圖(a)是甲車運動的 圖像,圖(b)是乙車運動的 圖像,由圖像可知( )A. 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B. 甲、乙兩車都由靜止開始運動C. 甲、乙兩車都以 的速度勻速運動D. 甲、乙兩車經過通過的路程都是9.石頭紙是一種新型材料,這種紙防水、堅固、不易燃燒,最重要的是不用砍樹造紙,非常環保。要想測出一張石頭紙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 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一張石頭紙的厚度B. 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0張石頭紙的厚度,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多次測量一張石頭紙的厚度,求平均值D. 用刻度尺測出100張石頭紙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010.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運動的 圖像如圖1-Z-4所示,由圖像可知( )A. 兩物體在 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甲的速度比乙的大B. 兩物體在 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乙的速度比甲的大C. 兩物體經過相遇,且 內甲的速度比乙的大D. 兩物體經過相遇,且 內平均速度相等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6分)11.如圖1-Z-5所示是一種神奇的“納米紙”,水在“納米紙”表面呈露珠狀,紙的厚度約為,合____ 。12.如圖1-Z-6甲所示,為了讓讀數更精確,應選擇___(選填“”或“”)刻度尺,所測物塊的長度為_____ ;如圖乙所示的秒表,左右兩側分別為小、大表盤的局部放大圖,則該秒表的示數為_____ 。13.(1)我們要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必須先選定________;如圖1-Z-7甲所示,從早晨到中午,陽光下日晷晷針的影子相對日晷的盤面是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2)小明在公路邊上拍街景照片,先后連續拍了兩張,如圖乙所示,如果以小轎車為參照物,大卡車向____(選填“左”或“右”)運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運動速度最小的物體是________(選填“小轎車”“大卡車”或“自行車”)。14.如圖1-Z-8所示是我國短道速滑運動員隊內比賽的情境,選手同時出發。從出發到此刻前面選手的平均速度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面選手的平均速度,你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結論的。15.小唐一家雙休日自駕車外出郊游,在行駛的過程中,善于觀察的小唐同學看到汽車上有一個顯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盤,示數如圖1-Z-9甲所示,則汽車此時行駛的速度為_________;該車勻速直線行駛了一段時間后,表盤示數如圖乙所示,那么這段時間為____ 。16.小明乘車從永興到郴州,途經郴永大道,看到如圖1-Z-10所示路牌。路牌中的“6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小明至少還需要____ 才能到達郴州。17.圖1-Z-11記錄了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由圖可知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是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汽車在 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 。 18.沿同一條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 ,運動時相對同一參考點的距離隨時間 變化的圖像如圖1-Z-12所示,由此可知,物體 的運動速度為___;當 時,物體、之間的距離為___ 。三、實驗探究題(12分)19.如圖1-Z-13甲所示是小明測量滑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1)除了電子秒表,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工具還有________。(2)滑塊從滑到的過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 ,滑塊在 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 段的平均速度。(3)如圖1-Z-14所示是小明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描繪的滑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符合實際情況的是___。(4)小麗做該實驗時,測出斜面頂端到斜面底端的距離 和滑塊通過的時間 ,如圖1-Z-13乙所示,利用測量的數據計算出的平均速度比滑塊的實際速度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四、計算題(共12分)20.(6分)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的距離是 ,從上午10:00出發,途中停靠了幾個車站,在當日14:00到達上海虹橋站。列車行駛途中以 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 的橋梁,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 。求:(1)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運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2) 次高鐵列車的長度是多少米。。21.(6分)駕駛機動車應禮讓行人,禮讓行人的規則是:如圖1-Z-15所示的①②③是同寬度、同方向的三條車道,行人剛上車道①時,車道②內的機動車應在斑馬線前停車讓行,只有在行人通過車道②后,機動車方可從行人后方通行。(1)酒后駕駛會大大增加司機的反應時間(司機從看到行人到采取剎車措施前的時間),非常危險。某次汽車以的速度勻速行駛,假設司機的反應時間為 ,求這段時間汽車行駛的距離。(2)如圖所示,行人正準備通過路口,步行速度為。一個車道寬,汽車距離斑馬線 ,如果汽車不改變車道,車速不超過多少無須剎車禮讓?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章 機械運動 單元檢測卷測試范圍:第一章 時間:40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0分)1.生活中常用人體的某個部位來估測長度,如成年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為1庹 。按此規定,“1庹”的長度最接近( )1.C [解析]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 cm左右,“一庹”等于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與身高差不多,在170 cm=17 dm左右。2.小科同學使用同一刻度尺測量同一本書的寬度,四次測量記錄的結果分別為:、、 、 。下列對測量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A. 若采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消除誤差B. 用正確的求平均值的方法算得該書寬度是C. 數據“ ”中的“3”和“6”都是估讀的D. 四次測量結果中 是錯誤的D2.D [解析] 采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誤差,不可以消除誤差,故A錯誤;由記錄的結果可以看出12.46 cm與其他三個數據準確值不同,相差較多,所以它是一個錯誤的結果,可以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所以書的寬度為≈12.35 cm,故B錯誤,D正確;記錄結果包括真實值和估計值兩部分,刻度尺讀數時應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所以第二個數據“12.36 cm”中的“6”是估讀的,故C錯誤。3.如圖1-Z-1所示是攝影愛好者捕捉到的“烏鴉騎乘老鷹”的精彩畫面,下列能描述圖中兩者相對靜止的成語是( )A. 分道揚鑣 B. 背道而馳C. 并駕齊驅 D. 各奔東西3.C [解析] 烏鴉站在飛翔的老鷹背上休憩,烏鴉和老鷹之間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以烏鴉為參照物,老鷹是靜止的,以老鷹為參照物,烏鴉也是靜止的。分道揚鑣、背道而馳、各奔東西,彼此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是相對運動的,故A、B、D三項錯誤;并駕齊驅原指幾匹馬并排拉一輛車,一齊快跑,比喻齊頭并進,彼此之間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是相對靜止的,故C正確。4.如圖1-Z-2所示,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距離天和核心艙 ,正以相對核心艙 的速度向核心艙勻速直線運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后“天舟六號”到達天和核心艙B. 以天和核心艙為參照物,“天舟六號”是靜止的C. 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靜止的D. 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運動的4.D [解析] “天舟六號”到達“天和”核心艙所用的時間:t===95 s,故A錯誤;以“天和”核心艙為參照物,“天舟六號”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故B錯誤;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故C錯誤,D正確。5.下列四個選項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 航模飛行器以 的速度飛行B. 汽車以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C. 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用 跑完全程D. 一物體從高處豎直下落到地面用時B6.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某短跑運動員第 時的速度為,第到達終點時的速度為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在前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B. 在后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C. 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D. 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C7.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的配速是指步行 所需的時間,根據信息可推斷整個過程小芳( )時間大卡 配速 步數264 11.6 6923A. 平均每走一步通過的路程約為B. 每小時步行C. 平均速度約為D. 步行用時7.C [解析] 平均每走一步通過的路程約為≈0.72 m,故A錯誤;58 min接近1 h,小芳每小時步行的路程略大于5 km,故B錯誤;小芳的平均速度:v==≈5.17 km/h,故C正確;由圖知步行5 km用時58 min,故D錯誤。8.如圖1-Z-3所示,圖(a)是甲車運動的 圖像,圖(b)是乙車運動的 圖像,由圖像可知( )A. 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B. 甲、乙兩車都由靜止開始運動C. 甲、乙兩車都以 的速度勻速運動D. 甲、乙兩車經過通過的路程都是D9.石頭紙是一種新型材料,這種紙防水、堅固、不易燃燒,最重要的是不用砍樹造紙,非常環保。要想測出一張石頭紙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 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一張石頭紙的厚度B. 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0張石頭紙的厚度,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多次測量一張石頭紙的厚度,求平均值D. 用刻度尺測出100張石頭紙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09.D [解析] 一張石頭紙的厚度比較小,單獨測量誤差較大,所以,用刻度尺測出100張這種紙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0就可得到一張紙的厚度,故只有D方法最佳。10.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運動的 圖像如圖1-Z-4所示,由圖像可知( )A. 兩物體在 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甲的速度比乙的大B. 兩物體在 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乙的速度比甲的大C. 兩物體經過相遇,且 內甲的速度比乙的大D. 兩物體經過相遇,且 內平均速度相等10.D [解析] 由圖可知,兩物體在0~10 s內的圖像都是一條過原點的斜線,則它們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在相同時間內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由v=可知,v甲>v乙,故B錯誤;甲在10~15 s內靜止不動,故A錯誤;兩物體在第15 s相遇,且0~15 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都是100 m,由于所用的時間相同,由v=可知,兩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錯誤、D正確。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6分)11.如圖1-Z-5所示是一種神奇的“納米紙”,水在“納米紙”表面呈露珠狀,紙的厚度約為,合____ 。3012.如圖1-Z-6甲所示,為了讓讀數更精確,應選擇___(選填“”或“”)刻度尺,所測物塊的長度為_____ ;如圖乙所示的秒表,左右兩側分別為小、大表盤的局部放大圖,則該秒表的示數為_____ 。2.80 18813.(1)我們要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必須先選定________;如圖1-Z-7甲所示,從早晨到中午,陽光下日晷晷針的影子相對日晷的盤面是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參照物運動(2)小明在公路邊上拍街景照片,先后連續拍了兩張,如圖乙所示,如果以小轎車為參照物,大卡車向____(選填“左”或“右”)運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運動速度最小的物體是________(選填“小轎車”“大卡車”或“自行車”)。右大卡車14.如圖1-Z-8所示是我國短道速滑運動員隊內比賽的情境,選手同時出發。從出發到此刻前面選手的平均速度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面選手的平均速度,你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結論的。大于相同時間比較通過的路程15.小唐一家雙休日自駕車外出郊游,在行駛的過程中,善于觀察的小唐同學看到汽車上有一個顯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盤,示數如圖1-Z-9甲所示,則汽車此時行駛的速度為_________;該車勻速直線行駛了一段時間后,表盤示數如圖乙所示,那么這段時間為____ 。0.516.小明乘車從永興到郴州,途經郴永大道,看到如圖1-Z-10所示路牌。路牌中的“6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小明至少還需要____ 才能到達郴州。該路段車速不能超過4017.圖1-Z-11記錄了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由圖可知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是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汽車在 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 。17.不同 37.5 [解析] 由圖可知,在相同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在變大,說明汽車做變速運動,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是不同的;汽車在20~40 s內通過的路程:s=1200 m-450 m=750 m,平均速度:v===37.5 m/s。 18.沿同一條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 ,運動時相對同一參考點的距離隨時間 變化的圖像如圖1-Z-12所示,由此可知,物體 的運動速度為___;當 時,物體、之間的距離為___ 。18.1 4 [解析] 由圖像可知,物體B在5 s內通過的路程為5 m,其運動速度為v===1 m/s。由圖像可知,第3 s時,物體A從O點出發,運動10 m路程所用時間為2 s,當t=4 s時,運動了1 s,所以通過的路程為5 m,即距O點的距離為5 m;當t=4 s時,物體B運動的路程為sB=1 m/s×4 s=4 m,距O點的距離為5 m+4 m=9 m,所以物體A、B之間的距離為9 m-5 m=4 m。三、實驗探究題(12分)19.如圖1-Z-13甲所示是小明測量滑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1)除了電子秒表,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工具還有________。刻度尺[解析] (1)根據v=知,在實驗中還應該用刻度尺測量滑塊運動的路程s。(2)滑塊從滑到的過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 ,滑塊在 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 段的平均速度。0.1 小于(2)由圖可知sAC=40 cm=0.4 m,sAB=40 cm-20 cm-5 cm=15 cm=0.15 m,sBC=20 cm+5 cm=25 cm=0.25 m,tAC=4 s,tBC=2 s,tAB=2 s。所以滑塊由A滑至C的過程中平均速度:vAC===0.1 m/s,滑塊由A滑至B的過程中平均速度:vAB===0.075 m/s,滑塊由B滑至C的過程中平均速度:vBC===0.125 m/s,所以vAB(3)如圖1-Z-14所示是小明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描繪的滑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符合實際情況的是___。(4)小麗做該實驗時,測出斜面頂端到斜面底端的距離 和滑塊通過的時間 ,如圖1-Z-13乙所示,利用測量的數據計算出的平均速度比滑塊的實際速度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偏大 路程測量值偏大(4)利用測量的數據計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實值偏大,因為所測路程偏大,滑塊實際通過的路程等于斜面的全長減去一個滑塊的長 。四、計算題(共12分)20.(6分)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的距離是 ,從上午10:00出發,途中停靠了幾個車站,在當日14:00到達上海虹橋站。列車行駛途中以 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 的橋梁,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 。求:(1)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運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答案]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的距離是,所用時間: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運行的平均速度: 。(2) 次高鐵列車的長度是多少米。[答案] 列車過橋速度: ,由 得,列車過橋通過的總路程:,列車的長度: 。21.(6分)駕駛機動車應禮讓行人,禮讓行人的規則是:如圖1-Z-15所示的①②③是同寬度、同方向的三條車道,行人剛上車道①時,車道②內的機動車應在斑馬線前停車讓行,只有在行人通過車道②后,機動車方可從行人后方通行。(1)酒后駕駛會大大增加司機的反應時間(司機從看到行人到采取剎車措施前的時間),非常危險。某次汽車以的速度勻速行駛,假設司機的反應時間為 ,求這段時間汽車行駛的距離。[答案] 反應時間內汽車的速度:,由 得,在反應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距離:。(2)如圖所示,行人正準備通過路口,步行速度為。一個車道寬,汽車距離斑馬線 ,如果汽車不改變車道,車速不超過多少無須剎車禮讓?[答案] 行人剛通過車道②時所用時間:;汽車的行駛時間 ,則汽車行駛到斑馬線的速度: 。如果汽車不改變車道,車速不超過 無須剎車禮讓。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5張PPT)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品課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課堂 階段性檢測講解課件第1章 機械運動 單元檢測卷測試范圍:第一章時間:40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0分)1.生活中常用人體的某個部位來估測長度,如成年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為1庹 。按此規定,“1庹”的長度最接近( )CA. B. C. D.1.C [解析]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 cm左右,“一庹”等于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與身高差不多,在170 cm=17 dm左右。2.小科同學使用同一刻度尺測量同一本書的寬度,四次測量記錄的結果分別為:、、 、。下列對測量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DA. 若采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消除誤差B. 用正確的求平均值的方法算得該書寬度是C. 數據“ ”中的“3”和“6”都是估讀的D. 四次測量結果中 是錯誤的2.D [解析] 采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誤差,不可以消除誤差,故A錯誤;由記錄的結果可以看出12.46 cm與其他三個數據準確值不同,相差較多,所以它是一個錯誤的結果,可以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所以書的寬度為≈12.35 cm,故B錯誤,D正確;記錄結果包括真實值和估計值兩部分,刻度尺讀數時應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所以第二個數據“12.36 cm”中的“6”是估讀的,故C錯誤。圖1-Z-13.如圖1-Z-1所示是攝影愛好者捕捉到的“烏鴉騎乘老鷹”的精彩畫面,下列能描述圖中兩者相對靜止的成語是( )CA. 分道揚鑣 B. 背道而馳C. 并駕齊驅 D. 各奔東西4.如圖1-Z-2所示,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距離天和核心艙 ,正以相對核心艙 的速度向核心艙勻速直線運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1-Z-2A. 后“天舟六號”到達天和核心艙B. 以天和核心艙為參照物,“天舟六號”是靜止的C. 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靜止的D. 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運動的√4.D [解析] “天舟六號”到達“天和”核心艙所用的時間:t===95 s,故A錯誤;以“天和”核心艙為參照物,“天舟六號”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故B錯誤;以“天舟六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故C錯誤,D正確。5.下列四個選項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BA. 航模飛行器以 的速度飛行B. 汽車以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C. 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用 跑完全程D. 一物體從高處豎直下落到地面用時6.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某短跑運動員第 時的速度為,第到達終點時的速度為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A. 在前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B. 在后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C. 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D. 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7.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的配速是指步行所需的時間,根據信息可推斷整個過程小芳( )時間大卡 配速 步數264 11.6 6923CA. 平均每走一步通過的路程約為B. 每小時步行C. 平均速度約為D. 步行用時7.C [解析] 平均每走一步通過的路程約為≈0.72 m,故A錯誤;58 min接近1 h,小芳每小時步行的路程略大于5 km,故B錯誤;小芳的平均速度:v==≈5.17 km/h,故C正確;由圖知步行5 km用時58 min,故D錯誤。8.如圖1-Z-3所示,圖(a)是甲車運動的 圖像,圖(b)是乙車運動的 圖像,由圖像可知( )圖1-Z-3A. 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B. 甲、乙兩車都由靜止開始運動C. 甲、乙兩車都以 的速度勻速運動D. 甲、乙兩車經過通過的路程都是D√D9.石頭紙是一種新型材料,這種紙防水、堅固、不易燃燒,最重要的是不用砍樹造紙,非常環保。要想測出一張石頭紙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DA. 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一張石頭紙的厚度B. 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0張石頭紙的厚度,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多次測量一張石頭紙的厚度,求平均值D. 用刻度尺測出100張石頭紙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09.D [解析] 一張石頭紙的厚度比較小,單獨測量誤差較大,所以,用刻度尺測出100張這種紙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0就可得到一張紙的厚度,故只有D方法最佳。10.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運動的 圖像如圖1-Z-4所示,由圖像可知( )D圖1-Z-4A. 兩物體在 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甲的速度比乙的大B. 兩物體在 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乙的速度比甲的大C. 兩物體經過相遇,且 內甲的速度比乙的大D. 兩物體經過相遇,且 內平均速度相等10.D [解析] 由圖可知,兩物體在0~10 s內的圖像都是一條過原點的斜線,則它們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在相同時間內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由v=可知,v甲>v乙,故B錯誤;甲在10~15 s內靜止不動,故A錯誤;兩物體在第15 s相遇,且0~15 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都是100 m,由于所用的時間相同,由v=可知,兩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錯誤、D正確。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6分)11.如圖1-Z-5所示是一種神奇的“納米紙”,水在“納米紙”表面呈露珠狀,紙的厚度約為,合____ 。30圖1-Z-512.如圖1-Z-6甲所示,為了讓讀數更精確,應選擇___(選填“”或“”)刻度尺,所測物塊的長度為_____ ;如圖乙所示的秒表,左右兩側分別為小、大表盤的局部放大圖,則該秒表的示數為_____ 。圖1-Z-62.8018813.(1)我們要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必須先選定________;如圖1-Z-7甲所示,從早晨到中午,陽光下日晷晷針的影子相對日晷的盤面是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圖1-Z-7參照物運動(2)小明在公路邊上拍街景照片,先后連續拍了兩張,如圖乙所示,如果以小轎車為參照物,大卡車向____(選填“左”或“右”)運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運動速度最小的物體是________(選填“小轎車”“大卡車”或“自行車”)。右大卡車圖1-Z-814.如圖1-Z-8所示是我國短道速滑運動員隊內比賽的情境,選手同時出發。從出發到此刻前面選手的平均速度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面選手的平均速度,你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結論的。大于相同時間比較通過的路程15.小唐一家雙休日自駕車外出郊游,在行駛的過程中,善于觀察的小唐同學看到汽車上有一個顯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盤,示數如圖1-Z-9甲所示,則汽車此時行駛的速度為_________;該車勻速直線行駛了一段時間后,表盤示數如圖乙所示,那么這段時間為____ 。圖1-Z-90.516.小明乘車從永興到郴州,途經郴永大道,看到如圖1-Z-10所示路牌。路牌中的“6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小明至少還需要____ 才能到達郴州。該路段車速不能超過40圖1-Z-1017.圖1-Z-11記錄了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由圖可知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是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汽車在 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 。圖1-Z-11不同37.517.不同 37.5 [解析] 由圖可知,在相同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在變大,說明汽車做變速運動,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是不同的;汽車在20~40 s內通過的路程:s=1200 m-450 m=750 m,平均速度:v===37.5 m/s。 圖1-Z-1218.沿同一條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 ,運動時相對同一參考點的距離隨時間 變化的圖像如圖1-Z-12所示,由此可知,物體 的運動速度為___;當 時,物體、之間的距離為___ 。1418.1 4 [解析] 由圖像可知,物體B在5 s內通過的路程為5 m,其運動速度為v===1 m/s。由圖像可知,第3 s時,物體A從O點出發,運動10 m路程所用時間為2 s,當t=4 s時,運動了1 s,所以通過的路程為5 m,即距O點的距離為5 m;當t=4 s時,物體B運動的路程為sB=1 m/s×4 s=4 m,距O點的距離為5 m+4 m=9 m,所以物體A、B之間的距離為9 m-5 m=4 m。三、實驗探究題(12分)19.如圖1-Z-13甲所示是小明測量滑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圖1-Z-13(1)除了電子秒表,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工具還有________。刻度尺(2)滑塊從滑到的過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 ,滑塊在 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 段的平均速度。0.1小于(2)由圖可知sAC=40 cm=0.4 m,sAB=40 cm-20 cm-5 cm=15 cm=0.15 m,sBC=20 cm+5 cm=25 cm=0.25 m,tAC=4 s,tBC=2 s,tAB=2 s。所以滑塊由A滑至C的過程中平均速度:vAC===0.1 m/s,滑塊由A滑至B的過程中平均速度:vAB===0.075 m/s,滑塊由B滑至C的過程中平均速度:vBC===0.125 m/s,所以vAB[解析] (1)根據v=知,在實驗中還應該用刻度尺測量滑塊運動的路程s。(3)如圖1-Z-14所示是小明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描繪的滑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符合實際情況的是___。圖1-Z-14(4)小麗做該實驗時,測出斜面頂端到斜面底端的距離和滑塊通過的時間 ,如圖1-Z-13乙所示,利用測量的數據計算出的平均速度比滑塊的實際速度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偏大路程測量值偏大(4)利用測量的數據計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實值偏大,因為所測路程偏大,滑塊實際通過的路程等于斜面的全長減去一個滑塊的長。四、計算題(共12分)20.(6分)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的距離是 ,從上午10:00出發,途中停靠了幾個車站,在當日14:00到達上海虹橋站。列車行駛途中以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 的橋梁,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 。求:(1)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運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答案]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的距離是,所用時間: ,次高鐵列車從南昌站開往上海虹橋站運行的平均速度: 。(2) 次高鐵列車的長度是多少米。[答案] 列車過橋速度: ,由 得,列車過橋通過的總路程:,列車的長度: 。圖1-Z-1521.(6分)駕駛機動車應禮讓行人,禮讓行人的規則是:如圖1-Z-15所示的①②③是同寬度、同方向的三條車道,行人剛上車道①時,車道②內的機動車應在斑馬線前停車讓行,只有在行人通過車道②后,機動車方可從行人后方通行。(1)酒后駕駛會大大增加司機的反應時間(司機從看到行人到采取剎車措施前的時間),非常危險。某次汽車以的速度勻速行駛,假設司機的反應時間為 ,求這段時間汽車行駛的距離。[答案] 反應時間內汽車的速度:,由 得,在反應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距離:。(2)如圖所示,行人正準備通過路口,步行速度為。一個車道寬,汽車距離斑馬線 ,如果汽車不改變車道,車速不超過多少無須剎車禮讓?[答案] 行人剛通過車道②時所用時間:;汽車的行駛時間 ,則汽車行駛到斑馬線的速度: 。如果汽車不改變車道,車速不超過 無須剎車禮讓。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章 機械運動 單元檢測卷(原卷版)【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課堂 階段檢測卷】.docx 第1章 機械運動 單元檢測卷(解析版)【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課堂 階段檢測卷】.docx 第1章 機械運動 單元檢測(講解課件)【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課堂(階段測試卷)】.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