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學案型 課件(全單元共5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學案型 課件(全單元共5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42張PPT)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第三節 碳達峰與碳中和
課時2 認識二氧化碳
課時2 認識二氧化碳
目標素養 導航
1.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
的關系。
2.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知道實驗室制取二氧
化碳的裝置和檢驗、驗滿二氧化碳的方法。
3.通過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發展科學探究的好奇心、
想象力與探究欲,初步養成注重實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課時2 認識二氧化碳
新知預習 導學
知識梳理
1.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1)物理性質和用途:通常狀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____色、____味、___溶于水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密度____。二氧化碳固體俗稱“______”,是一種環保型制冷劑,可用于__________、食物儲運、制造舞臺煙霧效果等。




干冰
人工降雨
(2)化學性質和用途:
①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
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____色。碳酸不穩定,很容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俗稱石灰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實驗室中常用____________檢驗
二氧化碳的存在。
澄清石灰水
③二氧化碳既______燃燒,也________燃燒且本身無毒,可用于滅火、
作科學實驗和工業生產的保護氣。
不能
不支持
2.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試劑:________、________。
(2)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發生裝置:____________。
(4)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石
稀鹽酸
固液常溫型
向上排空氣集氣法
(5)檢驗方法:通入__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__,則證
明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6)驗滿方法:將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若__________,則
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7)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應____放在桌面上。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燃著的木條
集氣瓶口
木條熄滅

問題導思
分小組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為了使抹了石灰漿 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生個
炭火盆,這么做的原理是什么?為什么剛開始生火時墻壁反而更潮濕?
【答案】木炭燃燒生成,與石灰漿中的反應生成
和,能促進墻壁干燥。剛開始生火時墻壁反而更潮濕,是因為
與 反應有水生成。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選用石灰石和稀鹽酸。請查閱資料解釋:
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也不能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制取二氧
化碳
【答案】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會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硫酸鈣會附著
在石灰石的表面而阻止反應繼續進行,因此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制
取二氧化碳。濃鹽酸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純,且
反應速率過快,不便于控制反應速率和收集氣體,因此不能用濃鹽酸代
替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
課時2 認識二氧化碳
重點直擊 導析
典例精析
知識點1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圖6-21
例1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
料設計了圖6-21所示的家庭小實驗來探究二氧
化碳的性質(圖中、 為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
濕潤紙花,、 為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
紙花;固定垂直玻璃管的裝置未畫出)
圖6-21
(1)該裝置的左半部分是二氧化碳的發生裝
置,飲料瓶和注射器內的試劑分別是石灰石和
稀鹽酸。該實驗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注射器內的液體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2)實驗時觀察到玻璃管內的、 紙花不變
色,紙花比 紙花先變紅。此現象可驗證二氧
化碳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同時還可驗證二
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圖6-21
【分析與解】玻璃管內的紙花比 紙花先變紅,說明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紙花不變色,紙花和 紙
花變紅色,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試
液變紅色的碳酸。
圖6-21
(1)該裝置的左半部分是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飲料瓶和注射器內的試劑分別是石灰石和稀鹽酸。該實驗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器內的液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2)實驗時觀察到玻璃管內的、 紙花不變色,紙花比 紙花先變紅。此現象可驗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___,同時還可驗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不能
密度比空氣大
=
思維點撥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可用“三不”和“兩水反應”來記憶:“三
不”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兩水反應”即與水、澄清
石灰水反應。
知識點2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例2 根據圖6-22所示裝置填空。
圖6-22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氣體時,組裝好儀器后應先________,再添加試劑。
(3)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
_______(填代號)。用裝置A制取氣體時,為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
斗中逸出,長頸漏斗的末端需要________。與裝置A相比,裝置B的優
點是________。
圖6-22
(4)不能用裝置 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
(5)實驗室常用________來檢驗生成的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為 ________。
圖6-22
【分析與解】實驗室制取氣體時,組裝好儀器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再添加試劑。從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考慮,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應
選用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即裝置A或裝置B。為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
頸漏斗中逸出,要將長頸漏斗的末端插入液面以下。與長頸漏斗相比,
分液漏斗能控制反應的速率。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與水反應,故不能
用排水法收集。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變渾濁,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
圖6-22
知識點2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例2 根據圖6-22所示裝置填空。
圖6-22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氣體時,組裝好儀器后應先__________________,再添加試劑。
酒精燈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填代號)。用裝置A制取氣體時,為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長頸漏斗的末端需要_______________。與裝置A相比,裝置B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6-22
(4)不能用裝置 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或B)
插入液面以下
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與水反應
(5)實驗室常用____________來檢驗生成的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6-22
澄清石灰水
針對訓練
1.碳元素以多種形式存在于大氣、地殼和生物體中。碳單質及其氧化物
在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
的說法正確的是( ) 。
B
A.金剛石常作為冰箱除味劑
B.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屬于空氣污染物
D.任何條件下,碳的化學性質都很活潑
圖6-23
2.某同學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設計了如圖6-23
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D
A.實驗1控制的變量是水
B.實驗1中的干燥石蕊紙花不會變紅
C.實驗2可以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
D.實驗2中棉球①比④先變紅,棉球②和③均
不變紅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
C
A.煅燒石灰石 B.點燃木炭
C.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 D.用木炭與氧化銅反應
4.圖6-24是初中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6-24
(1)寫出儀器的名稱:A________,D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可從儀器 中選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燈
長頸漏斗
B、D、、(或B、、、)
(3)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
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圖6-24
課時2 認識二氧化碳
素養達標 導練
基礎鞏固
1.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其瓶內壁會附著有一層白膜,下列有關
說法錯誤的是( ) 。
A
A.白膜都是氫氧化鈣 B.白膜的形成與二氧化碳有關
C.白膜可用鹽酸除去 D.試劑使用完后應及時蓋上瓶塞
2.先向石蕊試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加熱,溶液顏色的變化最有可能的
是( ) 。
D
A.紅色紫色紅色 B.紫色無色紅色
C.無色紅色藍色 D.紫色紅色紫色
3.下列對二氧化碳利與弊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 。
C
A.用碳酸水澆灌植物,有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越多,抵御紫外線的作用越強
D.大氣中二氧化碳過多會加劇溫室效應
4.下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正確的是( ) 。
B
A.組裝儀器
B.檢查氣密性
C.加入試劑
D.驗滿
5.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驟如下:①連接好裝置;②向試管中加入幾
小塊石灰石;③向試管中注入適量稀鹽酸;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⑤收
集產生的氣體;⑥用燃燒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滿。上述步
驟正確的順序是( ) 。
B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6.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請你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長頸漏斗
集氣瓶
圖6-25
(2)圖6-25中的裝置存在兩處明顯的
錯誤,請你找出它們并將改進措施寫在
下面的橫線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進裝置后,繼續進行實驗。
A中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中導管口應靠近瓶底
(3)實驗室選用裝置C和 可制取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
(4)裝置B、C都可用于制取氣體。比較這兩個裝置,裝置B的一個突
出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學想用裝置收集,應從__(填“”或“ ”)端通入。
(或)
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能力提升
7.圖6-26是某同學設計的二氧化碳發生裝置。下列對該裝置的評價,錯
誤的是( ) 。
B
圖6-26
A.所用材料均為家用廢品,該同學有較好的資
源利用意識
B.使用堿石灰(能吸收水分且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有利于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
C.將石灰石放入廢銅絲網,不用時可提起廢銅絲
網使反應中止,體現了便利使用的設計思想
D.拉動銅絲時要注意保證裝置氣密性良好,方
能使實驗成功
8.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圖6-27所示的實驗,以探究 的
相關性質。為避免鹽酸揮發出的 對實驗產生干擾,實驗選用稀硫酸
與碳酸鈉反應制取 。
圖6-27
已知: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1)儀器 的名稱是__________。
分液漏斗
圖6-27
(2)對比裝置C與裝置D中的實驗現象,觀察到干花不變色,濕花變紅
色,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持續通入,觀察到裝置 中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圖6-27
(4)根據裝置中點燃的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的現象,可得出 具
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比空氣的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素能拓展
9.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
(1)選取試劑。按下表進行實驗,取等質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
(雜質不與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體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
6-28所示。
圖6-28
實驗編號 試劑
Ⅰ 塊狀大理石、 溶液
Ⅱ 塊狀大理石、 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 溶液
①圖中曲線丙對應表中實驗__(填“Ⅰ”“Ⅱ”或“Ⅲ”)。

②小組同學確定用曲線乙對應的試劑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用圖中曲線甲對應的試劑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反應速率過快,不利于收集氣體
圖6-28
(2)搭建裝置。組裝氣體發生裝置,并在裝置上連接壓強傳感器
(見圖6-29甲),測得實驗過程中試管內氣體壓強的變化情況如圖6-29
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序號)。
BC
圖6-29
A. 段試管中液面逐漸上升
B. 段石灰石與稀鹽酸脫離接觸
C. 點對應操作是打開止水夾(共29張PPT)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第一節 燃燒與滅火
課時1 探究燃燒的條件 認識滅火的原理
課時1 探究燃燒的條件 認識滅火的原理
目標素養 導航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燃燒的條件,理解燃燒和滅火的原理及其在生
活中的應用。
2.能運用控制變量的思想設計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初步體會調控
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
3.能基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形成探究思路和方法,并結合物質的組
成及變化等相關知識,分析解決真實情境中的簡單實驗問題。
4.積極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
活中與燃燒有關的問題。
課時1 探究燃燒的條件 認識滅火的原理
新知預習 導學
知識梳理
1.探究燃燒的條件。
(1)定義: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______發生的發光放熱的劇
烈______反應。
(2)條件:物質本身是可燃的(________); 可燃物與充足的______
接觸;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________)。
氧氣
氧化
可燃物
氧氣
著火點
2.滅火的原理。
滅火就是破壞______所需的條件,即移走________,使可燃物隔絕空氣
(或______),降低可燃物的溫度(降至其________以下)。
燃燒
可燃物
氧氣
著火點
問題導思
所有的物質都有著火點嗎?我們在滅火的時候能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嗎?
【答案】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有著火點,只有可燃物才有著火點。著火點
是物質固有的屬性,一般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在滅火時不
能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課時1 探究燃燒的條件 認識滅火的原理
重點直擊 導析
典例精析
知識點1 燃燒的條件
圖6-1
例1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紅磷的著火點是 。
如圖6-1所示實驗,三支試管里面充滿氮氣,升溫至
后,用注射器同時向②和③兩支試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氣。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只有試管②中有燃燒現象
B.由試管①和②中的現象可說明可燃物達到著火點未必會燃燒
C.若繼續水浴升溫,則試管③中一定有燃燒現象
D.通過該實驗能總結出燃燒的條件
【分析與解】試管①中白磷的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但試管中充滿氮氣,氮氣不支持燃燒,故試管①中的白磷不燃燒;試管②中白磷的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且與氧
【答案】C
氣接觸,故試管②中的白磷燃燒;試管③中紅磷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試管③中的紅磷不燃燒。水浴溫度最高為,而紅磷的著火點為 ,繼續水浴也無法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由三支試管中的現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
圖6-1
知識點2 滅火的原理
例2 下列關于滅火和火災自救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熄滅酒精燈時,用嘴吹滅
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用水澆滅
C.當室內發生火災時,應迅速打開門窗通風
D.檔案室著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分析與解】酒精燈的燈芯是活動的,且酒精是易燃物,用嘴吹滅酒精
燈易引起火災,應用燈帽蓋滅;油的密度小于水,用水澆滅著火的油鍋,
油會漂浮在水面上繼續燃燒,達不到滅火的目的;室內起火時迅速打開
門窗通風,會加速空氣流通,為室內提供充足的氧氣,導致火勢增大;
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不易損壞檔案,故可用來撲
滅檔案室起火。
【答案】D
針對訓練
1.下列關于燃燒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D
A.都是劇烈反應 B.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
C.都是放熱反應 D.都是化合反應
2.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防火涂料的制作工藝。該涂料主要由富含淀粉
的植物性廢料制成,日常狀態下為無色糊狀物。當遭遇火災時,涂在房
屋樓板表面的這種涂料會迅速轉變成一種黑色物質,并緊密覆蓋在樓板
表面,從而起到防火的作用。這種涂料轉變成黑色物質后能防火的原因
是( ) 。
A
A.隔絕了氧氣 B.可以燃燒
C.改變了樓板的著火點 D.清除了可燃物
3.圖6-2和圖6-3所示實驗可用于探究燃燒的條件(夾持裝置已略去,白
磷的著火點為,紅磷的著火點為 )。
(1)在圖6-2所示實驗中,分別用玻璃棒先蘸取酒精和水,再在酒精燈
火焰上加熱,片刻后移開,實驗現象如下表所示。
實驗用品 實驗現象
蘸有酒精的玻璃棒 產生火焰
蘸有水的玻璃棒 無明顯變化
由實驗現象可得出燃燒的條件是__________。
有可燃物
(2)在圖6-3所示實驗中,、 兩處放有少量白磷, 處放有少量紅磷,當看到處白磷燃燒、 處紅磷不燃燒時,估計溫度計示數一定在 ____ 以上。此現象能夠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 處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40
溫度達著火點
(3)除上述兩個條件外,燃燒還應具備
的條件是____________。在圖6-3所示實
驗中,能說明燃燒需要具備該條件的實
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氧氣接觸
處白磷燃燒,處白磷不燃燒
課時1 探究燃燒的條件 認識滅火的原理
素養達標 導練
基礎鞏固
1.下列條件不屬于燃燒所需要的是( ) 。
B
A.有可燃物 B.在標準大氣壓下
C.溫度達到著火點 D.與氧氣接觸
2.在圖6-4所示的家庭小實驗中,當點燃裝有半杯水的紙杯時,紙杯在水
面以下的部分沒有燃燒,其主要原因是( ) 。
C
圖6-4
A.紙杯著火點變低 B.與氧氣的接觸面太小
C.溫度低于著火點 D.紙杯不是可燃物
圖6-5
3.已知石蠟的著火點約為 ,蠟燭的火焰由氣
態石蠟燃燒形成。如圖6-5所示,在溫度計示數為
以上時,快速推動活塞,會觀察到蠟燭立即
熄滅,則蠟燭熄滅的主要原因是( ) 。
B
A.隔絕氧氣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D.降低石蠟的著火點
4.實驗室常用圖6-6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
A
圖6-6
A.燒杯中的熱水只起到加熱的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是因為白磷沒有與空
氣接觸
C.對準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白磷能燃燒
D.銅片上的紅磷不能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
到著火點
能力提升
5.利用圖6-7所示裝置探究燃燒的條件。試管①中充滿氮氣,試管②③中
充滿氧氣,升溫至 ,僅觀察到試管②中的白磷燃燒。下列敘述錯誤
的是( ) 。
A
圖6-7
A.對比①③可驗證燃燒需要氧氣
B.試管②中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C.對比②③可得出紅磷的著火點比
白磷高
D.圖中小氣球具有密閉裝置、緩沖
氣壓的作用
圖6-8
6.陸游的筆記中記載:“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
油。蜀中有夾瓷盞……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竅,注
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夾瓷盞被稱為省油燈,
(1)由圖可知,夾瓷盞中屬于可燃物的是____和____。
(2)省油燈的原理是:油燃燒______,使上層盞內的油溫______,下
層盞內的水吸熱,減少油的______,從而達到省油的目的。


放熱
升高
揮發
其炷(燈芯)用棉繩做成,上層盞盛油,下層盞盛水,結構如圖6-8所示。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說明下層盞中
的水不斷減少。對該現象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__
(填序號)。
.水分子受熱分解
.水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
.水分子的數目減少
圖6-8
素能拓展
圖6-9
7.化學老師給同學們表演了一個“水能生火”的魔術
(見圖6-9甲)。他將包有過氧化鈉 粉末的脫
脂棉放在陶土網上,隨后向脫脂棉上滴了幾滴水,脫
脂棉立刻燃燒起來。這一現象引起了同學們濃厚的興
趣,他們提出了疑問:脫脂棉為什么會燃燒起來呢?
(1)作出猜想:
該反應放熱(或反應生成了氧氣)
①小新認為過氧化鈉 與水反應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燒的物質。
②小海根據燃燒的條件,對小新的猜想進行了補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圖6-9
(2)實驗與分析:同學們設計了圖6-9乙所示的實驗
裝置。
①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試
管中有氣泡產生,此時將帶火星的木條靠近 口,看
到木條復燃。由此推測此氣體可能是____。
②實驗中還觀察到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產生
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放熱使吸濾瓶內的壓強增大
③完成上述實驗后,老師介紹該反應的產物一共有兩種,于是同學們又
進一步探究反應后生成的另一種物質。你認為另一種產物一定含有的元
素是_______。

圖6-9
(3)老師介紹:過氧化鈉不僅可以和水發生反應,
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也能生成氧氣。因此,過氧
化鈉常被用作潛水艇和防毒面具中的氧氣供應源。
(4)補充實驗:明確了以上性質后,小紅設計了圖
6-9丙所示實驗:將一團包有過氧化鈉粉末的棉花塞到
漏斗管中,在漏斗下方點燃一支短蠟燭 (蠟燭火焰

水和二氧化碳
與棉花不接觸)。該棉花____(填“能”或“不能”)燃燒,原因是蠟燭燃
燒生成了能與過氧化鈉 反應的______________(寫物質名稱),
同時放出熱量。
(5)實驗反思:
①結合上述實驗事實,同學們對于運輸過氧化鈉固體提出了一條安全建
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到的一條啟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隔絕空氣(或隔絕水,合理即可)
并不是所有物質著火都能用水或二氧化碳來滅火(合理即可)
圖6-9(共24張PPT)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第一節 燃燒與滅火
課時2 促進燃燒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發生的
課時2 促進燃燒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發生的
目標素養 導航
1. 通過對甲烷充分燃燒和不充分燃燒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燒的條
件就能達到促進燃燒的目的。
2. 通過觀察思考氫氣燃燒和爆炸的條件,了解爆炸的原理和防范
爆炸的措施。
3.知道控制條件能夠促進或抑制化學變化,樹立初步變化觀。
4.通過學習培養安全意識和事故發生時的基本逃生能力。
課時2 促進燃燒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發生的
新知預習 導學
知識梳理
1.促進燃燒的方法。
增大____________或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促進可
燃物的燃燒。
氧氣的濃度
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2.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轉化。
常用燃料的組成元素是____。在氧氣供給充足時,碳充分燃燒的化
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氧氣供給不足時,碳不充分燃燒的化學方
程式為_______________。在高溫下,熾熱的木炭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的性質。
一氧化碳是__________的氣體,易與人體血液中的__________結合,
使血液失去了輸送氧氣的能力,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無色無味
血紅蛋白
4.爆炸。
可燃性氣體或粉塵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__________時,遇到明火就
會劇烈燃燒,導致氣體的體積在有限的空間里急劇膨脹,從而引起
_______。
爆炸極限
爆炸
問題導思
我們知道面粉、煤粉等粉塵在有限的空間內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那么,
同樣的條件下,碳酸鈣粉末也會發生爆炸嗎?
【答案】面粉、煤粉屬于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遇明火會發生爆炸;
碳酸鈣不是可燃物,一般情況下在有限的空間內遇明火不會發生爆炸。
課時2 促進燃燒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發生的
重點直擊 導析
典例精析
知識點1 促進燃燒的方法
例1 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撥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變大,其原
理是( ) 。
D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C.增加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分析與解】將燈芯撥得松散一些,能使燈芯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
即增大了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的接觸面積,從而使酒精燃燒得更旺,
火焰更大。
知識點2 爆炸
例2 在密閉環境中,下列氣體混合物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的是( ) 。
B
A.、 B.、 C.、 D.、
【分析與解】燃燒引起爆炸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存在可燃物和助燃物,
并且二者在有限的空間內遇到明火。和是可燃物, 具有助燃
性,和 是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物質。
針對訓練
1.下列物品在我們乘坐公交車時可隨身攜帶的是( ) 。
A
A.食鹽 B.煙花爆竹
C.汽油 D.罐裝液化石油氣
2.下列物質與空氣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會發生爆炸的是( ) 。
A
A.氮氣 B.面粉 C.氫氣 D.一氧化碳
3.煤爐越扇越旺,蠟燭一扇就滅。下列對該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 。
A.扇蠟燭會隔絕空氣 B.扇煤爐會增大空氣進入量
C.扇蠟燭會降低石蠟的著火點 D.扇煤爐會增加新的易燃物
B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D
A.有發光、放熱現象產生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B.劇烈的燃燒都會引起爆炸
C.爆炸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D.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驗純
課時2 促進燃燒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發生的
素養達標 導練
基礎鞏固
1.下列標志表示當心爆炸的是( ) 。
D
A. B. C. D.
2.下列有關爆炸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
B.急劇燃燒都會引起爆炸
C.空氣與可燃性氣體混合遇明火不一定會發生爆炸
D.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與氧氣接觸一定會發生爆炸
C
3.下列有關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產、運輸、使用和儲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 。
A
A.生產:面粉加工廠應標有“嚴禁煙火”字樣或圖標
B.運輸:為方便運輸,可將煙花廠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氣泄漏時,用打火機檢測泄露位置
D.儲存:為節約空間,應將易燃物和易爆物緊密堆積
4.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此話的意思是做人必須腳踏實地,才能
事業有成;燒柴時木柴要架空,火才能燒得更旺。從燃燒的條件看,
“火要虛”的實質是( ) 。
B
A.升高可燃物的溫度 B.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C.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D.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5.燃燒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1)下列成語的原意與燃燒無關的是___(填序號)。
A
A.臥薪嘗膽 B.釜底抽薪 C.火上澆油 D.煽風點火
(2)在室內發生火災時,如果匆忙打開門窗,那么反而可能會加劇火
勢的蔓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開門窗,會為室內可燃物的燃燒提供更多的氧氣,從而加劇火勢的蔓延(合理即可)
能力提升
6.下表是幾種可燃性氣體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 。
氣體 甲烷 氫氣 一氧化碳 丁烷
爆炸極限/% 5.0~15.0 4.0~75.01 2.0~75.0 1.8~ 8.5
D
A.甲烷的爆炸極限比氫氣的爆炸極限小,所以點燃甲烷前不一定要檢驗
純度
B.上述氣體若不純則一定會發生爆炸
C.上述氣體在空氣中最易發生爆炸的是甲烷
D.當氫氣的體積分數大于 時,不純的氫氣也可以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
圖6-10
7.某同學設計的探究粉塵爆炸的實
驗裝置如圖6-10所示。用打氣筒向
小罐內打氣,罐內的面粉在被吹散
的瞬間發生了爆炸,軟橡膠片被沖
飛,蠟燭的火焰被熄滅。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
_______的接觸面積。
面粉與空氣
(2)軟橡膠片被沖飛時,其內能轉化為了________。
(3)蠟燭火焰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
機械能
氧氣不足
素能拓展
8.點燃不純的可燃性氣體可能會發生爆炸。圖6-11展示了某同學的改進
措施,請根據圖示回答問題。
圖6-11
(1)圖甲是可燃性氣體的洗氣改進裝置,檢查它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向
導管 處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則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若在導管處通入可燃性氣體,在導管 處連上尖嘴管并松開止水夾,點
燃,即使氣體不純也不會發生爆炸,則可見此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通入氣體
玻璃管內液面上升
阻斷燃燒(合理即可)
圖6-11
(2)用圖乙所示尖嘴管導出可燃性氣體并點燃,也不會使管內氣體發
生爆炸,其原理是銅絲或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熱,將溫度降到氣體的著火點以下,且水能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合理即可)
圖6-11(共27張PPT)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第三節 碳達峰與碳中和
課時1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
課時1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實現“雙碳”
目標的路徑
目標素養 導航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認識物質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轉化及其對
維持人類生活與生態平衡的意義,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習慣,樹
立生態文明理念。
課時1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
新知預習 導學
知識梳理
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__________是含碳的主要氣體,也是碳元素參與物質循環的主要
形式之一。
二氧化碳
(2)碳循環是自然界中______和______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活
動大量開發與利用__________,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打破了
碳循環平衡,影響了全球生態環境。
物質
能量
化石燃料
(3)自然界中,產生二氧化碳的途徑有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的燃燒等,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有綠色植物的__________、江河湖海
水體的溶解作用等。
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
光合作用
2.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
(1)________與________是人類為應對過量碳排放帶來的全球氣候挑
戰達成的共識。
碳達峰
碳中和
(2)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
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______,努
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________。
峰值
碳中和
(3)實現“雙碳”目標,一方面要______二氧化碳的產生和排放,另一
方面要______二氧化碳的吸收與轉化。
減少
增加
問題導思
二氧化碳的循環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案】二氧化碳的循環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維持生態平衡、調節氣候、保持土壤健康到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
發揮著重要作用。
課時1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
重點直擊 導析
典例精析
知識點1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圖6-14
例1 圖6-14是自然界中碳循環示意圖,圖中的
不包括( ) 。
A
A.氫氣燃燒 B.化石燃料燃燒
C.動植物呼吸 D.生物遺體腐爛
【分析與解】氫氣燃燒生成水,沒有二氧化
碳產生。
知識點2 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
例2 我國提出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人為碳排放與
人為碳吸收達到平衡。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 ) 。
C
A.大力提倡植樹造林 B.開發氫能源汽車
C.露天焚燒秸稈作肥料 D.使用新技術捕集、利用二氧化碳
【分析與解】露天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實現碳中和。
針對訓練
1.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是( ) 。
D
A. B. C.可吸入顆粒物 D.
2.氧循環和碳循環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C
A.每個人都在參與碳循環,但是不參與氧循環
B.氧氣只有通過燃燒才能參與碳循環
C.碳中和能有效維持碳循環的相對穩定,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
D.綠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總數增加
3.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做法不
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是( ) 。
B
A.綠色出行 B.火力發電 C.植樹造林 D.節約用電
圖6-15
4.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的
四種主要途徑的貢獻率如圖6-15所示。下列說
法錯誤的是( ) 。
C
A.為實現碳替代,應開發利用新能源
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參與碳循環
C.為實現碳減排,應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海洋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儲存,有助
于實現碳封存
課時1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實現“雙碳”
目標的路徑
素養達標 導練
基礎鞏固
1.自然界中存在碳循環,此處的“碳”指的是( ) 。
A
A.元素 B.單質 C.分子 D.原子
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和氧循環如圖6-16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D
圖6-16
A.植物通過呼吸作用放出氧氣
B.化石燃料的燃燒會大幅度降低大氣中氧
氣的含量
C.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將大氣中的二
氧化碳全部吸收
D.碳循環和氧循環失衡會導致人類的生存
環境惡化
3.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 ) 。
C
A.植樹造林,增加綠地面積
B.綠色出行,少開私家車
C.加大燃煤發電,保持電力供應
D.加快氫能源開發,推廣使用新能源
圖6-17
4.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和碳循環是實現碳中
和的四種主要途徑。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上
述四種途徑對全球碳中和的貢獻率如圖6-17所示。
(1)由圖可知,到2050年,碳減排對全球碳中
和的貢獻率排在第____位。

(2)運用碳封存技術,將從空氣中分離出的
壓入地下。在此過程中,分子間的間隔會
變____(填“大”或“小”)。

圖6-17
(3)與氨氣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合成
尿素 ,同時生成水。該反應的化學方
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5.碳循環、氧循環和水循環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環。已知發生圖
6-18甲中轉化1的反應條件為常溫,圖6-18乙中的轉化3是植物的光合作
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圖6-18
A.變化觀:水循環主要是由水分子的運動引起的,屬于化學變化
B.守恒觀:和 為同種物質
C.平衡觀: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
對穩定
D.微粒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會使自然界中的碳原子總數減少

6.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1)二氧化碳的排放:工業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是大氣中二氧化碳
含量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導致__________的加劇。
溫室效應
(2)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碳酸鉀的二氧化碳捕集技術可實現二氧化
碳的捕捉、封存和資源化利用。已知: 。
欲吸收 二氧化碳,理論上需要碳酸鉀多少噸?
解:設理論上需要碳酸鉀的質量為 。
答:理論上需要碳酸鉀的質量為 。
素能拓展
7.閱讀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全球變暖趨勢持續不減,減少 排放、實現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
識。碳減排、碳循環、碳封存等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途徑。
碳減排是指減少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碳循環是一種可通過人為干預來實現碳中和的方法,如圖6-19所示,先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用于電解水制取氫氣(這種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氫氣被稱為綠色氫氣),
圖6-19
再在一定條件下,將捕捉的 與氫氣進行反應,制得甲醇和水。 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環節。以膜吸收法為例,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對比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鉀三種吸收劑對煙氣中 的脫除效果,其結果如圖6-20所示。
圖6-20
(1)碳減排中的“碳”指的是__________等溫室氣體。
(2)太陽能屬于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碳

(3)圖6-19中,用綠色氫氣制備燃料甲醇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6-19
(4)由圖6-20可知,在研究范圍內,同等條件下對煙氣中 脫除效果
最好的吸收劑是____________。
氨基乙酸鉀
圖6-20(共29張PPT)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第二節 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二節 化石燃料的利用
目標素養 導航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資源。
2.知道石油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了解通過石油煉制可以得
到石油氣、汽油、柴油等產品。
3.通過對煤和石油綜合利用的了解,認識化學在解決人類資源問題
中的作用,培養資源意識。
4.了解我國能源和資源的國情,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習慣,
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第二節 化石燃料的利用
新知預習 導學
知識梳理
1.化石燃料的燃燒。
(1)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是__________的重要
的能源,應合理開采、綜合利用。

石油
天然氣
不可再生
(2)煤、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都是____________。這類物質在空
氣(氧氣)中充分燃燒時,生成_____和_____,同時會以________的形
式釋放出能量,因此是很好的能源。
碳氫化合物
光和熱
(3)煤、汽油、煤油等燃料中,除了含有碳、氫元素外,還含有少量
硫、氮等元素,它們在燃燒時會轉化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釋
放到大氣中,造成環境污染。
二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
(4)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是一種清潔能源。沼氣的主要成分
也是______,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烷
甲烷
2.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
(1)隨著化學科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化石燃料不僅是優質的_______
___,還是寶貴的__________。
(2)我國的能源資源現狀是“__________________”。
(3)煤的綜合利用主要有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其產物是化
肥、農藥、合成材料及冶金等領域的重要原料。
(4)未來燃料發展的重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5)綠色能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地熱能、潮汐能、生
物質能和核能等。
能量來源
化工資源
富煤、貧油、少氣
焦化
液化
氣化
清潔化、低碳化
氫能
太陽能
風能
3.金剛石、石墨、 都是由________組成的單質,其______不同,
______差異巨大。
碳元素
結構
性質
問題導思
石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化石能源。通過分餾,我們可以從石油中分離出
多種產品,如汽油、柴油等。石油分餾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以
石油為原料生產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產品時,發生的是物理變
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答案】石油分餾是利用石油中各組分沸點不同的特性,通過加熱和冷凝的方法,將不同沸點的組分進行分離,從而獲得相應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僅發生了物理變化。以石油為原料生產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產品的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第二節 化石燃料的利用
重點直擊 導析
典例精析
知識點1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例1 下列活動不是直接利用化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的是( ) 。
B
A.用燃氣做飯 B.用空調取暖
C.用炸藥拆除危舊建筑 D.用食物維持體溫和日常活動
【分析與解】用空調取暖,是利用電能轉化為熱能,不是直接利用化學
反應所產生的能量。
知識點2 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
例2 下列關于煤、石油和天然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
D
A.都屬于混合物
B.從煤中獲得焦炭、煤焦油、焦爐氣等產品的過程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C.都是蘊藏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
D.完全燃燒時對空氣不會產生污染
【分析與解】化石燃料充分燃燒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減少一氧化碳等
物質的產生,但對空氣仍會產生污染。
針對訓練
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 。
A
A.甲烷 B.氫氣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質不屬于化石燃料的是( ) 。
D
A.煤 B.石油 C.天然氣 D.氫氣
3.下列活動是通過化學反應提供能量的是( ) 。
A
A.燃氣熱水器 B.水車汲水灌溉 C.太陽能供熱 D.風力發電
4.“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
D
A.使用無鉛汽油能減少含鉛物質的排放
B.燃煤產生的煙塵是霧霾的成因之一
C.煤完全燃燒也會造成空氣污染
D.使用化石燃料會污染環境,應禁止使用
第二節 化石燃料的利用
素養達標 導練
基礎鞏固
1.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
C
A.煤 B.汽油 C.氫氣 D.天然氣
2.為了節能,燃燒前可將汽油等 噴成霧狀,原理是( ) 。
B
A.減少氧氣的消耗量 B.增大汽油與空氣的接觸面
C.降低汽油的著火點 D.提高汽油的著火點
3.下列關于燃料綜合利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A.石油分餾可制得汽油、柴油等產品
B.石油的分餾和煤的干餾都屬于化學變化
C.將煤在空氣中加強熱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爐氣等產品
D.石油是由一些沸點不同的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不加熱就可以直接燃燒
4.燃燒是人類最早有意識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它的發現和應用標志著
人類文明的偉大進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燒釋放的____能烘烤食物,告別了茹毛飲血的
野蠻時代。現在,人們仍然利用燃料的燃燒蒸煮食物。家用液化石油氣
中的丙烯 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微觀角度分析,丙烯液化與丙烯燃燒兩個過程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丙烯液化時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是物理變化;丙烯燃燒時生成了其他物質的分子,是化學變化
(2)燃燒產生的高溫可用于冶煉金屬。木炭可在高溫條件下還原氧化
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棚中燃燒沼氣可以提高作物產量。沼氣的主要成分燃燒的微
觀示意圖如圖6-12所示。
圖6-12
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_____(填序號)。
A.參加反應的 與 的質量比為
B.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都不變
C.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D.點燃沼氣前需要檢驗其純度,以防發生爆炸
E.生成的 可做氣肥



(4)結合上述事例,請你談一談燃燒的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可用于做飯、取暖(合理即可)
能力提升
5.石油古稱“洧水”。《漢書》中記載有“高奴(縣)有洧水可燃”,《夢
溪筆談》中對其的描述為 “予知其煙可用,試掃其煙為墨,黑光如漆”。
下列有關“洧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
D
A.“洧水”具有可燃性
B.“洧水”是一種混合物
C.“洧水”中主要含有C、 兩種元素
D.“洧水”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6.目前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有管道煤氣、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
(1)管道煤氣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分別燃燒
相同質量的管道煤氣和天然氣,消耗空氣質量較大的是________。若將
燃燒管道煤氣的灶具改為燃燒天然氣,則改造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若不做改造,則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氣
增大空氣進入量(合理即可)
天然氣不完全燃燒,生成有毒的
(2)管道煤氣中含有少量烴類(碳氫化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
烷等。它們的某些物理性質如下表所示。
乙烷 丙烷 丁烷
熔點/ -183.3 -189.7 -138.4
沸點/ -88.6 -42.1 -0.5
試根據以上數據,解釋嚴寒季節時管道煤氣火焰較小,甚至呈斷續狀態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烷遇冷凝結為液體使管道內氣流不暢(合理即可)
素能拓展
7.閱讀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化、清潔、低碳轉型。太陽能的利用是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
圖6-13
為 。某種光分解水的過程如圖6-13甲所示,產生的在一定條件下與反應可合成液態燃料 (甲醇)。另外,也可以在太陽光照射下,通過光催化將、直接轉化為 、、、 等太陽能燃料(見圖6-13乙)。
此外,還可以利用照明燈、人體散發的熱量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電。
我國研發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鉍 纖維素復合熱電薄膜電池”,能充分貼合人體體表,實現利用體表散熱為藍牙耳機、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見圖6-13丙)。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化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圖6-13
圖6-13
(1)在圖6-13甲所示的轉化過程中,可循環利用的
物質有 和_____。與電解水相比,該方法的優
點是________。
低耗能
(2)通過光催化得到太陽能燃料,是將光能轉化
為______能。太陽能燃料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其中一個
即可)。
化學
(合理即可)
圖6-13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AD
A.能源結構正向著多元、清潔、低碳轉型
B.太陽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生活中的廢熱無法利用
D.化學與新能源開發密切相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 恩施市| 建始县| 罗江县| 琼结县| 永顺县| 海晏县| 闽清县| 江陵县| 黄平县| 双桥区| 师宗县| 宣威市| 西畴县| 九江县| 广宗县| 尼玛县| 崇左市| 东宁县| 双桥区| 嫩江县| 新密市| 东安县| 镇康县| 鹤岗市| 柘荣县| 柳州市| 罗平县| 潞西市| 南华县| 九寨沟县| 石泉县| 贵州省| 孝感市| 连江县| 宁蒗| 湖州市| 雅安市| 彩票| 通河县| 天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