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科版 六年級上冊 《水的循環》單元 3.水在自然界的循環 教學設計單元 《水的循環》 課題 3.水在自然界的循環 課時 1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統學習內容及要求 10.2水循環 5~6年級 ②知道水在改變地表形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能夠根據示意圖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及大氣之間的不間斷的循環過程。 科學思維 運用分析、歸納、概括。嘗試用箭頭和簡單文字建立水循環的模型。 探究實踐 通過模擬雨的形成實驗,并能夠結合示意圖,描述雨和雪的形成過程。 態度責任 樂于大膽想象,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合作學習。 2.善于實驗,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合作交流,喜歡大膽想象。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及大氣之間的不間斷的循環過程。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環模型。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優化 教師: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塑料盒,保鮮膜,皮筋,鹽,碗;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上課 儀式 教師自我介紹: 同學們好! ……一、聚焦(預設5分鐘) 談話導入[材料準備:PPT] 談話:天上的水為什么總也降不完呢。對此你有什么想法呢?二、探索(預設25分鐘) 1.水的三態變化 [材料準備:PPT] 談話:霧、云、雨、雪、露、霜、冰雹這些都是水的變化。 提問1:是什么導致大自然中水的三態變化呢?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分析。 (預設:溫度) 小結:水在不同的溫度下呈現氣態、液態和固態。 2.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材料準備:塑料盒,保鮮膜,皮筋,鹽,碗;PPT] 提問1:水的三態變化與水在大自然的循環有什么關系呢?提出你的推測。 全班交流、分析。 (預設:蒸發 云 雨 ) 談話:我們做個模擬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推想。 模擬實驗。 在水盆中倒入小半盆干凈的熱鹽水(40℃)模擬海洋。 再在盆中倒扣一個空碗,模擬陸地。 (3)將水盆用透明塑料膜蒙住,用一個冰袋在塑料膜上造成一個下垂的錐,正對準陸地上方。 (4)將實驗裝置放在強烈陽光下暴曬。 (5)觀察一段時間,并記錄實驗的現象。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提問2:嘗一嘗碗蒂里的水,還是咸的嗎?為什么? 提問3:當碗蒂里的水溢出并流入水盆中,這又模擬了大自然中的 什么現象? 全班交流、分析。 小結:水盆好比大海,保鮮膜好比天空,碗蒂好比陸地。海水蒸發凝結后形成雨落下來。 提問4:請你們試著把自己的想法用圖畫或文字的形式在這幅圖上表達出來。 水循環示意圖標注說明。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提問5:根據水循環示意圖解釋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環? 全班交流、分析。 小結:大自然中的水在大海、天空、陸地之間不斷循環。三、研討和交流(預設5分鐘) 1.提問: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環是什么造成的呢? 2.提問: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環與水的三態變化有什么關系呢? 3.提問:水能在大自然中循環,為什么還要節約用水呢?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求其說明理由,訓練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證據證明的實證意識。四、練一練 一、選擇題 1.水在自然界不斷循環變化,其主要原因是 ( ) A.溫度的變化 B.日夜的變化 C.季節的變化 D.人類活動的變化 2.下列水的形態,屬于固態的一組的是 ( ) A.露、霜、雨 B.霜、雪、冰雹 C.霧、雪、霜 D.霧、雪、冰雹 3.大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形成水滴或冰晶,以( )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 A.霜 B.露 C.雨、雪 D.霧 4.水循環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個環節是 ( ) A.蒸發、凝結和降水 B.降水、凝結和徑流 C.降水、凝結和徑流 D.降水、蒸發和徑流 5.下列關于水循環錯誤的是( )。 A.海陸之間水循環和陸地之內循環能使水資源得到不斷的更新 B.水循環實現了陸地和海洋之間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C.水資源處于不斷循環更新過程中,所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D.水循環與水的三態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判斷題 1.地球上的水總處于動態平衡中。( ) 2.降水的動力來源是太陽輻射。 ( ) 3.固態的水只能變成液態的水,不能變成氣態的水蒸氣( ) 4.自然界中的水是循環往復的,所以不需要節約用水。( ) 5.水循環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并塑造著地表形態。 ( ) 參考答案: 1.A 2.B 3.C 4.D 5.C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