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幾何圖形初步6.2 直線、射線、線段6.2.2 線段的長短比較與運算學習目標:1. 會用尺規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會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2. 理解線段等分點的意義.3. 能夠運用線段的和、差、倍、分關系求線段的長度.4. 體會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相互轉化.5. 了解兩點間距離的意義,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線段性質,并會運用.重點: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理解線段的和、差,掌握線段中點的概念,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線段性質.難點:利用尺規作圖作一條線段等于兩條線段的和、差,利用線段的和、差、倍、分求線段的長度,“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實際運用.要點探究知識點1:線段長短的比較合作探究:探究1:你能比較下列線段的大小嗎?合作探究用疊合法比較線段的長短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想一想:只有圓規和無刻度的直尺的情況下,那么線段如何使用疊合法?問題 畫在黑板上的線段是無法移動的,在只有圓規和無刻度的直尺的情況下,如何再畫一條與它相等的線段?要點歸納:尺規作圖:作一條線段(AB)等于已知線段(a)的作法:畫射線AC;2.在射線AC上截取AB=a.試一試:比較線段AB,CD的長短.疊合法:將點A與點C重合,再進行比較:AB_____CD. AB_____ CD. AB_______CD.畫一畫:1.在一條直線上,畫出線段 AB = 6 cm, BC = 4 cm.知識點2: 有關線段的基本事實議一議: 如圖,從A地到B地有四條道路,除它們外能否再修一條從A地到B地的最短路?如果能,請你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在圖上畫出最短路線.生活實例如圖,這是A,B兩地之間的公路,在公路工程改造計劃時,為使A,B兩地行程最短,應如何設計線路?請在圖中畫出,并說明理由.知識點3:線段的和、差、倍、分畫一畫:在直線上畫出線段AB=a,再在AB的延長線上畫線段BC=b,線段AC就是 與 _____的和,記作AC= . 如果在AB上畫線段BD=b,那么線段AD就是 與 的差,記作AD= .畫一畫:2.如圖,已知線段 a,求作線段 AB=2a.要點歸納:如圖,點 M 把線段 AB 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 與 BM,點 M 叫做線段 AB 的中點.幾何語言:因為M 是線段 AB 的中點,所以AM = MB = AB, 或 AB = AM = MB.反之也成立:因為 AM = BM = AB(或 AB = 2AM = 2BM),所以 M 是線段 AB 的中點.思考 那么什么叫作三等分點?四等分點呢?三等分點如圖,若點 M、N 是線段 AB 的三等分點,則 AM = = = ,反過來也成立.四等分點如圖,若點 M、N、P 是線段 AB 的四等分點,則 AM = = = = ,反過來也成立.典例精析例1 (成都期末) 如圖,長度為 20 cm 的線段 AB 的中點為 M,點 C 在線段 MB 上,且 MC∶CB = 2∶3,則線段 AC 的長度為_______cm.練一練2. 若 AB = 6 cm,點 C 是線段 AB 的中點,點 D 是線段 CB 的中點,問線段 AD 的長是多少 二、課堂小結1. 基本作圖: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2. 比較兩條線段大小 (長短) 的方法:度量法;疊合法.3. 線段的中點.因為點M是線段AB的中點,所以AM=BM=AB. (反過來說也是成立的).4. 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之間的距離.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點間距離的定義是指兩點之間的線段B. 兩點之間的距離是指兩點之間的直線C. 兩點之間的距離是指連接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D. 兩點之間的距離是兩點之間的直線的長度如圖,AB+BC AC,AC + BC AB,AB +AC BC(填“>”“<”或“=”)。其中蘊含的數學道理是 。3.如圖,已知B,C兩點把線段AD分成2:5:3三部分,M為AD的中點,BM=6,求CM和AD的長.參考答案課堂探究要點探究知識點2:議一議生活實例1. 如圖,理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知識點3:例1 14練一練2.解:因為 C 是線段 AB 的中點,所以 AC = CB = AB = ×6 = 3 (cm).因為 D 是線段 CB 的中點,所以 CD = CB = ×3 = 1.5 (cm).所以 AD = AC + CD = 3 + 1.5 = 4.5 (cm).當堂檢測1.C 2.> > >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3.解:設AB=2x,BC=5x,CD=3x.所以AD=AB+BC+CD=10x.因為M是AD的中點,所以AM=MD=5x.所以BM=AM-AB=3x.因為BM=6,所以3x=6,所以x=2,故CM=MD-CD=5x-3x=2x=2×2=4,AD=10x=10×2=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