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課《貞觀之治》知識清單和分類訓練題知識清單知識點一唐朝建立1.隋朝的滅亡 (l)原因:隋場帝統治后期,暴虐無道,終于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王朝陷于瓦解。(2)滅亡:618年,隋場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貴族李淵,進人長安,建立唐朝。李淵就是唐高祖。唐高祖退位以后,傳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知識點二“貞觀之治”1 .唐太宗的統治思想 (l)產生的原因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① 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② 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2)內容政府要輕搖薄賦,發展③ ;皇帝要勤于政事,善聽正確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統治才能鞏固。 2.唐太宗的統治政策和結果政策: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意“ ④ ” ,節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縣,革除“ ⑤ ”的弊政,有利于減輕人民的負擔。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⑥ 做宰相,人稱“ ⑦ ”。他還重用敢于直言的⑧ ;結果: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知識點三女皇武則天1.武則天稱帝:武則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漸掌握實權,晚年稱帝,改國號為⑨ 。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統治措施: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⑩ 的政策。 3.對武則天政績的認識:武則天統治時,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⑩ , ”。基礎闖關一、選擇題 1.要對隋朝的分崩離析負主要責任的是( ) A.唐高祖 B.隋煬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中,我們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 A.北周外戚楊堅稱帝,建立隋朝 B.隋場帝統治時期,滅亡陳朝,統一南北 C.隋場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 D.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3.唐太宗說:人要照見自己,一定要有明鏡;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過錯,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 A.重視教育 B.倡導節儉 C.輕搖薄賦 D.虛心納諫 4.毛澤東曾用“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來評價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實與“唐宗”有關的是( ) A.統一度衡量、貨幣和文字 B. “罷默百家,獨尊儒術”C. “貞觀之治” D.陳橋兵變 5.下列有關“貞觀之治”出現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重視納諫 B.吸取隋亡教訓 C.輕搖薄賦 D.任用姚祟為相 6.下列有關武則天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B.她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生產的政策 C.她提拔重用房玄齡、杜如晦 D.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7.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列是四位同學分別根據自己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為武則天撰寫的一句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應該是( ) A.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中國古代婦女的地位 B.她重用人才,發展生產,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C.她善于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 D.她勵精圖治,使唐朝進人全盛時期 8.“自古男人掌朝綱,誰料女杰作俊賢。重拳擊碎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這首詩贊揚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 A.戒奢從簡 B.整頓吏治 C.重視農業.變法圖強二、非選擇題 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材料二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上述兩則材料均為唐太宗語 (l)在材料一中唐太宗想說明什么問題?(2) “以史為鏡”,唐太宗主要吸取了哪一個朝代滅亡的教訓?“以人為鏡”主要表現在哪一方面? (3)綜合上述材料,你在唐太宗身上學到哪些優秀的品格?三年模擬一、選擇題1.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比較有爭議的女皇帝,下列對其敘述正確的是 ( ) ①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②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③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④她繼承并發揚了貞觀時期的政治和經濟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下列唐朝皇帝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唐高祖 ②唐太宗 ③唐高宗 ④唐玄宗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3. 電視劇《貞觀長歌》深受觀眾喜愛,創下了很高的收視率。你認為不可能在該劇中出現的是( ) A.唐太宗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輕搖薄賦,精簡機構 C.文成公主人藏,與松贊干布成親 D.唐太宗鼓勵大臣直言皇帝的過錯 4.《百家講壇》主講人孟憲實曾作客《揚州講壇》,主講“唐太宗的治國藝術”。下列選項中,不可能出現在他講話內容中的是( ) A.唐太宗居安思危,以民為本 B.唐太宗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C.唐太宗創立科舉,選拔賢才 D.唐太宗精簡機構,合并州縣 5.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說明唐太宗認識到( ) A.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 B.祟尚節儉的重要性 C.重視人才的必要性 D.虛心納諫的好處二、非選擇題 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話)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場帝意擾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贖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膚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為人主,可不畏懼!材料三(唐太宗對大臣的訓示)膚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抑等長守富貴。請回答:(l)根據材料一說明隋朝滅亡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是否有關?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識到了什么實質問題?(3)根據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五年中考選擇題 1.認為“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封建帝王是( ) A.漢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2.雖然武則天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史學家還是肯定了她的功績。其原因是武則天( ) A.創立殿試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擊大族勢力 D.促進社會發展 3.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認識,主要緣自對下列哪一歷史事件的深思 ( )A.春秋諸侯爭霸 B.漢末軍閥割據 C.魏晉北民南遷 D.隋朝暴政而亡 4.“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郭沫若對下列哪一帝王功績的正確評價(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探究創新唐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輝煌與繁榮開創了中國的新紀元。請根據以下資料進行隋唐歷史的探究。 【看影視巨作,憶帝王功績】 2015年3月,《隋唐英雄4》在全國上映,受到觀眾的喜愛。 (l)根據下列描述寫出帝王的名字。 ①他統一南北,勵精圖治,進行改革,促進了隋朝的社會繁榮—— ②他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實行暴政,導致國家滅亡—— ③他在太原起兵,進人長安,建立唐朝—— ④他吸取隋亡的教訓,實行開明的政策,使唐朝出現“貞觀之治”的局面—— ⑤她從皇后到皇帝,改國號為周,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游中華大地,論千秋功罪】乾陵,位于陜西咸陽。武則天的無字碑立于陵前。無字碑在無數游人眼中不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則天的象征。(2)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存在較大爭議的人物,舊時史學家認為她殘暴、荒淫,而毛澤東則評價她有治國之才。你的觀點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3)“擔當身前事,何計身后名。”武則天的無字碑給后人以無限的思考。請用所學知識為武則天寫一篇碑文。(文體不限)【探成敗得失,談歷史啟示】 (4)結合兩組材料,談一談給你帶來哪些有益的啟示。知識清單 ①農民戰爭 ②隋 ③生產 ④戒奢從簡 ⑤民少吏多 ⑥杜如晦 ⑦房謀杜斷 ⑧魏征 ⑨周 ⑩選拔賢才 ⑩政啟開元基礎闖關一、選擇題 1. B 隋場帝統治后期,暴虐無道,終于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場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2. B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稱帝,建立隋朝, A項表述正確;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C項表述正確;618年,李淵進人長安,建立唐朝, D項表述正確。滅亡陳朝,統一南北發生在 589年隋文帝統治時期, B項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3. D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結合唐太宗認為一定要用明鏡照自己,用忠臣來知道自己的過錯,可知他虛心納諫,故選D。 4. C “唐宗”指唐太宗。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貞觀之治”。故選擇C項。 5. D 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重視納諫,輕搖薄賦,A、B、C三項敘述正確。姚崇是武則天提拔起來的,后來成為唐玄宗時期的名臣,故D項敘述錯誤,符合題意。 6. C 本題考查對武則天相關史實的識記和辨析能力。解答時可以采用直選法。房玄齡、杜如晦是唐太宗時期的名相,武則天提拔的是姚崇等。 7. B 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故選擇B項。 8. B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擊碎貪腐吏”“托起清廉官”,都體現了武則天“整頓吏治”的一面。二、非選擇題 9.答案(1)要想使自己的統治長久,就必須與民休息,行仁政。 (2)隋朝。虛心納諫。 (3)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在成功時保持冷靜,與民休息等。解析:第(l)問考查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一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掀翻。這說明要想穩固自己的統治,必須與民休息,行仁政。第(2)問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結合所學即可作答。第(3)問答案結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三年模擬一、選擇題 1 . B 武則天晚年稱帝,國號周,其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繼承并發揚了唐太宗時期的政治、經濟政策。故選擇B項。 2 . A 李淵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故①最早出現。本題選擇A項。 3 . A 618年唐太宗的父親李淵建立了唐朝,故選擇A。 4 . C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屬于否定型選擇題。依據所學可知,科舉制的創立是在隋朝,故c項符合題意。 5 . A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舟”喻指“皇帝” , “水”喻指“百姓”,百姓可以支持皇帝,也可以推翻皇帝的統治,可見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二、非選擇題6.答案(l)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勵精圖治,從而出現“貞觀之治”。 (2)意識到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要注意調整統治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 (3)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 解析:第(l)問從唐太宗的話可以看出,唐太宗能夠意識到隋朝滅亡原因,從中吸取教訓,勵精圖治,從而出現“貞觀之治”局面。第(2)問材料“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的“水”即百姓,“舟”即君主,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要注意對百姓政策的及時調整。第 (3)問從材料“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分析可知,唐太宗希望能夠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五年中考選擇題1. B 本題考查知識點唐太宗。結合所學分析題干可知,唐太宗在位時期,能夠虛心納諫,重用人才,使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故選擇B項。 2. D 本題考查知識點武則天。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首先要考慮其是否推動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武則天在位期間,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故選擇D項。 3. D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文字材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反映“民本”思想。這是因為唐太宗經歷了隋末的農民大起義和隋朝的滅亡,深知隋朝暴政的危害。 4. 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人稱武則天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探究創新答案(l) ①隋文帝 ②隋煬帝 ③李淵(唐高祖) ④唐太宗(李世民) ⑤武則天 (2)我認為武則天有治國之才。因為她在位時,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即可) (3)略。(文體不限,符合史實即可) (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要注意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統治者必須提高自身的執政素質等。(啟示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