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3節 運動的快慢教學分析1.會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課前準備學習目標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課前準備教學分析學習重點 :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公式。學習難點 :建立速度的概念,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學習方法 :通過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的真實性,感受到物理和社會、物理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相關準備:教材。教學內容01情境引入02互動新授03鞏固擴展04課堂小結點我喔情景引入大家看一下下面這個視頻,視頻中的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那它們的運動情況有什么區別呢?互動新授知識點一 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小討論運動會上,短跑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如圖所示)。在比賽過程中,觀眾是如何判斷誰跑得快的 運動員跑完全程后,裁判員又是怎樣計算成績的 觀眾與裁判員所用的方法一樣嗎 你認為應該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 互動新授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怎么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兩種方法:一: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物體經過的路程,經過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快;二:在物體運動相同路程的情況下,比較它們所用的時間,所用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得快。互動新授知識點二 速度甲同學100m跑的成績為15s,乙同學50m跑的成績為8s。要知道他倆誰跑得快,應該怎么辦 想一想說明: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采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用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互動新授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定義:在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作速度。速度的公式:速度可用公式。速度的物理意義: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互動新授速度的單位速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是m/s;在交通運輸中還常用千米每小時作單位,符號是km/h或km·h-1。常用速度單位的換算:1 ms=3.6 kmh;msms。互動新授速度的估算速度的估算:大家互相討論一下,人步行的速度大概是多少呢?自行車的速度大概是多少呢?小討論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1.1m/s自行車的速度大約為5m/s高速公路上小汽車限速120km/h知識點三 勻速直線運動下圖記錄了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圖甲中的汽車在平穩行駛的過程中,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有什么特點 圖乙中的汽車從靜止開始前進,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有什么特點 互動新授想一想互動新授勻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呢?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我們把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作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物體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說明:勻速直線運動的實例,例如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列車、勻速上升的電梯等。知識點四 平均速度互動新授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定義: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物體在一段時間內或一段路程內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計算公式:說明: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互動新授s-t圖像、v-t圖像s-t圖像:v-t圖像:說明:縱軸表示路程,橫軸表示時間,勻速直線運動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說明:縱軸表示速度,橫軸表示時間,勻速直線運動速度是不變的,圖像為平行于橫軸的直線。1.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1min 內通過的路程是120 m,則它的速度為 m/s,其物理意義為 。鞏固拓展2物體在1s內通過的路程是2m鞏固拓展【解析】1min=60s,根據速度公式可得2m/s,其物理意義為物體在1s內通過的路程是2m。2.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4s內通過的路程是20m,則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 m/sB.10 m/sC.5 m/sD.無法判斷鞏固拓展C鞏固拓展【解析】因為物體做勾速直線運動,所以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不變。課堂小結2.速度:定義:路程和時間之比;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m/s,km/h;公式:3.勻速直線運動:我們把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作勻速直線運動。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時間比較路程;②相同路程比較時間。4.平均速度: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