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二單元 空氣和氧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課前準備教學分析理解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方法,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的情感和發揚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學習目標課前準備學習重點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及操作方法。學習難點 實驗操作的規范。學習方法 直觀教學,演示實驗,學生操作實驗,引導觀察和分析實驗。教具準備 大試管、試管夾、單孔橡膠塞、乳膠管、玻璃導管、集氣瓶、水槽、鐵架臺(帶鐵夾)、升降臺、酒精燈、玻璃片、坩堝鉗、細鐵絲、木條、棉花、火柴、高錳酸鉀、木炭、澄清石灰水。教學內容01情境引入02互動新授03拓展提高04課堂小結點我喔情境引入研磨高錳酸鉀粉末生火的原理是利用高錳酸鉀與有機物接觸、摩擦、碰撞產生熱量,釋放出氧氣引起燃燒。野外生火小技巧【思考】在野外利用研磨高錳酸鉀粉末的方法,在30s內實現野外生火,其原理是什么?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br/>1.設計實驗裝置【學生活動】分小組設計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實驗裝置。(1)儀器應按什么順序進行組裝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2)應按照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的條件來選擇。高錳酸鉀為固體,需要加熱,采用固—固加熱型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根據氣體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來確定,氧氣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氣,還可用向上排氣法收集。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取)互動新授【小組討論】通過觀看實驗視頻,總結實驗步驟。(氧氣的實驗室制取)(1)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思考: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裝置連接好,導管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或使用熱毛巾捂住容器,使容器內氣體受熱膨脹。如果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導管內形成水柱且長時間不回落,說明氣密性良好。 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br/>(2)裝—將高錳酸鉀裝入干燥的試管,并在試管口處放一團棉花,然后用帶導管的單孔橡膠塞塞緊試管。思考:試管口為什么放入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管。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br/>(3)定—將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固定在鐵架臺上。思考:固定試管時試管口為什么向下傾斜?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br/>(4)點—點燃酒精燈,均勻加熱后,固定在試劑的底部加熱。思考:先預熱再均勻加熱的目的是什么? 先預熱再均勻加熱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試管因局部劇烈受熱而破裂。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br/>(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排水集氣法思考: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為什么?什么時候開始收集氧氣?剛開始排出的是管內的空氣,使收集的氣體不純凈,當氣泡均勻連續放出時,就可以收集了.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br/>(6)離—收集氧氣結束后,將導管撤離水槽。(7)熄—熄滅酒精燈。思考:停止加熱時,先熄滅酒精燈,再把導管移出水面,可能會造成什么后果 水槽內的水沿導管上升,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所以一定要先撤導管,再熄滅酒精燈。如何檢驗生成氣體是氧氣?如何驗滿?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br/>互動新授【學生活動】(氧氣的實驗室制?。?br/>分組探究實驗,小組兩人先確定分工,帶著問題和思考,親自制取兩瓶氧氣。其中一瓶預留1/4左右的水,以做鐵絲燃燒性質實驗。互動新授(氧氣的實驗室制?。?br/> 步驟 注意事項(1)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原理:根據氣體熱脹冷縮操作:先把導管一端浸入水里,再把兩手緊貼容器的外壁(2)裝:將藥品裝入試管 在試管中裝入少量高錳酸鉀,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以防止加熱時,生成的氣體把試管內的固體帶到導管中,堵塞導管(3)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鐵夾夾在離試管口約1/3處.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受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4)點:先預熱,后對藥品加熱 先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后對準藥品部位用外焰加熱(5)收:收集氧氣 等有氣泡均勻、連續放出時用排水法進行收集,收集滿的集氣瓶瓶口應蓋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6)撤:收集完畢,將導管撤離水槽 (7)熄:熄滅酒精燈 實驗結束時,應先將導管撤離水槽,最后熄滅酒精燈互動新授(氧氣的性質)【探究活動1】如圖所示,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到發紅,插入到上面實驗收集到的氧氣中(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觀察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燃燒停止后,取出坩堝鉗,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互動新授(氧氣的性質)【思考】木炭插入集氣瓶中,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的目的是什么?必須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若快速伸入瓶底,會把部分氧氣從瓶口排出。互動新授(氧氣的性質)【探究活動2】如圖所示,點燃系在螺旋狀細鐵絲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瓶中預留少量水),觀察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互動新授(氧氣的性質)【思考】集氣瓶中預留少量的水的目的是什么?防止高溫生成物濺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總結】通過以上兩個探究實驗,可得到什么結論?氧氣具有助燃性拓展提高【練習】(1)小明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圖中裝置甲和乙也能收集氧氣,其中進氣端分別是 和 。完成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為了得到更純凈的氧氣,最好選用裝置(填“甲”或“乙”)收集氧氣。(2)老師給出一套更為復雜的收集裝置丙,請你分析,該裝置有哪些用途 ad可以收集并量取一定體積的氧氣,可以更準確地比較產生氧氣的快慢。課堂小結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氧化性、助燃性氧氣的性質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和性質實驗步驟安全注意操作氧氣的收集與檢驗實驗誤差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