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教案--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教案--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簡介

第七課《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教案
教學目標
一、了解廢除科舉制對清朝選官制度的影響,理解廢除科舉制的必要性,培養時空觀
二、了解民國時期選官制度發展的近代化趨勢和存在的問題,理解政治局勢變化對近代選官制度的影響,培養歷史解釋的素養
三、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則和歷史地位,培養唯物史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廢科舉、孫中山文官思想、北洋考試和甄別制、新中國干部制度與公務員制度
教學難點:新中國干部制度與公務員制度
教學過程設計
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
1、改革科舉制
(1)1898年戊戌變法:加設經濟特科,廢八股,改試策論;變法失敗后廢除以上新政
(2)1901——1905年清末新政
①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又瓦解傳統六部
②設立大、中、小學堂,合格畢業生,給予科舉出身,對優秀者授予官職
③1904年正式確立學堂選官制,不久又確立留學畢業生選官制
2、1905年廢除科舉制,學堂選官制與留學畢業生選官制成為清政府主要選官制度
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
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
(1)內容:以考試制度為主,在五權憲法(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中,考試權獨立,國家建立考試院,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
(2)評價:當時并未實踐,但對日后民國文官制度的建設產生重要影響
北洋政府時期·文官制度承上啟下
考試選官制:1913年確立;條件為年滿21歲的男子;機構為政事堂銓敘局
甄別選官制
①內容:已工作的文官需檢查畢業文憑、工作成績與經驗等,來決定是否留任
②目的及評價:保持行政連續性與穩定性,是舊人事制度向現代文官制度轉變的重要措施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公務員制度
背景:北洋時期文官制度、中國傳統科舉制與西方文官制度精華、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
(2)標志:1929年頒布《考試法》與《公務員任用條例》;1933年頒布《公務員任用法》
(3)內容:選官機構為考試院;選官條件為成年男女;也延續了北洋政府的甄別選官制
(4)評價: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和平等性,但在實施過程中任用親信、拉幫結派現象嚴重
4、民國時期官員選拔制度的特點:中西合璧、法制化、軍治和黨治突出、缺乏推廣實踐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
1、干部制度
(1)建立過程: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中共中央及各級黨委組織部統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2)發展完善:改革開放后初步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十八以來廉政建設
(3)根本原則及地位:黨管干部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公務員制度
(1)建立:1993年開始推行、2005年正式形成
(2)內容:采用公開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錄用非領導職務公務員
現實意義:提高了公務員政治、文化素質,增強了國家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活力
板書設計
晚晴選官制度的變革:1905廢科舉、學堂選官制與留學畢業生選官
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
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
2、北洋政府時期·考試選官制與甄別選官制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公務員制度
4、民國時期官員選拔制度的特點:中西合璧、法制化、軍治和黨治突出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
課后反思
一、還是沒有更好的突出重點,存在面面俱到問題;導致本節課整體上時間還是相對緊張
二、在調動學生和引導學生方面還有所欠缺,形式過于單一,沒有進一步深入發掘
三、文獻史料一方面數量較少,另一方面質量較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阳城县| 长岭县| 巴塘县| 定南县| 呼伦贝尔市| 砚山县| 汨罗市| 银川市| 宜黄县| 临清市| 余姚市| 邯郸县| 道孚县| 武夷山市| 莱阳市| 藁城市| 彭泽县| 姚安县| 武安市| 樟树市| 乐山市| 南投市| 容城县| 奉化市| 海门市| 扎兰屯市| 田东县| 崇礼县| 南涧| 澄城县| 永平县| 太康县| 商水县| 临夏县| 杨浦区| 平塘县| 仙游县| 黄平县| 府谷县| 红桥区|